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中农业大学825现代经济学考研真题和答案.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9018862 上传时间:2023-02-02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31.3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华中农业大学825现代经济学考研真题和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华中农业大学825现代经济学考研真题和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华中农业大学825现代经济学考研真题和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华中农业大学825现代经济学考研真题和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华中农业大学825现代经济学考研真题和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华中农业大学825现代经济学考研真题和答案.docx

《华中农业大学825现代经济学考研真题和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华中农业大学825现代经济学考研真题和答案.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华中农业大学825现代经济学考研真题和答案.docx

华中农业大学825现代经济学考研真题和答案

2022年华中农业大学825现代经济学考研真题和答案

2022年华中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825现代经济学》考研全套

内容简介

 

说明:

本全套共包括12种电子书、41个高清视频(共40课时)。

1.考研真题

∙华中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825现代经济学》历年考研真题汇总

∙全国名校经济学考研试卷分析及真题详解(含北大清华人大复旦等名校)

∙全国名校经济学考研试卷分析及真题详解(含中央财大、武汉大学等名校)

∙全国名校经济学考研真题详解

说明:

本部分收录了本科目近年考研真题,方便了解出题风格、难度及命题点。

此外提供了相关院校考研真题,以供参考。

2.高鸿业《西方经济学(微观部分)》

∙高鸿业《西方经济学(微观部分)》(第7版)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

∙高鸿业《西方经济学(微观部分)》(第7版)名校考研真题详解

∙高鸿业《西方经济学(微观部分)》(第7版)配套题库【考研真题精选+章节题库】

∙高鸿业《西方经济学(微观部分)》(第7版)网授精讲班展开视频列表

说明:

以上为本科目参考教材中高鸿业《西方经济学(微观部分)》配套的辅导资料。

3.高鸿业《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

∙高鸿业《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第7版)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

∙高鸿业《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第7版)名校考研真题详解

∙高鸿业《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第7版)配套题库【考研真题精选+章节题库】

∙高鸿业《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名校考研真题名师精讲及点评展开视频列表

说明:

以上为本科目参考教材中高鸿业《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配套的辅导资料。

4.视频讲解

∙2022年非统考专业课辅导:

经济学考研导学班展开视频列表

∙2022年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视频讲解]

∙2022年西方经济学(微观部分)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视频讲解]

说明:

本部分为该科目的通用视频讲解产品,对复习备考有很大的参考价值。

 

试看部分内容

 

第1章 国民收入核算

1.1 考点难点归纳

1宏观经济学

现代西方宏观经济学是在1936年凯恩斯的《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出版后才正式成为一门独立的理论经济学分支学科。

(1)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与“微观经济学”相对而言,宏观经济学研究的是社会总体的经济行为及其后果。

(2)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的异同

①二者的相同点:

两者都是通过需求曲线和供给曲线共同决定价格和产量。

②二者的区别

(3)宏观经济学的加总(aggregation)法

①宏观分析中有些总变量可以从微观分析的个量中直接加总而得到。

②微观经济学中的一些个体变量尽管可以加总,但是这种加总却达不到研究整个社会经济行为的目的。

③一些微观个体的行为根本不能直接加总。

2GDP与GNP

国内生产总值(GDP)为一国或地区内所拥有的生产要素在一定时期内(通常为一年)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物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

国民生产总值(GNP)为一国或地区的国民所拥有的全部生产要素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物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

前者是一个地域概念,后者是一个国民概念。

两者的关系是:

GNP=GDP+[本国生产要素在其他国家获得的收入(投资利润、劳务收入)-外国居民从本国获得的收入]。

西方大多数国家都采用GDP作为国民收入核算的基础,例如,美国在1991年后也采用了GDP作为核算基础。

3国民收入核算的两种方法:

支出法和收入法

对国民收入(以GDP为例)的核算可用生产法、支出法和收入法,后两者较为常用。

其核算的理论基础是总产出等于总收入,总产出等于总支出。

(1)支出法

支出法是指经济社会(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在一定时期内消费、投资、政府购买以及净出口等几方面支出的总和。

公式如下:

GDP=C+I+G+(X-M)。

其中:

消费C包括耐用消费品(如家电、家具等)、非耐用消费品(如食物、衣服等)和劳务(如理发、旅游等),但不包括个人建筑住宅的支付。

经济学中的投资I是指增加或更换资本资产(厂房、设备、住宅和存货)的支出。

资本产品和中间产品虽然都用于生产别的产品,但不一样的是,前者在生产别的物品的过程中是部分被消耗,而后者则是完全转化。

资本产品的损耗中一方面包括实际的物质损耗,另一方面还包括精神损耗(指由于技术进步或者是出现了更高效的新设备而导致原设备贬值)。

投资包括固定资产投资和存货投资两大类。

固定资产投资指新厂房、新设备、新商业用房以及新住宅的增加。

存货投资是指存货价值的增加(或减少),可为正值也可为负值,即期末存货大于或小于期初存货。

公式中的I为总投资,而净投资=I-重置投资。

其中,重置投资是指当年以前资本产品的折旧消耗。

G为政府购买物品和劳务的支出,转移支付(如救济金等)、公债利息等不计入。

X-M为净出口,可正可负。

(2)收入法

收入法是指用要素收入即企业生产成本核算国内生产总价值。

严格说来,最终产品市场价值除了生产要素收入构成的成本之外,还有间接税、折旧、公司未分配利润等内容。

公式如下:

GDP=工资+利息+租金+利润+间接税和企业转移支付+折旧

其中:

工资、利息、租金是最典型的要素收入。

工资既包括所有对工作的酬金、津贴和福利费,也包括工资收入者必须缴纳的所得税及社会保险税;利息是指提供资金给企业使用而产生的利息收入,如银行存款利息、企业债券利息等,但需要剔除政府公债利息和消费信贷利息;租金包括出租土地、房屋等租赁收入、专利和版权收入等。

利润是指税前利润,包括公司所得税、社会保险税、股东红利和未分配利润等。

企业转移支付包括对非营利组织的慈善捐款和消费者呆账;间接税包括货物税、销售税、周转税等。

资本折旧虽不是要素收入,但包括在应回收的投资成本中,故也应计入GDP。

以上用支出法和收入法对GDP的核算,同样适用于GNP。

4与国民收入相关的几个概念

在西方国民收入核算体系中,实际上包括如下五个总量:

国内生产总值(GDP)、国内生产净值(NDP)、国民收入(NI)、个人收入(PI)和个人可支配收入(DPI),其相互关系如下:

NDP=GDP-折旧

NI=NDP-(间接税+企业转移支付)+政府补助金

PI=NI-(公司所得税+社会保险税+公司未分配利润)+政府或企业给个人的转移支付+利息调整

DPI=PI-个人所得税

注:

利息调整为不包括在利息净额(个人从企业获得的因资金借贷所产生的利息)之中的个人利息收入,例如政府债券利息收入。

上述关于GDP相关概念的介绍同样适用于国民生产总值GNP和国民生产净值NNP。

5国民收入的基本公式

(1)两部门经济国民收入核算:

消费者(家庭)和企业(厂商)

从支出的角度,国内生产总值等于消费加投资:

Y=C+I;

从收入的角度,国内生产总值等于总收入:

Y=C+S;

储蓄-投资恒等式:

I=S。

值得注意的是,这里的恒等是从国民收入会计的角度,就整个经济而言,事后的储蓄和事后的投资总量相等;而分析宏观经济均衡时投资等于储蓄,是指计划投资(事前投资)等于计划储蓄(事前储蓄)所形成的经济均衡状态。

(2)三部门经济国民收入核算:

消费者(家庭)、企业(厂商)和政府部门

从支出的角度:

Y=C+I+G(G为政府购买)。

从收入的角度:

Y=C+S+T(T为剔除了政府转移支付的净税收收入)。

储蓄-投资恒等式:

I=S+(T-G),T-G可视为政府储蓄(Sg)。

(3)四部门经济国民收入核算:

消费者(家庭)、企业(厂商)、政府部门和国外部门

从支出的角度:

Y=C+I+G+(X-M)。

从收入的角度:

Y=C+S+T+Kr,Kr代表本国居民对外国人的转移支付,如对外国的捐款。

储蓄-投资恒等式:

I=S+(T-G)+(M-X+Kr),M-X+Kr为外国对本国的储蓄,如果M+Kr大于X,即外国对本国的收入大于支付,为正储蓄;反之为负储蓄。

注意:

上述的Y可以表示不同的含义,如GNP、NDP、NI等等,适用于不同情况的分析,但不论Y代表哪一种国民收入概念,只要其他变量的意义和Y一致,储蓄-投资恒等式总成立。

 

第12章 宏观经济的基本指标及其衡量

一、名词解释

1宏观经济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2003研)

答:

相对“微观经济学”而言,宏观经济学是一种现代的经济分析方法。

它以国民经济总体作为考察对象,研究经济生活中有关经济总量的决定与变动,解释失业、通货膨胀、经济增长与波动、国际收支与汇率的决定和变动等经济中的宏观整体问题,所以又称之为总量经济学。

宏观经济学的中心和基础是总需求-总供给模型。

具体来说,宏观经济学主要包括总需求理论、总供给理论、失业与通货膨胀理论、经济增长和经济波动理论、开放经济理论以及宏观经济政策等内容。

对宏观经济问题进行分析与研究的历史十分悠久,但现代意义上的宏观经济学直到20世纪30年代才得以形成和发展起来。

宏观经济学诞生的标志是凯恩斯于1936年出版的《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

宏观经济学在20世纪30年代奠定基础,二战后逐步走向成熟并得到广泛应用,20世纪60年代后的“滞胀”问题使凯恩斯主义的统治地位受到严重挑战并形成了货币主义、供给学派、理性预期学派对立争论的局面,20世纪80年代新凯恩斯主义的形成又使国家干预思想占据主流。

宏观经济学是当代发展最为迅猛,应用最为广泛,因而也是最为重要的经济学学科之一。

2国内生产总值(江西财经大学2004研;华中科技大学2005研;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2006研;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7研;北京大学2011研;厦门大学2008、2014研;北京邮电大学2018研;东北大学2003、2019研)

答:

国内生产总值(GDP)是指经济社会(即一国或一地区)在一定时期内运用生产要素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物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

GDP是一国范围内生产的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因此是一个地域概念,而与此相联系的国民生产总值(GNP)则是一个国民概念,乃指某国国民所拥有的全部生产要素在一定时期内所生产的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

GDP一般通过支出法和收入法两种方法进行核算。

用支出法计算的国内生产总值等于消费、投资、政府购买和净出口之和;用收入法计算的国内生产总值等于工资、利息、租金、利润、间接税、企业转移支付和折旧之和。

目前我国计算GDP是用第一产业增加值、第二产业增加值和第三产业增加值三者之和求得。

在1991年11月之前,美国均是用GNP作为对经济总产出的基本测量指标。

后来改用GDP,原因是大多数国家都用GDP。

同时,由于国外净收入数据不足,GDP则较易测量,再加上GDP相对于GNP来说是国内就业潜力的更好衡量指标(本国使用外资时解决的是本国就业问题)。

当然,对美国来说,GDP和GNP的差异较小,二者使用差别并不大。

3国内生产净值(武汉大学2001研;北京邮电大学2010研)

答:

国内生产净值(NetDomesticProduct)简称NDP,指在一个国家或地区里,在一定时期内所生产的最终产品和劳务按市场价格计算的净值。

国内生产净值等于国内生产总值减去所有常住单位的固定资产折旧,即:

NDP=GDP-资本折旧。

从经济学和社会学的双重角度来看,NDP的价值要远远大于GDP,也即衡量一国经济总量用国内生产净值指标要比国内生产总值指标优越得多。

相对于GDP,NDP考虑到了“消耗”或者说“折旧”在经济增长中的重要作用,真正诠释了生产、增长及总价值与消耗、效率、净价值之间的关系。

4GDP与GNP(东北财经大学2003研;辽宁大学2004研;山东大学2005、2011研;中国人民大学2019研)

答:

国内生产总值(GDP)是指经济社会(即一国或一地区)在一定时期内运用生产要素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物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

国民生产总值(GNP)是指一国或一地区的国民所拥有的全部生产要素在一定时期内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物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

GDP与GNP这两个统计指标在统计思想上反映了是按国土原则还是国民原则进行统计的区分。

GDP按国土原则进行统计,凡是在本国领土上创造的收入,不管是否由本国国民所创造,都被计入国内生产总值。

GNP按国民原则进行统计,凡是本国国民收入,不管生产要素是否在国内,都被计入国民生产总值。

国外要素支付净额(NFP)是指本国生产要素在世界其他国家获得的收入减去本国付给外国生产要素在本国获得的收入。

因此,国内生产总值就可以通过国民生产总值减去国外要素支付净额获得,即GDP=GNP-NFP。

5转移支付(东北大学2004研;北京邮电大学2010研;北京师范大学2013研)

答:

转移支付是指政府或企业的一种并非购买本年的商品和劳务而作的支付。

它包括对非营利组织的慈善捐款、消费者呆账、农产品价格补贴、公债利息等政府与企业支出款项。

这笔款项不计算在国内生产总值中,其原因在于这笔款项的支付不是为了购买商品和劳务,所以将其称作转移支付,有时也称作转让性支付。

转移支付是政府财政预算的一个组成部分。

财政盈余等于税收减去政府在物品与劳务上的开支与转移支付之和后的余额。

转移支付分为政府的转移支付和企业的转移支付。

其中,政府的转移支付大多数带有福利支出性质,等于把政府的财政收入又通过上述支付还给本人,因而也有人认为政府的转移支付是负税收。

政府转移支付的作用是重新分配收入,即把收入的一部分由就业者转向失业者,从城市居民转向农民;企业的转移支付通常是通过捐款与赠款进行的,如公司对于下属非营利组织的赠款。

由于它也不是直接用来购买当年的商品和劳务,因此,这种款项也被认为是转移支付。

有时,政府的某些支付不是从一些居民收入中征收上来的,如用增发货币、出卖债券所得来支付福利、救济金,它显然不带有从一些居民转移到另一些居民手中的特点。

但在经济学家看来,尽管它与前述支付款项的来源不同,但有一点是相同的,即它同样不是政府直接用来购买商品和劳务,这种支付仍然被看作是转移支付。

6个人可支配收入(武汉大学2002研;东北大学2004研)

答:

个人可支配收入(简称为DPI)是一个国家所有个人(包括私人非盈利性机构)在一定时期(通常为一年)内实际得到的可用于个人消费或储蓄的那一部分收入。

个人收入不能全归个人支配,因为还要缴纳个人所得税,因此,税后的个人收入才是个人可支配收入,即人们可随意用来消费和储蓄的收入。

个人可支配收入被认为是消费开支的最重要的决定性因素。

因而,个人可支配收入常被用来衡量一国的生活水平。

7储蓄-投资恒等式(北京师范大学2001研)

答:

储蓄-投资恒等式是分析宏观经济行为十分重要的一个命题。

根据国民收入构成的基本公式可得出两部门、三部门和四部门经济的储蓄-投资恒等式分别为I=S、I=S+(T-G)和I=S+(T-G)+(M-X+Kr)。

需要注意的是,储蓄-投资恒等式是定义恒等,没有实际意义。

这里的恒等是从国民收入会计的角度,就整个经济而言,事后的储蓄(私人储蓄、政府储蓄以及外国对本国的储蓄)和事后的投资总量相等,而分析宏观经济均衡时投资等于储蓄,是指计划投资(事前投资)等于计划储蓄(事前储蓄)所形成的经济均衡状态。

8潜在产出(辽宁大学2002研;中国人民大学2003研;浙江工商大学2004研;中央财经大学2009研;南京财经大学2015研;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16研;东华大学2018研;)

答:

目前学术界对于潜在产出的界定还不尽一致:

有的按凯恩斯理论来定义,有的按新古典理论来界定。

学术界一般采用的是美国经济学家利维最早提出这一概念时所给出的定义,即潜在产出是指在合理稳定的价格水平下,使用最佳可利用的技术、最低成本的投入组合并且资本和劳动力的利用率达到充分就业要求时所能生产出来的物品和服务,也就是一国的经济潜力充分利用或发挥时所能够达到的最大产出量。

潜在产出不是一个实际产出量。

一般认为,只有在充分就业时,才有可能实现潜在产出。

而实际产出和潜在产出的差额,称为产出缺口。

潜在产出由一国所拥有的生产要素状况决定,但并不是固定不变的,增加潜在产出的途径是增加劳动、资本等生产要素投入,促进技术进步。

潜在产出的估算方法较多,但归结起来主要有两大类:

一类是从现实产出的时间序列性质出发,借助一些计量分析工具对现实产出直接进行处理从而给出对潜在产出的估算,如消除趋势法、增长率推算法;另一类是生产函数法。

前一类方法估算过程简便,考虑的因素较少,主要缺点是没有体现潜在产出的供给面特征。

而生产函数法则较为全面地考虑了生产要素利用率和技术进步的影响,但估算过程较为复杂。

9GDP折算(平减)指数(中南财经政法大学2004研;武汉大学2008研;华中科技大学2008研;北京邮电大学2013研;山东财经大学2013研;南京大学2018研;厦门大学2019研)

答:

GDP折算(平减)指数是名义GDP和实际GDP的比率。

名义GDP是用生产物品和劳务按当年价格计算的全部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

实际GDP是按从前某一年的价格作为基期价格计算出来的当年全部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

GDP折算(平减)指数公式为:

GDP折算(平减)指数=名义GDP/实际GDP=(报告期价格计算的GDP/基期价格指数计算的当期GDP)×100%

GDP折算(平减)指数用来衡量在基期年和所考察的年度之间发生的价格变化,这个指数与消费价格指数不同,因为它的权数随不同商品所占的份额的改变而改变。

因为GDP折算(平减)指数是以涉及经济中所生产的全部产品的计算为基础的,所以它是一个用来衡量通货膨胀状况的具有广泛基础的价格指数。

GDP折算(平减)指数的优点是范围广泛,能比较准确地反映一般物价水平的变动趋向。

缺点是资料较难搜集,需要对未在市场上发生交易的商品和劳务进行换算,并且可能受到价格结构因素的影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农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