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23课《带上她的眼睛》教学设计.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9008176 上传时间:2023-02-02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466.6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23课《带上她的眼睛》教学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最新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23课《带上她的眼睛》教学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最新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23课《带上她的眼睛》教学设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最新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23课《带上她的眼睛》教学设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最新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23课《带上她的眼睛》教学设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最新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23课《带上她的眼睛》教学设计.docx

《最新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23课《带上她的眼睛》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23课《带上她的眼睛》教学设计.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最新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23课《带上她的眼睛》教学设计.docx

最新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23课《带上她的眼睛》教学设计

部编最新版七下第23课《带上她的眼睛》教学设计

课题

带上她的眼睛

单元

五单元

学科

语文

年级

七年级

学习

目标

1、积累“闲暇、挑剔、心有灵犀”等词语

2、了解科幻小说这一体裁。

3、理解文中人物的探险精神与牺牲精神,理解作者表达的主旨。

重点

1、掌握科幻小说的悬念性和可读性,并且了解对比这种写作手法。

2、引导学生珍视世界的一切美好。

难点

正确理解小说中人物的探险精神与牺牲精神。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人们都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

但是,当你为别人戴上这幅眼睛的时候,你会是一种什么的心情?

今天,我们就走进科幻天地《带上她的眼睛》,走进一个被封闭在地核深处的小姑娘的内心世界。

 

听。

用科幻图片引出本堂课的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整体感知

1、“她的眼睛”指什么?

这个“眼睛”有哪些功能?

明确:

“她的眼睛”就是指能与戴着同样眼镜的另一个人互相传递所看到的景物、触觉、味觉的传感眼镜。

其功能有:

(1)把你所看到的一切图像传递给远方另一个戴着同样眼镜的人,他就能看到你所看到的一切;

(2)它还能通过采集戴着它的人的脑电波,把一个人的触觉和味觉传递给另一个人。

2、什么是“落日工程”?

明确:

“落日工程”就是潜入地球深处进行探险活动的一项工程。

3、等待“落日六号”领航员的命运将是什么?

明确:

她将在这不到10立方米的地心世界里度过自己的余生。

4、这篇小说给我们讲述了一个什么故事?

明确:

人类使用地层飞船深入地球内部进行探险,一艘地层飞船在航行中失事,下沉到地心,船上只剩下一名年轻的女领航员,她只能在封闭的地心渡过余生。

5、给课文划分段落,并概括段意。

明确:

第一部分

(1):

开端:

我带上她的眼睛去休假。

第二部分(2-22):

发展:

草原旅行我与她感受迥异。

第三部分(23-42):

高潮:

她因落日六号出事被困地心。

第四部分(43-44):

结局:

我能感受她的歌声与话语。

 

思考问题。

 

讨论交流。

 

讨论交流。

 

培养学生抓住文章重点信息的能力。

 

归纳故事内容的能力。

 

梳理文章结构,划分层次。

 

 

走近作者

刘慈欣(1963—)山西阳泉人,科幻作家,中国作协会员,中国科幻小说代表作家之一,被誉为“中国当代科幻第一人”。

1999年发表第一篇作品《鲸歌》,1999年首次以短篇小说《带上她的眼睛》获得中国科幻银河奖一等奖。

最重要的作品“三体三部曲”(原名“地球往事三部曲”)更是备受读者与媒体的赞誉。

2015年8月,刘慈欣作品《三体》获得雨果奖-最佳长篇小说奖。

 

选择性笔记。

 

积累文学常识。

文体链接

科幻小说,是一种起源于近代西方的文学体裁,是小说类别之一。

它用幻想的形式,表现人类在未来世界的物质精神文化生活和科学技术远景,其内容交织着科学事实和预见、想象。

一般认为优秀的科幻小说须具备“逻辑自洽”、“科学元素”、“人文思考”三要素。

了解。

了解科幻小说这种体裁,便于更好的理解课文内容。

知识积累

1、生字积累

点缀(zhuì)漫步(màn)迟钝(dùn)

蒙眬(lóng)闲暇(xiá)凸现(tū)

拍摄(shè)蔚蓝(wèi)合拢(lǒng)

吟唱(yín)鞠躬(gōng)挑剔(tī)

岩浆(jiāng)地幔(màn)虚拟(nǐ)

吝啬(lìnsè)炽热(chì)不期而至(qī)

心有灵犀(xī)天涯海角(yá)铁镍(niè)

人迹罕至(hǎn)

3、生词积累

不期而至:

事先没有约定而意外到来。

心有灵犀:

多比喻比方对彼此的心思都能心领神会。

气势磅礴:

形容气势雄伟。

人迹罕至:

罕:

少。

人很少到的地方。

指偏僻荒凉的地方很少有人来过。

 

笔记。

 

积累字词。

深层探究

阅读文章第一部分,思考问题。

1、作者为什么要介绍小姑娘的年龄和外貌特征?

明确:

作者在这里写了小姑娘的年龄:

刚大学毕业,这一特征,与后文形成照应:

她将一个人在这里孤独的渡过后半生;描写外貌:

娇小,这将与她所承担的重任形成鲜明的对比:

一个人完成整个研究计划。

2、作者说“某些方面可能比地狱还稍差些”,这句话有何用意?

明确:

这里说的“比地狱还稍差些”,不仅是指生存环境差,更指给人造成的心理压力大:

在一个不足10立方的密闭空间、在6000多公里的地底深处,这心理压力该有多大!

这句话突出了小姑娘的勇敢和坚强。

阅读课文第二部分,思考问题。

1、我带上小姑娘的“眼睛”,去感受了哪些事物?

由此可以看出她是一个怎样的人?

明确:

来到了起航前的草原,她陶醉于广阔的草原上到处点缀着的星星点点的小花,并且闻到花的馨香;走到草丛中的小溪旁,把手伸进去,感受水的清凉;感受微风的清爽;去看升空的月亮;感受草原笼罩在蒙蒙小雨中;听到了第一声雨中的鸟叫。

可以看出她是一个多愁善感、可爱单纯、热爱生活、善解人意的人。

2、“我对眼前的景色大发感叹,但从她的眼睛中,我听到了一阵轻轻的抽泣声。

”我为什么大发感叹?

她为什么抽泣?

明确:

“我”感叹的是眼前美丽的景色,草原、小溪、鸟鸣……。

“她”抽泣是因为“她”被封闭在地心,这真实的美景,“她”不能真实的感受到,只能通过这“眼睛”来看了!

3、作者为什么说“我感到,她对这个世界的情感已丰富到不正常的程度”?

明确:

她渴望看草原上的每一朵野花,每一棵小草,看草丛中跃动的每一缕阳光;一条突然出现的小溪,一阵不期而至的微风……这对“我”来说虽然也感叹,但觉得正常,但小姑娘对眼前美景的热爱,就超出人之常情了。

这是在为后来揭示小姑娘的真实处境设置悬念。

阅读文章第三部分,思考问题。

1、“在我的意识深处,也有一棵小小的种子留了下来。

”“种子”指什么?

这句有什么表达作用?

明确:

“种子”指这次旅行看到的情景对“我”精神方面的影响:

小姑娘对大自然的喜爱感染了“我”,使“我”也开始感受自然界的诗意。

作用:

暗示我们要热爱自然,热爱生活。

2、当一切都明白以后,“我”为什么会无力地跌坐在地下?

明确:

因为“我”明白“落日六号”意味着什么:

这个小姑娘将会永久地活埋在地心深处,一个人孤独寂寞地渡过她的余生,这可是比死亡更恐怖的现实!

“我”无力跌坐,就是因为我为小姑娘感到难过。

3、作者为我们介绍“落日工程”的目的何在?

明确:

作者介绍“落日工程”是为了给前面的悬念一个答案:

“我”为什么要带着小姑娘的眼睛、小姑娘眼前为什么总会悬着一支铅笔、小姑娘为什么会对这世界有着不正常的情感……至此,所有的疑问都迎刃而解了。

同时,这个介绍也为小姑娘预设了一个可悲的命运。

阅读文章第四部分,回答问题。

1、作者说:

“在以后的岁月中,我到过很多地方,每到一个处,我都喜欢躺在那里的大地上”,为什么?

明确:

可以看到停泊在地球中心的“落日六号”地航飞船,可以感受到从几千公里深的地球中心传出的她的心跳。

可以想象着金色的阳光和银色的月光透射到这个星球的中心,听到了那里传出的她吟唱的《月光》,还听到她那轻柔的话音,从而产生“不管走到天涯海角,我离她都不会再远了”的想法。

2、作者为什么说“不管走到天涯海角,我离她都不会再远了”?

明确:

因我躺在地上,那里离地心总是最近的距离,至少比我站着的时候,近了一个身高的距离。

这句话表达了“我”对小姑娘的崇敬、赞美等多种情感。

 

讨论交流。

 

讨论交流。

 

讨论交流。

 

讨论交流。

 

讨论交流。

 

讨论交流。

 

对重点细节的理解分析。

 

重点句子的理解。

 

对人物形象的理解分析。

 

对重点句子的分析。

 

对重点词语的理解分析。

 

重点细节探讨。

 

重点句子的理解分析。

 

主题探究

1、读完这篇课文,掩卷深思,你有什么感悟?

示例:

科学发展是一柄双刃剑,一方面,它推动了社会的发展,给人们带来了无比优越的物质生活条件,但另一方面,它又给人类埋下了一定的隐忧:

说不定哪天哪里,大自然就会反戈一击,到时,人类连还手之力都没有。

2、从这篇科幻小说中,你感觉到作者想告诉我们一个什么主题?

示例1:

整篇小说,可以说反映了当代人们心理上的窘迫和思想上的困乏、封闭。

在物质越来越丰富的时代,人们疯狂地追求物质享受,心灵却越来越空虚,甚至有一种危机感。

刘慈欣的这部小说,带着读者在烦躁的、压力巨大的工作中,寻找到一片心灵的乐土,纯净的极乐世界。

希望每个人都能成为一个“珍视”生活,用心体会生活真知的人。

示例2:

通过写“她”深陷地心只能通过传感眼镜感性地了解地球的故事,歌颂了乐观、敬业为了科学而不怕献身的精神,也表达了最平凡的事物才更需要我们去珍惜的哲理。

点拨:

本文主题不强求一致,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作出自己的判断。

 

讨论交流并作笔记。

 

探讨问题,分析主题。

写法探究

1、本文在写法上最明显的优点是伏笔的运用。

文中多处设置伏笔,推动故事情节向前发展。

伏笔:

“一个好像刚毕业的小姑娘”

照应:

“飞船上的生命循环系统还可以运行50年至80年,她将在这不到10立方米的地心世界里度过自己的余生。

伏笔:

“热,热得像——地狱。

照应:

“飞船被裹在6000多公里厚的物质中”,“周围是温度高达5000摄氏度,压力可以把碳在一秒中内变成金刚石的液态铁镍!

伏笔:

“呀,真美,能闻闻它吗?

不,别拔下它。

照应:

“生命算什么,仅仅能用脆弱来描述它吗?

2、通过对比的方法,突出人物性格特征:

在“我”戴上“她”的眼睛在野外看景时,我们俩人有不同的心理感受,这就是对比。

3、他用简朴的语言,轻易地操控着读者的阅读体验。

这种操控有情节的:

通过大量的伏笔与照应,使情节的发展既在意外又在意中。

有人物的:

故事中的女生最初给人的感觉是娇小、楚楚可怜,让读者产生同情和怜惜的柔情;随着故事的发展,她无理而任性,让读者觉得讨厌;而最终她的牺牲精神又让读者感佩。

 

笔记。

 

了解本文所使用的写作方法。

拓展延伸

刘慈欣的科幻是慈悲的,不仅满足于内容想象的恢弘,笔法写作的讲究,真正打动人心的更多是小说透露出来的作者理性而又深刻的思考,温暖不乏睿智的情怀。

比如“世界在我的眼中仍是灰色的,但星星点点的嫩绿在其中出现,并在增多。

”“在我的意识深处,也有一颗小小的种子留了下来。

在我孤独寂寞的精神沙漠中,那颗种子已长出了令人难以察觉的绿芽。

”对此,你有什么感想?

想一想,做一做。

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和动手能力。

巩固提高

1.下列句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B)

A.点缀(zhuì)迟钝(dùn)下潜(qiǎn)灵犀(xī)

B.察觉(chá)蔚蓝(wèi)岩浆(jiāng)天涯(yá)

C.合拢(lǒng)凸现(āo)吟唱(yín)蒙眬(lóng)

D.蹲下(dūn)拍摄(shè)炽热(zhì)狭窄(zhǎi)

2.下列语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D)

A.第二天清晨,阴云布满了天空,草原茏罩在蒙蒙的小雨中。

B.一副见过无数次的巨大壁画把我吸引住了,壁画上是从太空中拍摄的蔚蓝色的地球。

C.在闲遐时甚至睡梦中,她身处的环境常在我的脑海中出现。

D.“落日一号”已潜入地层,只在潜入点留下了一个岩浆的小湖泊,发出耀眼的红光。

3、标题“带上她的眼睛”是什么意思?

是指带上与身处地心的小姑娘相连接的传感眼镜。

4、这个决定对她似乎很艰难,她的双手在太空服的手套里,握在胸前,双眼半闭着,似乎认为地球在我们这次短暂的旅行后就要爆炸了,我不由笑出声来。

明确:

句中一个是“艰难”的决定,一个是“出声”的笑,情绪色彩鲜明,人物内心的异样跃然纸上,为后文写“我”了解到真相后的感受埋下伏笔。

 

课堂完成作业。

 

巩固课堂所学过的知识。

课堂小结

同学们,我们崇尚科学,但也应该有节制,不能无限地创造和利用科学,否则,科学这柄双刃剑很可能会反蚀我们人类自身。

听。

通过课文内容,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

带上她的眼睛

板书

“我”对生活缺乏热情、精神贫乏

形成对比

珍视生活

(“我”的经历见闻——明线)

“她”热爱自然生活、珍视一切

(“她”的故事回述——暗线)

 

笔记。

 

形象地掌握本课知识结构。

《带上她的眼睛》

◆教材分析

《带上她的眼睛》是当代科幻大家刘慈欣的名作,编写组专门请他本人适应教材的篇幅做了改写,这篇小说想象奇特,文字优美,内容感人,构思巧妙,读来令人兴趣盎然。

作者很会讲故事,尤其善于制造悬念。

文中多处埋下伏笔,最后的谜底既出人意料又在情理之中。

阅读时,不妨先采用快速浏览的方式,顺着自己的好奇心,去追寻小说的情节线索。

科幻小说将科学与幻想结合起来,创造出一片奇妙而又合理的想象天地。

课文也体现了这一特点。

阅读中,要注意感受作者非凡的想象力,从中汲取养分,激发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1.浏览课文,把握故事内容,理解本文构思的妙处;

2.从不同角度理解主题,并根据小说内容谈自己的看法;

3.了解科幻小说的特点,激发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过程与方法目标】

1.体会本文伏笔手法运用的精妙;

2.抓住文中的描写,分析人物形象。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通过感知人物形象,感悟人性的伟大。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浏览课文,把握故事内容,理解本文构思的妙处。

【教学难点】

从不同角度理解主题,并根据小说内容谈自己的看法。

◆课前准备

阅读预习资料中《刘慈欣与新古典主义科幻小说》一文,并根据建议的阅读方法阅读刘慈欣的其他作品。

◆教学过程

一、介绍作者:

刘慈欣被誉为“中国当代科幻第一人”。

自上世纪90年代开始,他一边在山西省阳泉市的娘子关发电厂担任计算机工程师,一边利用业余时间出版了13本小说集。

他连续数年获得中国科幻文学最高奖银河奖,2013年,更是以370万元的年度版税收入,成为第一位登上中国作家富豪榜的科幻作家。

2015年8月23日,凭借《三体》获第73届世界科幻大会颁发的雨果奖最佳长篇小说奖,为亚洲首次获奖。

中国的科幻小说并不发达,但刘慈欣的代表作《三体》三部曲被普遍认为是中国科幻文学的里程碑之作,将中国科幻推上了世界的高度。

二、初读课文:

提示:

抓住小说的特点,迅速把握基本内容,了解小说中提供的重要信息。

在阅读过程中,用波浪线标出表现“她”心理的文字,用着重号标出“我”对“她”的印象的文字。

板书设计:

小说的阅读

人物

 

情节环境

 

解读提示:

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故事情节的叙述和环境描写反映社会与个人生活,这就是小说。

科幻小说也是小说,理解这篇文章整体结构,要注意通过文章的结构特色、文中提示思路的词语或句子加以理解。

小说的一般结构方式为开端、发展、高潮、结局。

理解小说结构要从理解情节入手。

1.作者讲述了一个怎样的故事?

明确:

人类使用探地飞船深入地球内部进行探险,“落日六号”在航行中失事,下沉到地心,船上只剩下一名年轻的女领航员,她只能在封闭的地心度过余生,并按照计划继续研究,力求为后人留下资料。

还有没有别的概括方式?

“我”带着一副“传感眼镜”去度假,感到小姑娘对这个世界的情感已丰富到不正常的程度,后来才明白她是“落日六号”的女领航员。

“我”带着她的眼睛完成了她的最后一次地面探索,她只能在封闭的地心度过余生,并按照计划继续研究,力求为后人留下资料。

学生可能会按照课文的行文顺序进行概括梳理。

2.请同学们划分段落,概括大意。

讨论:

第一部分:

1-5主任让“我”带上她的眼睛去度假。

第二部分:

6-23“我”来到小姑娘起航前的地方,在草原上度假。

第三部分:

24-44“我”发现了小姑娘的真实境况,并补叙地航飞船受困的情况。

第四部分:

45-46“我”挂念小姑娘,带有无限的伤感和咏叹。

三、再读课文,感受人物:

同学们,让我们再次阅读课文。

注意找出描写小姑娘的语句,进行圈点批注,体会这些语句表现了小姑娘怎样的心理活动和优秀品质。

1.“这里真好!

”她轻柔的声音从她的眼睛中传出来,“我现在就像从很深很深的水底冲出来呼吸到空气,我太怕封闭了。

点拨:

温柔美丽的小姑娘被封闭在狭小的空间内,内心是多么的压抑;突然看到草原,心里是多么的高兴。

2.“呀,花儿,有花啊!

上次我来时没有的!

”“不,别拔下她!

”,我只好趴到地上闻,一缕淡淡的清香”“啊,我也闻到了,真像一首隐隐传来的小夜曲呢”。

点拨:

小姑娘感情细腻,对自然无限地热爱、沉醉。

3.“我真想把手伸到小河里。

”“呀,天啊,这是什么?

草原的风?

”她渴望地看草原上的每一朵野花,每一棵小草,看草丛中跃动的每一缕阳光;一条突然出现的小溪,一阵不期而遇的微风,都会令她激动不已……

点拨:

小姑娘对大自然的一切充满新奇,她对这个世界的情感已丰富到不正常的程度。

可以看出她是多么地渴望自由,渴望、热爱美好的生活。

4.她没有回答我的话,而是自己轻轻哼起了一首曲子,一小段旋律过后,她说:

“这是德彪西的《月光》。

”直到一个小时后我回去躺到床上,她还在哼着音乐,那轻柔的乐声一直在我的梦中飘荡着。

点拨:

她热爱美丽的月光,坚强乐观。

5.从那以后,在“落日六号”上,只剩下她一个人了。

现在,“落日六号”内部已完全处于失重状态,飞船已下沉到6300公里深处,那里是地球的最深处,她是第一个到达地心的人。

点拨:

她是第一个到达地心的人,更是唯一的人,应该是多么的孤寂。

6.而飞船上的生命循环系统还可以运行50至80年,她将在这不到10立方米的地心世界里度过自己的余生。

点拨:

正是花儿一般的年龄,却要在这狭小的空间里度过余生,是多么的残忍、不幸。

7.“……今后,我会按照整个研究计划努力工作的。

将来,也许会有地心飞船找到‘落日六号’并同它对接,但愿那时我留下的资料会有用。

请你们放心,我现在已适应这里,不再觉得狭窄和封闭了,整个世界都围着我呀,我闭上眼睛就能看见上面的大草原,还可以清楚地看见那里的每一朵小花呢……”

点拨:

困于地心而无法返回地表的沉重苦难与对人间美丽景色的留恋和自愿按照原计划努力工作的选择,彰显出她坚强、勇敢、善良、乐观、热爱科学的人格魅力。

四、理解主题:

我们可以从两个角度来理解这篇小说的主题:

一是生活态度,一是科学精神。

你是如何理解的?

请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的看法。

总结主题、总结人物形象:

我认为小说的主题是歌颂无私奉献的科学精神。

小说主要写了一位年轻的女宇航员在完成一项科研任务时困入地心,在借助“眼睛”感受草原景物之美之后,她带着这种美好的感受坚持工作,以期待为可能到达的后来者留下宝贵的资料。

这些内容充分地体现了这个主题。

进一步思考:

为什么我回到生活中以后,无意识的,在劳累结束后,我已能感觉到晚风拂面的惊喜,并被鸟鸣吸引注意……我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变化?

我认为小说的主题是歌颂热爱生活的人生态度。

小说主要写了困入地心的女宇航员借助“眼睛”细腻而热切地感受草原景物之美的经过,以及她会带着这种美好的感受而坚持生活、工作下去的留言,还有对“我”生活态度的影响,都充分地体现了这个主题。

还可以怎样认识主题:

我认为小说的主题既歌颂热爱生活的人生态度,也歌颂了无私奉献的科学精神。

因为对工作的热情其实也是源于生活态度的。

文中的那位女子被困在地核深处的狭小空间内,却并没有表现出一丝的绝望,而是让我带着她的眼睛去草原旅行,感受生活的美好,最后独自坚守地在地核中完成观测工作。

五、了解“悬念”与“伏笔”。

第段中,当“我”说“可你现在并不封闭啊,同你周围的太空比起来,这草原太小了”时,“她沉默了,似乎连呼吸都停止了”,作者为什么不在此处直接交待“她”被困地心的事实?

分析:

使得小说情节有波澜,这一点是从小说三要素“情节”的角度分析“伏笔”的效果;

突显“她”此时感受景物之美的异常表现,使得人物形象的刻画更加深刻与丰满,这一点是从小说三要素“人物”角度分析效果;注意总结人物性格特征:

沉静、稳重;善良;乐观……

激发读者对“她”的生存状态的探究兴趣。

这一点从读者阅读体会角度总结。

也可以说成是提高了读者的阅读兴趣,使读者情感上更震撼。

还可以从作者设计运用写作技巧角度进行分析。

方法讲授:

所谓“悬念”,就是通过对情节做悬而未决和结局难料的安排,以引起读者急欲知其结果的迫切期待心理的一种写作技巧。

设置“悬念”的目的:

是把读者的胃口吊起来,造成一种情节的跌宕起伏,使读者的心随着故事的情节而起伏变化的效果。

“伏笔”是指对作品中将要出现的人物或事件,预先作出提示或暗示,以求前后呼应。

“伏笔”之后一般有照应,所谓前有伏笔,后需照应,上挂下联,结构谨严。

“伏笔”的作用:

能使文章结构严谨,还能营造一种出乎意料又在情理之中的艺术效果。

请大家再读读课文,找出文中的“悬念”和“伏笔”,说说有什么作用。

点拨:

如“我要去度假,主任让我带一双眼睛去”,开头就设下悬念,为什么能带眼睛?

又如我问她想去哪里。

这个决定对她来说似乎很艰难,她的双手在太空服的手套里,握在胸前,双眼半闭着,似乎认为地球在我们这次短暂的旅行后就要爆炸了。

六、科幻小说的特点:

科学幻想小说,必须进行大胆的虚构,以唤起富有浪漫主义情怀的人们,在科学领域里无拘无束地去异想天开。

虽然科幻小说需要强烈的想象,但是在故事情节乃至于细节方面,仍然应该符合一般人的思维习惯和生活真实。

科学探险纪实作品语言表述科学、严谨、精准;科学幻想小说在很多地方是根据科学常识进行的联想与想象类型的虚构。

七、作业设计:

课外阅读刘慈欣小说《朝闻道》。

◆教学反思

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农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