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生虫 问答题.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8995235 上传时间:2023-02-02 格式:DOCX 页数:29 大小:37.7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寄生虫 问答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寄生虫 问答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寄生虫 问答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寄生虫 问答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寄生虫 问答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寄生虫 问答题.docx

《寄生虫 问答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寄生虫 问答题.docx(2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寄生虫 问答题.docx

寄生虫问答题

1.简述硬蜱与软蜱生活史、生态习性的异同。

1.软蜱与硬蜱生活史都有卵、幼虫、若虫、成虫4个时期,其不同点归纳如下:

(1)硬蜱大多数种类生活在野外,如林区、草原等处。

软蜱常生活在宿主巢穴附近。

(2)硬蜱若虫只有1龄,而软蜱则有数龄,如乳突钝缘蜱有3-6龄。

(3)硬蜱各期只吸血1次,吸血时间长,一般需几天至1周。

雌蜱1次把卵产完。

软蜱成虫一生需吸血多次,吸血时间短,数分钟至1小时,雌蜱一生产卵多次。

(4)硬蜱种类有一宿主蜱、二宿主蜱、三宿主蜱。

软蜱种类为多宿主蜱。

2.简述硬蜱与软蜱对人的危害

2.硬蜱主要传播的疾病有:

(1)森林脑炎病原体为森林脑炎病毒,主要传播媒介是全沟硬蜱,病原体在媒介体内可经卵传递。

(2)新疆出血热病原体为病毒,主要传播媒介是亚东璃眼蜱。

病原体在媒介体内可经卵传递。

(3)莱姆病病原体是伯氏包柔螺旋体,主要传播媒介为全沟硬蜱。

此外,某些硬蜱唾液中含有神经毒素,当其叮咬人时毒素注入人体,导致运动性神经纤维传导障碍,引起肌肉麻痹,称蜱瘫痪。

软蜱主要传播蜱媒回归热,病原体为伊朗包柔螺旋体和拉氏包柔螺旋体,主要传播媒介是乳突钝缘蜱与特突钝缘蜱。

病原体在媒介体内可经卵传递。

3.对蜱的防制可采取哪些措施?

3.对蜱的防制主要应采取以下措施:

(1)环境防制结合垦荒,铲除灌木杂草,清理畜圈,牧区采用轮换草场放牧等措施,使蜱不能找到孳生和越冬的场所及吸不到宿主血而死亡。

(2)化学防制对蜱类栖息和越冬场所喷洒马拉硫磷、敌百虫等杀虫剂。

牲畜可定期药浴杀虫。

(3)个人防护进入林区、草原等蜱孳生地应将领口、袖口、裤腿口扎紧,在皮肤裸露处涂驱避剂以防蜱的叮咬。

4.简述恙螨生活史及生态特点

4.恙螨发育经卵、前幼虫、幼虫、若蛹、若虫、成蛹、成虫7个时期,其中仅幼虫期寻找宿主刺吸组织液营寄生生活,而其余各期则营自由生活。

恙螨孳生于潮湿、阴暗、宿主经常活动的丛林等场所,幼虫的宿主主要是鼠类。

由于恙螨活动范围小,喜群居及其孳生条件等原因,孳生地常孤立而分散,呈点状分布,称为螨岛。

5.恙螨是如何传播疾病的?

5.恙螨可传播恙虫病,恙螨幼虫叮咬感染的鼠后,将恙虫立克次体吸人体内,病原体在其体内可经变态与经卵传递。

当恙螨幼虫再次叮咬人时,病原体注入人体而感染。

在我国主要传病媒介为地理纤恙螨和小盾纤恙螨。

6.简述疥螨生活史、生态特点及致病机制。

6.疥螨的生活史可分为卵、幼虫、I期若虫、Ⅱ期若虫和成虫5个时期。

它寄生在人体皮肤表皮角质层间,啮食角质组织,逐渐形成隧道。

雄虫与第二期雌若虫在宿主皮肤表面进行交配,雌若虫则钻入皮内蜕皮为雌虫,并在皮内隧道中产卵。

疥螨作为病原体在人皮内寄生引起疥疮,其寄生部位常在人体皮肤薄嫩处,如指缝、腹股沟、乳房下等处,婴儿可波及全身,疥螨在人表皮角质层深处挖掘形成隧道,由于虫体的机械性刺激,代谢物、分泌物及死亡虫体的作用引起过敏反应,剧烈的瘙痒是最突出的症状,夜间更为加剧,影响人睡眠。

如果抓破又可引起继发性细菌感染。

7.如何诊断与防治疥疮?

7.对疥疮的确诊,最可靠的方法是从隧道中找到虫体,常用消毒针头将隧道挑破,取出虫体在显微镜下鉴定;也可滴少量矿物油在丘疹处,并用刀片刮数次,取刮取物镜检虫体。

疥疮的防治主要是加强卫生宣传教育,注意个人卫生,避免与病人接触,患者衣物、床上用品等作消毒处理。

患者局部涂用硫磺软膏等药物,每晚一次,效果较好。

8.简述蠕形螨致病机理及诊断方法。

8.近年的研究表明,蠕形螨属条件致病螨,人的自然感染较为普遍,但只有极少数人有明显症状。

蠕形螨寄生于人体毛囊深部或皮脂腺中,其机械刺激和代谢物、分泌物及死亡虫体可引起机体过敏反应,使毛囊孔扩大,上皮角化过度,阻碍皮脂腺外溢,出现蠕形螨皮炎。

对蠕形螨皮炎的确诊,常用挤脂法,即用痤疮压迫器挤压患部皮肤,将挤出物置于玻片上,再加一滴液体石蜡使其透明,镜下观察虫体形态。

9.简述尘螨致病机理。

9.尘螨营自由生活,屋尘螨主要孳生于卧室内的枕头、褥被等处,尘螨的代谢产物、排泄物及死亡虫体都是过敏原,在细菌、霉菌的作用下分解为微小颗粒并飘浮于空气中,如果被尘螨性过敏者或有家族史者吸入后产生特异性抗体IgE,从而引起工型变态反应。

临床表

1.链状带绦虫与肥胖带绦虫相比,哪个对人的危害大?

为什么?

1.链状带绦虫对人的危害大。

这是由于链状带绦虫不仅成虫寄生于人体肠道,而且其囊尾蚴能够在人体的不同部位寄生,特别是寄生在一些重要的组织、器官,如脑、眼的囊尾蚴可引起严重的损害。

肥胖带绦虫成虫寄生于人的小肠,囊尾蚴不寄生于人体,因此,肥胖带绦虫对人的危害小。

此外,链状带绦虫和肥胖带绦虫寄生于人小肠均可引起肠粘膜的损伤,由于链状带绦虫的头节上有顶突和小钩,对肠粘膜的损伤较大,故链状带绦虫引起的消化道症状较为明显。

2.为什么患猪带绦虫病的病人应及时治疗?

2.猪带绦虫病的患者易于出现囊虫病,这是由于:

①自体内感染:

即呕吐时孕节反流到胃中感染。

②自体外感染:

患者因不良卫生习惯,误食自己排出的虫卵。

因猪带绦虫病患者可导致患者本身及他人患囊虫病,并可感染猪造成猪带绦虫的流行,因此猪带绦虫病患者应及时治疗。

3.比较链状带绦虫和肥胖带绦虫生活史的异同点。

3.链状带绦虫与肥胖带绦虫的异同点有:

①成虫均寄生于人的小肠,人是这两种绦虫的唯一终宿主。

②链状带绦虫的中间宿主为人和猪,肥胖带绦虫的中间宿主仅为牛。

③链状带绦虫的感染阶段有2个,即虫卵和囊尾蚴,人食入虫卵导致囊虫病,食哦囊尾蚴导致猪带绦虫病。

肥胖带绦虫的感染阶段为囊尾蚴,人食入牛囊尾蚴可患牛带绦虫病。

4.哪几种绦虫的虫卵相似?

如病人粪便中发现了带绦虫卵,应考虑患有何种寄生虫病?

4.链状带绦虫、肥胖带绦虫和细粒棘球绦虫的虫卵相似,都呈圆球形,胚膜上有放射状条纹,内含六钩蚴。

这些虫卵在显微镜下不易鉴别。

猪带绦虫病和牛带绦虫病患者的肠道有成虫寄生,孕节中的虫卵可随粪便排出。

因此,如果在病人的粪便中发现有带绦虫卵,可考虑病人患有猪带绦虫病或牛带绦虫病,但还需查孕节的子宫侧枝数或头节才能确诊是哪种绦虫的感染。

细粒棘球绦虫的成虫寄生在犬、狼体内而不寄生于人体,因此,人的粪便中不会出现细粒棘球绦虫卵。

5.棘球蚴对人体有哪些危害?

5.棘球蚴对人体的危害有:

(1)机械性损害棘球蚴不断地增大,压迫周围组织、器官,使得组织细胞萎缩、坏死,引起脏器的机械性压迫症状。

如压迫胆道,可出现黄疽;寄生于肺脏,可引起咳嗽、胸痛。

(2)变态反应棘球蚴破裂后,囊液外溢,由于棘球蚴液具有很强的变应原性,可使患者产生变态反应,如大量囊液进入血液,可引起严重的过敏性休克,甚至死亡。

(3)合并症棘球蚴囊壁破裂,囊液溢出,原头蚴、生发囊及子囊可发育为新的棘球蚴,造成继发性感染。

6.裂头蚴侵入人体有哪些途径?

6.裂头蚴侵入人体有以下三种途径:

(1)局部贴敷生蛙肉为主要侵入途径。

用生蛙肉敷贴在伤口或脓肿上,蛙肉中如有裂头蚴,可自伤口或正常的皮肤、粘膜侵入组织。

(2)吞食生的或未煮熟的蛙、蛇或猪肉:

民间有用吞食活蛙治疗疮疖或疼痛的习惯,或吃未煮熟的蛙、蛇、猪肉,肉中如有裂头蚴,可穿过肠壁进人腹腔,并移行到达全身各部位。

(3)误食感染性的剑水蚤,或原尾蚴直接从皮肤、粘膜侵入感染

1.华枝睾吸虫病的病原学诊断方法有哪些?

哪种方法的检出率高?

1.华枝睾吸虫病的病原学诊断方法有:

①粪便直接涂片法。

由于华枝睾吸虫虫卵小,此法易漏检。

②加藤法。

③粪便水洗沉淀法,检出率较高。

④十二指肠引流法。

因华枝睾吸虫成虫寄生于肝胆管中,虫卵随胆汁流人十二指肠。

用十二指肠引流法检出率高。

此法常用于粪检阴性的病人。

2.简述卫氏并殖吸虫对人的致病机理。

2.卫氏并殖吸虫对人的致病可引起:

①肺部的病变。

成虫在肺组织中移行及代谢产物的作用,病人肺部出现脓肿、囊肿,囊肿内容物被排出或吸收后,肉芽组织纤维化形成瘢痕。

患者出现胸痛、咳嗽、咳铁锈色痰十全身症状有低热、食欲不振、消瘦。

②其他组织器官的病变。

肺吸虫童虫及少数成虫移行于肺以外的组织、器官引起的病变,包括:

A.腹型患者出现腹痛、腹泻、血便等。

B.脑脊髓型患者表现为头痛、癫痫、偏瘫。

C.皮下包块型病人出现游走性皮下包块、结节。

3.阐述血吸虫虫卵肉芽肿的形成机理及日本血吸虫虫卵肉芽肿的特点。

3.虫卵中的毛蚴分泌可溶性虫卵抗原(Sm),透过卵壳释放到周围组织中,巨噬细胞吞噬、处理这些抗原,并将抗原信息传递给T淋巴细胞使其分化增殖为致敏T淋巴细胞。

致敏T淋巴细胞再次接触可溶性虫卵抗原时,释放多种淋巴因子,吸引淋巴细胞、巨噬细胞、嗜酸性粒细胞、纤维母细胞聚集在虫卵的周围形成虫卵肉芽肿。

日本血吸虫虫卵肉芽肿的特点为:

①虫卵肉芽肿的体积大;②其中有大量的嗜酸性粒细胞和很多浆细胞,常出现嗜酸性脓肿;③虫卵的周围有抗原抗体复合物,称何博礼现象。

这是由于宿主组织中虫卵数量多,抗原浓度大,浆细胞产生的大量抗体与抗原结合形成免疫复合物。

4.日本血畈虫病的病原学诊断方法有哪些?

慢性及晚期血吸虫病患者宜采用何种病原学诊断方法?

为什么?

4.血吸虫病的病原学诊断方法有:

①粪便直接涂片查虫卵。

②粪便水洗沉淀法查虫卵。

③毛蚴孵化法。

如粪便水洗沉淀法阴性,?

再用此法做进一步检查。

④肠粘膜活组织检查。

慢性及晚期血吸虫病宜采用肠粘膜活组织检查进行病原学诊断。

由于慢性及晚期血吸虫病患者发病时间长,结肠肠壁的虫卵肉芽肿纤维化,肠粘膜溃疡部位纤维组织增生形成瘢痕,使沉积在肠壁中的虫卵脱落进入肠腔的机会少,因此粪便检查难以检出虫卵。

而用乙状结肠镜或直肠镜取病变组织查虫卵,其检出率高。

5.简述血吸虫病的防治原则。

5.血吸虫病的防治应采取以灭螺为主的综合性防治措施。

包括:

①治疗病人、病牛,主要用吡喹酮治疗。

②管理好水源和粪便,防止粪便污染水源,对粪便进行无害化处理。

③消灭钉螺。

灭螺是血吸虫病防治的一个重要环节,应因地制宜,反复查灭。

灭螺药物有五氯酚铵、氯硝柳胺等。

④加强个人防护。

在生产和生活中,避免血吸虫感染。

6.毛蚴孵化法为什么只能用于诊断血吸虫病,而不能诊断其他吸虫病?

6.血吸虫病患者粪便中的虫卵为成熟毛蚴。

虫卵在外界清水中,20—30℃的条件下经4-6小时可孵出毛蚴。

毛蚴呈直线匀速运动,用肉眼或放大镜可观察。

因此用毛蚴孵化法可诊断血吸虫病。

其他几种吸虫不能用此法诊断,这是由于肝吸虫病人粪便中的虫卵虽含有毛蚴,但需被赤豆螺等淡水螺吞食后才能孵出。

卫氏并殖吸虫卵和布氏姜片吸虫卵的内容物均为卵细胞和卵黄细胞,需经数周才能发育为毛蚴,且在实验室难以完成。

7.哪些吸虫不寄生在肠道,但可在粪便中检查到这些虫卵?

为什么?

7.华枝睾吸虫、卫氏并殖吸虫、日本血吸虫的成虫均不寄生于肠道,但粪便中能查到虫卵。

华枝睾吸虫成虫寄生于肝胆管中,虫卵随胆汁进入肠腔,经粪便排出。

卫氏并殖吸虫成虫寄生于肺脏,虫卵随痰咽下进入消化道排出。

日本血吸虫成虫寄生于肠系膜静脉,虫卵沉积在结肠壁使肠粘膜组织坏死脱落进入肠腔,随粪便排出。

1.简述蚊生活史。

1.蚊的生活史发育为全变态型,分为卵、幼虫、蛹和成蚊4个时期。

雌蚊产卵于水中,在适宜温度下,卵孵化为幼虫并以水中浮游生物为营养,经3次蜕皮而发育为蛹,蛹不食但能动,常栖息于水面,经2-3天的发育羽化为成蚊,成蚊飞离水面,进行交配、吸血和产卵。

2.蚊主要能传播哪些寄生虫病?

简述其机理。

2.蚊可传播的寄生虫病主要有:

(1)疟疾传播疟疾的媒介是按蚊属的蚊种,在我国主要有中华按蚊、嗜人按蚊、微小按蚊、大劣按蚊等,当蚊叮咬疟疾病人时,可将血内的雌、雄配子体吸入胃内,两种配子体可进一步发育为雌、雄配子,并在蚊胃腔中进行配子生殖形成合子,数小时后合子又发育成动合子并在胃弹性纤维膜下形成卵囊,卵囊进行孢子增殖形成大量子孢子,子孢子进入血腔,最后到达唾腺管,当雌蚊再次叮咬人时,子孢子随唾液注入人体造成感染。

(2)丝虫病在我国传播丝虫病的媒介主要有淡色库蚊、致倦库蚊、中华按蚊与嗜人按蚊。

当雌蚊叮咬血中带有微丝蚴的病人时,可将微丝蚴吸人蚊胃,微丝蚴脱去鞘膜,穿过胃壁经血腔进入胸肌进一步发育为腊肠状蚴,经2次蜕皮后成为丝状蚴,丝状蚴进入蚊血腔到达蚊下唇,当蚊再次叮咬人时,幼虫自下唇逸出,经伤口或正常皮肤侵入人体造成感染。

3.简述我国白蛉传播黑热病机理。

3.在我国传播黑热病的媒介主要有中华白蛉、中华白蛉长管亚种、吴氏白蛉和亚历山大白蛉。

当雌蛉叮咬黑热病患者或保虫宿主时,病原体杜氏利什曼原虫无鞭毛体被吸入白蛉胃内,无鞭毛体发育为前鞭毛体,大约3~4天后发育成熟并以二分裂方式大量繁殖,一周后前鞭毛体大量聚集在白蛉口腔及喙,当白蛉再次叮咬人时,前鞭毛体随唾液注入人体造成感染。

4.根据白蛉的生活史及生态习性特点,阐明防治黑热病的有利因素。

4.在黑热病传播媒介白蛉的生活史及生态特点中,有利于对其防制的是:

①出现季节较短,约3~5个月。

②生活史周期长,需6~8周,产卵量少,一般一年只产一次卵。

③飞翔能力弱,活动范围小,约30m以内。

④对杀虫剂敏感,较少产生耐药性。

此外黑热病病人治愈后可获得终身免疫,从而减少了传染源的作用。

上述特点均有利于对黑热病的防治。

5.在苍蝇的形态结构与生活习性中,哪些与传播疾病有关?

主要通过什么方式传播疾病?

5.苍蝇口器为舐吸式,用唾液溶解食物取食;全身密布鬃毛,足末端有一对爪垫亦密布细毛,可携带大量病原体;食性杂,取食频繁,有边吃、边吐、边排粪便的习性;飞翔能力强,活动范围较大。

以上形态结构与生活习性有利于其传播疾病。

苍蝇主要以机械性方式传播疾病,可携带的病原体有细菌、病毒、立克次体、寄生虫卵和包囊等,传播消化道、呼吸道、眼病和皮肤疾病,如痢疾、阿米巴病、脊髓灰质炎、肺结核、沙眼、雅司病等。

某些蝇可生物性传播疾病,如家蝇可作为结膜吸吮线虫的中间宿主,舌蝇传播人体锥虫病。

此外蝇幼虫可引起蝇蛆病。

6.简述蚤传播鼠疫的机理。

6.蚤传播鼠疫是由于其消化道有特殊的结构,蚤的前胃有几丁质刺,这些几丁质刺可阻止蚤吸入中肠的血反流。

当蚤吸食病鼠血后,鼠疫杆菌在蚤的几丁质刺间大量繁殖,形成菌栓堵塞食道,这种蚤称为“栓塞蚤”。

当蚤再次叮咬新宿主时,血流受阻,带菌血流则反流至新宿主体内,因而造成感染。

这种传播方式称繁殖式生物性传播。

7.简述蚤传播鼠型斑疹伤寒机理。

7.鼠型斑疹伤寒病原体是莫氏立克次体,当蚤叮咬病鼠后,立克次体在蚤胃上皮细胞内繁殖,细胞破裂后病原体随粪便排出。

如果蚤再次叮咬人,蚤粪便污染叮咬伤口,病原体侵入造成感染。

8.蚤的哪些生活习性与传播疾病有关?

8.蚤与传播疾病有关的生活习性是:

①雌、雄蚤均吸血,吸血频繁,一日常吸血数次,有边吸血、边排粪便的习性。

②蚤成虫对宿主体温变化敏感,当宿主发病体温升高或死亡后体温下降时,蚤常离去再寻找新宿主。

③蚤后足发达,善跳,故有一定活动范围。

以上特点有利蚤传播疾病。

9.虱的哪些生活习性与传播疾病有关?

9.虱的生活习性中与传播疾病有关的是:

①雌、雄虱及若虫都嗜吸人血,不耐饥饿,吸血频繁,常边吸血、边排粪便。

②虱对温度、湿度敏感,当患者体温升高或出汗时,虱即爬离另寻宿主。

10.虱主要传播哪些疾病?

简述其机理。

10.虱主要可传播以下疾病:

(1)流行性斑疹伤寒当虱叮咬病人后,病原体普氏立克次体则侵入虱胃上皮细胞内,并大量繁殖,数日后细胞破裂,病原体随虱粪便排出。

当虱再次叮咬人时,虱粪便污染皮肤伤口;或虱被挤碎后病原体逸出,经皮肤伤口侵入人体造成感染。

(2)战壕热虱叮咬病人时将病原体五日热立克次体吸入胃内,病原体在虱胃腔内或胃上皮细胞表面繁殖,并不侵入细胞内,病原体随粪便排出。

如果虱再次叮咬人,虱粪便污染皮肤伤口,病原体侵入造成感染。

(3)回归热虱叮咬病人后,病原体俄拜氏疏螺旋体从虱胃中进入血腔中大量繁殖,如果虱被挤碎,则病原体逸出,经皮肤伤口侵入人体造成感染。

11.蜚蠊主要以何种方式传播疾病?

主要能传播哪些疾病?

与其生活习性有何关系?

11.蜚蠊主要通过体表或体内携带多种病原体以机械性传播方式传播疾病,病原体有细菌、病毒、寄生虫等,引起细菌性痢疾、伤寒、脊髓灰质炎、肝炎及肠道寄生虫病。

此外蜚蠊还可作为某些寄生虫的中间宿主,如美丽筒线虫、东方筒线虫、念珠棘头虫和缩小膜壳绦虫等。

蜚蠊为杂食性昆虫,人和动物的食物、排泄物及垃圾均可为食;常栖息于室内温暖、潮湿与食物、水靠近的场所;白天隐匿,夜间四处活动。

以上特点有利于传播疾病

1.医学节肢动物对人的直接危害包括4个方面:

(1)吸血和骚扰例如蚊和臭虫在夜间吸血使人不安。

(2)毒害作用蜱吸血时将毒液注入人体引起蜱瘫痪。

(3)致敏作用节肢动物的唾液、分泌物、排泄物、皮壳等异性蛋白均可成为致敏原,引起宿主过敏反应。

例如:

疥螨寄生于人体可引起皮疹和瘙痒等过敏反应。

(4)寄生某些节肢动物本身可作为病原体寄生于人体。

例如:

蝇蛆、疥螨和蠕形螨均可寄生于人体,引起寄生虫病。

2.医学节肢动物的生物性传播方式有以下4种:

(1)发育式即病原体在节肢动物体内只有形态变化,无数量改变。

例如:

丝虫幼虫在蚊体内的发育。

(2)繁殖式即病原体在节肢动物体内无形态变化,只有数量的增加。

例如:

鼠疫杆菌在蚤体内的增殖。

(3)发育繁殖式病原体在节肢动物体内既有形态变化,又有数量的增加。

例如:

疟原虫在蚊体内的发育。

(4)经卵传递式病原体在节肢动物体内增殖后侵入卵巢,再经卵传递给下一代。

如恙螨传播恙虫病。

3.病媒节肢动物的判定依据有:

(1)生物学证据节肢动物是当地的优势种或有相当高的种群密度,与人关系密切。

(2)流行病学证据节肢动物的地理分布与其传播的虫媒病的分布相一致,季节消长与疾病的流行季节相一致。

(3)自然感染的证据在疾病的流行区和流行季节,从可疑的节肢动物体内分离出所传播疾病的病原体,或查到病原体的感染期。

(4)实验感染的证据用实验方法对节肢动物进行人工感染,病原体能在节肢动物体内繁殖,并能传染给易感的实验动物,或完成感染期的发育。

4.对医学节肢动物应采取综合防制的原则

治理环境,使之不利于医学节肢动物的生存和繁殖;使用天然或合成的药物毒杀或驱避医学节肢动物,进行化学防制;利用捕食性生物和致病性生物进行生物防制,另外还可采取遗传防制和法规防制。

1.简述蛔虫病流行广泛的原因。

1.成虫产卵量大,每天每条雌虫可产卵24万个,对外界环境污染严重,似蚓蛔线虫生活史简单,虫卵在外界环境中不需要中间宿主,直接发育为感染期虫卵,由于受精蛔虫卵卵壳蛔甙层的保护作用,虫卵对外界环境抵抗力强。

另外,由于粪便管理不当、用人粪施肥及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不良的饮食和卫生习惯等,导致蛔虫病的广泛流行。

2.比较似蚓蛔线虫与毛首鞭形线虫的生活史。

2.似蚓蛔线虫和毛首鞭形线虫的生活史过程基本相同,其主要的相同点为:

①人为终宿主;②生活史简单,虫卵均能在外界环境直接发育为感染期虫卵;③感染阶段为感染期虫卵,④感染方式为经口感染。

两者的主要区别是:

①蛔虫成虫寄生在小肠,鞭虫成虫寄生在盲肠;②鞭虫幼虫在体内不需经过组织移行即可发育为成虫;蛔虫幼虫在体内需经组织移行后才能发育为成虫,其移行途径为:

幼虫侵入肠粘膜或粘膜下层→入血→肝→右心肺、肺泡→支气管→咽喉部→胃→小肠。

3.简述钩虫引起人体贫血的机理。

3.钩虫引起人体贫血的机理为:

(1)钩虫有口囊,咬附肠粘膜吸血,吸血时分泌抗凝素,使血液不易凝固。

(2)钩虫引起慢性失血①钩虫利用口囊吸血及血液迅速自消化道排出;②咬附部位粘膜伤口渗血;③钩虫经常更换咬附部位,造成新旧伤口的失血;④过敏性肠粘膜大出血。

(3)钩虫寄生造成肠粘膜出血点、溃疡,导致营养吸收功能障碍。

(4)贫血还与宿主的健康和营养状况有关。

4.简述钩虫病的病原学诊断方法及其优缺点。

4.钩虫病的病原学诊断方法有:

(1)直接涂片法方法简便,但感染较轻者容易漏诊。

(2)饱和盐水漂浮法较直接涂片法复杂,但检出率远较前者高。

(3)钩蚴培养法需时长,但检出率高,可鉴别两种钩虫的虫种。

5.简述旋毛形线虫对人的致病经过。

5.根据旋毛形线虫的生活史,将旋毛虫对人的致病经过分为三期:

(1)侵入期主要为脱囊幼虫侵入肠粘膜发育为成虫的时期。

幼虫钻人肠壁发育为成虫,以肠绒毛为食,引起周围组织广泛炎症,局部充血、水肿、出血及溃疡,患者往往表现为腹痛、腹泻、恶心和呕吐等消化道症状。

(2)幼虫移行期发生在感染后2~6周,幼虫经血循环移行至全身肌肉,引起血管炎、肌炎。

患者表现为变态反应及全身中毒症状,肌肉酸痛,尤以腓肠肌、肱二头肌明显;幼虫移行至肺,损害肺毛细血管,产生局灶性或广泛性肺出血、肺水肿;幼虫侵入心肌,可导致心力衰竭,甚至死亡。

(3)成囊期发生在感染后一个月,虫体周围形成纺锤形囊包,轻症患者急性症状消退,但肌痛可持续数月之久。

严重患者出现恶病质、水肿、虚脱、毒血症和心肌炎等,甚至死亡。

6.简述班氏吴策线虫和马来布鲁线虫对人的危害有何异同。

6.马来布鲁线虫主要寄生在人体的上、下肢浅部、淋巴系统;班氏吴策线虫除寄生于上、下肢浅部淋巴系统外,多寄生于深部淋巴系统。

其致病既有相同处,又有不同之处。

相同点为:

①两者均可引起急性期淋巴管炎、淋巴结炎和丹毒样皮炎;②两者均可引起上、下肢象皮肿。

不同点为:

班氏吴策线虫可引起精索炎、睾丸炎、附睾炎、阴囊象皮肿、睾丸鞘膜积液和乳糜尿等症状,而马来布鲁线虫感染者却没有这些症状。

7.试述象皮肿形成的机理。

7.急性期炎症反复发作,淋巴管内皮细胞增生,管壁增厚,局部可出现增生性肉芽肿。

此反应不断进行,可引起淋巴管壁显著增厚,管腔狭窄,导致淋巴管部分或完全阻塞。

如阻塞在浅表淋巴结、淋巴管,阻塞部位以下淋巴管内压增高,导致淋巴管曲张甚至破裂,淋巴液外流,因淋巴液中蛋白质含量高,刺激局部纤维组织增生,导致局部皮肤和皮下组织增厚、变粗、变硬而形成象皮肿。

象皮肿形成后,局部血液循环障碍,使病变处皮肤汗腺、毛囊及皮脂腺功能障碍,容易继发细菌感染,导致局部炎症或慢性溃疡以及纤维组织增生,加重象皮肿。

8.丝虫病的病原学诊断方法有哪些?

检查时应注意什么?

8.丝虫的病原学诊断方法主要是查血,若血液中有微丝蚴即可确诊,由于微丝蚴有夜现周期性,应注意采血时间,一般以晚上9点以后为宜。

具体方法有:

(1)新鲜血滴检查法此法可用作筛选病人,但不能鉴别虫种。

(2)厚血膜涂片检出率高,且可鉴别虫种。

(3)海群生白天诱出法多用于夜间取血不方便者,但易漏诊。

(4)微丝蚴浓集法阳性率较高。

1.医学原虫的生活史类型有以下三种:

(1)完成生活史只需要一种宿主,通过接触或中间媒介的机械性携带而传播。

如溶组织内阿米巴。

(2)完成生活史需一种以上脊椎动物作为宿主。

如弓形虫完成生活史需要终宿主猫和中间宿主人或鼠等。

(3)完成生活史需要在吸血昆虫体内发育、增殖至感染阶段。

如杜氏利什曼原虫完成生活史,需要在白蛉体内发育增殖后,通过叮咬注人人体。

2,简述溶组织内阿米巴造成的烧瓶样溃疡?

?

?

?

组织内阿米巴的致病过程是一种复杂的现象。

有毒株滋养体粘附肠粘膜,在接触部位释放细胞致病因子和蛋白水解酶,细胞致病因子破坏接触的肠粘膜细胞(靶细胞),滋养体部分或全部吞噬这些靶细胞和红细胞,蛋白水解酶可溶解组织细胞,破坏肠粘膜。

早期病变主要发生在浅表的肠粘膜,坏死区极小。

急性期滋养体大量繁殖,并可穿破粘膜肌层,在疏松的粘膜下层繁殖扩展,溶解破坏组织,形成口小底大的烧瓶样溃疡。

3;如何用病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农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