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秦淮外国语学校初三初三化学上册期中试题和答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9003579 上传时间:2023-02-02 格式:DOCX 页数:37 大小:447.5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南京秦淮外国语学校初三初三化学上册期中试题和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7页
南京秦淮外国语学校初三初三化学上册期中试题和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7页
南京秦淮外国语学校初三初三化学上册期中试题和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7页
南京秦淮外国语学校初三初三化学上册期中试题和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7页
南京秦淮外国语学校初三初三化学上册期中试题和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南京秦淮外国语学校初三初三化学上册期中试题和答案.docx

《南京秦淮外国语学校初三初三化学上册期中试题和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南京秦淮外国语学校初三初三化学上册期中试题和答案.docx(3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南京秦淮外国语学校初三初三化学上册期中试题和答案.docx

南京秦淮外国语学校初三初三化学上册期中试题和答案

南京秦淮外国语学校2021初三化学上册期中试题和答案

一、选择题(培优题较难)

1.化学实验操作应严谨规范,下列操作符合要求的是

A.

看B.

听C.

闻D.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

B.相同的原子无法构成不同的分子

C.温度计内汞柱液面上升说明汞原子体积变大

D.原子呈电中性是因为原子中质子数与中子数相等

3.豆腐是人们喜爱的食物,营养丰富,能为人体提供所需的多种氨基酸,其中含量最多的是亮氨酸(C6H13NO2),关于亮氨酸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亮氨酸是氧化物

B.亮氨酸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27.3%

C.一个亮氨酸分子由22个原子构成

D.亮氨酸中碳、氢、氮、氧四种元素的质量比为6:

13:

1:

2

4.如图所示有关二氧化碳的实验中,只与二氧化碳物理性质有关的实验是(  )

A.

B.

C.

D.

5.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塞紧橡皮塞

B.加热液体

C.取用液体

D.读出液体的体积

6.石墨烯是一种革命性材料,具有优异的光学、电学和力学特性。

图为金刚石、石墨和石墨烯的结构模型图,图中小球代表碳原子。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石墨烯是一种新型化合物

②三种物质分别在足量的氧气中完全燃烧的产物相同

③金刚石和石墨烯是组成相同但结构不同的两种物质

④石墨烯有超强的导电性和导热性,说明石墨烯的化学性质和金属相似

A.①④B.②③C.①③D.②③④

7.下列有关氧气的说法,错误的是(  )

A.氧气能支持燃烧

B.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氧化铁

C.在通常状况下,氧气的密度比空气大

D.氧气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能跟许多物质发生反应

8.实验室里制取氧气大致可分为下列步骤:

①点燃酒灯,加热试管;②检查装置的气密性;③将药品装入试管,用带导管的塞子塞紧试管并固定在铁架台上;④用排水法收集氧气;⑤连接好装置;⑥熄灭酒精灯;⑦将导管从水槽中取出。

正确的操作顺序是()

A.⑤②③①④⑦⑥B.③④⑤⑥⑦①②

C.②③⑤①④⑦⑥D.②④③⑤①⑥⑦

9.硼是作物生长必需的微量营养元素,硼元素的相关信息如图所示。

下列有关硼的说法正确的是

A.相对原子质量为10.81gB.属于金属元素

C.原子的核电荷数为5D.原子核外有6个电子

10.在一个密闭容器中放入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后,测得有关数据如图所示。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该反应是分解反应

B.丙一定是该反应的催化剂

C.反应中乙和丁的质量比为5:

1

D.乙不是化合物

11.下列对几种有机化合物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甲烷中含有1个碳原子和4个氢原子

B.乙醇(C2H6O)中碳、氢、氧元素的质量比为2:

6:

1

C.尿素[CO(NH2)2]的相对分子质量为60g

D.葡萄糖(C6H12O6)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40%

12.下列微观模拟图中●和○分别表示不同元素的原子,其中表示单质的是

A.

B.

C.

D.

13.生活中的自来水通常用氯气(Cl2)进行杀菌消毒处理,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Cl2+H2O=X+HClO。

则X的化学式为

A.H2B.ClHC.HClD.ClO2

14.一种由甲醇为原料的薪型手机电池,可连续使用一个月才充一次电,其反应原理为:

2CH3OH+3X+4NaOH=2Na2CO3+6H2O,其中X的化学式为(  )

A.COB.O2C.CO2D.H2

15.民间常用川乌、草乌泡制药酒。

川乌、草乌含有少量有毒物质乌头碱(化学式为C34H47NO11),药酒使用不当会造成中毒。

下列关于乌头碱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乌头碱由四种元素组成

B.乌头碱分子中C、H原子个数比为34:

47

C.乌头碱在空气中充分燃烧只生成CO2和H2O

D.每个乌头碱分子由93个原子构成

16.用如图进行实验,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能证明分子在不断运动

B.浓盐酸与浓氨水都具有挥发性

C.氯化氢分子比氨分子运动得快

D.实验过程中发生了化学变化

17.在密闭容器中有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反应,测得反应前及反应过程中的两个时刻各物质的质量分数如下图所示。

图中a、b、c、d分别表示相应物质的质量分数。

下列数据正确的是

A.a=56%B.b=6%C.c=17%D.d=8%

18.苏州盛产杨梅。

杨梅中含有丰富的叶酸,对防癌抗癌有积极作用,其化学式为Cl9Hl9N7O6。

下列有关叶酸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叶酸的相对分子质量为441g

B.叶酸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大于氧元素的质量分数

C.叶酸中碳、氢、氮、氧四种元素质量比为19:

19:

7:

6

D.叶酸由19个碳原子、19个氢原子、7个氮原子和6个氧原子构成

19.图中“

”和“

”分别表示不同的原子,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

A.①可能是氧化物B.②可能是金属

C.③一定是混合物D.④包含组成元素相同的不同物质

20.甲、乙、丙、丁四位同学分别进行了有关化学反应A+B=C的四组实验,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所示,已知四位同学取的A和B的总质量均为10g,且反应均完全进行。

下列选项不正确的是

A/g

B/g

C/g

7

3

9

6

4

9

X

Y

6

5

5

Z

 

A.Y可能等于8B.X可能等于4

C.X可能等于8D.Z一定等于7.5

二、实验题(培优题较难)

21.下图为实验室气体制备、干燥、性质实验的部分仪器。

试根据题目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已知:

(1)若用Zn和H2SO4溶液反应制取干燥的氢气,并检验氢气的可燃性。

①所选仪器的连接顺序为:

_____(填写仪器序号字母),点燃氢气前,先要检验氢气的_____;以免氢气发生爆炸。

氢气燃烧的方程式是:

_____。

②生成氢气时,所发生反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_____。

(2)若以H2O2溶液为原料(以MnO2为催化剂)在实验室中制备干燥的氧气。

并用来测定CuO和Cu的混合物样品中CuO的含量,仪器的连接顺序为A→B→C。

①仪器B的作用是_____;

②仪器A中生成氧气的化学方程式是:

_____;

③欲通过测量反应前、后C处大玻璃管质量的增加,来计算样品中CuO含量。

若反应后大玻璃管中红色的Cu还没有完全消失,则样品中CuO含量的测算结果将_____(填“偏大”“偏小”“不受影响”)。

22.化学课上,同学们做了人体呼出的气体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实验后,对呼出的气体中主要成分及含量非常好奇,设计实验进行探究。

(提出问题)呼出的气体中有哪些主要成分,它们的含量是多少?

(查阅资料)①呼出的气体中仍含有O2。

②CO2在饱和NaHCO3溶液中的溶解度非常小。

(猜想与实验)

猜想:

呼出的气体中主要成分是N2、O2、CO2、水蒸气等。

实验I:

验证呼出的气体中含有水蒸气。

(1)实验操作如图所示。

(2)观察到的现象为________,根据该现象可以判断呼出的气体中含有水蒸气。

实验II:

验证呼出的气体中含有N2、O2、CO2,并测定其含量。

同学们在老师的指导下设计了如下图所示装置(B是带刻度的量气装置)。

(1)实验记录

实验操作

主要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及解释

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向装置中加入药品。

关闭止水夹a~f。

装置的气密性良好。

打开b、c、d,向B中吹入一定量气体后关闭d,并冷却到室温。

B中液体进入到A中,B中液体减少500mL。

收集500mL气体。

关闭b,打开a、e、f,用打气筒向A中缓缓充气,直到B中气体刚好全部排出。

________,D中液体为475mL。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

关闭e、f,用凸透镜聚光引燃白磷。

白磷燃烧,产生大量白烟,放出大量热。

呼出的气体中含有O2。

待白磷熄灭并冷却到室温,打开f。

________,D中剩余液体为400mL。

呼出的气体中含有N2。

 

(2)数据处理

呼出的气体中主要成分的含量

N2

O2

CO2

体积/mL

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体积分数/%

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同学们经过3次重复实验,确认了呼出气体中的主要成分及其含量。

(实验反思)

(1)该实验设计依据的N2性质有_________(填字母序号)。

A.难溶于水     B.不能和NaOH溶液反应

C.无色无味的气体D.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

(2)实验II操作⑤中,若C中气体未完全冷却就打开f并读数,则所测O2的体积分数_____(填“偏小”、“不变”或“偏大”)。

23.为了除去二氧化碳中的少量氧气,并进行有关碳及氧化物的实验。

某同学用下图所示装置,在完成气密性检查后加入药品,并已在装置中充满二氧化碳。

(1)将表格空白处该填写的内容,在答题卷上,按标号顺序对应填写: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分析

I:

点燃A处酒精灯,缓缓通入混合气体。

A中铜粉变_______,B、C、D无明显现象,E中石灰水变浑浊。

A玻璃管中铜粉的作用是除去CO2中的氧气。

II:

点燃B处酒精喷灯,加热一段时间。

木炭粉___________,E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F中有液体流入。

B处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

III:

点燃C处酒精灯。

C处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

E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F中有液

流入。

C处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

IV:

停止通入混合气体,用弹簧夹夹紧进气口,熄灭A、B、C三处火焰。

D中的现象_______

D的作用是防止玻璃管

_______

 

(2)有同学认为该装置需要添加尾气处理装置,你认为____________(填“需要”或“不需要”),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

24.某校化学兴趣小组同学对质置守恒定律进行实验探究,甲组同学用在空气中燃烧镁带的实验来探究,乙组同学用图二进行探究。

回答下列问题:

(1)镁条燃烧时产生的现象是____________。

甲组同学待镁条燃烧后,称量留在石棉网上固体的质量。

发现比反应前镁条的质量要轻,请你分析其中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

经过分析后,该组同学在燃烧的镁条上方罩上罩,使夹持的镁条完全燃烧并使生成物全部收集起来称量,则称得的质量和原镁条质量比____________(填“相等”或“变大”或“变小”),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

(2)乙组同学实验现象是:

天平____________(“保持平衡”或“向左偏转”或“向右偏转”),其原因是____________。

(3)通过以上两个实验,你获得的启示是__________。

25.水蒸气通过灼热的焦炭后得到的混合气体有哪些成分?

某化学兴趣小组在老师的指导下,对此进行了实验探究。

(提出猜想)

1该混合气体只含有一氧化碳、氢气

2该混合气体含有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氢气和水蒸气

3该混合气体只含有二氧化碳、氢气和水蒸气

4该混合气体只含有一氧化碳、二氧化碳和氢气

(查阅资料)

a.无水硫酸铜遇水由白色变为蓝色。

b.碱石灰是固体氢氧化钠和氧化钙的混合物。

c.浓硫酸具有强烈的吸水性,常用作某些气体的干燥剂

(实验过程)同学们在老师的指导下设计了如下图所示装置,并进行了实验(部分夹持仪器已略去)。

(1)装置A中无水硫酸铜变蓝,装置B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由此得出的结论为混合气体中有_________。

B中变化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装置C中的药品为_________。

(3)E中氧化铜变红、F中无水硫酸铜变蓝、G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混合气体中还存在的气体是__________;E中的变化说明氧化铜具有_________性。

(实验结论)猜想______正确。

(实验反思)

经过讨论,同学们将上图中装置C~H进行了简化,只用下图所示装置并自选必要试剂就能完成探究。

其中,干燥管中碱石灰的作用为___________________,烧杯上能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

最后一步的实验操作及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6.利用下图装置进行实验。

实验装置

实验1探究燃烧的条件

实验2制取二氧化碳

Ⅰ.燃烧匙中放置一小块白磷(着火点为40℃),装置中盛放80℃的热水(浸没白磷)。

Ⅱ.打开K,从导管口鼓入空气至白磷露出水面,关闭K。

Ⅰ.燃烧匙中盛有大理石,装置中盛放一定量的稀盐酸(浸没大理石)。

Ⅱ.打开K,收集二氧化碳。

Ⅲ.……

(1)实验1中,白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

(2)实验1中,能证明燃烧需要与氧气接触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

(3)实验2中,制取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

(4)实验2中,为使反应停止,Ⅲ中的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__。

27.根据下列装置图,回答问题:

(1)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选用的发生装置是_______(填序号),为防止高锰酸钾粉末进入导管,该装置需做一点改进的是________,若用D装置收集氧气,当观察到______时,便可开始收集。

(2)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应选用的一组装置是_______(填序号),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

图G是某同学利用报废试管设计的制二氧化碳的发生装置,该设计除了废物利用的优点外,请另写一个优点:

________。

(3)用收集的氧气完成图E铁丝燃烧的实验,集气瓶中预先放少量水的原因是_______;如图F向装满CO2的软塑料瓶注入约1/3体积的水,立即旋紧瓶盖,振荡,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

28.某学习小组对二氧化碳展开了一系列的探究。

说明:

装置B中的饱和碳酸氢钠溶液可吸收CO2中混有的HCl气体,装置C中的NaOH溶液能很好地吸收CO2。

I.CO2的制备。

(1)写出图中标号仪器的名称:

①___________。

(2)写出实验室用石灰石与稀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

_____。

(3)检查装置A的气密性的一种方法是:

向分液漏斗中加适量水,用止水夹夹紧右侧的橡胶管,打开分液漏斗活塞,若观察到_________,则装置不漏气。

II.CO2的收集。

用以下三种方法收集二氧化碳,并用装置C测定集气瓶内气压。

每种方法均做三次实验,取平均值,实验数据记录在下表中。

方法1、当装置B开始产生气泡15s后,用排水法收集气体,记录集满二氧化碳气体所用的时间为t。

方法2、当装置B开始产生气泡15s后,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收集时间采用方法一所用的平均时间t0。

方法3、当装置B开始产生气泡15s后,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同时用燃着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待木条熄灭,立即盖上玻璃片。

方法1

方法2

方法3

瓶内初始气压(kPa)

104.2

104.2

104.2

三次实验最终气压平均值(kPa)

9.3

31.8

39.7

CO2纯度

91.1%

69.5%

X

 

(4)三种方法均在15s后开始收集的原因是________。

(5)己知:

,则方法3所收集CO2的纯度为________。

通过对比,欲收集更高纯度的CO2,应采用_______法收集。

Ⅲ.二氧化碳转化新进展

(6)在光催化条件下,CO2和H2反应生成甲烷(CH4)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

【参考答案】***试卷处理标记,请不要删除

 

一、选择题(培优题较难)

1.B

解析:

B

【解析】

A、量取液体时,视线没有与液体的凹液面最低处保持水平,图中操作错误;B、收集氢气在试管中,用拇指堵住试管口,管口向下移近酒精灯火焰,松开拇指点火,如果听到尖锐的爆鸣声,表明氢气不纯,需要再收集,再检验,直到听到轻微的响声,才表明氢气已经纯净,图中操作正确;C、闻气体的气味时,防止气体有毒或刺激性,应用手扇动,不能直接凑到瓶口用鼻子闻,图中操作错误;D、熄灭酒精灯,用灯帽盖,不能用嘴吹,用嘴吹易引发危险,图中操作错误,故选B。

点睛:

一些气体有毒或刺激性,闻气体的气味时,不能直接用鼻子闻。

2.A

解析:

A

【解析】

【分析】

【详解】

A、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故A正确;

B、相同的原子可以构成不同的分子,例如氧分子和臭氧分子,故B不正确;

C、温度计内汞柱液面上升说明汞原子间隔变大,故C不正确;

D、原子呈电中性是因为原子中质子数带的正电荷数等于核外电子所带的负电荷数,故D不正确。

故选A。

3.C

解析:

C

【解析】

【详解】

A、氧化物只有两种元素组成,而亮氨酸是由四种元素组成的,错误;

B、亮氨酸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100%≈55%;错误;

C、一个亮氨酸分子是由6个碳原子、13个氢原子、1个氮原子和2个氧原子构成的,故一个亮氨酸分子由22个原子构成,正确;

D、亮氨酸中各元素质量比C:

H:

N:

O为:

(12×6):

(1×13):

14:

(16×2)=72:

13:

14:

32;错误。

故选C。

4.D

解析:

D

【解析】

【详解】

稀盐酸与石灰石反应生成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密度大,聚集在烧杯底部,又因为二氧化碳不支持燃烧,所以下方的蜡烛先灭,既有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也有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不符合题意,A选项错误;二氧化碳可溶于水,且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钙溶液反应,有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B选项错误;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故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有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C选项错误;二氧化碳可以像倒水一样倾倒,说明其密度较空气的大,只能证明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D选项正确。

故选择D项。

【点睛】

此题主要是对二氧化碳性质进行的考查,明确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并会灵活应用。

5.D

解析:

D

【解析】

【详解】

A、把橡皮塞慢慢转动着塞进试管口,切不可把试管放在桌上在使劲塞进塞子,以免压破试管,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B、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时,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试管里的液体,且液体体积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三分之一,图中液体超过试管容积的三分之一,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C、使用胶头滴管滴加少量液体的操作,注意取液后的胶头滴管不能倒置,以防止腐蚀胶头,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D、量筒读数时视线要与量筒内液体的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图中所示操作正确。

故选D。

6.B

解析:

B

【解析】

①由结构模型图看出,石墨烯是一种单质,错误;②三种物质都是碳元素组成的单质,分别在足量的氧气中完全燃烧的产物都是二氧化碳,正确;③金刚石和石墨烯是组成相同但结构不同的两种物质,正确;④石墨烯有超强的导电性和导热性,说明石墨烯的物理性质和金属相似,错误。

故选B。

7.B

解析:

B

【解析】

【分析】

【详解】

A、氧气有助燃性,能支持燃烧,不符合题意;B、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生成的应是四氧化三铁黑色固体,符合题意;C、在通常状况下,氧气的密度记为32,空气约29,故密度比空气大,不符;D.氧气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能跟许多物质发生反应,生活中很多现象和氧气有关,不符。

故选B。

【点睛】

和空气密度大小的比较,可根据相对分子质量大小估测。

8.A

解析:

A

【解析】

根据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步骤(连、查、装、定、点、收、离、熄)解答。

解:

由分析可知,应选A。

9.C

解析:

C

【解析】

A、相对原子质量的单位是1,省略不写,不能带g,故错误;

B、硼的汉字结构含有石字旁,故是非金属元素,故错误;

C、由图可知,硼原子的原子序数是5,原子序数=质子数=核电荷数,故核电荷数是5,故正确;

D、原子中核外电子数=质子数,故原子核外有5个电子,故错误。

故选C。

10.C

解析:

C

【解析】

【分析】

【详解】

反应后质量增多的物质是生成物,质量减少的物质是反应物,差量是生成的质量或参加反应的质量。

反应后甲质量减小,甲是反应物,参加反应的质量为20g-12g=8g,反应后丁质量减小,丁是反应物,参加反应的丁质量为:

20g-18g=2g,丙质量不变,可能是催化剂,反应后乙质量增大,乙是生成物,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生成乙的质量为:

2g+8g=10g,该反应是:

甲+丁==乙。

A、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发生化学反应生成另一种物质的反应是化合反应,该反应是化合反应,此选项错误;

B、丙在化学反应前后质量不变,可能是催化剂,此选项错误;

C、反应中乙和丁的质量比为:

10g:

2g=5:

1,此选项正确;

D、甲和丁反应生成乙,乙一定是化合物,此选项错误。

故选C。

【点睛】

首先根据反应前后的差量确定出物质是反应物还是生成物,然后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判断待测物质是反应物还是生成物,问题即可迎刃而解。

11.D

解析:

D

【解析】

【分析】

分子、原子和离子是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

【详解】

A、甲烷是由甲烷分子构成的,每个甲烷分子是由1个碳原子和4个氢原子,错误;B、乙醇中碳、氢、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2×2):

(1×6):

(16×1)=12:

3:

8,错误;C、相对分子质量单位是“1”,不是“克”,常常省略不写,错误;D、葡萄糖(C6H12O6)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正确。

故选D。

12.C

解析:

C

【解析】

【分析】

【详解】

A、是由两种单质组成,属于混合物,故错误;

B、是由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组成的混合物,故错误。

C、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单质,故正确;

D、每个分子中含有两种原子,是由两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化合物,故错误。

故选C。

【点睛】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要充分理解物质是由几种分子构成的,如果由多种分子构成就属于混合物。

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是单质。

13.C

解析:

C

【解析】

化学反应前后Cl、H、O原子的个数分别为2、2、1,1、1、1。

反应前后氯原子和氢原子各相差1个,故1个X分子中含有1个氢原子和1个氯原子,化学式书写的时候正价的写在前面,负价的写在后,故X的化学式为HCl。

故选C。

点睛:

掌握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不变是解题关键。

14.B

解析:

B

【解析】

【分析】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原子个数不变,原子种类不变。

【详解】

有化学方程式可知,反应前有2个碳原子,12个氢原子,6个氧原子,4个钠原子,反应后有2个碳原子,4个钠原子,12个氧原子,12个氢原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原子个数不变,原子种类不变,则X的化学式为O2,故选B。

15.C

解析:

C

【解析】

【分析】

【详解】

A、由化学式可知,乌头碱是由碳、氢、氮、氧四种元素组成的,正确;

B、由化学式可知,乌头碱分子中C、H原子个数比为34:

47,正确;

C、由化学式可知,乌头碱是由碳、氢、氮、氧四种元素组成的,乌头碱在空气中充分燃烧除生成CO2和H2O外,还会生成含氮的化合物,错误;

D、由化学式可知,每个乌头碱分子由34个碳原子、47个氢原子、1个氮原子和11个氧原子构成的,共含93个原子,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农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