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一日活动实践探索.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8992586 上传时间:2023-02-02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4.7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幼儿园一日活动实践探索.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幼儿园一日活动实践探索.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幼儿园一日活动实践探索.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幼儿园一日活动实践探索.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幼儿园一日活动实践探索.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幼儿园一日活动实践探索.docx

《幼儿园一日活动实践探索.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幼儿园一日活动实践探索.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幼儿园一日活动实践探索.docx

幼儿园一日活动实践探索

幼儿园一日活动实践探索

幼儿园工作虽琐碎,事无巨细,但并不是无规律可循的。

为加强幼儿园日常管理,促进幼儿园管理标准化水平,保障幼儿健康快乐生活和成长,依据《幼儿园管理条例》和《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结合济南市幼儿园实际,我们精选济南市学前教育骨干力量,提炼出幼儿在园一日生活关键环节,规范做法,形成标准流程。

经过三年的探索试行及四年的实践检验,已逐步建立起“幼儿园标准化管理体系”。

此项研究与实践,不仅成为新手教师的操作指南、有经验教师的安全备忘录,也成为全面提升幼儿园管理水平、促进园所快速发展的有效引领。

一、研究,在背景分析中引发

研究,一定要为实践服务。

在确定研究课题之前,我们对研究现状进行了深入分析,主要涵盖以下几个方面:

从幼儿健康成长现状来看:

“保教一体化”是幼儿阶段区别于其他学段的显著特征。

幼儿园一日活动环节琐碎、周而复始。

幼儿好奇好动,爱探索,生活经验贫乏,自我保护能力差,往往不能清楚预见自己行为的后果。

从教师专业化发展的现状来看:

《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实施以来,各级政府高度重视学前教育,加速幼儿园建设,园所数量快速增加,由此带来的新教师大量涌入,师资队伍在教育能力、专业素养、幼儿园管理水平等方面亟待增强。

从园所安全的现状来看:

2009年以来我国幼儿园连续发生多起恶性事件,从校车事件,到因外来侵害,幼儿被冒领接走、伤害等等,特别是当前人们关注的个别幼儿园给幼儿服用处方药“病毒灵”事件,幼儿园幼儿误食成人药造成的中毒事件等,究其原因,就是因为幼儿园保教人员没有按照科学规范的标准化流程进行工作造成的。

从学前教育发展的现状来看:

学前教育作为基础教育的奠基阶段,必须要加强内涵,快速提升质量。

从常规做起、从规范做起,合理地组织和实施幼儿园一日活动,不仅为幼儿创设安全的生活和学习环境,同时也对幼儿良好习惯的养成和身心健康成长,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由此,我们确立了“幼儿园一日标准化管理的研究”的研究课题:

即将现代标准化质量管理理念渗透到幼儿园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对幼儿园一日流程(如入园、户外活动、集体教学活动、生活活动、区域活动、离园)等各个环节制定科学系统的标准和要求,对各岗位人员的工作行为进行规范,优化幼儿园一日活动,践行《纲要》和《指南》精神,实施科学的保育和教育,促进幼儿健康和谐地发展,实现教育管理的科学化和高效化。

二、体系,在不断探索中构建

  在不断的“思考、实践、再思考、再实践”的探索过程中,逐步形成“幼儿园一日标准化管理体系”,幼儿园一日标准化管理体系的具体内容包括:

(一)标准化管理范围与具体要求

幼儿园一日管理标准化,从幼儿入园到教学、进餐、午休、离园等各个环节,分别从教师、保育员、厨房、保安、值班领导、保健大夫等岗位,系统、全面制定了相应的标准和流程,使各岗位人员对本职工作的要求更加清晰,行为更加规范。

在规范的基础上,将内容细化到:

入园时要热情接待幼儿及家长;幼儿在园期间要备好温度适宜的饮用水,保温桶随时上锁;运动前检查好幼儿服饰,消除不安全因素等方方面面。

标准、精细、科学的流程可提升幼儿园管理水平,保障幼儿在园健康快乐生活和成长。

(二)幼儿园一日标准化管理相关内容

1.幼儿园安全制度。

包括安全工作责任制度、安全工作管理制度、安全工作检查制度、安全工作教育制度、幼儿园安全突发事故预防应急预案、安全工作责任追究制度、重点环节的安全管理细则等。

2.幼儿园各类人员安全工作职责。

依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及上级有关政策规定,制定了班主任、教师、保育员等幼儿园13类人员的安全工作职责。

3.幼儿园各类人员岗位责任书。

实行安全责任追究制度,分别制定了班主任、采购员、炊事员等14类人员的幼儿园安全工作岗位责任书。

4.幼儿园各类人员工作日检表。

针对幼儿园管理者、保安、保健员、保育员、教师、炊事员等六类工作人员,结合工作实际,确定检查环节,制定相关的检查标准,形成相应的工作日检表。

 

 近年来,随着幼儿园教育管理中的整体意识和效率观念的增强,幼教工作者对一日活动的研究明显增多。

许多幼儿园在一日活动的组织中对各项活动安排的时间、空间,对幼儿在集体教养机构中如何生活,通过什么样的方式和组织形式去学习,教师和幼儿的地位关系等方面都进行了有益探索。

  笔者曾专门就一日活动流程衔接的相关问题开展了深入细致的调查,对幼儿园一日活动流程衔接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和总结。

调查发现,幼儿园在一日活动中存在过渡环节设计不合理、保教之间缺乏有机整合、教师专业化水平有待提高、环境创设有待优化等诸多问题。

具体分析如下:

  1.过渡环节设计不合理。

幼儿园的一日活动包括生活、学习、游戏、运动等环节,在这些环节之间存在的过渡被称之为过渡环节。

由于过渡环节是连接两个活动的中介,有时也被看成是自由活动或休息的时间,因此常常被人们所忽视。

过渡环节从表面看是细小的,但它却具有非常重要的教育价值。

如果我们将其作为一种教育资源去重视和利用,过渡环节也能为我们带来意想不到的收获。

  2.保教之间缺乏有机整合。

如果保育与教育之间的界线划得过清,同一班级中的保教人员各司其职,但缺乏协调统一,保育人员缺乏参教意识,以为保育就是管好孩子的吃、喝、拉、撒、睡,保证幼儿的卫生安全;教师缺乏与保育员的有效沟通,以为教育就是传授给幼儿知识,掌握技能,割断了两者之间的有机联系,就会降低幼儿园教育的整体优势和管理效率。

  3.教师专业化水平有待提高。

要在一日活动的流程优化上提高效率,作为活动主导的老师就要根据幼儿的需要和基础合理安排好各环节的内容,特别针对一些对幼儿可能存在挑战的环节的操作,要充分考虑幼儿实际情况,设计好师幼互动的应对预案,做到有备而无患,有序设计和组织好各环节的活动,在带班的教学操作过程中利用三位一体的观念,避免时间、资源的隐形浪费,减少和消除幼儿消极等待的现象,保证幼儿高效率、高质量地参与幼儿园的一日活动。

  4.环境创设有待优化。

环境创设一直是幼儿园工作的热点,但以往我们的老师在格局上,偏重学习或某一个环节的环境创设和布局,没有充分考虑一日活动各环节运作中的整体布局,没有关注环节运作中的流畅和孩子的需求,使得环境创设割裂、局限;在材料投放方面,缺乏幼儿发展意识和课程意识,材料的呈现位置和方式不利于激发幼儿的兴趣及习惯养成;在色彩的呈现上缺乏审美观,视觉效果不佳。

  二、变革的思路与做法

  1.在环节管理中,精心设计,确保高效顺畅

  

(1)优化活动设置,实现一日活动流程的有效平衡。

一日活动设置安排的合理科学与否,直接关系到孩子们身心的健康发展。

特别是前期游戏活动流失的问题敲响了课程平衡、儿童需要的警钟,引发了我们对教育观念、课程设置、幼儿发展的反思。

于是我园依据不同年龄班(小、中、大)、不同季节(春、夏、秋、冬、雨天)、幼儿发展需要制定不同的活动作息安排。

每日活动作息安排中关注以下方面的平衡:

集体活动与个体活动的平衡、室内活动与户外活动的平衡、静态活动与动态活动的平衡、自己选择的活动与教师安排的活动的平衡、生活活动与游戏、运动、学习等四种类型活动的平衡。

  要使一日活动的组织符合幼儿的身心发展,必须使一日活动时间符合须符合幼儿的生活规律。

例如,两餐间隔在2小时左右、保证每日2小时左右的户外活动时间、保证每日至少1小时的游戏时间等。

又如小班生活自理能力差,睡觉、起床、吃饭的时间要比大班稍长;大班由于要为入小学打基础,上课和良好学习习惯培养的时间要给予充分的保证。

在一日作息时间分配上我园以“大块面式”为主,打破了原有的一次完成一件事情的严格的时间表,给教师操作上弹性,给教师和幼儿比较大的自主权。

教师可以依据幼儿的特点和需求、场地的安排,将各类活动在不同的时间段交叉使用,自行安排活动的秩序和时间的长度,真正从幼儿的角度来灵活组织教育教学活动,以保证作息制度的有效落实。

  

(2)调整工作时间,实现一日活动中保教人员的有力配合。

我们的教师不再独自带班,而是两位老师上午共同进班,明确各自角色定位,分工不分家,注意保持教育的一致性和一贯性,共同实践保教任务,保证班级保教质量。

我们的保育员不再是“放下扫帚、拿起拖把”的简单卫生工作,保育员的角色和工作内容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由侧重卫生消毒到侧重配班参教。

保育员要提高保教配合的意识,在思想上要充分认识保育和教育配合的内涵,在操作上明确保教配合的环节与内容。

因此我们调整保育员工作时间,制定保育员跟进配合的版块和内容,明确操作要求。

如点心、午餐、运动环节需要跟进;关注特殊儿童的生活护理,每个班级有一份特殊儿童护理的名单和操作提示。

这样,才能使保教配合形成合力。

  (3)关注操作细节,实现一日活动的有益开展。

通过实践中经验的积累,我们在实践中检验,在反馈中梳理。

相继出台了《教师操作手册》及《保育员操作手册》。

这不仅规范我园教师的保教行为,也让教师、保育员明确、预设好每个环节的内容,关注各环节中操作细则,让幼儿也在潜移默化的教育中明确在每个环节中做什么、怎么做,能自主地按要求正确操作并有序地流动,确保幼儿在幼儿园一日活动进程中持续、健康、和谐成长。

例如:

老师在角色游戏开展的过程中,越来越发现“细节”的重大意义,蕴涵着极大的教育契机。

在游戏过程中,幼儿的生活经验、交往能力、语言表达能力、遇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等,老师都要及时了解幼儿在游戏过程中的真实反应,以便有的放矢的进行指导。

又如运动中:

我们做到了“一察二摸三问”,随时注意孩子的活动情况,以便使运动更适合生理机能活动变化的规律。

一次运动中老师组织孩子们玩游戏“许多小鱼游来了”,保育员在一旁协助。

“小鱼”们因穿得厚,运动量大,早已汗流浃背。

老师见状,及时提醒他们脱去上衣或拉开衣服拉链。

某某小朋友已经连续做了好几次“小鱼”,不停地奔跑使她小脸通红,汗流满面,显得十分疲惫。

于是,看到保育员走过去对她说:

“小鱼,小鱼,游到鱼妈妈这儿休息一会儿吧!

”在此活动中,保育员很细心地注意到某某小朋友的情况,为了让她休息一会儿,阿姨以游戏者身份介入,巧妙地把她带出了游戏现场。

这样做既不影响游戏进程,也达到了保护幼儿运动安全的目的。

  (4)融合过渡环节,实现一日活动环节的有机衔接。

为了改变过渡环节教师整齐划一,消极控制,单一的紧凑化的处理方式,我们重新关注和研究过渡环节,将其作为幼儿一日生活中的重要一环,弱化过渡的痕迹,融合教育与保育的功能,即满足教学活动组织与安排的需求,又满足幼儿身心的需求。

如:

我们利用音乐作为环节的转换信号,让幼儿知道下一环节要开展什么活动了;播放音乐减少过渡环节中的消极等待;尝试将故事和游戏引入其中,自然过渡到下一环节的活动。

采用这些方法,即使版块之间的过渡环节模糊、弱化,边缘互相融合,还有利于提高幼儿对音乐和其他活动的兴趣,有利于调动幼儿的积极性、主动性,有利于整体效益的发挥。

同时,我们把握好过渡环节中幼儿的生活护理,如晨间来园劳动、如厕后的仪表、运动后的整理、离园前的准备,让幼儿形成宽松、自主、有序的生活习惯,实现幼儿自我管理,提高幼儿在园的生活品质。

  2.人员管理中,明确责任,确保教师、保育员三位一体

  在保教过程中,带班、配班教师及保育员是三位一体。

虽然在某一工作时段中的“踩点”或“站位”不尽相同,但三人的工作目标、方向是一致的。

其中,要做到真正的三位一体,首先要强化教师保育意识,让教师了解保育员的工作职责;其次,要提高保育员的参教意识,让保育员明确教师的教育要求。

  

(1)运用激励机制,促进合作互助。

我们推出了每学期一次的团队合作奖评选。

通过这一奖项激励两位老师和保育员能在工作中主动沟通、相互协调、互补互利,达到一致有效的教育行为,从而能够最大限度发挥保教人员的共同配合及有效的跟进。

不仅在配合要求上进行协调各自的操作要点和注意事项,同时在操作流程和各个活动环节的衔接上进行了统一,确保孩子的在运动、游戏、餐点和午睡各个环节的生活技能得到及时有效的指导。

这样不仅对孩子来说更体现了一种有序性和可操作性,也体现了班级操作的规范化和科学化。

  

(2)加强进班指导,改进保教配合。

实施“行政跟进制”,行政人员分别对一日活动各个环节进行跟踪会诊、反馈指导,聚焦幼儿一日活动组织与实施,如入园、点心、午餐、运动、午睡等环节。

通过看环境、看准备、看组织、看环节流转、看人员操作、看幼儿表现,及时地找出教师、保育员配合与操作层面的问题,与班级老师共同协商、研究、调整幼儿的生活环境和活动组织,增强保教人员的责任意识和质量意识。

(3)及时协调沟通,确保三位一体。

以往教师和保育员在工作中各司其职,但在一些保教理念上有冲突,甚至在保教过程中有相互掣肘的状况。

例如,用餐过程中,教师鼓励幼儿要吃完自己的一份饭菜不挑食,而保育员则为了赶紧完成工作,喂幼儿吃饭或允许幼儿将吃剩的饭菜倒掉。

这样就使得不愿吃饭的幼儿磨蹭时间,等到最后保育员过来达到不吃饭的目的。

我们清醒地意识到班级中教师与保育员之间需要更多的沟通。

两位教师和一位保育员都是班级的管理者,通过及时的沟通,保育员才能与教师一致地关注幼儿的表现;通过及时的沟通,保育员和教师逐渐有了更明确的分工并提高了工作的效率;通过及时的沟通,保育员的保育工作有了更高的主动性及与老师之间有了更强的默契性。

  每周各班定时“三位一体”讨论,两位老师和保育员对一周保教工作进行交流,对发现的问题进行及时沟通和协调,共同商议下周各环节的站位和职责、保教配合相关事宜。

例如:

点心三位一体的空间站位:

中4班——自主点心,该环节幼儿处于来园后的游戏时段8:

00~9:

00。

(见表1)

              表1.班级教室保教人员站位示意表

  现在,两位老师和保育员形成了“三位一体”的实施班级教育的格局,大家认识到合作、对话、一致、互补的重要性,各自肩负起促进每个孩子发展的职责和义务。

  3.环境管理中,用心营造,为幼儿一日活动的有效开展创设适宜的空间氛围

  要充分调动幼儿在一日活动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必须创设与此相应的环境。

而环境的构成,主要有两个因素:

一个是人,一个是物。

所谓人,主要在于教师,在于她对一日活动如何组织,如何摆正自己的位置,并善于调动孩子的主动性、积极性。

所谓物,主要是指适应幼儿园一日活动中各类活动需要的形式多样的玩教具。

要特别注意玩教具与游戏内容相配套,与各年龄班幼儿身心发展相适应,做到系列化、科学化。

我们根据每个班的实际情况,鼓励教师从环境入手进行相关的实践探索。

  

(1)倡导适宜的学习、游戏环境。

我们在区角环境创设中,做了大胆地创新尝试和研究,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具体包括:

环境软化,即关注材质、色调、格局,形成温馨的环境氛围;环境活化,关注环境的动态性、亲近性、共享性、情景性、开放性,让幼儿在“活的”环境中获得情感体验、问题探究、能力发展。

我们拓展游戏空间,充分利用餐厅、午睡室、衣帽间、走廊、角落等,为幼儿创设富足的游戏空间,以使幼儿充分地、尽兴地开展游戏。

在区域设置时关注大小空间的有效利用,动静区域的合理安排,也关注各区域间互动的路线、场地,间隔过道的合理性。

在丰富每个区域的操作材料的同时,我们更多的考虑到“幼儿的年龄特征、幼儿的认知特点、幼儿的兴趣和需要”等等,关注每种材料的美观、种类、数量、甚至大小,每种材料玩法的多样性、实用性、耐用性,体现课程意识和幼儿的发展意识。

  此外,材料、工具的摆放都以物化的标识呈现,还尽可能的让材料会说话,让幼儿在取用中自主地形成归放的习惯。

如:

材料的使用方法和规则的物化,游戏规则的物化、材料取放方法物化、幼儿间互动规则的物化、集体规则的物化等,都有非常明确的物化说明或图示说明。

比如说:

“不大声喧哗”,孩子们画了“一张嘴上有X的图示”;幼儿看书的方法我们有了看书示意图的位置,不用老师再三强调“如何如何”看书,幼儿很自觉地去正确地阅读图书了;娃娃家的餐具按标贴摆放……对于存在安全隐患的插座、有铁丝的地方,我们把橱柜或棱角布置成背景或用软布挡住,或者贴上安全小提示,有的贴上了禁止触摸的标志等,尽量细致思考,不遗漏任何环节,极力做好安全防范。

  我们把区角活动看作是能给幼儿提供一个优化的有利于幼儿活动与表现的良好环境和机会,区角环境的优化创设,活动的材料的充足刺激,让幼儿在和谐、自由、轻松的气氛中,自主地学习、快乐地游戏。

  

(2)营造温馨的自主、生活环境。

幼儿园的厕所与家里的卫生间相比,无论是厕所设置,使用方式,物品取用和入厕氛围都有很大的区别,我们的孩子每天在使用的过程中也面临着诸多的问题,因此改善入厕环境很有必要。

我们在探索实践中,凸现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和人性化的环境创设。

在入厕环境创设中关注环境的情景化、生活化和教育性。

  用餐环境的好坏,能影响孩子的食欲和用餐质量。

由于幼儿园班级人数较多,在用餐过程中经常会出现拥挤、等待等现象。

于是,我们尝试餐厅环境的创设与改善,力求在情景渲染、空间优化、设备添置、激励机制推助等方面促进幼儿用餐的氛围和质量。

我们将用餐区域间隔,形成一个个独立的用餐区;将用餐位置向区角延伸,孩子可以在娃娃家、点心店用餐,这样既减少干扰又增加情趣。

给幼儿提供卡通的骨盆,孩子们在用餐时就很乐意把骨头、果皮放入骨盆,桌面更干净了。

用餐时行走的路径,餐车、餐具摆放的位置等细节处理老师们都考虑得非常周到。

为了让孩子吃的好、吃的开心,老师们对餐桌也细细研究,将幼儿的餐桌有目的的设置和命名。

设有加油组、棒棒组;男孩组、女孩组、好朋友组;圆圆桌、方方桌,并相应的做好桌牌和选牌区。

不同组、不同的桌有着各自的激励功能,幼儿每天可以按意愿自主选择自己用餐的桌子并在用餐时遵守其中隐性的规则。

这种自由组合式地选择同伴、选择桌子用餐环境,既让幼儿体会到自主选择的乐趣,又让幼儿体会一起用餐的快乐。

通过这些变革,既解决了用餐空间小的问题又创设了温馨的用餐环境,营造了良好的氛围,激励了幼儿用餐的主动性,促进了幼儿用餐习惯的养成,使幼儿在自主中用餐、在愉快中享受。

  (3)创设互动的自然、乐趣环境。

葱郁的植物、小小的山坡、蜿蜒的路径让孩子们体验到自然的变化;水池、沙坑、草地、塑胶地、水泥地满足孩子们使用自然材料的乐趣;大草坪上、紫藤架下可以让孩子们享受自然的阳光和清新的空气,这里就是我们幼儿园的户外场地。

在户外运动环境创设中,我们注意挖掘现有的潜力,充分利用场地和角落,因地制宜、合理布局,有环道骑车、摘果子、草地上游戏、勇敢者之路……最大限度地体现和发挥户外场地的运动功能。

我们还为幼儿提供自然的材料,因为自然的材料最贴近幼儿的生活,孩子喜欢用自然材料开展的运动。

比如竹梯、高跷、竹竿、轮胎、长凳、牛奶盒、水桶、纸箱、布袋、树桩、真实的蔬菜等,我们用这些自制的材料,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户外体育运动,孩子们运动的兴趣更浓厚了,活动更投入了。

同时在创设小班孩子运动环境时我们主张有一定的趣味性,而创设中班孩子运动环境时渐渐渗透一些游戏规则与游戏情景,增加相应的辅助材料,对于大班的孩子,运动材料更注重玩法多样性、创造性,创设的环境更具有挑战性、规则性与合作性。

  幼儿园的走廊是非常值得利用的地方。

在这里,我们有满足孩子游戏的专用活动区;有孩子们作品的展示区;有孩子们主题活动的活动剪影;有专门为家长开辟的信息平台、符合家长需求的亲子活动区……我们力求通过创设互动的走廊教育环境,让每一面墙、每一道走廊会“说话”,以此彰显我们的园所文化,传递我们的教育理念。

  三、我们的思考

  幼儿园一日活动流程优化管理的改革,涉及多方面因素,我们在制定方案、探讨目标、确定活动组织形式的基础上,采取边实验、边研究、边验证、边完善的行动研究方法,以点带面,至今已进行了三年多的研究工作。

实践中,我们深切地感到,实践变革对很多教师来说,具有极大的挑战性,它不仅使教师的教育观念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而且要求教师的教学素质不断提高,创造意识要不断增强。

  实际上,在幼儿园实际工作中很多老师还有更多更好的方法,笔者认为,无论选择和运用什么样的方式,都还应注意以下两点:

一是环节过渡要自然合理,衔接紧凑。

若将幼儿一日生活各活动比作一颗颗珠子,那么衔接过渡则是串起这些珠子的链条,只有衔接紧凑,珠子与链条才能组成一个有机而完整的整体,否则将是一盘散沙,每颗珠子也就失去它原有的作用和价值。

因此活动间的衔接过渡一定要自然合理,衔接紧凑,既不可为了过渡而过渡,给人以生硬、突然之感,也不可随意敷衍,使活动显得松散、拖沓,影响幼儿思维的连续性和活动的完整性。

二是彼此兼容,灵活安排。

一方面,幼儿一日活动间的衔接过渡需考虑多方面因素来设计安排,运用时各种过渡方式要彼此兼容,可以一种为主,兼用他法。

另外一方面,幼儿园的教师和保育人员之间,人文环境和物质环境之间都要实现有机的整合和灵活的搭配,不可偏于一隅,厚此薄彼。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