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冬炎在齐齐哈尔市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六次会议上政府工作报告.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8991052 上传时间:2023-02-02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36.3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韩冬炎在齐齐哈尔市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六次会议上政府工作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韩冬炎在齐齐哈尔市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六次会议上政府工作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韩冬炎在齐齐哈尔市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六次会议上政府工作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韩冬炎在齐齐哈尔市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六次会议上政府工作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韩冬炎在齐齐哈尔市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六次会议上政府工作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韩冬炎在齐齐哈尔市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六次会议上政府工作报告.docx

《韩冬炎在齐齐哈尔市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六次会议上政府工作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韩冬炎在齐齐哈尔市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六次会议上政府工作报告.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韩冬炎在齐齐哈尔市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六次会议上政府工作报告.docx

韩冬炎在齐齐哈尔市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六次会议上政府工作报告

韩冬炎在齐齐哈尔市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六次会议上政府工作报告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市政协各位委员提出意见。

   一、2010年工作回顾

   2010年,我们在市委的领导下,圆满完成了市十四届人大四次会议确定的各项任务,胜利实现了“十一五”规划目标。

“十一五”期间,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市发展最好最快的五年,综合经济实力显著增强,各项社会事业长足发展,城乡环境面貌明显改观,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打下了坚实基础。

   2010年,预计完成地区生产总值830亿元,同比增长17%,“十一五”期间年均增长13%。

财政总收入突破百亿元,达到110.5亿元,增长42.5%,是2005年的3.2倍,年均增长26.4%;地方财政收入78.7亿元,增长54.9%,是2005年的3.7倍,年均增长30.1%。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476亿元,增长40%,是2005年的4.8倍,年均增长37%。

   ——工业经济企稳提速。

按照壮大传统产业和培育新兴产业的要求,全力抓好项目建设,促进了工业经济快速发展。

实施重点推进项目120个,超亿元项目95个,完成投资149亿元。

其中工业项目89个,超亿元项目65个,完成投资95.6亿元。

2010年是我市近年来项目建设数量最多、质量最好、速度最快、力度最大的一年。

老企业升级改造步伐加快,综合实力和发展后劲明显增强,昊华“双三十”、两大机床主导产品产业化、博天糖业技术改造、安泰生物产业化、泰来油田新打油井等项目建成投产,一重大型铸锻件生产流程改造、北钢年产70万吨钢水、齐轨道铁路货车产品升级、华鹤节能阻燃门产业化、飞鹤乳制品扩能、博城糖业扩建等项目加快建设。

装备工业配套能力有了新提高,腾翔30万吨铸锻造加工基地启动建设,宇通高档数控转台和铣头产业化项目加快推进,新增机械装备配套企业10户。

坚持定向定位招商,落实5000万元以上工业项目84项,到位资金101亿元。

成功引进了黑龙江龙华新能源汽车、中国一拖大农机、中粮60万吨玉米深加工三个超20亿元的大项目,对于全市工业结构调整和发展加速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

克山曙光、富裕二期风电项目建设完成,大唐碾子山风电场设备采购完毕。

启动实施了园区建设“15211”工程,齐齐哈尔高新区晋升为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富拉尔基工业园区新入驻企业15户,北苑工业园区新上了2个超15亿元的大项目,铁锋、昂昂溪、富裕、依安等工业园区发展加快,承载和吸引项目的能力明显增强。

科技创新取得新成果,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省科技进步一等奖4项。

高新技术企业实现产值340亿元,增长20%。

我市被命名为“国家商标战略实施示范城”、“国家新型工业化装备制造产业示范基地”和“中国木门制造基地”。

规模以上工业完成增加值290亿元、主营业务收入882.4亿元、利税总额107.2亿元,分别增长41%、46.8%和40%。

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达到270,提高60点。

  ——农业发展成绩喜人。

以农民增收为目标,大力发展现代农业,不断提高农业经营组织化程度,加快了农业科技化、规模化和产业化进程。

实现农业总产值352亿元,增长8%。

粮豆薯总产193.6亿斤,增长16.8%,创历史新高。

土地规模经营达到1149万亩,增长31.2%,占村集体耕地面积的38.2%。

绿色和有机作物种植面积达到1200万亩,增长33%。

兴十四现代农业示范园区一期工程达到省级标准,县级农业科技园区达到44个,对农业增产增收发挥了重要的示范和引领作用。

畜牧业在市场低迷形势下稳步发展,主要畜禽品种饲养量持续增长。

出台了加快发展奶牛业的实施意见,奶牛存栏55.5万头、增长11%,居全省第一,其中规模养殖16.5万头、增长30%,单产比非规模养殖提高25%;鲜奶总产量132万吨,增长7%。

农业产业化步伐进一步加快,投资89.8亿元新建、续建了农产品精深加工项目28项,市级以上龙头企业达到190户,销售收入增长31%。

农机等专业合作社蓬勃发展,争取千万元现代农机专业合作社101个,占全省的31%,田间综合机械化程度达到87.5%。

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得到加强,投资3.5亿元实施了14个重点水利项目,三大灌区节水改造、中北引扩建、泰来抗旱灌溉引水工程和水库除险加固工程等进展顺利。

新增水田35.4万亩、抗旱灌溉面积57.6万亩。

投资4175万元,治理水土流失45.27万亩。

实施了总投资12亿元的土地整理工程,完成投资近5亿元,新增耕地6.2万亩。

累计转移农村劳动力103万人,实现劳务收入71.5亿元。

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突破6000元,增长25%以上。

   ——第三产业繁荣活跃。

着力提高第三产业发展质量和服务能力,完成增加值316.2亿元,增长11.6%。

以提高扎龙景区旅游吸引力和带动力为重点,高水准规划推进了扎龙景区、温泉小镇、齐扎公路升级改造及沿线旅游节点、昂昂溪俄罗斯风情小镇等项目,罗西亚大街被评为“中国十大历史文化名街”。

牵头成立了“大庆、齐齐哈尔、黑河城际旅游联盟”,推出了三市旅游一卡通,提升了“情系黑土地”旅游线路的吸引力。

谋划了综合物流产业园区和各类专业市场等项目,铁锋汽贸城项目开工建设。

成功举办了第十届绿博会、第七届小交会和第九届关东文化旅游节。

餐饮、娱乐等传统服务业日益兴旺,汽车、家电、电子等商品持续热销。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365亿元,增长19%。

对外贸易逆势攀升,进出口总额完成8.82亿美元,增长30%。

金融业发展速度和质量双提升,支持地方经济发展能力明显增强。

发放各项贷款541.2亿元,增长21.5%,其中大项目建设及重点企业贷款98亿元,增长20.4%;中小企业贷款154亿元,增长26.4%;涉农贷款222亿元,增长22%。

龙江银行齐分行县域支行网点全面铺开,小额贷款公司发展势头良好。

城投公司的投融资主体地位得到强化,新建了中小企业和畜牧业融资平台并发挥积极作用。

一重集团成功上市。

  ——城乡建设全面升级。

按照市委城乡建设工作总体要求,转变城市规划理念,出台了城市规划控制八项规定,明确了城市道路、楼宇、绿化、亮化、停车设施、小区配套等建设标准,为建设高品位的城市提供了刚性保障。

对38项规划进行了审查调整,回购已出让的5.4公顷建设用地用于建设7处街头绿地公园;对14栋临湖、临中心商业区建设密度较大、容积率较高的高层建筑进行了降层处理;对个别违规超高建筑进行了强制拆除。

高水准编制了滨水城市建设总体规划、齐齐哈尔高新区总体规划及劳动湖南扩、哈齐客运专线南站区域、中华路总体风貌改造等专项规划。

居住条件进一步改善,市区新建商品房160万平方米,拆迁城市棚户区139万平方米、建设回迁房146万平方米,改造低温楼4.7万平方米,改造农村泥草房3.98万户、235.8万平方米。

公路建设实现历史性突破,4条高速公路建成通车,新建跨江大桥3座,改造城区道路29条,新修农村公路3405公里。

“三供两治”项目开工建设28项,完成投资9.68亿元。

经过180天艰苦奋战,中心城区污水处理二期工程和富拉尔基污水处理工程实现通水试运行,日处理污水能力达到30万吨。

列入松花江流域水污染防治规划的项目竣工8项,11个项目全部完成,每年可削减化学需氧量3万多吨。

改造污水管网1.3万延长米,实现了中心城区污水和雨水排放分离。

日处理1200吨的垃圾处理场项目取得积极进展。

建设了天然气复线工程,供气能力提高了23倍。

大力推进10个省级试点镇和14个市级试点镇规划建设,撤并自然屯33个,村镇面貌有了新变化。

城市管理成效显著,明确了市、区两级城市管理职责,初步建立起“7+1”城市管理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体制,加强了城管执法力量,形成了城市管理新格局。

下大力气对浏园景区私搭滥建、火车站广场秩序和周边建筑、圣弥厄尔教堂周边和出城口环境进行了专项整治,集中开展了牌匾广告整顿,为城市环境综合治理起到了示范作用。

城区绿化取得新突破,突出常绿树种和“大树进城”,高起点搞好联通大道、冬韵园等9个重点地块的绿化设计;投资1.6亿元,植树201万株,新增城区绿地1306公顷,城区绿化覆盖率达到40%。

植树造林2.83万公顷,增长15%,造林绿化三年会战任务如期完成。

新晋升3个省级自然保护区。

全面完成了节能减排目标,万元GDP综合能耗同比下降5%,削减化学需氧量12193吨、二氧化硫1984吨。

第二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大纲获国家批准,争取到批次用地指标242公顷,是前5年的总和,保障了项目建设用地需求。

切实加强了建筑用砂石开采整顿和税费征管工作,收缴税费4430万元,是上年的3倍。

  ——民生工程扎实推进。

以保障改善民生为重点的16件实事基本完成,居民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3万元,增长8.5%。

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开发公益岗位4622个,发放岗位补贴1694.7万元;实现城镇新增就业12.7万人,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11.4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9%以内。

社会保障水平有了新提高,新增“五险”参保人员38万人。

被确定为全省“城镇化进程中养老保障制度体系构建试点城市”,出台了“城中村”被征地农民转为城镇居民后社会保障办法。

全省新农保现场会在我市召开,依安县荣获全省首批新农保试点工作先进单位。

深入实施医药卫生改革,10个县区实行了基本药物零差价销售,居民用药价格降低37%。

出台了参保人员转诊转院试行办法,保证了患者就诊享有优先选择权。

市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部纳入了医保支付范围,两次调低了低保人员住院起付线,取消了灵活就业人员参加医保疾病限制,启动了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门诊统筹,提高了城镇居民特定疾病补助医疗保险年最高支付限额,使45万人受益。

开展了新农合门诊统筹,增加了门诊大病、慢病补偿病种,提高了补偿比例及封顶线,农村常住人口参合率达到99.8%,高于全省平均水平2个百分点。

城乡低保应保尽保。

9350户棚改居民迁入新居,建设廉租住房27.1万平方米、5885套,为22848户“双困”家庭发放补贴4935万元。

落实帮扶资金2亿元,农村贫困人口下降8%。

为1000名贫困白内障患者实施了免费复明手术,为500名贫困精神病患者提供了免费医疗救助,帮助农村530户贫困残疾人家庭新建和改建了住房。

教育工作取得新成绩,新增标准化学校71所,改造危房校舍71.8万平方米,“校安工程”被省确定为示范工程,办学条件进一步改善。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有4个县区进入全省“双高普九”行列。

素质教育深入实施,教育质量稳步提高,普通高考录取率达到87.1%。

中职招生连续四年突破2万人,毕业生就业率保持在95%以上,人均劳动报酬提高了10%。

高等教育加快发展,齐齐哈尔职业学院专升本工作通过省级评审。

完善了公共文化服务功能,文化惠民活动广泛开展,城乡居民文化生活日益丰富。

深入开展了全民健身活动,积极参加重大体育赛事并取得较好成绩。

继续保持低生育水平,人口素质进一步提高。

  ——社会管理得到加强。

强化治安基础建设,规划实施了城市监控系统全覆盖、智能卡口监控系统等项目,治安防控信息化水平明显提升。

加大了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力度,深入开展了严打整治专项行动,刑事案件稳中有降,群众安全感进一步增强。

严格落实企业主体责任和政府监管责任,扎实推进企业安全标准化升级达标,切实加强道路交通事故预防和管理,努力构筑社会消防安全“防火墙”工程,各类安全事故下降了26.8%。

畅通群众诉求渠道,化解信访难案积案,信访总量进一步下降。

强化了药品、食品、农资等市场监管,规范了市场价格和收费秩序,严厉查处了不正当竞争、商业贿赂、违法广告、制假售假等扰乱市场经济秩序行为。

社区建设成效显著,制定了社区公益用房三年发展规划,对新社区按建筑面积的2‰配建,对未达标的老社区明确了达标时限,新建和改扩建社区公益用房1.35万平方米。

第三届城市社区换届圆满完成,工作人员平均年龄39.5岁,待遇有了新提高。

开展了百项服务进社区活动,全面推进居家养老服务,为2.1万名高龄老人发放生活补贴1272万元,我市成为国内首个“国际老年友好城市”。

建立了物业企业信用考评体系,中心城区小区业主委员会组建率达到70%。

  ——行政效能明显提升。

坚持依法规范廉洁行政,对行政权力进行了确权,围绕行政审批、工程建设、土地出让、财政资金使用、服务支持项目建设等整章建制,制定并实施了政府投资项目招标投标监督暂行办法、建设工程行政审批行政过错处理暂行办法、重点项目推进工作考核办法、企业评议政府部门和“站所队”工作实施方案等制度规定,规范了行政权力运行,优化了审批流程,大幅缩短了审批时限。

拓展了审计领域,开展了领导干部“生态审计”、建设用地容积率、政府投资工程预算和企业税费缴纳等专项审计。

加大了政务公开力度,实施了网上公开和咨询。

开设了电视直播互动栏目《关注?

沟通》,为群众解决热点难点问题467件。

机构改革积极稳妥推进,理顺了政务服务中心、市区城管等管理体制。

加强了政府法制建设,起草、审修地方性法规(草案)7部、政府规章9部,清理规范性文件3563件。

“五五普法”圆满完成,依法治市取得良好成效。

   我市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工作顺利进入录入阶段。

荣获全省双拥模范城“七连冠”。

关心下一代工作进入全国先进行列。

外事侨务工作和接待水平进一步提高。

公共机构节能工作成效明显。

民族宗教、档案、地方志、人防、气象、民兵预备役等工作取得了新成绩。

   各位代表,过去的一年,我们把加快发展作为政府工作的主线,坚决贯彻市委的总体部署,不错失历史的机遇,不耽搁发展的脚步,牢牢把握发展关键,充分发挥比较优势,千方百计上项目,全力以赴保增长,老企业实力明显增强,新产业实现重大突破,全市经济进入了结构深度调整、速度质量显著提升的发展时期。

   过去的一年,我们把谋划长远作为政府工作的基点,在抓好当前发展和保证群众现实需求的同时,面向未来,打牢基础,用长远眼光谋划产业发展和城乡建设,用战略思维规划园区布局和城市新区,用可持续的政策措施保障和改善民生,为今后发展积攒了后劲。

   过去的一年,我们把改革创新作为政府工作的动力,渗透到各个环节,改革工作方法,创新工作机制,规范工作流程,堵塞工作漏洞,在创新中解决历史难题,在规范中追求公平正义,进一步完善了民主科学的决策机制、高效有力的推进机制、维护公平的保障机制,提高了政府工作的规范化、制度化水平。

   过去的一年,我们把破解难题作为政府工作的突破口,敢于直面问题,勇于攻克难关。

通过帮助企业解决用地、融资等难题,为企业加快发展铺平了道路;通过加大整治城市重点部位力度,为实现城市规划建设目标扫清了障碍;通过采取超常规措施服务大项目建设,营造了优良的发展环境。

   过去的一年,我们把抓好落实作为政府工作的基本功,以咬定青山不放松的精神,对看准的事、决定的事,精心组织,狠抓推进,跟踪问效,务求实效,进一步转变了政府公务人员的工作作风,提高了政府部门的工作效能,形成了凝心聚力、干事创业的良好氛围。

   各位代表!

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可喜成绩,得益于市委的坚强领导,得益于市人大、市政协及各民主党派、社会各界的监督支持,得益于驻齐中、省直单位的鼎力相助,得益于全市人民的团结奋斗。

在此,我代表市政府,向全市人民,向所有为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做出贡献的同志们、朋友们,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我们也清醒地看到,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中还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

新兴产业刚刚起步,附加值高的终端市场产品少,牵动经济发展的大项目不多,民间资本参与产业发展不够踊跃。

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整体规模偏小,品牌农产品的商品量不大。

旅游景点建设水平有待提升,物流、文化等服务业发展滞后。

城市基础设施还需完善,农村城镇化水平不高,社区管理和服务有待进一步加强。

有些政府公务人员思想不够解放,市场意识、效率意识、群众意识淡薄;有的政府部门创新能力不强,管理社会、促进发展、服务群众的有效方法不多。

对此,我们一定高度重视,认真加以解决。

   二、2011年工作任务

   2011年是“十二五”开局之年,也是加快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之年。

市委十一届十次全会绘就了未来五年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宏伟蓝图。

到2015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660亿元,年均增长15%;财政总收入突破200亿元,年均增长15%;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800亿元,年均增长30%以上;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3万元,年均增长12%;农民人均纯收入1.1万元,年均增长13%。

面对又一个加快发展的“黄金五年”,我们要以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和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全力打造“滨水园林城市、绿色食品之都、装备工业基地、生态旅游胜地、历史文化名城”,努力把齐齐哈尔建设成为产业实力更加雄厚、城市特色更加突出、生态环境更加优良、人民生活更加富足、社会更加安定和谐的创业宜居城市。

   今年工作的总体思路是: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经济总量翻番为目标,以转变发展方式为主线,以大项目建设为支撑,深入落实市委十一届十次全会精神,强化一个基础(农业),打好两个攻坚战(工业振兴、三产升级),培育六大产业(装备、食品、化工、新能源、新材料、新生物医药),推动社会事业全面进步、城乡面貌明显改观、人民生活持续改善,努力实现经济社会更好更快发展。

主要预期目标是:

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3%,地方财政收入增长16%,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30%,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6%,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0%,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3%,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控制在4%左右,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3%以内,万元GDP综合能耗下降5%以上。

   

(一)以齐齐哈尔国家高新区和富拉尔基工业园区为龙头,以大项目建设为支撑加快实施“15211”工程,推进工业经济总量扩张和发展方式转变。

举全市之力建设好国家高新区。

齐齐哈尔高新区晋升为国家高新区,为我市推进经济转型、实现翻番战略注入了巨大动力。

按照国家要求,抓紧理顺高新区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修订完善高新区建设发展规划和政策体系。

10月末前全面完成征地及主要道路和水、电、气、热等基础建设,启动建设专业孵化器、中试基地、金融街、高端人才居住园区。

重点引进和培育高端装备制造和食品加工等高新技术企业,加快推进以新能源汽车产业园为重点的“三新”产业发展,鼓励大学科技园发展和产学研结合,吸引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中心、企业总部和研发中心、信息技术企业等进入园区,使高新区逐步成为引领产业发展、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促进经济结构调整与发展方式转变的强大引擎和重要的经济增长极。

今年高新区固定资产投资力争达到30亿元,到2015年销售收入达到500亿元。

提升富拉尔基工业园区综合竞争力。

依托富拉尔基区雄厚的工业基础和人才技术优势,以国际化视野和市场化手段,把富拉尔基区打造成为全省装备制造业集中建设区和国家高端装备制造业研发生产基地。

重点发展以北钢、黑化为依托的500亿元钢铁化工产业集群,以一重为依托的300亿元装备制造产业集群,以蒙西集团为投资主体的100亿元新型建材产业集群,以石油天然气开发、风力发电、生物质发电等为依托的100亿元能源开发产业集群,到2015年销售收入达到1000亿元。

今年固定资产投资力争达到62亿元,新上亿元以上项目10个。

搞好富拉尔基工业园区与高新区的协作分工,推进两个园区相互支撑、互动发展,形成拉动全市经济发展的两大龙头。

加快北苑工业园区建设,以东方红工业园、蒙牛、腾翔三大项目为依托,吸引更多的相关项目和配套企业入驻,延长产业链条,促进现代农机制造和绿色食品产业集群化发展。

同步加快昂昂溪、铁锋、富裕、依安、龙江、讷河等重点园区及其他园区建设,整体推进“15211”工程加快实施。

全力推进重点产业项目建设。

把2011年确定为项目建设年,重点推进200个以上投资超5000万元项目建设,其中产业项目173项,年度计划投资128亿元。

促进已投产项目尽早达产达效,抓好昊华“双三十”、齐二机床高档数控机床产业化等项目后续服务工作。

推进已开工项目尽快投产,中粮60万吨玉米深加工项目力争6月投产,新能源汽车产业园项目确保7月整车下线,一拖东方红工业园项目确保8月产出第一台大马力拖拉机。

加快推进一重大型铸锻件生产流程改造、齐轨道铁路货车产品升级、北钢500万吨钢和450万吨材、齐重数控重大装备产业化基地、腾翔30万吨铸锻造加工基地、宇通高档数控转台和铣头产业化、飞鹤乳制品扩能、风力发电等项目建设。

大力支持装备制造、食品加工、化工等传统产业升级改造,积极引进“三新”产业项目。

注重开发终端市场产品,优化工业产品结构。

依托蒙东地区丰富的煤炭资源和大庆及本市的油气资源,加快煤炭和油气资源深加工产业发展。

争取恢复启动昊华炼油生产,并延伸生产精细化工产品。

围绕骨干企业和大项目,积极引进和谋划配套产业项目,确保配套产业增加值增长30%以上。

加快发展循环经济,大力推进重点企业节能减排项目建设,积极争取国家“十城千辆”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示范试点城市。

全方位服务企业发展。

加强与国家和省有关部门及企业总部的联系,加大企业项目和资金争取力度。

加强政企沟通,完善项目建设考评机制。

坚持大项目建设领办代办制度,对投资超亿元项目实行市级领导全程包保,确保无障碍建设。

科学搞好土地储备,保证项目建设用地供应。

搭建高水平的融资服务、信息支持、产品展示和协作交流平台,为企业生产经营提供服务。

支持企业实施品牌战略和重组扩张,增强发展实力。

完善支持民营企业发展的政策措施,专门设立中小企业办事窗口,实行“一站式”服务,扶持一批社会声誉好、发展潜力大的中小企业做大做强。

   

(二)大力发展现代农业,促进农产品生产大市向加工大市转变,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

提高粮食产能和市场竞争力。

加快松嫩平原农业综合开发试验区齐齐哈尔项目区和粮食产能工程建设,走内涵挖潜、提高单产之路,确保粮食产能稳定在170亿斤以上。

抓好国家级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基地建设,新建绿色食品原料基地100万亩。

发挥杂粮生产的比较优势,建设全国杂粮产业基地,提高杂粮品质,扩大生产规模,签订销售订单,搞好深加工和精包装,打进大城市、大市场、大超市,杂粮种植面积达到120万亩,增长39.5%。

大力发展牧草和经济作物,牧草面积达到4万亩,增长10%,经济作物面积达到195万亩,增长8.3%。

加快兴十四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建设,尽快建成国家级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发挥更大的示范引领作用。

实施畜牧业升级工程。

通过政府引导和政策扶持,提高畜牧业组织化程度,全面推进奶牛、肉牛、生猪等畜禽品种的标准化养殖和产业化经营。

继续建好大型现代化牧场,重点推广奶牛专业合作社、家庭牧场、规模养殖场和养殖小区等模式,培育发展更多的规模养殖主体和典型示范群体,促进奶牛存栏总量和质量进一步提升。

力争奶牛存栏达到62万头、增长11%,其中规模养殖20万头、增长21.2%;鲜奶产量达到145万吨,增长9%。

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

因地制宜推进土地规模经营,力争达到1500万亩,建设好农业产业化基地。

发挥“中国绿色食品之都”的品牌优势,积极引进大型龙头企业对农畜产品进行精细化、系列化开发,延伸壮大乳品、肉类、玉米、水稻、马铃薯、甜菜、大豆、杂粮和蔬菜等重点产业链。

加大农产品品牌整合力度,着力打造知名品牌,扩大品牌农产品商品量,达到农产品总产量的20%以上。

积极培育专业购销大户、经纪人、代理商、批发商等农产品经销主体,扩大农产品流通。

抓住国家取消高速公路鲜活农产品运输收费的有利契机,加快蔬菜生产基地建设,提高蔬菜品质,抓好储藏、流通等环节,扩大外销,蔬菜种植面积达到56万亩、增长33%,其中梅里斯区16万亩、增长60%。

提高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建设和管理水平,扩大农机、流通等专业合作社的合作领域和规模,新发展各类专业合作社800个。

利用农机具购置补贴政策,新增千万元现代农机专业合作社50个。

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

加大资金投入和政策扶持力度,加快发展塑料大棚和日光温室等设施农业。

推进“旱改水”,抓好西部地区节水灌溉和东部地区水资源开发,新增水田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农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