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和谐社会必须加强领导干部的诚信建设.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9015941 上传时间:2023-02-02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1.7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构建和谐社会必须加强领导干部的诚信建设.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构建和谐社会必须加强领导干部的诚信建设.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构建和谐社会必须加强领导干部的诚信建设.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构建和谐社会必须加强领导干部的诚信建设.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构建和谐社会必须加强领导干部的诚信建设.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构建和谐社会必须加强领导干部的诚信建设.docx

《构建和谐社会必须加强领导干部的诚信建设.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构建和谐社会必须加强领导干部的诚信建设.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构建和谐社会必须加强领导干部的诚信建设.docx

构建和谐社会必须加强领导干部的诚信建设

构建和谐社会必须加强领导干部的诚信建设

  诚信,为政之枢要,政治文明之标志,和谐社会之基石。

胡锦涛同志指出:

“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制、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

”将“诚信”作为和谐社会的基本要素,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个新的重要论断。

历史和现实都表明,一个政权也好,一个政党也好,其前途与命运最终取决于人心向背。

执政者只有取信于民,民众才会接受其理想教化,服从其指挥领导,才能团结一心,具有凝聚力和战斗力。

否则,诚信这一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道德底线一旦崩溃,其后果将是灾难性的。

在新的时代背景下,随着民主意识的逐步普及和不断增强,民不可欺、无信不立的规则更加真切地成为执政之基、为官之本。

因此,坚持诚信执政,加强领导干部的诚信建设,已成为提高党的执政能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当务之急。

  一、领导干部守信,核心是对群众负责

世无诚信不宁,国无诚信不稳,业无诚信不旺,家无诚信不和,民无诚信不立,官无诚信不忠。

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最重要的道德规范之一。

诚信的主要含义是无欺、守诺、践约,如稍稍展开阐述,就是要达到三个统一:

一是言论与其所反映之对象的统一。

这又可分为两个方面,一方面是真实地传达自己所掌握的客观情况,言不背实;另一方面是真实地表达自己的主观想法,口不违心。

总的说,就是不加隐瞒。

二是言行之间的统一。

首先,如果我们宣扬、倡导或者表示自己信奉某种东西,我们就要切实身体力行,付诸实践。

对于社会中的任何群体和个人都是这样,而对于社会中各种类型、各种层次的管理者就更是如此。

第二,如果我们作出了承诺或达成了某种契约,那就务求守诺、践约,所谓“君子一言,驷马难追”,切不可马虎,不可随意,不可无端撕毁协议。

三是前后言行之间的统一。

我们知道,情况是不断变化的,要求前后言行无条件地完全一致是不合适的,这里讲的统一是从诚信原则出发,主要指下述两种情况。

一是,如果我们传达了某种信息,做出了某种承诺,达成了某种契约,公告了某项决定,即使情况出现了一些变化,有一些新的因素产生,但如无碍大局或无必要作出调整,就要尽力维持原有决策适当稳定一段,切不可轻易变动。

二是,如果情况确实发生了重大变化,情况的变化确有必要对以前的承诺、契约、决定作出调整,也不能隐瞒,而应及时向有关方面做必要的说明,以使其理解;并及时进行协商,达成谅解,做出调整。

诚信,在当代中国构建和谐社会的时代背景下,其重要意义在于:

第一,诚信的精神实质是真实无妄,它要求人们尊重客观规律,树立求真、求实的精神,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在诚信这把精神标尺面前,一切虚情假意、欺瞒诈骗的言行都将无所遁其形,都必将遭到无情的揭露、批判和唾弃。

第二,诚信作为一种价值观念,具有公正、不偏的特性,它要求社会群体建立公正、合理的制度,要求每个社会成员尤其是领导管理者,树立起公正、公平的处事态度和大公无私的道德观念。

第三,在现代市场经济体制和法治社会条件下,诚信所内涵的人文精神,要求人们自觉守法,真诚守信,树立起适应市场经济体制和法治社会的价值观和道德观。

总之,诚信是取信于人、处世立身、成就事业的初始起点和终极保障。

诚信不仅是一个基本的道德规范,而且是一种重要的社会政治资源。

对于一个国家、一个社会而言,诚信可以说是立国之本。

中国自古就有“民惟邦本,本固邦宁”、“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的明训,这些话至今仍然是至理名言。

国家的领导者依靠什么去团结人民呢?

靠的是明智的政策和精神信念,诚信便是这样的取信于民、团结人民的人文精神和道德信念。

所以,诚信对任何一个领导者来说,都是安身立命之本。

这是因为领导者把握决策权、话语权,不仅管人、用人,而且也“领导”社会潮流,影响社会风气,其言谈举止,历来在社会诸多领域起支配和导向作用,是最高层次的典型示范。

普通老百姓不能做到诚信,主要是损害一已;为官者不能做到诚信,则无法取信于民,政令不通,上下欺瞒,那就是为害一大片,损害的则是党和政府的形象及其所领导的整个事业,有时其后果是灾难性的。

从根本上讲,领导干部讲诚信,核心是对群众负责。

党和政府是不是能够取信于民,群众不看别的,就看领导干部对其履行的承诺能不能够兑现,看领导干部能不能够解决他们的实际问题,帮他们谋福利。

一定要十分清醒地认识到这一点。

无论从哪种意义上讲,领导干部的诚信状况,直接关系到党和政府的公信力,关系到社会正义与公平,也就从根本上决定着和谐社会的建设。

  二、领导干部失信,后患无穷

当前,不能不承认,一些领导干部失信,已成为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中存在的一个突出问题。

一是假话连篇。

有的领导干部对理想信念、对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口是心非、阳奉阴违,说一套、做一套,台上一套、台下一套,当面一套、背后一套,对上一套、对下一套,对人一套、对己一套,满口大话、空话和假话,整天处于表演状态。

二是朝令夕改。

有些地方党政领导不是立足本地实际,扎扎实实地一张蓝图画到底,一届接着一届干,而是盲目决策,乐于“唯上”、“跟风”,热衷于提新口号、出新思路,使一个地方的工作思路和工作重点缺乏连续性。

地方党政班子换一届,基层干部就要跟着变一次工作思路,群众就要跟着改一次致富门路。

长此以往,不仅群众跟怕了,干部也搞不清该怎么干了,既劳民伤财,又影响了发展。

还有的新官不理旧账,只管自己任期内的事,使一些与政府打交道的企业和个人,只信任政府首长个人,不信任政府。

三是虚报浮夸。

一些领导干部为了显示政绩,弄虚作假,捏造数字,报喜不报忧,假政绩、假数字屡禁不止。

还有的大搞“圈地”运动,乱建开发区、高新园区、会展中心、主题公园等政绩工程、路边工程,表面上轰轰烈烈,实际上是寅吃卯粮,使一届政府一时的政绩,成为一方百姓多年的负担。

现在,随着“升官”的需要,假年龄、假文凭、假学历、假职称、假审计、假评估、假承诺,也在一些干部中流行开来。

四是抓而不实。

一些领导干部工作不扎实,缺乏责任感和主动性,往往是上面抓得紧就抓一抓,上面抓得松就放一放,上面不抓了就算了,致使不少蓝图规划成为摆样子的一纸空文,工作或虎头蛇尾或有始无终,让一些投机分子钻了空子。

还有的互相扯皮,见利益就争,遇问题就推,使不少工作无法落实。

  五是以权压“法”。

一方面,一些地方领导干部不习惯于依法行政,以言代法、违法施政现象时有发生。

特别是一些基层的领导干部,置国家政策和法律于不顾,工作随意性很大,工作作风粗暴。

另一方面,一些地方领导干部言而无信、不守诺言,对自己制定的一些规章制度和签定的契约,往往根据形势的发展,对自己有利就执行和遵守,否则就以种种理由“赖帐”。

还有的不恰当地介入经济活动,到最后说不管就不管了;有的招商引资时热情周到,开出许多优惠条件,但等到投资者资金到位后,却不兑现承诺甚至搞起吃、拿、卡、要的不光彩行为;有的直接参与经济欺诈,随意违约、制假售假、偷税漏税等行为,有多少是由地方或单位的领导发端,又有多少受地方或单位领导保护、纵容!

六是暗箱操作。

尽管这些年来各级都推行了政务公开,但有些地方公开的内容和形式都不能令人满意,有的敷衍了事、避重就轻,有的弄虚作假、欺上瞒下。

在不少领域还存在着严重的暗箱操作,诸如项目招标、竞争上岗、案件查处等工作,领导干部的人为因素还非常大,特别是一些处理起来“弹性”很大的问题,因人而异,标准不一,人情、关系甚至金钱起着不小作用。

因此,百姓有了事情不是依靠按规定和法律办事,而是不得不找关系、托熟人甚至送礼行贿。

七是腐败作祟。

少数领导干部把人民赋予的权力当作捞取好处的工具,千方百计钻空子、找“窍门”,搞权钱交易、权事交易,为了个人私利,把手中的权力运用得淋漓尽致,成为损害党和政府诚信形象的罪魁祸首。

干部失信,恶果累累,后患无穷。

政治上,最大的恶果就是失信于民。

群众的信心、信仰、信任、信赖,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干部的诚信。

一个地方、一个单位,领导干部失去诚信,会直接导致群众信心不足、信仰迷茫、信任丧失、信赖殆尽。

经济上,干部失信,使经济秩序特别是市场秩序混乱。

市场经济是讲规则、讲诚信的经济,诚信是市场经济与生俱来的准则。

市场经济愈发达,愈需要诚信。

在我国加入WTO后的国际交往中,某一地区领导的不诚信,败坏的不仅是这一地区的诚信,而是我国的整体诚信度,受损害的,将是许许多多的单位。

实践证明,有不诚信的领导,才有不诚信的单位;有不诚信的单位,才有不诚信的市场;而无序的市场绝不可能有持久的繁荣。

文化上,诚信是衡量一个社会文明程度和道德水准的重要标尺,诚实守信也是精神文明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

在社会起表率作用的各级领导干部,如果不能带头弘扬诚实守信的美德,本身就是对精神文明的一大损害,对社会风尚的一大污染,也是对人民群众的一大误导。

社会生活上,领导干部个人交往的不诚信,损害了人际关系,致使人情淡漠。

孔子说:

“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

”诚信是个人的立身之本,也是处理人际关系的重要准则。

一些领导干部自私自利、唯利是图、急功近利、贪婪无信,导致了人与人之间不能相互信任。

人际关系的不和谐,会动摇社会的安定团结,甚而延缓我国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严重阻碍和谐社会的建设。

  三、各级领导干部,都要做诚实守信的表率

毁信容易,立信难。

各级领导干部一定要从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高度,从经济发展、社会稳定的高度,从建设和谐社会的高度,从保持党的先进性和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高度,带头讲诚信、守信用,做诚实守信的模范。

1、讲诚信就要讲保持党的先进性。

诚信是党的本质、宗旨的重要体现。

任何弄虚作假、欺瞒诈骗的言行都与我们党的性质、宗旨和世界观不相容。

切实加强对领导干部保持党的先进性的教育,增强党性修养,保持共产党人的高尚人格,堂堂正正做人,老老实实做事,言必信、行必果,不当面一套背后一套,从而防止“上梁不正下梁歪”给诚信建设带来的负面效应。

口是心非、言行不一、弄虚作假、愚弄百姓等现象,是一种低级趣味,是一种官场浊流。

一个心怀浩然正气的领导干部,是不齿于这类“鬼把戏”的。

2、讲诚信就要讲务实。

诚信的建立与务实的作风有着密切的内在联系,诚信最基本的要求就是言与行的统一,表与里的统一,虚与实的统一。

在这个意义上,诚信缺失也表现为实效缺失:

“虚活儿”过剩,“干货”不足;做的与说的严重脱节,结果与许诺背道而驰。

领导干部带头讲诚信,必须带头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发扬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

随着各级领导干部文化素质的提高,经过多种学习培训,相对于“做功”而言,干部的“唱功”日趋见长,现在的关键是锻炼和提高“做功”。

是否守信,承诺固然重要,但关键还在于怎么做,怎样把美丽的承诺化为看得见、摸得着的现实。

群众看干部固然要看他怎么说,而更重要的还是看他怎么做。

即使受客观条件的限制,有些事情一时做不到,但只要真心诚意地去做了,只要具有求真务实的作风和精神,群众一般还是理解、谅解的。

所以,各级领导干部要力戒夸夸其谈、哗众取宠,把心思用在务实上,在办实事、求实效上多下功夫。

3、讲诚信就要讲规则。

诚信是当今人类社会最基本的游戏规则。

“中国人说话是算数的”。

中国要在国际上树立大国形象,发挥更大作用,首先是要树立诚信的形象,发挥守信的作用。

中国加入WTO,面对的最大风险是规则意识不强。

长期以来,我们的一些领导干部法制意识淡薄,特别是对市场经济规则的严肃性和约束力认识不足,一方面现行规则本身不完善,另一方面存在有章不循、无视规则的现象。

这在WTO规则面前,肯定要付出沉重的代价。

今后,我们都要在WTO的规则平台上与别人打交道,谁违背了规则,谁就会引起争端,谁就会受到规则的惩罚,甚至被淘汰出局。

所以,政府要在废除与WTO不一致的规则的同时,尽快制定和完善新的市场规则,保证各项规则的有效运行。

4、讲诚信就要讲民主。

现代诚信与封建帝王将相所讲的诚信不尽相同。

封建帝王的诚信主要受制于人格,它以个人的人格、喜好为基础,如果帝王不喜欢、不高兴,可以随意对诚信本身不讲信用;现代领导干部的诚信则主要受制于制度,它以民主政治为基础,诚信是对公民权利的尊重,是社会平等的体现,受民主制度的约束。

这不是个人喜欢不喜欢、愿意不愿意的问题,而是领导干部起码的责任和义务。

对领导干部来说,讲诚信就是对人民群众民主权利的尊重,是领导干部与人民群众相互平等的体现。

领导干部讲诚信,其要义是对人民群众守信用。

而领导干部能否做到这一点,关键在于人民群众在其心目中的地位和作用。

一个领导干部,如果视群众为群氓、如草芥,那他断然不会对群众讲诚信。

因此,领导干部讲诚信,必须牢记历史唯物主义的群众观点,牢固树立民主意识,坚持以民为本,坚持民主执政、诚信执政,踏实地履行自己的诚信义务,充分尊重群众要求诚信的权利。

5、讲诚信就要讲监督。

讲诚信首先靠自律,但事实证明仅有自律还不够,何况有些人并不自律。

领导干部带头讲诚信,从根本上还是要靠制度,因为制度更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

制度化诚信强调的是对诚信的规范与监督,其特点是同一的和硬性的。

违反道德而失信于人,可能会遭受舆论的谴责和良心的诘问,而违反制度失于法规,则会受到法律规章的禁止和惩罚。

由于价值观和价值取向的差异,对道德诚信的诠释可能各不相同,因此,当道德观念发生碰撞或冲突时,道德本身不可能提供解决问题的答案;相比之下,诚信一旦被制度化,其评判的标准就只能是一元化的。

因此,只有通过制度化规范的评判,才能获得明确而肯定的结论。

只有建立起一个能够对政治权力进行有效约束监管的制度,建立健全信用监督机制和失信惩戒机制,才能减少甚至避免官员的诚信缺失现象,提高党和政府的公信力。

比如,建立健全人大及大众咨询制度,政府工作人员财富与工资收入透明化制度,工作程序的规范化、公开化制度,经济责任审计制度,质询制、问责制、罢免制,决策失误责任追究制,改正机制等等。

6、讲诚信就要讲用人。

讲用人是讲诚信的基本导向。

用人导向,至关重要。

把诚信问题作为提拔和任用领导干部的必要条件,坚持德才兼备的原则,以实践标准考察干部,是克服言行不一的有效手段。

对被考察的干部而言,工作实效是客观公正的评价尺度。

只有既听其言,又观其行,更看其效,才能真正把真抓实干与“口惠而实不至”的干部区分得一清二楚;才能做到正确地选人用人,从而切实按照“德、能、勤、绩”的要求,做到全面、公正地选拔和使用干部,发挥选人用人的导向作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农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