届高考历史总复习限时规范特训习题22.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8993437 上传时间:2023-02-02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57.9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届高考历史总复习限时规范特训习题22.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届高考历史总复习限时规范特训习题22.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届高考历史总复习限时规范特训习题22.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届高考历史总复习限时规范特训习题22.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届高考历史总复习限时规范特训习题22.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届高考历史总复习限时规范特训习题22.docx

《届高考历史总复习限时规范特训习题22.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届高考历史总复习限时规范特训习题22.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届高考历史总复习限时规范特训习题22.docx

届高考历史总复习限时规范特训习题22

限时规范特训

一、选择题

1.[2018·山东烟台高三期末]“美国国内经济的不平衡与国际经济的不平衡一样严重,其根本原因在于工资落后于不断上升的生产率,从1920年到1929年,工人每小时的工资只上升了2%,而其生产率却猛增了55%。

”这表明造成1929年经济大危机的原因是(  )

A.资本主义社会固有的基本矛盾

B.美国经济的虚假繁荣

C.美国国内的生产相对过剩严重

D.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

解析:

本题考查材料信息的分析与解读能力。

关键信息:

其根本原因在于工资落后于不断上升的生产率。

题干反映了资本主义世界贫富差距拉大的现象,致使人们的购买力低下,生产相对过剩,故C项正确;A、B、D三项是1929年经济危机产生的原因,但题干没有体现。

答案:

C

2.[2018·广东省六市六校联合体高三第一次联考]下表为1927~1930年美国社会离婚率统计表(编自威廉·曼彻斯特《光荣与梦想》)。

以下推论符合客观事实的是(  )

年份

1927年

1928年

1929年

1930年

离婚率

10%

15%

12%

3%

A.“新政”强化了人们抱团取暖意识

B.福利保障制度大大缓解了社会矛盾

C.“大萧条”影响人们家庭婚姻关系

D.“大萧条”期间的婚姻自由受限制

解析:

根据所学知识,1929年经济大危机爆发。

再结合表格数据1930年的离婚率由上一年的12%迅速降为3%,反映了经济危机,失业率剧增,家庭收入迅速减少,因此离婚率剧减。

罗斯福新政开始于1933年,随后才实施一些福利政策,故A、B项时间与材料不一致,排除A、B两项。

婚姻自由是西方价值观天赋人权的一部分,不会因为经济危机与否而改变,排除D项。

答案:

C

3.[2018·吉林省吉林市普通中学高中毕业班摸底测试]在美国20世纪30年代的大危机期间,胡佛政府通过法令倡导轮流工作,以扩大就业面;同时还批准了“邻居互助计划”,要求就业者或半就业者帮助四邻中的生活困难者。

这表明胡佛政府(  )

A.企图借助道德力量来缓解危机

B.开始加强对经济的干预

C.寄希望于“邻居互助计划”克服危机

D.扩大就业是其解决危机的唯一措施

解析:

倡导轮流工作、“邻居互助计划”体现道德力量,故A项正确;B项是罗斯福新政时期,C项不全面,D项说法绝对。

答案:

A

4.1933年3月4日,罗斯福在就职演说中说:

“只要国家仍处在危急关头,我就要求国会授予我应付危机的那种唯一最后手段——广泛的行政权,使我可以向紧急状态宣战,就像真正有外敌入侵时一样,把那种大权授予我。

”这主要说明罗斯福(  )

A.准备实行专制独裁

B.崇尚计划经济

C.对权力极度向往

D.主张加强政府对经济的宏观调控

解析:

根据材料中罗斯福要求“广泛的行政权”的有效信息,我们可以得出罗斯福主张通过加强政府对经济的宏观调控来应付危机的结论。

答案:

D

5.[2018·三明质检]《罗斯福的过失:

罗斯福和他的新政如何延长了大萧条》一文指责新政是“反市场、反私人投资”的政策。

最能体现这一观点的法律文献是(  )

A.《全国劳工关系法》

B.《公平劳动标准法案》

C.《国家工业复兴法》

D.《社会保险法》

解析:

“反市场、反私人投资”表明罗斯福新政重视控制市场和企业的生产规模,A、B、D三项均与此无关。

《国家工业复兴法》规定各行业企业制定本行业的公平经营规章,确定各企业的生产规模、价格水平、市场分配、工资标准和工作日时数等,以防止出现盲目竞争引起的生产过剩,从而加强了政府对资本主义工业生产的控制和调节,故C项正确。

答案:

C

6.[2018·广东省六校高三毕业班第一次联合考试]钱满素在《美国自由主义的历史变迁》讲到:

“罗斯福新政对自由主义的影响是深远的。

……在自由主义深陷危机之时,罗斯福因为标榜而延长了它,挽救了它。

他也深刻地改变了自由主义的内涵……”这里的“深刻地改变了自由主义的内涵”指的是(  )

A.实行国家干预经济政策

B.放弃了自由资本主义制度

C.改变了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

D.建立福利国家制度

解析:

新政前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占主导地位,罗斯福新政实行国家干预经济政策,从而改变了自由主义的内涵,进入政府全面干预经济的时代,故A项为最佳选项。

答案:

A

7.[2018·汕头一测]联合利华高级副总裁加文·尼斯说:

“我们的员工持有公司的股份,因此他们与公司休戚相关。

……这是我们从一家私人公司转变为一家公众公司的标志之一。

”“公众公司”的出现体现了(  )

A.公司变成工人所有

B.公司所有权的某种转变

C.公司由职业经理人经营

D.公司变为国有企业

解析:

从材料信息看,联合利华发展壮大的原因在于职工持有公司的股份,说明公司所有权从资本家个人所有,转向一定程度上的资本家和职工共有,故答案选B项。

A、D两项说法明显错误,C项属于经营者革命。

答案:

B

8.[2018·安徽示范高中高三二联]下面照片反映了“二战”后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发展的新变化,导致这一变化出现的直接背景是(  )

A.西方社会危机十分严重

B.凯恩斯经济理论的盛行

C.社会主义建设成果显著

D.第三次科技革命的要求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历史信息的归纳能力。

根据题干中四图的主要信息特点分析,其共同点是“国营”企业,这是二战后国家加强了对经济的干预,资本主义进入国家垄断资本主义阶段的体现,其产生的背景应归结到西方社会的严重危机,国家只有加强对经济的干预才能消除这些危机。

答案:

A

9.[2018·江西省高三新课程适应性考试]马克思说:

“吃穿好一些,待遇高一些,持有的财产多一些,不会消除奴隶的从属关系和对他们的剥削。

”下列各项中,能与马克思这一观点相印证的是(  )

A.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

B.第三产业的兴起

C.“福利国家”的建立

D.“新经济”的出现

解析:

“吃穿好一些,待遇高一些,持有的财产多一些”即高福利,“不会消除”从属关系和剥削即资本主义国家中工人的政治经济地位没有根本改变。

故而其他选项与题干不符,正确答案为C。

答案:

C

10.[2018·广东省六校高三第二次联考]20世纪70年代后,西方出现了新的经济学流派,有人认为该流派就是“对凯恩斯革命的反革命”。

下列哪一主张属于该流派的思想(  )

A.加强自由经济成分,减少国有企业的比重

B.通过高福利来消除贫富差距

C.完全肯定国家计划的市场改革

D.反对经济全球化

解析:

凯恩斯理论主张加强国家对经济干预,“对凯恩斯革命的反革命”,结合20世纪70年代西方经济政策可知,就是减少国家对经济干预,故A项正确。

B项体现的是凯恩斯主义,C项不符合战后资本主义国家经济政策,D项说法错误。

答案:

A

11.[2018·安徽池州一模]国际著名学者陈启懋教授曾撰文指出:

“二战后60年来,资本主义不仅没有崩溃,而且……政治、社会相对稳定,人民生活显著提高,至今也看不出垂死的迹象。

”其原因主要在于(  )

A.世界局势相对稳定

B.“混合经济”逐渐出现并发展

C.缩小“福利国家”规模,减少国家财政支出

D.垄断组织的建立与发展

解析:

题干反映的是资本主义不断发展与完善的现象,A项不是主要原因,而B项是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是主要原因,B项正确。

C项是资本主义经济滞胀后采取的对应政策,不符合题意;早在二战前,资本主义就已经进入垄断资本主义阶段,D项排除。

答案:

B

12.[2018·北京大教育考试全国卷高三文综]随着经济的发展,西方国家的从业状况也发生着变化,其中从事体力劳动的“蓝领工人”阶层被所谓“白领工人”阶层超过,这种局面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

A.第一次工业革命的作用

B.第二次科技革命的推动

C.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结果

D.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影响

解析:

本题考查分析历史现象能力。

“白领工人”是从事脑力劳动者,脑力劳动者超过体力劳动者,这与科技迅速发展有关,这应该是在二战后,故答案选D。

答案:

D

二、非选择题

13.[2018·河南省实验中学月考]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2008年9月15日,世界聚焦美国华尔街。

当日,美国第四大投资银行雷曼兄弟公司申请破产保护,第三大投资银行美林证券公司被美国银行收购。

受此影响,纽约股市三大股指15日巨幅下挫,创下“9·11”事件以来的最大单日跌幅。

有人说这是“百年一遇的大地震”,也有人用“金融风暴”来比喻这场危机。

这次金融风暴也让许多人联想到1929年的经济大萧条。

材料二 1930年6月7日,美国总统胡佛签署了国会通过的霍利斯穆特关税法,提高75种农产品和925种工业品的关税率,整个关税的平均税率由33%提高到40%,结果导致德、意、加、西等国以牙还牙,纷纷高筑关税壁垒。

激烈的经济战使世界经济秩序陷入混乱、萧条阶段的时间被延长。

材料三 2008年11月15日,二十国集团领导人在金融市场和世界经济峰会发表宣言……各国领导人重申了开放市场和自由贸易的原则。

(1)你认为20世纪30年代经济大萧条和当今的华尔街金融风暴的共同开端是什么?

(2)依据材料二、三,指出国际社会应对两次危机的举措的不同之处。

解析:

(1)问,依据史实回答即可。

(2)问,分别说明两次危机的应对措施即可。

答案:

(1)都是从华尔街股市下跌开始的。

(2)应对20世纪30年代经济大萧条的举措:

以邻为壑;构筑关税壁垒,实施贸易保护。

应对当今华尔街金融风暴的举措:

加强合作,坚持开放市场和自由贸易的原则。

14.近年来,欧美国家的债务危机不断发展,引起人们对社会福利制度的重新思考。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问题一 经济危机与社会福利制度

1933年,美国政府颁布《紧急救济拨款法》,实行“劳动福利政策”,国家提供50亿美元的失业救济,组织失业者进行公路、堤坝、桥梁、公共建筑等公用事业的建设。

1935年又颁布《社会保障法》,该法规定:

“本法案旨在增进公共福利,通过建立一个联邦的老年救济金制度,使一些州得以为老人、盲人、受抚养的和残疾儿童提供更为可靠的生活保障,为妇幼保健、公共卫生和失业补助法的实行作出妥善的安排。

”罗斯福政府对富人征收重税,提高了遗产税,征收赠予税,对数额巨大的个人净收入征收累进税,使国民收入得到了更为合理的分配。

问题二 福利制度与欧美债务危机

二战后,随着经济的发展,西方发达国家普遍建立了所谓“从摇篮到坟墓”的“福利国家”制度。

在一些国家,如德国,失业工人享受的福利待遇甚至超过正常工作的低收入者,使得过多的公民宁愿领取社会福利金而不去工作。

在希腊,公务员的未婚或离婚女儿,仍然可以在父母死后继续领取他们的退休金。

很多国家的社会福利支出是其财政总支出中的最大项目,一般在30%以上,德国甚至达到71.49%。

2018年社会福利在希腊政府总支出中的占比达41.6%……希腊的债务高达2940亿欧元,人均负债2.67万欧元左右,债务危机空前加剧。

20世纪70年代起,改革福利制度的呼声逐渐高涨,联邦德国总理科尔说:

“我们太贵了,这些既得利益现在都需要打破。

问题三 福利制度能走多久

20世纪80年代以来,西方国家纷纷改革福利制度,但步履维艰。

每一次福利制度改革都会引发民众的抗议怒潮(如图),大规模的罢工和示威游行不断发生。

为了迎合选民,争取选票,任何政党都不愿采取真正的增税收、降福利、削赤字的改革办法来实施根本的治国良策。

(1)依据材料一,归纳美国社会保障制度的特点。

结合有关背景知识,分析这些制度的时代意义。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20世纪70年代经济形势的变化,谈谈改革福利制度的必要性。

(3)依据对材料三的分析,你认为如何才能使福利制度走得更久?

解析:

本题考查1929年至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罗斯福新政、二战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新变化。

(1)问,第一小问从社会保障制度形式、主导力量、对象及目标等角度概括;第二小问从失业问题、社会矛盾、社会秩序以及经济的恢复和发展等方面概括作答。

(2)问,从20世纪70年代资本主义经济出现“滞胀”及福利制度的弊端分析。

第(3)问,开放性设问,言之有理即可。

答案:

(1)特点:

以立法的形式建立;由政府主导;实行以工代赈;关注弱势群体;致力于缩小贫富差距(社会公平)等。

(任答4点即可)意义:

1929~1933年美国爆发严重的经济危机;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有利于解决失业问题,缓和社会矛盾,稳定社会秩序;有利于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2)20世纪70年代,资本主义经济出现“滞胀”现象,需要削减社会福利开支,以走出困境;福利制度本身存在弊端,过度的福利降低了劳动者的积极性,过高的福利开支加重了政府的财政负担。

(3)民众和政治团体必须放弃眼前的政治、经济利益,着眼于长远利益;必须对福利制度进行改革;必须建立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社会福利制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