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河源公共卫生管理.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6697508 上传时间:2023-01-09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4.8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广东河源公共卫生管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广东河源公共卫生管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广东河源公共卫生管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广东河源公共卫生管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广东河源公共卫生管理.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广东河源公共卫生管理.docx

《广东河源公共卫生管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广东河源公共卫生管理.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广东河源公共卫生管理.docx

广东河源公共卫生管理

摘要

广东河源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相对滞后,而很多旅游景点又恰好位于经济文化特别落后的边远山区,其公用基础设施、卫生设施十分贫乏和落后,与游客在吃、住、行、游、购、乐等方面的卫生需求还有很大差距。

人们对于新开发的自然景点,越是原始,去旅游的兴趣越大;而越是原始的景点,越是位于社会发育形态原始、经济文化落后的地区。

这些地区不仅公用基础设施差,医疗卫生的软硬件落后,而且还可能因为其特别的气侯和地理景观,使一些传染病和自然疫源性疾病流行。

因此,加强旅游卫生工作,对于广东河源地区全面提高旅游服务质量和旅游业健康持续发展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

卫生公共管理;卫生防控;防控经费

 

目录

一、旅游卫生公共管理的概念与重要性4

(一)旅游卫生公共管理的概念4

(二)旅游卫生公共管理的重要性4

二、广东河源旅游卫生防控现状及特点5

(一)旅游住所卫生5

(二)旅游食品卫生5

(三)景区饮水卫生6

(四)景区环境卫生6

(五)景区能源卫生6

(六)景区疾病的流行病学侦察和预防6

(七)景区的医疗和急救7

三、广东河源旅游卫生防控现阶段存在的问题7

(一)卫生管理信息不畅通7

(二)应对旅游公共卫生防控不足7

(三)旅游卫生防控经费不足8

(四)旅游卫生防控人才匮乏8

四、完善广东河源卫生防控的具体措施8

(一)有一个公共服务型政府8

(二)景区的管理部门和业主是景区卫生8

(三)卫生监督部门要加强对景区卫生的日常性监督检查9

(四)法制先行,依法开展公共卫生管理9

(五)建立新型的农村医疗体制9

(六)建立一支实践经验丰富、技术过硬、训练有素的公共卫生队伍10

(七)加强教育和培训,提高全民的公共卫生管理意识10

(八)构建公共卫生服务中政府、消费者、提供者三方关系的新框架10

参考文献11

一、旅游卫生公共管理的概念与重要性

(一)旅游卫生公共管理的概念

旅游业的基本性质决定了它的触角极大地延伸到其他各个行业,外界瞬息的变故都会牵动其敏感的神经。

随着国际旅游大规模发展,到1996年旅游人数达到6亿人次,其中20%到50%的人携带或面临某种疾病。

世界卫生组织指出,“由于人口增长、大规模旅行和人类与自然的更多接触使许多疾病产生或重新出现。

谷慧敏论述了2003年的SARS危机就让我国旅游业经历了一次巨大的考验,我国多年来塑造的安全旅游目的地形象在国际市场上受到打击,而我国也第一次真正意识到了公共卫生危机对旅游业的影响,逐步开始了对相关问题的探讨。

如何面对各种难以预料的公共卫生危机,如何对其进行预防、控制、管理,将其造成的危害降到最低,才是我们亟待研究和解决的问题。

旅游业公共卫生危机是指由于各种对人类健康带来巨大危害的突发性传染性疾病的蔓延,而对全球性或区域性的旅游业造成损害和影响的旅游危机。

其特征为,1.危害性。

旅游带来的大规模人员流动,使疫情容易在较大范围内爆发。

2.突发性。

人们对它难以事先预知,危机发生后留给人们解决问题的时间和空间有限。

3.不可控性。

危机大多并非由旅游业自身造成,并对旅游业的各相关行业都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旅游业本身对其难以控制。

(4)周期性。

危机的爆发会有一个周期性的发展过程,并呈现出一定的时间循环。

张骁鸣戴光全保继刚论述了公共卫生危机事件一旦发生,对旅游者而言,客观条件的改变会导致其旅游行为模式的改变,并对其精神产生影响,使其对危机爆发地区的旅游吸引力、游览环境和居住环境等失去信心。

对旅游企业而言,危机会使大量旅游活动停止,导致旅游企业的设施和供给能力大量闲置,加之旅游产品和旅游设施的特性,会使得旅游企业相对其他行业企业而言,面临更大的经营风险。

对旅游目的地而言,旅游者往往不会亲自认识和体验危机事件,而是通过接受外界的以负面报道居多的信息来对危机事件加以了解,对旅游目的地形成形象不佳认知,对旅游目的地今后的发展带来极大的阻碍。

(二)旅游卫生公共管理的重要性

近年来,世界旅游业发展迅猛,其总收入已超过钢铁、军火工业,成为令人瞩目的新兴产业。

在我国,由30年来的改革开放促进了经济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加之近几年国家增加法定假日,人们消费观念转变以及国家调整产业结构,使我国旅游业超常规地发展。

旅游业的发展,可以带动交通、通讯、建筑、饮食、旅店等相关行业的发展,为国家创造大量外汇,拉动内需。

旅游还是一种最好的促进人们身心健康的活动,它对于提高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有积极的作用。

在我国广东河源发展旅游,不仅可以带来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而且可以促进资源优势向产业优势转化,建立广东河源可持续发展的产业格局。

但是,在看到旅游业能够带来巨大综合性社会经济效益的同时,必须清醒地看到这需要一定的前提和保障条件,而旅游卫生就是其中一个重要的条件。

旅游卫生是旅游事业的生命线。

广东河源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相对滞后,而很多旅游景点又恰好位于经济文化特别落后的边远山区,其公用基础设施、卫生设施十分贫乏和落后,与游客在吃、住、行、游、购、乐等方面的卫生需求还有很大差距。

人们对于新开发的自然景点,越是原始,去旅游的兴趣越大;而越是原始的景点,越是位于社会发育形态原始、经济文化落后的地区。

这些地区不仅公用基础设施差,医疗卫生的软硬件落后,而且还可能因为其特别的气侯和地理景观,使一些传染病和自然疫源性疾病流行。

因此,加强旅游卫生工作,对于广东河源地区全面提高旅游服务质量和旅游业健康持续发展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二、广东河源旅游卫生防控现状及特点

(一)旅游住所卫生

旅店是游客旅游期间休息、饮食和娱乐的场所,旅店和文化娱乐场所的收入占旅游收入的60%因此,旅店卫生非常重要。

旅店的新建、改建、扩建工程的选址、设计应符合国家有关的卫生标准和要求,必须执行建设项目评价报告书制度,卫生评价报告书应在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阶段进行,施工设计前完成。

尽管西部需要跨越式的发展速度,但是,景区新建旅店的设计仍须经过公共卫生监督部门的预防性卫生审查后再施工,不能匆忙兴建,以免留下后患。

新建旅店选址时,要选择地势高、干燥、通风、水源充足、交通方便的地点,应远离垃圾场、养殖场、采石场、机械加工和金属冶炼等场所,防止各种工业性污染。

在客房设计时,必须考虑采光、取暖、通风、防噪、排污、紧急疏散等与人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有关的卫生要求,做到科学合理,在这点上广东河源旅游卫生防控做得还不到位,对旅游住所卫生情况忽视,导致有45%的旅游住所卫生不合格。

(二)旅游食品卫生

旅游景区餐饮店的新建、改建、扩建工程,必须严格按照国家《饮食建筑设计规范》选址和设计,经过公共卫生监督部门的预防性卫生审查。

旅游景区餐饮店应设在地势高、干燥、通风、水源充足、交通方便的地点,远离垃圾场、养殖场、污水坑以及其它危害食品卫生的地方。

餐厅、操作间、清洗消毒间、库房的设计都应考虑通风、防鼠、防蝇、防尘、排污、清洗、消毒、保洁的卫生要求。

餐具配备应按最大容量的三倍配备。

餐饮店内应设置游客洗手的设施,方便游客洗手。

另外,河源旅游景区应设立一定数量的快餐店和食品零售摊点,河源85%的景点都没有设置食品零售摊点,给旅游者带来了一定程度上的麻烦。

(三)景区饮水卫生

河源地区不少自然景点远离城市,无法利用城市自来水管网。

因此,在开发建设景区时,要按照国家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的有关规定,选择水源、修建自来水厂和供水系统,确保生活饮用水卫生、安全。

水源选择要考虑历年的水质、水文、水文地质情况和取水点附近地区的卫生状况。

河源地区一些地方还有生物地球化学性疾病,因此应从卫生、经济、技术和水资源等多方面进行评价,选择水质良好、水量充沛、便于防护的水源。

水源应设置卫生防护地带,以杜绝游人进入防护圈。

河源在地面水做饮用水源,在取水点周围100m的水域严禁有捕捞、停靠船只、游泳和从事可能污染水源的任何活动方面做得还不到位。

(四)景区环境卫生

景区的垃圾、生活污水、粪便的排放和无害化处理既关系景区环境卫生、旅客健康,又关系景区生态环境保护。

过去有些景区在开发建设时忽略了生活排污设施,带来很多后患,治理起来事倍功半。

而有些景区在开发初建时就修建了一座大型垃圾处理场,为景区的卫生和环保问题解除了后顾之忧。

景区的公厕建设应参照建设部《城市环境卫生设施设置标准》要求,结合景区实际需要,设置数量足够、布局合理的公厕。

公厕内应设置洗手的设施。

其次,景区应设置数量足够、摆放合理的垃圾容器,并做到及时清运和处理垃圾。

另外,景区的生活污水排放系统,要按照国家有关环境保护及卫生防病的法律法规设计、修建和使用。

(五)景区能源卫生

景区吃、住、行、娱乐等活动都要消耗大量能源,选择使用的能源种类对于游客健康和景区生态环境保护都有重大影响。

河源地区太阳能、水能、风能、地热能等很丰富,应加以利用。

九寨沟景区内用环保型汽车代替燃油汽车的做法值得大力推广。

(六)景区疾病的流行病学侦察和预防

一些自然疫源性疾病在远离人们生产和生活活动的自然界流行循环时,并未造成对人类健康的威胁,如鼠疫、流行性出血热、血吸虫病和钩端螺旋体病等疾病。

但是,一旦人们进入这些区域,就可能感染上这些疾病。

河源地区自然地理景观复杂,存在一些自然疫源性疾病,还有一些自然疫源性疾病的分布没有完全弄清。

随着不断的新旅游景点被发现和开发,尤其是探险性旅游项目的开发,旅游者可能进入人迹罕至的原始森林。

因此,在开发建设新旅游景区和旅游项目时,应做好自然疫源性疾病的流行病学侦察,比如地形、地貌、土壤、植被、气候等自然地理景观,媒介昆虫、啮齿动物等生物种群的分布和消长及其带菌(病毒、虫)等情况的调查。

在此基础上制定相应的防治对策,采取切实可行的预防措施。

总之,要本着既不破坏自然生态环境,又能保护游客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的原则,开发新的自然景区和旅游项目。

(七)景区的医疗和急救

外出旅游,难免不生病或发生意外伤害事故。

因此,景区应根据规模大小、游客多少和交通情况,设置相应的医疗急救机构,并在适当的地方设置数量充足的标志和电话,便于游客救助时使用。

河源地区的不少自然景点地处高原,气候特殊,而且交通、通讯不便。

突然的海拔高度变化和气候变化都是一些疾病发生的诱因。

因此设立适当数量的医疗急救机构如高原急救中心,使其具备相应的医疗救护条件,对于保障游客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非常必要,90%以上的河源景区都未能配置医疗与急救机构,给河源景区卫生防控工作带来了很大的阻力。

三、广东河源旅游卫生防控现阶段存在的问题

(一)卫生管理信息不畅通

信息的公开性、准确性,政府部门的态度、国民的意识等有很大的关系。

河源信息的不畅通体现在信息资源的不共享,各个技术机构各自为政,为了一些荣誉和利益,封闭信息资源,从而造成了硬件资源上的浪费和软件资源上的信息封锁。

(二)应对旅游公共卫生防控不足

河源现有的旅游公共卫生体系存在的主要问题有:

重经济发展而轻卫生事业;各级政府片面地理解“发展是硬道理”,把“发展是硬道理”理解为“经济增长是硬道理”;更进一步,“经济增长是硬道理”又往往被理解成,为了追求经济尽快增长,其他一切都要让步,都可以被牺牲,包括生态环境、就业、职工权益、公共卫生。

当一些人说希望“用发展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时,他们往往假设只要经济持续增长、饼越做越大,其他一切问题都会迎刃而解。

譬如河源旅游景区之前一味以经济效益为中心,忽视对旅游区餐饮单位卫生情况进行防控,通过突击检查,发现虽然大部分餐饮单位卫生状况良好,但也有少部分餐饮单位不同程度地存在一些安全隐患,如个别单位存在从业人员未办健康证明先上岗的现象;餐具消毒措施不落实,消毒设施不全或已损坏,少数单位即便有消毒设施仅当作储藏柜使用;部分单位食品原材料采购索证不齐全;厨房地面有积水,墙面有油污等,这些问题突出地表现了河源应对旅游公共卫生防控的不足。

(三)旅游卫生防控经费不足

河源对旅游卫生防疫与治疗投入总量不足,公共卫生投入更不足,卫生总费用、每千人医师数、每千人病床数,均低于世界平均水平。

虽然从资金绝对数上来看,每年的资金投入有所增长,但相对数却呈逐年下降趋势,河源的旅游公共卫生人均支出处于世界中等水平以下。

(四)旅游卫生防控人才匮乏

河源公共卫生人才技术缺乏和内部结构不合理,卫生监督执法队伍、疾病预防控制队伍人才严重缺乏。

河源当地政府为了经济效益,将一些“老弱病残”的职工编排在防疫线上,且由于公共卫生这一块只有投入,没有经济效益产出,医院在人员培训上一般不会花力气投入经费,譬如河源旅游区服务人员与卫生防控人员比例达到25:

1,远远低于广东的平均水平。

四、完善广东河源卫生防控的具体措施

(一)有一个公共服务型政府

河源应该有一个公共卫生危机呼唤公共服务型政府。

在市场经济中,政府部门必须将“预防为主”的方针真正落到实处,增加卫生费用投入,尤其是增加公共卫生费用投入,将卫生工作的重心放在事先防范上,治疗一线虽然创收多,但并不意味着能带来更多的社会公众的健康,还有更多的是群防群控的措施。

 

(二)景区的管理部门和业主是景区卫生

防病工作的责任人西部某景区因忽视食品卫生工作,导致游客食物中毒,造成广泛的恶劣影响,使游客数量大减,损失惨重。

由此可见,旅游的卫生防病问题,不单纯是卫生问题,还是安全问题和质量问题,它是旅游事业的生命线。

景区的管理部门和各行各业的业主,要牢固树立卫生观念,高度重视卫生防病工作。

要严格遵守国家有关的法律法规,狠抓企业内部的卫生管理,建立健全有关制度,定期检查执行情况,为游客提供安全卫生的服务。

加强废弃物管理景区制定了废弃物管理制度,严格控制旅游区环境污染,河源景区内保洁人员达到广东省的标准人数,做到分批分段专人专职管理,对回收的垃圾进行分类,并分别处理,对“三废”按有关规定进行治理,消灭旅游区环境污染,同时景区保洁员对游客进行宣传教育,要求进入景区人员不随地便溺、吐痰、不乱扔废物,不携带禽、畜、犬等入区,不在卫生和观瞻等设施上乱写乱画,不破坏一切卫生设施,为加强景区内卫生管理,采用优质木材制作了足够个垃圾箱,并对垃圾进行了分类处理,做到日产日清,垃圾箱的设立既美观又与景观环境相协调,专职清洁人员,采用整洁、实用清洁工具,对景区的垃圾进行不间断清扫。

其清洁工具既美观又方便,在色调与周围环境上颇有讲究,基本上与景区环境相协调,清扫后的垃圾进行每天不定时清理,由景区环卫车运到离景区30公里以外的指定垃圾厂统一处理,就地焚烧和掩埋,使景区内无杂物、无异味,空气清新,为游客提供了舒适的旅游环境。

(三)卫生监督部门要加强对景区卫生的日常性监督检查

卫生监督部门应本着服务和监督的原则,按照国家有关的法律法规,对景区饮食、旅店、娱乐等行业的从业人员卫生知识培训情况进行监督和指导,对景区的食品卫生、饮用水卫生、公共场所卫生和防病治病的管理措施进行监督检查并依法发放从业人员健康证、执业许可证和卫生许可证。

定期向社会公布卫生监督监测结果,对于那些违反国家卫生法规的行为,要依照相关的法规进行处罚。

卫生监督部门要加强自身管理,廉洁自律,秉公执法,提高旅游卫生工作的管理水平,促进旅游事业健康发展。

(四)法制先行,依法开展公共卫生管理

要确立公共卫生事关国家、社会稳定的地位,必须制定《卫生法》,依法保证卫生投入,依法管理国家公共卫生事务,依法处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加强食品卫生管理,对饮食服务行业严格执行《食品卫生法》及其它有关卫生管理条例、法规,并制定适合自己景区的相关制度,做到不加工、销售有害变质食品。

对餐具、饮具等分类存放,且摆放整齐,做到一餐一清洗、一消毒,消毒合格率达98%以上,为防止各种疾病的发生扫清障碍,搞好环境卫生和室内外卫生,桌椅摆放整齐、桌面台布常换洗,消灭卫生死角,操作间做到场地宽畅、光线好、排烟通风好。

食品生熟分放,无鼠害、虫害,卫生合格率达到98%以上。

工作人员持健康证上岗,并定期进行体检,这项工作的开展为游客能放心的吃住提供了保证。

(五)建立新型的农村医疗体制

没有农民的医疗卫生保障,就没有全国人民的公共卫生屏障。

当前要以农村卫生改革为突破口,消灭农村卫生防疫的盲区,促进广大农村地区的公共卫生建设。

要发展农村卫生优势,建立基本覆盖农村人口的合作医疗保险制度和环环相扣的三级医疗防疫网,使农民看病无忧、防疫有门,从政策上、法律上确保农民群众能够得到基本的医疗和防疫服务。

(六)建立一支实践经验丰富、技术过硬、训练有素的公共卫生队伍

河源公共卫生管理应该开展准确及时的传染病预测和预报;当疫情发生时,有一支精干的队伍直赴现场,随时提出对策。

开展快速的实验室研究,提供疾病诊断和治疗的技术。

河源应该成立有专项人员组成的卫生环保队,负责整个旅游区的环境卫生工作,做到了垃圾处理及时,日产日清,随时清扫,分类袋装处理。

并按照不同景点分布,设置了380个与景观相协调的垃圾箱。

旅游区产生的垃圾全部由专用垃圾车运到区外指定垃圾场进行集中处理,决不造成二次污染。

(七)加强教育和培训,提高全民的公共卫生管理意识

河源民众的应急训练:

突发事件发生后,每个人都是应急体系的“末梢神经”,都要对危机作出迅速的反应。

一些普通市民的公共卫生知识直接关系到对受害者的救助成功率。

因此,经常性地开展市民应急训练,增强他们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敏锐性,提高他们的应急处理能力是非常必要,也是非常有用的。

(八)构建公共卫生服务中政府、消费者、提供者三方关系的新框架

政府负责政策和法规的制定,设置公共卫生服务提供的游戏规则;提供者根据政府制定的规章制度和购买的服务项目来提供公共卫生服务;消费者是公民或社区,一方面将其健康需求进行有效反应,同时也对所享受的公共卫生服务进行监督。

参考文献

1.谷慧敏:

旅游危机管理研究[M].天津:

南开大学出版社,2007

2.侯国林:

SARS型旅游企业危机及危机后旅游业发展新思维[J].南京师范大学报,2004(27).

3.李天元、王连义:

旅游学概论[M].天津:

南开大学出版社,1999.

4.朱延智:

企业危机管理[M].北京:

中国纺织出版社,2003年.

5.张骁鸣戴光全保继刚:

从事件角度对SARS进行“危机管理”[J].旅游学刊,2003(04).

6.孙淑云,柴志凯.论政府在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中的责任.卫生经济研究,2004,(6):

17~19

7.朱敏洁,金明娟,陈坤.公共卫生体系与公共卫生教育探讨.浙江预防医学,2004,16(6):

60~61.

8.陈宁姗,李建.各国政府卫生投入及其对中国的启示.卫生经济研究,2003,(7):

27~28.

9.王健,陈秋霖,李卫平.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机制的建立.卫生经济研究,2003,(5):

3~4.

10.谷献旦.加强公共卫生建设保障人民身体健康.卫生经济研究,2003,(10):

33~3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