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影像知识.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8983918 上传时间:2023-02-02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1.0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医学影像知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医学影像知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医学影像知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医学影像知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医学影像知识.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医学影像知识.docx

《医学影像知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医学影像知识.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医学影像知识.docx

医学影像知识

医学影像(放射)科

医学影像(放射)科的功能是应用放射医学的理论、先进的影像设备条件和相应的成像技术,对人体进行各种X线影像学检查,密切结合临床资料,对各种疾病作出准确的定位,定性诊断;通过介入性放射检查对疾病进行诊断和治疗。

一、医学影像(放射)科的管理

(一)科室的组织体系

2.不同业务技术可分成三个组,即:

诊断组;技术组;医辅组。

做到医、技、辅分工明确,职责分明。

3.在科主任统一管理下诊疗组和技术组人员对各影像内容(传统X线、CT、MR、介入)实施“相对固定,定期轮转”,以利于专业技术的全面掌握和人才培养,达到影像学的“一专多能”的目标。

诊断组和技术组人员实施轮转的条件:

轮转CT必须有二年以上的传统X线实践;轮转MR必须有2年以上的CT实践;轮转介入治疗必须在2年以上的传统X线诊断实践基础上,事先经过介入知识培训。

(二)科室任务

2.承担保健、体验和抢救的放射检查任务。

4.充分利用现有设备开发新技术、新检查项目。

6.开展新的影像技术和诊断的方法学研究及设备的技术革新。

(三)科室人员职责

1.诊断人员

(2)及时报告急症放射检查诊断,承担特殊造影和放射检查中的抢救工作。

(4)进行放射诊断专业的带教培训工作及参加科研工作。

2.技术人员

(2)负有对机器正常运转所需的经常性保养及辅导和监督非专机操作人员使用机器的责任。

(4)物理机械人员负有全面机器设备的安装、故障检修、定期维护保养和稳定性检测工作;并负有全面对机器使用指导和监督之责任。

3.医辅人员

①在科主任领导下配合医师进行各项检查(造影、CT、MR、介入)和灭菌操作技术,做好敷料、器械消毒和检查造影前的准备工作。

③负责所用器械、药品、物品的请领、管理工作。

①在科主任领导下负责门诊、住院患者各项检查的登记、预约、划价、编号、索引和住院记帐工作。

③负责各种摄片报告的登记、报送、归档工作。

⑤负责影像片的归档保管工作,严格执行影像片借阅制度。

(四)急症和床房摄影管理

2.床房摄影仅适用于:

急诊室抢救;手术中必要的放射检查;危重而不能搬动的患者;骨科牵引患者等。

(五)科室工作质量管理

2.诊断工作质量管理内容:

(2)每天由科主任或高年资医师带领对常规X线、CT、MR、介入重点疑难病例进行综合读片。

(4)24小时内发出报告:

书写报告字迹清楚,各项内容填写准确,影像所见描述简明确切,诊断结论应密切结合临床,务求客观和确切,符合规范要求,报告需经主治医师以上复签方可发出。

X线诊断报告是临床诊疗工作中必不可少的记录和总结,它能对临床医疗、教学和科研提供重要的参考价值。

书写报告规范化对提高医疗质量和本专业管理水平,具有促进作用。

书写报告要字迹清楚,其顺序如下:

二、检查项目及名称:

(2)特殊检查要写检查的名称、造影剂的名称,剂量及造影方式均应写清楚。

如静脉肾盂造影检查应写明注入造影剂后分别摄片的时间,分层摄影需写明体层部位投照方式,各层面的距离,便于复查时与同一层面摄片比较。

四、结论或印象。

对各种疾病的检查,应尽可能作出结论,以有利于临床治疗上参考,若有困难时,应对X线表现作详细描述。

同一张片上可能有两种以上的疾病时,应根据主次写明,不得遗漏。

一般结论的语气可按下列方式书写:

(2)有某病的X线征象,但不太典型,而临床资料比较明确,则可写符合某病。

(4)X线征象与临床资料均不太典型时,可写X线表现提示某病可能。

(6)X线表现不典型,加上临床资料不全,或尚需再作其它检查补充资料,这时可写出两个或三个意见,把认为最可能的列在最前,而以后几个意见待一一排除。

报告写完后,由医师签名后须经主治医师审核、复签发出。

(1)介入放射治疗归属影像(放射)科统一管理,放射科科主任为管理责任者。

(3)从事介入放射治疗者,必须由具有两年以上常规X线诊断经验并经三级甲等医院或省高等医学院校附属医院或放射质控中心介入放射治疗培训的中级以上职称人员担任。

(5)严格选择介入放射治疗适应症,必须以病理诊断或典型影像诊断结合典型临床诊断为治疗依据。

对恶性肿瘤介入放射治疗,应尽可能获得病理诊断。

介入治疗术前要和家属谈话并书写谈话记录,说明手术经过、不良反应及其预防和处理方法,家属须签字。

记录格式按统一规范填写,务求内容完整、准确并经科主任审批。

(六)患者诊疗安全管理

2.应备有抢救药品及必要的急救器械(如氧气、吸引器等)。

4.严防检查不慎或机器故障而造成对患者的伤害。

(七)设备安全管理

1.确保机房环境条件(温度、湿度)达标,符合机器要求,清洁防尘措施落实。

3.严格遵守机器操作规程,使用中遇有异常应立即切断电源,切忌“带病工作”,并立即向机修人员申报。

5.机修人员全面负责本科机器设备的管理,定期检查机器接地的可靠性,以防电击。

(八)暗室化学药品和感光材料安全管理

2.显影、定影药品集中贮存,含毒、强腐蚀药品单独存放,并由专人负责保管。

4.增感屏应按照其要求的条件存放和经常清洁保养,使用中严防碰、撞、撕、粘、划损伤。

(九)CT检查质量管理

1.CT检查是放射诊断的一种方法,其管理组织体系应统一归属影像(放射)科管理范围。

CT质量保证、控制和管理的第一责任者是影像(放射)科主任。

3.扫描操作管理

(2)按照病例检查要求进行摆位和扫描定位。

(4)按照优质图影像要求正确选调窗位、窗宽。

(6)准确填写扫描条件、层次、硬盘图像存贮号、机器和病人情况并签名。

4.CT室环境管理

(2)应装备稳压电源和不间断电源(UPS),接地良好。

5.CT机维护保养管理

(2)CT机的维护保养应由机修人员或经培训合格的技术人员进行。

表1CT机性能检测项目与要求

检测项目

检测条件

状态检测要求

稳定性检测

要求

周期

定位光精度(mm)

胶片法

±3

剂量指数CTDI100MGY

φ16cm头模中心/表面φ32cm体模中心/表面

参照厂家数据(50MGY(头模))

水的CT值(HU)

头模及颅脑扫描条件

±6

与基础值偏差±3

噪声

头模及颅脑扫描条件

参照厂家数据

与基础值偏差±10%

     

CT值均匀性(HU)

头模及颅脑扫描条件

±6

与基础值偏差±3

 层厚偏差(S.mm.%)

头模及颅脑扫描条件

S≥8

±15

与基础值偏差±10%

8>S>2

±30

S≤2

±70

空间分辨力(mm)

头模FOV250±10mm

体膜FOV350±50mm

≤1.25

基础值的

±15%

≤1.5

低对比度分辨力(对比度0.6%;mm)

头模FOV250±10mm≤50MGY

≤5.6

基础值的

±15%

CT值线性

头模及颅脑扫描条件

参照厂家数据

床位移精度(mm)

床移500

床归回500

±2

±2

±2

±2

(1)暗室防光、通风、安全灯的灰雾、室内温度、湿度条件等均符合室内质控要求。

(3)选择胶片——套药——曝光条件三者最佳匹配的冲洗温度和时间,以保证CT影像片的背景密度和组织影像密度均能达标。

背景密度:

Dmax≥2.2Dmin<0.15

激光相机

D=0.7~0.8

(5)按质控要求对显影、定影液性能和水洗效果进行动态质控检测。

每日由科主任(或高年资主治医师以上人员)主持读片,讨论CT检查病例诊断结论,报告由主治医师复签于24小时内发出,并保留底片以便对照和追踪。

每月回顾性读片应有讨论分析记录。

(十)磁共振(MR)机房管理

1.磁共振成像与CT影像在认识上有相似之处,因此,MRI应归属影像(放射)科,由科主任统一实施领导和管理。

3.MRI检查前准备:

(2)检查前询问,明确检查要求。

(4)向患者讲述检查过程,消除恐惧心理,争取良好合作。

患者应平静呼吸,肢体不得活动。

对婴幼儿或不合作患者,可给适量镇静药或麻醉,给麻醉时麻醉师必须在场。

(1)机房环境条件应保持适当温度(16~22℃)、湿度(40%~60%),要保洁除尘。

(3)对超导MR机,开机前应检查液氦在机内的存贮量,若液氦存储量低于60%应停止使用,并采取去磁措施,以防失超。

若MR机发生失超,医技人员应迅速撤离,打开所有通风装置,立即通知维修人员,以免失超进一步发展。

(5)专机操作人员每日填写机器使用日志,记录工作内容和机器运转情况。

维修人员应详细记录维修内容,如故障现象、检查内容方法、故障排除的结论等。

二、影像(放射)科技术质量控制

(一)优质X线影像标准    

1.适当的影像密度:

包含组织背景密度和组织影像密度。

背景密度是指完全感光的最大密度Dmax和未感光或极少感光区的最小密度Dmin;其标准为:

Dmax≥2.4,Dmin<0.25。

人体组织影像密度标准因各部位体位不同而异。

3.摄影体位正确:

摄影体位正确的标志就是欲摄的部位在影像上孤立显示或有极少的其他结构重叠影,即使有重叠,但也能清晰地分辨出其轮廓。

所见结构影像没有严重失真。

凡具备以上四条,方可评价为优质X线影像。

(二)X线影像密度的影响因素和控制

1.X线影像密度的影响因素

(2)X线机;

2.X线影像密度的控制

(2)胶片感光性能的控制:

不同牌型号和乳剂批号的胶片感光性能有明显差异,胶片感光性能主要指标有:

感光度(比感度),平均斜度(反差),宽容度,最大密度,灰雾度。

(4)增感屏与胶片匹配的控制。

(6)冲洗机维护和保养质控:

衡量冲洗机的性能,归结起来是:

恒温、定时、不卡片。

恒温标准是显影温度±0.3℃。

定时标准是标定时间±5%。

不卡片是指在冲洗运行中无机械性原因的卡片。

(7)胶片处理质量室内控制标准见表2。

表2胶片处理质量室内控制标准

项目

 建议标准

检测

最低检测频率

胶片、药液储存

无辐射线影响;温度18℃±2℃;湿度50%±10%

温度、湿度计

暗室条件

清洁通风良好;温度21℃±23℃;湿度50%±10%

温度、湿度计

暗室灰雾度

全暗化不漏光;安全灯灰雾△D0<0.05(安全灯照射5分钟与不照之比)

安全灯测试

半年

显影温度

手工冲洗18°-20℃±0.5℃

机器冲洗32°-35℃±0.3℃

温度计

显影时间

标定时间±5%(例如手工冲洗5分±0.25分;机洗25秒±1.25秒)

秒表计时

影像密度

①铝梯胸部条件曝光:

Dmax≥2.4,D12minA1=1.1±0.1;D48minAl<0.2;②感光仪测定;11级光楔△D±15-20%

①胸部摄影条件曝光铝梯冲洗后密度计测定②密度计测定

液槽水

满槽

目测

显影、定影液补充量

标定指标±5%(小工作量60ml/14×17″;大工作量80ml/14×17″)

流量测定

定影时间

手工冲洗应大于定透时间的二倍时间。

机洗应满足二倍定透时间小于定影冲洗的流程时间。

秒表计时目测

定影pH值

pH4.2~4.5(pH4.2胶片吸水量最低pH<4.0硫代硫酸盐析出硫;pH>5.0明矾易分解出氢氧化铝)

pH计或试纸

水洗流量

标定值±10%(深槽机1.5~5升/分,浅槽机4~6升/分)

流量测定

水洗过滤器

水流量下降10%清洁更换

流量测定

干燥温度

标定值±5℃

温度计

显影液更换

D0>0.3

Dmax<2.4

D12minAl<1.0

胸部条件摄铝梯测密度值

 

定影液更换

①定透二倍时间大于定影冲洗流程时间②胶片残留海波超标:

△D>0.15③胶片残留银超标:

△D>0.03

①目测计时②HT-2试液滴定测△D③ST-1试液滴定测△D

 

胶片感光性能(双面曝光高温冲洗)

本底灰雾D0≤0.15

最大密度Dmax≥2.6

平均斜率G≥2.0

Bootsrap法测定感光曲线

胶片牌型号更换时

胶片感光性能比较

 比较的胶片;

Dmax

D48minAl

D12minAl

用铝梯以相同的胸部摄影KVP以2等级改变MAS分次曝光比较的胶片。

测定每级MAS的完全感光区(Dmax);12minAl;

48minAl三点密度值,在同一坐标纸上画出三条曲线,以等密度的关系进行比较。

胶片牌型号更换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