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作市非公有制经济发展问题及对策建议.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8979414 上传时间:2023-02-02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6.6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合作市非公有制经济发展问题及对策建议.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合作市非公有制经济发展问题及对策建议.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合作市非公有制经济发展问题及对策建议.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合作市非公有制经济发展问题及对策建议.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合作市非公有制经济发展问题及对策建议.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合作市非公有制经济发展问题及对策建议.docx

《合作市非公有制经济发展问题及对策建议.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合作市非公有制经济发展问题及对策建议.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合作市非公有制经济发展问题及对策建议.docx

合作市非公有制经济发展问题及对策建议

合作市非公有制经济发展

问题及对策建议

一、合作市基本情况

合作市于1998年成立,位于甘肃省南部,地处青藏高原的东部边缘,与黄土高原接壤,是甘南藏族自治州北部,青藏高原和黄土高原的过渡带,东与临潭县相连,西南与夏河县、卓尼县接壤,北与临夏回族自治州毗邻,介于东经100o02″-3o04″、北纬35°28″—39°49″之间。

合作市即是甘南藏族自治州人民政府所在地,又是全州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的中心,也是全国十个藏族自治州中唯一的一个县级市。

国道213线和省道306线贯城而过,是内地通往青海、西藏和西北诸省前往大西南的交通要道之一。

自古以来,就处于茶马互市、藏汉交流的唐蕃古道,是连接中原地区的纽带。

地理位置独特,区位优势明显,在加强内地与安多藏区的联系,促进各民族大团结和相互交流,维护少数民族地区稳定等方面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全市平均海拔2963米,境内高原大陆性季风气候特征明显,寒冷湿润,冬季漫长。

年均气温1.7℃,年均降水量558毫米,主要集中在七、八、九三个月,地表径流深200—350毫米,年蒸发量1222毫米。

我市是黄河上游重要的水源补给地,大夏河诸多支流(仁多玛河、岗岔河、格河、当江河等)和洮河河径本市,其中洮河流域面积451.76平方公里。

全市土地总面积22.9万公顷,其中草地面积16.31万公顷,占地面积的71.22%;林地面积3.8万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16.58%。

森林覆盖率为7.62%;耕地面积1.59万公顷,占土地面积的6.59%;水域面积0.11万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0.47%。

全市现有可利用草场17.4万公顷,主要以亚高山草甸草场和灌丛草甸草场为主,天然草场每公顷鲜草产量为3120公斤,草地盖度68%。

全市辖七乡四个街道办,38个村委会,总人口78428万人,其中藏族人口38427人,占总人口的48.99%;汉族29089人,占总人口的37.09%;其它少数民族人口10912人;占总人口的13.91%。

城镇居民41164人,农牧业33238人。

二、全市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状况

我市非公有制经济虽然起步较晚,基础薄弱,科技含量不高,但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们始终按照州委、州政府“坚持一手抓发展,一手抓提高,发展与提高并重”的要求,全市非公有制经济得到了长足的发展,特别是近年来,市委、市政府把发展非公有制经济作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多轮驱动、多业并举,积极鼓励和支持个体、私营经济全面发展,使我市非公有制经济逐步从小到大、由弱到强、滚动发展、已扩展到国民经济的各个领域,各个行业,充分发挥了非公有制经济在促进全市经济增长,提高财政收入、增加农牧民收入、拓宽就业渠道、推动县域经济的发展等方面的积极作用。

通过调查了解,全市非公经济在全州所占的比重逐年增长,截止2006年底完成非公经济增加值2.05亿元,占全州非公经济增加值的22.53%,占全市生产总值的30.55%;工业增加值完成8500万元,占全州非公有制工业增加值的24.43%;上交税金920万元,占全州的18.85%;个体工商户达3065户,个体、私营企业从业人员达到8408人。

(一)企业单位数

截止2006年底,全市共有个体工商户3065户,私营企业69户,个体、私营企业从业人员达到8408人。

——从行业分布情况看,农业企业3家,占非公有制企业总数的0.1%;工业企业275家,占8.97%;建筑业企业8家,交通运输企业650家,各占0.26%和21.21%;批零贸易企业1395家,占45.51%;餐饮业346家,占11.29%;其他企业388家,占12.66%。

第一、第二、第三产业企业单位的比例为0.1:

9.2:

90.7,第二、第三产业已成为全市非公经济的主体。

——从区域单位的分布情况看,主要集中在四个街道办和那吾乡,其中:

通钦街道办1236家,占40.33%;坚木克街道办312家,占10.18%;伊合昂街道办489家,占15.95%;当周街道办182家,占5.94%;其于六乡846家,占27.6%。

(二)资产状况

调查资料显示:

全市69家非公有制企业,总资产达22702万元,固定资产原值达10824万元。

企业平均拥有量分别达到329万元和157万元,企业实力明显提高。

——从总资产行业分布情况看,农业企业总资产达145万元,占非公有制企业总资产的0.6%;工业企业总资产13996万元,占61.65%;建筑业1932万元,占8.5%;交通运输业3263万元,占14.37%;批发零售贸易业682万元,占3%;餐饮服务业2630万元,占11.58%;其它行业总资产195万元,占0.86%。

由此可见,总资产主要集中在工业企业中,87.9%的工业资产集中于乳品加工行业中,乳品加工行业总资产达12302万元,占全部非公有制企业总资产的54.2%。

——从企业资产规模上看,总资产在1000万元以上的非公企业5户(分别为甘肃华羚干酪素有限责任公司、甘肃香巴拉实业公司、甘南科瑞乳品有限责任公司、甘南雪羚集团晟羚肉类加工有限责任公司、合作市汽车运输有限责任公司),占非公经济总数的0.2%;总资产在500-1000万元的2户,占0.06%;总资产在100-500万元的4户,占0.13%;总资产在50-100万元的16户,占0.52%;总资产在50万元以下的3037户,占99.09%。

(三)企业经营情况

据调查,2006年,非公有制企业实现销售收入近7亿元,比2005年增长40%。

其中,第二、三产业仍然是拉动经济增长的主动力,2006年第三产业实现销售收入3.88亿元,占全部非公企业销售收入的55.43%;农业和第二产业销售收入分别达到326万元和3.08亿元,所占比重分别为0.47%和44.1%。

——从企业营业规模看,销售收入在1000万元以上的非公有制企业4家,占非公企业总数的5.7%;销售收入在100-500万元的非公企业16家,占企业总数的23.2%;销售收入在50-100万元的非公有制企业11家,占企业总数的15.9%。

(四)企业缴税情况

全市非公企业2001-2006年累计缴纳税金9835万元,其中国税累计缴纳7944万元,地税1891万元。

(五)从业人员及劳动报酬状况

从调查情况看,我市非公有制企业从业人员达8408人,占全市从员人员总数的26%。

其产业分布状况为一产从业人员52人占0.62%;二产从业人员1873人,占22.28%;三产从业人员为6483人,占77.1%。

2006年,非公有制企业实发劳动报酬1599万元,从业人员年平均劳动报酬达1902元。

(六)企业产品质量认证及企业信用状况

企业产品质量的优劣,直接关系到企业的生存和竞争能力,现代企业往往把质量作为企业走向成功的桥梁。

目前全市通过ISO认证的企业只有1家。

另外,非公企业中拥有自营出口权的企业1家。

信用是企业生存的根本,特别是金融信用度的高低,直接关系到企业的融资能力,对企业拓宽融资渠道有着重要的影响力。

目前全市非公企业中大部分属小型微利企业,信用等级较低。

(七)企业的各项组织建设情况

通过调查了解到,在全市非公企业中,已建立党组织的企业有1家,占企业总数1.5%。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当前,市区非公经济发展迅猛,既得益于市委、市政府大力倡导发展非公经济战略,主观上推进力度很大,更得益于新一轮市场升温,客观拉动,表现出了非凡的发展业绩。

同时,我们也必须认真客观地正视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政策环境相对滞后,影响非公经济的快速发展。

一是支持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政策“含金量”不高,优惠政策是优而不惠,操作性不强,不能有效激励创业激情。

二是政策不配套,形不成推动政策落实的聚合力。

三是投资环境有待进一步改善和提高。

(二)缺乏发展后劲,市场竞争力弱的现状仍未得到改变。

我市非公有制经济基本上处于资本积累的初始阶段,除规模小、科技含量低、资本积累少、技术人才缺、管理水平低外,企业社会劳动保障制度不健全,诚信意识、依法经营意识也是制约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重要原因。

主要表现在:

一是规模偏小。

个体工商户年营业额在3万元以下的占到大多数,全市年销售额200万元以上的个体和私营企业不足20户,只占全市非公企业的0.005%;个体企业注册资本5万元以下的占总数的80%。

从总体上看,我市个体和私营经济缺乏大户和龙头。

二是层次偏低。

我市个体、私营经济大多数仍然以传统的第三产业为主,三产中以糖酒、百货、服装、建材等零售企业多。

275户工业企业中上规模的只有2户,95%的企业规模小,设备和工艺落后,缺少多层次的深加工产品,产品质量不高、科技含量低、花色品种单一,很多产品只能进行初级加工或简单加工。

因此,产品附加值低,市场竞争力差。

三是观念陈旧,素质不高。

部分个体、私营企业从业人员的素质普遍不高,加之经营者经营水平较低,管理上手段落后,生产上因循守旧,固步自封,缺乏投资开发新产品的意识,影响了企业上规模、上档次、上水平;经营上满足于自给自足的传统经营模式,管理方式上习惯于家庭式的管理形式,排斥适应现代市场经济的现代企业制度,企业法制观念淡薄,法律知识欠缺的情况比较普遍,从而严重阻碍了非公经济的健康发展。

四是后劲不足。

大多数非公企业处于小规模粗放式经营阶段,自有资金少,整体实力不强,加之了解掌握各种信息、技术的能力弱,市场应变力差,使得发展后劲严重不足。

(三)融资渠道不畅,资金短缺已成为发展的瓶颈。

经调查,80%以上的企业反映,资金短缺是制约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最大障碍,也是长期以来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瓶颈”。

目前我市非公有制经济自身积累的资金不能满足进一步扩张发展的需要,江浙一带已经凭借政策和地域优势,吸引全国资金流入,完成了自身的积累,解决了起步阶段的资金需求问题。

而我市非公有制经济的融资渠道、供给环境由于受环境地理等诸多因素的影响,资金来源渠道窄,争取银行贷款的难度较大。

一是在国家大的金融政策环境下,国有商业银行为规避风险,在贷款上推行“零风险”的新责任制度,对未建立信用制度、规模小而且分散的个体、私营经济更加“惜贷”、“惧贷”。

同时,授信和抵押担保要求严格,大大限制了非公企业的贷款额度,有些企业的产品市场和发展前景非常看好,却因为审批时间长、抵押品种少而得不到金融支持,错失了良好的机会。

二是银企信息、责权不对称,银企合作机制缺失。

三是贷款审批手续繁琐,时间长。

在当前的审贷体制下,申请贷款要经过众多环节,每一个环节都需要不少签章手续,客户贷款一般在3-4个月左右才能办妥,即使是老客户也需1个月左右,这种效率与绝大多数非公企业对资金需求的时效性极不协调。

同时,小数额、高成本也限制了非公企业贷款的积极性。

四是民间金融机构发育缓慢,虽然政府建立了为非公企业服务的担保机构和融资体系,但因本金少,其作用不是十分明显。

五是非公企业自身存在经营规模小、技术含量低、诚信度不高、质押品有限、没有健全的财务制度和报表等问题,使非公企业融资受到歧视,贷款的难度加大。

六是国家对少数民族地区非公企业在贷款贴息以及其它产业政策上的扶持资金也是微乎其微。

(四)引才用才机制不活,干事创业环境不宽松。

滞后的经济发展难以吸引优秀人才,而优秀人才的缺乏必然影响经济的快速发展,这种恶性循环对经济发展的制约已经被实践所证明。

目前,我市多数非公有制经济管理者中真正懂经营、善管理的优秀人才并不多见。

由于受自身条件限制,人才培养、企业员工培训等方面比较滞后,使技术创新能力不足,无力开展新技术、新产品的革新与开发,导致我市非公有制企业的生产经营难以走上科学化、现代化轨道,不少非公有制经济管理者一再感叹:

“缺人才、少人才”。

企业普遍缺乏高素质的专业人才,职工的整体素质偏低,经营管理不规范,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企业的进一步发展。

 

(五)企业管理相对滞后,企业发展后劲不足。

市场经济发展必然要求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非公经济作为市场经济的产物,必须具备灵活先进的经营管理机制。

管理是企业内部资源配置的核心,是谋求利润最大化的基础和保障,加强管理是企业永恒的主题。

而我市非公经济主要以个体工商户为主,甘南州雪羚有限责任公司、香巴拉大酒店、羚茂有限责任公司、隆宝缘食品有限责任公司等少数独资和合资企业虽然在表面上进行了产权制度改革,更名为“公司”或“集团”,实际上现代企业制度所要求的产权明晰、权责分明、管理科学等内涵并未实现。

现代法人管理结构没有真正建立,存在着与生俱来的弊端,在不同程度上受小生产的局限,缺乏系统的经济技术信息和准确的市场预测,经营管理者大多停留在“家庭式”、“作坊式”管理层次上,缺乏现代企业与市场衔接的现代管理思维和方式。

还有一些企业内部管理混乱,企业各项制度不健全,用工无合同,劳动无保险,财务无账目,生产经营缺乏长远打算,有少数经营者不是通过诚实劳动、先进技术、科学管理、上乘质量、合理价格、良好服务来赢得市场和消费者,而是违反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在生产经营中制假售假、骗买骗卖、短斤少两、偷税漏税、抗拒监督管理,采取不正当手段牟取利益。

使不少非公有制经济单位的声誉受损,抑制其发展壮大。

通过调查,我们发现有一部分企业,有进一步提高管理水平的愿望,并付诸了一些实际措施,比如:

建立企业网站,宣传自己、推销企业,企业领导人有意识地参加一些考察、学习等,但大多数停留在表层面上,不能制度化,更不能成为全体员工的共同行为,影响了企业经营决策的科学性和合理性,不利于调动员工的积极性。

非公有制企业从业人员文化层次普遍低,懂技术、会经营、善管理者少,使企业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难以把握机遇,占据主动地位。

(六)劳资关系中存在着不平等、不公正、不和谐的现象。

在非公有制企业中,用工随意、劳资关系不规范、员工利益得不到有关法律的保护、违反《劳动法》、随意延长员工的工作时间和拖欠员工工资的现象时有发生。

员工缺乏必要的劳动保障,在养老、失业、医疗等主要劳动保障措施严重缺失,在8000多名从业人员中,参加养老、失业、医疗保险人数微乎其微。

这些劳资关系问题若不加以重视,将是埋藏在非公有制企业展中的导火线,矛盾一旦激化,不仅影响非公有制企业的健康发展,而且会危及社会的稳定。

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的必要性和重要意义

从我市的情况看,近年来,在州委、州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六中全会精神,围绕加快民族地区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培育骨干企业群体战略,紧紧抓住结构调整和体制创新两大重点,扎实工作,开拓创新,非公有制经济总量进一步扩张,效益有了很大提高。

尽管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氛围与环境得到空前改善,但非公有制经济也面临着许多困难和问题,从非公有制企业看,在获得资金技术、人才和信息等方面有许多困难,技术、管理水平等还较落后,在市场竞争中处于弱势地位。

这就迫切需要我们找出根源所在,加大扶持力度,来推动非公有制经济向更宽领域、更大规模、更高层次发展。

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必然产物,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的补充和完善,它的迅猛发展为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协调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经过多年的发展,全市非公有制经济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企业数量增加,经济实力进一步增强,经营规模逐步扩大,为提高财政收入、增加农牧民收入、拓宽就业渠道、推动县域经济的发展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因此,积极发展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有利于繁荣城乡经济、增加财政收入,有利于扩大社会就业、改善人民生活,有利于优化经济结构、促进经济发展,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实现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历史性跨越具有重要意义。

五、指导思想、发展思路、目标和基本原则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紧紧围绕加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这个中心,切实抓住西部大开发和国家扶持少数民族地区发展的历史机遇,认真实施工业强市、科教兴市、开放带动、项目拉动战略,突出抓好资源开发和农畜产品加工等行业稳步发展和非公有制经济实现跨越式发展,努力把合作市建成甘南州具有重要地位的畜产品加工基地。

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结构调整为主线,以科技创新为动力,以特色经济为重点,以提高质量和增加效益为中心,大力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不断提高非公有制经济产业层次和素质,引导非公有制企业参与市场竞争,使非公有制经济成为促进全市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的重要力量、推进新型工业化的生力军、解决“三农”问题的突破口、扩大就业的主渠道、群众增收的重要来源,为实现富民兴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目标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二)发展思路: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一手抓发展,一手抓提高,发展抓项目,提高抓企业;坚持扩大规模与提升档次并重,坚持把发展非公有制经济与扩大招商引资、调整经济结构、培养骨干龙头企业、形成区域特色结合起来,促进非公经济上规模、上档次、上水平,走产业化、集约化、现代化之路。

通过完善政策、改善环境、改进服务,进一步解放思想,深化改革,消除影响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体制性障碍,确立平等的市场主体地位,实现公平竞争;进一步完善和落实相关政策法规,依法保护非公有制企业和职工的合法权益;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政府监督管理和服务,为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环境;进一步引导非公有制企业依法经营、诚实守信、健全管理,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促进全市非公有制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逐步缩小与全省其它地区的发展差距。

(三)发展目标:

到2010年,非公有制经济占全市生产总值的比重提高到50%以上,吸纳就业人数占全市城镇就业人数的40%左右;围绕全市“十一五”发展战略构想,构建5大产业体系,培育壮大35户骨干企业,做大做强3户重点龙头企业,规划建设4个特色专业市场。

1、构建5大产业体系

(1)畜产品加工业:

围绕农牧互补战略,以肉、皮、毛、奶、草等为重点,壮大龙头,完善基地,大力开展绿色和无公害认证工作,全面提升我市的农畜产品加工水平。

产业主要是合理布局、规模经营,打造品牌,扩大影响力。

调整和确立主导产品,开发精深产品,提高附加值,稳定畜产品生产基地在市场上的应有地位。

充分发挥华羚、科瑞等公司其市场广阔的优势,带动农牧业发展。

(2)建材业:

以水泥、新型建筑和装饰材料为重点,调整产品结构,改造传统技术,节约资源,治理污染,提升产业水平。

确定水泥产量合理控制规模。

水泥生产企业要推行干法生产工艺和节能降耗新技术,积极开发矿渣水泥和特种水泥。

逐步限制和淘汰粘土砖瓦生产,大力发展空心砖、砌块、轻质墙体材料等新型建材。

(3)建筑及房地产开发业:

建筑业重点是提高企业资质等级、改进技术装备条件、发展多领域和跨市域的建筑业务。

房地产开发产业要整合开发力量、做大做强,提高经济适用型住房的开发比重,进一步改善物业管理。

(4)商贸旅游业:

立足我市高原生态旅游商贸城的定位,不断拓展服务业领域,优化结构,扩大总量,提高水平,继续大力发展商贸流通、文化娱乐、旅游等消费性服务业。

充分发挥我市交通、区位优势,积极培育各类商贸市场,改变传统的市场模式,加快畜产品交易市场、建材市场等特色专业市场。

要以宗教文化、自然景观、民俗风情、历史遗迹四大特色资源的开发、包装与宣传为主的同时,充分利用合作市地处拉卜楞寺、冶力关-则岔石林-黄河首曲-黄龙-九寨沟等旅游热线的必经之路这一优势,加大旅游基础配套建设,建立健全各项服务规范和行业服务标准,将合作市打造成甘南州旅游业的服务中心平台。

(5)服务及信息产业:

以休闲旅游、行业中介、信息服务为重点,发展宽领域、多功能、优质化的服务业产业。

2、培育壮大35户骨干企业

以现有规模企业为基础,重点培育和发展一批有一定规模和实力的企业,力争年销售收入超过2亿的非公有制企业达到1户,年销售收入超过5000万元的达到1户,年销售收入超过1000万元的达到5户,年销售收入超过500万元的达到8户。

年销售收入超过200万元的达到20户。

3、做大做强3户重点龙头企业

以华羚、科瑞、晟羚企业为重点,规划、引导、支持建设3个重点农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全面提升我市的农牧业产业化水平。

4、规划建设4个特色专业市场

按照“集中布局、产业关联、优势互补、特色突出”的原则,充分发挥我市交通、区位优势,积极培育各类商贸市场,改变传统的市场模式,加快畜产品交易市场、建材市场、家用电器市场、小百货批发市场,“十一五”末力争建成年交易额500万元以上的市场2个,1000万元以上市场1个,3000万元以上市场1个。

(四)基本原则:

  政策鼓励与激活内源动力相结合的原则。

良好的政策环境是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的重要条件,而激发广大群众追求幸福生活的热情则是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的根本动因。

政府支持与非公有制经济创新发展相结合的原则。

政府支持是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必要条件,创新是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不竭动力,是非公有制企业做优、做强、做大的重要发展战略。

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方向和目标与全市发展大局一致性的原则。

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必须与全市的发展相协调,才能更好地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取得良好的效益。

放宽市场准入与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相结合的原则。

要切实清除对非公有制经济的政策歧视、体制屏蔽等不公平的做法,大力培育非公有制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增强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活力。

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与实施城镇化战略、农牧村经济结构调整相结合的原则,统筹城乡经济协调发展。

六、重点建设项目

非公有制经济的不断发展壮大,需要一批发展潜力大、带动力强的重点投资项目支撑。

结合全市经济发展目标和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现状,近中期我市非公有制经济的重点投资项目为:

一、甘南藏族自治州牦牛乳加工项目

年产10500吨灭菌奶,实行两班制生产,年有效生产日为300天。

本项目总投资4344.08万元。

二、牛羊屠宰及深加工项目

本项目拟对原有牛羊屠宰及畜产品小包装生产线进行技术改造、新建年产2000吨罐头食品生产线及其辅助公用设施。

总投资4721.70万元,

三、种草暖棚养畜示范基地建设项目。

配套建设245m2的标准化暖棚50座,储藏冷冻能力为400立方米的冷库一栋,购进新品种,进行牛羊育肥及改良繁殖。

项目总投资560万元。

四、建设年产2100吨PC中空阳光板生产线项目

新建生产车间648m2,PC中空阳光板生产线一条以及辅属设施。

项目建设总投资为660万元。

七、政策措施意见

我市地处青藏高原东部边缘,地利条件十分严酷,经济发展相对滞后,非公有制企业在技术、人才、资金政策等方面是弱势群体,急需上级的扶持和服务上的配套。

(一)加大资金扶持力度。

为鼓励和扶持非公有制企业在生产发展上做到专而精,提高市场竞争力,选择一批有实力、有效益、有前景的非公有制企业以及畜产品深加工、新产品开发、技术改造等项目作为重点扶持对象,国家在资金上予以重点倾斜,支持他们上规模、上档次,以促进我市非公有制企业健康快速发展。

一是建议国家给我市每年投入少数民族地区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资金500万元。

二是支持设立县(市)级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基金,申请国家安排基金启动资金300万元,并逐年按一定比例增加,从根本上解决制约我市非公经济发展资金短缺的问题。

三是为进一步加快企业发展、技术进步,大力提升非公企业的竞争力,申请国家采取全额贴息的办法加大对少数民族地区非公有制企业的支持。

(二)加大人才培养与引进力度。

由于受自身条件的制约,人才培养和企业管理人员、职工培训工作比较滞后。

为加强对非公有制企业相关人员的培训力度,不断提高非公有制企业的管理水平和经营理念,请求国家每年安排50万元的培训费。

为促进我市非公企业与内地发达企业的交流,申请国家适时组织少数民族地区非公有制经济人员赴外地考察学习,以提高民族地区非公企业的整体素质。

(三)加大银行业对非公有制经济的支持力度。

应按照“不限速度、不限规模、不限比例、不限数量、不限方式”的原则,制定符合少数民族地区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信贷管理办法,适时调整授权授信权限,适当增加授信额度,扩大授信品种,降低贷款准入“门槛”,自有资金比例降低至1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