库区及上游水土保持工程省区恒河下游项目区投资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743605 上传时间:2022-10-23 格式:DOCX 页数:88 大小:84.4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库区及上游水土保持工程省区恒河下游项目区投资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8页
库区及上游水土保持工程省区恒河下游项目区投资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8页
库区及上游水土保持工程省区恒河下游项目区投资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8页
库区及上游水土保持工程省区恒河下游项目区投资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8页
库区及上游水土保持工程省区恒河下游项目区投资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库区及上游水土保持工程省区恒河下游项目区投资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库区及上游水土保持工程省区恒河下游项目区投资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库区及上游水土保持工程省区恒河下游项目区投资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8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库区及上游水土保持工程省区恒河下游项目区投资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库区及上游水土保持工程省区恒河下游项目区投资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可行性研究报告

**库区及上游水土保持工程**省**区恒河下游项目区投资建设

可行性研究报告

 

第一章项目概述

1.1项目概况

1、项目名称:

**库区及上游水土保持工程**省**区恒河下游项目区投资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

2、项目建设单位:

**区

3、建设性质:

新建

4、项目负责人:

***

5、建设地址:

**省**市**区

6、项目建设周期:

3年

1.2可行性研究报告的主要内容

1.项目建设的背景及必要性;

2.项目建设方案及工程技术方案;

3.项目建设条件;

4.环境保护、节能及绿化;

5.投资估算及资金筹措;

6.社会效益分析。

1.3综合说明

**区位于**省东南部,地处汉江中上游,属长江流域汉江水系。

全区土地总地面积3643.5km2,总人口95万人,其中农业人口74万人,下辖46个乡镇、办事处,819个行政村。

**区是汉江流域水土流失比较严重的县(区)之一。

据长江委监测中心站遥感技术资料调查统计,全区有水土流失面积2283.05km2,占土地总面积的62.7%。

严重的水土流失,不但导致全区土地退化、生态环境恶化、水旱灾害频繁、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低下、群众生活水平较低,成为当地国民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以及人民群众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目标的一个主要制约因素,而且每年还要向汉江输入泥沙1000多万吨,淤积下游江河,抬高河床,阻碍行洪,加剧洪涝灾害的频繁发生。

当地党政领导和广大人民群众在饱受水土流失危害之苦后,充分认识到水土保持工作的重要意义,积极要求加大治理水土流失力度,热情高涨,愿望迫切。

在国家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与大力支持下,2006年《国务院关于**库区及上游水污染防治和水土保持规划的批复》(国函[2006]10号),将**区列为**库区及上游水土保持工程重点治理区,给我区的水土保持工作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为了认真搞好水土保持治理项目,为**库区提供优质的水源,我区在充分调查论证的基础上,选择恒河下游项目区作为**区首批启动的项目区之一。

恒河下游项目区地处汉江二级支流恒河下游,属秦岭南麓低山中度流失区。

其项目区选择的主要理由:

一是项目区所辖运溪、双溪两乡行政地域相连,运溪河、双溪河两条小流域河水均汇入恒河,水系相对封闭,流域较完整;二是项目区年土壤侵蚀量28.76万t,侵蚀模数2508t/km2·a,经查算,每年向下游流失速效氮2.42t,速效磷2.30t,速效钾37.93t。

水土流失,水质污染,对**库区水源的水质安全威胁较大;三是项目区与长江部管白鱼河试点小流域相邻,受试点水保治理显著成果的影响,区内的干部群众对治理水土流失愿望迫切,积极性较高;四是项目区下游设有杨家营水文站,相关的水文、气象、水质、泥沙等观测资料,便于水保措施设计中合理选用;五是项目区有恒大、双沈乡级公路通过,村级道路与乡级公路相通,交通较为便利;六是项目区内石英砂厂已关闭,乱垦乱伐破坏植被等人为水土流失基本得到控制。

项目区是**区水土流失分布较集中、危害较严重、治理十分必要和迫切的地区之一,在秦岭南麓低山水力侵蚀类型区具有典型的代表性。

《**库区及上游水土保持重点防治工程**省**区恒河下游项目区可行性研究报告》,依据《国务院关于**库区及上游水污染防治和水土保持规划的批复》意见、《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参照《水土保持综合治理规划通则》(GB、T15772-1995)、《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技术规范》(GB、T16453.1~16453.6-1996)、《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效益计算方法》(GB、T15774-1995),按照**省水保局《**库区及上游水土保持工程项目区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写提纲》等文件、规范和规程,认真调查分析项目区内的基本情况,结合区域经济发展目标编制完成。

项目区位于汉江左岸二级支流恒河下游低山区,东经108°41′-108°51′,北纬32°47′-32°58′,东西长约15.9km,南北宽约7.2km。

总土地面积114.66km2,其中水土流失面积75.56km2。

项目区辖运溪、双溪两个乡,21个村,总人口1.77万人,其中农业人口1.71万人,农业人口密度149人/km2,共有劳动力0.74万个。

据**区年报统计,2006年项目区农村经济总收入8845万元,农业人均纯收入1724元。

粮食总产量7308t,农业人均产粮427kg。

项目建设目标为:

①治理期末,项目区人均基本农田达到1亩,人均产粮400kg以上,人均纯收入达2000元以上。

②项目区水土流失面积治理程度达100%,土壤侵蚀量减少70%以上,水土流失程度由中度降低到轻度。

③林草覆盖面积达到90%以上,综合治理措施保存率达到90%以上,人为水土流失得到有效控制。

项目建设规模:

规划治理水土流失面积7556hm2,占水土流失面积的100%。

规划坡改梯450hm2,退耕还经果林440hm2,退耕还水保林1014hm2,荒山造水保林399hm2,建蓄水池(窖)130口,排灌沟渠15.8km,沉沙池260口,田间道路16km,谷坊8座,拦沙引水坝4座,整治堰塘12口,沼气池40座,节柴灶200个,生态修复5253hm2。

工程实施工期为3年,由2007年至2009年底,两条流域同时实施。

工程共移动土石方量160.16万m3,其中土方98.56万m3,石方61.6万m3(石方开挖60.88万m3,干砌石0.13万m3,浆砌石0.59万m3)。

主要材料用量:

水泥1606.1t,钢材2.69t,炸药0.46t,用工量72.36万个工日,施工机械1.54万个台班。

项目总投资2214.84万元,其中工程措施投资1136.63万元,林草措施投资732.97万元,封育治理措施投资76.67万元,独立费用143.22万元,基本预备费125.37万元。

申请国家补助1107.42万元。

项目总经济效益为12987.73万元,年均直接经济效益为649.39万元。

各项措施全部发挥效益时平均年增加蓄水效益为230.32万m3,年保土效益为20.38万t。

林草覆盖率由治理前69.5%增加到81.8%,生态环境明显改善,抗御自然灾害能力增强。

治理后项目区内耕地面积减少1904hm2,经果林面积增加440hm2,荒坡幼林地得到自我修复。

治理期末,项目区生产用地为1837hm2,占总面积的16.02%,生态用地达到9532hm2,占总面积83.13%,其他用地97.0hm2,占总面积0.85%。

项目区土地利用结构调整后,土地利用率提高了3.5%,促进了区域经济的发展。

项目建成后,人均基本农田将达到1.02亩,人均产粮418kg,人均经果林将达到0.57亩,人均纯收入将达到2264元,人均增收31.4%,侵蚀模数由治理前的2508t/km2·a降低到730t/km2·a,侵蚀量由28.76万t减少到8.38万t,减少70.9%,项目经济净现值为1226.18万元;经济内部收益率为21.77%,大于社会折现率12%,效益费用比为1.45,项目效益可观,项目各项经济指标合理。

恒河下游项目区水土保持重点防治工程实施后,不但能够保护**库区水源的水质安全,充分发挥**水库的综合效益,满足南水北调中线调水的需求,而且可以有效地控制当地水土流失,保护土地资源,减少危害,改善生态环境,加快脱贫致富步伐。

工程的实施将对加快区域经济的发展、促进当地和谐社会建设、确保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充分发挥效益意义重大。

项目区各级领导高度重视水土保持工作,群众对治理水土流失、改善生态环境的愿望十分迫切,积极性高;同时项目区交通便利,劳力充足,资源丰富,为项目区的顺利实施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1.4项目区概况

1.4自然条件

1.4.1地质、地貌

恒河下游项目区,位于安康城西北部约40余公里的秦岭南麓低山区,属南秦岭褶皱系北大巴山加里冬褶皱带,紫阳—中锋褶皱束,牛山复背斜的北翼。

出露地层为下震旦系郧西群(Zayx)层,为石英绢云母钠长片岩,局部含绿帘石化绿泥石石英片岩。

项目区属南秦岭低山剥蚀地貌。

项目区分布在恒河下游,区内较大河流有双溪河,运溪河等,由西北向东南流向,均汇入恒河。

受水流冲刷,河道下切,为V形沟谷,岸坡陡峻。

区内海拔高差较大,双溪乡境内的畅沟脑雪门寨高程1368.8m为最高处,运溪河入恒河口处,高程291m为最低处,相对高差1077.8m。

项目区地面坡度组成见表1-1-1。

表1-1-1项目区地面坡度组成表

总面积(hm2)

坡度组成

<5°

5°~15°

15°~25°

25°~35°

>35°

面积(hm2)

占比例(%)

面积(hm2)

占比例(%)

面积(hm2)

占比例(%)

面积(hm2)

占比例(%)

面积(hm2)

占比例(%)

11466

765.5

6.7

1162

10.1

3462

30.2

4142.2

36.1

1934.3

16.9

1.4.2土壤、植被

项目区植被区划属亚热带常绿阔叶混交林地带,分布了夏绿阔叶,针叶林及针阔叶混交为主,植物种类繁多,生物多样性丰富。

在流域的中上游,由各河沟中上游开始,越向上游地面植被逐渐增强至各上游林木茂盛,主要为次生林,树种有马尾松、白杨、红椿、橡树,夹杂以灌木林。

项目区土壤主要为石渣土和黄棕壤,恒河、双溪河、运溪河河谷地带分布水稻土和少量沙土,土层较厚,一般大于50cm,水稻土土质肥沃,亩产1000kg以上,黄棕壤和石渣土,土层厚30~40cm,土质差,亩产300kg以下。

区内粮食一年两熟,夏粮以小麦、油菜为主,秋粮以水稻、玉米、豆类为主。

项目区土壤理化性状见表1-1-2。

表1-1-2项目区土壤理化性状表

土壤类型

平均土层厚度(cm)

土壤容重(t/m3)

土壤养分含量

PH值

有机质(%)

全氮(%)

速效氮(ppm)

全钾(%)

速效钾(ppm)

全磷(%)

速效磷(ppm)

黄棕壤

60-90

1.2

1.95

0.116

77.2

2.11

89

0.11

7.59

6

水稻土

30-40

1.24

0.38

0.019

99.14

0.43

99.6

0.02

6.84

7

1.4.3水文、气象

项目区北依秦岭,南障巴山,属亚热带湿润、半湿润地区,气候温和,

四季分明,冬季受蒙古冷高压控制,寒冷少雨;夏季受西伸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和河西走廊、四川盆地控制形成多雨并有伏旱的气候;春季干燥,秋季湿润并多连阴雨。

据安康气象站1953年至今的实测资料统计,多年平均气温15.6ºC,极端最低气温-9.5ºC(1967年1月16日),极端最高气温41.7ºC(1966年7月20日)。

多年平均气压980hpa,多年平均日照时数1698小时,多年平均蒸发量736mm(601蒸发器),最大冻土深度7cm,全年无霜期250天左右,初霜始于11月中下旬。

多年平均降雨量850mm,变差系数CV=0.22,实测最大年降水量为1392.1mm,最小降水量462.6mm,降水量年均分布不均,一般夏季多雨,冬春偏少,雨季7-10月降水量占全年降水量的65%,枯水期11-3月占全年降水量不足10%。

10年一遇3h、6h、24h最大降雨量为60.8mm、86.7mm、120mm;20年一遇3h、6h、24h最大降雨量为73.2mm、104.6mm、141mm。

项目区气候特点,光热水条件较好,热量较足,雨量充沛,雨热同季,四季分明,气候温和,对农作物和林特生长十分有利。

但由于地处过度性气候区,加之受季风和地形影响,旱、涝、洪、雹等自然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