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磷液化石油气泄漏处置.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8999500 上传时间:2023-02-02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41.5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黄磷液化石油气泄漏处置.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黄磷液化石油气泄漏处置.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黄磷液化石油气泄漏处置.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黄磷液化石油气泄漏处置.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黄磷液化石油气泄漏处置.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黄磷液化石油气泄漏处置.docx

《黄磷液化石油气泄漏处置.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黄磷液化石油气泄漏处置.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黄磷液化石油气泄漏处置.docx

黄磷液化石油气泄漏处置

黄磷灾害事故应急救援

2008年7月31日上午,在广西百色市境内高速公路几里外就见到前方冒着滚滚白烟,原来是一辆载有26.4吨共120桶的黄磷货车发生泄漏,引发燃烧。

磷化工产品在工农业生产及军工产品领域都有广泛的运用,使得以黄磷为基础原料的磷化工产业得到了快速发展。

然而,在黄磷的生产、储存、运输和使用过程中,因黄磷引起的灾害事故时有发生,且处置救援难度很大。

一、事故特点

1、自燃点低、易自燃,发烟量大,救援作业困难

黄磷自燃点非常低,即使在常温下,黄磷接触到空气也很易被氧化,放出热量而自燃,生成浓密的P2O3及P2O5白色烟雾,燃烧猛烈,火光耀眼,燃烧温度可达1000多度;黄磷不仅燃烧速度快,而且发烟量很大,能见度低是黄磷火灾的重要特征,这些不利因素同时也增大了灭火救援的难度。

2、人体接触易造成中毒、灼伤

黄磷有剧毒,黄磷单质对人体的中毒途径一般通过消化道或灼伤溃疡的皮肤浸入,磷进入体内后,通过体液循环使肝脏、肾脏、肠胃等器官中毒损伤,引起疾病,甚至死亡;黄磷燃烧时产生的P2O3和P2O5白烟也有毒性,它们随风飘移扩散,人畜吸入便会中毒,严重时将会导致人畜死亡;黄磷热值高,燃烧迅速,燃烧温度高达1000多度,因此,如果黄磷与皮肤接触燃烧,立即产生高温,对皮肤造成严重烧伤。

3、含磷废水易造成水体污染

生产中的含磷废水成分复杂,有磷、磷渣、氟化物、磷酸钙等成分,这些物质流入水中,会造成水体污染,引发生态事件。

因此,在事故处置中产生的废水废液,应筑堤围堰或挖坑引流的办法进行收集后,集中进行处理,不准让含磷废水随意流入沟、河、湖泊中。

二、处置措施

1、迅速出动专业力量到达事故现场

接到黄磷泄漏报警后,首先要向上级部门汇报并及时启动联动机制,政府迅速调集公安、交警、环保、防化等力量和专家组人员。

消防部队要迅速针对性调集应急救援力量,主要调集抢险救援、化学事故救援等多种救援车辆及装备。

在调集灭火救援力量时如果报警反映泄漏量大、涉及范围广,有人员被困等情况,则要一次性将处置现场所需要的车辆、装备和灭火救援力量调集到现场,如堵漏器材、检测仪器、防护装备、回收器材,

从多起黄磷事故处置看,启动联动机制非常有必要,特别是专家组可以从专业的角度给予事故处置提供科学参考。

2、迅速侦检,尽快查明现场事故情况

消防救援人员到场后,要通过外部观察、询问知情人、内部侦察或仪器检测等方式,及时进行现场侦察,掌握泄漏事故险情,重点了解

(1)黄磷泄漏源及泄漏范围,是黄磷本身泄漏,还是盛装黄磷容器的水泄漏;

(2)黄磷泄漏的数量或泄漏容器的数量,是大储罐,还是小桶装,能否实施堵漏,可采取何种方法堵漏;(3)发生泄漏后黄磷是否燃烧,燃烧的范围和面积,有无爆炸的危险;(4)现场是否有人、畜被困或受泄漏事故的威胁,所处的位置、数量、抢救疏散的通道;(5)黄磷泄漏事故及事故处置可能造成的环境污染,可采取什么措施减少或防止事故对环境的污染;(7)现场救援水源、风向、风力等。

3、加强个人防护,防止黄磷灼伤和烟雾中毒

因为黄磷本身剧毒和燃烧过程中能产生的大量有毒烟雾,因此在事故处置中消防队员要加强个人防护,着全封闭防化服,佩戴空气呼吸器,不可有暴露的皮肤接触黄磷防止灼伤。

4、多种措施并举,控制和消除危险源

黄磷泄漏事故的处置关键是控制和消除危险源,结合消防实战案例表明单一的方法很难达到目的,可综合以下几种方法取得较好的效果:

(1)喷雾控制

黄磷泄漏暴露在空气中即发生燃烧,在处置过程中应用喷雾或开花水流控制黄磷燃烧,不宜用密集射流直接喷射磷块或磷液,防止黄磷飞溅形成新的火源,或见到人员身上造成灼伤。

但对盛装黄磷的容器可使用直流水进行冷却,以防止容器发生爆炸。

(2)筑堤围堵

黄磷在建筑物类内泄漏,可用水泥、沙土袋筑堤堵拦,防止磷液四处流散。

如果是在室外黄磷发生泄漏到处流散,亦可通过筑堤围堵流散,或挖坑聚集磷液。

围堵后要用喷雾或开花水流向被围堵磷液的建筑物或坑内灌水,让水淹没磷液使其结块,然后组织人员将磷块从水中捞出,放入安全容器中。

(3)堵漏

盛装黄磷的储罐、桶等容器发生泄漏时,救援人员要根据现场情况,采取科学有效的方法及时对泄漏容器利用堵漏工具进行堵漏,控制或制止泄漏。

此外结合部队实战经验也可考虑冰块(液氮或干冰封堵)放在泄漏口周围堵漏(因为运输过程中的黄磷是要冷冻成块状固体,到达目的地后,为了把黄磷卸出来会对罐体加热,使黄磷变成液体,要实施堵漏,只需再将黄磷冷却成固体就可以安全的操作,此方法在2010年6月15日广西金凯食用磷化工有限公司18吨黄磷槽车泄漏起火中运用到。

另汶川地震一化工厂因断水断电20吨原液态的黄磷凝结成固态,暴露在外数次起火,通常的做法是用高温蒸汽将固态黄磷融化为液态后密闭储存,然因灾区断水断电,防化团用淋浴车把水加热到85摄氏度以上,注入储存罐内融化固态磷,然后再将液态黄磷抽取出来密闭储存。

(4)水淹灭火

对泄漏于地面流散的磷液,可根据黄磷不溶于水、不与水起化学反应、比水重的特性,可采取围堵注水淹没磷液或磷块的方法,使黄磷与空气隔绝,而停止自燃。

对散落的磷块,可收集投放于水池或水桶中浸没灭火。

(5)燃烧处置

对与储罐泄漏或桶装散落的少量黄磷,可采取燃烧的处置方法,烧完为止。

此方法仅适用于泄漏黄磷数量较少,短时间内可燃完;黄磷泄漏场所空旷,燃烧产生的烟雾不会对周围人员和牲畜构成威胁;泄漏的黄磷不易采用收集、水淹、沙土覆盖等措施。

5、收集残磷,清理现场

黄磷泄漏处置结束后,要通过设置洗消阵地,对人员和装备进行洗消。

同时,要对现场进行认真清理,防止遗留黄磷再行燃烧或引发次生灾害。

要对泄漏黄磷所经路线逐段检查,对筑堤围堵或挖坑聚集的磷液,采用安全技术措施,彻底回收,必要时对现场用直流水进行冲洗,彻底消除隐患。

三、安全保障

1、正确选择救援阵地

救援人员到场后,应选择上风方向或侧上风方向停放车辆和设置水枪阵地。

车辆停放应距事故源有一定距离,因条件所限须停在下风方向,前后方战斗员均需做好防护措施。

2、合理确定射流

黄磷泄漏不管是磷液,还是磷块,都不可用直流水枪冲击,以免形成小块飞溅灼伤人,粘在战斗服上的黄磷遇空气立即就会冒烟燃烧。

3、加强人员安全防护

黄磷本身的剧毒性和燃烧产物的毒害性决定了在黄磷处置中必须加强战斗员个人防护,关键是一要避免黄磷进入体内和暴露的皮肤接触黄磷,防止中毒或灼伤,二要要防止吸入大量的烟气,必须佩带空气呼吸器或防毒面具,一旦不适立即脱离现场到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畅通。

4、科学及时救治伤员

黄磷烧伤属于化学灼伤中较重的一种,磷经创面迅速吸收后,并进入红细胞内转运至全身各脏器,因其全身各系统广泛病变。

事故处置中一旦发生黄磷中毒或灼伤,因其自身的化学特殊性,必须及时进行科学的专业救治,同时要注意对参战官兵进行必要的身体检查,重点是呼吸道。

5、安全排放废液

黄磷泄漏事故处置中要特别注意对废液的安全排放,要科学地对废液进行处理后方能排放,不能随意排放以免造成新的毒源。

关键必须对液体中的黄磷进行收集后方可排放。

 

四、案例

云南安宁泥磷泄漏燃烧事故

(一)基本情况

2005年5月12日23时55分,云南马龙产业集团有限公司安宁分公司磷酸车间当班操作人员在巡检时发现本岗位沉降浓缩槽泥磷泄漏起火,工作人员立即用工艺水进行扑救,采取了关蒸气总阀、断电、全开加压泵、给消防管网加压供水等措施。

1时40分,由于火势过猛无法控制,启动《分公司事故应急救援预案》,至2时26分火势仍未能控制,公司将情况报告安宁市公安消防大队。

安宁市消防大队接到报警后立即将情况报告昆明市消防支队和云南省消防总队,三级消防队伍急赴事故现场组织灭火工作。

安宁消防中队由于缺乏处置危险化学品的特种装备,无法控制灾情,昆明市消防调度指挥中心立即调集特勤大队增援赶赴现。

在昆明市政府的统一领导下,迅速成立了火场指挥部,调动政府、安监、消防、环保、公安、医院、森警、防化、建工集团等社会各部门联合参与,参与事故处置人员达6000多人次,历时82h才将泄漏危险源控制。

(二)事故救援情况分析

1、危险源辨识

泄漏事故发生在沉降槽(该槽直径22m,高17m,底部呈漏斗状,地面到锥体处高7.2m,设计容量为120t,发生泄漏的位置在底部的阀门处(110B排污管与蒸气管接口处),该槽周围管道较多,加之该罐建造年代久远对罐内部工艺结构不清,堵漏处置难度大;黄磷泄漏燃烧产生的烟雾浓度较大对周围的居民和果林造成严重危害;泄漏黄磷极易造成人员中毒;处置事故的磷水易造成环境的污染。

2、消防部队承担的核心任务分析

该事故发生在工厂,整个事故处置在指挥部的统一部署下,市政府协调多个部门参与联动,昆明消防支队特勤大队承担的主要职责是向指挥部提供处置方案和具体落实沉降槽的堵漏。

3、事故处置技术方法分析

在此次事故处置中,指挥部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和专家组的意见,先后采取了以下六种处置措施:

1、射水冷却

为降低罐内黄磷的温度,始终不间断向沉降槽的建筑物、构筑物、钢骨架进行射水冷却,泄漏燃烧最猛烈阶段最多用了七支水枪,目的是控制泄漏泥磷槽内温度,掩护处置人员和保护周围设施。

但因现场的射水具有流动性,泄漏位置钢骨架复杂无法形成封闭空间,只用水无法扑灭黄磷火灾。

2、沙石围堰填埋

处置初期用沙石对发生泄漏的沉降槽四周进行围护,将火势控制在发生泄漏区域内,减小泄漏黄磷对周围其他工艺设备的威胁。

在初期围堰的基础上,森警和厂方职工沿着火区域不断向上堆沙,形成“宝塔”形状,逐步将围堰堆到接近沉降槽罐壁位置,此时燃烧空间已经缩小在很小的范围内。

3、罐顶加泵抽取泥磷

厂方技术人员在发生泄漏的沉降槽顶部设置深水泵,将泄漏罐内的泥磷输转到与其相邻的另一沉降槽内。

由于抽取磷速度过快会加速磷的泄漏,因此整个抽取过程速度很慢,最后厂方认为此法不妥而中止。

此措施减少了泄漏沉降槽内泥磷储量,降低了泄漏罐处置风险,为最后总攻创造了有利条件。

4、液氮冷凝

专家组提出利用液氮的特性,对罐体底部泄漏部位喷射液氮,以达到灭火的目的。

在实施中喷射液氮,但实际效果却不明显。

分析影响冷凝的原因可能是由于燃烧时间长,罐体泄漏部位温度过高,并且罐体底部的横直槽钢呈网状分布,存在喷射死角,液氮不能完全覆盖罐底燃烧区,温度无法降至36℃以下,导致罐底部分泄漏点泥磷复燃,未能达到灭火的效果。

5、混凝土内壁浇灌填堵

工程技术人员建议从罐体内部进行封堵泄漏点,采用了速凝水泥对内壁浇灌填堵。

配制的速凝水泥能在水下凝固。

指挥部调集灌浆车一辆,混凝土搅拌车10辆到达现场,对泄漏罐灌注26min后可明显看到火焰减少,烟雾浓度降低,但20min后却出现了新的漏点(观察哨观察到泄漏点增多),烟雾量又开始增大。

鉴于此种情况,指挥部停止了速凝水泥的浇灌。

事后分析影响堵漏效果的原因可能是:

(1)由于具有弱酸性的泥磷和具有弱碱性的速凝水泥发生中和反应后,影响速凝水泥的凝结;

(2)灌注水泥的部位是从罐顶的一个孔洞实施,由于罐内有根蛇形管,无法均匀到达罐底的各个漏点。

6、混凝土外壁浇灌填堵

通过前五种处置措施,已经最大限度压缩了泄漏泥磷的燃烧空间,只剩罐体底部小范围仍在燃烧,指挥部下令利用混凝土进行外壁浇灌填堵。

使用混凝土车,将混凝土送到罐底剩余空间进行填埋(罐下部已用沙袋堆积充塞),整个过程共浇灌216m3混凝土,填埋罐底后大火被全部扑灭。

(三)安全物质保障分析

1、安全保障

此次泥磷泄漏燃烧事故处置时间长,事故发生区域狭窄,参战人员多,在事故处置过程中指挥部多次调集简易防毒面罩给参战人员(参战的消防人员空气呼吸器保障充足,但其他部门参战人员无空呼),但客观上由于参战人员多,部分人员在没有任何防护下出入弥漫毒气的事故区,造成部分人员呼吸道中毒(有流鼻血等症状)。

此次事故在对泄漏点侦察中,一名消防指挥员被泄漏的泥磷烧伤,被立即送到医院进行专业救治。

现场处置产生的泥磷废水引入防化团设置的洗消池,用漂白粉和石灰进行洗消,经环境部门检测后方排放。

2、物质保障

此次事故由于第一到场的专职队和安宁消防中队缺乏防护、堵漏装备错过了初期处置的良机,致使事故进一步扩大。

在整个事故大的处置中主要保障用空气呼吸器和防化服的供给。

另外,事故处置时间长,指挥部对对盒饭、饮用水等生活的供给也是很充分。

五、知识链接

1、理化性质

黄磷是无色蜡样结晶体,有大蒜样臭味,高毒,致死量(口服)为1mg∕kg,空气中的最高容许浓度为0.03mg∕m3。

化学性质活泼,难溶于水,易溶于二硫化碳及磷的卤化物中,黄磷的化学性质活泼,除碳、硼、硅外几乎所有元素均能与它直接化合生成相应的磷化物,在空气中36℃即可自燃,在暗处能发磷光并冒白烟,根据黄磷不与水起化学反应,比水重的性质,黄磷必须浸没在冷水中保存。

黄磷蒸气遇湿空气可氧化为次磷酸和磷酸,黑暗中可见淡绿色荧光。

2、相关知识

黄磷GB编号:

1381CN编号:

42001

包装标志为:

黄磷储运一般使用铁桶,固体黄磷上方冲水保护。

 

液化石油气泄漏事故应急救援

液化石油气,又称原油气,主要来源于油气田和炼油厂,为无色气体或黄棕色油状液体,其主要成分为丙烷(>85%)、丙烯、丁烷、丁烯的混合物。

有的液化气还含有少量的戊烷、戊烯,这些物质沸点较高(27~36℃),在常温常压下不易气化,俗称残液。

液化石油气热值很高(#),燃烧完全,液化后可用特制的槽罐进行储存和运输、或用管道输送,十分方便,是一种优良清洁的民用燃料,在家庭生活和工业生产中应用广泛。

同时,液化石油气易燃、易爆,在生产、储存、运输、使用过程中时常会发生泄漏燃爆事故。

一、事故特点

1、气体压力大,扩散迅速

一般情况下,液化石油气的储存容器有大型槽罐和小型液化气罐两种。

储罐的设计额定压力应≥1.77Mpa。

常温下,罐内的石油液化气为液体状,蒸气压为#。

当罐体或阀门损坏时,高压液化石油气立即泄漏喷出,迅速气化向四周扩散,体积膨胀可增大250~300倍。

气化后的石油气比空气重,会沿着地表向低洼处扩散与空气混合,在泄漏口附近区域形成爆炸性混合物。

2、爆炸危险度大,点火能量小,极易发生爆炸

液化石油气的爆炸浓度极限为2.3--#%,爆炸危险度为#,最小点火能量Emin=0.2mJ,属一级爆炸危险性气体。

在液化气泄漏事故中,一方面由于极易形成爆炸混合物,另一方面在泄漏口处,由于受高速气流摩擦会产生静电火花(静电压≥300V时),或使用堵漏工具撞击易产生火星,还有事故点周边火源控制往往比较困难等不确定因素的影响,所以爆炸条件很容易形成,若稍有舒忽大意,极容易发生爆炸事故。

3、泄漏部位温度低,易造成人员冻伤

液化石油气具有较大的气化热,约为403.7kJ/kg。

一旦发生泄漏,液化石油气大量喷出,立即气化吸热,在泄漏口附近区域造成局部低温。

若是管道阀门泄漏,泄漏处会形成低温,甚至将空所中的水分凝结成冰,严重时可能冻结阀门难以关闭,若直接喷溅到人体上,则极易造成人员冻伤。

4、现场能见度差,侦检难度大

大量液化石油气泄漏到空气中,由于膨胀气化降温作用使得空气中的水蒸气迅速冷凝形成白雾云团,这些雾滴混合气体比空气重,会在泄漏源附近边扩散、边紧贴地面聚集,形成浓密的“白雾”,迷漫漫一片遮住人的视线,使泄漏事故现场的能见度降低。

在这样的条件下,救援人员很难看清事故现场的情况,因此给侦检工作带来了很大的困难。

5、泄漏情况复杂,有效堵漏困难

液化石油气槽罐是一种特制的钢质或铝质储罐,形状多为圆柱体,其结构复杂,且连接配件多。

小型气罐上装有止气阀、压力表、排气管等配件;大型储罐上设有排污、放散、液面计量、压力测试等接口,缸体上连有气相、液相进出管线和阀门等装置。

由于这些装置和配件的结构特殊,接口形状不规则,加之罐内的液化气处于高压状态,所以一旦罐体有裂口或配件装置有损坏而发生泄漏事故,很难找到现成适合的封堵工具进行有效止漏,因而大大增加了救援的难度。

二、处置措施

1、迅速出动专业力量赶赴事故现场

事故发生后,一般按二级响应机制进行救援力量调动。

首先,接到事故报警后,消防队应立即启动辖区中队化学灾害事故应急救援预案,迅速组织调集专业特勤力量赶赴现场,并及时向当地政府主管部门和领导汇报情况。

力量调集时,应加强第一出动,视情调出救援所需的干粉消防车、泡沫消防车、大功率水罐车、应急救援车,以及遥控水炮、屏障水枪、通信、侦检、堵漏、洗消和个人防护等装备器材。

其次,根据事故等级,政府部门应适时启动相应的化学灾害事故应急处置预案,调集公安、医疗、市政、环保、安监等部门到场协助救援。

2、快速侦检,尽快查明泄漏状况

救援力量到达现场后,应在进行外部观察和询问知情人的基础上,组织人员迅速深入事故现场进行侦察检测,查清泄漏情况及可能发生的危害,及时向指挥部报告侦检结果,为下一步救援提供依据。

(1)召集事故目击者、报警人、当事人及事故单位等知情人,了解事故发生的时间、原因,已经采取的处置措施、消防设施运行及消防水源位置、储量和给水方式等情况。

(2)查明事故区域人员数量、分布情况,被困人员数量、有无人员伤亡及其具体位置,现场地势地貌、道路交通,以及周围有无火源等情况。

(3)利用实地侦察和仪器检测,查清泄漏容器储量、泄漏部位、强度及邻近容器储量、管线、沟渠、下水道布局走向和总储量等,利用侦检仪器检测事故现场气体浓度,明确泄漏扩散范围。

测定现场及周围区域的风向、风速、气温等气象数据,掌握泄漏区气体流动方向。

3、加强警戒,严控火源,尽快组织疏散

(1)根据侦察和检测情况,划定警戒区域,将警戒区域划分为:

重危区、轻危区、安全区,并设立明显的警戒标志,布置警戒人员,在安全区外视情设立隔离带。

合理设置出入口,最大限度地减少进入警戒区的人员数量,严禁一切无关人员和车辆进入液化石油气扩散区域,必要时,可由交警部门实施临时交通管制。

在整个处置过程中,应实施动态检测,及时掌握液化石油气的扩散流动方向及气象变化情况,并据此对警戒范围进行调整。

安全疏散距离可参照《北美应急响应手册》ERG2000标准中提供的压缩石油气的数据来确定。

见表X-3。

表X-3压缩石油气隔离疏散距离

化学品名称

少量泄漏(<200L)

大量泄漏(>200L)

紧急隔离

白天疏散

夜间疏散

紧急隔离

白天疏散

夜间疏散

1071压缩石油气

30m

200m

200m

30m

300m

500m

(2)切断警戒区内所有强、弱电源,熄灭明火,停止高热设备的运行;严格落实防静电措施,关闭警戒区内抢险人员非防爆的手机、对讲机、手电筒等电器,不准穿化纤类服装和带铁钉的鞋进入警戒区,不准携带铁质工具进入泄漏扩散区参加救援。

(3)组成救生小组,根据情况需要佩戴空气呼吸器、方位指示灯或呼救器等必要防护器材,携带救生器材迅速进入危险区搜寻遇险和被困人员,迅速组织营救和疏散。

同时,要组织力量对泄漏扩散区域及可能波及范围内的所有人员进行及时疏散。

疏散时应明确疏散方向,选择合理的疏散路线,并指导被困人员做好个人防护,缺乏防护器材时,可就地取材,采用简易防护措施保护自己,如将衣服、毛巾等织物用水浸湿后捂住口鼻,快速转移至安全区域。

4、做好个人防护,严防人员冻伤

进入泄漏扩散区或警戒区内的队员必须做好个人安全防护,进入重危区,应实施一级防护,并用水枪掩护,对于实施堵漏的人员,除必须佩戴手套外,还应对面部、颈部、脚等身体部位加强防冻措施;进入轻危区,应实施二级防护;外围人员最低防护不低于三级,应穿着纯棉战斗服,扎紧裤口袖口,勒紧腰带裤带,必要时全身浇湿进入扩散区。

具体等级防护标准见表X-##。

5、用大量喷雾水稀释驱散泄漏气体

救援力量到达事故现场后,应迅速占据上风方向的水源,在泄漏容器的四周设置水幕,组织一定数量的开花喷雾水枪,用大量喷雾水驱散、稀释沉积飘浮的气体(此过程中,不应使用直流水枪,以免强水流冲击产生静电)。

如果泄漏中在储罐的顶部,可用开花喷雾水枪向上喷洒水雾,托住下沉的气体,使之在一定高度飘散;如果事故现场有现成的水蒸汽产生装置,可施放水蒸汽来稀释泄漏的气体;对于泄漏沉集于防护堤内的液化石油气,可用泡沫对其进行覆盖,减弱扩散速度,控制扩散范围。

6、水枪掩护,积极实施堵漏、输转

抢险人员应根据泄漏情况,在开花喷雾水枪全程实施掩护下,积极采取关阀断料、器具堵漏、倒罐输转等措施,及时消除险情。

(1)关阀断料

若是管道发生泄漏,泄漏点处在阀门以后且阀门尚未损坏,可采取关闭管道阀门的措施,制止泄漏。

(2)器具堵漏

根据事故现场储罐、管道或法兰等发生泄漏的部位、泄漏口形状及余压大小等情况,采用不同的方法进行堵漏。

管道泄漏或罐体孔洞型泄漏,应使用专用的管道内封式、外封式、捆绑式充气堵漏工具进行堵漏,或用螺丝钉具加粘合剂旋拧,或利用木楔、硬质橡胶塞进行封堵。

因螺栓松动引起法兰泄漏时,可使用无火花工具,紧固螺栓止漏;若因法兰垫圈老化导致泄漏,可卡箍注胶法进行堵漏。

在外力作用下造成的罐体撕裂泄漏,其泄漏形式往往呈喷射状,且流速快,泄漏量大。

对于这种泄漏方式的控制,通常用捆绑紧固法,或橡胶塞楔加压充气法进行堵漏。

常用堵漏方法见表X-2。

(3)倒罐输转

对于情况复杂,储量较大,难以实施有效堵漏的储罐、槽车等容器泄漏,应立即实施倒罐措施进行处置-----即利用压力差或烃泵,把液化石油气输转到安全的容器中。

倒罐输转操作必须在确保安全有效的前提下,由熟悉设备、工艺,经验丰富的专业技术人员具体实施。

(4)注水排险

若泄漏发生在储罐的底部,在堵漏或倒罐过程中,可利用液化气不溶于水,比水轻的性质,通过排污阀向罐内加压注水,形成水垫层,抬高液位,减弱泄漏,缓解险情。

7、创造条件,放空燃烧

对于事态紧急,燃爆危险性大,而又难以实施有效堵漏的储罐,应设法创造条件(如加强警戒、疏散人员,稀释驱散气体、或掩护拖离罐体至空旷处等),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采用主动放空点燃,形成稳定燃烧,直至燃尽的方法进行处置。

实施放空点燃,其安全条件苛刻,技术要求高,操作难度大,因此,处置方案必须充分论证,慎重周密地进行组织实施。

若现场检测发现,气体已大范围扩散,且形成了大量的爆炸性混合物时,禁止盲目点火,否则,会产生大爆炸,造成难以预料的严重后果。

(1)点火准备。

一是确认危险区域内人员已撤离;二是担任掩护和防护的喷雾水枪到达指定位置;三是泄漏点周围经检测气体没有达到爆炸极限浓度;四是使用安全的点火工具,并按正确的战术行动操作。

(2)点火时机。

实施放空点燃,要掌握两种有利时机:

一是在液化气泄漏初期,当泄漏气体浓度低,泄漏范围小,很容易用喷雾水枪稀释掩护时;二是经冷却保护的燃烧罐体,突然火焰熄灭,但液化气体还在泄漏时。

在这样的情况下,应抓住有利时机,加强冷却保护,主动果断地点火,防止爆炸。

三、安全保障

1、严控火源,使用无火花堵漏工具,着防静电服

液化石油气爆炸下限低,点火能量小,在泄漏事故处置过程中,禁火源、防静电,防止爆炸发生极其重要。

因此,在对泄漏源进行关阀断料、器具堵漏、倒罐输转等作业时,必须使用防爆器材和无火花工具,防止火花产生,同时,救援人员必须穿着防静电服,防止静电火花的危害。

2、确保充足水源,保证持续不间断供水

在液化石油气泄漏事故的处置中,往往战斗时间长,而且在冷却、驱散、稀释、掩护、灭火等处置过程中都大量用水。

因此指挥员在思想上必须要有强烈的供水意识,在救援行动中,始终要确保水源充足,供水持续不间断。

四、案例:

湖南常德“8.12”液化石油气槽车泄漏事故案例分析

一、事故救援概况

(一)事故现场概况

2009年8月12日凌晨1时许,湖南省常德市207国道临岗公路43km处(距常德岗市收费站2km)发生重大交通事故,两台满载25t和17t液化石油气的槽车(牌照分别为鄂H15181,以下简称A车,鄂H0545挂,以下简称B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农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