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生物一轮复习阶段限时检测卷5含答案.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897978 上传时间:2022-10-13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109.2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三生物一轮复习阶段限时检测卷5含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高三生物一轮复习阶段限时检测卷5含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高三生物一轮复习阶段限时检测卷5含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高三生物一轮复习阶段限时检测卷5含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高三生物一轮复习阶段限时检测卷5含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三生物一轮复习阶段限时检测卷5含答案.docx

《高三生物一轮复习阶段限时检测卷5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三生物一轮复习阶段限时检测卷5含答案.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三生物一轮复习阶段限时检测卷5含答案.docx

高三生物一轮复习阶段限时检测卷5含答案

2019-2020年高三生物一轮复习阶段限时检测卷5含答案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40分)

1.(2015·郑州模拟)稳态是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正常人血糖含量降低时,胰岛A细胞分泌活动减弱,胰岛B细胞分泌活动增强

B.人体大量失水时,血浆渗透压升高,抗利尿激素分泌量增加,排尿量减少

C.人遇寒冷环境时,机体的甲状腺激素分泌量增加,肾上腺素的分泌量降低

D.人体被病毒感染时,体内产生的抗体,能通过裂解靶细胞将病原体清除掉

【解析】 胰岛A细胞分泌胰高血糖素,胰高血糖素使血糖含量升高,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胰岛素使血糖含量降低,故A错误;人体大量失水,会使血浆渗透压升高,抗利尿激素分泌量增加,加强肾小管和集合管的重吸收能力,使排尿量减少,从而调节血浆渗透压,故B正确;人遇寒冷环境时,机体分泌的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都升高,以促进物质氧化分解,增加产热量,故C错误;人体被病毒感染时,体内产生的抗体通过与病原体结合将病原体清除掉,故D错误。

【答案】 B

2.(2015·济南模拟)正常人体内的激素、酶和神经递质均有特定的生物活性,这三类物质都是(  )

A.在细胞内发挥作用

B.由活细胞产生的蛋白质

C.与特定分子结合后起作用

D.在发挥作用后还能保持活性

【解析】 激素是由内分泌器官(或细胞)产生的通过体液运送到作用部位的一类微量高效的信号分子,酶是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作用的一类有机物,神经递质是突触前膜中突触小泡产生的作用于突触后膜的一类信号分子;酶可以在细胞外发挥作用,激素的化学本质有蛋白质类、脂质;三者都需要与特定的分子结合才能发挥作用;激素神经递质在发挥作用后就被灭活。

【答案】 C

3.(2015·太原模拟)人体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主要是在神经系统的调节作用下完成的。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大脑皮层具有直接控制四肢反射活动的能力

B.兴奋以化学信号的形式从突触前膜传递到突触后膜

C.大脑皮层H区发生障碍的患者听不懂别人讲话

D.条件反射的建立与脊髓等低级中枢有关

【解析】 大脑皮层是高级神经中枢,它通过脊髓等低级中枢间接控制四肢的反射活动,故A错误;从突触前膜传递到突触后膜的是神经递质,故B正确;H区发生障碍的患者不能听懂别人讲话,故C正确;条件反射是在非条件反射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故D正确。

【答案】 A

4.(2015·银川模拟)下图为突触结构示意图,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神经递质存在于③中,它的释放需要②和高尔基体等参与

B.由图中①⑤④构成一个突触,其中④为突触后膜

C.突触后膜上完成的是“电信号→化学信号”的转变

D.兴奋在突触处的传递是单向的

【解析】 神经递质存在于突触小泡③中,它的释放是通过胞吐实现的,需要线粒体②、高尔基体等参与;图中①⑤④分别为突触前膜、突触间隙、突触后膜,突触后膜上完成的是“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转变;由于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因此兴奋在突触处的传递是单向的。

【答案】 C

5.(2015·通化模拟)斯坦曼因发现能够激活并调节适应性免疫的树突状细胞而分享了诺贝尔奖。

树突状细胞是一种免疫细胞,是目前人体内功能最强的专职抗原呈递细胞,能有效激发T细胞应答(如图),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树突状细胞激发T细胞应答体现了细胞间的信息交流

B.树突状细胞激发T细胞分化形成各种淋巴细胞

C.树突状细胞既参与细胞免疫也参与体液免疫

D.树突状细胞能够摄取和处理侵入机体的抗原

【解析】 A项正确,从图示过程看,树突状细胞与T细胞通过化学信息实现细胞间的信息交流;B项错误,T细胞可分化为效应T细胞、记忆T细胞,不能分化形成各种淋巴细胞;C项正确,树突状细胞既参与细胞免疫也参与体液免疫;D项正确,由题干信息可知,树突状细胞是目前人体内功能最强的专职抗原呈递细胞,能够摄取和处理侵入机体的抗原。

【答案】 B

6.(2015·浙江省五校联盟联考)甲图是水平放置在黑暗环境的植物的生长素运输情况,乙图是不同浓度生长素对顶芽和根部生长的生理作用,丙图是来自同种植物相同部位的茎段。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图甲 图乙  图丙

A.图甲根部向地生长,且根部与顶芽近地侧生长素浓度相等时,则其浓度范围为(c~d)mol/L

B.图乙中曲线②代表的是根

C.图甲中生长素水平方向①②的运输方式是自由扩散

D.将丙图两茎段正确插在相同且适宜的环境中易存活的是②

【解析】 根部与顶芽近地侧生长素浓度相等时,此浓度对根起抑制作用,结合乙图知浓度应在(c~d)mol/L;由于根对生长素的敏感性大于芽,则乙图中的①表示根;生长素的运输是极性运输,为主动运输;丙图中的①有幼芽,产生较多的生长素,易于成活。

【答案】 A

7.(2015·枣庄模拟)取某种植物幼茎等长切段若干(无芽和无叶)均分为四组,a组浸泡在蒸馏水中,其他三组分别浸泡在不同浓度的生长素溶液中(其中有高浓度、低浓度和最适浓度),培养一段时间后,测量并记录各组切段的平均长度,实验重复两次,结果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实验前的幼茎切段应浸泡在蒸馏水中以消除茎内原有激素对实验的影响

B.实验结果说明三种浓度的生长素溶液均能促进切段的生长

C.d组切段伸长最多,说明d组使用了最适浓度的生长素溶液

D.b组切段伸长最少,说明b组使用了高浓度生长素溶液

【解析】 由图知a组是对照组,实验组的平均长度都大于对照组,说明三种浓度的生长素溶液均能促进茎段的生长。

最适浓度下,植物切段伸长效果最好。

生长素的作用曲线形似抛物线,低浓度和高浓度作用效果可能相同,因此无法判断b组使用的是高浓度生长素溶液还是低浓度生长素溶液。

【答案】 D

8.科研人员为研究生长素(IAA)对根尖生长的影响,以琼脂块和水稻根尖为材料进行了如表所示实验,则选项中分析不正确的是

(  )

组别

对根尖的处理方式

生长状况

黑暗

垂直生长

单侧光照射

背光弯曲生长

黑暗(一侧贴含10-8mol·L-1

的IAA的琼脂块)

向贴琼脂

块一侧生长

A.①组与②组实验说明单侧光照射引起根尖生长素分布不均匀

B.②组与③组实验说明“较高浓度”的生长素对根尖生长有抑制作用

C.①组与②组实验表明单侧光照越强,根尖背光侧生长素含量越多

D.若在黑暗中根尖一侧贴含10-6mol·L-1的IAA琼脂块,它会“向贴琼脂块一侧生长”

【解析】 由②组实验可知,单侧光能够引起根尖生长素的分布不均匀;由②组和③组实验可知,一定浓度的生长素能够抑制根尖的生长;10-6mol·L-1的生长素浓度比③组实验中的高,故根的生长状况应是“向贴琼脂块一侧生长”。

该实验不能证明单侧光照强度与背光侧生长素含量多少的关系。

【答案】 C

9.某同学拟调查一个面积为100hm2的草地上某种双子叶草本植物的种群密度,设计了四个调查方案,其中最可行的是(  )

A.计数该草地上该种植物的全部个体数目

B.设置1个1m2样方,计数样方中该种植物的个体数目

C.随机设置1m2样方若干,计数每个样方中该种植物的个体数目

D.在该种植物密集处设置1m2样方若干,计数每个样方中该种植物的个体数目

【解析】 种群密度的调查取样原则为随机取样。

【答案】 C

10.(2015·温州模拟)某种群的年龄组成如甲图所示,增长曲线如乙图所示。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甲    乙

A.甲图的年龄组成是增长型,在t2时期很可能属于这种年龄组成

B.甲图的年龄组成是稳定型,在t2时期很可能属于这种年龄组成

C.甲图的年龄组成是增长型,在t1时期很可能属于这种年龄组成

D.甲图的年龄组成是稳定型,在t1时期很可能属于这种年龄组成

【解析】 从甲图可以看出,幼年个体数量远大于老年个体数量,其年龄组成是增长型。

从乙图看,t1时期种群数量达到K/2,此时种群增长速率最快,对应的种群类型为增长型。

t2时期种群数量达到K值,此时种群增长速率为0,对应的种群类型为稳定型。

故C项符合题意。

【答案】 C

11.研究人员调查了某草原生态系统中梅花鹿的种群数量变化,绘制如下曲线。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M→N过程中鹿群的出生率小于死亡率

B.M点时梅花鹿的年龄结构一定为下降(衰退)型

C.M点数量变示梅花鹿的环境容纳量

D.图中曲线的波动幅度越大说明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越强

【解析】 当种群数量趋于稳定时,种群数量会在K值上下波动,在波动的过程中,数量增加时,年龄组成为增长型,出生率大于死亡率;数量下降时,年龄组成为衰退型,出生率小于死亡率;在最高点和最低点时,年龄组成为稳定型,出生率等于死亡率,所以M点时种群年龄组成为稳定型,虚线代表环境容纳量;而波动越大说明抵抗力稳定性越弱。

【答案】 A

12.下图表示某池塘中鲫鱼的三个种群龄级的调查结果,其中种群1为自然状态,种群2、3受不同强度的人为干扰。

据图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  )

A.不同强度的人为干扰对种群2、3各龄级的数量没有显著影响

B.种群l中各龄级数量适中,该营养级能量将保持相对稳定

C.适度捕捞高龄级鲫鱼对低龄级鲫鱼生长较为有利

D.种群3中高龄级鲫鱼数量锐减,种内斗争将先增强后减弱

【解析】 从图中可以看出人为的捕捞大鱼,会使低龄鱼的数目增加,故适度捕捞高龄级鲫鱼对低龄级鲫鱼生长有利。

【答案】 C

13.(2015·江门一中检测)关于群落的描述不准确的是

(  )

A.水平结构上种群分布与土壤的湿度、光照强度及生物自身的生长特点有关

B.同一时间栽培,长势相同的人工马尾松形成树林,该群落不存在垂直结构的分层现象

C.自然群落往往是向物种丰富度越来越高的方向演替,而且种间关系越来越复杂

D.沙丘上造林说明了人类活动可改变群落演替的方向和速度

【解析】 任何一个群落都存在垂直结构的分层现象,马尾松形成树林也是一个群落。

【答案】 B

14.(2015·惠州一中质检)下列有关生物丰富度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丰富度是指单位面积或空间内生物个体数目的多少

B.越靠近热带地区,生物的丰富度一定越高

C.一般来说,某个区域生物丰富度越高,该区域的生态系统抵抗力稳定性越高

D.在探究土壤中小动物丰富度的过程中,要对取样土壤中的各种生物个体逐个计数

【解析】 丰富度是指单位面积或空间内物种数目的多少;靠近热带地区,环境条件相对较优越,物种的丰富度较高;若发育时间短或条件发生变化,物种的丰富度不一定高;一般对于体型较大的动物采取记名计算法即数出各种群的数目,对于数量较多的一般用目测估算法;某区域的物种丰富度越多,营养结构越复杂,则该区域的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就越强。

【答案】 C

15.影响群落的演替有多种因素,下列描述中正确的一项是

(  )

A.如果时间允许,弃耕的农田总能形成森林

B.决定群落演替的根本原因存在于群落所处的环境条件

C.冰川泥上和弃耕农田的演替都是次生演替

D.在群落演替的最终阶段,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高

【解析】 森林形成必须有适宜的气候条件;决定群落演替的根本原因存在于群落内部,群落之外的环境条件,诸如气候、地貌、土壤和火等,常可成为引起演替的重要条件;冰川泥上的演替属于初生演替;在群落演替的最终阶段,生物种类增多,食物网复杂,抵抗力稳定性增高。

【答案】 D

16.(2015·济南模拟)下图所示为一个简化的食物网,据图分析正确的是(  )

A.该食物网由4条食物链组成

B.图中初级消费者只有植食性鸟

C.处于第三营养级的生物有3种

D.生态系统的4种成分中,该图只体现了2种成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