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聊城市莘县实验高中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苏教版.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8981756 上传时间:2023-02-02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33.7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东省聊城市莘县实验高中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苏教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山东省聊城市莘县实验高中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苏教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山东省聊城市莘县实验高中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苏教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山东省聊城市莘县实验高中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苏教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山东省聊城市莘县实验高中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苏教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山东省聊城市莘县实验高中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苏教版.docx

《山东省聊城市莘县实验高中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苏教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东省聊城市莘县实验高中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苏教版.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山东省聊城市莘县实验高中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苏教版.docx

山东省聊城市莘县实验高中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苏教版

2012—2013学年度第一学期学分认定考试

高二语文试题

注意事项:

1.本试题分为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

时间120分钟,满分120分。

2.答卷前,务必将自己的班级、姓名、考号分别填涂在答题卡及答题纸的相应位置。

第Ⅰ卷(共24分)

一、(10分,每小题2分)

1.下列各组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A.悲怆/满目疮痍惆怅/未雨绸缪掾吏/不容置喙

B.攀援/妖童媛女契合/锲而不舍愀然/翘首以待

C.折腾/动辄得咎针砭/鞭辟入里绯红/缠绵悱侧

D.惩罚/驰骋疆场自刭/杀一儆百给养/人才济济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寥落踌躇广有羽翼殒身不恤

B.醴酪逶迤热涨冷缩劳燕分飞

C.膑脚自裁画地为牢情头意合

D.渣滓口碑不足齿数珠联碧合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奥巴马总统下令冻结伊朗政府和伊朗所有金融机构在美国境内的资产,伊朗政府扬言要封锁霍尔木兹海峡,战争呼之欲出。

B.最近发生的方舟子和韩寒之间关于韩寒作品是否由他人代笔的争论,将《儿子韩寒》这本书推上了风口浪尖。

C.进入21世纪以来,有关在外经商的中国人受到驻在国官方和民间双重侵害的新闻报道不绝如缕,引发了国人的普遍关注。

D.冬春之交,人体免疫力下降,加上病毒肆虐,流感疫情方兴未艾,我国台湾地区在数天内有18人因感染流感而死亡。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表意明确的一句是()

A.不同的法官裁判同一案件,判决的结果却截然不同,这种“同案不同判”的怪现象,让法律陷入了极为尴尬的境地。

B.记者在此次投资贸易洽谈会上了解到,由于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使中国西部的基础设施、民生、生态都有了明显改善。

C.2011年11月3日凌晨1时43分,中国神舟八号飞船和中国首个太空实验室天宫一号首次成功对接。

这次对接成功标志着中国向自己的载人空间站又迈出了关键一步。

 

D.中国的台球神童丁俊晖在崭露头角的一年里,凭借强大实力,获得无数殊荣,深为国人所自豪。

5.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人们无论从事何种职业,都要遵循道德规范:

行医要讲医德,经商要讲商德,从政要讲政德。

正所谓“人无德不立,国无德不兴。

B.从“梨花体”、“羊羔体”,到博客诗歌、微诗歌、“废话体”……等,网络诗歌以狂欢的形式进入人们的视野,挑战着人们诗歌阅读的底线。

C.“十二五”时期,我国将迎来第一个老年人增长高峰,人口老龄化进程加速,高龄化,空巢化趋势明显,中国将逐步进入老龄社会。

D.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快速推进,新生代农民弃农现象日趋突出,谁来种地、靠谁来实现农业现代化等问题令人担忧。

二、(6分,每小题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题。

无论自然科学还是社会科学,其所追求的目标都是真实,唯独艺术不以真实为目标,艺术倾向理想,故与现实是有距离的,艺术以“似与不似”为目标,不能似,亦不能不似。

艺术批评与艺术不同,仍应以真实为目标。

酷评、恶评、艳评、俗评,包括艺术批评的娱乐化,都与真实远矣,因而有“失语”之类对艺术批评的批评,包括对艺术批评目的庸俗化的质疑,尤其“孔方兄”的不期而至,更导致艺术批评的矮化,也使艺术批评已完全没有尊严可言。

艺术批评的所谓真实是有条件的,它并不期待艺术批评与艺术的完全重合。

中国古代有“诗无达诂”之说,而在西方则有“有一千个莎士比亚,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之谓。

可见,对艺术批评的期许,无论东方还是西方,一直是很理性的。

所谓“失语”应当是指艺术批评借助对艺术批评对象的杜撰,实现与批评对应的批评对象风马牛不相及的目的。

“失语”之失,失在作伪。

艺术批评亦有与艺术近似的一面,因为艺术批评也有理想,因此严肃的可正面评价的艺术批评,除却客观与公正之外,还须超越艺术,即超越批评的对象,在理想的层面上引导艺术,纯化艺术,端正艺术。

对艺术批评“失语”的批评应当是指艺术批评对这一目标的偏离。

但是艺术批评的真实依然是可以期待的,这里的所谓真实只是相对意义的存在,不是指艺术批评与艺术批评对象之间的完全重合,仅限于艺术批评与批评对象可以相互印证,而且是在一定程度、一定情景下的有限印证。

它大致指向是与非、美与丑、善与恶、雅与俗、虚与实这些曾经以时序指向图腾、宗教、权力、风俗等等以及其他历史存续的社会意识。

所有艺术批评一直围绕着这些意识形成历史波澜,并且衍生出诸如简与繁、浮华与质朴、感性与理性、现实与非现实、继承与革新等等与形象相关、用于艺术批评的标准和规则。

需要指出的是:

不同民族、不同信仰、不同区域之间还存在不同的批评标准和不同的批评方式,即使是同一民族、同一信仰、同一区域,其批评的标准与方式亦是变化的。

不仅如此,古今之间,中西之间,还存在孰是孰非、孰轻孰重的争斗。

这些既是艺术批评的背景,亦是艺术批评的现实。

艺术批评的“失语”认真追究起来,其背后不只有批评道德的侵蚀,亦还有批评素质的掣肘,也许后者才是“失语”的更为深刻的原因。

艺术批评的真实性从理想的层面看,并不虚妄,它可以感知,可以体悟。

今日中国艺术最切近的目标应当是如何回应21世纪人类共同理想的文化自觉,中国文化必须实现历史性的超越。

使中国文化成为人类文化中最为生动、最少偏颇、最富亲和力的一部分,这是中国作为一个负责任的大国的责任和使命,也是中国艺术的责任与使命,当然也是中国艺术批评的责任与使命。

(节选自《光明日报》2011年12月2日)

6.下列关于“失语”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失语”既指艺术批评本身存在的不足,也是对存在着不足的艺术批评的批评。

B.酷评、恶评、艳评、俗评和艺术批评的娱乐化等,都属于艺术批评的“失语”。

C“失语”是一种作伪,目的是使艺术批评同与其对应的批评对象之间没有联系。

D.除了批评道德的侵蚀会造成“失语”,更为深刻的原因还在于批评素质的掣肘。

7.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艺术不以真实为目标,而艺术批评仍以真实为目标,当艺术批评偏离或远离真实时,就会出现“失语”之类的批评。

B.艺术批评的真实并不要求艺术批评与艺术重合,但这种有条件的真实并不是说可以借助杜撰批评对象去作艺术批评。

C.艺术批评和艺术都有理想,因此艺术批评不仅要客观公正,还要超越艺术,在理想的层面上引导、纯化和端正艺术。

D.简与繁、浮华与质朴、感性与理性、现实与非现实等等与形象相关、用于艺术批评的标准和规则都由艺术批评衍生。

8.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金钱的介入使艺术批评已完全没有尊严可言,只要艺术批评能够不受金钱的干扰,就能够保持真实并重获应有的尊严。

B.不同民族、信仰或区域之间存在着批评标准和方式的不同,即使民族、信仰或区域相同,其批评标准和方式也有变化。

C.在艺术批评的标准和方式上,古今之间、中西之间存在是非轻重的争斗,这是艺术批评的背景之一,也是其现实之一。

D.今天的中国、中国艺术和艺术批评的责任和使命,是使中国文化成为人类文化中最生动、最少偏颇、最富亲和力的部分。

三、(8分,每小题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9~12题。

郭嘉字奉孝,颍川阳翟人也。

初,北见袁绍,谓绍谋臣辛评、郭图曰:

“夫智者审于量主,故百举百全而功名可立也。

袁公徒欲效周公之下士,而未知用人之机。

多端寡要,好谋无决,欲与共济天下大难,定霸王之业,难矣!

”于是遂去之。

(荀)彧①荐嘉。

召见,论天下事。

太祖②曰:

“使孤成大业者,必此人也。

”嘉出,亦喜曰:

“真吾主也。

征吕布,三战破之,布退固守。

时士卒疲倦,太祖欲引军还,嘉说太祖急攻之,遂禽布。

孙策转斗千里,尽有江东,闻太祖与袁绍相持于官渡,将渡江北袭许。

众闻皆惧,嘉料之曰:

“策新并江东,所诛皆英豪雄杰,能得人死力者也。

然策轻而无备,虽有百万之众,无异于独行中原也。

若刺客伏起,一人之敌耳。

以吾观之,必死于匹夫之手。

”策临江未济,果为许贡客所杀。

从破袁绍,绍死,又从讨谭、尚于黎阳,连战数克。

诸将欲乘胜遂攻之,嘉曰:

“袁绍爱此二子,莫適立也。

有郭图、逢纪为之谋臣,必交斗其间,还相离也。

急之则相持,缓之而后争心生。

不如南向荆州若征刘表者,以待其变;变成而后击之,可一举定也。

”太祖曰:

“善。

”乃南征。

军至西平,谭、尚果争冀州。

谭为尚军所败,走保平原,遣辛毗乞降。

太祖还救之,遂从定邺。

又从攻谭于南皮,冀州平。

太祖曰:

“唯奉孝为能知孤意。

”年三十八,疾、笃,太祖问疾者交错。

及薨,临其丧,哀甚,谓荀攸等曰:

“诸君年皆孤辈也,唯奉孝最少。

天下事竟,欲以后事属之,则中年夭折,命也夫!

”后太祖征荆州还,于巴丘遇疾疫,烧船,叹曰:

“郭奉孝在,不使孤至此。

(节选自《三国志·魏书十四·郭嘉传》中华书局版)

注:

①荀彧:

曹操的谋士。

②太祖:

曹操,其子曹丕称帝,追封其为魏太祖。

③適:

通“嫡”。

古时候称正妻所生的儿子,有时候专指正妻所生的长子。

9.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夫智者审于量主量主:

估量主人

B.多端寡要寡要:

抓不住要害

C.必死于匹夫之手匹夫:

才智一般的人

D.不使孤至此至此:

到这里来

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袁公徒欲效周公之下士B.太祖曰:

“善。

”乃南征。

久之,能以足音辨人今少卿乃教以推贤进士

C.以待其变D.谭为尚军所败,走保平原

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谨拜表以闻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

11.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说明郭嘉料事如神的一组是()

①徒欲效周公之下士,而未知用人之机②嘉说太祖急攻之,遂禽布

③策临江未济,果为许贡客所杀④军至西平,谭、尚果争冀州

⑤唯奉孝为能知孤意⑥后太祖征荆州还,于巴丘遇疾疫,烧船

A.①②④B.①⑤⑥C.②③④D.②④⑤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在社会政治大动荡的时代,郭嘉根据自己的立场和观察选择自己的“主公”。

他先是北见袁绍,后来又投靠曹操,表现了郭嘉“良禽择木而栖,贤臣择主而侍”的择主原则。

B.郭嘉是由于荀彧的推荐才得到曹操的赏识的,他擅长于分析时局形势以及各个政治军事集团内在的矛盾,有利于曹操在政治军事上的决策,从而成为曹操重要的谋士。

C.“急之则相持,缓之而后争心生”是郭嘉在官渡之战后对是否乘胜追讨谭、尚作出的分析,这个看法的提出是建立在对人性充分理解的基础上的,事实证明了郭嘉料事的准确,最终使得曹操坐收渔人之利。

D.曹操在郭嘉去世后南下荆州,结果“于巴丘遇疾疫,烧船”,惨败后的曹操想起了这位年轻而又诡奇的谋士,也令人对郭嘉能够一瞥之下看出他人肺腑的惊世才能产生无限遐想。

 

第Ⅱ卷(共96分)

四、(22分)

13.翻译。

(8分)

(1)诸君年皆孤辈也,唯奉孝最少。

天下事竟,欲以后事属之,则中年夭折,命也夫!

 

(2)所以隐忍苟活,幽于粪土之中而不辞者,恨私心有所不尽,鄙陋没世而文采不表于

后世也。

 

14.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8分)

采桑子晏殊

时光只解催人老,不信多情,长恨离亭,泪滴春衫酒易醒。

梧桐昨夜西风急,淡月胧明,好梦频惊,何处高楼雁一声?

(1)“好梦频惊”是全词的点睛之笔,词中引起“好梦频惊”的原因有哪些?

请结合全词作简要分析。

(4分)

 

(2)这首词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

请具体分析。

(4分)

 

15.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任选两小题)(6分)

(1)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形影相吊。

《陈情表》

(2)三五之夜,明月半墙,_________,__________,珊珊可爱。

(归有光《项脊轩志》)

(3)固知一死生为虚诞,____________________。

(王羲之《兰亭集序》)

(4)《诗》三百篇,____________________。

(司马迁《报任安书》)

五、(8分)

16.仿照下面的示例,另写两个句子,要求使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句式与示例相同,内容与示例相关。

(4分)

母亲是困难中的一根拐杖,当你脚步蹒跚时,帮你找好行走的重心,支撑起希望的原野。

 

17.用一句话概括下面两段文字所包含的主要信息。

(不超过25字)(4分)

记者从陕西文物部门了解到,陕西省《关于抢救性发掘秦始皇陵西侧中字型墓葬的请示》未获国家文物局批准。

国家文物局认为,秦始皇陵西侧中字型墓葬位于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秦始皇陵保护范围内,与秦始皇陵有密切联系,暂不同意对该墓葬进行考古发掘。

秦始皇陵西侧中字型墓葬于2003年发现。

曾任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馆长的著名考古学家袁仲一认为,这处中字型大墓应该属于君王级别,他推测墓主人或许为秦末代皇帝子婴,“不过在发掘以前无法确定”。

 

五、(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1题。

听雨的奢侈

林如求

近日夜雨,雨水顺着防盗网上的铁皮一层淌下一层,响声随着雨势,时骤时疏,时轻时重,朦胧中陡生一种静谧、和谐、悠远的美妙情感。

就像“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一样,古时的雨与今时的雨自然无太大的区别,今时的雨点拍打树叶、细润花草、敲击河滩、筛落水面的声音与古时也绝无二致,所不同的只是对雨声的感受会因人因时因境因情而异。

例如,同样是春雨,忧国忧民的诗人杜甫高兴放声高歌: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而晚唐的李建勋对春雨的感受就要复杂得多:

“春霖未免妨游赏,唯到诗家自有情……闲忆昔年为客处,闷留山馆阻行行。

”春雨所引发的是诗人对过往岁月的一种深情的怀念和咀嚼。

南宋词人蒋捷写的那首《虞美人·听雨》,对雨从感怀到慨叹,更是把人生的悲凉况味传递至今,简直痛入心髓。

我没有经历过历史上山河破碎、家破人亡那样凄风苦雨的日子,自然也就没有如古人那般“秋来叶上无情雨,白了人头是此声”,对雨声会那么地百感交集和痛彻心髓,可在物质生活匮乏和丰裕时的感受却迥然不同。

回想小时住在乡下,最恼的就是雨天。

雷鸣电闪风狂雨骤,令我惶恐万分。

因此,每逢雷雨夜,我常龟缩在被窝里,以幼稚的心灵感受大自然的神经,带着惊恐惶惑,迷迷糊糊地进入梦乡。

即令是和风细雨,我也不太喜欢。

因为我家离学校有好长一段路程。

那时,家里穷,没有雨伞,只有一个锅盖大的大竹笠,以它遮阳尚可,遮雨则只遮个头脸,衣裤难免要淋湿。

冬春时节,没有雨鞋的我雨天赤脚踩在凉冰冰的地上,更难受!

所以那时夜半听到嗒嗒的雨声,在我绝不是一首抒情诗,它带给我的是一种湿漉漉的难受和一层苦涩涩的无奈。

长大以后,我读了许多书,特别是参加工作后,生活渐渐好起来,渐渐也喜欢起雨来了,不仅喜欢和风细雨,而且更喜欢狂风骤雨。

因为此时在我看来,只有雨,没有风,没有雷电,也就缺乏了震撼心灵的力度。

别的无庸费言,在中国文学史上,要是只有狂风骤雨,而无雷鸣电闪,恐怕屈原就写不出那奇谲瑰丽的杰作《天问》。

正是大自然的雷电风雨触动了大诗人心灵深处的怨屈、激愤、忧虑、沉痛、苦闷、彷徨、坚贞、无畏……才有了这篇流传千古的杰作。

由此我也悟出了后世许多大文学家如莎士比亚、巴金、曹禺等所以喜欢写雷写电写风写雨的真谛。

身居闹市多年,已经难得再见山村那种雷鸣电闪的豪雨,除了台风登陆,也少见那种狂风拔树的骤雨和暴雨;水泥屋顶也使夜雨没了那种“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的韵致。

因此每逢下雨,我常因此生出一种遗憾。

但我还是喜欢雨,不论是“细声巧作蝇触纸”,还是“大声铿若山落泉”,自是一种难逢的天籁。

宁心静气地倾听那淅沥的雨声,对当今污染严重,整日笼罩在电视卡拉OK歌声和汽车摩托喧嚣声中的城市人来说,不啻是一种休息,一种调节,一种陶冶,一种享受。

那雨声是大自然与你的絮语,它轻轻地搓揉着你的心,消去你因忙忙碌碌争名夺利而生的郁闷和烦乱、疲惫和冷漠,唤醒你回归大自然的亲情,找回你那颗失落的平常心,带给你一份平和的心态,让你变得更加青春妩媚、安详可人,从此迈向生命的圆满。

因此,每当久晴不雨时,我就特别盼望着下雨。

这时,不论是在白天还是在夜晚,听到那呼呼的风声,就好像在倾听大幕揭开的前奏;听到那嗒嗒的雨声,仿佛是在欣赏一首大自然的赞美诗;而此时的闪电犹如闪烁变幻的舞台灯光,隆隆的雷声自然就是高亢激越的黄钟大吕了……

如是,我把听雨说成是一场难得的奢侈,你也就不会觉得无稽和过分了吧。

18.联系全文,简要概括作者不同时期不同境况下听雨的感受。

(4分)

答:

19.从全文看,作者举杜甫、李建勋、蒋捷的例子,在内容和结构上分别起了什么作用?

(4分)

答:

20.作者为什么把听雨说成是“一场难得的奢侈”?

(4分)

答:

21.从语言角度,对本文加以鉴赏,要求:

结合具体内容,不少于两个方面。

(4分)

答:

七、(50分)

22.阅读材料,按照要求作文。

“无穷的远方,无数的人们,都和我有关。

”这是鲁迅先生的一句话。

这里的“我”是指我们每个人自己,“我”的存在对所有的人和事物都有影响。

当世界变得越来越小,人们的情感和价值观越来越多元化的时候,无论看远方,还是看身边,鲁迅的这句话都会让我们想到很多……

请自拟题目,自定立意,自选文体(除诗歌外),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高二语文试题参考答案

一、1.B。

Byuán/yuànqì/qièqiǎo/qiáoAchuàng/chuāngchóu/chóuyuàn/huì;Czhē/zhébiān/biānfēi/fěi;Dchéng/chěngjǐng/jǐngjǐ/jǐ。

2.A。

B涨—胀,C头—投,D碧—璧。

3.B。

A项,呼之欲出,形容人物画得逼真或描写得生动,好像一叫就会走出来。

B项,风口浪尖,风浪最大的地方。

比喻斗争最尖锐激烈的地方。

C项,不绝如缕,如同只有一根细线连着,几乎要断。

形容形势危急或声音细微悠长。

D项,方兴未艾,正在兴起发展,一时不会终止。

形容事物正处在蓬勃发展的阶段。

不用于贬义。

4.A。

B项成分残缺,“由于”和“使”应删掉一个;C成分残缺,在“向”后加一个“建立”;D项主客颠倒。

5.D。

二、6.D。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理解文中重要概念含义的能力。

D项中将“也许后者才是”(第6段中)的或然判断误为“还在于”的实然判断。

曲解原意。

7.C。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C项偷换概念。

选项中后一个“艺术批评”不同于原文的“严肃的可正面评价的艺术批评”。

8.A。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

A项“只要……就……”的说法不仅绝对而且无据。

三、9.D(到这个地步)

10.C。

11.C(①是对袁绍的评价⑤是曹操对郭嘉的评价⑥是郭嘉死后的事情)

12.D(“令人对郭嘉能够一瞥之下看出他人肺腑的惊世才能产生无限遐想”这一句不是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

四、

(1)各位年纪和我差不多,只有郭嘉最年轻。

本想天下平定后,要把身后的事情委托(交付)给他,可是他中年去世,这是命啊!

(注意“唯”“竟”“属”的意思和“命也夫”的语气和句式,错一处扣1分,扣完为止。

(2)我之所以含垢忍辱,苟且偷生,情愿被囚禁在粪土一般的牢狱之中,是因为我的心愿尚未完全实现,耻于默默无闻而死,而文采不能显露给后世的人们。

文言文参考译文:

郭嘉字奉孝,颍川郡阳翟县人。

起初,往北求见袁绍,对袁绍的谋臣辛评、郭图说:

“聪明人慎重地估量主人,因此每有建议,必收全功,从而建立功名。

袁绍只是想仿效周公的礼贤下士,而不知用人的关键所在。

事情头绪多的时候很难抓住要害,喜欢谋划但是没有决断,想与他拯救天下大难,成就霸王的基业,难啊!

”于是就离开了他。

荀彧向曹操推荐了郭嘉。

曹操召见郭嘉,议论天下的事情。

曹操说:

“使我成就大功业的,必定是郭嘉啊。

”郭嘉出来,也高兴地说:

“曹公真是我的主人啊。

曹操征战吕布,三战三胜,吕布入城固守。

当时曹操的士卒疲倦不堪,曹操想率领军队退还,郭嘉劝说曹操对吕布发起急攻,于是活捉了吕布。

孙策辗转征战,行程千里,终于完全占领江东,听说曹操与袁绍在官渡作战,准备渡江向北袭击许昌。

曹操的部下听了都害怕,郭嘉判断说:

“孙策刚刚吞并江东,诛杀的都是英雄豪杰,是些能得人死力的人。

但是孙策轻敌而无戒备,虽然拥有百万之众,与单身在田野中行走没有什么不同。

如果埋伏的刺客一跃而起,一个人就可以与孙策匹敌了。

以我看,他必定死于匹夫之手。

”孙策兵临长江,尚未北渡,果然被许贡的门客杀死。

郭培随从曹操打败袁绍,袁绍死后,又跟从曹操在黎阳击讨袁绍的儿子袁课、袁尚,连续作战,多次取胜。

诸将想乘胜追击,郭嘉说:

“袁绍爱这两个儿子,生前没有确立继承人。

现在有郭图、逢纪做他们的谋臣,他们必定内讧,不久就会分崩离析。

急攻,他们就会相互支持;缓攻,他们便会争权夺利。

不如南向荆州装做征讨刘表,以待其变;事变发生后再进攻他们,可一举而定。

”曹操说:

“好。

”于是南征。

军队到达西平的进修,袁谭、袁尚果然争夺冀州。

袁谭被尚的军队打败,逃到平原据守,派辛毗向曹操投降。

曹操回军救援袁谭,郭嘉又跟从曹操平定了邺。

后来又跟从曹操到南皮攻打袁谭,冀州平定了。

曹操说:

“只有郭奉孝最能领会我的意图。

”郭嘉三十八岁时,病得很重,曹操派去探视的人往来不绝。

到郭嘉死后,曹操亲往吊丧,哀伤得很,他对荀攸等人说:

“各位年纪和我差不多,只有郭嘉最年轻。

本想天下平定后,要把身后的事情委托给他,可是他中年去世,这是命啊!

”后来曹操南征讨荆州,在巴丘遇到疾疫,被(孙刘联军)火烧战船,伤叹说:

“郭奉孝若还在的话,就不会让我到这个地步了。

14.⑴因时光的流逝而惊梦;因容颜的易老而惊梦;因离别的痛苦而惊梦;因无尽的思念而惊梦;因西风的骤起而惊梦;因月色的惨白而惊梦;因高楼的雁叫而惊梦。

(答出任四点)

⑵①运用借景抒情的手法。

作者在词中借哀景抒发悲情,骤急的隙缝,惨白的淡月,高楼的雁叫都渲染了一种伤离别、苦相思的悲情。

②运用衬托手法,以时光的只解不信衬托人的敏感多情,以雁归衬托人未归。

③运用拟人的手法,首句将时光拟人化,说时光催人老,表达了时光流逝、容颜易老的伤感。

(答出两点即可)

15.略。

五、16.参考示例:

母亲是寒冷中的一床绵被,当你瑟瑟发抖时,替你呵护冰冷的心灵,温暖了甜美的梦境。

母亲是挫折中的阵阵清风,当你惊惶伤心时,为你拭去焦躁的汗水,梳理好零乱的思绪。

母亲是黑夜中的一颗明星,当你不辨方向时,为你确定前行的坐标,坚定了向前的脚步。

母亲是荒寂中的一朵鲜花,当你落寞惆怅时,替你营造温馨的氛围,芳菲了孤独的心灵。

(喻体恰当,语意通顺2分,符合句式2分,写其他亲人、朋友亦可)

17.疑为秦末代皇帝子婴的一处墓葬暂不发掘。

(或:

暂不许发掘疑为秦末代皇帝子婴的墓葬”)

六、18.【解析】解答本题注意文中的提示信息,在文中有“回想小时住在乡下”、“长大以后”“身居闹市多年”等提示语,按照这些内容概括不同阶段的听雨感受即可。

【答案】

(1)小时候(或物质生活匮乏时),雨是一种湿漉漉的难受和一层苫涩的无奈。

(2)长大后(或物质生活丰裕时),听雨是一种心灵的震撼。

(3)如今,身居闹市,听雨是一种休息,一种调节,一种陶冶,一种享受。

(如答“如今听雨陡生一种静谧、和谐、悠远的情感”亦可)

19.【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对文章内容和结构的掌握能力。

从内容上看,不同的诗人听雨的感受是不同的,雨声也因此内涵更丰富。

从结构上看,由古人对雨的感受自然的引出“我”对雨的感受,为下文作铺垫。

【答案】内容上,

(1)强调对雨声的感受会因境因情而异;

(2)丰富了雨(或雨声)的文化内涵。

结构上,

(1)宕开一笔,使文章摇曳多姿;

(2)引出下文“我”对雨的好恶,为写对雨的不同感受作铺垫。

20.【解析】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