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碲之三铁金属簇化合物与CuBr之反应性研究及探讨.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9013046 上传时间:2023-02-02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119.0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含碲之三铁金属簇化合物与CuBr之反应性研究及探讨.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含碲之三铁金属簇化合物与CuBr之反应性研究及探讨.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含碲之三铁金属簇化合物与CuBr之反应性研究及探讨.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含碲之三铁金属簇化合物与CuBr之反应性研究及探讨.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含碲之三铁金属簇化合物与CuBr之反应性研究及探讨.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含碲之三铁金属簇化合物与CuBr之反应性研究及探讨.docx

《含碲之三铁金属簇化合物与CuBr之反应性研究及探讨.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含碲之三铁金属簇化合物与CuBr之反应性研究及探讨.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含碲之三铁金属簇化合物与CuBr之反应性研究及探讨.docx

含碲之三铁金属簇化合物与CuBr之反应性研究及探讨

含碲之三鐵金屬簇化合物與CuBr之反應性研究及探討

研究者:

吳冠蓉

指導老師:

謝明惠教授

何鎮揚老師

摘要

由之前一些文獻發現,在以[PPN]2[TeFe3(CO)9]與CuCl反應中,可得到一具有CuCl橋接在Fe-Fe之間的[PPN]2[TeFe3(CO)9CuCl]。

當我們以CuBr替換掉CuCl,可得到與前述相仿的結果。

並且,經由CuBr與[Et4N]2[TeFe3(CO)9]比例的增加,可得到另一結構的產物[Et4N]2[TeFe3(CO)9Cu2Br2],此產物並可由[Et4N]2[TeFe3(CO)9CuBr]加入2倍當量的CuBr反應得到。

壹、緒論

1、研究動機

最近在文獻有以[PPN]2[Ru6C(CO)16]與AgNO3反應,能夠形成具聚合物性質的[PPN][AgRu6C(CO)16]∞;而在Fenske’s文獻中,我們更發現以主族化合物與Cu或Ag的化合物再加入含磷的配位基反應,在不同的比例下,可以得到一系列具有主族元素與Cu或Ag所形成的奈米級金屬團簇化合物。

因此我們希望能以[TeFe3(CO)9]2-金屬團簇化合物,合成出具有奈米尺寸的化合物。

[PPN][AgRu6C(CO)16]∞之結構

2、研究目的

改變[Et4N]2[TeFe3(CO)9]與CuBr的當量比,看是否可合成不同的產物並探討當量比與產物種類的關係。

3、研究問題

合成[Et4N]2[TeFe3(CO)9],以此為起始物加入CuBr合成出[TeFe3(CO)9CuBr]2-、[TeFe3(CO)9Cu2Br2]2-,並探討之間的相互關係。

貳、文獻探討

一.儀器原理

(一)紅外光譜儀(Infrared,IR)

電磁波中波長介於0.75~1000μ(波數介於13000~10cm-1)的為紅外光,在此範圍中又可細分成近紅外光(nearinfrared,0.75~2.5μ)、中紅外光(midinfrared,2.5~50μ)、遠紅外光(farinfrared,50~1000μ),通常IR儀器最常用的是MIR的範圍。

分子運動的形式有移動、轉動、振動;紅外光因為波長較長、能量較低,通常不足以造成電子躍遷,但能造成分子的振動或轉動。

不對稱的分子在作振動或轉動時,電荷之間的距離會改變而使得周圍電場改變;當紅外光的頻率與其中某鍵結的振動頻率相符時,則會產生吸收峰,所以從紅外光譜中可以看出分子有何種官能基。

而對稱分子如甲烷、氧、氮,轉動或振動時總偶極矩不改變,故不吸收紅外光。

除了光學異構物外,各分子的紅外光譜幾乎沒有完全一樣的,且分子中各官能基具有固定之吸收頻率,受分子其他部份影響不大。

因此藉由紅外光譜可以決定分子的結構以及了解分子某些性質,同時也可以鑑定或分析某一化合物的存在與含量,應用範圍很廣。

(二)x光繞射光譜

將x射線管抽成10-6mmHg的真空,以鎢作為燈絲,以金屬作靶,常用的靶有鎢、鉬、銅、鐵。

在燈絲與靶之間供給50~100kV的穩定直流電以加速電子;電壓增高則x射線能量增高,可分析更多元素。

當高能量的高速電子撞擊金屬靶時,電子的動能傳遞給金屬靶的內層原子使它躍遷,當被激發的電子掉回原本的能階時放出的電磁波即為x射線。

晶體中原子間距離與x射線波長相當(約數Å)。

x射線受排列整齊的晶體原子散射,產生建設性或破壞性干涉。

x射線光束以角度θ撞擊晶體表面原子層而散射,未受散射光束則穿入第二層原子繼續有部分被散射,其餘仍未受散射光束繼續穿入第三層、第四層……而被散射。

光束受到不同層的原子的散射,各反射光束之光行差為入射光波長整數倍(nλ)則產生建設性干涉,此時滿足Bragg’sLaw:

nλ=2dsinθ。

d為原子層間的距離;λ為x射線的波長。

測量x光繞射光譜經過構造解析後,可得知各原子在晶體中的位置、角度、距離等資訊。

參、研究設備器材

一.儀器:

drybox

氮氣/真空系統

紅外線光譜儀

X光單晶繞射儀

元素分析儀

二.藥品:

藥品名稱

化學式

分子量/式量

五羰基鐵

Fe(CO)5

195.9

ρ=1.49

碲粉

Te

127.6

溴化四乙基銨(Et4NBr)

(C2H5)4N+Br-

210.16

氫氧化鉀

KOH

56.02

溴化銅(Ⅰ)

CuBr

143.45

硝酸銀

AgNO3

169.83

溶劑

化學式

甲醇(MeOH)

CH3OH

乙腈(MeCN)

CH3CN

四氫呋喃(THF)

C4H8O

二乙基醚(Et2O)

C2H5OC2H5

肆、研究步驟

1、合成起始物[Et4N]2[TeFe3(CO)9]

【實驗一】合成起始物[Et4N]2[TeFe3(CO)9]

(1)取碲粉1.6克及KOH3.36克,加入MeOH20mL;並在冰浴及攪拌下緩慢加入Fe(CO)55mL。

以60℃~70℃油浴加熱一天。

(2)隔天測IR後,過濾並濃縮。

(3)由加液漏斗加入Et4NBr6克(先溶於15mLMeOH)。

(4)水洗4次。

(5)乾燥晶體並秤重。

(6)測IR。

2、以起始物[Et4N]2[TeFe3(CO)9]與CuBr不同當量反應

【實驗二】[Et4N]2[TeFe3(CO)9]:

CuBr=1:

1.67

(1)取[Et4N]2[TeFe3(CO)9]0.5克(式量807.73)

(2)及CuBr0.15克,加入20mLMeCN,冰浴。

(3)隔天過濾抽乾後加入THF萃取、過濾、抽乾。

(4)依序加入THF2.5mL、Et2O10mL再結晶。

(5)用N2吹乾,秤重。

(6)測IR、送元素分析。

【實驗三】[Et4N]2[TeFe3(CO)9]:

CuBr=1:

3.04

(1)取[Et4N]2[TeFe3(CO)9]0.5克及CuBr0.27克,加入20mLMeCN,冰浴。

(2)隔天過濾抽乾後加入THF萃取、過濾、抽乾。

(3)依序加入THF2.5mL、Et2O10mL再結晶。

(4)用N2吹乾,秤重。

(5)測IR,送元素分析及x-ray繞射。

【實驗四】[Et4N]2[TeFe3(CO)9]:

CuBr=1:

4

(1)取[Et4N]2[TeFe3(CO)9]0.5克及CuBr0.44克,加入20mLMeCN,冰浴。

(2)隔天過濾抽乾後加入THF萃取、過濾、抽乾。

(3)依序加入THF2.5mL、MeOH一點點、Et2O12.5mL再結晶。

(4)用N2吹乾,秤重。

(5)測IR。

3、以[Et4N]2[TeFe3(CO)9CuBr]與CuBr反應

【實驗五】[Et4N]2[TeFe3(CO)9CuBr]:

CuBr=1:

2

(1)取[Et4N]2[TeFe3(CO)9CuBr]0.39克(式量951.00)及CuBr0.12克,加入20mLMeCN,冰浴。

(2)測過IR後,過濾、抽乾,加入THF萃取、過濾、抽乾。

(3)依序加入THF2.5mL、MeOH一點點、Et2O12.5mL再結晶。

(4)秤重。

(5)測IR。

4、以[Et4N]2[TeFe3(CO)9CuBr]與AgNO3反應

【實驗六】[Et4N]2[TeFe3(CO)9CuBr]:

AgNO3=1:

1

(1)取[Et4N]2[TeFe3(CO)9]0.5克,0.15克CuBr,加入20mLMeCN,測IR。

(2)過濾、抽乾後,用THF萃取、過濾。

得到0.77克[Et4N]2[TeFe3(CO)9CuBr]。

(3)隔天加入AgNO30.14克、20mLMeCN。

(4)測IR後過濾、抽乾,用THF萃取、過濾、抽乾。

(5)以THF2.5mL、Et2O10mL再結晶。

(6)秤重。

(7)測IR。

 

伍、研究結果

1、實驗一的結果

實驗一合成出起始物[Et4N]2[TeFe3(CO)9]6.9克,其產率約為68%。

[Et4N]2[TeFe3(CO)9]的紅外線光譜圖:

2、實驗二的結果

(一)元素分析

次數

C﹪

H﹪

N﹪

理論值

31.57

4.24

2.95

1

31.56

4.40

2.97

2

31.66

4.26

3.01

3

31.58

4.37

3.03

(二)紅外線光譜圖

推測得到的晶體為[Et4N]2[TeFe3(CO)9CuBr],0.34克,產率57%。

3、實驗三、四、五、六的結果

(一)元素分析

次數

C﹪

H﹪

N﹪

理論值

27.43

3.68

2.56

1

27.72

3.65

2.43

2

27.65

3.64

2.56

3

27.55

3.67

2.54

(二)紅外線光譜圖

推測產物皆為[Et4N]2[TeFe3(CO)9Cu2Br2],產率分別為50﹪、59﹪、57﹪、61﹪。

(三)[Et4N]2[TeFe3(CO)9Cu2Br2]之晶體結構解析

晶體結構係委託清大貴儀中心單晶繞射、解析委託師大貴儀中心。

[Et4N]2[TeFe3(CO)9Cu2Br2]晶體是黑色柱狀,其大小為0.25×0.10×0.10mm,是以THF/Et2O為溶劑,置於室溫下長出。

晶體表面包一層mineraloil後,以epoxyglue固定在玻璃纖維的頂端上,然後用BrukerAPEX繞射儀以2的掃瞄方式來收集強度大小。

得到晶體屬單斜晶系(Monoclinic),Cc空間群﹕a=61.959(4)Å,b=11.9423(7)Å,c=21.4510(13)Å,β=106.510(14)。

V=15217.8(16)Å3,Z=16,D(calcd.)=1.911g.cm-3,h、k、l的範圍分別為–73≦h≦30,-14≦k≦14,-25≦l≦25。

共收集到41630個繞射點,有8388個觀測點其I2.0(I)。

吸收度的校正由實驗旋轉來做校正,最小和最大的穿透因子(transmissionfactor)分別為0.61及0.92。

最後用最小平方法精336個原子,1253個參數及8388個觀測點,同時考慮加權因子來加以修正,於是得到RF=0.051,Rw=0.057及GOF=2.7334。

晶體繞射數據詳見附表1;晶體鍵長及鍵角數據詳見附表2。

陸、討論與結論

反應物

產物

產量

產率

實驗一

Te+Fe(CO)5

[TeFe3(CO)9]2-

6.9克

68﹪

實驗二

[TeFe3(CO)9]2-+CuBr

11.67

[TeFe3(CO)9CuBr]2-

0.34克

57﹪

實驗三

[TeFe3(CO)9]2-+CuBr

13.04

[TeFe3(CO)9Cu2Br2]2-

0.34克

50﹪

實驗四

[TeFe3(CO)9]2-+CuBr

14

[TeFe3(CO)9Cu2Br2]2-

0.35克

59﹪

實驗五

[TeFe3(CO)9CuBr]2-+CuBr

12

[TeFe3(CO)9Cu2Br2]2-

0.26克

57﹪

實驗六

[TeFe3(CO)9CuBr]2-+AgNO3

11

[TeFe3(CO)9Cu2Br2]2-

0.35克

61﹪

(1)在實驗一合成起始物[Et4N]2[TeFe3(CO)9]中,因為Te與Fe(CO)5活性小不易起反應,為了活化反應加入KOH後,先生成K2TeFe3(CO)9,在60℃~70℃的油浴下加熱一天,讓它充分反應;因為K+在甲醇中溶解度較大,所以隔天再加入溴化四乙基銨Et4NBr,得到所要的[Et4N]2[TeFe3(CO)9]。

(2)起始物TeFe3(CO)92-上,Fe和CO的氧化數皆為0,只有Te的氧化數為-2,而加入不同當量的CuBr而形成的[TeFe3(CO)9CuBr]2-及[TeFe3(CO)9Cu2Br2]2-的氧化數也是-2,可見CuBr對氧化數的增減並沒有影響,主要是因為TeFe3(CO)92-與CuBr反應後形成的是錯合物,而CuBr在此可以視為配位基,因為並非一般氧化還原反應,故不涉及氧化數的改變。

(3)在實驗四中,起始物與CuBr的比例為1:

4,得到的結果仍然是[TeFe3(CO)9Cu2Br2]2-,可能TeFe3(CO)92-與CuBr的反應中最多可接上2個CuBr,推測再多當量亦然。

(4)由起始物與CuBr比例1:

1.67的反應中,得到[TeFe3(CO)9CuBr]2-。

之後,由[TeFe3(CO)9CuBr]2-再加入2倍當量的CuBr則可以得到[TeFe3(CO)9Cu2Br2]2-,而這個結果與起始物:

CuBr=1:

3.04(或1:

4)的反應是一樣的。

以圖示表示如下:

 

(5)在實驗六中,為了得到混合主族與金屬團簇化合物的聚合物結構,因此嘗試以Ag+試劑與片斷CuBr上的Br產生反應,進而形成具有聚合物結構的[TeFe3(CO)9Cu]∞;然而實驗結果並不如預期,而是得到具有兩個CuBr片斷蓋接(cape)的化合物[TeFe3(CO)9Cu2Br2]2-。

因此推測AgNO3在反應中所扮演氧化劑的角色,是先氧化一部份的[TeFe3(CO)9CuBr]2-,進而形成[TeFe3(CO)9Cu2Br2]2-。

(6)在本實驗中所用的溶劑極性大小:

Et2O<THF<MeOH<MeCN。

再結晶方法即應用溶劑極性的不同:

用極性較高的THF將化合物溶解,再加入極性較低的Et2O讓產物析出,過濾後可除去雜質。

(為了避免濃度過低,如果當加入2.5mL的THF無法完全溶解時,可再加入少量極性更高的MeOH,但相對地在析出產物時需加更多低極性的Et2O。

而選擇MeOH而不用MeCN的原因,因為MeCN極性太高,當加入Et2O析出效果較不好。

柒、參考文獻

臺北市立第一女子高級中學,”數理資賦優異班學生專題研究專輯第三輯”

臺北市立第一女子高級中學主編,”化學第三輯”,教育部中等教育司出版,1996

B.E.Douglas等著,張天授等譯,”無機化學—觀念與模型”,六合出版社,第三版

D.A.Skoog.等著,方嘉德等譯,”基礎分析化學”,美亞圖書公司出版,1996

捌、謝誌

感謝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化學系謝明惠教授及其實驗室研究生的指導。

感謝北一女中何鎮揚老師的支持與鼓勵。

對於在專研的路上,所有曾經給予過指導與建議的老師及同學們,一併致謝。

玖、附錄

附表1[Et4N]2[TeFe3(CO)9Cu2Br2]之單晶繞射數據表

附表2[Et4N]2[TeFe3(CO)9Cu2Br2]之鍵長、鍵角數據表

 

附表1 [Et4N]2[TeFe3(CO)9Cu2Br2]之單晶繞射數據表

empiricalformulaC25H40Br2Cu2Fe3N2O9Te

fw1094.63

crystalsystemMonoclinic

crystalsize,mm0.60×0.55×0.45

spacegroupCc

a,Å61.959(4)

b,Å11.9423(7)

c,Å21.4510(13)

β,deg106.510(14)

V,Å315217.8(16)

Z16

F(000)8544

D(calc.),g.cm-31.911

(MoKα),cm-15.12

λ(MoKα),Å0.7093

2θ(max)50.0

no.ofallreflections41630

no.ofindependentreflections19009

no.ofobservedreflections8388

withI2.0σ(I)

min/maxtransmission0.61/0.92

aRF0.051

bRW0.057

cGOF2.7334

aRF=(Fo-Fc)/(Fo)

bRw=[(w(Fo-Fc)2)/(wFo2)]1/2

cGOF=[(w(Fo-Fc)2)/(Nobsd-Nparam)]1/2

 

附表2 [Et4N]2[TeFe3(CO)9Cu2Br2]之鍵長、鍵角數據表

Te1-Cu2

2.627(5)

Te1-Fe1

2.512(4)

Te1-Fe2

2.485(4)

Te1-Fe3

2.532(4)

Br1-Cu1

2.265(5)

Br2-Cu2

2.276(5)

Cu1-Cu2

2.670(6)

Cu1-Fe1

2.515(6)

Cu1-Fe3

2.514(6)

Cu2-Fe1

2.616(6)

Cu2-Fe3

2.583(6)

Cu2-C1

2.41(3)

Cu2-C8

2.33(3)

Fe1-Fe2

2.658(6)

Fe1-Fe3

2.755(6)

Fe1-C1

1.74(3)

Fe1-C2

1.76(3)

Fe1-C3

1.79(3)

Fe2-Fe3

2.676(6)

Fe2-C4

1.71(3)

Fe2-C5

1.73(3)

Fe2-C6

1.72(3)

Fe3-C7

1.66(3)

Fe3-C8

1.73(3)

Fe3-C9

1.77(4)

Cu2-Te1-Fe1

61.16(14)

Cu2-Te1-Fe2

113.04(14)

Cu2-Te1-Fe3

60.06(14)

Fe1-Te1-Fe2

64.28(14)

Fe1-Te1-Fe3

66.22(14)

Fe2-Te1-Fe3

64.46(14)

Br1-Cu1-Cu2

129.03(23)

Br1-Cu1-Fe1

144.63(24)

Br1-Cu1-Fe3

148.78(24)

Cu2-Cu1-Fe1

60.52(16)

Cu2-Cu1-Fe3

59.68(16)

Fe1-Cu1-Fe3

66.43(17)

Te1-Cu2-Br2

129.00(22)

Te1-Cu2-Cu1

100.96(16)

Te1-Cu2-Fe1

57.24(13)

Te1-Cu2-Fe3

58.14(13)

Te1-Cu2-C1

91.4(7)

Te1-Cu2-C8

94.7(8)

Br2-Cu2-Cu1

130.04(24)

Br2-Cu2-Fe1

149.34(25)

Br2-Cu2-Fe3

146.7(3)

Br2-Cu2-C1

111.9(7)

Br2-Cu2-C8

110.1(8)

Cu1-Cu2-Fe1

56.82(16)

Cu1-Cu2-Fe3

57.16(16)

Cu1-Cu2-C1

61.1(7)

Cu1-Cu2-C8

58.4(9)

Fe1-Cu2-Fe3

63.99(16)

Fe1-Cu2-C1

40.3(7)

Fe1-Cu2-C8

98.2(8)

Fe3-Cu2-C1

99.5(7)

Fe3-Cu2-C8

40.8(8)

C1-Cu2-C8

119.2(12)

Te1-Fe1-Cu1

108.74(19)

Te1-Fe1-Cu2

61.59(15)

Te1-Fe1-Fe2

57.38(13)

Te1-Fe1-Fe3

57.24(13)

Te1-Fe1-C1

114.7(10)

Te1-Fe1-C2

95.2(11)

Te1-Fe1-C3

140.6(11)

Cu1-Fe1-Cu2

62.67(17)

Cu1-Fe1-Fe2

105.57(20)

Cu1-Fe1-Fe3

56.76(16)

Cu1-Fe1-C1

72.4(9)

Cu1-Fe1-C2

155.2(11)

Cu1-Fe1-C3

69.0(11)

Cu2-Fe1-Fe2

107.90(20)

Cu2-Fe1-Fe3

57.42(16)

Cu2-Fe1-C1

63.5(10)

Cu2-Fe1-C2

127.7(10)

Cu2-Fe1-C3

131.7(12)

Fe2-Fe1-Fe3

59.22(16)

Fe2-Fe1-C1

171.2(10)

Fe2-Fe1-C2

92.7(10)

Fe2-Fe1-C3

84.6(12)

Fe3-Fe1-C1

114.1(10)

Fe3-Fe1-C2

147.6(11)

Fe3-Fe1-C3

96.2(10)

C1-Fe1-C2

91.9(14)

C1-Fe1-C3

102.3(15)

C2-Fe1-C3

96.8(15)

Te1-Fe2-Fe1

58.34(13)

Te1-Fe2-Fe3

58.61(14)

Te1-Fe2-C4

99.1(10)

Te1-Fe2-C5

97.2(11)

Te1-Fe2-C6

159.0(10)

Fe1-Fe2-Fe3

62.19(16)

Fe1-Fe2-C4

154.0(10)

Fe1-Fe2-C5

100.4(14)

Fe1-Fe2-C6

103.7(11)

Fe3-Fe2-C4

95.9(10)

Fe3-Fe2-C5

154.8(12)

Fe3-Fe2-C6

104.8(10)

C4-Fe2-C5

94.9(18)

C4-Fe2-C6

95.2(15)

C5-Fe2-C6

96.8(15)

Te1-Fe3-Cu1

108.16(18)

Te1-Fe3-Cu2

61.80(14)

Te1-Fe3-Fe1

56.54(12)

Te1-Fe3-Fe2

56.93(13)

Te1-Fe3-C7

90.7(11)

Te1-Fe3-C8

116.7(9)

Te1-Fe3-C9

139.1(10)

Cu1-Fe3-Cu2

63.16(17)

Cu1-Fe3-Fe1

56.81(16)

Cu1-Fe3-Fe2

105.10(21)

Cu1-Fe3-C7

159.1(12)

Cu1-Fe3-C8

67.9(13)

Cu1-Fe3-C9

70.4(13)

Cu2-Fe3-Fe1

58.60(16)

Cu2-Fe3-Fe2

108.37(20)

Cu2-Fe3-C7

122.0(12)

Cu2-Fe3-C8

61.8(9)

Cu2-Fe3-C9

133.6(13)

Fe1-Fe3-Fe2

58.60(16)

Fe1-Fe3-C7

144.1(12)

Fe1-Fe3-C8

111.2(11)

Fe1-Fe3-C9

96.3(11)

Fe2-Fe3-C7

92.6(12)

Fe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农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