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分中药功效.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9009314 上传时间:2023-02-02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5.9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部分中药功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部分中药功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部分中药功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部分中药功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部分中药功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部分中药功效.docx

《部分中药功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分中药功效.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部分中药功效.docx

部分中药功效

太子参

太子参作用很多,主要是对小孩子最好。

太子参补虚药,补气药。

功效主治:

补益脾肺,益气生津。

治肺虚咳嗽,脾虚食少,心悸,怔忡,水肿,消渴,精神疲乏。

用于脾气虚弱,胃阴不足,食少体倦,口渴舌干;肺虚燥咳,咽干痰粘;气阴不足,心悸失眠。

太子参又称为孩儿参、童参,是人参的一种。

药性平和、味甘,有补气生津的作用。

常用于脾胃虚弱,倦怠乏力、食欲不振、干咳少痰、病后体虚、盗汗、夜间惊哭、小儿夏季热等。

实验研究证实,太子参可以提高免疫功能,改善心功能。

常服用太子参可以增强宝宝体质,长期服用未见有副作用。

注:

(因宝宝的个体差异给宝宝服用须慎重,具体的用法和用量请向医生咨询)具有补气生津作用的人参、党参、西洋参相比,太子参滋补的药力要差一些,但它的长处在于药性十分平稳,适合长期大量服用,因此深受人们的欢迎,太子参堪称难得的清补佳品,故特别适宜婴幼儿食用。

沙参

沙参的功效:

   沙参具有滋阴生津、清热凉血之功,配合放化疗用于肿瘤患者,尤其是对晚期肿瘤病人血枯阴亏、肺阴虚之肺癌、消化道肿瘤术后气阴两虚或因放疗而伤阴引起的津枯液燥者,具有较好的疗效。

沙参的药理作用:

  1、对免疫功能的影响:

腹腔注射杏叶沙参煎液(0.5g/只)能明显增高小鼠末梢血中淋巴细胞和T细胞数;胸腺内淋巴细胞数和T细胞数亦有增加趋势,可显着提高小鼠腹腔巨噬细胞吞噬百分率;可明显增加小鼠脾脏重量,但降低小鼠脾脏淋巴细胞数和T细胞数。

表明沙参可提高机体细胞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抑制体液免疫。

具有调节免疫平衡的功能。

沙参也可提高淋巴细胞转换率。

  2、祛痰作用:

按1g/kg剂量给家兔灌服沙参煎剂表明具有一定的祛痰作用,其作用可持续4小时以上,但作用强度不及紫花等。

  3、抗真菌作用:

沙参水浸剂(1:

2)在试管内对奥杜盎小芽胞癣菌、羊毛样小芽胞癣菌等皮肤真菌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

  4、强心作用:

1%沙参浸剂对离体蟾蜍心脏具有明显强心作用,离体心脏振幅增大,作用可持续5分钟。

南沙参与北沙参的功效区别

 据古代文献记载,前人所用沙参,系南沙参。

至清代载有沙参分南、北两种。

一般认为两药功效相似,均属养阴药,具有养阴清肺,益胃生津的功效。

然南沙参又称大沙参、空沙参,其形粗大,质较疏松,功效较差,专长于入“肺”,偏于清肺祛痰止咳;北沙参,又称北条参、细条参,其形细长,质坚疏密,功效较佳,专长于入“胃”,偏于养阴生津止渴,说法各异。

 现代研究北沙参含生物碱、挥发油等,具有降低体温、镇痛、强心等作用;北沙参含黄酮、皂甙等,具有祛痰、抗真石、强心等作用。

 南沙参养阴清热润肺化痰治疗阴虚久咳痨嗽痰血燥咳痰少;虚热喉痹(润肺止咳)。

北沙参胃阴虚津液不足咽干口渴(养胃生津)。

丹参

一、心血管系统的作用

  1. 强心加强心肌收缩力、改善心脏功能,不增加心肌耗氧量

  2. 对血管作用扩张冠脉,增加心肌血流量;扩张外周血管,血流增加;脑血流量下降

  3.抗血栓形成提高纤溶酶活性;延长出、凝血时间;抑制血小板聚集(提高血小板内cAMP水平抑制TXA2合成);改善血液流变学特性(血粘度降低、红细胞电泳时间缩短)

  4. 改善微循环

   二、促进组织的修复与再生作用

  1、促进组织的修复与再生丹参制剂治疗:

坏死心肌清除快;纤维母细胞分化、胶原纤维形成较明显;肉芽形成比较成熟。

局部淤血减轻、血液循环改善,愈合时间缩短。

  2、抑制过度增生对过度增生的纤维母细胞有抑制作用。

   三、保肝改善肝微循环。

   四、抗菌丹参制剂中含有隐丹参酮、二氢丹参酮,对体外的葡萄球菌、大肠杆菌、变性杆菌有抑制作用。

柴胡

 柴胡的功效:

   和解少阳,舒肝和胃,升阳举陷。

治寒热往来,胸满胁痛,口苦耳聋,头痛目眩,疟疾,下利脱肛,月经不调,子宫下垂,热入血室。

柴胡的作用:

   柴胡的性味:

苦平、归经、入肝、胆经。

功能:

发表、退热、疏肝、解郁、升阳。

主治:

感冒发烧、寒热往来、疟疾、胁胀痛、月经不调。

 现代药理研究证明:

柴胡具有:

1、解热、退热作用平稳可靠;2、镇静、镇痛,有解除胸闷胀痛,开郁调经作用;3、抗菌,对结核杆菌有抑制作用;4、抗肝损伤作用;5、抗病毒,对流感病毒有强烈的抑制作用,对第1型脊髓灰白质炎病毒引起的细胞病变具有抑制作用。

主治 疏散退热,升阳舒肝。

用于感冒发热、寒热往来、疟疾,肝郁气滞,胸肋胀痛,脱肛,子宫脱落,月经不调。

茯神

镇静作用。

实验动物用茯神10~20克/公斤灌胃后,进入安静欲睡状态,但无睡眠现象;对于苯甲酸钠咖啡因兴奋之小鼠,以茯神煎剂5克/公斤作腹腔注射,能使其镇静,镇静率为90%,镇静指数3.11;若改用20克/公斤灌胃,则镇静率为85.7%,镇静指效1.64

宁心,安神,利水。

治心虚惊悸,健忘,失眠,惊痫,小便不利

灵芝

1,抗肿瘤作用 2,保肝解毒作用 3,对心血管系统的作用 4,抗衰老作用 5,抗神经衰弱作用

6,治疗高血压 7,治疗糖尿病8,对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作用 9,抗过敏作用 10,美容作用

灵芝的功效:

治慢性支气管炎:

服用灵芝片,日3次,每次1片(含量相当于生药0.5克),或用灵芝酊(20%浓度),日3次,每次10毫升(每日量相当于生药6克),一般15~30天开始见效。

  

(2)治支气管哮喘:

小儿患者每日肌肉注射1~2毫升(每毫升含0.5~1克生药),连续注射1个月左右。

  (3)治白细胞减少症。

曾治疗因化学、物理、药物及慢性病等各种因素引起的白细胞减少症52例,近期有效率为84.6%,白细胞总数平均提高至1028/立方毫米。

10~20天为一个疗程。

  (4)治疗冠心病:

对心绞痛、心前区胀闷,或紧压感的缓解率约为72%,对心悸、气促等症状的好转率约为65%,半数以上患者服药期间反映:

食欲、睡眠、精神好转,降低血甘油三酯有较好疗效。

临床试验均表明,灵芝可有效地扩张冠状动脉,增加冠脉血流量,改善心肌微循环,增强心肌氧和能量的供给,因此,对心肌缺血具有保护作用,可广泛用于冠心病、心绞痛等的治疗和预防。

对高血脂病患者,灵芝可明显降低血胆固醇、脂蛋白和甘油三脂,并能预防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形成。

对于粥样硬化斑块已经形成者,则有降低动脉壁胆固醇含量、软化血管、防止进一步损伤的作用。

并可改善局部微循环,阻止血小板聚集。

这些功效对于多种类型的中风有良好的防治作用。

  (5)治疗心律失常:

在用灵芝治疗冠心病的过程中,发现在冠心病改善的同时,伴随的心律失常也随着好转和消失,于是采用灵芝注射液治疗各种心律失常,取得一定的效果。

  (6)治急性病毒性肝炎,比传统的“护肝”药物疗效好。

此外,还用于治疗萎缩性胃炎,恶性肿瘤等。

  (7)抗神经衰弱。

祖国医学所载灵芝能 " 安神 " 、 " 增智慧 " 、 " 不忘 " 。

据报道,灵芝制剂对神经衰弱失眠有显着疗效,总有效率高达 87.14% ~ 100% 。

一般用药后 10 ~ 15 天即出现明显疗效,表明为睡眠改善,食欲、体重增加,心悸、头痛、头晕减轻或消失,精神振奋,记忆力增强。

属气血两虚者疗效更好。

所以,灵芝对于中枢神经系统有较强的调节作用,具有镇静安神的功效,对于神经衰弱和失眠患者是必备佳品,国家药典中,灵芝就是有效的安眠宁神之药。

  (8)治疗糖尿病:

灵芝降血糖之原理是由于促进组织对糖的利用。

服用灵芝后可取代胰岛素抑制脂肪酸的释出,可改善血糖、尿糖等症状。

血糖由 173 降至 116 ,胆固醇由 233 降至 179 , β- 蛋白由 580 降至 465 。

灵芝中的水溶性多糖,可减轻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的发病程度。

日本 Numata Kenji 生产的灵芝保健食品,已广泛使用治疗糖尿病患者。

夜交藤

功能主治:

养心安神;祛风;通络。

主失眠;多梦;血虚身痛;肌肤麻木;风湿痹痛;风疹瘙痒

1.用于虚烦失眠。

夜交藤具有养血安神作用,以用于阴虚血少所致的失眠为主,常与合欢皮相须配合,也可与枣仁、柏子仁、远志等同用。

2.用于周身酸痛。

夜交藤既有养血作用,还可通利经络,治血虚周身酸痛,可配合当归、地黄、鸡血藤、络石藤等同用。

3.用于皮肤痒。

夜交藤煎汤外洗治皮肤痒疹,有一定止痒作用。

合欢皮

功能与主治:

解郁安神,活血消肿。

用于心神不安,忧郁失眠,肺痈疮肿,跌扑伤痛

①心神不宁,忿怒忧郁,烦躁失眠。

本品性味甘平,入心、肝经,善解肝郁,为悦心安神要药。

适宜于情志不遂,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忿怒忧郁,烦躁失眠,心神不宁等症,能使五脏安和,心志欢悦,以收安神解郁之效。

可单用或与柏子仁、酸枣仁、首乌藤、郁金等安神解郁药配伍应用。

②跌打骨折,血瘀肿痛。

本品入心、肝血分,能活血祛瘀,续筋接骨,故可用于跌打损伤,筋断骨折,血瘀肿痛之症,如《续本事方》用合欢皮配麝香、乳香研末,温酒调服治跌打仆伤,损筋折骨。

③肺痈,疮痈肿毒。

本品有活血消肿之功,能消散内外痈肿。

用治肺痈,胸痛,咳吐脓血,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单用有效,如黄昏汤(《千金方》)。

亦可与鱼腥草、冬瓜仁、桃仁、芦根等清热消痈排脓药同用;治疮痈肿毒,常与蒲公英、紫花地丁、连翘、野菊花等清热解毒药同用。

山栀子

功能主治

  果实:

泻火除烦,清热利尿,凉血解毒。

用于热病心烦,黄疸尿赤,血淋涩痛,血热吐衄,目赤肿痛,火毒疮疡;外治扭挫伤痛。

  根:

泻火解毒,清热利湿,凉血散瘀。

用于传染性肝炎,跌打损伤,风火牙痛。

(1)用于热病发热,心烦不宁等症。

栀子善能泻火泄热而除烦。

在外感热病的气分症初期,见有发热、胸闷、心烦等症,可用栀子配合豆豉,以透邪泄热、除烦解郁。

如属一切实热火症而见高热烦躁、神昏谵语等症,可用本品配黄连等泻火而清邪热。

(2)用于热毒、实火引起的吐血、鼻衄、尿血、目赤肿痛和疮疡肿毒等症。

山栀又有凉血止血、清热解毒的作用,用治血热妄行,常与生地、侧柏叶、丹皮等配伍;治目赤肿痛,可与菊花、石决明等配伍;治疮疡肿毒,可与黄连、银花、连翘等同用。

(3)本品又能泄热利湿,可用于湿热郁颉所致的黄疸、面目皮肤发黄、疲倦、饮食减少等症,常与黄柏、茵陈蒿等同用。

又用生栀子研末,与面粉、黄酒调服,有消肿活络的作用,可用于跌仆损伤、扭挫伤、皮肤青肿疼痛等症,为民间常用的“吊筋药”,尤其适用于四肢关节附近的肌肉、肌腱损伤。

(4)栀子,一名山栀,轻清上行,能泻肺火,去肌表热,在外感热病、表里有热之际,能起双解的作用;本品苦寒泄降,又能泄三焦火,凉血清心热,可用于热病心烦;血热妄行及热淋尿血等症。

故山栀既能清气分热,又能清血分热。

至于泄热利湿,可用治黄疸,也是它的特长。

本品配黄芩,能泻肺火;再加淡豆豉,能双解表里之热,配以黄芩,能泻三焦火、清心热;配以生地、丹皮,能凉血止血,治血热妄行、吐衄尿血;配以黄柏、茵陈,能清热利湿,治湿热黄疸。

过去在临床应用方面有山栀皮去肌表热、山栀仁清心热的用法,现在上海地区已予简化,均用整个栀子,不再分栀皮、栀仁。

川芎

功效与作用:

   1、用于胸胁疼痛,风湿痹痛,症瘕结块,疮疡肿痛,跌扑伤痛,月经不调,经闭痛经,产后瘀痛等病症。

川芎辛散温通,功能活血祛瘀,作用广泛,适用于各种瘀血阻滞之病症,尤为妇科调经要药。

治月经不调、经闭、痛经,常配当归等药同用;治胸胁疼痛,可配柴胡、香附等同用;治风湿痹痛,可配羌活、独活等同用;治症瘕结块,可配三棱、莪朮等同用;治疮疡肿痛、跌打损伤,可配乳香、没药等同用。

 

   2、用于感冒头痛,偏正头痛等症。

川芎辛香善升,能上行头目巅顶,具有祛风止痛作用,为治头风头痛要药,可配细辛、白芷等同用,亦可跟据头痛属于何经进行适当配伍。

对于感受风邪引起的头痛,若可荆芥、防风、羌活等同用治风寒感冒头痛;与菊花、僵蚕等配伍,治风热头痛。

 

   此外,近年来临床常用本品治疗冠心病心绞痛。

淮山

功效:

   补脾;养肺;固肾;益精。

主治:

脾虚泄泻;食少浮肿;肺虚咳喘;消渴;遗精;带下;肾虚尿频;外用治痈肿;瘰疬

1.1.健脾益胃、助消化:

淮山含有淀粉酶、多酚氧化酶等物质,有利于脾胃消化吸收功能,是一味平补脾胃的药食两用之品。

不论脾阳亏或胃阴虚,皆可食用。

临床上常用治脾胃虚弱、食少体倦、泄泻等病。

2.2.滋肾益精:

淮山含有多种营养素,有强健机体,滋肾益精的作用。

大凡肾亏遗精,妇女白带多、小便频数等症,皆可服之。

3.3.益肺止咳:

淮山含有皂甙、黏液质,有润滑,滋润的作用,故可益肺气,养肺阴,治疗肺虚痰嗽久咳之症。

4.4.延年益寿:

淮山含有大量的黏液蛋白、维生素及微量元素,能有效阻止血脂在血管壁的沉淀,预防心血疾病,取得益志安神、延年益寿的功效。

5.5.抗肝昏迷:

近年研究发现淮山具有镇静作用,可来抗肝昏迷。

6.6.降低血糖:

淮山含有粘液蛋白,有降低血糖的作用,可用于治疗糖尿病,是糖尿病人的食疗佳品。

北五味 

1.敛肺止咳 收敛肺气而起平喘止咳作用,适用于肺气虚的久咳虚喘。

 

2.固肾涩精 治疗肾气虚损、精关不固的遗精遗尿。

 

3.涩肠止泻 治疗脾肾阳虚、五更泄泻。

 

4.敛汗,治疗阳虚自汗、阴虚盗汗。

 

5.安神,治疗健忘、失眠。

五味

一辛:

辛味能宣散,行气,通血脉;适宜于有外感表正或风寒湿邪者服用。

二甘:

甘味有补益强壮作用,凡是气虚,血虚,阴虚阳虚以及五脏虚赢者,适宜多吃味甘物品。

三酸:

酸味有收敛固本作用,适宜久泻,久痢,久咳,久喘,多汉,虚汗,尿频,遗精,滑精等患者食用。

四苦:

苦味能清泻,能燥湿,适宜热正,湿正病人服用。

五咸:

咸味能软坚,能散结,也能润下,凡结核,便秘者宜食用。

扁豆

扁豆的功效:

    扁豆为甘淡温和的健脾化湿药,主要用于脾胃虚弱,饮食减少,便溏腹泻,白带异常以及夏季感受暑湿引起的呕吐,腹泻,胸闷等症.扁豆衣为扁豆的种皮,性味功用与扁豆类似,只是效力逊于扁豆,但毫无壅滞之弊是其特点,用于脾虚泄泻,浮肿等症.扁豆花,为扁豆的花,有化湿解暑之功.主要用于夏季感受暑湿,发热,心烦,胸闷,吐泻等症.

  1、扁豆功能健脾化和中,有利于暑湿邪气的祛除。

用于夏伤暑湿,脾胃不和所致的呕吐、泄泻,常与香薷、厚朴等祛暑化湿药同用,以增强疗效,如香薷散。

扁豆又可解毒,如解酒毒,多与葛花、白豆蔻同用。

  2、扁豆味甘入脾胃经,是一味补脾而不滋腻,除湿而不燥烈的健脾化湿良药。

用于脾虚有湿所致的体倦乏力,食少便溏中泄泻,与人参、白术同用,以加强健脾化湿之力,如参苓白术散。

用于妇女脾虚带下、体倦乏力,可与白术、乌贼骨同用。

枣仁

主治(功效):

养肝,宁心,安神,敛汗。

治虚烦不眠,惊悸怔忡,烦渴,虚汗

药理作用

①镇静、催眠作用

酸枣仁煎剂给大白鼠口服或腹腔注射均表现镇静及嗜眠,无论白天或黑夜,正常状态或咖啡,因引起的兴奋状态,酸枣仁均能表现上述作用,小白鼠口服时的镇静指数为1.95,与巴比妥类药物表现协同作用,酸枣仁连续应用6天,可使动物睡眠变浅,持续时间缩短,即产生耐受性,但停药1周后可消失。

口服酸枣仁可使防御性运动性条件反射次数显著减少,内抑制扩散,条件反射消退,抑制猫由吗啡引起的躁狂现象。

生枣仁与炒枣仁的镇静作用并无区别,但生枣仁作用较弱,久炒油枯后则失效,有认为其镇静的有效成分可能与油有关,另有认为与水溶性部分有关。

②镇痛、抗惊厥、降温作用

用热板法证明酸枣仁煎剂5克/公斤注射于小白鼠腹腔有镇痛作用,对小鼠无论注射或口服均有降温作用,但不能拮抗实验性电休克。

③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

酸枣仁可引起血压持续下降,心传导阻滞。

对大白鼠以两肾包膜法形成的高血压,在手术前或手术次日给酸枣仁(20~30克/公斤/日自由取食),均有显著的降压作用,但大白鼠吃酸枣仁时将外层薄皮留下,并未见镇静现象。

④对烧伤的影响

酸枣仁单用或与五味子合用,均能提高烫伤小白鼠的存活率,延长存活时间,还能推迟大白鼠烧伤性休克的发生和延长存活时间,并能减轻小白鼠烧伤局部的水肿。

⑤其他作用

对子宫有兴奋作用,对狗因去水吗啡引起的呕吐无抑制作用。

不能拮抗家兔的咖啡因中毒。

【毒性】酸枣仁150克/公斤给予小鼠灌胃无毒性症状,大鼠慢性毒性实验证明其毒性极低,小鼠腹腔注射半数致死量为14.33±2.015克/公斤。

但极大剂量亦可有毒性表现。

白芍

白芍的功效:

   养血柔肝,缓中止痛,敛阴收汗。

治胸腹胁肋疼痛,泻痢腹痛,自汗盗汗,阴虚发热,月经不调,崩漏,带下。

宜:

血虚阴虚之人胸腹胁肋疼痛,肝区痛,胆囊炎胆结石疼痛者宜食;泻痢腹痛,妇女行经腹痛者宜食;自汗易汗盗汗者宜食;腓肠肌痉挛,四肢拘挛疼痛,不安腿综合症患者宜食;同甘草配合用可以缓解各种胸腹及四肢疼痛。

忌:

白芍性寒,虚寒性腹痛泄泻者忌食;小儿出麻疹期间忌食;服用中药藜芦者忌食。

白芍的作用:

  1、对心血管系统的作用扩张冠状动脉,降低血压(d-儿茶精和没食子酸乙酯有抗血栓和抗血小板聚集作用) 

  2、护肝作用对四氯化碳、黄曲霉毒素B1、D-半乳糖胺所致肝损伤有明显保护作用 

  3、解痉作用对肠管和在位胃运动有抑制作用,显著对抗催产素引起的子宫收缩

  4、镇痛作用能抑制小鼠扭体、嘶叫、热板反应,对吗啡抑制扭体反应有协同作用,并能对抗戊四唑所致惊厥 

黄连

黄连的功效:

清热燥湿,泻火解毒。

用于湿热痞满,呕吐,泻痢,黄疸,高热神昏,心火亢盛,心烦不寐,血热吐衄,目赤吞酸,牙痛,消渴,痈肿疔疮;外治湿疹,湿疮,耳道流脓。

酒黄连善清上焦火热。

用于目赤,口疮。

姜黄连清胃和胃止呕。

用于寒热互结,湿热中阴,痞满呕吐。

萸黄连舒肝和胃止呕。

用于肝胃不和,呕吐吞酸。

黄连的作用:

1、抗溃疡

  对吲哚辛所致大鼠胃溃疡有明显的抑制作用,P<0.01;作用强度与西米替丁相当。

2、抑制胃酸分泌

  可明显减少胃液分泌量,P<0.01;作用强度与西米替丁相当。

3、保护胃粘膜

  明显抗盐酸乙醇氢化钠、阿司匹林等所致大鼠急性为粘膜损伤。

4、抗炎镇痛

  用热板法、扭体法试验,均有明显的镇痛作用;有明显的抗炎作用。

5、抑菌

  对金葡、霍乱弧菌、乙型链球菌作用较强,对大肠杆菌、伤寒杆菌作用较弱。

甘草

甘草的作用:

   1.用于心气虚,心悸怔忡,脉结代,以及脾胃气虚,倦怠乏力等。

前者,常与桂枝配伍,如桂枝甘草汤、炙甘草汤。

后者,常与党参、白术等同用,如四君子汤、理中丸等。

  2.用于痈疽疮疡、咽喉肿痛等。

可单用,内服或外敷,或配伍应用。

痈疽疮疡,常与金银花、连翘等同用,共奏清热解毒之功,如仙方活命饮。

咽喉肿痛,常与桔梗同用,如桔梗汤。

若农药、食物中毒,常配绿豆或与防风水煎服。

  3.用于气喘咳嗽。

可单用,亦可配伍其他药物应用。

如治湿痰咳嗽的二陈汤;治寒痰咳喘的苓甘五味姜辛汤;治燥痰咳嗽的桑杏汤;治热毒而致肺痈咳唾腥臭脓痰的桔梗汤;治咳唾涎沫的甘草干姜汤等。

另风热咳嗽、风寒咳嗽、热痰咳嗽亦常配伍应用。

  4.用于胃痛、腹痛及腓肠肌挛急疼痛等,常与芍药同用,能显著增强治挛急疼痛的疗效,如芍药甘草汤。

  5.用于调和某些药物的烈性。

如调味承气汤用本品缓和大黄、芒硝的泻下作用及其对胃肠道的刺激。

另外,在许多处方中也常用本品调和诸药。

 此外,现代用于胃及十二指肠溃疡,常与乌贼骨、瓦楞子等同用。

本品尚兼有利尿作用,故常以干草梢作治疗热淋尿痛的的辅助药。

 与大豆合用有解毒的功效。

 西医药理发现,甘草剂有抗炎和抗变态反映的功能,因此在西医临床上主要作为缓和剂。

缓解咳嗽,祛痰,治疗咽痛喉炎;甘草或甘草次酸有去氧皮质酮类作用,对慢性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症有良好功效;甘草制剂能促进胃部粘液形成和分泌,延长上皮细胞寿命,有抗炎活性,常用于慢性溃疡和十二指肠溃疡的治疗;甘草的黄酮具有消炎、解痉和抗酸作用;甘草也是人丹的主要原料之一。

熟黄精

黄精的功效:

 黄精以根茎入药。

具有补气养阴,健脾,润肺,益肾功能。

用于治疗脾胃虚弱,体倦乏力,口干食少,肺虚燥咳,精血不足,内热消渴等症。

对于糖尿病很有疗效。

 中药治脾胃虚弱,体倦乏力,食欲不振,心悸,气短,肺虚燥咳,津伤口渴,消渴病,肾虚精亏,腰膝酸软;外用治脚癣。

 蒙药冶身体虚弱,胃寒,消化不良,食积,食泻,肾寒,滑精,阳痿,头晕目眩,寒性“希日乌素”病,腰腿痛,“巴达干”病。

石菖

1.镇静安神,治失眠症。

  石菖蒲对某些中枢神经有抑制作用,能镇静安神、催眠,又有芳香化浊、祛痰湿的作用,对治痰热内扰之不寐症有较好的疗效。

对于精神病患者亦有镇静和催眠作用。

  2.理气活血,治关节疼痛。

  石菖蒲味辛,能理气活血,祛风宣湿,用治风湿痹阻、关节疼痛,或跌打损伤之瘀肿疼痛症,临床常用鲜石菖蒲、生姜、栀子等捣碎,敷于疼痛局部,有消肿止痛的作用;若将药捣碎后加适量白酒在锅内炒热后再敷于痛处,效果更佳。

  3.醒脾和胃,治湿困脾胃症。

  本品含有挥发油,气芳香,能促进消化液分泌及抑制胃肠异常发酵,故能醒脾和胃助运化,用治湿困脾胃症。

湿困脾胃,健运失司,则胸闷腹胀,全身困重乏力,纳呆口淡,或胸痞呕恶。

临床中,常用石菖蒲、郁金、藿香等配伍。

  如连朴饮治湿热中阻,藿香正气散加石菖蒲治湿困脾胃,香砂六君子汤加石菖蒲、佩兰治脾虚湿阻等,均取石菖蒲和中辟浊之功效。

  4.豁痰开窍,治癫痫症。

  石菖蒲气味芳香,能化湿浊,有宣窍祛痰湿的作用,适用于痰湿蒙蔽、清阳不升而引起的神志不清、耳聋目昏、精神迟钝等。

  5.芳香辟浊,预防疾病。

  石菖蒲气味芳香,能辟秽化浊,有解毒驱邪之功,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预防疾病的常用药。

古人有在端午节用鲜石菖蒲、鲜艾叶挂在门窗上的习俗,作为预防瘟疫之用,皆取石菖蒲芳香辟浊、解毒驱邪的功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农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