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南京市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二次阶段性测试题.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8980444 上传时间:2023-02-02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35.9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苏省南京市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二次阶段性测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江苏省南京市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二次阶段性测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江苏省南京市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二次阶段性测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江苏省南京市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二次阶段性测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江苏省南京市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二次阶段性测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江苏省南京市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二次阶段性测试题.docx

《江苏省南京市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二次阶段性测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苏省南京市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二次阶段性测试题.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江苏省南京市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二次阶段性测试题.docx

江苏省南京市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二次阶段性测试题

一、古诗文默写。

(22分)

1、山际见来烟,_____________________。

——吴均《山中杂诗》

2、独坐幽篁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王维《竹里馆》

3、____________________,思君不见下渝州。

——李白《峨眉山月歌》

4、谁家玉笛暗飞声,____________________。

——李白《春夜洛城闻笛》

5、____________________,双袖龙钟泪不干。

——岑参《逢入京使》

6、春潮带雨晚来急,____________________。

 ——韦应物《滁州西涧》 

7、___________________,崔九堂前几度闻。

——杜甫《江南逢李龟年》

8、_______________,青山独归远。

——刘长卿《送灵澈上人》

 9、有约不来过夜半,____________________。

——赵师秀《约客》

10、___________________,各领风骚数百年。

——赵翼《论诗》

11、__________________,万紫千红总是春。

——朱熹《春日》

12、童孙未解供耕织,__________________。

——范成大《四时田园杂兴》

13、当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儿含乳啼声,大儿初醒声,夫叱大儿声,一时齐发,_____________。

14、微闻有鼠作作索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_________________;人有百口,口有百舌,_______________。

16、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语文基础知识(28分)

17、给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19分)

fú水()吁气()jī绊()蓦然()戛然而止()

胆怯()嗔视()léi弱()履行()怏怏不乐()

鲁mǎnɡ()叱咤()躯壳()脐带()浑身解数()

口头chán()毛骨sǒnɡ然()忧心忡忡()夺眶而出()

18、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这座学校已经有了几十年的办学历史,毕业生前仆后继,遍布大江南北。

B、经过我班同学与外地民工的里应外合,校园中的建筑垃圾很快就被清理干净了。

C、小王喜欢不懂装懂,常常贻笑大方。

D、我们一家老少七口人相处和睦,相敬如宾。

19、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

A、中央电视台举办的《中国成语大会》,得到了观众的高度赞赏,也让人们从参赛的学生身上看到了传承中华文化的希望。

B、2014年春晚,一曲《时间都去哪儿了》让无数中老年人感怀感动,它再次提醒人们:

时间一去不复返,切忌不要蹉跎岁月。

C、通过“12345”市民服务热线的开通,使广大群众的许多困难得到了及时解决。

如今,“12345,服务找政府”的理念已深入人心。

D、邵逸夫对国内教育事业做出的杰出贡献,让他的名字不仅镌刻在千万学子的心里,更镌刻在一座又一座的教学楼上。

20、用正楷或行楷抄写下面这句诗。

(3分)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三、名著阅读(7分)

21、《昆虫记》是__________耗尽一生的光阴来观察、研究,专为昆虫写出的书,被誉为“____________”。

全书充满了对________的关爱之情,充满了对_________的赞美之情。

22、对《昆虫记》中昆虫习性的描述有误的一项是(3分)()

A、蜘蛛:

在捕获食物、编织“罗网”方面独具才能。

 

B、螳螂:

善于利用“心理战术”制服敌人。

 

C、樵叶蜂:

善于建造巢穴,管理家务。

D、蝉:

在地下“潜伏”四年,才能钻出地面,在阳光下歌唱五个星期。

 

四、综合性学习(共4分)

23、下面是某校在开展“我也追星”综合性学习活动中对360名初中生“追星对象”的调查统计扇形图,请根据这个“追星对象”的调查情况,回答后面的问题。

(1)根据图中的有关数据,你的发现是:

                   

(2)看了这一统计结果,你的建议是:

                      

五、古诗鉴赏(5分)

渡荆门送别

李白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24、《渡荆门送别》是一首五言律诗,首联交代,尾联抒发了作者的感情。

(2分)

25、古人写诗讲究炼字,常有一字传神之妙,试简要分析“山随平野尽”中“随”字的表达效果。

(3分)

六、文言文比较阅读(17分) 

甲文:

《口技》选段林嗣环

忽一人大呼“火起”,夫起大呼,妇亦起大呼。

两儿齐哭。

俄而百千人大呼,百千儿哭,百千犬吠。

中间力拉崩倒之声,火爆声,呼呼风声,百千齐作;又夹百千求救声,曳屋许许声,抢夺声,泼水声。

凡所应有,无所不有。

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

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忽然抚尺一下,群响毕绝。

撤屏视之,一人、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

乙文:

《乔山人善琴》清徐珂

国初,有乔山人者善弹琴。

精于指法,尝得异人传授。

每于断林荒荆间,一再鼓之,凄禽寒鹘①,相和悲鸣。

后游郢楚②,于旅中独奏洞庭之曲。

邻媪③闻之,咨嗟惋叹。

既阕④,曰:

“吾抱此半生,不谓遇知音于此地。

”款扉⑤扣之。

媪曰:

“吾夫存日,以弹絮为业。

今客鼓此,酷类其声耳。

注释:

①鹘(gǔ):

一种凶猛的鸟。

②郢楚:

即楚郢,古地名,春秋战国时期楚国的都城。

③媪(ǎo):

老妇人。

④阕:

止息,终了。

⑤款扉:

款,敲;扉,门。

26、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含义。

(6分)

(1)虽人有百手

(2)曳屋许许声

(3)中间力拉崩倒之声(4)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

(5)尝得异人传授(6)今客鼓此

27、下面句中加点的“之”与例句中的“之”意义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2分)

例句:

中间力拉崩倒之声。

A、两狼之并驱如故B、邻媪闻之,咨嗟惋叹

C、撤屏视之D、不能称前时之闻

28.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4分)

(1)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

(2)吾抱此半生,不谓遇知音于此地。

29、甲、乙两文都运用了侧面烘托的表现手法。

请各举一例并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3分)

30、乙文中乔山人听了邻媪的回答后,心里会有怎样的想法?

(2分)

七、现代文阅读(17分)

花开的声音

①去看桃花的那天,我的心情很坏。

满以为进入一个花团锦簇的“市”外桃园会给我的心灵一丝安慰,然而这里的桃花比我想象中的盛景却暗淡了许多,直到我爬上山顶,内心依旧难以逃脱那种忧伤的侵袭。

看着山下泛着淡白的桃花和远处灰蒙蒙的天空,我似乎有一种倍受欺骗的感觉。

 

②至少那位美丽的小女孩出现以前我的心情一直如此。

 

③那小女孩是什么时候到山顶的,我没有在意。

直到那女孩甜甜的声音出现在我的耳畔,我才对她有了感觉。

④“妈妈,这到哪儿了?

”她的声音美丽动听,就像鸟鸣那样清脆悦耳。

⑤“孩子,你走到山顶啦!

你现在站在高高的山顶上。

”妈妈的声音轻柔而爱抚。

 

⑥那小女孩听了妈妈的话,兴奋得跳起来拍着手。

 

⑦我这才发现她双目失明,有种被针扎的感觉。

⑧多么可爱的小女孩!

她穿着一件粉红粉红的连衣裙,头上扎着两条羊角小辫,随着她兴奋的欢呼,那小辫子在肩上一起一落,就像春风里两只美丽的小燕子跳跃于花间。

她的脸也是粉红的,这使她更像一株亭亭玉立的桃花了。

我出神地盯着这位可爱的女孩,心中不觉慨叹起命运来——也许命运之神本身就是残缺的吧,再美丽的东西都会留下永恒的缺陷。

 

⑨“妈妈,这里有好多好多的桃树,有大片大片的桃花,是吗?

”那小女孩高兴地问妈妈。

从她兴奋的话语中,我似乎感觉到了她心中那片美丽的桃林。

 

⑩“是的,孩子。

”妈妈轻抚着孩子的头。

11“啊!

让我听听……哟,好多的花在开哟!

妈妈,你听,到处都是花开的声音!

这声音好美,好美,它轻轻的,柔柔的……”那小女孩真像一位陶醉在梦境中的诗人。

 

12看见她沉浸在这美好的诗意中,我不禁泪光涟涟了。

我真想告诉她——这山顶根本没有成片的桃树,也没有繁茂的桃花。

但是,我没有勇气也更不愿去打破她心中那方完美的世界!

 

13小女孩的妈妈是爱她的孩子的,她轻轻地搂着自己的女儿说:

“是的,孩子。

这里有好多好多的桃花正在开放,还有许多美丽的蝴蝶在翩翩起舞……” 

14小女孩的微笑更加灿烂了。

15我的心情一下子喜悦了起来,当我再看这山稀疏的桃花时我发现它一下子变得鲜艳多姿了。

 

31、第①段中作者为什么说有一种倍受欺骗的感觉?

(2分)

32、第⑧段中划线句采用什么方法描写人物?

有什么作用?

(4分)

33、第12段划线句属于什么描写?

有何作用?

(3分)

34、作者既是自然的观赏者,又是人情的观察者,景随心就,心随景转,写出了思想的前后反差。

作者采用什么手法?

具体说说作者的情绪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3分)

35、文中对“妈妈”的着墨不多,但她的形象却光彩照人。

请概括妈妈的形象。

(2分)

36、结合文意,简要谈谈你对题目“花开的声音”意义的理解?

(3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