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文学史一名词解释.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8996295 上传时间:2023-02-02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32.6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名词解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名词解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名词解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名词解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名词解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名词解释.docx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名词解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古代文学史一名词解释.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名词解释.docx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名词解释

⏹上古歌谣——上古时期的民歌、民谣,是民间文学的一种。

我国古代,以合乐为歌,徒歌为谣。

上古歌谣是先民表达思想、抒发感情、促进生产的重要工具,是在生产力极为低下的原始时代产生的,是出现最早的文学样式。

⏹神话——一般的说,神话就是关于神的故事。

是上古先民通过幻想以一种不自觉的艺术方式对自然现象和社会生活所作的形象描述和解释,用虚幻的想象表现了先民们征服自然、战胜自然的强烈愿望和乐观主义、英雄主义精神,是人类早期不自觉的积极浪漫主义艺术创作。

它是原始文学的一种重要样式,是后世文学艺术的重要土壤和武库。

⏹《诗经》——《诗经》我国古代第一部诗歌总集,全书共305篇,按音乐的不同划分为风、雅、颂三大部分,成书于春秋中期,反映了从西周初年到春秋中期将近500年的社会状况。

它在先秦只称“诗”或“诗三百”,到汉代才被称为“诗经”。

⏹《诗三百》——即《诗经》。

《诗经》在先秦时不称“经”,而是称“诗”或“诗三百”,如《论语》引《诗》评《诗》即是如此。

《诗经》本有305篇,举其整数,故称“诗三百”。

西汉初成为官学,被尊为经,始称《诗经》,后世也有沿称“诗三百”的。

⏹采诗说——关于《诗经》的收集,汉代学者有采诗的说。

认为周代有采诗制度,周王朝及各诸候国的乐官到民间采集诗歌,借以了解民情。

现在一般认为,《诗经》中《国风》的大部分可能是通过采诗的途径汇集起来的。

⏹献诗说——“献诗”的说法比较早,产生于先秦时期,所献之诗主要来自公卿列士的献诗,公卿列士通过献诗的方式进行讽谏或赞颂。

⏹删诗说——汉代有“孔子删诗”的说法,司马迁的《史记》首发此说。

认为《诗经》原有三千余篇,“及至孔子,去其重复,取可施于礼仪”,删定为三百五篇。

现代学者一般认为,孔子删诗说不够可靠。

⏹弃妇诗——是被丈夫无情抛弃的妇女的咏唱,反映了女性社会地位的底下及命运的不幸,其中以《谷风》、《氓》二首为最知名。

⏹《豳风·七月》——《诗经》中著名的农事诗。

这首诗叙说农夫一年四季无休无止的辛苦劳作。

全诗八章,大体依照春耕、蚕桑、收割、打猎、修缮房屋和年关祭祀的次第,按月歌唱,平铺直叙一年四季适应不同节候的各种劳作,也反映了农夫在衣、食、住等方面的情况,有较大的的史料价值。

⏹风雅颂——是《诗经》的三个组成部分,其分类的依据及其各自的含义,一般认为是所用音乐的不同。

南宋郑樵就说:

“风土之音曰风,朝廷之音曰雅,宗庙之音曰颂。

”风,是各地不同的音乐;雅,是正声,是王朝京畿地区的音乐;颂,是宗庙祭祀用的舞曲。

⏹赋比兴——赋、比、兴是前人概括出的《诗经》的三种表现手法。

朱熹说:

“赋者,敷陈其事物而直言之也;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也。

”所谓“赋”是陈述铺叙的意思,从本质上讲就是直接描绘,直接抒情,直接铺叙;“比”是带比喻性质的一种手法;“兴”是引用其它自然现象引起所要咏叹的情感,有时甚至能起到比的作用。

⏹“六义”——“六义”(或"六诗”)指风、雅、颂、赋、比、兴。

风、雅、颂三类是《诗经》的分类;赋、比、兴三类是《诗经》常用的艺术手法。

⏹重章复沓——是《诗经》的基本章法结构。

所谓重章,并不是把完全相同的字句再罗列一遍,而是改变或替换一些字词后的复唱。

这就产生了两种情况,一是字词虽变而意义相同;二是改变字词后使诗章间形成意义上的层递关系。

⏹《尚书》——是我国古代第一部历史文集,2以记言为主。

今文《尚书》29篇,是经师伏升所传。

古文《尚书》在汉武帝时出现,有58篇。

《尚书》所记基本是誓、命、训、诰、一类的言辞。

其特点是质木古朴,读起来佶屈聱牙,艰涩难懂。

⏹《逸周书》——本名《周书》,被视为《尚书》的余篇或逸篇。

其文字表现与《尚书》颇不相同,倒是和春秋战国的史家之文接近,可能是春秋战国时人根据史料重新编撰的,非一时一人之作。

⏹铜器铭文——铸刻于青铜器上的文字。

周代铭文,多是记述战功、赏赐或者讼断等,一般都较简短,仅几十字,个别的较长,有百余字。

⏹《春秋》——是鲁国的编年史,经孔子修订。

以类似今天新闻标题的形式,简括记录鲁国及周王朝、其他诸侯国的历史事件,始于鲁隐公元年,终于鲁哀公十四年。

⏹《左传》——《左传》全称《春秋左氏传》,是配合《春秋》的编年史,所记史事止于鲁哀公27年,比《春秋》多13年。

它与《春秋公羊传》、《春秋谷梁传》合称“《春秋》三传”。

《左传》作者传为左丘明,后世颇有争议,但其应是战国初年或稍后的人。

(《左传》记事详詹生动,是先秦时期最具文学色彩的历史散文。

⏹《国语》——现存的第一部国别史。

全书21卷,记载周王朝及各国史实,起于周穆王,止于鲁悼公。

以记言为主,故称《国语》。

《国语》不是完整系统地叙述历史,而是有选择地记录一些事件。

后人称为《春秋外传》。

作者传为左丘明,不可确考。

整体风貌质朴平实。

⏹《战国策》——杂记东周西周及各国之事,记事年代起于战国初年,止于秦灭六国,约240年。

记载当时谋臣策士纵横捭阖的斗争及其策谋或说辞,所记以战国时纵横家的事迹、言论为多。

经西汉刘向编整理订,成33篇,定为现名。

它的作者以难以确考,一般认为非一人一时所著。

⏹《论语》——是主要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语录体论集,通过记载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来展示孔子的思想。

⏹《老子》——是道家学派的开山著作,篇幅简短,文学价值并不甚高,基本保存了老子的思想。

⏹墨子及《墨子》——墨子名翟,是墨家学派创始人。

墨家在先秦时期影响很大,与儒家并称“显学”。

《墨子》是墨子弟子所著,包括了墨子以及墨家各派的思想。

⏹孟子及《孟子》——孟子是孔子的孙子子思的再传弟子。

孟子主张行“王道”,施“仁政”,是对孔子思想正统的承袭和发展,后世往往以孟子为“亚圣”,“孔孟”并称。

他们开拓的儒家思想传统,对后世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

《孟子》文章给人最深刻的印象,首先是它的雄辩色彩。

⏹《庄子》——《庄子》是道家思想的代表作,全是又是一个接一个的寓言组成,形成了它鲜明的基本特征:

深邃的思想和美妙艺术表现的融合。

⏹荀子及《荀子》——荀子,名况,战国后期赵国人,是先秦最后一位儒家大师,隆礼重法。

荀子对儒家学说的薪火相传贡献极大,许多儒家经典都是经他传下来的。

《荀子》)今存32篇,多为荀子自著。

⏹韩非及《韩非子》——韩非,战国末韩国公子,喜刑名法术之学。

《韩子》55篇,今存,大抵是韩非自著,也有后学或他人之作。

⏹孔孟——孔子和孟子的合称。

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后人称为“至圣”,《论语》是以记载孔子言行为主的语录体著作。

孟子是战国中期儒家的重要代表,后世称为“亚圣”,《孟子》是以记载孟子言行为主的语录体散文。

⏹老庄——老子和庄子的合称。

老子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老子》是道家后学对他思想的记载和发挥。

庄子是战国中期道家的代表,《庄子》是他与其后学的著作的合辑。

v重言——是引用名人的话以证明己意,是借重之言,当《庄子》引用的名人名语基本都是虚构的。

⏹楚辞——楚辞是屈原等人开创的一种新诗体,“楚辞”这个名称到西汉时始出现。

起初专指先秦屈原、宋玉等人的作品,后刘向编集屈、宋等人的作品,又把西汉贾谊等人的骚体辞章收纳,命名“《楚辞》”。

从此,“楚辞”成为一部诗歌总集的名称。

楚辞是浪漫主义的代表作品,诗歌多用“兮”字咏叹。

代表作是屈原的《离骚》。

⏹《离骚》——《离骚》是屈原自叙生平的长篇抒情诗,他的情感和思想都熔铸在其中,可能作于屈原被流放江南之时,即作于顷襄王初年。

⏹《九歌》——包括《东皇太一》、《云中君》、《湘君》、《湘夫人》、《大司命》、《少司命》、《东君》、《河伯》、《山鬼》、《国殇》、《礼魂》,共11篇祭神歌曲,除《礼魂》为组曲通用的送神曲外,每首歌曲都主祭一神。

⏹《九章》——包括《橘颂》、《惜诵》、《抽思》、《思美人》、《涉江》、《哀郢》、《悲回风》、《怀沙》、《惜往日》,共9篇诗歌。

今人认为《九章》并非一时一地之作。

比较一致的观点是:

《橘颂》最早,当作于屈原仕途得意之时;《惜诵》、《抽思》、《思美人》次之,可能写在屈原被怀王疏远之后;《涉江》、《哀郢》、《悲回风》、《惜往日》、《怀沙》最晚,作于屈原被放江南时。

⏹《天问》——《天问》是屈原作品中最为奇特的诗歌,是仅次于《离骚》的长诗。

此诗的奇特,在于它针对自然现象、神话传说和远古历史、社会现实等,一口气提出了l70多个问题,体现了诗人的见识广博、思想深刻以及勇于怀疑和批判的精神。

⏹《九辩》——屈原后的楚辞作家宋玉所作。

《九辩》本是上古乐曲之名,其实就是由多个乐章组成的乐曲,从创意看是自悲生平之作。

⏹屈宋——先秦楚辞作家屈原和宋玉的合称。

屈原是楚辞的开创者,宋玉略晚于屈原,也以楚辞著称,并对赋的形成和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后事因以屈宋合称。

⏹《吕氏春秋》——吕氏春秋》是秦相吕不韦组织门客集体编撰的,被视为杂家著作,而以道、儒、法、阴阳家的思想成分更多些。

其文章一般篇幅短小,以事实说理,平易畅达,不求华丽。

⏹桓宽《盐铁论》——虽是政论,但不滥说灾异,不频引经典,而往往以史为鉴,直切时事和政策与当时的主体文风不同。

全书采用对话体,诘难辩驳,简洁犀利,行文质直平实,但是缺少汉初政论文的丰沛气势。

⏹《史记》——作者是西汉人司马迁。

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以记人为中心,上起传说中的黄帝,下至汉武帝,记录了中国古代三千多年的历史。

司马迁则在前人基础上,开创了以本纪、表、书、世家、列传五种体例写通史的范例,一直影响着我国两千年的历史著述。

⏹互见法——《史记》人物传记选用安排材料的一个重要方法,是在本人的传记中表现这个人物主要的经历和性格特征,以突出其主要特点,而其他的一些事件和性格特点则置入别人的传记中去描述。

这个方法被称为“互见法”。

⏹《汉书》——《汉书》是我国第一部断代史,起自高祖元年,止于王莽地皇四年,其体例基本继承《史记》,只是改“书”为“志”,取消“世家”,并入“传”。

全书100篇,包括12本纪、8表、10志、70传。

⏹《吴越春秋》——作者是赵晔。

《吴越春秋》前后连贯成篇,集中记述吴越争霸故事。

其前5卷,记叙吴国历史。

主要内容,是记叙伍子胥去楚奔吴和破楚报仇之事。

后5卷,记叙越国历史。

主要写越王勾践卧薪尝胆、发奋图强以灭吴雪耻的故事。

⏹《越绝书》——作者是袁康。

记载春秋末年吴越争霸的历史,《越绝书》各篇相对独立,记录基本史实而外,还虚构了一些荒诞离奇的故事,也采用了不少神话和民间传说,与后世的传奇小说相近,还有地理、占气等专篇。

⏹骚体赋——骚体赋是汉赋中的一类,它是从楚辞中发展而成的,形式上属于骚体,所以称为骚体赋。

骚体赋的大都是抒发“怀才不遇”的不平,抒发一种“不得帮闲的牢骚”。

首倡者是汉初的贾谊,代表作是《吊屈原赋》、《服鸟赋》等。

⏹汉赋——汉代最具代表性的文学样式。

汉赋的发展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

汉初流行骚体赋,承楚辞余绪,多带“兮”字,抒情性较浓,代表作家是贾谊;汉武帝起盛行散体大赋,篇幅加长,多采用主客问答形式,铺陈夸张,词藻华丽,气势恢宏,“劝百而讽一”,代表作家是司马相如、扬雄等;东汉中叶以后兴起抒情小赋,篇幅短小,针砭时弊,语言整饬,感情浓郁,代表作家是张衡、赵壹等。

⏹散体赋——也叫大赋,汉初形成,汉武帝至东汉中期最盛。

它是汉赋的主要代表,居于主流地位。

以写帝王贵族生活为主,既讽且劝,曲终奏雅,客主首引,韵、散结合。

奠基之作为《七发》、成熟之作为《天子游猎赋》。

⏹京都赋——初期赋家继承前汉赋风,以京都为题材,创作铺张扬厉的大赋,如班固《两都赋》、张衡《二京赋》。

⏹抒情小赋——中期以后,赋体创作向着贴近现实人生、篇幅短小和抒情言志的方向发展,如以张衡《归田赋》、赵壹《刺世疾邪赋》、祢衡《鹦鹉赋》等。

这类作品一般称为“抒情小赋”,是汉赋发展的新趋向。

v班彪《北征赋》——这篇辞作,模仿前汉刘歆《遂初赋》,其结构笔法,甚至情思所钟,都与刘歆作品相似。

v冯衍《显志赋》——这篇辞作,是他免官回归故里后所作,受屈原影响较大。

不过《显志赋》所表达的出世思想倾向,与屈原有本质区别,遣词用语,也没有屈原那样宏丽富赡。

v蔡邕《述行赋》——《述行赋》把沿途所见史迹所引发的感慨,与一路上的景物气候融汇交织,把古事与今情相互交织,抒发浓重的家国忧患,极具表现力。

v班固《两都赋》——班固《两都赋》是成就最大的“京都赋”类作品。

在题材和内容上,着重写京都,尤其是铺叙精读观念;在谋篇布局上,极大加强了讽喻劝导的篇幅。

当然,基本笔法,还是难以摆脱模仿司马相如的影响。

v班固《咏史》——这首诗是歌咏孝女缇萦自请为婢以赎父罪的故事。

v应亨《赠四王冠诗》——这首诗是四个王姓妻弟行加冠礼时的贺词。

⏹《古诗十九首》——《古诗十九首》最早见于《文选》,编者把这些亡失主名的五言诗汇集起来,冠以此名。

关于《古诗十九首》的作者和时代,一般认为,它不是一时一人之作;它产生的年代,应当在东汉顺帝末到献帝前。

⏹乐府——“乐府”,本是上古掌管音乐的行政机关。

到晋、宋之际,人们把乐府演唱的歌诗也即称之为乐府,于是,乐府又成为诗体的名称。

汉代乐府机关有采集民间歌诗、组织文人创作、负责演唱等职责。

它所演唱的乐府诗歌,包括民歌和贵族、文人的创作。

⏹《乐府诗集》——宋人郭茂倩所编,是现存乐府诗最完备的总集。

辑录了陶唐至五代的乐府诗一百卷,主要从音乐角度分12类。

汉代乐府诗主要保存在其中的郊庙歌辞、相和歌辞、杂曲歌辞和鼓吹曲辞中。

⏹建安诗坛的时间断限——建安诗坛,上起汉献帝建安元年,下迄魏明帝太和六年,即汉末魏初时期的诗歌。

这一时期是中国文学史上五言诗兴盛、七言诗奠基的阶段。

⏹建安风骨——在汉末建安年代前后,出现了“三曹”、“七子”、一蔡等著名作家,他们的创作多反映社会动乱、民生疾苦与个人的理想抱负,形成了悲凉慷慨、刚健有力的艺术风格,后人称之为“建安风骨”或“建安风力”。

⏹建安七子——指东汉建安年间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瑀、应瑒、刘桢等七位文学家的并称。

他们均以诗文显赫当世,是曹魏文学集团核心成员,与三曹同为建安时代的重要作家。

其中以王粲、刘桢成就最高。

⏹正始诗歌的时间断限——正始诗歌,实际是指魏明帝青龙元年(233)至魏元帝咸熙元年(264)这段时期的诗歌。

⏹《悲愤诗》——蔡琰的五言《悲愤诗》深刻真实地反映了汉末苦难动乱的年代,艺术地再现了诗人惨痛的人生经历。

全诗长540字。

自述在汉末动乱中的不幸遭遇,反映了整个汉末动乱时期广大人民,特别是妇女的共同命运,具有典型意义。

全诗叙事波澜曲折,抒情如泣如诉,有强烈的感染力。

⏹太康诗风——晋武帝司马炎于公元280年统一中国,改元太康。

此后二十年左右比较安定,因此,建安时代的慷慨悲歌和建功立业的博大胸怀从诗歌中消失了,转而向结藻清英、流韵绮靡的形式技巧方面发展,形成了“采缛于正始,力柔于建安”,“缛旨星稠,繁文绮合”的太康诗风。

⏹《悼亡诗》——潘岳的悼亡诗赋写得最好,带有发自本性的、很真挚的情感,其《悼亡诗》三首因此获得了极高评价。

以至“悼亡”一词,从此专用为“悼妻”之用。

⏹游仙诗——游仙诗的渊源可以上溯到先秦。

而以"游仙”为诗名,则始于曹植《游仙诗》。

游仙诗内容向有两种不同倾向:

一种纯写求仙长生之意,另一种则是愤世嫉俗之言。

郭璞的游仙诗兼具上述两种内容。

⏹玄言诗——指东晋时期在玄学思想影响下,诗坛上流行的“寄言上德,托意玄珠”的作品。

玄言诗的特点在内容上是以谈论老庄玄理为主,少数兼及佛理的表述。

在表达上则是抽象玄虚,淡乎寡味。

⏹田园诗——指以田园风光和农村生活为描写对象的诗篇。

陶渊明开创了这一新领域。

⏹元嘉诗歌的断限——元嘉诗歌,是包括上起晋宋之交的谢灵运,下迄大明、泰始之交的鲍照。

⏹山水诗——以山水为审美对象的诗歌。

曹操的《观沧海》是第一首比较完整的山水诗,然而并未在建安诗坛蔚成风气,是谢灵运改变了山水在诗中的地位。

⏹永明文学的时间断限——永明文学是指上自刘宋泰始二年,下至梁武帝天监十二年这一时期的文学活动,而以齐永明年间为中心。

⏹永明体——南朝齐、梁年间,以理论为指导,讲求声律的新体诗。

因形成于永明年间,故又称“永明体”。

是五言诗从声律比较自由的古体诗走向格律严整的近体诗之间的过渡阶段,其理论支持便是永明声律说。

最有成就的作家是谢眺等人。

⏹竟陵八友——竟陵王招文学之士萧衍、沈约、谢朓、王融、萧琛、范云、任昉、陆倕于门下,皆一时文士之俊,号“竟陵八友”。

⏹永明声律说——永明声律说即是讲求平上去入四声的对称与错综之美的声调搭配原则。

⏹宫体诗——所谓“宫体诗”是指一种以写闺阁情怀为主要内容的重声律、词采丽靡轻艳的文风。

它发端于齐梁之际,到萧纲及其周围文人时达到全盛。

⏹北地三才——指在北朝文人中能自觉学习南朝文化,对南北文学的合流起到推动作用的作家温子升(北魏文学成就最高者)、邢劭(北间第一才士)和魏收的并称。

总的来说他们都是南朝文风的模仿者。

温子升一部分诗风格清婉,辞藻华丽,讲究对偶,近似南朝,一部分诗受到过北方民歌的影响。

邢劭诗文多模仿魏晋和南朝人。

魏收所长在史传文。

⏹徐庾体(宫体诗)——徐庾体是指南北朝时期徐摛、徐陵父子和庾肩吾、庾信父子的诗文风格。

⏹南朝乐府民歌——南朝乐府民歌起东吴迄于陈,今传500余首。

大多辑入郭茂倩《乐府诗集》的《清商曲辞》中,少部分在《杂曲歌辞》、《杂歌谣辞》中。

其中“吴歌”300余首,“西曲”100余首。

⏹吴歌——指《乐府诗集·清商曲辞》所收主要产生于长江下游以建业为中心一带地区的南朝民歌。

⏹西曲——指《乐府诗集·清商曲辞》所收主要产生于长江中游和汉水两岸,以江陵为中心地区,包括其周围一些城市的南朝民歌。

⏹北朝乐府民歌——北朝乐府民歌今存60余首,多辑入《乐府诗集·梁鼓角横吹曲》中。

另有少数辑入《杂曲歌辞》和《杂歌谣辞》中。

⏹骈文——骈文是一种具有均衡对称之美的文体。

它实际上是广义的散文的一部分,但它与散体单行的狭义的散文相对比而有明显区别。

骈文的主要特征有四:

对偶、用典、声律、辞藻。

⏹《哀永逝文》——潘岳的哀诔之作最为优秀,他的悼亡之文写得情深辞茂,做到了“缠绵而凄怆”。

潘岳的《哀永逝文》写到为妻子送殡路上的感受:

哀痛摧心,河山为之变色,以我之悲情观物,物皆著我之色彩。

真切生动地表达了作者的恸悼之情。

⏹骈赋——南朝是骈赋成熟定型的时期。

其表现形式是对偶精工、事典博赡、声韵和谐、藻饰华丽。

⏹《水经注》——《水经》是一部记述水道的古书,郦道元《水经注》为《水经》注释,而成为一部系统而完整的学术著作。

《水经注》约成书于北魏延昌、正光间,书中根据水道流程记述了河流两岸名胜古迹,风物景象,以及神话历史传说故事等,文学价值较高,因而也是一部描绘山水风光的优秀散文著作。

⏹《洛阳伽蓝记》——杨衒之《洛阳伽蓝记》5卷,描述洛阳城内外5个区域40个大的佛寺建筑。

其内容有北魏都城洛阳40年政治大事、交通、市井、民俗、传说、异闻,以及人物传记。

⏹志怪小说——魏晋南北朝时代小说的一种类型,专记幽冥怪异、神灵报应、人间奇异,深受佛教故事、巫士和方士影响。

志怪小说对唐代传奇产生了直接的影响。

代表作品是干宝的《搜神记》。

⏹《博物志》——《博物志》10卷,是在《山海经》的系统上发展出来的,属博物的琐闻一类。

其主要内容为宣扬神仙、方术。

其中的有些故事和传说被后人引作典故,因而较为有名。

⏹《异苑》——《异苑》l0卷,大致完整,其中的神异鬼怪故事与魏晋志怪内容相近,故事没有多大新意。

⏹《幽明录》——《幽明录》30卷,其内容有与《列异传》和《搜神记》等书相似的神怪故事,也有宣传佛教,和以前的志怪小说中所没有的攻击道教方术的内容。

除此之外,也有一部分民间传说。

⏹《续齐谐记》——《续齐谐记》l卷,记述神怪之说,颇受到南北朝佛经影响,其中著名的阳羡鹅笼篇,述一书生变法的故事,甚为奇异。

⏹《拾遗记》——《拾遗记》l0卷,所记大多为神话传说,属于杂史体志怪小说。

记述古起庖牺,近至东晋,远至昆仑山。

多言鬼怪,因果报应极少,而叙述人事和社会生活是此书的特点。

⏹《搜神记》——《搜神记》是干宝的代表作,主要辑录神仙鬼怪的故事,也有一些没有故事性的琐碎记载。

《搜神记》的主要目的是宣扬鬼神真有,但也记有一些不怕鬼、捉鬼、杀鬼的故事,借此反映了人们对坏人坏事进行斗争的正义精神和智慧勇敢的性格。

⏹志人小说——是指魏晋六朝流行的专记人物言行和记载历史人物的传闻轶事的一种杂录体小说,又称清谈小说、轶事小说。

数量上仅次于志怪小说。

著名的有《笑林》、《世说新语》等。

⏹《笑林》——《笑林》3卷,此书记述短小的笑话。

所记民间笑话,具有机智辛辣风格。

⏹《郭子》——《郭子》3卷,记述魏晋名士言谈轶事。

其中篇章纯记事实,绝少评论,文笔简洁隽永。

⏹《西京杂记》——《西京杂记》6卷,内容庞杂,记述西汉人物轶事、宫廷制度、风俗习惯及怪异传说等,人物轶事虽只是一部分,而可观的佳作颇多,故事也很生动。

⏹《世说新语》——编撰者刘义庆。

《世说新语》是志人小说的代表作品,是现存志人小说的最高成就。

主要记述汉末至东晋的士族阶层的遗闻轶事,特别详于士族人物的玄虚清谈。

《世说新语》记述的都是零星琐碎的人物言行,而所涉范围却很广,从中可以了解魏晋士大夫的思想、生活和当时的社会现实。

⏹上官体——上官仪诗多应制、奉和之作,婉媚工整,时称“上官体”。

⏹初唐四杰——初唐文学家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四人齐名,世称“初唐四杰”。

他们的诗虽未脱离绮靡余风的影响,但已从宫廷走向市井和关山塞漠,题材拓宽了,感情浓烈壮大,形式多有创新,卢、骆之七言歌行,王、杨之五言律诗,尤为特出。

⏹文章四友——杜审言、李峤、苏味道、崔融并称“文章四友”。

他们作诗以五律居多,故对律诗发展定型有一定的贡献。

四友中以杜审言最具诗才。

⏹沈宋——沈佺期、宋之问。

律诗的定型,是由宋之问和沈佺期最后完成的。

⏹吴中四士——张若虚、贺知章、张旭、包融被称为“吴中四士”。

⏹盛唐诗风——初唐以来讲究声律辞藻的近体,与抒写慷慨情怀的古体汇而为一,韵律与抒情相辅相成,达到了声律风骨兼备的完美境界,成为盛唐诗风形成的标志。

⏹山水田园诗派——唐代的山水田园诗派,是继承东晋陶渊明的山水田园派,代表人物有王维、孟浩然等,内容以反映田园生活、描绘山水景物为主,其中以王维成就为高。

⏹“王孟”——王维和孟浩然在盛唐诗坛享有盛誉,两人同为盛唐山水田园诗之代表诗人,世称“王孟”。

⏹高岑——唐代诗人高适、岑参的并称。

二人都长于写边塞诗,风格相似。

⏹拗体律诗——杜甫打破固定的律诗谱式,就律体的变格创为“拗体”。

杜甫七律的拗句无规律可寻,体现了诗人造语贵新,同中求异的创作追求。

⏹沉郁顿挫——杜诗的主要风格特征是沉郁顿挫,沉郁顿挫风格的感情基调是悲慨。

沉郁,指其感情的悲慨壮大深厚;顿挫,指其感情的表达波浪起伏、反复低回。

⏹大历十才子——大历十才子是指唐朝大历年间的十位诗人。

这一说法最初见于姚合《极玄集》。

大历十才子包括李瑞、卢纶,钱起,司空曙等人。

其诗作特点是内容比较贫乏,诗风以清丽空灵,省净纤巧为主要特色。

⏹钱刘——钱起才能全面,其诗各体皆工,被公认为“十才子”之冠,与刘长卿并称“钱刘”。

⏹元和体——元稹、白居易在元和年间所写的“次韵相酬”,穷极声韵的长篇排律,以及杯酒光景间感叹自身遭遇的“小碎篇章”,加上他们两人的艳情诗在内,统称为“元和体”。

⏹“苦吟”——孟郊作诗以苦吟著称,注重造语炼字,追求构思的奇特超常。

⏹韩孟诗派——韩孟诗派对促成中唐诗歌创作的新变和繁荣有重大贡献。

他们自负才高,且风格各不相同,但在尚怪奇、重主观这一基本倾向上却是一致的。

⏹tkeiteasy轻松;不紧张;从容“长吉体”——李贺的诗造语奇丽,喜用生新拗折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农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