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宁蒗彝族自治县易地搬迁可行性研究报告内容.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900617 上传时间:2022-10-13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32.4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云南省宁蒗彝族自治县易地搬迁可行性研究报告内容.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云南省宁蒗彝族自治县易地搬迁可行性研究报告内容.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云南省宁蒗彝族自治县易地搬迁可行性研究报告内容.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云南省宁蒗彝族自治县易地搬迁可行性研究报告内容.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云南省宁蒗彝族自治县易地搬迁可行性研究报告内容.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云南省宁蒗彝族自治县易地搬迁可行性研究报告内容.docx

《云南省宁蒗彝族自治县易地搬迁可行性研究报告内容.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云南省宁蒗彝族自治县易地搬迁可行性研究报告内容.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云南省宁蒗彝族自治县易地搬迁可行性研究报告内容.docx

云南省宁蒗彝族自治县易地搬迁可行性研究报告内容

一、总论

(一)项目背景

1、项目编写依据

(1)云南省人民政府扶贫开发办公室《关于加大对扶贫易地搬迁特殊困难户扶持力度的通知》(云贫开办发[2011]59号)。

(2)《宁蒗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

(3)《宁蒗县易地扶贫搬迁项目“十二五”规划》。

(4)云南省财政厅、云南省人民政府扶贫开发办公室《关于下达2011年度易地扶贫搬迁项目计划并拨付资金的通知》(云财农[2011]120号)。

2、项目提出的理由与过程

宁蒗县自然条件差,贫困面大、贫困程度深。

由于气候恶劣,农业生产条件差,全县共有4.3万多人丧失了基本生存条件,就地脱贫无望,只有通过政府行为实行易地扶贫才能从根本上摆脱贫困。

为了从根本上解决高寒山区已经丧失基本生存条件、就地脱贫无望的贫困农户的温饱问题,我县从1999年开始有步骤、有计划、有组织地实施了易地搬迁,共安置了2万余人,被安置的群众基本上做到情绪稳定,大部分群众基本上解决温饱,逐渐脱贫致富。

(二)项目概况

1、拟建地点

安置地为:

西布河乡西布河村委会上农场、下农场,西川乡竹山村委会上金型、下金型,战河乡清水河村委会哨坪、万河村委会三组,永宁坪乡永宁坪村委会永一组、永二组,跑马坪乡跑马坪村委会农场,大兴镇干河子社区五组,蝉战河乡蝉战河村委会大干河、大石洞,新营盘乡新营盘村委会新营盘上组。

共涉及8个乡(镇)9个村委会13个村民小组。

2、建设规模及内容

规划安置253户、1000人。

(1)安居工程:

80m2土木结构瓦屋面房253套,建筑面积20240m2。

(2)基本农田建设:

开垦基本农田1000亩。

(3)人畜饮水:

铺设φ25mmPE胶管37950m、配套1m3水池253个。

(4)产业扶贫:

种植续断:

253亩、种植核桃:

253亩。

(5)生态能源:

节柴灶253眼、沼气池37口。

(6)通电工程:

安装进户线表253套。

(7)科技培训:

种养业技术培训1000人次。

3、建设投资估算及资金筹措

项目总投资500万元,其中中央财政扶贫资金430万元、省级财政扶贫资金70万元。

具体建设投资估算如下:

(1)安居工程:

80m2土木结构瓦屋面房253套,建筑面积20240m2。

投入中央财政扶贫资金379.5万元。

(2)基本农田建设:

开垦基本农田1000亩。

投入省级财政扶贫资金40万元。

(3)人畜饮水:

铺设φ25mmPE胶管37950m、配套1m3水池253个。

投入中央财政扶贫资金20.87万元、省级财政扶贫资金14.41万元。

(4)产业扶贫:

种植续断:

253亩,投入省级财政扶贫资金5.06万元;种植核桃:

253亩,投入省级财政扶贫资金2.53万元。

合计投入省级财政扶贫资金7.59万元。

(5)生态能源:

节柴灶253眼,投入中央财政扶贫资金7.59万元;沼气池37口,投入中央财政扶贫资金9.39万元。

合计投入中央财政扶贫资金16.98万元。

(6)通电工程:

安装进户线表253套。

投入中央财政扶贫资金12.65万元。

(7)科技培训:

种养业技术培训1000人次。

投入省级财政扶贫资金8.0万元。

4、效益概述

项目实施后,开发区的光热土资源得到有效利用,开发区通过种植核桃等经济果林,发展畜牧业,提高粮食产量,增加了农民收入,被搬迁群众在二至三年内事以解决温饱,再经过3-5年的努力,可以脱贫致富并逐渐走向小康道路。

本项目建成后,迁出区的生态环境可以得到尽快的恢复,对退耕还林落实草工程的实施创造了条件,同时对天然林保护工程的实施起到了积极的作用,极大地减轻了生态的压力,另一方面,开发区目前的土地多为轮歇地和坡耕地,不利于保水、保肥,项目建成后坡地改成梯地,部分坡地种植了经济果林和薪炭林,有效地提高了植被率,减轻了水土流失,增强了保水、保肥能力。

项目建成后,安置区通水、通电、通路,基本农田有保障,上学就医方便,农民生产生活条件较好,被安置群众能达到“搬得出、安得稳、能致富”的目标,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打下了基础。

项目的建设对加强民族团结、促进社会稳定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二、项目县基本情况概述

(一)自然概况

1、地理位置及范围

宁蒗彝族自治县地处滇西北的川滇交界处,位于东经100°22′—101°16′,北纬26°36′—27°56′。

东北两面与四川省凉山州的盐边、盐源、木里三县接壤。

西面与丽江市古城区和玉龙纳西族自治县隔江相望,南部与本市永胜、华坪两县毗邻,全县土地面积6025平方公里。

2、地形地貌特征

县域地处滇西北横断山脉中段,属金沙江水系,地势以西北部较高,东部和东北部较低,分为高原盆地、高原条状山地、高原河谷、金沙江峡谷、河流冲积阶地等五个地貌单元,海拔最高4510.3米,最低1350米,相对高差3160.3米,境内山高坡陡,山区面积占98.4%,区域内有古生代、中生代、新生地质分布,县域地层属巴颜咯拉地槽区,金沙江褶皱系,地质结构较为复杂。

3、水文、气象

县域地处西南季风气候区域滇川交界处的小凉山,属低纬度高原季风气候区,具有暖温带山地季风气候特点,干湿季分明,立体气候明显,年平均气温12.7℃,全年无≤0℃的季节,1月平均气温4.1℃,7月平均气温19.3℃,≥10℃的活动年积温为3782℃,全年日照时数2321小时,日照百分率为53.8%,年平均降雨量为925mm,年蒸发量为1270mm,雨量主要集中在7—9月,占全年降雨量的80%以上,5-6月常出现干旱。

平均年无霜期为192天。

4、水资源状况

境内有宁蒗河、永宁河、碧源河等七条河流,河道总长319km,年平均径流量23.82亿立方米,其中地表径流量15.27亿立方米,地下径流量8.55亿立方米。

金沙江过境水420亿立方米。

全县水利化程度为32%。

5、土构成情况及耕地类型、数量及开发程度和利弊现状

全县总耕地面积106.75万亩,其中水田7.43万亩,望天田0.05万亩,水浇地3.12万亩,菜地0.02万亩,旱地96.14万亩(轮歇地37.63万亩)。

全县粮食播种面积平均45万亩。

复种指数115%。

农田基础设施差,耕作粗放,中低产面积占总耕地面积的90%以上,耕地利用率低,效益差,特困地区的耕地后备资源严重短缺(普查资料)。

6、生态环境状况

本县土地面积9045418.7亩,其中园地面积49723.1亩,林地面积6244730.3亩,牧草地面积80382.5亩,森林覆盖率达53%,随着天然林保护工程的实施和生态环境建设、农田基本建设、水利工程建设等工程的实施,一个良好的生态环境正在形成。

7、自然灾害及生存条件分析

本县自然灾害频繁,主要自然灾害有干旱、洪涝、风灾、冰雹、低温冷害、地震等,干旱、洪涝灾害每年都发生,成灾面积逐年增多,滑坡、泥石流发生频繁,危害程度不断增大,使人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受到较大影响。

尤其是高寒地区由于耕地后备资源不足,农民生存条件越来越困难。

(二)社会经济发展状况

1、总人口及劳动力

全县辖15个乡(镇),91个村委会(含居委会),1152个村民小组,2010年末总人口26.2万人,其中农业人口23.5万人,有劳动力11.62万人。

2、土地利用现状及潜力分析

县域国土面积6025平方公里,其中耕地106.75万亩,园地面积4.42万亩,林地624.42万亩,牧草地8.04万亩,宅基地4.56万亩,交通用地3.86万亩,水域10.34万亩,未利用土地145.41万亩(普查数)。

3、农、林、牧、渔业生产水平及结构分析

宁蒗县是一个山区农业县。

据2010年统计,粮食总产量7.28万公斤,平均亩产140公斤,农民人均生产粮食312公斤,主要粮食品种是马铃薯、玉米、荞麦、水稻。

经济农作物主要是油菜和白芸豆、烤烟。

农业生产总值56022万元,占国民经济总产值的45.6%。

4、主要经济社会发展指标、县级财政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

2010年全县国民生产总值160000万元,地方本级财政收入10845万元,地方本级财政支出100035万元,全县粮食总产量7.28万吨,人均有粮312公斤。

农民人均纯收入2387元。

5、社会发展状况

全县基本实现了乡级全部通路、通电和通广播电视,教育实现“两基”,人口自然增长率4.3‰,乡镇都设置了卫生院和计生站,科技贡献率达到35%,社会秩序不断好转,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社会安定和谐。

(三)全县贫困情况分析

1、总体情况

全县有村民小组1152个,总人口26.2万人,农民人均纯收入2387元,人均有粮312kg,国内生产总值160000万元。

2、区域分布情况

全县贫困人口基本分布在高寒山区和深山区,以及金沙江河谷区。

坝区和半山区较少。

3、不同层次情况

2010年全县农业人口23.5万人,人均纯收入1196元以下的贫困人口17.19万人。

(四)基础设施状况分析

1、农田基础设施

农田水利工程:

2010年末,全县有小

(一)型水库5座,小

(二)型水库8座,水塘1318件,大小水沟680条,人畜饮水工程460件,有效灌溉面积13.65万亩,水利化程度35%。

全县累计建成稳产农田8.65万亩。

2、交通运输、电力供应

全县公路通车里程1310公里,其中,二级公路5.3公里,四级以上公路225公里。

县乡公路447公里,乡村公路863万元。

公路网格局基本形成。

已建成水电站13座,总装机容量4.95万KW,年发电量2.80亿度。

110KV输电线路162km,变电站4座,35KV输电线路290公里,10KV输电线路1100公里,0.4KV线路1300公里,电力供应基本能够满足全县工农业生产和生活需要。

3、社会事业设施概况

全县15个乡(镇)都设有卫生院、计划生育指导站、中学、农技站、水保站、畜牧站、派出所等机构,人员充实、技术力量较强。

全县有学校327所、卫生室33个、村民委员会91个,教育、科技、卫生、行政服务体系基本健全,乡(镇)通广播电视。

三、项目区基本情况

(一)项目迁出区

1、搬迁对象标准

本项目确定的搬迁对象是:

①人均纯收入1000元以下,人均粮食不足300公斤,住房不具备遮蔽风雨。

②居住海拔2800米以上,无霜期不足100天,不适宜农作物生长的高寒冷凉山区。

③群众自愿申请搬迁。

④不违反计划生育政策,有劳动能力。

2、迁出区基本情况

(1)西布河乡大屋基村委会三家村:

三家村位于西布河乡边,距离大屋基村委会8公里,距离乡6.5公里。

国土面积5.59平方公里,海拔2580米,年平均气温15℃,年降水量785毫米,适宜种植玉米、洋芋、荞子等农作物。

有耕地288亩,其中人均耕地2.5亩;有林地7496亩。

全村有农户27户,人口105人,该村2010年农村经济总收入15.4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900元,人均有粮280公斤。

计划迁出12户50人。

(2)西布河乡大屋基村委会新建村:

新建村位于西布河乡东北边,距离大屋基村委会4公里,距离西布河乡11.1公里。

国土面积5.62平方公里,海拔3120米,年平均气温11℃,年降水量820毫米,适宜种植洋芋、燕麦等农作物。

有耕地432亩,其中人均耕地6.44亩;有林地7458亩。

全村有农户13户,人口80人,2010年农村经济总收入18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802元,有均有粮280公斤。

该村属于或绝对贫困村,农民收入主要以种植业为主。

计划迁出4户20人。

(3)西布河乡西布河村委会烂泥盘:

烂泥箐位于西布河乡西边,距离西不河村委会7.3公里,距离西布河乡7.3公里。

国土面积5.26平方公里,海拔2780米,年平均气温15℃,年降水量770毫米,适宜种植荞子、燕麦、洋芋等农作物。

有耕地384.4亩,其中人均耕地3.7亩;有林地7200亩。

全村有农户21户,有乡村人口106人,该村2010年农村经济总收入12.5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910元,人均有粮290公斤。

该村属于贫困村,农民收入主要以种植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