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年高中地理章末复习 单元检测 3.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8984629 上传时间:2023-02-02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170.6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年高中地理章末复习 单元检测 3.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学年高中地理章末复习 单元检测 3.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学年高中地理章末复习 单元检测 3.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学年高中地理章末复习 单元检测 3.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学年高中地理章末复习 单元检测 3.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学年高中地理章末复习 单元检测 3.docx

《学年高中地理章末复习 单元检测 3.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年高中地理章末复习 单元检测 3.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学年高中地理章末复习 单元检测 3.docx

学年高中地理章末复习单元检测3

章末检测试卷(三)

(时间:

60分钟 满分:

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2.5分,共50分)

下图是“某地水循环运动中的水量平衡示意图”。

读图完成1~2题。

1.图中M主要是(  )

A.地下水B.生物水

C.湖泊水与沼泽水D.冰川等固态水

2.该地人们的下列活动,可促使M增加的是(  )

A.植树造林B.扩大耕地面积

C.修建水库D.城市化加速

答案 1.A 2.A

解析 第1题,根据水循环的基本环节可以判断M主要为降水产生的下渗形成的地下水。

第2题,植树造林有利于涵养水源,增加地表水的下渗,增加地下水量。

读“水的社会循环和自然循环示意图”,完成3~4题。

(注:

水的社会循环是指在水的自然循环中,人类不断利用其中的地下径流或地表径流满足生活与生产之需而产生的人为水循环。

3.图中来源于用户的潜在回用水源包括(  )

A.降水、地下水、地表水

B.供水厂提供的自来水

C.可循环使用的清洁冷却水

D.经污水处理厂处理后的中水

4.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城市地面硬化导致地下径流增加

B.城市地面硬化增加城市内涝

C.地表植被减少导致下渗量减少

D.城市地面硬化导致地表径流增加

答案 3.C 4.A

解析 第3题,图中显示潜在的回用水源来自用户和污水处理厂。

来源于用户的潜在回用水源是可循环使用的清洁冷却水。

第4题,城市地面硬化,会减少地表水下渗,从而使地下径流减少。

地球上的水分布在海洋、湖泊、沼泽、河流、冰川、雪山,以及大气、生物体、土壤和土层中,整个水圈处于不断地循环运动中。

下图为“某水循环示意图”。

读图回答5~6题。

5.图中①~⑤所代表的内容是(  )

A.①海洋,②大气,③雨,④雪,⑤蒸发

B.①雨,②雪,③海洋,④蒸发,⑤大气

C.①雨,②雪,③海洋,④大气,⑤蒸发

D.①雨,②雪,③大气,④海洋,⑤蒸发

6.此图代表的水循环属于(  )

A.海陆间循环B.海上内循环

C.陆地内循环D.地表水循环

答案 5.C 6.A

解析 第5题,分析图可知①②均为降水,根据①转化为地下水和泉水、②转化为冰川可以确定①为雨、②为雪;雨、雪都是从大气中而来,故④为大气;大气中的水分由蒸发而来,故⑤为蒸发;地表径流最终汇入海洋,故③为海洋。

第6题,海洋→蒸发→大气→降水→地表径流→海洋,由此可知此图代表海陆间水循环。

 

读“水循环示意图”,回答7~8题。

7.图中组成海陆间循环的组合是(  )

A.A→BB.A→C→D→E

C.F→D→GD.I→D→G

8.图中如果表示我国东南沿海地区,海陆间循环最活跃的季节是(  )

A.春B.夏C.秋D.冬

答案 7.B 8.B

解析 第7题,水循环的主要环节有蒸发、植物蒸腾、降水、水汽输送、地表径流、下渗、地下径流等。

ACDEHG实现了海陆间水循环。

第8题,我国夏季东南风把太平洋的水汽输送到陆地,所以海陆间循环最活跃的季节是夏季,它使陆地水资源得以更新。

2015年6月,太原市首次提出打造“海绵城市”的建设理念。

海绵城市是指城市能够像海绵一样,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

雨量大的时候吸水,干旱的时候把吸收的水再“吐”出来。

据此回答9~10题。

9.海绵城市建设对水循环的影响包括(  )

①调节地表径流 ②调节水汽输送 ③减少地下径流 ④增加地表下渗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10.海绵城市建成后,可以(  )

①加快太原市淡水资源的更新 ②提高城市防洪排洪能力 ③缓解城市水资源压力 ④增加城市热岛效应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答案 9.D 10.B

解析 第9题,从题干的叙述中可以得知,海绵城市可以增加地表下渗,这就减少了地表径流,选项D正确。

第10题,由于海绵城市能够增加地表水下渗,补充地下水,故能够缓解城市水资源紧张的状况;减少了地表径流,有利于提高城市防洪排洪能力,选项B正确。

有专家提出水循环可分为自然循环和社会循环两大类,下图为“某城市水循环示意图”。

读图完成11~12题。

11.图中①②③⑦分别表示(  )

A.地表径流、地下径流、蒸发、人工降水

B.地下径流、地表径流、管道输水、跨流域调水

C.地表径流、跨流域调水、蒸发、人工降水

D.跨流域调水、地表径流、管道输水、人工降水

12.关于人类对城市水循环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用透水材料改造水泥路面,可以增加⑤

B.大量开采地下水,可以增加④

C.污水回收利用,可以减少②

D.城市绿地建设,可以减少⑥

答案 11.D 12.A

解析 第11题,自然循环包括②地表径流、④蒸发和蒸腾、⑤下渗、⑥水汽输送等环节;社会循环包括③管道输水、①跨流域调水、⑦人工降水等。

第12题,人类用透水材料改造水泥路面,可以增加下渗,即增加⑤;大量开采地下水,④蒸发和蒸腾可能减少;污水回收利用,地表径流使用量减少,②地表径流增加;城市绿地建设能在一定程度上增加植物蒸腾的面积,进而增加⑥水汽输送。

下图为某流域森林火灾后第1年、第6年两次相同降雨条件下河流流量过程线图。

读图回答13~14题。

13.关于两次径流过程,说法正确的是(  )

A.第6年的流量峰值大

B.第1年的流速峰值小

C.第6年的河流含沙量大

D.第1年的河流径流量大

14.导致图示径流差异的关键环节是(  )

A.蒸发B.下渗

C.蒸腾D.地下径流

答案 13.D 14.B

解析 第13题,该流域森林火灾后第1年,植被破坏严重,其涵养水源、削减坡面径流的作用明显减弱。

第6年,植被得到恢复,其涵养水源、削减坡面径流的能力较第1年有所增强,故第1年的流速峰值、流量峰值、含沙量都应大于第6年,A、B、C项错误,D项正确。

第14题,由上题解析可知,第6年的河流径流量较第1年小,主要是由于森林植被的恢复,涵养水源能力增强,下渗量增大,故B项正确。

水资源利用率是指流域或区域用水量占水资源可利用量的比率。

国际上一般认为,一条河流合理开发的上限是水资源利用率为40%。

读“我国部分地区与世界平均水资源开发利用率比较示意图”,完成15~16题。

15.图中所示我国部分地区水资源利用上的共同问题是(  )

A.水资源更新速度快

B.利用率过高,缺水严重

C.水污染严重

D.利用不合理,浪费严重

16.河西走廊水资源缺乏的主要人为原因是(  )

A.河流径流量较小

B.城市密集,生活用水量大

C.灌溉用水量大

D.水资源统筹管理程度低

答案 15.B 16.C

解析 第15题,图中所示我国部分地区水资源利用率均在60%以上,超过合理开发的上限,利用率过高,缺水严重。

第16题,河西走廊灌溉农业用水量大,造成水资源缺乏。

下图中①~④箭头表示洋流的流向。

读图回答17~18题。

17.②③洋流形成的主要驱动力分别是(  )

A.西南季风 东南信风

B.西南季风 东南季风

C.盛行西风 东北信风

D.西北季风 东南信风

18.根据图中信息判断,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

A.图中洋流均为暖流

B.此时马六甲海峡海水向西北流动

C.①②洋流是北半球中低纬大洋环流系统的组成部分

D.③④洋流是南半球中低纬大洋环流系统的组成部分

答案 17.A 18.D

解析 第17题,读图可知,①②洋流位于北印度洋,根据其流向可知其形成与西南季风有关;③洋流为南赤道暖流,其形成与东南信风有关。

第18题,读图知,图中①为寒流;此时马六甲海峡海水向东南流动;①②洋流属北印度洋季风大洋环流系统的组成部分;③④洋流属南半球中低纬海区大洋环流系统的组成部分。

下图中甲海区曾是世界著名渔场,历史上产量非常丰富,甚至“供养了欧洲”。

然而,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鱼群大量减少,延续了500年的捕鱼业逐渐衰落。

读图完成19~20题。

19.与甲地渔场的形成相关性较弱的因素是(  )

A.夏季盛行偏南风B.位于河流入海口

C.位于洋流交汇处D.位于沿海大陆架

20.导致该渔场鱼群大量减少的最主要原因可能是(  )

A.全球气候变暖B.人类过度捕捞

C.寒暖流减弱D.地表径流减少

答案 19.A 20.B

解析 第19题,读图,根据经纬度和海陆轮廓分析,甲地是纽芬兰渔场。

该渔场为寒暖流交汇而形成;且该地位于河口地区,为大陆架海域,海水较浅,河流从陆地带来丰富的营养物质,使这里形成大渔场。

该地夏季盛行偏南风与渔场成因关系不大,故选A。

第20题,由于人类过度捕捞,纽芬兰渔场的渔业资源遭受毁灭性的打击,鱼群大量减少,曾经盛极一时的渔场逐渐走向衰落。

故选B。

二、综合题(共4题,共50分)

21.读“我国某两条河流的流量过程曲线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

(14分)

(1)分析河流甲在我国所处的地区以及其年最大径流量出现在8月的原因。

(2)分析河流甲1月河流有断流的原因以及5月份径流量较相邻月份少的原因。

(3)分析河流乙在我国所处的地区并分析一年有两次汛期的原因。

答案 

(1)我国西北地区。

 7月气温高,冰雪融水多,冰雪融水汇入河流,需要一定的时间,故最大径流量略滞后,出现在8月。

(2)1月气温低于0℃,冰雪封冻,河流补给量极少。

5月气温回升,蒸发加剧。

(3)我国东北地区。

 4月份气温回升,积雪融化,形成春汛;夏季降水丰富,大气降水补给,形成夏汛。

解析 

(1)河流甲年径流量少,且集中在温度较高的夏季,故河流甲的补给主要是高山冰雪融水,应该位于气候比较干旱的西北地区。

(2)西北地区1月气温低于0℃,冰雪封冻,河流补给量极少,故出现断流。

5月气温回升,蒸发加剧,径流量较相邻月份少。

(3)河流乙一年有两次汛期(春汛和夏汛),符合东北地区河流的特点。

春季气温回升,积雪融量大,形成春汛;夏季降水量多,补给河流,形成夏汛。

2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14分)

材料一 我国西部地区要想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注重开发新水源。

一是利用新技术开发水源,在严重干旱地区模拟“人造山脉”,进行人工增雨雪;二是发展集雨工程。

材料二 下图为水循环示意图。

(1)发展集雨工程主要是对水循环的________________环节施加影响,此项工程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各水循环环节中,能够对H环节产生直接影响的环节是字母____________。

能够使H的储水量增大的条件有哪些?

(3)能代表我国东南沿海夏季风的是__________环节(填字母)。

答案 

(1)地表径流 蓄积水源

(2)D 降水强度小、时间长;地面坡度小;植被覆盖好。

(3)C

解析 第

(1)题,发展集雨工程将导致地表径流减小,可以起到蓄积水源的目的,增大可利用的水资源量。

(2)题,考查水循环各构成环节的相互作用和影响。

图中A、B、C、D、E、F、G、H分别表示海洋降水、海洋水蒸发、水汽输送、陆地降水、地表水蒸发、植物蒸腾、地表径流、下渗,降水强度的大小会直接影响地表水的下渗。

增大H的储水量的措施可从降水强度、地面坡度及地表植被覆盖率方面回答。

第(3)题,我国夏季风由海洋吹向陆地,可以用C环节表示。

23.海雾大多是因为暖湿空气流经较冷表面(寒流)被冷却饱和而形成,寒暖流交汇处往往具备这样的大气环流条件,很容易形成海雾。

读“日本附近海域洋流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2分)

(1)说出②海域容易出现海雾的原因。

(2)简述P地冬季多降水的主要原因。

(3)图中海域有一世界著名的大渔场,是________渔场,试分析该渔场形成的有利条件。

答案 

(1)②海域是寒暖流交汇处,容易形成海雾。

(2)P地冬季盛行西北风,西北风经日本海海面后被加温加湿,遇地形阻挡形成地形雨;又因P地受暖流的影响,湿度大,故P地冬季多降水。

(3)北海道 位于温带的大陆架海区,又位于寒流和暖流的交汇处,浮游生物繁盛,鱼类的饵料多。

解析 第

(1)题,寒暖流交汇处易形成海雾,因此②海域易出现海雾。

(2)题,从盛行风、地形、洋流三方面考虑。

第(3)题,图示海域有著名的北海道渔场,位于温带浅海大陆架海区,阳光充足,且有日本暖流与千岛寒流交汇,浮游生物繁盛,鱼类的饵料多。

24.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0分)

塞内加尔河是一条国际河流,发源于素有“西非水塔”之称的富塔贾隆高原。

该河中下游地区干湿季变化明显,水资源短缺问题突出。

下图为塞内加尔河流域及河口三角洲前缘的沙洲示意图。

(1)说明富塔贾隆高原被称为“西非水塔”的原因。

(2)针对塞内加尔河中下游地区农业发展面临的水资源短缺问题,提出解决措施。

答案 

(1)年降水量多;西非众多河流的发源地(地势高)。

(2)加强国际合作,合理分配用水;修建水利设施;合理选择农业生产类型;采取节水灌溉措施。

解析 

(1)富塔贾隆高原降水量大,是许多河流的发源地,故被称为“西非水塔”。

(2)从图中可看出,塞内加尔河中下游地区沙漠和时令河较多,所以要发展农业生产,合理分配水资源、解决水资源短缺是关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