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美术出版社六年级上册美术教案设计(全册).doc

上传人:b****9 文档编号:90077 上传时间:2022-10-02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82.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湖南美术出版社六年级上册美术教案设计(全册).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湖南美术出版社六年级上册美术教案设计(全册).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湖南美术出版社六年级上册美术教案设计(全册).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湖南美术出版社六年级上册美术教案设计(全册).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湖南美术出版社六年级上册美术教案设计(全册).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湖南美术出版社六年级上册美术教案设计(全册).doc

《湖南美术出版社六年级上册美术教案设计(全册).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湖南美术出版社六年级上册美术教案设计(全册).doc(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湖南美术出版社六年级上册美术教案设计(全册).doc

实用标准文档

第1课我们去旅行

教学目标:

1、让学生了解手绘旅游地图,学习景点图形标识的表现方法。

2、让学生能利用收集的资料识别、把握旅游景点的标志性特征,并基于特征对景点进行简要生动的图形表现,完成旅行线路,形成初步的图标设计意识。

3、让学生关注家乡美景,并在观赏描绘中表达出来,抒发对家乡景观的热爱,以家乡美景为荣。

教学重点:

即手绘景点图形标识,小组合作拼成一张长沙旅行线路图。

教学难点:

绘制与表现出简洁生动的景点图形标识。

教学准备:

电脑课件、水彩笔、卡纸

教学用时:

40分钟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今天老师想请同学们当导游,带我去探访一下长沙各大景点。

1、提问:

你能向老师介绍一下长沙哪个景点让你印象深刻?

为什么?

2、总结:

刚才同学们介绍的这些景点很吸引人,现在我们要用一种方式向省内外,国内外游客推荐,那就是“能说话”的地图。

我们分小组把同学们各自搜集到的长沙各个景点信息汇集成一张有特色的“长沙旅游线路图”,让更多的人走进长沙,了解长沙,喜欢长沙。

二、对比分析了解地图

1、出示三种特别的地图(行政图、地形图,手绘图),了解地图的不同表现形式。

2、说说最喜欢那种地图,为什么?

图文结合的地图给人印象深刻,很吸引人,可读性强。

三、探究方法

尝试用图标式地图来表现长沙旅游景点。

1、查看长沙旅游景点,普通地图显示,找出景点有代表性的照片。

2、师生探讨图标的设计要点,小训练画图标。

总结景点图标要点:

抓住景点特征、概括简化。

3、课件欣赏了解同一个景点图标不同的设计效果。

4、设计一条你认为最经典的景点路线推荐长沙景点,并试着用简单的地图画下来。

5、老师示范:

把简单地图转化成图标地图,增加地图的可读性、趣味性和诱惑力。

四、拓展思路自主表现

1.学生讨论,说说自己的设计与构思。

2.提出作业要求,学生小组合作制作,教师巡视给予参考意见。

五、作业展示评析交流

第2课《光影变幻》

一、教学目标:

1.掌握光影变幻下形体的明暗、层次感的皴线方法和形体空间的造型能力,探索光影下的各种美妙效果。

2.感受明暗的深浅、强弱、浓淡,增进对形体美的审美体验。

3.培养学生善于发现美、探索美的精神和发明美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认识光影产生的基本原理

难点:

掌握明暗画法表现物体的空间、体积

三、教学准备:

PPT课件素描工具

四、教学过程:

1.激趣导入:

白色的小鹿身上为什么有的地方暗,有的地方亮呢?

小结:

光的照射,使物体产生明暗的变化(板书)--------光影变幻

2.自主探究:

课件出示:

同一个球体,他们的明暗为什么不同?

(光照的方向不一样)

顺光、侧光、顶光、逆光

‚课件:

侧光球体

讲解-----亮部、暗部、投影、明暗交界线、反光

ƒ素描中用铅笔画画如何在纸上呈现出亮部、灰部、暗部。

练一练:

排线密集,用力与排线稀疏,用笔轻有什么样的表现(分组探讨)

排线密集,用力与排线稀疏颜色重,显得暗:

用笔轻显得亮。

3.直观演示:

怎样画圆锥体?

实物观察

绘画步骤:

勾画轮廓

画出暗部和投影------视频,尝试画一画

描绘细节明暗变化------视频,对比观察

4.作品赏析

5.学生作业:

用明暗表现事物(画侧光)

6.拓展延伸:

我们既可以在浅色的纸上画出物体的暗部和投影,也可以在深色的纸上画出物体的亮部,可见,表现手法是多种多样的。

第三课美丽家园

教学目标:

认知领域:

通过对身边景物的观察和感受,培养健康的审美意趣。

技能领域:

能用简练概括的线条描绘小区的景物,合理组织画面。

情感领域:

通过欣赏和感受,体会生活中的艺术美,热爱生活,热爱自然,热爱家园,爱护环境,树立良好的公民道德意识。

教学重点:

掌握线描风景画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方法,最主要是怎样取景和概括表现景物。

教学难点:

指导和鼓励学生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家园的美和各种特点,抓住家园的特色进行描绘。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什么是家园?

你想要的家园是什么样的?

二、夸夸家园

1、展示老师的家所在的社区的环境图片。

(休闲、饮食、购物、文化、交通、娱乐、医疗等场所)这些场所可以给生活提供很大的便利,丰富人们生活。

2、请同学介绍,夸夸自己的居住环境。

3、同学间交流自己收集到的资料,分享各自居住区域的特色。

三、新授课

1、如果要给远方的亲戚朋友介绍自己生活的小区,我们可以采取什么方法?

(摄影、绘画......)

2、这么大的小区,我们怎么画?

3、介绍用取景,做简易取景框,找最适合的视觉焦点。

4、师演示作画步骤:

①选景和取景,根据前后景物确定主体物。

②画出主要景物后,围绕中心景物添画。

(注意近大远小应急景物之间遮挡关系的处理。

③整理。

(画面组织要有疏有密,有大有小,有高有低,并注意景物层次安排的合理性。

5、作品辨析:

哪张画更好?

为什么?

作品①画面无主体物,景物杂乱堆砌;作品②对景物进行了深入刻画,空间感强;作品③构图很小,不饱满。

四、尝试练习

作业要求:

根据你居住环境的印象,选取你喜爱的一角,结合收集的资料,画一幅线描小景图。

要求用线流畅,细节描绘生动,具有一定的空间感,可以适当地添上一些色彩。

五、作业展示,评述

在学生绘画基本完成时,采用简评为主的方法进行自评和互评。

六、课堂小结及拓展延伸

1、你觉得你居住的社区还有哪些地方不够完善?

2、总结:

社区是哺育我们成长的摇篮,这儿的一草一木、一事一物,都在我们成长中孕育出了浓厚的感情。

社区美的环境,需要我们每个人用心珍惜和维护!

第4课编花篮

学习目标:

1、掌握编花篮的基本方法、技能,能编出一个小花篮。

2、了解有关插花的基本方法和形式美法则,制作一件插花作品。

3、养成精心制作的良好习惯,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感。

重难点:

1、掌握编花篮的基本方法、技能,能编出一个小花篮。

2、了解有关插花的基本方法和形式美法则制作一件插花作品。

学具准备:

小花篮

教学过程:

一、激趣引入:

1、播放歌曲《编花篮》,从这首歌曲中你听到了什么?

2、今天老师给同学们带来了一分小礼物。

出示一个自编的装饰精美的花篮。

伴着音乐,手拎小花篮从各个方位展示给学生们看,这是老师自己动手编的。

3、展示各具特色的漂亮的小花篮,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看到这些精美的花篮,你想说些什么?

你们想不想自己动手编花篮?

揭示课题:

这节课我们就来自己编制花篮,享受劳动的乐趣。

二、观察,讨论,探索新知

1、师把自制的花篮每组分发一个,请学生首先从外观上观察花篮,然后动手拆花篮。

要求学生自己认真观察:

(1)花篮由几部分组成

(2)各部分怎么做(鼓励学生细心观察大胆拆开)

2、各小组讨论花篮的组成部分和制作方法。

3、学生汇报观察讨论结果。

4、老师在学生汇报的在基础上小结,用课件播放编花篮的过程:

花篮是由篮提手、篮沿、篮身、篮底、装饰物几部分组成,及量、剪、粘、编、卷、贴的制作过程。

三、合作享受制作快乐(放轻音乐)

(一)师强调在制作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1〉全班分五个小组进行评比(分设五个展示台)①制作时比一比哪个组分工合理,进展顺利。

②制作后比一比哪个组作品最漂亮、最有创意。

(教师要强调合作的重要性,鼓励有创意)

〈2〉注意使用刀具安全性,保证室内卫生

(二)制作:

1、小组同学分工制作花篮的各部分

2、各部分完成后,小组合作,把它们组合在一起,构成了一个完整的小花篮。

3、师巡视,帮助困难生,随时参与学生的活动中去,评价学生的制作行为,鼓励学生良好的劳动习惯,给同学们提供装饰物,让花篮更完美。

四、成果展示

1、小组派出代表展示自己小组小花篮的最亮丽的一面,介绍制作过程。

2、学生评价:

说说你最喜爱的作品,要说出原因。

3、同学们评选优秀作品,并请编织能手谈体会,说说劳动后的感受以及在劳动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及如何克服困难的。

4、师生评价

(1)评价最佳作品。

(2)对其它作品抓住优点给予肯定。

(3)评出优秀作品,进行奖励

五、课堂小结:

同学们,你们觉得编织有趣吗?

母亲节快到了,你想为你的妈妈做点什么吗?

动手编织一个小礼物送给她吧!

大胆选择编制材料,充分发挥想象力构思编制物件,你亲手的杰作,她一定会喜欢!

第5课纸魔方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

指导学生探究性学习,初步感受纸立体作品的形式美感。

2、能力目标:

能运用折、贴、剪的方法制作纸方框,并进行纸方框的拼摆、组合练习。

3、情感目标:

通过制作纸魔方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养成精心设计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

了解纸方框的制作方法。

教学难点:

灵活运用剪切纸方框的原理,将单个的纸方框拼摆出千变万化的图形。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1、同学们,今天老师给你们介绍一位大师,看看他是谁?

他是干什么的?

课件出示刘谦图片。

2、刘谦是大魔术师,老师也会表演魔术,你们信吗?

表演纸条变立体纸框。

板书:

《纸魔方》

二、探索新知、动手实践

1、视频播放纸方框的制作过程

2、课件出示纸方框单体示意图。

(学生尝试制作。

)提醒学生使用剪刀时注意安全。

3、请一名同学上台制作、讲解方法。

三、课程深入、体验乐趣

1、感受刘谦的神奇魔法(课前已将做好的纸魔方偷偷放进每组一位学生的课桌)。

课件出示几个纸魔方图片。

咦?

它们跑哪儿去了?

现在见证奇迹的时刻到了!

你们找一找自己的课桌,是不是跑你们那儿去了。

2、欣赏纸魔方,你们发现了什么?

四、实践制作,教师指导

小组共同制作一个纸魔方。

要求:

1、纸方框单体制作精美。

2、组合造型漂亮。

课件伴随着轻音乐循环播放纸魔方图片。

五、作品展示、欣赏评价

1、小组代表说说自己作品的优点。

2、小组互评

说说你最喜欢哪一个作品?

夸夸它。

你能给一个作品提出一点小建议吗?

2、教师总结性评价

第6课秦陵兵马俑

学习目标:

1.了解秦兵马俑的发现发掘过程,认识秦兵马俑的艺术价值。

2.学习一些考古常识,提高文物保护意识,增强热爱祖国文物的观念。

3.能通过调查、分析、讨论、评述等方式,表达自己对具有艺术价值的文物的了解和感受。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1.师生对话师:

有谁认识这个字——“俑”?

它是什么意思?

生:

古代殉葬用的木制或陶制的偶像,如:

陶俑、女俑等。

2.导入课题1974年3月,位于秦始皇陵东侧西杨村的农民,在一片荒寂的沙石地上挖井,偶然发现了一些陶俑的残片和青铜兵器,接着轰动中国、震撼世界的第八大奇迹——秦始皇兵马俑与世人见面了。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关注这一项气势磅礴的艺术创举。

(板书课题)

观察分析研究讨论

1.了解考古工作的一般流程、分工以及考古工作的重要意义。

(1)学生通过课件观看现代化的文物保护大厅结构,以及考古工作人员的工作场景。

(2)学生讨论:

大厅各处有什么性能?

考古任务艰巨,队员非常辛苦。

根据考古任务,可以将考古队员分成哪些工种?

(3)展示铜车马的全图,并简要地演示出土的铜车马复原的全过程,让学生体会到考古队员工作的艰辛。

教师小结:

考古人员发掘了许多艺术珍品,为我国文化建设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2.展示出土的各种物品

(1)学生讨论:

这些艺术珍品分成几类?

各有什么特点?

(2)学生总结:

有陶俑、陶马、兵器三大类。

3.观察陶俑

(1)学生讨论:

陶俑分为哪几种?

分别有什么不同的神态、服饰、姿势?

(将军俑、军吏俑、武士俑、立射俑、跪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