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咸丰帝朱批曾国藩奏折考.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8981797 上传时间:2023-02-02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20.2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清代咸丰帝朱批曾国藩奏折考.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清代咸丰帝朱批曾国藩奏折考.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清代咸丰帝朱批曾国藩奏折考.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清代咸丰帝朱批曾国藩奏折考.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清代咸丰帝朱批曾国藩奏折考.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清代咸丰帝朱批曾国藩奏折考.docx

《清代咸丰帝朱批曾国藩奏折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清代咸丰帝朱批曾国藩奏折考.docx(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清代咸丰帝朱批曾国藩奏折考.docx

清代咸丰帝朱批曾国藩奏折考

清代咸丰帝朱批曾国藩奏折考

  “乱世黄金,太平文物”。

随着社会进步和人民生活不断改善与提高,许多在过去人们难得一见的极为珍贵的文物,今天,得以进入了寻常百姓家。

本文就在山西临汾新见到的一份148年前的清咸丰帝朱批曾国藩奏折进行了一点初步探讨。

  奏折原文如下:

  奏

  臣:

曾国藩跪

  奏为:

  江南军务未峻。

本年辛酉科暨补行戊午科,两届乡试未能举行。

恭折。

  奏

  祈圣签事

  窃臣接礼部咨称本部具奏:

辛酉科乡试,各省能否依限举行?

并该考官赴省,有否另行绕道行走了?

请旨饬查各省督抚体察情形。

先期,由驿奏明一折于成丰十年十二月十六日,奉旨依议,钦遵自行,查照办理前来。

臣查苏、皖两省,现未克复,所属各府州县亦多沦陷科场为。

  前据薛焕奏请展缓,正批交礼部议奏。

此次该督折该部知道。

  成丰十一年五月十八日

  

  一

  

  奏折制度是清朝一种独创和独有的制度,创立于康熙时期(也有学者研究认为:

奏折最早出现于清顺治朝,当时只是适用于少部分亲信。

但是现在没有查到直接的记载记录),发展于雍正时期,成型于乾隆时期,是清朝特有的一种文书制度。

为清朝的上行文书,是清代满汉臣僚缮写中央和地方的所有军政公私要务上奏的机密文书,用今天的话说其实就是写给中央的请示、报告。

康熙朝只有少数亲信高官有权力上奏折,仅百余人而已。

雍正朝为扩大耳目,有权上奏千余人,逐步形成四品以上高官均有资格上奏折。

皇帝接到奏折后,几乎全有批谕,这种批谕称作“朱批谕旨”。

朱批谕旨也就是皇帝对本奏折的答复意见,上面有皇帝亲笔批示的奏折,称为“朱批奏折”。

  奏折,依其书写文字分为汉字折、满字折和满汉合字折三种,依其使用的纸张颜色,又分为黄绫折、黄纸折及白纸折等。

奏折一般高22厘米,宽10厘米。

另有一种小密折,高14厘米,宽7厘米。

其格式都是统~的,即从首至尾共十三版半,第一版为掩首,第二版是折面,正中写一“奏”字,第二至第十二版为正文部分,第十三版不写字,后面半版为封底。

每两版叉为一开(或叫一扣),每开共十二行,每足行写二十字,平行写十八字。

第一开右边第一行写具奏人衔名及“跪”字或“谨”字。

第二行“奏”字单抬,下接“为”字,再下写事由,正面便是正文。

正折写完后,写上“伏乞皇上圣览”等固定套语结尾,折尾正中写年月日。

  《康熙起居注》康熙二十年十月初二日记载:

“大学士、学士等会同户部并仓场,为漕运冻阻,具折请旨……此折著户部领去,具本来奏。

尔等将此情节票匕,著严行议奏。

”这是现在见到的关于奏折文书的最早记录。

迄今所见到最早的奏折文书,足康熙三十二年六月苏州织造李煦的请安折。

在该年七月李煦的奏折上,朱批:

“凡有奏帖,万不可与人知道。

”这也是文献中首次提到了奏折的保密问题。

  由于奏折的地位和作用,人们总结其一般有以下三个最基本的特性:

一是高度的机密性。

奏折在形成的最初就具备了它最基本也是最主要的特性――高度的机密性,所以奏折也称为“密折”。

二是信息收集的广泛性。

奏折是作为弥补题奏制度的弊端而产生的,初期内容不过是各地气候雨水、民风民俗等,以帮助皇帝熟悉各地情况,体察民情,更好地施政,巩固统治。

之后则发展到对官场舞弊和民情的揭露。

三是至高的权威性。

奏折在帮助皇帝加强集权的同时,其本身也具有了至高的权威性。

此外,臣子缮写奏折,封好后装入报匣,专差递送,经专门负责收发奏折的内外奏事处,到达皇帝手中,而且还有着严格的回缴制度。

奏折在返给具奏人后,具奏人除要按照皇帝的朱批执行外,还要于当年年底之前将奏折缴回朝廷,并不得对外人炫耀。

因隐匿、涂改、烧毁等原因不缴者则会被从重治罪。

尤其是严格的回缴制度避免了奏折在民间的流传、散布,增强了其权威性。

  

  二

  

  曾国藩1811年(嘉庆十六年)11月26日出生于湖南湘乡,历经嘉庆、道光、咸丰、同治四朝。

初名子城,字伯函,号涤生。

  曾国藩是清政府中的实力派人物,曾被誉为“一代鸿儒”、“近代官圣”,成为“中兴功臣”,是一位具有复杂多元影响的历史人物。

曾国藩亲身经历、参与甚至影响了晚清政局中很多重要的事件,在数卜年的官宦生涯中所上奏疏数以千计。

本奏折就是曾国藩时任两江总督所奏,曾国藩对于奏折这种公文的写作是有自己的独特见解和写作特点的,其主要特点之一就是:

语言明白显豁。

曾国藩在《鸣原堂论文》中反复强调“奏议以明白显豁、人人易晓为要”,“奏疏总以明显为要”。

其后期的奏疏多是此等平淡质实的文字。

  总督,清代最高地方军政长官,正二品,加尚书衔者从一品,别称为制军、制府、部堂,尊称为制台。

清代的两江总督统辖的地区包括江苏、安徽和江西三省。

江西统辖十三府一直隶州,江苏为八府三直隶州,安徽为八府五直隶州,两江地区幅员辽阔,物产富庶,区域广大,地域重要。

更为重要的是,两江地区自唐宋以来即为财赋、文教重地,所谓“论富饶则赋半天下,声名文物出他省上远甚”,两江总督是清代直隶总督之后的第二大总督,也是清代光绪朝以前唯一统辖三省的总督。

总督有以下重大权力:

1.奏折咨请之权。

清代总督有单独奏事之权,凡地方重大政务、重要改革,总督可依据地方情形通过奏折咨请皇帝裁决,皇帝通过朱批指示方略于总督,待君臣密商妥善而后付诸实施。

2.监督任免文武官吏之权。

3.行政事务的处理之权。

4.节制绿营军队之权。

5.对外交涉权。

6.转移风俗、教育向化之权。

同时还有:

兼管漕务、河务、盐务之权。

  

  三

  

  科举:

“科”是指科目,“举”是选拔的意思,这两个关键要素联系起来,就称为科举。

明清以来,一直到现在,我们所谓的科举通常是指狭义科举,也就是进士科举。

进士科举创立于隋朝大业元年(605年),废止的时间是清光绪三十一年(1906年),在中国历史上顽强地存在了1300年之久。

科举作为一种考试制度延续了上千年,这在中国历史和世界历史上都是绝无仅有的。

  顺治元年(1644年)满人入主中原后,顺治二年(1645年)秋八月举行乡试,顺治三年(1646年)春二月举行会试,清代的科举从此开始。

共分为三级考试:

即乡试、会试和殿试。

乡试三年为一科,逢子、午、卯、酉年为正科,遇万寿登极各庆典加科者日恩科,时间在“子、午、卯、酉八月。

扃闱试之者三:

初九日第一场、十二日第二场、十五日第三场。

均先一日点名放入,次一日点名放出。

若恭遇特开恩科,或于二月,或于三月举行乡试,俟奉特旨遵行”。

晚清是一个风云巨变的时代,是名副其实的多事之秋。

太平天国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规模最大、持续时间最长的一次农民战争,而江南地区处于这场风暴的中心,所受的影响自然而然也就最为巨大、最为深远。

由于太平天国革命,清代南方各省科举乡试屡有停科。

科举作为“国家抡才大典”,一省或数省受到太平天国革命的影响,不能顺利进行需要停科和补行考试,曾经四任乡试、会试主考官、同考官(曾国藩道光二十三年四川乡试正考官,二十五年充会试同考官,咸丰元年充顺天武乡试正考官,二年充江西乡试正考官“)的两江总督曾国藩肯定深知其关系重大,不能不及时上奏朝廷。

根据商衍鎏《清代科举考试述录》记载:

一、咸丰八年戊午停七省“福建;江西、广东、广西;江南;贵州;云南:

所停考的七省补行科考的年份、科分是:

咸丰九年己未;同治元年壬戍、同治三年甲子、同治六年丁卯、同治九年庚午。

”二、咸丰十一年辛酉停十省“福建、河南、山东;江西、湖南、四川;浙江;江南;贵州;云南:

所停考的十省补行科考的年份、科分是:

同治元年壬戌、同治三年甲子、同治四年乙丑、同治六年丁卯、同治八年己巳、同治九年庚午。

”这也与曾国藩奏折中所述完全一致。

  咸丰帝朱批中提到的薛焕与礼部:

薛焕(1815-1880年)清末四川兴文人,字觐堂,举人出身。

1853年(咸丰三年)以捐班知府率川勇镇压上海小刀会起义,后任苏松太道。

1860年太平军攻克常州、苏州时,由江苏布政使升江苏巡抚署两江总督,与吴煦、杨坊勾结美国人华尔组织洋枪队,并引英法侵略军进上海城,阻击太平军。

1862年(同治元年)李鸿章率淮军到上海后,被免去巡抚,任通商大臣及工部右侍郎等职。

是礼部是清代管理国家礼仪、科举等事务的机关,主持国家大典,如祭天地、祭太庙、祭陵寝、登极、大婚、万寿、大丧、出征、献俘、敕封、朝贡等,管理科举和学校事务,如提名考官,预定录取名额,安排殿试。

  

  四

  

  咸丰帝:

年号――咸丰,庙号――文宗,名字――爱新觉罗?

奕拧,道光皇帝第四子,道光十一年(1831年)生于北京圆明园,满族。

20岁时在道光皇帝病死后继位,在位11年,咸丰十一年七月十七日(1861年8月22日)病死在承德避暑山庄烟波致爽殿,终年31岁。

同治四年(1865年)九月二十二日葬清东陵定陵(今河北省遵化县西北)。

庙号谧号全称为:

文宗协天翎运执中垂漠撇德振圣孝渊恭端仁宽敏庄俭显皇帝。

  1851年(咸丰元年)派兵镇压太平天国起义。

1853年太平军北伐,直趋北京,清朝统治摇摇欲坠。

他依靠曾国藩等汉族地主武装,并任用肃顺、彭蕴章等筹划财政,竭力抵抗。

1856年英法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次年攻陷广州,1858年大沽炮台失陷,他派桂良、花沙纳与俄、美、英、法分别签定了丧权辱国的《天津条约》。

而胃口得不到满足的英法联军,长驱直入,直逼北京。

难有回天之力的咸丰,只得为自己寻找退路,咸丰十年(公元1860年)八月,咸丰打着巡幸秋狩的旗号仓惶从圆明园出逃。

据(《庚申北略》)载:

“初八日、巳刻,上启銮巡幸木兰,扈从者:

惠王、俘王、端华、肃顺、军机穆荫、匡源、杜翰,及六宫而已。

”一路之上,景况十分凄惨。

到避暑山庄后,住进了烟波致爽殿。

他还命恭亲王奕新议和,又签定了屈辱的《北京条约》。

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沙俄趁火打劫,他被迫签定《中俄瑗珲条约》、《中俄北京条约》。

可以说,咸丰帝是历史上一个给中华民族和人民带来深重灾难的人。

  

  五

  

  风云一生,千古功过。

清封建王朝及其独有、独创的特殊奏折制度早已离我们远去,但在晚清重臣曾国藩的这份奏折上,曾国藩向朝廷汇报、向皇帝反映问题清楚、明了、明白,书写字迹工整、流利、认真,它可不可以给我们在领导岗位上的同志一点启示和一点启发?

  这份奏折所署的时间为咸丰十一年五月十八日,这个时间距咸丰帝十一年七月十七日病死只有两个月的时间。

奏折何时离开江南的两江总督府?

上奏皇帝时是不是影视剧中常使用的“八百里加急”?

专人会于何时送抵承德避暑山庄?

曾国藩的这一份奏折,会不会是成丰皇帝晚年生前最后所批注的一份奏折?

今天的人们已不得而知了。

  今天,我们所看到的曾国藩这一份朱批奏折又为何没有回缴、收回皇宫保存?

是从承德的避暑山庄里流失?

还是从北京的故宫流失?

还是从江南的两江总督府里流失?

又是在何时流入了民间?

这一份历经了148年的岁月风雨沧桑的朱批奏折,恐怕将会是一个永远无法破解的谜,没有人再能够解释清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