尔雅通识大学语文课后习题答案下.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002576 上传时间:2023-02-02 格式:DOCX 页数:57 大小:31.8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尔雅通识大学语文课后习题答案下.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7页
尔雅通识大学语文课后习题答案下.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7页
尔雅通识大学语文课后习题答案下.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7页
尔雅通识大学语文课后习题答案下.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7页
尔雅通识大学语文课后习题答案下.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尔雅通识大学语文课后习题答案下.docx

《尔雅通识大学语文课后习题答案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尔雅通识大学语文课后习题答案下.docx(5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尔雅通识大学语文课后习题答案下.docx

尔雅通识大学语文课后习题答案下

清华大学王观堂先生纪念碑铭

(一)已完成

1

以下()不属于清华大学四大导师。

窗体顶端

∙A、梁启超

∙B、赵元任

∙C、陈寅恪

∙D、陈独秀

我的答案:

D

窗体底端

2

知识分子自杀是一种独特的文化现象,以下()不具备这一文化意义。

窗体顶端

∙A、王国维

∙B、傅雷

∙C、老舍

∙D、梁漱溟

我的答案:

D

窗体底端

3

王国维《人间词话》中,提出了著名的文学评论观点“意象说”,认为“词应以意象为上”。

窗体顶端

我的答案:

×

窗体底端

4

《王观堂先生纪念碑铭》是王国维先生的墓志铭。

窗体顶端

我的答案:

窗体底端

清华大学王观堂先生纪念碑铭

(二)已完成

1

以下()是王国维引用西方思想评价《红楼梦》的著述。

窗体顶端

∙A、《红楼梦索引》

∙B、《红楼梦考证》

∙C、《红楼梦评论》

∙D、《红楼梦新证》

我的答案:

C

窗体底端

2

陈寅恪认为王国维最伟大的精神是(),这种精神具有永恒的意义。

窗体顶端

∙A、民主与科学

∙B、忠君与爱国

∙C、革命与担当

∙D、独立与自由

我的答案:

D

窗体底端

3

《与妻书》的作者是()。

窗体顶端

∙A、王国维

∙B、陈寅恪

∙C、林觉民

∙D、谭嗣同

我的答案:

C

窗体底端

4

在陈寅恪看来,王国维自杀是令人崇敬的殉国行为。

窗体顶端

我的答案:

×

窗体底端

5

现代知识分子往往将“心性”作为安身立命之本。

窗体顶端

我的答案:

×

《庄子·秋水(节选)》

(一)已完成

1

庄子的生平比较模糊,最早可供参考的史料是()。

窗体顶端

∙A、《战国策》

∙B、《左传》

∙C、《史记》

∙D、《资治通鉴》

我的答案:

C

窗体底端

2

百家争鸣时期,庄子在论辩上所针对的思想敌手主要是来自()。

窗体顶端

∙A、儒家和法家

∙B、墨家和名家

∙C、儒家和墨家

∙D、法家和墨家

我的答案:

C

窗体底端

3

庄子文学体现了中国古典式的()。

窗体顶端

∙A、唯美主义

∙B、超现实主义

∙C、现实主义

∙D、浪漫主义

我的答案:

D

窗体底端

4

百家争鸣时期,按照地理上可划分为北方学派和南方学派,北方学派以儒家为主,南方学派以道家为主。

窗体顶端

我的答案:

窗体底端

5

庄子和老子同为道家思想的重要代表,思想十分一致,没有任何不同。

窗体顶端

我的答案:

×

《庄子·秋水(节选)》

(二)已完成

1

“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是孟子的主张,他主要是为了批驳()的观点。

窗体顶端

∙A、法家

∙B、阴阳家

∙C、道家

∙D、农家

我的答案:

D

窗体底端

2

“凤歌笑孔丘”的是楚国狂人()。

窗体顶端

∙A、庄周

∙B、微子

∙C、介子推

∙D、接舆

我的答案:

D

窗体底端

3

战国时期()国国君闻说庄子贤明,希望聘之为相,却被庄子拒绝。

窗体顶端

∙A、齐

∙B、鲁

∙C、秦

∙D、楚

我的答案:

D

窗体底端

4

庄子认识世界的方式是建构主义的。

窗体顶端

我的答案:

×

窗体底端

5

在古典时期,精于一门具体知识的专家是受到众人尊敬的。

窗体顶端

我的答案:

×

《庄子·秋水(节选)》(三)已完成

1

根据《庄子·秋水》篇的记载,庄子曾在()处垂钓。

窗体顶端

∙A、弱水

∙B、濠水

∙C、濮水

∙D、渭水

我的答案:

C

窗体底端

2

“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是中国关于本体的经典讲法,这句话出自()。

窗体顶端

∙A、《论语》

∙B、《道德经》

∙C、《庄子》

∙D、《易经》

我的答案:

D

窗体底端

3

按照余英时的看法,中国“哲学的突破”出现在()时期。

窗体顶端

∙A、百家争鸣

∙B、魏晋玄学

∙C、隋唐佛学

∙D、宋明理学

我的答案:

A

窗体底端

4

儒家所谓“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中的“治国”,其所指的“国”和我们今天所谓的国家观念非常相似。

窗体顶端

我的答案:

×

窗体底端

5

庄子所谓的“道”既是一种境界,也是一种功夫。

窗体顶端

我的答案:

《庄子·秋水(节选)》(四)已完成

1

“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是()的观点。

窗体顶端

∙A、庄子

∙B、老子

∙C、墨子

∙D、孔子

我的答案:

B

窗体底端

2

“楚人遗弓”的典故出自()。

窗体顶端

∙A、《庄子》

∙B、《吕氏春秋》

∙C、《论语》

∙D、《老子》

我的答案:

B

窗体底端

3

《秋水》一文中,庄子借北海若之口,提出了“以()观之,物无贵贱”的绝对主义观点。

窗体顶端

∙A、道

∙B、物

∙C、俗

∙D、己

我的答案:

A

窗体底端

4

道家“无为以至于无不为”的人生观是非常消极、保守的。

窗体顶端

我的答案:

×

窗体底端

5

在道家看来,只有“道”才是绝对的,其他的一切都是相对的。

窗体顶端

我的答案:

《庄子·秋水(节选)》(五)已完成

1

“通古今之变,究天人之际”是()的创作理想。

窗体顶端

∙A、庄子

∙B、苏轼

∙C、司马迁

∙D、司马光

我的答案:

C

窗体底端

2

春秋战国时期,以博学多识、知识丰富闻名于世的思想家是()。

窗体顶端

∙A、孔丘

∙B、墨翟

∙C、

∙D、邹衍

我的答案:

A

窗体底端

3

《庄子·秋水》中所谓的“一曲之士”指的是()一类的人。

窗体顶端

∙A、道德低下

∙B、见识狭隘

∙C、容貌丑陋

∙D、地位低贱

我的答案:

B

窗体底端

4

《秋水》是《庄子》内七篇中的一篇,当为庄子本人所做。

窗体顶端

我的答案:

×

窗体底端

5

“望洋兴叹”这个典故出自《庄子·秋水》。

窗体顶端

我的答案:

屈原《楚辞·渔父》(上)已完成

1

《离骚》是我国古代诗歌史上最长的()。

窗体顶端

∙A、人生感慨诗

∙B、爱民闵国诗

∙C、政治题材叙事诗

∙D、政治抒情诗

我的答案:

D

窗体底端

2

渔父对屈原“莞尔一笑”,其意义不包括()。

窗体顶端

∙A、对屈原内心苦闷的理解

∙B、对屈原报国无门寻思的讥讽

∙C、对屈原的不理解

∙D、对屈原寻思的想法的不赞同

我的答案:

C

窗体底端

3

对《楚辞•渔父》一文进行赏析,不包括以下()项。

窗体顶端

∙A、独幕剧式的

∙B、对话的特点具有比喻性

∙C、收尾留有余地,给人思考的空间

∙D、内容丰富,情感突出,篇章主旨明确

我的答案:

D

窗体底端

4

一般在独幕剧中,对话的双方在观点立场上可同可不同。

窗体顶端

我的答案:

×

窗体底端

5

在《楚辞•渔父》一文中,我们可以通过行为描写和形象描写来把握屈原的人物特征。

窗体顶端

我的答案:

屈原《楚辞·渔父》(下)已完成

1

我国著名思想家(),开创了私人讲学之风。

窗体顶端

∙A、孟子

∙B、荀子

∙C、孔子

∙D、商鞅

我的答案:

C

窗体底端

2

屈原的《渔父》与庄子的《渔父》并不相同,下列不能说明二者的差异的是()。

窗体顶端

∙A、立场不同

∙B、内心的矛盾与对外的批判之不同

∙C、思想路线之争与人生道路之争的不同

∙D、开篇和结尾写作手法的不同

我的答案:

D

窗体底端

3

下列选项中,不能说明屈原《渔父》的艺术特色及价值的是()。

窗体顶端

∙A、成功将内心独白形象化

∙B、全文充满对人性的反思

∙C、充满张力的表达

∙D、精炼、生动的形象描写和语言描写

我的答案:

B

窗体底端

4

庄子的《渔父》是为了批判不同的思想。

窗体顶端

我的答案:

窗体底端

5

庄子的《渔父》和屈原的《渔父》都表达了出世和入世的观点。

窗体顶端

我的答案:

现象七十二变

(一)已完成

1

1913年,吕西安、()利用超外差电路制作成收音机。

窗体顶端

∙A、贝尔

∙B、费登森

∙C、莱维利

∙D、爱迪生

我的答案:

C

窗体底端

2

以下不属于新媒介时代的媒介是()项。

窗体顶端

∙A、数字媒介

∙B、电视媒介

∙C、网络媒介

∙D、收音机

我的答案:

D

窗体底端

3

不同时代的声音总是与不同时代的社会政治紧密相关,也是对社会政治的另一种反映。

而半音的出现和交响乐的发展,与()相关。

窗体顶端

∙A、资本主义的自由主义

∙B、资本主义的非理性主义

∙C、资本主义的剥削制度

∙D、资本主义的理性化逻辑

我的答案:

D

窗体底端

4

网络媒介包括电子音乐、Flash、MTV、卡拉OK等。

窗体顶端

我的答案:

×

窗体底端

5

流行音乐并非自古就有,它的形成具有一个历史演变的过程。

窗体顶端

我的答案:

现象七十二变

(二)已完成

1

崔健的摇滚乐自成特点,以下描述不符合这些特点的是()。

窗体顶端

∙A、桀骜不驯

∙B、温情脉脉

∙C、声音具有破坏性

∙D、冲破束缚的渴望

我的答案:

B

窗体底端

2

以下不能用于形容赵鹏版《花房姑娘》的声音特质的选项是()。

窗体顶端

∙A、耳边絮语的唱法

∙B、旋律与人声的协调

∙C、柔情围困的挣扎

∙D、低音贝司取代吉他音

我的答案:

C

窗体底端

3

中国的流行音乐开始于()。

窗体顶端

∙A、上个世纪60年代末

∙B、上个世纪80年代中期

∙C、上个世纪70年代初

∙D、上个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

我的答案:

D

窗体底端

4

林志炫诠释的《花房姑娘》,充满了一种柔软的不舍和幽怨情调,这与崔健所表达的感情不同。

窗体顶端

我的答案:

窗体底端

5

80年代初内地就已经有作者自己创作的流行歌曲。

窗体顶端

我的答案:

×

现象七十二变(三)已完成

1

按照对流行音乐声音政治的阶段划分,邓丽君属于()。

窗体顶端

∙A、反思国家主义的主体幻觉阶段

∙B、精英诗语阶段

∙C、消费主义社会的症候,即日常俗语阶段

∙D、全球化时段的狂欢,即杂鱼混搭的阶段

我的答案:

A

窗体底端

2

进入消费主义社会后,流行音乐表现为一种日常化的态势,其中重要的代表人物是()。

窗体顶端

∙A、齐秦

∙B、罗大佑

∙C、周杰伦

∙D、李宗盛

我的答案:

D

窗体底端

3

除了邓丽君以外,()也构成了中国新石器情感启蒙的最早流行文化版本。

窗体顶端

∙A、张爱玲

∙B、三毛

∙C、琼瑶

∙D、罗大佑

我的答案:

C

窗体底端

4

台湾流行音乐之所以能在70年代在中国大陆传播,是与当时人们寻求感情的解放密切相关的。

窗体顶端

我的答案:

窗体底端

5

罗大佑被看做是反思国家主义的主体幻觉,即私人絮语阶段的代表人物。

窗体顶端

我的答案:

×

现象七十二变(四)已完成

1

罗大佑的歌曲中,既有化优美古典为自然的情绪,同时又有()。

窗体顶端

∙A、桀骜不驯,冲破束缚的狂躁

∙B、私人叙事般的柔情

∙C、对现实生活充满信心的高亢嘹亮

∙D、诉说现代都市成活所造成的茫然感

我的答案:

D

窗体底端

2

罗大佑的现象七十二变中的“七十二变”实质是指()。

窗体顶端

∙A、社会现象的不断变化

∙B、城市的日新月异

∙C、都市生活中的人伦情感变化

∙D、声音的变化

我的答案:

C

窗体底端

3

所谓的“罗大佑模式”,是指内心既迷茫,又有乡愁情思的情感表达。

流行音乐的分类从这里分化出来,以下不属于这一分化的是()。

窗体顶端

∙A、现代都市的主体迷茫和失落

∙B、都市的伦理困境和情感偏执

∙C、对祖国的无比坚定的爱和主体自信

∙D、逃离的冲动和无路的出路

我的答案:

C

窗体底端

4

齐秦和罗大佑构成了中国早期流行音乐带有理性主义启蒙价值和意义的声音。

窗体顶端

我的答案:

×

窗体底端

5

罗大佑所代表的时代,更多的是反映都市茫然感、疏离感与浓重的乡愁之间的冲撞。

窗体顶端

我的答案:

窗体底端

现象七十二变(五)已完成

1

在罗大佑模式的分化中,其中有一类是对现代城市主体的迷茫与失落。

下列的音乐,不属于这一类型的是()。

窗体顶端

∙A、《笨小孩》

∙B、《红日》

∙C、《她来听我的演唱会》

∙D、《阴天》

我的答案:

B

窗体底端

2

下列音乐,不能反映一种都市伦理困境和情感的偏执的是()。

窗体顶端

∙A、《红日》

∙B、《囚鸟》

∙C、《春天里》

∙D、《不留》

我的答案:

C

窗体底端

3

罗大佑模式中分化的另一种主题是逃离的冲动和无路的出路,对现代生活大压力的回应。

其中下列曲目不属于这一类型的是()。

窗体顶端

∙A、《回到拉萨》

∙B、《私奔》

∙C、《简单爱》

∙D、《执着》

我的答案:

C

窗体底端

4

《春天里》和《私奔》所反映的情感主题都属于一个类型,都是对爱情美好的憧憬。

窗体顶端

我的答案:

×

窗体底端

5

《我家的门前是太平洋》一曲所反映的是对乡土中国的浪漫想象。

窗体顶端

我的答案:

现象七十二变(六)已完成

1

摇滚实质上是在批判现实,但不包括()。

窗体顶端

∙A、资本主义的消费主义

∙B、批判个性的解放

∙C、批判国家意识形态的理性主义

∙D、对她自身的讽刺

我的答案:

B

窗体底端

2

()时期,声音的政治达到了顶端。

窗体顶端

∙A、80年代中

∙B、90年代末

∙C、80年代初

∙D、80年代末90年代初

我的答案:

D

窗体底端

3

齐秦用柔情的唱法,原因不包括()。

窗体顶端

∙A、对纯粹声音的追求

∙B、用纯粹的声音对抗现实的污浊

∙C、希冀用柔情拯救人们彼此间的冷漠

∙D、对纯粹爱情的向往

我的答案:

D

窗体底端

4

20世纪流行音乐的声音内部充满了道德对抗的能量。

窗体顶端

我的答案:

窗体底端

5

齐秦和齐豫对纯粹的声音的追求,与罗大佑开创的摇滚音乐之风,其追求的精神实质是不一样的。

窗体顶端

我的答案:

×

窗体底端

窗体底端

窗体底端

窗体底端

窗体底端

窗体底端

窗体底端

窗体底端

窗体底端

窗体底端

窗体底端

窗体底端

窗体底端

现象七十二变(七)已完成

1

校园民谣回溯了罗大佑的音乐所没有的一些情感,其中不包括()。

窗体顶端

∙A、校园组族群的悲伤

∙B、成人的悲伤

∙C、少年的狂妄和校园的浪漫

∙D、反映的是一种悲伤的宿命感。

我的答案:

D

窗体底端

2

老狼的成名曲是(),它所反映的是失去话语权的大学生在文化转型期所流露的一种伤感情绪。

窗体顶端

∙A、同桌的你

∙B、青春再见

∙C、《关于现在和未来》

∙D、睡在我上铺的兄弟

我的答案:

C

窗体底端

3

校园民谣的悲伤,不包括()。

窗体顶端

∙A、告别青春的悲伤

∙B、面对冷漠现实的恐惧感

∙C、告别理想时代所面临的彷徨和忧郁

∙D、个体无法独立的焦虑

我的答案:

D

窗体底端

4

中国的流行音乐在商品化经济的时代遭遇的第一个转变,是从噪音的时代,进入到诗情的时代。

窗体顶端

我的答案:

窗体底端

5

校园民谣的出现,实质上是以另一种形式对崔健式摇滚和理想主义的延续。

窗体顶端

我的答案:

×

现象七十二变(八)已完成

1

周杰伦的歌曲呈现的是()景观。

窗体顶端

∙A、先锋时尚与古典主义想象的融合

∙B、对国家主义的意识形态的批判与反思

∙C、对青春的无限怀想

∙D、对个体解放的无言诉说

我的答案:

A

窗体底端

2

周杰伦歌曲的歌词特点是()。

窗体顶端

∙A、追求时尚感

∙B、无意义的拼凑

∙C、日常叙事

∙D、以字成诗

我的答案:

D

窗体底端

3

摇滚RockandRoll是一种音乐类型,它起源于美国的()。

窗体顶端

∙A、上个世纪60年代末

∙B、上个世纪40年代末

∙C、上个世纪50年代末

∙D、上个世纪40年代中

我的答案:

B

窗体底端

4

罗大佑的歌曲风格更多的是一种深沉,而李宗盛的音乐风格则更为日常化,他更多的表达的是小小的个人的日常情感。

窗体顶端

我的答案:

窗体底端

5

李宗盛对罗大佑的清算,就相当于商品时代的消费主义对理想主义的清算。

窗体顶端

我的答案:

戴望舒《萧红墓前口占》

(一)已完成

1

按照二分法来看,戴望舒前期的代表作是()。

窗体顶端

∙A、《我的记忆》

∙B、《望舒草》

∙C、《雨巷》

∙D、《烦忧》

我的答案:

C

窗体底端

2

现代著名诗人戴望舒有很多笔名,下列不是戴望舒的笔名的是()。

窗体顶端

∙A、戴梦鸥

∙B、江恩

∙C、艾昂甫

∙D、公木

我的答案:

D

窗体底端

3

郭沫若属于()派诗人代表。

窗体顶端

∙A、新月诗

∙B、自由诗

∙C、现代诗

∙D、象征诗

我的答案:

B

窗体底端

4

“丁香”这一意象在中国古典诗中,代表的是()固型化的诗学传统。

窗体顶端

∙A、素雅

∙B、纯洁

∙C、愁绪

∙D、哀怨

我的答案:

C

窗体底端

5

新诗之所以新,是因为它在语言上使用白话文,而且它使用现代人的生活作为诗歌的主要表现对象。

窗体顶端

我的答案:

窗体底端

6

“口占”是现代文学的词语。

所谓“口占”,就是指口头的,后经过其他人整理成文的。

窗体顶端

我的答案:

×

戴望舒《萧红墓前口占》

(二)已完成

1

从现代文化的角度来解读《雨巷》,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窗体顶端

∙A、是诗人在思想上的返乡之路

∙B、对乡村文明的回望与眷恋

∙C、丁香所代表的静谧、含蓄,与都市的动态和张扬,在诗中形成了强烈的对照

∙D、揭露都市情感的虚伪

我的答案:

D

窗体底端

2

《雨巷》融合了戴望舒前期诗学的主要特点,,其中不包括()。

窗体顶端

∙A、古典化的意象

∙B、象征主义的手法

∙C、从诗歌的音乐性、诗歌情绪上影响着诗歌

∙D、感伤忧郁的诗风

我的答案:

C

窗体底端

3

被称为“诗怪”的中国诗人是()。

窗体顶端

∙A、徐志摩

∙B、李金发

∙C、戴望舒

∙D、闻一多

我的答案:

B

窗体底端

4

学界有人仅仅从个人情感,即爱情的角度来解读戴望舒的《雨巷》,并非空穴来风。

窗体顶端

我的答案:

窗体底端

5

戴望舒前期和后期在象征手法上的用法是一样的,都是传统象征手法。

窗体顶端

我的答案:

×

窗体底端

6

传统的悼亡诗,更多着墨于描写逝去的人对诗人有深刻影响的方面,以此来表达诗人对逝者的怀念和哀悼。

窗体顶端

我的答案:

戴望舒《萧红墓前口占》(三)已完成

1

针对戴望舒用红山茶去拜祭萧红的做法,对此说法不正确的是()。

窗体顶端

∙A、萧红生前对热烈明快的颜色的喜好

∙B、山茶花的隐喻赞扬了亡者萧红生命的灿烂

∙C、山茶花映照了悼亡者戴望舒内心的庄严与热烈

∙D、这是戴望舒根据个人喜好的选择

我的答案:

D

窗体底端

2

在现代文学的传统中,“茶花”被赋予了很多内涵,其中不包括()。

窗体顶端

∙A、高洁

∙B、清纯

∙C、朴素

∙D、妖艳

我的答案:

D

窗体底端

3

分析戴望舒的《萧红墓前口占》一诗,在作者的写作手法和内容方面上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窗体顶端

∙A、作者用了隐喻

∙B、戴望舒将亡者与悼亡者之间的对话变成了主体与主体的对话

∙C、戴望舒在诗中对悼亡者与亡者的关系定位与苏轼的悼亡诗相同,体现的都是主客关系

∙D、诗中的超现实性鲜明的将两位诗人的个性和主动性都体现了出来。

我的答案:

C

窗体底端

4

在戴望舒《萧红墓前口占》一诗中,“走六小时寂寞的长途”中的“六小时”是一个虚数,这符合中国传统诗词对数的写法。

窗体顶端

我的答案:

×

窗体底端

5

在戴望舒《萧红墓前口占》一诗中,“长夜漫漫”的出自《史记》的“长夜漫漫何时旦”。

窗体顶端

我的答案:

戴望舒《萧红墓前口占》(四)已完成

1

骆宾基是我国左翼作家之一,下列不属于他的作品的是()。

窗体顶端

∙A、《边陲线上》

∙B、《幼年》

∙C、《春灯》

∙D、《金文新考》

我的答案:

C

窗体底端

2

东北作家群的四个主要人物都与萧红有关,其中不包括()。

窗体顶端

∙A、骆宾基

∙B、端木蕻良

∙C、萧军

∙D、施蛰存

我的答案:

D

窗体底端

3

在戴望舒《萧红墓前口占》一诗中,“海涛闲话”主要暗示了三点,其中不包括以下()项。

窗体顶端

∙A、平静的海湾下的长眠者的不平静的睡眠

∙B、萧红死后也还是摆脱不了寂寞

∙C、对萧红受伤的寂寞的灵魂的慰藉

∙D、说明萧红内心的孤高

我的答案:

D

窗体底端

4

所谓诗歌的意象,就是指诗人借助于此来表达一种意义的东西,是借情于物的一种方式。

窗体顶端

我的答案:

窗体底端

5

一般来说,表达诗意有两种基本的方式,一则立象尽意,一则是直言其意。

窗体顶端

我的答案:

古诗十九首

(一)已完成

1

学习诗词创作首要的任务是()。

窗体顶端

∙A、抄写

∙B、自行创作

∙C、背诵

∙D、知识储备

我的答案:

D

窗体底端

2

《古诗十九首》最早出现在()。

窗体顶端

∙A、《史记》

∙B、《文选》

∙C、《艺文志》

∙D、《后汉书》

我的答案:

B

窗体底端

3

《行行重行行》一诗中开篇有“与君生别离”的描绘,其中“生”字可有三种解释,不包括以下()项。

窗体顶端

∙A、作动词,表示从无到有的过程。

∙B、生生拆散之意

∙C、作生疏,疏离解。

∙D、生离死别之意

我的答案:

C

窗体底端

4

《古诗十九首》被誉为“五言之冠冕”。

窗体顶端

我的答案:

窗体底端

5

《古诗十九首》是出自一位著名诗人之手,是这位诗人的作品集。

窗体顶端

我的答案:

×

古诗十九首

(二)已完成

1

按照情感主题对《古诗十九首》进行划分,不包括以下()项。

窗体顶端

∙A、离别之情

∙B、失意的感情

∙C、淡泊人生的豁然之情

∙D、忧虑人生无常的感情

我的答案:

C

窗体底端

2

王国维先生用三句诗来表述人生的三境界,其中不包括以下()项。

窗体顶端

∙A、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西楼,望尽天涯路。

∙B、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C、众里寻他千XX,暮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D、劝君歌少息,人生亦如此。

我的答案:

D

窗体底端

3

我国已知最早的爱国诗人是()。

窗体顶端

∙A、阮籍

∙B、文天祥

∙C、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