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司马光》教学设计.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8983482 上传时间:2023-02-02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19.6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司马光》教学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司马光》教学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司马光》教学设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司马光》教学设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司马光》教学设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司马光》教学设计.docx

《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司马光》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司马光》教学设计.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司马光》教学设计.docx

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司马光》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司马光》教学设计

【教材简析】:

  本课讲的是司马光小时候的故事。

他和几个小伙伴在花园里玩,一个小伙伴不小心掉进了大水缸。

遇到这样的突发情况,司马光急中生智,举起大石头,砸破水缸,小伙伴得救了。

本文具有很强的教育意义。

朗读课文,我们能体会到:

遇到困难时,切忌慌张,沉着机智才会想出好办法。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认识“司、假、缸、别、吓、叫、块、使、劲、砸、破、救”12个生字。

正确、规范、整洁书写“吓、叫、别、到、劲、都”6个生字。

并会给生字组词,理解词语意思,某些词语会造句。

认识三个偏旁部首。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理解课文的内容,背诵课文。

通过朗读感悟司马光勇敢、机智的品格。

(3)能从课文插图中学习仔细观察人物的表情、动作、神态。

  2.过程与方法:

  

(1)指导学生识字时,让学生边读文,一边记认生字,借助课件让学生整体感知生字,再让学生自主识字,小组合作交流识字方法,找到汉字规律,然后采用问答和对唱的方式巩固生字,效果会更好。

(2)在指导学生写字时,以学生观察为主,师生共同交流识字方法,学生通过描红、练写发现难写字,教师再范写指导重要笔画。

(3)采用多种形式的朗读,在逐段朗读中细细感悟课文内容。

教学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积极动脑思考问题。

并在熟练朗读的基础上,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进而要求学生背诵课文。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教育学生要像司马光那样遇事不慌,积极开动脑筋,想办解决问题。

(2)培养学生主动积累词语的意识,喜欢积累词汇,善于运用积累的词语。

【教学重点】:

  1、认识本课的生字、新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内容。

3、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

1、学会观察书中插图中人物的动作、表情、神态。

2、通过反复朗读,让学生感悟课文内容,教育学生体会司马光那样遇事不慌,积极开动脑筋,想办法解决问题。

3、看图展开合理的想象,培养学生的思维。

【教具准备】:

1、学生搜集有关司马光的资料。

2、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设计理念】:

  本文的学习重点是认识本课的生字和新词,并且学会观察人物的动作、表情、神态,所以在设计本课的教案时,在关注到这方面。

指导学生识字时,让学生边读文,一边记认生字,通过给黑板上的生字着色,加强色彩化,让学生整体感知生字,再让学生自主识字,小组合作交流识字方法,找到汉字规律,然后采用问答和对唱的方式巩固生字,效果会更好。

指导学生朗读课文时,教师先示范,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后,试着朗读,再在小组间进行评价,抓住司马光不同表现的词语进行感情朗读。

通过引导学生收集关于司马光的故事培养学生收集资料的能力,也加深了对课文的了解。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了解人物

  1、导言:

同学们,在距今九百年前,也就是在我国北宋时期有一位历史学家,他就是司马光,今天我们要学的这篇课文,讲述的就是司马光小时候的故事。

(板书课题:

20司马光。

“司马”是个复姓,“光”是名。

  2、哪个同学对司马光有了解呢?

请你说一说。

(学生根据自己搜集的资料简单介绍,教师再小结。

二、借助图画,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朗读,画出生字、新词。

  2、教师范读,学生听准生字、新词的字音。

  3、同桌互相拼读生字、新词。

  4、检查生字、新词的读音(学习“我会认”的生字),交流识字方法:

(1)出示带拼音的生字、新词,学生认读。

(学生练读→开火车读,边读边正音)

(2)出示不带拼音的生字、新词,学生认读。

(同桌互读互纠→指名读→分组读)

(3)合作学习:

讨论如何记住本课的生字、新词?

你有什么好的方法吗?

  (4)学生交流学习。

  (5)汇报学习体会。

 5、自由读课文,标出课文有几个自然段,注意读通、读顺。

  6、检查朗读情况,有针对性地指导。

  7、再读课文,说说课文写了谁干什么事。

8、指导学生看图。

  

(1)通过初读课文,看看图上画的是什么地方?

这个地方有什么?

图上有几个小朋友?

他们在干什么?

知道哪个孩子是司马光?

  

(2)学生简述画面的内容。

 三、学习“我会写”,指导书写本课的生字。

  1、出示多媒体课件,学习“我会写”的字,学生认读,并说一说你是怎样记住这些字的。

  2、学生仔细观察本课在写的生字,说出规律:

均为左右结构的字。

  3、指导书写“到、劲、都”三个字。

(立刀旁“刂”和右双耳旁“阝”是本课的新部首,重点指导。

4、学生仿写、描红,教师随机指导。

  5、展示优秀作品,教师进行评价,并及时鼓励。

四、课堂练习。

  1、比一比,再组词。

  救()劲()司()

  球()径()同()

  2、扩词。

  司()()假()()

  使()()别()()

五、总结课文,布置作业。

  1、今天这节课你认识了什么人?

除了认识这个人,你还有什么收获?

  2、课后认真朗读课文,把不懂的问题找出来。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新课。

  1、检查生字、新词的掌握情况。

(出示课件:

不带拼音的生字、新词,指名读→小老师带读)

  2、检查课文的朗读。

(要求学生正确、流利地朗读,可以开火车分段朗读,学生相互评议。

)  

3、上节课同学们已经初读了课文,知道课文主要写谁的一件什么事。

今天,我们再来细细品读课文,深一层的学习课文。

  二、细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1、提问:

课后通过认真朗读课文,你有什么不懂的地方吗?

(1)指名说一说自己的问题。

(2)教师将问题归类。

  2、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

  

(1)指名读,读了这段,你读懂了什么?

  

(2)“古时候”是指什么时候?

  3、学习课文第二自然段。

  

(1)指名读,深入地思考:

你读懂了什么?

  

(2)再次看图,假山和水缸在什么位置?

请你读读课文第二自然段。

  (3)结合书上的内容和图上的画面,请你说说:

这是一口什么样的水缸?

  (4)在理解的基础上再读这段文字,把你感受最深的句子读给你的同桌听一听。

  4、学习课文第三自然段。

  

(1)自由读这段,思考:

正当孩子们玩得高兴时,发生了什么事情呢?

“不小心”是什么意思?

  

(2)展开想像:

这个小朋友掉进水缸里,小伙伴们的心情怎样?

请你细想想,把自己当作其中的一个人物,说说此时此刻,你的心情如何?

  (3)为什么着急呢?

掉进缸里的小孩子面临着什么危险呢?

  (4)用“着急”的心情练读。

  (5)小组内练读后,全班交流。

  (6)在这么危险的情况下,小司马光是怎么做的?

请你默读课文第四自然段。

  5、学习课文第四自然段。

  出示句子:

别的小朋友都慌了,有的哭,有的喊,还有的跑去找大人。

(1)思考:

小朋友们为什么这么惊慌?

(2)引读,别的小朋友都慌了,他们有的(),有的()还有的()。

 

(3)谁来学他们喊一喊?

怎么喊?

喊些什么?

  (4)练习朗读,读出惊慌,害怕的语气。

  (5)小组内练读。

  (6)个别学生展示读,其他学生进行评价。

(7)在这万分紧急的情况下,一个小朋友去叫大人,大人来了能不能救出孩子呢?

他的方法好吗?

小组讨论。

(8)你能用“有的……有的……还有的……”来说话吗?

  (9)司马光是怎么做的呢?

  6、学习课文第五自然段。

(1)自由朗读第五自然段。

看图思考:

掉进水缸里的小朋友非常危险,其他的孩子都慌了,司马光的表现与其他人一样吗?

为什么?

司马光这时候会怎么想?

(启发想象,练习说话)

  (2)指名读课文。

  (3)用“——”把写司马光的句子画下来,再读一读。

  (4)从哪些地方看出司马光没有慌?

  (5)比较句子:

  a.他搬起一块大石头。

 b.他搬起一块石头。

  指名读句子,说说有什么不同。

司马光为什么要搬“大”石头?

从这里你可以看出司马光怎么样?

  a.司马光杂那口缸。

  b.司马光使劲砸那口缸。

  指名读句子。

你觉得哪句话好?

“使劲”写出了什么?

表现了司马光怎么样?

(6)试着做司光砸自由缸的动作。

说说:

谁表演得好?

为什么好?

练习朗读,读出自己的体会。

(7)小组讨论:

司马光是个什么样的孩子呢?

 (8)再读这一段,思考“花园里为什么要有一口大缸呢?

有什么用?

 (9)这口缸有它的自身价值,可是却被司马光砸碎了,他不怕大人批评他吗?

 (10)在理解的基础上,再读这一段,指导有感情地朗读。

(11)讨论:

司马光的方法行吗?

从哪句话可以看出来?

 

7、学习课文第六自然段。

  

(1)自己读读这段。

思考:

应该用怎样的语气来读这段?

  

(2)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读一读。

  三、发散思维训练。

  还有别的方法救出小孩吗?

  四、总结全文。

1、指导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说一说司马光是个怎样的孩子,你要向他学习什么?

 3、读完这篇课文,你还有什么其他收获呢?

遇到紧急情况时应如何去做呢?

五、实践活动

1、开展积累词汇活动。

(1)找一找课文中表示数量的词有哪些。

(几个小朋友、一口大水缸、一块石头)谁会再说几个这样的词语?

引导填空:

一()假山、一()花园、一()水。

再让学生自由说说。

(2)读读说说,看谁说得多。

每组指定两到三个生字,组内接龙组词,一组一组进行,在指定时间内,哪组同学组词最多,哪组获胜。

2、用自己的语言讲述这篇故事,比比谁讲得精彩。

【教后反思】:

教是为学服务的,如何能让学生学有所获,并且学得轻松愉快呢?

在第一课时的教学过程中,我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引导他们观察、想象、说话,通过各种方式练读课文中的生字词、句子、课文,并扎实有效的指导学生写字,使课堂灵动高效。

具体做法为:

课上,始终以学生为中心,敏感地抓住学生朗读中的闪光点进行巧妙的点拨、指导,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老师结合文章的具体内容和学生的生活经验,在学生理解的基础上,加上老师指导时的示范作用,感情朗读则水到渠成。

一、自主合作学习,培养创造能力。

自主、合作学习是新课程标准提出的要求,是提高课堂主体参与,拓宽学生情感交流的一种渠道。

在教学中,我更多地采用了让学生自主、合作的方式去学习、交流、检查读课文情况,引导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自读、自悟、自主探究,在交流中提出不同的创新见解,有效地锻炼了学生的各种能力,促进了创造精神和创造力的培养,使得双向互动的交流得以实现。

二、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水平。

新《课标》把“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作为低年级阅读教学目标的第一条,可见激发阅读情趣在低年级是多么重要。

因此,我这堂课的教学也注意到这一点:

课堂上,我用课文挂图来贯穿生字词、句子、课文的学习,让学生生首先对课文有感性的认识,再引发学生想象与说话,在此基础上掌握课文中的词语,解决课文中句段的朗读。

三、点面结合,创设扎实有效的课堂。

识字写字教学是低年级教学中一个重要的环节,课堂上应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学习生字,练写生字。

但一篇课文中要求会写的生字是非常多的,如果都一一指导的话,势必费时费力,且效果不大。

因此,课堂教学中,在学生熟练、准确的掌握生字词,流利地朗读课文的基础上,我通过“别、到、劲、都”这四个颇具特点的生字的来进行本课生字写法的指导。

通过让学生观察、分析、交流、练写这几个环节,使学生这部分的学习非常扎实,有实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