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汇总西师大版.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8985801 上传时间:2023-02-02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20.7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一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汇总西师大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一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汇总西师大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一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汇总西师大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一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汇总西师大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一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汇总西师大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一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汇总西师大版.docx

《一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汇总西师大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汇总西师大版.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一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汇总西师大版.docx

一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汇总西师大版

西师版一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完整版

一、读数、写数。

1、读20以内的数。

顺数:

从小到大的顺序0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

倒数:

从大到小的顺序20191817 ······

单数:

1、3、5、7、9 ······

双数:

0、2、4、6、8、10 ······

2、两位数

(1)我们生活中经常遇到十个物体为一个整体的情况,实际上十个“1”就是一个“10”,一个“10”就是十个“1”。

如:

A:

11里有

(1)个十和

(1)个一; 11里有(11)个一。

12里有

(1)个十和

(2)个一; 12里有(12)个一

13里有

(1)个十和(3)个一; 13里有(13)个一

14里有

(1)个十和(4)个一; 14里有(14)个一

15里有

(1)个十和(5)个一; 15里有(15)个一

19里有

(1)个十和(9)个一;或者说,19里有(19)个一

20里有

(2)个十;20里有(20)个一

B:

看数字卡片(11~20),说出卡片上的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

(2)在计数器上,从右边起第一位是什么位?

(个位)第2位是什么位?

(十位)个位上的1颗珠子表示什么?

(表示1个一)十位上的1颗珠子表示什么?

(表示1个十)

(3)先读11、12、13、14、15、16、17、18、19、20,再写出来。

如:

14,读作:

十四,写作:

14。

个位上是4,表示4个一,十位上数字是1,表示1个十。

二、比较大小和第几。

1、例如给数字娃娃排队:

5、6、10、3、20、17,可以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也可以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

(注意做题时,写一个数字,划去一个,做到不重不漏。

2、任意取20以内的两个数,能够用谁比谁大或谁比谁小说一句话。

如:

16比15大,写出来就是16>15

9比13小,写出来就是9<13

3、“比”字的用法

看“比”字的后面是谁,比几大1就要在几的基础上加1,比几小1就要在几的基础上减1。

如:

比5小2的数是(3),比4多3的数是(7)。

3、几和第几

观察图,说说有几个图形?

(16个图形)从左数第几位是什么?

从右数第几位是什么?

把左边三个圈起来;把右边第2个圈起来。

(复习此类知识时,分清左右,同时确定方向;知道几个和第几个的区别。

4、相邻数

2的前面是1,2的后面是3,2再添上1就是3,3再去掉1就是2,与2相邻的数是1和3。

3的前面是2,3的后面是4,3再添上1就是4,4再去掉1就是3,与3相邻的数是2和4。

20的前面是19,20的后面是21,······,与20相邻的数是19和21。

三、比一比

1. 比较两个事物的大小、多少、长短、高矮、轻重等,要以其中的一个事物作为参照,或者说以其中的一个事物作为标准,然后再比较,这样就能说另一个事物比作为标准的那个事物大或者小、多或少等。

比长短:

常用的方法注意要一端对齐,也可以采用数格比较,或对称比较。

比高矮:

注意在同一平面上去比较。

比多少:

运用一一对应原则。

2,三个事物比较,可以先两个两个的比较。

然后根据比较的结果,得出三个事物比较的结论。

如:

A比B重,B比C重,那么可以得到A比C重。

A最重,C最轻。

A比B重,A比C重,只能得到A最重,还要比较B和C,才知道谁最轻。

四、加减法

(一)

把两个数合并在一起用加法。

加数+加数=和

如:

3+13=16中,3和13是加数,和是16。

从一个数里面去掉一部分求剩下的是多少用减法。

被减数-减数=差

如:

19-6=13中,19是被减数,6是减数,差是13。

(一)熟记表内加法和减法的得数

(二)知道以下规律

1、加法

(1)两个数相加,保持得数不变:

如果相加的这两个数有一个增大了,则另一个数就要减小,且一个数增大了多少,另一个数就要减少多少。

(2)两个数相加,其中的一个数不变,如果另一个数变化则得数也会发生变化,且加数变化了多少,结果就变化多少。

(3)两个数相加,交换它们的位置,得数不变。

2、减法

(1)一个数减去另一个数,保持减数不变:

如果被减数增大,结果也增大且被减数增大多少,结果就增大多少;被减数减小,则结果也减小,且被减数减小多少,结果也减小多少。

(2)一个数减另一个数,保持被减数不变:

如果减数增大,结果就减小,且减数增大了多少,结果就减小多少;如果减数减小,则结果增大,且减数减小了多少,结果就增大多少。

(3)一个数减另一个数,保持的数不变:

被减数增大多少,减数就要增大多少;被减数减小多少,减数也要减小多少。

(三)整 理 与 复 习10以内的加减法

1

2

3

4

5

6

7

8

9

10

0+1

1+1

2+1

3+1

4+1

5+1

6+1

7+1

8+1

9+1

+1

0+2

1+2

2+2

3+2

4+2

5+2

6+2

7+2

8+2

+2

0+3

1+3

唐宋或更早之前,针对“经学”“律学”“算学”和“书学”各科目,其相应传授者称为“博士”,这与当今“博士”含义已经相去甚远。

而对那些特别讲授“武事”或讲解“经籍”者,又称“讲师”。

“教授”和“助教”均原为学官称谓。

前者始于宋,乃“宗学”“律学”“医学”“武学”等科目的讲授者;而后者则于西晋武帝时代即已设立了,主要协助国子、博士培养生徒。

“助教”在古代不仅要作入流的学问,其教书育人的职责也十分明晰。

唐代国子学、太学等所设之“助教”一席,也是当朝打眼的学官。

至明清两代,只设国子监(国子学)一科的“助教”,其身价不谓显赫,也称得上朝廷要员。

至此,无论是“博士”“讲师”,还是“教授”“助教”,其今日教师应具有的基本概念都具有了。

2+3

3+3

4+3

5+3

6+3

7+3

+3

教师范读的是阅读教学中不可缺少的部分,我常采用范读,让幼儿学习、模仿。

如领读,我读一句,让幼儿读一句,边读边记;第二通读,我大声读,我大声读,幼儿小声读,边学边仿;第三赏读,我借用录好配朗读磁带,一边放录音,一边幼儿反复倾听,在反复倾听中体验、品味。

观察内容的选择,我本着先静后动,由近及远的原则,有目的、有计划的先安排与幼儿生活接近的,能理解的观察内容。

随机观察也是不可少的,是相当有趣的,如蜻蜓、蚯蚓、毛毛虫等,孩子一边观察,一边提问,兴趣很浓。

我提供的观察对象,注意形象逼真,色彩鲜明,大小适中,引导幼儿多角度多层面地进行观察,保证每个幼儿看得到,看得清。

看得清才能说得正确。

在观察过程中指导。

我注意帮助幼儿学习正确的观察方法,即按顺序观察和抓住事物的不同特征重点观察,观察与说话相结合,在观察中积累词汇,理解词汇,如一次我抓住时机,引导幼儿观察雷雨,雷雨前天空急剧变化,乌云密布,我问幼儿乌云是什么样子的,有的孩子说:

乌云像大海的波浪。

有的孩子说“乌云跑得飞快。

”我加以肯定说“这是乌云滚滚。

”当幼儿看到闪电时,我告诉他“这叫电光闪闪。

”接着幼儿听到雷声惊叫起来,我抓住时机说:

“这就是雷声隆隆。

”一会儿下起了大雨,我问:

“雨下得怎样?

”幼儿说大极了,我就舀一盆水往下一倒,作比较观察,让幼儿掌握“倾盆大雨”这个词。

雨后,我又带幼儿观察晴朗的天空,朗诵自编的一首儿歌:

“蓝天高,白云飘,鸟儿飞,树儿摇,太阳公公咪咪笑。

”这样抓住特征见景生情,幼儿不仅印象深刻,对雷雨前后气象变化的词语学得快,记得牢,而且会应用。

我还在观察的基础上,引导幼儿联想,让他们与以往学的词语、生活经验联系起来,在发展想象力中发展语言。

如啄木鸟的嘴是长长的,尖尖的,硬硬的,像医生用的手术刀―样,给大树开刀治病。

通过联想,幼儿能够生动形象地描述观察对象。

0+4

1+4

2+4

3+4

4+4

5+4

6+4

+4

0+5

1+5

2+5

3+5

4+5

5+5

+5

0+6

1+6

2+6

3+6

4+6

+6

0+7

1+7

2+7

3+7

+7

0+8

1+8

2+8

+8

0+9

1+9

+9

0+10

+1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2-1

3-1

4-1

5-1

6-1

7-1

8-1

9-1

10-1

-1

2-2

3-2

4-2

5-2

6-2

7-2

8-2

9-2

10-2

-2

3-3

4-3

5-3

6-3

7-3

8-3

9-3

10-3

-3

4-4

5-4

6-4

7-4

8-4

9-4

10-4

-4

5-5

6-5

7-5

8-5

9-5

10-5

-5

6-6

7-6

8-6

9-6

10-6

-6

7-7

8-7

9-7

10-7

-7

8-8

9-8

10-8

-8

9-9

10-9

-9

10-10

-10

五、加减法

(二)

(一)掌握20以内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 “凑十法”

“凑小数,拆大数”,将小数凑成10,然后再计算。

如:

3+9(3+7=10,9可以分成7和2,10+2=12)

“凑大数,拆小数”,将大数凑成10,然后再计算。

如:

8+7(8+2=10,7可以分成2和5,10+5=15)

注意:

孩子喜欢和熟悉的方法才是最佳方法而且只掌握一种就可以了。

(二)20以内不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减法:

11+6(个位相加,1+6=7)11+6=17

15-3(个位上够减,5-3=2)15-3=12

3、加强进位和不进位、及不退位的训练。

4、看图列式解题时候,要利用图中已知条件正确列式。

常用的关系有:

(1)部分数+部分数=总数 :

这时?

在大括号下面的中间。

(2)总数-部分数=另一个部分数 :

这时?

在大括号的上面一边。

(3)大数-小数=相差数 :

谁比谁多几,或谁比谁少几。

(4)原有-借出=剩下 :

用了多少,求还剩多少时用。

退位减法。

口决:

口诀:

减9要加1,减8要加2,减7要加3,减6要加4,减5要加5,减4要加6,减3要加7,减2要加8,减1要加9

六、分类

1、任何事物都有自己的所属的类别,根据这些类别将同类的事物分在一起就是分类,而这些类别就是我们分类的标准。

体验分类结果在单一标准下的一致性和不同标准下的多样性。

如:

△△●●☆☆●△●●△△☆●

按形状分:

1、△按颜色分:

1、有颜色

2、☆2、没有颜色

3、●

2、分类的步骤和方法。

(1)给定标准:

当已知分类标准时,我们只需要判断所给的事物是属于哪个类别的,然后将同一类的事物放在一起即可。

(2)未给定标准:

当有很多物体摆在面前,让我们自己确定类别分类时,应首先观察每个物体都有什么样的特点,把具有相同特点的特点的物体放在一起,表示同一类,而这些特点就是分类的标准。

(3)分类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

我们可以根据不同的标准分类,可以根据物体的形状、颜色、作用等将物体分类。

3、常见题型有:

(1)把同一类的物体圈起来。

(2)同类的物体画符号“○”“√”。

(3)同类的物体序号填在一起。

七、认识物体和图形

(一)立体图形

1、长方体

长方体是长长的,有6个平平的面,有些面是一样的,有些面是不一样,长方体相对面相等,用它可以画出长方形。

平时见到的火柴盒、文具盒都是长方体。

2、正方体

正方体四四方方的,它也有6个平平的面,它的边也是直直的。

而且它的棱都是一样长,每个面都一样大,无论怎么平放在桌子上,它的高矮都是一样的,用它可以画出正方形。

魔方就是正方体。

3、圆柱体

圆柱就像一根柱子。

它有上下两个圆圆的面,而且大小一样,用它可以画出圆形;另一个面是弯曲的,我们把弯曲的面放在桌子上就可以滚动它。

4、球

圆圆的,可以滚来滚去的就是球。

平时玩的皮球、篮球、踢的足球都是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