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初三化学上册期末考试题.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9013546 上传时间:2023-02-02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28.9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初三化学上册期末考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人教版初三化学上册期末考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人教版初三化学上册期末考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人教版初三化学上册期末考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人教版初三化学上册期末考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初三化学上册期末考试题.docx

《人教版初三化学上册期末考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初三化学上册期末考试题.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教版初三化学上册期末考试题.docx

人教版初三化学上册期末考试题

一、选择题

1.(2分)下列物质属于最清洁的能源是(  )

  A. 煤 B. 氢气 C. 石油 D. 可燃冰

考点:

 氢气的用途和氢能的优缺点..

专题:

 化学与能源.

分析:

 根据煤、氢气、可燃冰、石油的燃烧产物和对环境的影响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

 解:

A、煤在燃烧时能产生二氧化硫、一氧化碳、氮氧化物等空气污染物,故选项错误.

B、氢气的燃烧产物是水,无污染,属于最清洁的能源,故选项正确.

C、石油在燃烧时能产生二氧化硫、一氧化碳、烟尘等空气污染物,故选项错误.

D、可燃冰是甲烷的水合物,虽然比较洁净,但燃烧时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过多会造成温室效应,故选项错误.

故选B.

点评:

 能源与环境问题,是社会的热点,也是化学考查的热点,了解能源的分类、能源使用对环境的影响、新能源开发利用等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2.(2分)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 面包发霉 B. 矿石粉碎 C. 冰雪融化 D. 海水晒盐

考点:

 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

专题:

 物质的变化与性质.

分析:

 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

解答:

 解:

A、面包发霉的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B、矿石粉碎的过程中只是大小的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C、冰雪融化的过程中只是水的状态的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D、海水晒盐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故选A.

点评:

 解答本题要分析变化过程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如果有新物质生成就属于化学变化.

 

3.(2分)砂糖桔是岑溪的土特产,当剥开砂糖桔皮时闻到阵阵果香,原因是(  )

  A. 分子很大 B. 分子在不断运动 C. 分子之间有间隙 D. 分子分解成原子

考点:

 利用分子与原子的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

专题:

 物质的微观构成与物质的宏观组成.

分析:

 根据分子的基本特征:

分子质量和体积都很小;分子之间有间隔;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物质的分子性质不同,结合事实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解答:

 解:

当剥开砂糖桔皮时闻到阵阵果香,是因为桔皮中含有的分子是在不断的运动的,向四周扩散,使人们闻到阵阵果香.

A、由分子的性质可知,当剥开砂糖桔皮时闻到阵阵果香的主要原因与分子的大小无关,故选项错误.

B、由于分子是在不断的运动的,这是造成当剥开砂糖桔皮时闻到阵阵果香的主要原因,故选项正确.

C、由分子的性质可知,当剥开砂糖桔皮时闻到阵阵果香的主要原因与分子之间有间隔无关,故选项错误.

D、由分子的性质可知,当剥开砂糖桔皮时闻到阵阵果香的主要原因与分子分解成原子无关,故选项错误.

故选:

B.

点评: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分子的基本性质及利用分子的基本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是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4.加油站应张贴的标志是(  )

  A.  B.  C.  D. 

考点:

 几种常见的与化学有关的图标..

专题:

 公共标志型.

分析:

 根据图标所表示的含义来考虑,并结合加油站应注意的事项来回答本题.

解答:

 解:

加油站内的空气中混有可燃的汽油蒸气,为防止引燃混合气体发生爆炸,故要严禁烟火.

A、图中所示标志是有毒品标志,故选项错误.

B、图中所示标志是节水标志,故选项错误.

C、图中所示标志是腐蚀品标志,故选项错误.

D、图中所示标志是禁止烟火标志,故选项正确.

故选:

D.

点评:

 本题难度不大,了解汽油的性质、各个标志所代表的含义是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5.(2分)(2013•金华)C3N4是一种新型材料,它的硬度比金刚石还大,可用切割工具.在C3N4中C元素的化合价为+4,则N元素的化合价是(  )

  A. ﹣4 B. ﹣1 C. ﹣3 D. +3

考点:

 有关元素化合价的计算..

专题:

 化学式的计算.

分析:

 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结合C3N4的化学式进行解答本题.

解答:

 解:

C3N4中C元素的化合价为+4,设铁元素的化合价是x,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可得:

(+4)×3+4x=0,则x=﹣3价.

故选C.

点评: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利用化合价的原则计算指定元素的化合价的方法即可正确解答本题.

 

6.(2分)下列所以操作正确的是(  )

  A.  

点燃酒精灯 B.  

验证二氧化碳集满

  C.  

量取9.5mL液体 D.  

过滤液体

考点:

 加热器皿-酒精灯;测量容器-量筒;过滤的原理、方法及其应用;二氧化碳的检验和验满..

专题:

 常见仪器及化学实验基本操作.

分析:

 A、绝对禁止用酒精灯引燃另一只酒精灯,而应用燃着的火柴或木条来引燃.

B、验满二氧化碳时,要将燃着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检验;

C、根据选取量筒时,要选取比量取的液体多,并且最接近的.

D、过滤时,缺少了玻璃棒.

解答:

 解:

A、点燃酒精灯要用火柴点燃,不能用酒精灯引燃,容易引起火灾,故A错;

B、验满二氧化碳时,要将燃着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如果熄灭,说明已经满了,故B正确;

C、量取9.5mL液体要用10mL量筒,故C错;

D、过滤时,需要有玻璃棒的引流,故D错.

故选B.

点评:

 本题难度不大,熟悉各种仪器的用途及使用注意事项、掌握常见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的注意事项是解答此类试题的关键.

 

7.(2分)下列物质中含有氧气的是(  )

  A. 二氧化锰 B. 过氧化氢 C. 氯酸钾 D. 空气

考点:

 空气的成分及各成分的体积分数;纯净物和混合物的判别..

专题:

 空气与水.

分析:

 根据物质的组成的进行分析判断,过氧化氢、二氧化锰和氯酸钾均是纯净物,均不含有其它的物质,而空气中含有氧气和氮气等其它气体和杂质.

解答:

 解:

由物质的组成可知,含有氧气的物质要么是氧气,要么是含氧气的混合物.

A、二氧化锰是一种纯净物,不含有氧气,故选项错误.

B、过氧化氢是一种纯净物,不含有氧气,故选项错误.

C、氯酸钾是一种纯净物,不含有氧气,故选项错误.

D、空气属于混合物,含有氧气、氮气、二氧化碳等多种物质,含有氧气,故选项正确.

故选:

D.

点评:

 本题难度不大,主要考查了物质的组成方面的知识,掌握空气的成分、物质的组成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8.(2分)(2013•天津)下列气体与空气混合后遇明火,可能发生爆炸的是(  )

  A. 甲烷 B. 氮气 C. 氧气 D. 二氧化碳

考点:

 燃烧、爆炸、缓慢氧化与自燃..

专题:

 化学与生活.

分析:

 爆炸是指在有限的空间里,化学反应中放出大量的热,生成大量的气体从而发生爆炸,可燃性气体与氧气或空气混合遇明火可能发生爆炸.

解答:

 解:

A、甲烷是可燃性气体,故A可能发生爆炸;

B、氮气不是可燃性气体,不与氧气不反应,故B不可能发生爆炸;

C、氧气是助燃性的气体,与空气混合不可能发生爆炸;

D、二氧化碳不是可燃性气体,不能和氧气反应,不可能发生爆炸;

故选:

A.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了爆炸的有关知识,完成此题,可以依据爆炸的条件进行.

 

9.(2分)下列净化水的单一操作中,净化程度最高的是(  )

  A. 蒸馏 B. 过滤 C. 吸附沉淀 D. 静置沉淀

考点:

 水的净化..

专题:

 空气与水.

分析:

 根据已有的知识进行分析,净水程度最高的方法得到的水中不含有其他任何杂质,据此解答.

解答:

 解:

蒸馏得到的水中不含有任何杂质,是净水程度最高的净水方法,观察选项,故选A.

点评:

 掌握水的净化方法中除去杂质的类别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10.(2分)下列实验方法不能达到实验目的是(  )

  A. 用肥皂水鉴别硬水和软水 B. 用燃着的木条鉴别N2与CO2

  C. 用石蕊试液区别CO与CO2 D. 用澄清石灰水鉴别O2和CO2

考点:

 硬水与软水;常见气体的检验与除杂方法..

专题:

 简单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

分析:

 A、利用肥皂水可以鉴别硬水和软水;

B、氮气和二氧化碳都不能支持木条燃烧;

C、一氧化碳不溶于水,并且不能和水反应,二氧化碳能够溶于水,并且能和水反应生成碳酸;

D、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解答:

 解:

A、向水中加入肥皂水时,如果产生的泡沫较多,是软水,如果产生大量浮渣,是硬水,该选项实验方法能达到实验目的;

B、氮气和二氧化碳都能够使燃烧的木条熄灭,因此不能用燃烧的木条鉴别氮气和二氧化碳,该选项实验方法不能达到实验目的;

C、把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分别通入石蕊试液中时,能使石蕊试液变红色的原气体是二氧化碳,因为二氧化碳和石蕊试液中的水反应生成了碳酸,碳酸显酸性,能使石蕊试液变红色,不能使石蕊试液变红色的气体是一氧化碳,该选项实验方法能达到实验目的;

D、把氧气和二氧化碳分别通入澄清石灰水中时,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是二氧化碳,不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是氧气,该选项实验方法能达到实验目的.

故选:

B.

点评:

 二氧化碳不能使石蕊试液变红色,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的碳酸能使石蕊试液变红色,要注意理解.

 

11.(2分)(2012•乐山)下列四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中,最容易失去电子的粒子是(  )

  A.  B.  C.  D. 

考点:

 核外电子在化学反应中的作用..

专题:

 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

分析:

 根据当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原子;当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阳离子;当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阴离子;根据原子结构示意图的特点:

金属元素的最外层电子数一般少于4,易失去最外层电子形成阳离子;达到8个电子的稳定结构;非金属元素的最外层电子数一般多于4,易得到电子,形成阴离子;达到8个电子的稳定结构,进行解答.

解答:

 解:

A、由结构示意图可知,质子数=核外电子数=11,最外层电子数为1,为金属元素的原子,易失去1个电子形成阳离子.

B、由结构示意图可知,质子数=8,核外电子数=10,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阴离子,最外层为8个电子,性质较稳定.

C、由结构示意图可知,质子数=核外电子数=10,为稀有气体元素的原子,性质稳定.

D、由结构示意图可知,质子数=核外电子数=16,最外层电子数为6,为非金属元素的原子,易得到2个电子形成阴离子.

故选A.

点评:

 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学生对粒子结构示意图及其意义的理解,明确粒子结构示意图中最外层电子数与得失电子的关系是解题的关键.

 

12.(2分)酒精灯的火焰太小时,将灯芯拨得松散些,可使火焰更旺.其原因是(  )

  A. 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 B. 提高可燃物的着火点

  C. 增加空气中氧气含量 D. 增大可燃物与空气的接触面积

考点:

 燃烧与燃烧的条件..

专题:

 化学与生活.

分析:

 燃烧需要同时满足三个条件:

①可燃物、②氧气或空气、③温度要达到着火点;促进可燃物燃烧的方法有:

增大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或增大氧气的浓度,据此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

 解:

A、酒精灯的火焰太小时,将灯芯拔得松散些,可使火焰更旺,是利用了增大可燃物与空气的接触面积的原理;可燃物的着火点一般是不变的,不能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故选项错误.

B、酒精灯的火焰太小时,将灯芯拔得松散些,可使火焰更旺,是利用了增大可燃物与空气的接触面积的原理;可燃物的着火点一般是不变的,不能提高可燃物的着火点,故选项错误.

C、酒精灯的火焰太小时,将灯芯拔得松散些,可使火焰更旺,是利用了增大可燃物与空气的接触面积的原理,而不是加空气中氧气的含量,故选项错误.

D、酒精灯的火焰太小时,将灯芯拔得松散些,可使火焰更旺,是利用了增大可燃物与空气的接触面积的原理,故选项正确.

故选:

D.

点评: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促进可燃物燃烧的方法(增大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或增大氧气的浓度)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13.(2分)下列有关过氧化氢(H2O2)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是纯净物 B. 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

  C. 由两个氢原子和两个氧原子构成的 D. 氢元素和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

16

考点:

 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纯净物和混合物的判别;元素质量比的计算..

专题:

 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

分析:

 根据化学式的意义进行分析:

①宏观意义:

a.表示一种物质;b.表示该物质的元素组成;②微观意义:

a.表示该物质的一个分子;b.表示该物质的分子构成;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

 解:

A、由过氧化氢的化学式可知,过氧化氢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故选项说法正确.

B、由过氧化氢的化学式可知,过氧化氢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故选项说法正确.

C、由过氧化氢的化学式可知,过氧化氢是由过氧化氢分子构成的,每个过氧化氢分子由2个氢原子和2个氧原子构成的,故选项说法错误.

D、过氧化氢中氢元素和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2:

16×2=1:

16,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C.

点评: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化学式的宏观与微观意义并能灵活运用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14.(2分)请根据你的生活经验和所学的科学知识判断,下列做法合理的是(  )

  A. 因用电器短路着火,立即用水扑灭

  B. 在食品袋里充入氧气,延长食品的保质期

  C. 室内烤火取暖放一盆水,防止CO中毒

  D. 在冰箱里放入活性炭,除去冰箱里的异味

考点:

 灭火的原理和方法;常见气体的用途;一氧化碳的物理性质;碳单质的物理性质及用途..

专题:

 化学与生活.

分析:

 A、根据电线着火首先断电进行解答;

B、根据氧气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进行解答;

C、根据一氧化碳难溶于水进行解答;

D、根据活性炭具有疏松多孔的结构可吸附气体和色素解答.

解答:

 解:

A、电线短路引起电器着火时,首先要断电,水能导电,不能用水浇灭,故A错误;

B、氧气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不能在食品袋里充入氧气以延长食品的保持期,故B错误;

C、一氧化碳难溶于水,所以室内烤火取暖,放一盆水不能防止CO中毒,故C错误;

D、活性炭具有疏松多孔的结构,可吸附气体和色素,故D正确;

故选:

D.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了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做法的判断,通过该题,对一些操作不当的做法需要引起注意,加以修改.

 

15.(2分)下列有关原子或分子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分子一定比原子大

  B. 原子里质子数等于中子数和电子数之和

  C. 分子、原子都是构成物质的粒子

  D. 物质状态发生变化,分子大小也发生变化

考点:

 分子和原子的区别和联系..

专题:

 物质的微观构成与物质的宏观组成.

分析:

 根据分子和原子的特性进行分析,分子和原子都是构成物质的微粒,微粒之间有间隔,在原子中,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解答:

 解:

A、分子不一定比原子大,同种物质的分子比原子大,不同物质的分子和原子无法比较大小,故错误;

B、在原子中,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故错误;

C、分子、原子、离子都是构成物质的微粒,故正确;

D、物质状态发生变化,分子大小不会变,只是微粒之间的间隔发生变化,故错误;

故选C.

点评:

 本题考查了分子、原子的知识,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知识进行.

 

16.(2分)下列事实与解释相符的是(  )

  A. 氧气可用于焊接金属﹣﹣氧气具有可燃性

  B. 制糖业用活性炭脱色制白糖﹣﹣活性炭具有吸附性

  C. 房屋失火,消防队员用高压水枪灭火﹣﹣降低了可燃物的着火点

  D. 空气中CO2体积分数达到4%~5%时,会使人感到头痛、眩晕﹣﹣CO2有毒

考点:

 氧气的用途;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碳单质的物理性质及用途;灭火的原理和方法..

专题:

 物质的性质与用途.

分析:

 A、氧气能够支持燃烧、供给呼吸;

B、活性炭具有吸附作用,能够吸附色素、异味、毒素等;

C、灭火的方法有:

与空气(或氧气)隔绝;降温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撤走可燃物;

D、二氧化碳无毒.

解答:

 解:

A、氧气可用于焊接金属,是因为氧气能够支持燃烧.事实与解释不相符.

B、制糖业用活性炭脱色制白糖,是因为活性炭具有吸附性,可以吸附色素.事实与解释相符.

C、消防队员用高压水枪灭火,是因为水蒸发时吸收热量,能使温度降低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事实与解释不相符.

D、空气中CO2体积分数达到4%~5%时,会使人感到头痛、眩晕,但是二氧化碳无毒.事实与解释不相符.

故选:

B.

点评:

 有同学常因氧气燃烧需要氧气而错误地把氧气认为是燃料,氧气不具有可燃性,不能用作燃料;可燃物的着火点一般情况下不能改变.

 

17.(2分)下列化学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

  A. S+O2═SO2 B. H2CO3═CO2+H2

  C. 4P+5O22P2O5 D. 2Fe+O22FeO

考点:

 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

专题:

 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

分析:

 根据化学方程式判断正误的方法需考虑:

应用的原理是否正确;化学式书写是否正确;是否配平;反应条件是否正确;↑和↓的标注是否正确.

解答:

 解:

A、该化学方程式缺少反应条件,正确的化学方程式应为:

S+O2SO2.

B、同时分解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正确的化学方程式应为H2CO3═H2O+CO2↑.

C、该化学方程式书写完全正确.

D、铁在氧气中燃烧生成四氧化三铁,正确的化学方程式为3Fe+2O2Fe3O4.

故选:

C.

点评:

 本题难度不大,在解此类题时,首先分析应用的原理是否正确,然后再根据方程式的书写规则进行判断;化学方程式正误判断方法是:

先看化学式是否正确,再看配平,再看反应条件,再看气体和沉淀,最后短线改成等号.

 

18.(2分)(2013•百色)某纯净物X在空气中与氧气反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X+3O2 2CO2+2H2O推测X的化学式(  )

  A. CH4 B. C2H4 C. C3H6 D. C2H6

考点:

 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专题:

 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

分析: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的微观解释:

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不变,由此可推断化学反应方程式中反应物或生成物的化学式.

解答:

 解:

从反应的化学方程式X+3O2═2CO2+2H2O可以知道反应后有2个C原子、4个H原子、6个O原子,而反应前除X外,只有6个O原子,根据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都不变可知,每个X分子中含有2个C原子、4个H原子,化学式为C2H4.

故选:

B.

点评:

 在化学反应中遵循质量守恒定律,参加反应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物质的质量总和.

 

19.(2分)(2013•天津)现将10gA和足量B混合加热,A和B发生化学反应,10gA完全反应后生成8gC和4gD,则参加反应的A和B的质量比是(  )

  A. 1:

1 B. 2:

1 C. 4:

1 D. 5:

1

考点:

 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常见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关系..

专题:

 结合课本知识的信息;压轴实验题;物质质量守恒.

分析:

 由题意可知,反应物是A和B,生成物是C和D,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以求出参加反应的B的质量,进而求出参加反应的A和B的质量比.

解答:

 解:

10gA完全反应后生成8gC和4gD,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参加反应的B的质量为2g,故参加反应的A和B的质量比是10g:

2g=5:

1.

故选D.

点评:

 本题解题的关键是运用化学中的基本思想:

质量守恒思想.

 

20.(2分)如图是探究燃烧条件的实验简图,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

 

  A. 图1中的热水只是起到提高温度的作用

  B. 图2中的白磷换成红磷也会有同样的现象

  C. 图1中的实验不能比较红磷和白磷着火点的高低

  D. 图1热水中的白磷不燃烧是因为没有与氧气接触

考点:

 燃烧与燃烧的条件..

专题:

 科学探究.

分析:

 根据燃烧的条件是:

物质具有可燃性;可燃物与氧气接触;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解答.

解答:

 解:

A、图1中的热水既能够提高温度,又能够使白磷和氧气隔绝.不正确.

B、图2中的白磷与氧气接触,温度达到了着火点,能够燃烧;而白磷换成红磷后,虽然与氧气接触,但是温度不能达到红磷的着火点,不能燃烧.不正确.

C、图1中的铜片上的白磷燃烧,红磷不能燃烧,说明红磷的着火点比白磷高.不正确.

D、图1热水中的白磷没有与氧气接触,虽然温度达到了着火点,但是也不能燃烧.正确.

故选:

D.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燃烧条件方面的知识,解答时要理解燃烧的三个条件必须同时具备,缺一不可.

 

二、填空题

21.(4分)用化学用语填空:

(1)磷元素 P ;    

(2)2个氢氧根离子 2OH﹣ ;

(3)3个碳原子 3C ; (4)2个氯化镁分子 2MgCl2 .

考点:

 化学符号及其周围数字的意义..

专题:

 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

分析:

 本题考查化学用语的意义及书写,解题关键是分清化学用语所表达的对象是分子、原子、离子还是化合价,才能在化学符号前或其它位置加上适当的计量数来完整地表达其意义,并能根据物质化学式的书写规则正确书写物质的化学式,才能熟练准确的解答此类题目.

解答:

 解:

(1)磷元素的元素符号为:

P;

(2)由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符号在后,带1个电荷时,1要省略.若表示多个该离子,就在其离子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故2个氢氧根离子可表示为:

2OH﹣.

(3)原子的表示方法就是用元素符号来表示一个原子,表示多个该原子,就在其元素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所以3个碳原子,就可表示为:

3C;

(4)由分子的表示方法,正确书写物质的化学式,表示多个该分子,就在其化学式前加上相应的数字,则2个氯化镁分子可表示为:

2MgCl2.

故答案为:

(1)P;

(2)2OH﹣;(3)3C;(4)2MgCl2;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化学用语的书写和理解能力,题目设计既包含对化学符号意义的了解,又考查了学生对化学符号的书写,考查全面,注重基础,题目难度较易.

 

22.(4分)请从H、C、O、Ca四种元素中选一种或几种元素,写出符合下列要求的化学式.

(1)能供人体呼吸的气体是 O2 ;    

(2)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气体是 H2 ;

(3)其固体能用于人工降雨的是 CO2 ; (4)用于检验二氧化碳的物质是 Ca(OH)2 .

考点:

 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

专题:

 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

分析:

 首先根据题意确定物质的化学名称,然后根据题目所提供的元素、书写化学式的方法和步骤写出物质的化学式即可.

解答:

 解:

(1)氧气能供给呼吸,是能供人体呼吸的气体,其化学式为:

O2.

(2)氢气是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气体,其化学式为:

H2.

(3)二氧化碳的其固体俗称干冰,能用于人工降雨,其化学式为:

CO2.

(4)氢氧化钙溶液常用于检验二氧化碳,其化学式为:

Ca(OH)2.

故答案为:

(1)O2;

(2)H2;(3)CO2;(4)Ca(OH)2.

点评:

 本题难度不大,熟练掌握常见物质的性质、用途、组成及化学式的书写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所在;解题时应注意只能从给出的元素中选择来组成物质.

 

23.(4分)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并注明反应的基本类型.

(1)镁带在氧气中燃烧:

 2Mg+O22MgO 、 化合反应 ;

(2)工业上用电解水的方法制取氢气:

 2H2O2H2↑+O2↑ 、 分解反应 .

考点:

 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农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