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国家宏观调控中经济手段.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9003296 上传时间:2023-02-02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4.5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关于国家宏观调控中经济手段.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关于国家宏观调控中经济手段.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关于国家宏观调控中经济手段.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关于国家宏观调控中经济手段.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关于国家宏观调控中经济手段.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关于国家宏观调控中经济手段.docx

《关于国家宏观调控中经济手段.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关于国家宏观调控中经济手段.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关于国家宏观调控中经济手段.docx

关于国家宏观调控中经济手段

关于国家宏观调控中经济手段、法律手段和行政手段的区分

第一,含义不同。

经济手段是国家运用经济政策和计划,通过对经济利益的调整而影响和调节社会经济活动的措施。

法律手段是国家通过制定和运用经济法律法规来调节经济活动的手段。

行政手段则是国家通过行政机关,采取行政命令、指示、指标、规定等行政措施来调节和管理经济的手段。

第二,内容不同。

经济手段包括经济计划和经济政策。

经济计划是由国家统一制定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是国家从宏观上引导和调控经济运行的基本依据。

经济计划在我国包括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年计划、五年规划、年度规划等。

经济政策是指政府指导和影响经济活动所规定并付诸实施的一切准则和措施,它包括财政政策(如国债的发行,财政支出规模和支出方向的调整)、货币政策(如货币发行量的调整)、产业政策、信贷政策(利率的调整,存贷款政策的调整等)收入分配政策、价格政策(如通过对某些商品价格的调整来调节市场供求)汇率政策、税收政策(如税目及税率的调整)等。

法律手段主要包括经济立法、经济执法和法律监督。

行政手段包括行政命令、行政指标、行政规章制度和条例。

第三,任务不同。

经济手段的任务在于合理确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战略目标,搞好经济发展预测,总量调控、重大结构调整和生产力的合理布局规划,集中必要的物力财力进行重点建设,综合运用各种经济杠杆,促进经济更快更好地发展。

法律手段和行政手段则主要是规范生产经营者的活动,维护市场经济秩序,调节国家、企业和个人之间的经济利益关系,维护经济活动参加者的合法权益。

第四,调控范围不同。

经济手段和法律手段调节市场上经济活动主体的一切经济活动;行政手段的运用要控制在必要的范围和限度内。

比如,在生产领域,对一些不符合国家投资结构政策和技术政策要求的产品要用行政加以干预;在社会分配领域要侧重国民收入再分配,以实现社会公平;在交换领域,政府要运用行政手段强制人们遵守市场规则,以保证市场公平竞争;在消费领域则着重调节社会消费基金总额,如工资总额,社会集团购买力等,防止消费基金增长过快。

第五,特点不同。

经济手段具有战略性、宏观性、指导性和间接性、滞后性的特点。

这表现在它确定的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战略目标,总量调控、重大结构调整和生产力的布局,综合运用各种经济杠杆,通过调整市场主体的经济利益来影响和调节各种经济活动。

经济手段包括价格、税收、信贷、利率、汇率等经济杠杆,不同经济杠杆又具有不同的功能,可以灵活运用。

经济手段一般不是直接作用于经济活动主体,而是通过物质利益诱导的方式间接地对市场主体的生产经营产生影响,因此,其调节一般是间接调节。

正是由于这样,经济调节效果不能很快体现出来,而是经过一段时间后才能体现出来。

例如,我国对居民个人储蓄存款征收利息说,其主要目的之一是扩大内需、刺激消费、鼓励投资,拉动经济增长,但其结果不可能在这一政策公布之日起就显现出来。

法律手段对经济主体具有普遍的约束力和严格的强制性,对经济运行的调节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和明确的规定性。

与经济手段相比,行政手段具有以下特点:

A、强制性。

由于行政手段是通过国家政权的力量实现调节意图的,国家调节经济的指示、命令、规定一经发布,所有的经济活动主体就必须执行,不能自由选择。

B、直接性。

运用行政手段可以直接作用于调节对象,这不象经济手段要通过一系列经济机制才能作用于调节对象。

C、快速性。

由于行政手段直接作用于调节对象,因此,它可以比较快地达到预定的目标效果。

在严重通货膨胀、经济结构失衡等非常时期,间接的经济手段难以产生快速强烈的效应,此时动用严厉的行政手段往往能立竿见影。

第六,执行的主体不同。

执行经济手段的主体有立法机关和行政机关;执行法律手段的国家机关有立法机关、司法机关和行政机关,而行政机关则是执行行政手段的唯一机关。

第七,地位不同。

宏观调控以经济和法律手段为主,行政手段为辅。

第八,作用不同。

经济手段最终通过市场机制来起作用。

国家通过指定和实施经济计划,通过对经济活动参加者的制约和引导,可以对经济发展起重要的调控作用,从而实现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行政手段的使用一般不通过市场机制起作用,行政手段是由国家掌握和控制,体现着国家统一意志和行为。

其次,当市场经济运行出现意外情况时,国家可以运用行政手段在比较短的时间内集中人力、物力和财力解决重大经济问题,以减少经济动荡可能带来的损失,有利于社会稳定和经济繁荣。

第九发展趋势不同。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宏观调控中的经济手段和法律手段将不断得到强化,而行政手段则逐步趋向缩减(但不会最终消失)。

我们从上面的这些不同当中可以看出经济手段和行政手段的显著差别于:

经济手段一般是间接调节,通过对经济利益的调整来调节市场供求关系,促进资源的优化配置;行政手段一般是直接调节,并具有强制性。

行政手段是国家通过行政机构,采取行政命令、指标、指示、规定、查封、扣押、检查、监督、审批、行政许可等行政措施调节和管理经济的手段。

而且经济手段和行政手段里都涉及到了价格问题,不太容易理解。

如果价格的调整是为了调节市场供求关系,则是经济手段,如提高粮价、降低农药、化肥价格以保护农民种粮的积极性,提高水价以促使人们节约用水等;如材料侧指调整价格要经政府有关部门核准,则是行政手段,如公共交通、通讯、电价、水价由国家物价管理部门核准确定,则属于行政手段。

同学们做题时一定要注意习题中设定的情景,以电价为例,若材料中说电的价格调整必须要经国家在关部门核准确定体现的就是行政手段,若材料中说国家提高了用电高峰期的电价以应对电力紧张则体现的是经济手段。

总之,市场经济活动的复杂性,客观上要求调节手段的多样性,“各取所需、各尽其职、各扬所长,”经济手段、法律手段和行政手段才能更好地发挥经济调控

一,例题解析

例1、(04.春季全国卷.32)例11998年我国国内棉花市场价格明显高于国际市场价格,棉花市场出现供过于求的趋势,在国家已放开棉花市场价格的情况下,lop年三月国家发布了棉花预测性指导收购价。

这一价格公布说明( )

   A、国家以行政手段来调节和管理经济

   B.国家以宏观调控保持经济总量的平衡

   C.国家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优势

   D、体现了市场机制与国家宏观调控的有机结合

  解析, 题目正确答案为B、D。

设置此题的目的是考查学生市场调节和国家宏观调控这两种资源配置手段的知识,考查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分析能力。

B项是国家出台预测性指导收购价的原因,目的是为保持棉花市场的供求平衡。

D项最能体现题目材料,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决定和影响市场价格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商品的价值、供求状况、国家的经济政策等,这正体现了市场机制和国家宏观调控的有机结合。

A项是错误的,因为这一价格的出台是国家在运用经济手段实施宏观调控,而不是行政手段。

C项也是错误的,这一价格的出台是为了避免市场的弱点,而不是发挥市场的优势。

例2经国务院批准,中国人民银行决定从2002年起再次降低金融机构存、贷款利率。

这是综合分析我国当前经济、金融形势,为进一步扩大内需,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

展而采取的一项重大举措。

它( )

   A、是减轻企业负担,保证企业生产稳定增长的惟一有效途径

   B.将使居民存款利息收人有所减少,企业利润有所增加

   C.必将使居民消费显著增长,从而拉动经济增长

   D.是国家运用经济手段对经济发展进行宏观调控的具体表现

   解析此题为单项选择题,答案为D。

设置此题是为了考查学生对国家宏观调控知识的理解,并用所学理论对现实经济现象进行分析,达到理论联系实际的目的。

   调整利率是国家宏观调控经济的重要杠杆,是近几年经常发生的经济现象,学生应能对此经济现象用经济学理论进行说明。

下调利率正是国家运用经济手段调控经济的表现,所以D项是正确的。

下调利率会使居民存款利息减少,但不代表企业利润增加,所以不能选B。

在市场需求不旺的情况下,居民预期收入减少,预期支出增大,单纯下调利率不会使居民的消费显著增加。

所以,C不能选。

例3某地1998年西瓜大丰收,但瓜价却低迷,瓜农反映收入不如往年多;另一地白河批粑大减产,但由于价格一路上扬,果农收入却比往年高。

西瓜和批粑的不同命运说明( )

   A、农产品生产要遵循价值规律的要求,以市场为导向,及时调整产品结构,以适应市场需求

   B、以扩大生产规模,经济效益就好

   C.政府要扩大对农产品生产的宏观调控

   D.市场具有盲目性、滞后性的弱点

解析,   此题为不定项选择题,答案A、C、D。

设置此题的目的是考查学生对国家宏观调控的必要性的认识。

   由于市场调节生产具有盲目性、滞后性的弱点,农民根据市场行情进行生产,生产什么,生产多少,单纯的市场机制很难统观全局,瞻前顾后,自动反映社会需求的长期变动趋势。

只有当自己生产的产品在市场上卖不出去的时候,才知道要调整产品结构,这时已造成了生产的浪费。

所以农民生产时必须要遵循价值规律的要求,克服市场调节的弱点,国家要加强宏观调控,以指导农民顺利进行生产,适应市场经济要求。

所以此C.D项都是正确的。

B是干扰项,与题予无关,同时也是一个错误选项,因为扩大了生产规模,不一定带来好的经济效益。

 例4,1993年一1997年,我国政府对经济运行采取有效的宏观调控,国民经济由“高增长。

高通胀”转变为“高增长,低通胀”,世界舆论认为我国成功地实现了国民经济的“软着陆”。

这充分说明在社会主义条件下( )

   A.市场经济以宏观调控为基础

   B.宏观调控是市场经济的基本内容

   c.低通胀以高增长为必要条件

   D.高增长与低通胀是相辅相成的

  解析, 该题从题干的材料中可以看出,由于我国政府对经济运行采取有效的宏观调控,才实现“软着陆”,故A、C、D三项是错误的。

例5,(08.全国Ⅰ卷.24)中共十七大报告指出,我国"市场体系不断健全,宏观调控继续改善,政府职能加快转变"。

下列行为属于宏观调控经济手段的是

A.国家提高农产品收购价格              B.物价部门核准公共交通的价格

C.国家修订个人所得税法                D.工商部门给新办企业发放营业执照

解析,此题以十七大报告内容为材料,以近两年国家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为背景,主要考查考生对宏观调控手段的理解。

解题时注意,设问要求考生从选项中判断哪一个属于宏观调控的经济手段。

B、D两项属于是行政手段的表现,C项是法律手段的表现。

国家宏观调控的经济手段,是国家运用经济政策和计划,通过对经济利益的调整而影响和调节社会经济活动的措施。

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是最常用的手段。

国家还可以通过制定和实施经济计划,对经济活动参与者进行引导,以实现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A选项中国家提高农产品收购价格,有利于调动农民从事农业生产的积极性,巩固农业的基础地位,属于经济手段中的经济杠杆。

二,专题训练

1,某市三轮摩托车营运不但影响市容,而且常引发交通事故。

有关部门多次发文取缔,均因车主抵制而未果。

2003年,该市修改相关法规,制定了包括折价回收三轮车、帮助车主转岗就业在内的一揽子保障政策和安置措施,从而在较短时间内圆满解决了这一难题。

这一问题的圆满解决表明  ()                                                                

A.社会问题应完全按市场规律来解决     

B.国家履行社会管理职能的关键在于依法行政

C.国家管理经济的职能就是进行经济协调和市场监管    

D.运用法律、行政与经济综合手段解决社会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2,(08.天津卷.34)塑料的发明给人类带来了可观的经济利益和诸多方便。

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它对环境的负面影响逐渐被人们认识。

目前我国每天都要产生大量塑料垃圾,造成的白色污染触目惊心。

为此国务院出台了“限塑令”,国家发改委拟将超薄塑料购物袋列入淘汰类产业目录;财税部门将制定税收政策,调控塑料购物袋的生产、销售和使用,鼓励废塑料综合利用产业的发展。

国家发改委和财税部门的做法是运用()

A.财政政策促进消费升级                B.货币政策促进环境保护

C.行政手段调节企业行为                 D.经济手段调整产业结构

3.2007年国家工商总局把农村食品市场作为强化农村市场监管的重点,开展农村食品市场整顿,切实保障农村食品消费安全。

这表明()

A.市场调节是资源配置的基础B。

政府运用行政手段监管市场

C.宏观调控是资源配置的基地D。

政府运用经济手段监管市场

4.塑料的发明给人类带来了可观的经济利益和诸多方便,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它对环境的负面影响逐渐被人们认识。

目前我国每天都要产生大量塑料垃圾,造成的白色污染触目惊心。

为此国务院出台了“限塑令”。

国家发改委拟将超薄塑料购物袋列入淘汰类产品目录;财税部门将制定税收政策,调控废塑料综合利用产业的发展。

国家发改委和财税部门的做法是运用()

A.财政政策促进消费升级B。

货币政策促进环境保护

C.行政手段调节企业行为D。

经济手段调整产业结构

5.在现代市场经济中,政府越来越多地运用税收、利率等经济杠杆调节经济运行。

经济杠杆能够起到调节作用的根本原因在于,它们()

A.是以政府强制力为后盾的B。

直接关系着市场主体的利益

C.能够弥补市场经济的缺陷D。

能够熨平经济发展中的波动

6.2010年4月13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发出《关于进一步加强房地产市场监管完善商品

住房预售制度有关问题的通知》,要求商品住房严格实行购房实名制,认购后不得擅自更

改购房者姓名。

这是国家运用________进行宏观调控。

(  )

A.经济手段B.法律手段C.行政手段D.财政手段

7.中小企业作为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主体之一,在国民经济中发挥了巨大作用。

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我国一些中小企业出现经营困难,政府对比高度关注,为帮助中小企业走出困境,政府可采取的经济措施有( )

①减免企业税收   ②降低贷款利率   ③提供信用贷款   ④增加财政专项资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8.经调查,盐城水被污染是由于取水口的上游地区近几年盲目引进了上百家化工企业,本次污染事故系某化工企业偷排污水所致。

该化工厂唯利是图的做法体现了市场调节的:

()

A.盲目性B.自发性C.滞后性D.违法性

9.针对上述情况,两市政府决定:

对饮用水源地保护区范围内的所有化工生产企业实施搬迁,对于违法违规生产的则坚决拆除。

确保居民饮用水不被污染。

两市政府的决定属于宏观调控的:

()

A.经济手段B.法律手段C.行政手段D.市场手段

10.2011年我国货币政策实施了重大调整,由2010年适度宽松转向2011年的稳健货币政策。

这种转变是为了()

①实现我国国民经济平稳健康发展

②调节市场货币流动量,引导信贷合理增长

③增加流通中的货币量,抑制通货紧缩

④让政府直接控制物价,提高群众生活水平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③④

11.近日,浙江省多个部门联合发出通知,要求全省各地级市尽快建立健全低收入群众临时价格补贴与价格上涨联动机制。

这是浙江省政府()

A.通过财政促进本省经济平稳运行

B.通过稳健的货币政策保障人民生活

C.落实我国积极的财政政策的表现

D.通过财政促进该省资源的合理配置

12.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要推进发展现代农业,确保农产品有效供给。

为此可采取的防控农产品价格过快上涨的措施是()

A.财政支出补贴农业→提高生产成本→农产品价格下降

B.扩大农业生产规模→供应量增加→农产品单位价值量下降

C.采取紧缩货币政策→流动量减少→货币升值购买力增强

D.推动科学技术进步→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价格总水平下降

13.2011年3月16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发出通知,规定各房屋交易登记机构在办理房屋交易手续时,对限价商品住房、棚户区改造安置住房等保障性住房转让手续费执行与经济适用住房相同的收费标准。

材料表明国家运用的宏观调控手段是()

A.审判手段B.经济手段C.监督手段D.行政手段

142010年10月9日国家发改委公布的《关于居民生活用电实行阶梯电价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指出,电价调整的基本原则是用电少的居民少负担,用电多的居民多负担。

这一原则()

①充分发挥了价值规律的调节作用②表明国家宏观调控以行政手段为主

③表明价格形成应以政府定价为主④有助于引导绿色消费观念的形成

A.①②B.③④C.②④D.①④

15、(05.北京卷.28)针对当前经济运行中出现的问题,政府对不同行业采取了不同措施。

如国家继续大范围、大幅度减免农业税,而对部分住房交易全额征收营业税。

对农业和房地产业采取不同措施,是政府在()

①弥补市场调节资源的缺陷②进行经济结构调整

③运用行政手段进行宏观调控④利用税收杠杆调节经济活动

A.①③B.②④C.①③④D.①②④

16、(08.天津卷.34)塑料的发明给人类带来了可观的经济利益和诸多方便。

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它对环境的负面影响逐渐被人们认识。

目前我国每天都要产生大量塑料垃圾,造成的白色污染触目惊心。

为此国务院出台了“限塑令”,国家发改委拟将超薄塑料购物袋列入淘汰类产业目录;财税部门将制定税收政策,调控塑料购物袋的生产、销售和使用,鼓励废塑料综合利用产业的发展。

国家发改委和财税部门的做法是运用()

A.财政政策促进消费升级B.货币政策促进环境保护

C.行政手段调节企业行为D.经济手段调整产业结构

17、(08.北京卷.25)稳定物价可采取调节利率、汇率和变动财政收支等多种手段。

从防止物价过快上涨角度看,下列选项中正确的是()

①提高利率→投资下降→生产资料需求减少→商品价格水平下降

②本币升值→商品出口量增加→外汇流入减少→商品价格水平下降

③征收消费税→消费者税负增加→消费需求减少→商品价格水平下降

④扩大政府投资→生产规模扩大→单位商品价值量下降→商品价格水平下降

A.①③B.①④C.①③④D.②③④

18.(32分)2008年以来,一场源于美国华尔街的国际金融危机,迅速演变为笼罩全球经济最大的乌云。

材料一 面对复杂变化的经济形势,党中央、国务院统揽全局、审时度势,果断地作出了一系列决策部署。

在党中央、国务院“一揽子计划”的指导下,中国经济增速呈现“V”形反转之势,全年“保八”(即GDP增长8%)已无悬念。

材料二 2009年,国家采取了一系列“扩内需”的政策措施:

实行增值税转型,减轻企业负担1200亿元;家电下乡、汽车下乡、摩托车下乡等刺激农村需求的措施相继出台;对汽车、家电以旧换新等实行补贴。

同时,随着银行放开信贷闸门,一度低迷的股市和楼市双双进入快速攀升回暖的通道,A股市场在上半年股指上涨超过60%,而房贷利率打折等政策的推出也给楼市注入了“强心针”。

材料三 2009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要保持宏观经济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2010年将继续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

 结合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简述当前我国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对扩大内需的作用。

(10分)

 

(2)从政治学的角度,分析“一揽子计划”出台及其取得显著效果的原因。

(12分)

 

(3)联系实际,说明中央决定保持宏观经济政策连续性和稳定性的唯物论依据。

(10分)

 

18,

(1)当前我国实行的积极财政政策,一方面通过增加财政支出,加快了基础设施等方面的建设,同时减轻企业负担,刺激企业扩大再生产,这样就扩大了国内的投资需求;另一方面通过对居民消费实行一定的财政补贴,这又刺激了国内的消费需求。

(5分)

  当前我国实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降低存贷款利率,放开信贷闸门,一方面方便了企业融资,减轻了企业的贷款成本,刺激企业增加投资;另一方面也刺激了居民的信贷消费,拉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

(5分)

(2)中国共产党是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代表最大多数人的根本利益。

“一揽子计划”的出台,体现了党坚持政治领导,实行科学执政,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4分)

 我国政府是人民意志的执行者和利益的捍卫者,针对经济形势而出台“一揽子计划”,说明政府坚持对人民负责的原则,切实履行经济、社会公共服务等职能。

(4分)

 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中国共产党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宗旨,因此,党和国家能够把人民的意志统一起来,齐心协力、同心同德,保证“一揽子计划”能得到切实贯彻执行,从而取得显著成效。

(4分)

(3)物质决定意识,这要求我们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使主观符合客观。

虽然我国的经济形势有所好转,但不容过分乐观,加上国际经济形势依然严峻。

因此,保持宏观经济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是很有必要的。

(3分)

 意识对物质有能动的反作用,正确意识可以更好地指导人们的实践活动,推动事物向前发展。

一年以来我国经济上的积极变化表明,当前的宏观经济政策是正确的,继续实施这些政策,有利于实现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和健康发展。

(3分)

 规律是客观的,又是可以被人们认识和利用的,这要求我们要按规律办事、实事求是,同时发挥主观能动性,认识和利用规律。

保持宏观经济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体现了党和国家对市场经济规律和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正确认识和利用。

(4分)

 

 

WelcomeTo

Download!

!

!

 

欢迎您的下载,资料仅供参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农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