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修订中南大学网络教育课程考试公共事业管理答案修订.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8988479 上传时间:2023-02-02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2.5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年修订中南大学网络教育课程考试公共事业管理答案修订.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年修订中南大学网络教育课程考试公共事业管理答案修订.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年修订中南大学网络教育课程考试公共事业管理答案修订.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年修订中南大学网络教育课程考试公共事业管理答案修订.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年修订中南大学网络教育课程考试公共事业管理答案修订.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年修订中南大学网络教育课程考试公共事业管理答案修订.docx

《年修订中南大学网络教育课程考试公共事业管理答案修订.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年修订中南大学网络教育课程考试公共事业管理答案修订.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年修订中南大学网络教育课程考试公共事业管理答案修订.docx

年修订中南大学网络教育课程考试公共事业管理答案修订

LELEwasfinallyrevisedonthemorningofDecember16,2020

 

年修订中南大学网络教育课程考试公共事业管理答案修订

《公共事业管理》试题

考试说明:

1.首先下载试题及《标准答卷模版》,完成答题后,答卷从网上提交。

3.网上提交起止时间:

2016年5月16日8:

00—6月16日18:

00。

试题:

撰写一篇“我国第三部门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的小论文。

(100分)

要求:

1.查阅文献资料;

2.围绕主题展开论述,分析存在的问题及原因,针对问题和原因提出相应的对策;

3.主题突出、思路清晰、层次分明、论证充分;

4.独立完成,禁止抄袭

5.字数:

3000左右。

《公共事业管理》答卷

本人承诺:

本试卷确为本人独立完成,若有违反愿意接受处理。

签名_____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___________专业____________________学习中心___________________

我国第三部门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摘要:

第三部门是介于政府与企业的不以营利为目的的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的组织。

近年来,第三部门组织在我国取得了大力的发展,发挥了重大的作用。

然而,在其发展过程中也出现了许多问题,主要是自治性、资源和能力严重不足、分布不合理、发展部平衡等问题。

因此政府应积极进行职能转变,为第三部门的发展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同时第三部门组织也应加强自身能力的建设。

关键词:

第三部门;非营利组织;对策分析

第三部门就是指介于政府部门与营利性部门之间,依靠会员缴纳的会费、民间捐款或政府财政拨款等非营利性收入,从事前两者无力、无法或无意作为的社会公益性事业,从而实现服务社会公众、促使社会稳定与发展的宗旨的社会公共部门,其特征是组织性、民间性、非营利性、自治性和志愿性。

在我国,也被译为第三域,指的是和公共、私人部门相对于另一个部门,它们所指称的是各种非政府、非营利性的民间组织。

一、第三部门在中国的发展现状

(一)中国第三部门的发展

中国的第三部门随着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的经济体制和政治体制的渐进改革,有了根本性的转变,特别是近20年来,中国的第三部门得到了迅速的发展。

到1989年全国性社团增至1600个,地方性社团达到20多万个。

各类登记在册的民间组织起落较大,很难得到准确的数据。

据最新统计,截止2010年第一季度末,我国共拥有各类社会团体万个,民办非企业单位万个,基金会1860个,县级以下各类民间组织至今没有正式的统计数据,有的估计全国各类民间组织至少在300万个以上。

在民间组织的种类金额数量大大增加的同时,们见组织的独立性逐渐增强,合法性也日益增大,随着社会与经济社会的发展,我国的民间组织发展将会越来越规范化,但目前我国的民间组织还存在着很多的问题,我们必须正确地认识和对待,这样才会使我国的民间组织发展越来越完善。

(二)中国第三部门发展存在的问题

现阶段,我国第三部门的发展基本上是沿着健康的轨道进行的,并在社会生活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然而,由于我国特定的社会传统对第三部门的发展是极为不利的,应该看到,我国的第三部门发展还存在着一些问题。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行政倾向化严重

1994年国务院办公厅明确提出“政社分开”原则,并作出领导干部不再兼社会团体职务的规定,这无疑是淡化我国第三部门官办色彩,克服行政化倾向,朝着“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筹资金”的方向迈出了可喜的一步。

然而在现实中一部分第三部门是由于本身从政府的职能转变过来的,或者由政府机构直接建立的,它们无论在观念上,组织上,职能上、活动方式、管理体制上等各个方面,都过分依赖于政府,其实仍旧是作为政府的附属机构在发挥作用,成为政府的“隐政府”。

2.所需资源不足发展不平衡

首先,在资金方面,我国现阶段的第三部门组织大多处于一种从政府领域向公众领域的过渡时期,政府部门迫于财政压力千方百计压缩财政预算,政府部门希望让社团脱离政府系列,这样能够大大的降低政府部门的经费负担。

这样,第三部门能从政府获得的经费支持就少,而另一方面,我国的传统社会团体的直接服务对象往往是政府部门,以努力争取更多经费,而不是像社会公众提供更优质的服务,自然也难以从会员和公众那里募集资金。

这就使得相当一部分第三部门组织严重缺乏资金,以至于无法开展正常的活动,其中有不少组织处于名存实亡的“休眠状态”。

其次,在人力资源方面,缺乏人才。

总体来看,中国第三部门的专兼职工作人员较少,志愿者更少,组织的规模不多不大。

其中,绝大多数受到政府支持的自上而下的第三部门组织中,基本的工作人员几乎都来自政府机构,有许多是从第一线退下来的离退休人员,很多自下而上的第三部门组织则几乎没有固定的人才渠道,定员和编制极为有限,这就导致了普遍存在的制度不健全,管理不科学,家长制等问题。

再次,我国的第三部门发展极为不平衡。

这主要表现在我国的第三部门组织在区域之间,城乡之间和不同领域之间,呈现巨大的差异。

具体来说,东部和西部,沿海和内陆,大城市和农村出现了巨大的差异。

总体来说,第三部门在东部比在西部迅速,沿海比内陆发展快,城市比农村更活跃。

第三部门组织在那些相对说来政策宽松、易于得到资源而进入门槛较低的领域已经开始出现低水平的重复现象,但那些存在大量社会问题,迫切需要公民参与的领域,包括一些重要的公共政策领域,如失业与就业、社会保障、劳工权益保护、国际区域冲突和外交等领域,却因种种原因极少有第三部门整体的发展无疑是一个巨大的欠缺。

3.第三部门自身能力不足

资金,人才等资源的不足之所以制约组织的发展,除了受到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制度环境与社会文化方面的限制之外,更重要的原因在于自身的能力不足,即组织动员多种社会资源实现自己宗旨能力不足,包括社会资源、政治资源、国际资源、志愿者资源等。

一般说来,我国的第三部门组织规模较小,资金筹措能力较低,动员社会资源的能力也就比较弱,缺乏持续发展的能力,再加上很多组织管理不规范、不透明、不民主,缺乏管理已有资源的能力和发展的潜能,既不能具备合理制定工作方案的能力,也不具备实施工作方案的能力。

具体表现在组织没有一个合理的治理结构,不能有效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办事效率低下,服务质量不高。

同时,很多组织又缺乏评估和来自组织外部的有效监督,使得它们难以得到社会的广泛认同和普遍的社会公信,不能发挥应有的积极作用。

从根本上来说,组织能力不足的背后是人才的不足,组织的领导和工作人员的个人能力难以适应新的社会环境,这种不适应不是因为组织的工作人员受教育水平低,而是因为他们缺乏迎接新挑战的知识和观念。

据调查,我国第三部门的组织人员的文化程度呈现两头小、中间大的格局。

即以高中、中专、大专、本科学历为主,而低学历(初中以下)和高学历(硕士研究生以上)的职员比例较低,这说明第三部门组织能力不足的原因在于缺少具有创新能力的领导和工作人员,他们缺乏新的观念和知识,尤其是对国外第三部门的最新发展,其他第三部门组织的成功经验,项目管理以及内部管理等方面的知识,这些不仅仅是靠学历教育就能解决的问题。

4.有些部门组织存在营利化倾向

第三部门组织作为非营利性的组织,本来这一点是非常明确的,但是由于“自养”的问题,使得筹措经费成为一个社会团体存在和发展的关键问题。

而筹措经费的途径和方法是多种多样的,其中也包括从事一些经营活动,而任何经营活动都要营利,因而营利组织和非营利组织的实际界限就往往容易混淆,特别是对于一些组织,政府还给予某些特许政策,允许进行一定的营利活动,使得这个问题变得更加复杂。

总之,在第三部门组织是否可以营利的问题上,存在着许多漏洞,不少第三部门组织存在着营利化的倾向,而这些组织的营利性则要归结到产权制度上,产权不清导致非营利性组织营利化的关键。

二、第三部门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一)缺乏明确的法律规定。

中国第三部门生存和发展的法律环境比较严峻,国家缺乏对第三部门的法律地位,资金运作和国家激励措施的明确规定,这是国家对第三部门存在的意义和价值还未充分的认识。

由于认识的偏差,政府对第三部门的管理和监督机制也不健全。

(二)第三部门自身理念的缺乏和自身管理不善。

理念或使命是一个组织存在和发展的灵魂。

着名管理学大师杜拉克认为:

NGO是使命感、责任感最强的组织。

它们以“点化人类”和“改变社会大众为目的”,没有理念就没有NGO。

当前中国第三部门组织存在诸多问题,除有一定客观因素外,都与其自身的动力不足、定位不明确有很大的关系,根本原因在于缺乏理念和使命。

换言之,中国第三部门的发展并不存在于缺乏资金、人才、管理和专业技术,甚至不在于外部环境的好坏,而在于缺乏明确的理念和强烈的使命感,这使得它们难有拔地而起的能动性、创新性和艰苦创业的自觉性,并从而带来被动、盲目、短视、缺乏坚韧不拔的精神和动力不足,使组织发展难有后劲。

因此,第三部门要提高活动能力和社会作用,首先要提升自己的理念意识,明确自己的定位,继而完善组织的制度化建设和改善环境,从而实现自己的使命。

自身管理不善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一是其组织成员的能力问题,主要是人才问题。

(三)社会文化氛围的不利影响。

在中国,第三部门是一个外来语。

西方第三部门发展有着来自文化方面的深厚积淀,包括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普遍的公民意识、自治观念、法制观念、契约精神以及公益精神等,而中国就缺少这方面的文化背景。

中国传统的“一元化”领导模式所形成的观念是:

民间就是非政府,非政府就是无组织、无政府的状态,在某种程度上对政府有害。

而中国文化的特点也是单一的,社会运作也是单一线性模式。

因此,第三部门的存在首先受到观念的限制,这是第三部门发展举步维艰的一个重要原因。

在迅速发生的社会转型过程中,旧的社会价值体系和道德伦理观念受到巨大冲击,市场经济发展所带来的拜金主义、利己主义甚嚣尘上,社会资本体系全面扭曲,使得第三部门的发展所必不可少的志愿精神、公益精神和社会公信严重不足。

这一切,都成为中国第三部门发展的无形障碍。

(四)第三部门运行资金不足。

目前,中国绝大部分的第三部门的经费不足,无法开展正常活动,有些组织甚至处于休眠状态。

而另一些组织为了维持生存和发展,开展了一些与自身职能相违背的活动,严重影响了其形象,并造成不良影响。

其实在西方的第三部门中,占比重最大的是它正规的服务收费(49%),其次才是政府的各种资助(40%)。

因此第三部门应该提高自身的发展能力,使资金来源渠道多样化。

三、中国第三部门发展的对策研究

目前尽管我国第三部门较之以前有了巨大的发展,但与发达国家相比,其差距任然十分明显。

突出的表现在组织规模、活动能力存在先天不足;同时,第三部门发展所必要的法律制度、社会支持、文化背景和经济基础等不够健全,一些第三部门受行政干预过多,官办比例过大;工作方法带有很浓厚的行政化倾向,缺乏主动性、创造性;还有第三部门违背非营利性原则,为某些个人谋取私利,财务混乱、贪污腐败等问题。

究竟以怎样的认知方式来看待中国现代化的“一放就乱、一乱就统、一统就死”的这一两难症结以及如何在理论上建构中国实现现代化的良性的结构性基础,针对第三部门当前的状况和存在的问题,我们应该采取一些必要的措施,来使第三部门更好的为社会服务,发挥它自身的作用。

(一)外部环境建设

1.理顺关系,政社分离。

许多社会团体和政府有着太多的联系。

当务之急是政社分离,理顺两者之间的关系。

政府应当转变观念,返还职能,不仅要正确认识到第三部门的功能和作用,更要大力的加以支持,努力为社团等第三部门的发展创造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

2.完善法律,放松规制,鼓励第三部门的发展。

目前,我国有关第三部门飞法律主要有1998年10月25日颁布的《社会团体登记条例》和《民办非企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两个行政法规。

纵观这两个条例,不难看出我国政府对民间组织的限制还很严厉,民间组织不仅受到业务主管部门和登记管理部门的双重管理,还受到同业竞争和跨地域的限制。

因此,要转变观念,不仅要看到第三部门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所发挥的功能和作用,更要尽快地完善法规,放宽规制,鼓励第三部门的发展。

要针对第三部门进行专门立法,将第三部门纳入法制轨道,满足发展的合法性和持续性要求,使每一代人都能的得到第三部门的提供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避免出现代际不平等。

要从法律上确认第三部门中的一些慈善组织的公益地位,明确其公益责任。

对现存的法律法规进行修订,适应加入世贸后对政府和社会的要求,尤其要尽快制定有关行业协会的法律,保护本国企业的利益,要从法律上制裁第三部门的不规范行为,以维护第三部门作为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提供者的公正形象,提高人们对第三部门的信任,以利于其在民间的长远发展。

3.依法监督,依法管理。

基于第三部门对公益性理解的偏差以及它可能与其他社会组织之间发生冲突和矛盾,也可能出现背离宗旨或违法乱纪的现象,因此政府应当遵照相关的法律法规,对其进行监督和管理,打击非法民间组织,合理的规范第三部门的活动,保证其在法制框架下健康发展,同时,政府机关又要注意依法行事,不可逾越其职能权限,避免自由裁量权的滥用,从而影响第三部门的生存和发展。

(二)第三部门组织自身能力的建设

1.提高自身人员素质,,改善经营管理。

对于第三部门成员来说,除了要拥有专门的知识和技能外,还要有一颗为他人和社会无私奉献的心;对于其领导者来说,不仅要有奉献的精神,还要精于经营管理之道,采用“企业化”、“目标管理”、“绩效评估”等先进的经营的方法和管理方法,在市场中求得生存和发展。

因此,对于整个第三部门来说,不仅需要高素质的成员,更需要高素质的管理者。

为此,一方面,第三部门要注意通过培训,锻炼等方式来提高组织内部员工的素质;另一方面,更应该提供优越的条件来吸引社会上优秀的人才到其组织内工作。

2.不断强化第三部门的组织公益性服务的定位。

第三部门组织是由强大的使命感支撑起来的组织,没有强烈的使命意识,将不可能带来组织的发展。

一个组织的定位不清、使命感不明将是对组织发展前景的最大破坏。

作为第三部门的组织,要开展各种各样的宣传和教育活动,形成一种从里到外,从上到下的共识:

非营利性、公益性是第三部门组织的根本使命。

强化组织内的使命感教育,一切从使命出发。

作为一种公益性事业要维护好自己公益性的形象,这是组织的重要资源,也是维护组织事业发展的关键。

同时,要加强对社会的宣传工作,创造政府的支持,社会的支持。

3.采取各种措施解决第三部门组织的财务问题。

第三部门组织并非不可有收入,而是可以经营,甚至更成功的经营。

非营利的含义是收费的合理性,公正性和不以营利为目的,它的积累主要用于事业、扩大再生产而不能作为红利分配。

因此第三部门可以利用其业务的公益性带来申请政府的支持,企业、公民的赞助、捐赠来改善财务情况,使事业顺利发展,创造志愿者的行动支持与社会经费的支持。

4.改善第三部门组织的用人机制。

套用事业单位的用人机制与行政级别挂钩,造成了第三部门组织人员更新慢,人才流失,队伍老化等问题,对吸引新人才是一个严重的制约。

第三部门组织要向企业学习,不拘一格的引进人才,合理的配置人员。

而且其用人不应限于专职工作人员,还要积极地吸收志愿者参加。

吸收社会志愿的人员来支持公益性事业是国外经常的做法,在我国还比较欠缺,有待进一步的宣传和开展。

5.建立社会监督机制,确保第三部门组织公益性目标、非营利的原则不受腐蚀。

对于第三部门组织来讲,事业的使命感,公益性的形象是无形的资产,正是仰仗这种公益事业的形象号召力才能争取社会的支持来完成目标使命。

所以保证目标的纯正性非常重要。

第三部门组织要主动创造社会监督的机会,将自身的财务对外公开,建立一系列的规章制度,热忱欢迎社会对其进行监督,通过合理的服务价格把最大的利益带给社会。

第三部门是随着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公民社会的兴起而出现的,它处于政府和企业之间的中间领域,能有效的发挥在“政府失灵”和“市场失灵”的地方发挥作用。

中国的改革开放促进了中国第三部门的发展,但由于中国第三部门的发展时间短,机构建设不健全,还存在着诸多的问题,影响了第三部门的发展,我们有理由相信,只要政府、企业和千千万万的公民通力合作,中国第三部门一定会有一个光明辉煌的前景。

参考文献:

[1]陈振明.公共管理学[M].北京: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P392页.

[2]俞可平.治理与善治[M].北京: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

[3]里贾纳E赫兹琳杰.非营利组织管理[M].北京: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

[4]李文良.中国政府职能转变问题报告[M].北京:

中国发展出版社,2003.

[5]何增科.“公民社会与第三部门”研究引论[J].管理世界,2002,(8).

[6]国务院[第252号].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S].1998-10-25.

[7]邓正来、J?

C亚历山大编《国家与市民社会——一种社会理论的研究途径》P14中央编译出版社200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