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专题复习精炼课内文言文阅读第1篇论语.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8994956 上传时间:2023-02-02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2.3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语文专题复习精炼课内文言文阅读第1篇论语.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中考语文专题复习精炼课内文言文阅读第1篇论语.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中考语文专题复习精炼课内文言文阅读第1篇论语.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中考语文专题复习精炼课内文言文阅读第1篇论语.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中考语文专题复习精炼课内文言文阅读第1篇论语.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考语文专题复习精炼课内文言文阅读第1篇论语.docx

《中考语文专题复习精炼课内文言文阅读第1篇论语.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语文专题复习精炼课内文言文阅读第1篇论语.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考语文专题复习精炼课内文言文阅读第1篇论语.docx

中考语文专题复习精炼课内文言文阅读第1篇论语

第1篇 论 语

(《论语》)

版本导航:

◎统编七上第11课;◎语文七上第18课,九上第22课;◎苏教七上第29课。

原文呈现

教参译文(加粗内容翻译以课下注释为准)

教参段层

  子曰: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人不知而不愠(yùn),不亦君子乎?

”(《学而》)

  孔子说:

“学习了,然后按时温习,不是很愉快吗?

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也很快乐吗?

人家不了解我,并不因此恼怒,不也是有才德的人吗?

”(《学而》)

第1章:

讲学习方法和个人修养。

学以致用,体现学习的价值。

  曾子曰:

“吾(wú)日三省(xǐnɡ)吾身:

为人谋而不忠乎?

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传(chuán)不习乎?

”(《学而》)

  曾子说:

“我每天多次进行自我检查:

替人谋划事情是不是竭尽自己的心力呢?

跟朋友交往是不是诚信呢?

老师传授的知识是否复习过了呢?

”(《学而》)

第2章:

讲学习方法,强调随时都该反省自己。

加强自我反省,提高自我修养。

  子曰: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为政》)

  孔子说:

“我十五岁时,有志于做学问;三十岁时能有所成就,说话办事都有把握;四十岁,心里不再感到迷惑;五十岁知道上天的意旨是什么;六十岁能听得进不同的意见而加以容纳;七十岁我就可以顺从意愿,但也不会越过法度。

”(《为政》)

第3章:

讲个人修养,要循序渐进,进德修业。

  子曰: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为政》)

  孔子说:

“温习学过的知识,可以得到新的理解和体会,就可以做老师了。

”(《为政》)

第4章:

讲学习方法,强调学习关键要思考,要“知新”。

  子曰:

“学而不思则罔(wǎnɡ),思而不学则殆(dài)。

”(《为政》)

  孔子说:

“只是读书却不认真思考,就会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只空想却不读书,就会疑惑。

”(《为政》)

第5章:

讲学习态度,阐明“学”与“思”的辩证关系。

  子曰:

“贤哉,回也!

一箪(dān)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贤哉,回也!

”(《雍也》)

  孔子说:

“颜回的品质多么高尚啊!

一竹筐饭,一瓢水,住在简陋的巷子里,别人都不能忍受那种困苦,颜回却不改变他自有的快乐。

多么高尚啊,颜回!

”(《雍也》)

第6章:

讲个人修养,修身要经受困苦、贫穷的考验。

  子曰:

“知之者不如好(hào)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雍也》)

  孔子说:

“懂得某种学问和事业的人不如喜爱它的人,喜爱它的人不如以研究这种学问为快乐的人”。

(《雍也》)

第7章:

讲学习方法,讲兴趣对学习的重要性。

  子曰:

“饭疏食,饮水,曲肱(ɡōnɡ)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述而》)

  孔子说:

“吃粗粮,喝冷水,弯着胳膊当枕头,乐趣也就在其中了。

用不正当的手段得来的富贵,对于我来讲就像浮云一样。

”(《述而》)

第8章:

讲个人修养,讲富贵与仁义之间如何抉择。

  子曰: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述而》)

  孔子说:

“几个人一起走路,在其中必定有可以做我老师的人。

选取他们的优点而学习,如果也有他们的缺点就加以改正。

”(《述而》)

第9章:

讲学习方法(第1句)和个人修养(第2句),强调无论何时何地,都要虚心向别人学习,同时要有端正的学习态度。

  子在川上曰:

“逝者如斯夫(fú),不舍昼夜。

”(《子罕》)

  孔子在河流边感叹道:

“时光像河水一样流去,日夜不停。

”(《子罕》)

第10章:

讲对于时间流逝的感慨。

  子曰:

“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子罕》)

  孔子说:

“一国军队,可以改变其主帅;平民百姓的志向却是不能改变的。

”(《子罕》)

第11章:

讲个人修养,强调坚守志向。

  子夏曰:

“博学而笃(dǔ)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子张》)

  子夏说:

“广泛学习且能坚定志向,恳切地发问求教,多思考当前的事情,仁德就在其中了。

”(《子张》)

第12章:

讲个人修养,强调提升个人修养的方法。

【文章中心】本文通过记录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在个人修养、学习方法、学习态度等方面给人以启示,教育我们学习是为了更好地做人。

知识梳理

一、重点字词

1.通假字

(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______同“______”,意思为:

_____

(2)吾十有五而志于学

______同“______”,意思为:

_____

2.古今异义

(1)吾日三省吾身

古义:

__________     今义:

确数“三”

(2)可以为师矣

古义:

__________     今义:

表许可

(3)饭疏食,饮水

古义:

__________今义:

疏通,疏散

古义:

__________今义:

泛指无色、无味、无臭的液体

 

3.词类活用

(1)名词作动词

饭疏食,饮水

原意为:

饭,在句中的意思为:

__________

(2)名词作状语

①学而时习之

原意为:

时间,在句中的意思为:

__________

②吾日三省吾身

原意为:

太阳,在句中的意思为:

__________

(3)动词作名词

传不习乎

原意为:

传授,在句中的意思为:

__________

(4)形容词作名词

温故而知新

原意为:

旧的,在句中的意思为:

__________

原意为:

新的,在句中的意思为:

__________

(5)形容词的意动用法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原意为:

快乐,在句中的意思为:

__________

4.一词多义

(1)知:

①人不知而不愠__________

②温故而知新__________

③其真不知马也(《马说》)__________

(2)从:

①七十而从心所欲     __________

②择其善者而从之__________

③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送东阳马生序》)__________

④客从外来(《邹忌讽齐王纳谏》)__________

(3)思:

①学而不思则罔__________

②思而不学则殆__________

5.重点实词

(1)学而时习之        学:

__________

习:

__________

(2)不亦说乎亦:

__________

(3)有朋自远方来朋:

__________

自:

__________

(4)不亦乐乎乐:

__________

(5)人不知而不愠愠:

__________

(6)吾日三省吾身吾:

__________

省:

__________

身:

__________

(7)为人谋而不忠乎忠:

__________

(8)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信:

__________

(9)三十而立立:

__________

(10)四十而不惑惑:

__________

(11)不逾矩逾:

__________

矩:

__________

(12)学而不思则罔罔:

__________

(13)思而不学则殆殆:

__________

(14)贤哉,回也贤:

__________

(15)一箪食箪:

__________

(16)人不堪其忧堪:

__________

(17)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

__________

(18)曲肱而枕之肱:

__________

枕:

__________

(19)不义而富且贵义:

__________

(20)择其善者而从之择:

__________

善:

__________

(21)子在川上曰川:

__________

(22)逝者如斯夫逝:

__________

斯:

__________

(23)不舍昼夜舍:

__________

(24)三军可夺帅也夺:

__________

(25)博学而笃志笃:

__________

(26)切问而近思切:

__________

(27)仁在其中矣仁:

__________

6.文言虚词

①学而时习之

②人不知而不愠

③学而不思则罔

④思而不学则殆

__________

(1)而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

①学而时习之__________

(2)之②知之者不如好之者__________

③择其善者而从之__________

(3)不亦说乎   __________

(4)可以为师矣 __________

(5)学而不思则罔__________

(6)于我如浮云__________

(7)必有我师焉__________

(8)择其善者而从之__________

(9)逝者如斯夫__________

二、文意理解(正确的打“√”,有误的打“×”)

◆内容理解

1.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这句话中,可以看出孔子的交友原则是选择志同道合的人做朋友,他视交友为乐事。

(  )

2.“吾日三省吾身”的具体内容为:

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呢?

跟朋友交往是不是诚实呢?

老师传授的知识是不是复习过了呢?

(  )

3.《论语》在论述“学”与“思”的关系时,先说“学而不思则罔”,后说“思而不学则殆”,这是因为“学”是“思”的先决条件,先学后思符合认知规律。

(  )

4.“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告诉我们要善于学习别人的长处,克服自己的短处,做一个通情达理的人。

(  )

◆写作特色

5.《论语》是语录体散文,言简义丰,多格言警句,体现了孔子的道德修养、学习方法和态度等。

 

第1篇 论 语

知识梳理

一、1.

(1)说 悦 愉快(语:

愉快,高兴;苏:

同“悦”,喜悦) 

(2)有 又 用于整数和零数之间

2.

(1)泛指多次。

一说,实指,即三个方面 

(2)可以凭借(3)粗劣(苏:

粗粮) 冷水

3.

(1)吃(语:

吃饭;苏:

这里用为动词,吃) 

(2)①按时(语:

时常,常常) ②每天 (3)老师传授的知识(4)学过的知识(语:

旧,这里指学过的知识) 新的理解和体会 (5)以……为快乐[语:

愉快,快乐。

这里的意思为“以(它)为乐”]

4.

(1)①知道,了解 ②得到(语:

这里有理解、领会的意思) ③认识,识得 

(2)①顺从 ②跟从(语:

采纳,听从) ③向,跟 ④自 (3)①思考 ②空想

5.

(1)学习 温习,复习 

(2)也 (3)志同道合的人(语:

朋友。

这里指志同道合的人) 从 (4)快乐 (5)生气,恼怒(语:

怨恨) (6)人称代词,我 自我检查、反省(语:

对自己的言行反省与检查;苏:

反省,检查自己) 自己 (7)竭尽自己的心力(语:

忠诚,尽心竭力)(8)诚信(语:

诚实不欺,守信用) (9)立身,指能有所成就(语:

成就,意即有所成就) (10)迷惑,疑惑(语:

疑惑) (11)越过(语:

超越,超过) 法度(语:

本指木工用来画方形或直角的曲尺,这里引申为法度) (12)迷惑,意思是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语:

通“惘”,迷惑;苏:

同“惘”,迷惑而无所得) (13)疑惑(苏:

同“怠”,疲倦而无所得) (14)好,这里指品行好 (15)古代盛饭用的圆形竹器(苏:

古代盛饭的圆形竹器) (16)能忍受(17)喜爱,爱好(语、苏:

喜爱) (18)胳膊上从肩到肘的部分,这里指胳膊(语、苏:

胳膊上从肩到肘的部分。

这里泛指胳膊)当枕头(语:

动词,头枕着) (19)即“宜”,行为的尺度(苏:

正当的行为) (20)选择 好的,优点(苏:

优点) (21)河流 (22)往、离去 代词,这,指河水(苏:

此,指河里的流水) (23)停止(语:

止息)(24)改变(语:

改变,更改) (25)坚定(语:

专一,心意不改变) (26)恳切 (27)仁德(苏:

仁德,高尚的道德)

6.

(1)①连词,表顺承,然后 ②连词,表转折,却,但是 ③连词,表转折,却,但是 ④连词,表转折,却

(2)①代词,代指“学过的知识” ②代词,它,这里指学问和事业。

一说,指仁德 ③代词,代指好的方面(3)相当于“吗” (4)动词,做 (5)表结果,可译为“就”(6)介词,对,对于 (7)于此,意思是在其中(苏:

于此,在这里) (8)代词,他们,他们的 (9)语气词,用于句末,表示感叹(苏:

语气词,表示感叹,相当于“啊”)

二、1.√ 2.√ 3.√ 4.√ 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农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