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 第二章 第二节 外力作用与地表形态第2课时导学案 湘教版必修1.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8989011 上传时间:2023-02-02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276.3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地理 第二章 第二节 外力作用与地表形态第2课时导学案 湘教版必修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高中地理 第二章 第二节 外力作用与地表形态第2课时导学案 湘教版必修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高中地理 第二章 第二节 外力作用与地表形态第2课时导学案 湘教版必修1.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高中地理 第二章 第二节 外力作用与地表形态第2课时导学案 湘教版必修1.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高中地理 第二章 第二节 外力作用与地表形态第2课时导学案 湘教版必修1.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中地理 第二章 第二节 外力作用与地表形态第2课时导学案 湘教版必修1.docx

《高中地理 第二章 第二节 外力作用与地表形态第2课时导学案 湘教版必修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地理 第二章 第二节 外力作用与地表形态第2课时导学案 湘教版必修1.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中地理 第二章 第二节 外力作用与地表形态第2课时导学案 湘教版必修1.docx

高中地理第二章第二节外力作用与地表形态第2课时导学案湘教版必修1

外力作用与地表形态

[学习目标定位] 1.通过具体现象,掌握外力作用的表现形式及相应的地表形态。

2.通过具体事例,理解人类活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一、外力作用与地表形态

1.外力作用的表现:

风化、侵蚀、搬运、沉积和固结成岩等。

其结果使地表趋于平坦。

2.外力对地表的侵蚀作用:

地区

外力作用

地表形态

横断山区

内力抬升,流水侵蚀

山高谷深

青藏高原

挤压抬升,流水下切

水拍云崖

黄土高原

内力抬升,流水侵蚀

千沟万壑

3.外力对地表的沉积作用:

大河中下游地区地壳下沉、泥沙沉积形成三角洲和冲积平原;干旱地区,沙粒沉积形成沙丘。

二、人类活动与地表形态

人类活动对地表形态的有利影响,如修建梯田、填海造陆等。

不利影响,如毁林开荒、围湖造田等。

思考

1.新疆的“魔鬼城”与黄土高原的“沟壑地貌”的形成有何异同?

答案 相同点:

二者都是由外力的侵蚀作用形成的。

不同点:

“魔鬼城”的成因是风力的侵蚀作用;而黄土高原的“沟壑地貌”的成因是流水的侵蚀作用。

2.流水的侵蚀作用和风力的侵蚀作用,在地域分布上有何差异?

答案 一般情况下,湿润半湿润地区流水的侵蚀作用显著;而干旱半干旱地区风力的侵蚀作用显著。

3.风化和风蚀有何区别?

答案 风化指长期的风吹日晒、雨水冲刷、生物的破坏等作用,使地壳表面和各种岩石受到破坏或发生变化。

风蚀是侵蚀作用中以风为动力的作用。

                   

探究点一 外力作用与地表形态

探究活动

 结合材料,探究下列问题。

材料一 外力作用由一系列过程完成,其中最先开始的是风化作用,下面示意了风化作用的因素:

这些因素破坏岩石、实现“石烂”的过程。

材料二 外力作用被称为“大自然的雕塑师”。

外力作用主要有风化、侵蚀、搬运和沉积四种方式,通过风、流水、冰川、波浪等因素对地表形态造成影响,形成各种外力地貌。

风力作用形成的地貌主要有风蚀沟谷、风蚀蘑菇、风蚀柱、沙丘等。

冰川作用形成的地貌主要有冰斗、角峰等。

流水作用形成的地貌主要有“V”型谷、冲积平原、冲积扇等。

波浪作用形成的地貌主要有海蚀柱、海蚀崖等。

下面是常见的侵蚀和堆积地貌景观图。

(1)什么是风化作用?

图示风化作用主要受哪几种因素的作用?

风化在外力作用过程中有何意义?

(2)写出图A、B、C、F的地貌名称。

用地质作用解释各地貌景观的成因。

答案 

(1)在温度、水以及生物等的影响下,地表或接近地表的岩石容易发生崩解和破裂,形成许多大小不等的岩石碎块或砂粒,这种作用叫风化作用。

 图示风化过程主要受温度、水及生物等的影响。

风化作用产生的岩石碎块或沙砾堆积在原地,为其他外力作用创造了条件。

(2)图A——冲积扇,图B——三角洲,图C——沙丘,图F——风蚀蘑菇。

图A、B——流水沉积作用,图C——风力沉积作用,图D——冰川侵蚀作用,图E——流水侵蚀作用,图F——风力侵蚀作用。

反思归纳

 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塑造

地质作用

影响

分布

风化作用

使地表岩石受破坏,碎屑物残留地表形成风化壳

普遍

侵蚀作用

风力侵蚀

形成风蚀洼地、风蚀柱、风蚀蘑菇

沙漠地区

流水侵蚀

溶蚀

使谷底、河床加宽加深,形成“V”形谷;使坡面破碎,形成沟壑纵横的地表形态

河流流经的高原、山地

侵蚀

形成溶洞等

河流流经的中低纬度的可溶性岩石地区

冰川侵蚀

形成冰斗、角峰、“U”形谷

冰川分布的高山、高纬度地区

海浪侵蚀

形成海蚀地貌

滨海地带

搬运作用

风力搬运

“飞沙走石”

干旱、半干旱地区以及滨海地区作用强烈

流水搬运

“泥沙俱下”

湿润、半湿润地区作用明显

冰川搬运

物质迁移

冰川活动地区

海浪搬运

物质迁移

滨海地区

沉积作用

冰川沉积

沉积物颗粒大小不分,杂乱堆积,形成冰碛地貌,无分选性

冰川分布的高山中下部、高纬地区

流水沉积

形成冲积扇、三角洲、冲积平原

沉积物颗粒大的先沉积,颗粒小的后沉积,具有分选性

山口和河流的中下游

风力沉积

沙丘、黄土

干旱内陆及邻近地区

海浪沉积

形成海岸地貌

滨海地带

固结成岩作用

形成沉积岩

普遍

探究点二 人类活动与地表形态

探究活动

 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图中所示景观为______________,主要分布在我国的____________地区。

(2)这种耕作方式是否有利于农业生产?

为什么?

(3)如何评价人类活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答案 

(1)梯田 江南丘陵

(2)在梯田上耕作的方式更有利于农业生产。

因为梯田是相对平坦的地块,既有利于耕、种、收等活动的进行,又能保土、保肥、保水。

若直接在坡地上耕作,因坡度大极易造成水土流失、土层变薄、肥力下降,使农业生产趋向恶性循环。

(3)评价人类活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其标准是看这种改变是否使自然环境向有利于人类生存的方向发展,是否顺应了自然规律。

反思归纳

 人类活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对点训练一 外力作用与地表形态

读“黄土高原”和“埃及狮身人面像”图片,完成1~2题。

1.“千沟万壑、支离破碎”是黄土高原现今地表形态的典型写照,其成因主要是(  )

A.风力侵蚀

B.风化作用

C.流水侵蚀

D.冰川侵蚀

2.矗立在尼罗河畔的埃及狮身人面像缺损严重,其主要原因是(  )

A.雨水侵蚀和溶蚀作用

B.风化和风蚀作用

C.喀斯特作用

D.海蚀作用

答案 1.C 2.B

解析 流水侵蚀塑造出黄土高原千沟万壑的地貌。

埃及绝大部分国土地处干旱的沙漠地区,风化和风蚀作用明显。

对点训练二 人类活动与地表形态

在黄土高原的缓坡上修筑梯田是该区域综合治理的一项措施。

读图完成3~4题。

3.梯田田埂的水平延伸方向一般与(  )

A.坡面倾斜方向一致B.等高线基本平行

C.山谷走向基本一致D.山脊走向基本平行

4.修筑梯田显著地改变了山坡的(  )

A.形态B.土壤类型

C.坡向D.物质组成

答案 3.B 4.A

解析 从图中可以看出,梯田田埂的延伸方向一般与等高线平行,才能起到保持水土的作用。

梯田的修筑明显改变了山坡的形态。

综合提升

5.某校兴趣小组查阅资料,在图甲中①处有一瀑布,这样写道:

“激流翻滚,惊涛怒吼,其声方圆十里可闻,其形恰如巨壶倒悬,场面极为壮观。

”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同学们在①处秋游时,并没有欣赏到“激流翻滚……”的壮观场面。

该瀑布景观最为壮观的季节是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依据图中信息,该瀑布形成的地质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依据图中信息,该瀑布10万年后位置最可能位于(  )

A.①位置上游

B.①位置下游

C.保持①位置不变

D.三种情况都有可能

答案 

(1)夏季 夏季降水集中,水量大

(2)流水侵蚀作用 (3)A

解析 第

(1)题,黄河地处季风气候区,夏季降水最多,瀑布水量最大。

(2)题,该瀑布是流水侵蚀作用形成的。

第(3)题,瀑布在流水侵蚀作用下,其位置不断溯源位移,向河流上游移动。

教材P42活动(上)

提示 图2—20为海浪侵蚀

图2—21为风力侵蚀

教材P42活动(下)

提示 

(1)梯田上耕作,更有利于水土保持;而在坡地

上耕作,会导致水土流失,不利于农业生产。

(2)对于地狭人稠的岛国或沿海国家(城市),实施填海造陆,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扩大陆地面积,但同时会破坏海岸生态系统,带来一些不利影响。

                     

[基础过关]

下图是2013年7级以上地震分布图。

另据中国地震台网监测,2013年9月24日19时29分49秒(北京时间)在巴基斯坦西部(27°N,65.5°E)发生7.8级大地震,震源深度为40km。

读图,完成1~2题。

1.从上图来看,下列哪个板块的边界未发生7级以上的地震(  )

A.欧亚板块B.印度洋板块

C.非洲板块D.南极洲板块

2.9月24日巴基斯坦西部发生的地震震源位于(  )

A.古登堡面以下B.外核

C.岩石圈D.软流层

答案 1.C 2.C

解析 第1题,从图中可以看出,非洲板块边界上没有发生7级以上地震。

第2题,根据震源深度判断位于岩石圈。

3.目前,珠穆朗玛峰还在上升之中,原因是(  )

A.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的挤压

B.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的挤压

C.亚欧板块与非洲板块的张裂

D.印度洋板块与非洲板块的挤压

答案 A

4.读“世界部分地区板块运动示意图”,图示地区地壳活跃,板块运动明显,关于其原因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地中海属板块的碰撞挤压地区

B.红海属板块的张裂拉伸地区

C.阿拉伯半岛处三大板块的交界地区

D.阿尔卑斯山处在大洋板块与大陆板块的交界地区,多火山、地震

答案 D

解析 阿尔卑斯山是非洲板块和欧亚板块两大大陆板块相撞形成的。

西部大开发调研组在河西走廊的调研中发现一处面积约100平方千米、形状特殊的花岗岩地貌。

该处花岗岩岩体表面千疮百孔,形如蜂巢。

“蜂巢”组合在一起,如流云翻浪,似百谷飞禽。

据此回答5~6题。

5.造成这种“蜂巢”地貌的主要地质作用是(  )

A.岩浆活动B.风力沉积

C.风力侵蚀D.流水侵蚀

6.下列地貌与材料所述的“蜂巢”形成作用相同的是(  )

A.沙丘B.火山锥

C.冲积扇D.风蚀洼地

答案 5.C 6.D

解析 第5题,西北地区气候干旱,降水少,外力作用主要以风力作用为主。

花岗岩“蜂巢”是风力长期侵蚀的结果。

第6题,风蚀洼地是风力侵蚀作用形成的,沙丘是风力沉积作用形成的,火山锥是内力作用,冲积扇是流水沉积。

读下图,回答7~8题。

7.该地形的发育主要是受何种外力影响形成的(  )

A.流水侵蚀B.风力侵蚀

C.冰川侵蚀D.流水沉积

8.关于该地貌发育的石钟乳和峰林成因关联正确的选项是(  )

A.石钟乳——侵蚀作用 峰林——侵蚀作用

B.石钟乳——侵蚀作用 峰林——堆积作用

C.石钟乳——堆积作用 峰林——侵蚀作用

D.石钟乳——堆积作用 峰林——堆积作用

答案 7.A 8.C

解析 第7题,该地形为我国云贵高原的喀斯特地貌,其形成和发育受流水的侵蚀作用,另外该地的石灰岩广布也是一个重要原因。

第8题,石钟乳应为流水堆积(沉积)作用,峰林应为侵蚀作用形成。

9.下面是我国唐朝诗人胡玢的《庐山桑落洲》。

请结合“长江中游某河段江心洲的演变过程图”,回答下列问题。

莫问桑田事,但看桑落洲。

数家新住处,昔日大江流。

古岸崩欲尽,平沙长未休。

想应百年后,人世更悠悠。

(1)诗中“数家新住处”可能位于丁图中的哪一位置?

(2)“古岸崩欲尽”的“古岸”是指长江的哪一岸(南或北)?

请说出你的理由。

(3)“桑落洲”是怎样形成的?

长江上游的植树造林将会使“桑落洲”的形成速度加快还是变慢?

答案 

(1)②处。

(2)南岸。

在地转偏向力的作用下,北半球水流右偏,使长江南岸受侵蚀。

(3)泥沙沉积而成。

变慢。

解析 诗中的“数家新住处”可能位于丁图中②处,即河中心的江心洲上。

由于水在流动过程中受地转偏向力的影响,北半球右偏,所以长江的北岸沉积,南岸侵蚀,所以“古岸崩欲尽”的“岸”是指长江的南岸。

“桑落洲”即江心岛,它是含有较多泥沙的河流在河道变宽时,流速减缓,河流携带的泥沙沉积而成。

长江上游的植树造林,使水土流失减少,河流含沙量下降,将会使其形成速度变慢。

[能力提升]

下图是“某流域地质简图”,甲、乙、丙三地有砾石堆积物(见下图右下角照片),在甲地砾石堆积物中发现了金刚石。

读图回答10~11题。

10.含金刚石堆积物的成因是(  )

A.冰川沉积B.流水沉积

C.风力沉积D.风化残积

11.图中可能找到金刚石矿的地点是(  )

A.①B.②C.③D.④

答案 10.B 11.B

解析 第10题,由图看出,含金刚石的堆积物出现在河流的凸岸一侧,河流凸岸以流水沉积为主。

第11题,金刚石矿属于内生矿床,其伴随岩浆岩而生成。

读“岩层地质界线和等高线(单位:

m)示意图”,回答12~13题。

12.该图从地貌形态和地质构造角度来看分别属于(  )

A.山脊 向斜B.山脊 背斜

C.山谷 向斜D.山谷 背斜

13.对该地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该图地貌主要是外力作用的结果

B.该图地貌主要是内力作用的结果

C.在该图中可能找到化石的是C岩层

D.该地适合建设大型水库

答案 12.D 13.C

解析 第12题,图中等高线向高值凸出,说明弯曲处中心线的高度比两侧低,为山谷;岩层以A处为中心向两侧由老变新,为背斜。

第13题,C岩层为砂岩,属于沉积岩,可能找到化石;石灰岩地区不适宜建大型水库,图中的地貌应是内、外力共同作用的结果,所以A、B两项说法不准确。

14.读“我国西北某地区地形图和地质剖面图”,回答下列问题。

(1)简述图示区域地形地势分布的特征。

(2)图中虚线区域的地貌类型为__________,简述其形成原因。

(3)图中甲城市位于__________(填一种地质构造)中,简述甲城市附近地区地质作用的主要过程。

答案 

(1)以山地和平原地形为主;地势从北面和西面向东面、南面递减。

(2)洪(冲)积扇 山地河流在出山口时,坡度骤降,水流速度降低,所携带物质大量堆积,并形成以出山口为中心向外展开的堆积体。

(3)断层(地堑) 早期在内力作用下发生断裂下陷,后期在外力作用下发生沉积作用。

解析 第

(1)题,简述区域地形地势分布的特征可以从地形类型和起伏状况两方面加以说明。

(2)题,结合虚线区域所在位置判断该地为洪(冲)积扇,是由于地势骤降,流水携带的大量泥沙沉积而成。

第(3)题,结合岩石的运动状况,可知甲城市所在区域有断层发育,再根据岩层的分布状况说明该区域地质作用的主要过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