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场面的描写.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002577 上传时间:2023-02-02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3.2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活动场面的描写.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活动场面的描写.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活动场面的描写.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活动场面的描写.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活动场面的描写.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活动场面的描写.docx

《活动场面的描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活动场面的描写.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活动场面的描写.docx

活动场面的描写

点面结合写场面

什么是场面呢?

我们这里所说的场面,指的是较多人物在一定场合相互发生关系而构成的活动场景。

如升旗仪式、课堂讨论、文艺演出、体育比赛等等,都有多人参加,而且相互发生关系,所以它们就构成一定的情景,也就是场面。

把这些情景用语言文字描绘下来,就是场面描写。

场面描写往往将叙述、描写、抒情、议论等多种表现手法综合运用,把场地环境和人物活动集中表现出来,让读者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从而达到渲染气氛、突出中心的作用。

构成场面的要素有两个:

一个是场地环境,一个是人物活动,其中人物活动是重点要素。

因此要想写好场面,必须注意以下三点:

第一,要写好出现某一场面的典型环境,用环境衬托人物的活动。

第二,写好形成场面的活动群体,因为既然是场面,就不是一两个人的活动所能形成的,而是较多人的话动才能形成的,所以写好活动的群体是场面描写的基本内容,也就是场面描写中的“面”。

第三,写好场面中的主要人物和主要活动,一个场面中的人物是众多的,活动也是多样的,不能面面俱到,要抓住个别典型人物和活动进行详细描写,这样才能重点突出,具体生动,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这就是场面描写中的“点”。

点面结合,环境衬托,是写好场面的基本方法。

下面这篇小学生习作中,场面描写就非常精彩。

比赛场上

我们学校春季田径运动会正在顺利进行,操场上热闹非凡。

主席台四周插满了五颜六色的彩旗,广播喇叭里不时传出雄壮欢快的乐曲声和打破记录、创造良好成绩的报喜声。

操场中间,各种比赛正在紧张进行。

操场四周坐满了观众,“加油”声,欢呼声,鼓掌声此起彼伏。

“砰!

”一声发令枪响,运动会中最紧张的一个项目——百米决赛开始了。

6名小运动员像6支离弦的箭,从起跑线上冲出去。

“加油!

加油!

”“张小红,加油!

”“王莉,加油!

”……在操场四周观看的同学们挥舞着拳头,为运动员们呐喊助威。

发令抢一响,我的双眼就紧紧盯住那位穿一身红色运动衣的运动员。

她叫李莹,是我们班有名的短跑“健将”,每次运动会她都能为班争到三个第一。

你看她,快速地摆动双臂,两腿生风,一开始就处于领先地位。

我和我们班的同学高兴地扯着嗓子高喊:

“李莹,加油!

李莹,加油!

忽然,意外的情况发生了。

只见正在飞跑的李莹一个踉跄,一下子摔倒在地上。

我“啊”地惊叫一声,心一下子提到了嗓子眼。

已经有3个运动员趁此机会超过李莹。

我心中焦急地想:

完了,这一下全完了!

谁知,李莹毫不迟疑,一纵身从地上爬起来,用尽全身力气拼命地向前追去。

多么勇敢,多么顽强啊!

这时,全场的气氛更加热烈。

老师们和同学们全都冲着李莹喊加油。

好,超过一个,又超过一个!

冲线!

李莹终于以自己敢于拼搏的精神夺得了第二名的好成绩。

这篇习作比较成功地描述了一个体育比赛的场面。

首先,它典型环境描写比较好。

文章的第一段,小作者用简洁的笔墨,交待了时间、地点,然后按照“主席台——操场中间——操场四周”的顺序,写出了召开运动会的典型环境,烘托出了紧张激烈的比赛气氛。

其次,活动群体的描写也比较好。

对6名小运动员的描写,对操场四周老师和同学的描写,都非常具体形象地表现出了比赛场面的紧张和激烈。

最突出的是对典型人物和典型活动的描写。

在运动会的众多项目中,小作者选取了最紧张的一个项目——百米比赛。

在6名参加比赛的小运动员中,重点写了本班的李莹。

在众多的观众中,重点写了自己。

写李莹,突出的是她勇敢顽强、敢于拼搏的精神。

写自己则表现了对同学,对班级荣誉的关心。

这样采用点面结合、环境衬托的写法,把运动会上紧张激烈的比赛场面生动形象地展现在了读者面前。

 

 

比赛场上

我们学校春季田径运动会正在顺利进行,操场上热闹非凡。

主席台四周插满了五颜六色的彩旗,广播喇叭里不时传出雄壮欢快的乐曲声和打破记录、创造良好成绩的报喜声。

操场中间,各种比赛正在紧张进行。

操场四周坐满了观众,“加油”声,欢呼声,鼓掌声此起彼伏。

“砰!

”一声发令枪响,运动会中最紧张的一个项目——百米决赛开始了。

6名小运动员像6支离弦的箭,从起跑线上冲出去。

“加油!

加油!

”“张小红,加油!

”“王莉,加油!

”……在操场四周观看的同学们挥舞着拳头,为运动员们呐喊助威。

发令抢一响,我的双眼就紧紧盯住那位穿一身红色运动衣的运动员。

她叫李莹,是我们班有名的短跑“健将”,每次运动会她都能为班争到三个第一。

你看她,快速地摆动双臂,两腿生风,一开始就处于领先地位。

我和我们班的同学高兴地扯着嗓子高喊:

“李莹,加油!

李莹,加油!

忽然,意外的情况发生了。

只见正在飞跑的李莹一个踉跄,一下子摔倒在地上。

我“啊”地惊叫一声,心一下子提到了嗓子眼。

已经有3个运动员趁此机会超过李莹。

我心中焦急地想:

完了,这一下全完了!

谁知,李莹毫不迟疑,一纵身从地上爬起来,用尽全身力气拼命地向前追去。

多么勇敢,多么顽强啊!

这时,全场的气氛更加热烈。

老师们和同学们全都冲着李莹喊加油。

好,超过一个,又超过一个!

冲线!

李莹终于以自己敢于拼搏的精神夺得了第二名的好成绩。

 

点面结合写场景 生龙活虎情趣浓

安徽省阜阳市铁路学校 特级教师 武宏钧

许多小朋友在写作文的时候,对于不会描写场面十分苦恼,不知道从哪里下笔,不知道如何抓住重点,写不出有声有色的生动场面来,文章显得干巴巴的。

 

一、什么是“场面”

 

首先,请同学们看下面《开国大典》课文中的一段文字:

 

阅兵式完毕,已经是傍晚的时候。

天安门广场上灯笼火把全都点起来,一万枝礼花陆续射入天空。

天上五颜六色的火花结成彩,地上千千万万的灯火一片红。

群众游行就在这时候开始,游行队伍分东西两个方向出发。

他们擎着灯,舞着火把,高呼“中国共产党万岁!

”“中华人民共和国万岁!

”“中央人民政府万岁!

”他们一队一队按照次序走,走过正对天安门的白石桥前,就举起灯笼火把,高声欢呼“毛主席万岁!

”“毛主席万岁!

”毛主席在城楼上主席台前边,向前探着身子,不断地向群众挥手,不断地高呼“人民万岁!

”“同志们万岁!

 

这一段文字中,描写的就是开国大典上的一个场面。

空中礼花绽放,地上人潮涌动,人们在高呼万岁,整个天安门广场一片沸腾。

有人物、有环境、有情节,其中还有特别突出的人物:

毛主席。

毛主席的活动构成这个特定的喜庆场面中的重点。

 

事件发生的特定的地点、一定的景物、人物的活动,这三者的综合就构成了场面。

例如春节联欢,那联欢的场合、情景,又如劳动场面、战斗场面以及各种会议场面等。

 

二、什么是场面描写

 

场面描写既然是对特定场合中的人物、环境和情节的综合描写,它就具备了描写中的三要素:

场面中的人、场面所处的环境以及在这个环境中展开的情节。

 

场面描写,是人物同人物在一定时间和环境中相互发生关系而构成的生活画面的描写。

它截取的是事件进行中的横断面。

比如,一场足球比赛,有足球场,有比赛的双方,有裁判,有观众。

要写比赛的场面,就要把比赛双方的表现,观众的反映都写出来。

 

场面描写的作用是渲染气氛,表现人物,发展故事,表达中心思想。

对一些记叙文来说,有场面描写和没有场面描写,表达效果是大不一样的。

 

三、怎样描写一个场面

 

1.要以人物的活动为中心。

场面描写是特定环境中人物活动的描写,而且主要是以人物活动为中心的“动态”的描写。

因此,场面描写重点并不在于周围的环境,而要求以人物的活动为中心,展示人物彼此之间的关系,表现人物的精神面貌。

就拿课文《狼牙山五壮士》来说,五壮士在完成了掩护任务后,向三面悬崖的莲花瓣,棋盘陀方向转移,把敌人引上了绝路,然后相继跳崖,壮烈献身。

作者描写的重点,显然不是悬崖深谷,而是五壮士英勇斗争的行动和坚强不屈的声音,充分反映了他们的大无畏的革命精神。

 

3.要分别主次,理清头绪。

既然是场面,必然会有很多人物,因此,就要分清主次。

详写主要人物的神情动作,略写次要人物,这样才能突出重点。

 

场面不论大小,往往都是人物众多,事件繁杂。

因此,必须理清头绪,要有主有从,有详有略,有层次、有条理地展开描写。

如课文《飞夺泸定桥》末尾写到“红四团发起总攻”的战斗场面:

先写“团长和政委亲自指挥”,接着写在号手们的吹号鼓舞下,“所以武器一齐开火”,响声“震动山谷”,然后写“二连突击队十二位英雄”如何冲向对岸,最后写“三连战士”怎样铺桥前进。

尽管事件比较复杂,但作者主要写了战士们冲锋陷阵的情形,其余的大都三言两语,一笔带过。

场面描写切忌一味求多,弄得支离破碎。

 

再如《看企鹅》中的场面:

 

……看企鹅的人可多啦。

大家排着队很有秩序地边走边看。

这时候,李敏跑过来,使劲往前挤,把一位叔叔挤到左边,把一位阿姨挤到右边。

大家向李敏投来责备的目光。

李敏毫不在乎地挤到前面望着企鹅高兴得又蹦又叫。

 

在这个场面中,主要人物是李敏,作者对他写得很详细,而对次要人物“大家”“叔叔”“阿姨”却写得简单。

 

场面描写既要全面顾及特定场合下的各个方面,又要重视场面气氛的渲染,常常出现人多、事多、物多、景多的情况。

因此,先写什么,怎样写才能使人感到层次清楚,就成为值得注意的问题。

常见的写法有总分顺序、空间顺序、时间顺序等。

一个场面的安排究竟采取怎样的顺序,要根据特定场面的具体需要确定。

 

3.要写出特定场合的气氛。

任何场面都是在某种特定的气氛下展开的,没有特定气氛的场面是不存在的。

场面描写,要求通过一定环境中人物活动的描写,表现出特定场合和或喜或悲的气氛。

写出场面的气氛,实际上就是写出场面中人的活动和感情。

众多人物活动的场面,无疑会营造出种种不同的气氛。

有热闹的,有冷情的,有欢乐的,有悲哀的。

真实地再现某一特定场合下的特定气氛,有助于表现所描绘的场面的特点。

 

特定的场面必定是发生在特定的环境中的,具有特定情节的。

所以,场面描写的另一个着眼点就是场面所发生的环境及其中的情节。

比如开头所述的对开国大典中的群众游行所作的一个场面描写,这次游行发生的地方是天安门广场,是千万朵礼发齐放的天安门广场,这个特定的环境也就决定了这是一次喜庆的游行。

尤其是人群通过“正对天安门的白石桥前”,人们“举起灯笼火把,高声欢呼‘毛主席万岁!

’‘毛主席万岁!

’毛主席在城楼上主席台前边,向前探着身子,不断地向群众挥手,不断地高呼‘人民万岁!

’‘同志们万岁!

’”时,整个气氛也被托向了最高潮。

 

众多的人物处在一个特定的场合,尽管他们的言行固人而异,但必有一项事件为大家所瞩目,所关心,由于这一事件所表现出来的整体气氛(或悲、或喜、或优、或愤、或秩序井然、或杂乱喧嚣……正是作者应当着力描写的。

把这一气氛写好,对于写好场面是十分重要的。

如何写好气氛,我向小朋友提两点建议:

 

(1)要认识场面气氛的思想差异。

操场上的热闹、市场上的热闹、晚会上的热闹体现出来的情绪、思想是不尽一样的。

操场上的“热闹”是朝气蓬勃、天真活泼;市场上的“热闹”是经济繁荣、买卖兴隆;晚会上的“热闹”是欢乐、幸福、陶醉。

作者就是要根据“热闹”内涵上的差异,选择场面描写的内容。

 

(2)要写好气氛的发展、变化。

在实际生活中,有些场面的气氛是随着事件、人物的活动发生变化的。

例如,上课前教室内吵吵嚷嚷,老师一进教室,同学们就鸦雀无声了。

这就是个变化。

我们在一些影视中看到有些场面气氛起伏变化很大。

写好场面气氛的变化,关键是抓住事件的发展过程,在事件发展中去写场面气氛的变化,不然就变化得让人莫名其妙。

 

4.有点有面,点面结合。

 

同学们在看电影或电视(包括风光纪录片)时,一定会看到摄影师不仅运用全景(远景)镜头反映大场面的画面,也常结合使用特写(近景)镜头反映局部个别的画面。

同学们有时写文章也可以采用这种有点有面的方法。

这里的“面”指的是事物的全局和总貌,“点”指的是事物的有代表性的局部(一个或几个方面的情景)。

这种把反映事物的整体、全貌的情况和反映事物个别的情况这两者紧紧地结合起来写的方法,就叫点面结合法。

 

场面描写必须首先写出某一个特定场合的整个面上的情况。

这如同电影中的“大全景”拍摄。

场面描写不是写出面上的情况就行了,也就是说场面描写既要写出总的轮廓,又要写出具体的人物形象和人物活动。

如描写捐款的场面──

 

这些学生在号召群众募捐,帮助灾区人民解决困难,重建家园,围观的人听了都伸出一双双热情的手,纷纷把钞票放进箱子里表示一点心意。

站在外围的人焦急地等待里边的人快出来,好让自己进去捐款。

一位叔叔还大声地叫嚷:

“你,你快一点行吗?

真是急死人了。

 

在这段话中,作者不仅写出了群体的活动,还写了一位叔叔的神态和语言。

这样就叫做点面结合,让场面显得热烈而不单调。

 

点面结合法,有两个明显的特点:

一是点与面的一致性。

在动笔写之前,要先确定主题,然后无论是选择有代表的“点”,还是反映整体情况的“面”,都必须服从作文主题的需要。

一般来说,整个面的大体情况,同学们容易观察到、感受到,而这个“面”里各个方面的情况则是各不相同、变化多端的。

这就要求我们要选择与整个面相一致的那些“点”,而后再加筛选,写最生动的一些“点”。

 

二是点与面的联系性。

一般来说,“面”写的内容较概括,而“点”是这个“面”的内容具体化。

有时点与面也是相对的。

如:

对于整个学校来说,各个班级是一个一个“点”,而对于整个班级来说,各个小组是一个一个“点”,对于各个小组来说,各个组员就是“点”。

因为点与面之间在内容上联系十分紧密,所以要从它们之间的联系上去描写。

在描写时要注意由面到几个点之间有一个连接过程,不应使几个点分离开来。

 

请看下面《十里长街送总理》一文中的一段描写:

 

天灰蒙蒙的,又阴又冷。

长安街两旁的人行道上挤满了男女老少。

路那样长,人那样多,向东望不见头,向西望不见尾。

人们臂上都缠着黑纱,胸前都佩着白花,眼睛都望着周总理的灵车将要开来的方向。

一位满头白发的老奶奶,双手拄着拐杖,背靠着一棵洋槐树,焦急而又耐心地等待着。

一对青年夫妇,丈夫抱着小女儿,妻子领着六七岁的儿子,他们挤下了人行道,探着身子张望。

一群泪痕满面的红领巾,相互扶着肩,踮着脚望着,望着……

 

这段场面描写中,“天灰蒙蒙的,又阴又冷。

长安街两旁的人行道上挤满了男女老少。

路那样长,人那样多,向东望不见头,向西望不见尾。

人们臂上都缠着黑纱,胸前都佩着白花,眼睛都望着周总理的灵车将要开来的方向?

”是对面的描写,是总的交待。

而对老奶奶、青年夫妇、红领巾的描写,则是“点”的突出。

整个场面中,既有环境的描摩,又有情节的渲染,更有人物的特定的活动,点面结合、富有层次。

为全文的哀悼、悲痛气氛作了很好的铺垫。

 

同学们写一次课外活动,一次运动会,一节课,一次集体劳动,一次卫生大扫除等等可能要进行场面描写,都可以用点面结合法。

 

如《一场拔河比赛》有如下的“面”可以采写;

 

──比赛场地的情况(设施,布置,环境……);

 

──双方拉拉队的情况;

 

──场上观众的气氛(紧张的,欢乐的……

 

──双方运动员的整体情况(身材,着装,斗志……)。

 

还可以抓住如下的“点”作细致描写:

 

──裁判员不偏不倚的表情;

 

──观众中个别同学的动作、神情、语言;

 

──参加拔河比赛的个别运动员的动作、表情;

 

──“我”的表现(“我”是观众中一员时,则写心情、语言为主;若“我”是运动员之一,以写自己拔河的动作和心情感受为主)。

 

“面”与“点”的范围没有约束,而选择哪些“面”与“点”却受中心思想的约束。

这样有点有面,点面结合,就能比较全面反映所写的事物,就会避免诸如写一场比赛的作文,可能产生写了观众,“我”失踪了;写了甲方运动员,忘了写乙方运动员,忘了写裁判员和观众等顾此失彼的毛病。

 

点面结合法也常用于景物描写。

如:

同学们写一处公园景物,可以从远处看,看的是全貌,如果从高处俯看,整体感就更强了──这是写“面”;还要从近处看,从“小”处细看,集中看某一点──这是写“点”。

这样既写“面”又写“点”,景物画面就会相对立体地展示在读者面前。

 

同学们运用点面结合法时,要注意根据表达主题的需要,确定“面’与“点”的分量问题。

有时以“面”为主,辅以“点”,有时以“点”为主,衬以“面”。

这两者搭配得当,互为作用,作文的表达效果才能显示出来。

 

5.要写具体事情发展的动态变化

 

场面描写所要注意的极重要的一点是:

动态。

场面中的人、情节都是在不断发展变化的,只有这样,这个场面才是有声有色的。

如课文《开国大典》的动态叙述顺序是──先讲大会开始前会场上的情况;然后讲典礼的主体部分──毛泽东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升国旗、宣读中央人民政府公告;接着讲阅兵式的盛况;最后讲群众游行。

 

在记叙大会开会前这一部分,课文先交代了举行开国大典的时间、地点和参加典礼的人员和人数,然后描述了会场的布置和群众队伍的场面。

虽然典礼还没开始,但我们从参加会议的人员、人数,主席台的布置,会场上群众队伍的场面,分明感受到了这个典礼的盛大和隆重,也感受到了参加典礼的人们那种激动、兴奋的心情。

那些从“老远”的长辛店等地坐火车清早到了北京站,一下火车就“直奔”会场的铁路工人,那些五更天摸着黑起床,步行四五十里“赶”来的郊区农民,显然就是参加典礼的三十万人的缩影。

就是会场上“挺立”的电动旗杆,似乎也是站起来了的中国人民屹立在世界东方的象征。

 

从记叙大会开始,课文中的动态描写使人们激动、兴奋、自豪的感情表达得更加强烈。

 

当毛泽东出现在主席台上时,会场上“爆发出一阵排山倒海的掌声”,三十万人的目光“一齐投向主席台”,这显然表达了对领袖的无限热爱,对新中国的无限热爱。

 

当毛泽东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在今天成立了”之后,课文用了“这庄严的宣告,这雄壮的声音……”这样两个长句子,表达了全场三十万人以及全中国人民为新中国的诞生而欢欣鼓舞的心情。

 

当升起第一面五星红旗的时候,三十万人“一齐”脱帽肃立,“一齐”抬起头,瞻仰五星红旗,“五星红旗升起来了,表明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激动、自豪的感情溢于言表。

 

记叙阅兵式的部分动态描写更为精彩,你看,“雪白的帽子,跟海洋一个颜色的蓝制服”,“战士们挺着胸膛”“像钢铁巨人一样”,“‘红马连’一色红马,‘白马连’一色白马,五马并行,马腿的动作完全一致”……这些描述,无不渗透着对人民军队的赞美,和为人民军队感到自豪的感情。

 

需要说明的是,有的场面描写以刻画人物为主,或勾勒,或描摹,或衬托,以各种方法让人物形象在场面中鲜活起来;有的场面描写则偏重于情节的制造,或造成悬念,或预设伏笔,或制造冲突,从而帮助主要事件的发展;有的场面描写则刻意渲染、烘托气氛,以展示特定的心理活动或特定事件。

但无论哪一种场面描写,都要学会截取场面。

从而做到点面结合,重点突出。

然而,截取场面是个长期观察积累的技巧。

在写作中,所选取的场面中,既要有对整个环境的概括,又要有特定的环境要素和人物活动,既要有“大”的环境,又要有“小”细节,从而将整体描述与细节刻画综合运用,做到点面结合、宾主分明,才能写出场面的丰富和动态,从而更好地为文章的主题服务。

另外,还要提醒同学们注意一点,场面描写涉及人和事,也就是说场面描写与人物描写、事件记叙息息相关。

场面描写为记事、写人服务,单纯的场面描写是不存在的。

因此,我们要注意学习通过人物的肖像、语言、行为描写来烘托场面,注意事件发生、发展对场面描写的影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