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生物大二轮复习 专题十 人体的稳态和免疫学案.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897897 上传时间:2022-10-13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295.7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生物大二轮复习 专题十 人体的稳态和免疫学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高考生物大二轮复习 专题十 人体的稳态和免疫学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高考生物大二轮复习 专题十 人体的稳态和免疫学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高考生物大二轮复习 专题十 人体的稳态和免疫学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高考生物大二轮复习 专题十 人体的稳态和免疫学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生物大二轮复习 专题十 人体的稳态和免疫学案.docx

《高考生物大二轮复习 专题十 人体的稳态和免疫学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生物大二轮复习 专题十 人体的稳态和免疫学案.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考生物大二轮复习 专题十 人体的稳态和免疫学案.docx

高考生物大二轮复习专题十人体的稳态和免疫学案

专题十 人体的稳态和免疫

考点

考情

1.稳态的生理意义(Ⅱ)

2.神经、体液调节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Ⅱ)

3.体温调节、水盐调节和血糖调节(Ⅱ)

4.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Ⅱ)

5.艾滋病的流行与预防(Ⅰ)

  本专题与人体健康、生活实践联系密切,五年的高考题中均有涉及。

命题主要分布在内环境的稳态及其调节的实例和免疫调节。

其中对于体温调节、血糖平衡调节的能力考查尤为突出。

备考时,利用图解认识内环境组成并进行三种细胞外液的分析。

列表比较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异同,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异同。

借助实例构建体温调节、水盐调节和血糖调节的模型。

H 

(1)内环境成分中含有CO2、尿素、神经递质。

(√)

(2)内环境稳态是指内环境的成分和理化性质恒定不变。

(×)

(3)人体血浆缓冲物质使pH保持稳态属于体液调节。

(×)

(4)胰岛A细胞与胰岛B细胞分泌的激素不同,但细胞核基因相同。

(√)

(5)寒冷环境中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的分泌量会增加。

(√)

(6)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受血糖浓度和神经递质双重调节。

(√)

(7)抗体、血浆蛋白、淋巴因子和溶菌酶都属于免疫活性物质。

(×)

(8)在体液免疫与细胞免疫中,吞噬细胞免疫初与免疫末都发挥作用。

(×)

(9)泪液、胃液和唾液具有杀菌作用,属于第一道防线。

(√)

(10)效应T细胞能与靶细胞密切接触,激活效应T细胞内的溶酶体酶,使靶细胞裂解死亡。

(×)

(11)当再次接触同种抗原时,记忆B细胞迅速增殖分化出浆细胞,浆细胞产生大量抗体消灭抗原。

(√)

(12)T细胞不只在细胞免疫中起作用,在体液免疫中也起作用。

(√)

(13)结核杆菌、麻风杆菌等病原体属于细胞内寄生菌,这些病原体的清除主要靠细胞免疫。

(√)

(14)体液免疫中,抗原必须经吞噬细胞传递给T细胞,T细胞分泌淋巴因子经过体液作用于B细胞。

(×)

(15)动物激素、神经递质、抗体与细胞膜上的受体结合才能发挥作用。

(×)

(16)细胞外液是生物体生化反应的主要场所。

(×)

(17)膀胱上皮细胞生存的内环境是尿液和组织液。

(×)

(18)机体自身的组织和细胞不可能成为抗原。

(×)

(19)病毒感染只引发细胞免疫,不引发体液免疫。

(×)

(20)骨髓遭破坏,一切特异性免疫全部丧失。

(√)

(21)切除胸腺,细胞免疫全部丧失,保留少部分体液免疫。

(√)

(22)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需要抑制机体的免疫系统。

(√)

(23)艾滋病死亡的直接原因是HIV破坏了免疫系统。

(×)

考向一 人体的内环境及其稳态

Z 

1.(2017·全国卷Ⅲ)若给人静脉注射一定量的0.9%NaCl溶液,则一段时间内会发生的生理现象是( C )

A.机体血浆渗透压降低,排出相应量的水后恢复到注射前水平

B.机体血浆量增加,排出相应量的水后渗透压恢复到注射前水平

C.机体血浆量增加,排出相应量的NaCl和水后恢复到注射前水平

D.机体血浆渗透压上升,排出相应量的NaCl后恢复到注射前水平

[解析] 0.9%的NaCI溶液的渗透压与血浆渗透压相等,所以静脉注射该溶液后,血浆渗透压不变,A、D错误;静脉注射一定量的0.9%NaCI溶液会导致血浆量增加,而后经过机体的调节会将过多的水和NaCl排出体外,B错误。

2.(2016·海南卷)下列与动物体内K+、Na+等有关的叙述,错误的是( A )

A.NaCl中Na+参与血浆渗透压形成而Cl-不参与

B.产生和维持神经细胞静息电位主要与K+有关

C.兴奋沿神经纤维传导时细胞膜外Na+大量内流

D.Na+从红细胞外运入红细胞内的过程属于被动运输

[解析] 血浆渗透压与血浆蛋白和无机盐离子浓度有关,A项错误;产生和维持神经细胞静息电位主要与K+有关,兴奋沿神经纤维传导时细胞膜外Na+大量内流,产生动作电位,Na+从红细胞外顺浓度运入红细胞内的过程属于被动运输,B、C、D项正确。

3.(2018·江苏卷)正常人体感染病毒会引起发热,发热过程分为体温上升期、高温持续期和体温下降期。

下图为体温上升期机体体温调节过程示意图,其中体温调定点是为调节体温于恒定状态,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预设的一个温度值,正常生理状态下为37℃。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激素甲的名称是__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__,激素乙通过__体液运输__的途径作用于甲状腺。

(2)体温上升期,人体骨骼肌不随意的节律性收缩,即出现“寒战”,有助于体温__上升到已上调的体温调定点(上升到38.5_℃)__。

综合图解分析,体温上升期人体进行体温调节的方式有__神经调节,体液调节__。

(3)高温持续期,人体产热量__等于__(在“大于”“小于”或“等于”中选择)散热量。

此阶段人体有时会出现脱水现象,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增加,肾小管和集合管__重吸收水的能力增强(重吸收水量增加)__,从而减少尿量。

(4)体温下降期,机体增加散热的途径有__汗腺分泌增加,皮肤血管舒张__。

(5)体温上升期,人体会出现心率加快、血压轻度升高等症状,易引发慢性心血管疾病急性发作。

请解释血压升高的可能原因:

__心脏血液输出量增加,外周血管收缩__。

[解析] 

(1)下丘脑—垂体—甲状腺之间存在着分级调节机制。

由图中的下丘脑、垂体和甲状腺之间的关系可以推出激素甲是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激素乙是促甲状腺激素。

激素乙通过体液运输作用于甲状腺。

(2)体温上升期产热量大于散热量,“寒战”有助于增加产热,可使体温上升到已上调的体温调定点。

由图可知,下丘脑中的体温调节中枢,通过传出神经支配骨骼肌收缩和皮肤血管收缩,这种调节方式属于神经调节;而“下丘脑→垂体→甲状腺→甲状腺激素→细胞代谢增强”这种调节方式属于体液调节。

(3)因体温调定点已上调,故高温持续期体温可一直维持在38.5℃,这时机体产热量等于散热量。

此阶段垂体释放的抗利尿激素增加,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能力增强,从而使尿量减少。

(4)体温下降期,机体产热量小于散热量,皮肤分泌汗液增加,皮肤血管舒张,血流量增加,从而增加散热量。

(5)体温上升期,心率加快,使心脏血液输出量增加,但同时外周血管收缩以减少散热,从而导致血压轻度升高。

H 

1.理清内环境及稳态机制(填图)

2.与内环境及其物质组成成分相关的4个错混点

(1)存在于细胞内的物质(如血红蛋白、核酸、呼吸酶等)不属内环境成分。

存在于与外界相通腔(如消化道、呼吸道、膀胱等)中的物质不属内环境成分。

(2)内环境是指组织液、血浆、淋巴、脑脊液等细胞外液。

细胞内液不属于内环境的组分。

(3)存在于内环境中的3类物质

①小分子物质——CO2、O2、氨基酸、核苷酸、葡萄糖等。

②大分子物质——血浆蛋白、抗体等。

③信号分子——淋巴因子、激素、神经递质等

(4)发生于内环境中的4类反应

①酸碱缓冲对参与的缓冲反应。

②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结合。

③抗原—抗体特异性结合。

④激素与靶细胞膜上受体结合。

T 

题型1 内环境的组成与稳态

1.(2018·河南省新乡市生物二模)下列有关人体内环境稳态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C )

A.蛋白质摄入不足会导致血浆渗透压降低,引起组织水肿

B.内环境的稳态有利于细胞内酶促反应的进行

C.剧烈运动后,机体产生大量的乳酸导致血浆至弱酸性

D.内环境中O2浓度下降会刺激呼吸中枢促进呼吸

[解析] A.蛋白质摄入不足会导致血浆渗透压降低,组织液回流减弱,组织间隙液体增加,导致组织水肿现象,A正确;B.内环境的稳态有利于细胞内酶促反应的进行,B正确;C.剧烈运动后,由于缓冲物质的作用,机体产生大量的乳酸不会导致血浆至弱酸性,C错误;D.内环境中O2浓度下降会刺激呼吸中枢促进呼吸,D正确。

故选:

C。

2.下表为人体细胞外液和细胞内液的物质组成和含量的测定数据,下列相关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D )

成分(mmol/L)

Na+

K+

Ca2+

Mg2+

Cl-

有机酸

蛋白质

142

5.0

2.5

1.5

103.3

6.0

16.0

147

4.0

1.25

1.0

114.0

7.5

1.0

10

140

2.5

10.35

25

47

A.②属于血浆,其渗透压大小主要与血浆中无机盐及蛋白质的含量有关

B.若③属于组织液,②的蛋白质含量减少将导致③增多

C.④属于细胞内液,因为其含有较多的蛋白质、K+等

D.④为淋巴,组织液中的蛋白质等物质可与淋巴进行交换,以避免营养物质的浪费

[解析] Na+主要存在于细胞外液中,K+主要存在于细胞内液中。

血浆中蛋白质含量比组织液和淋巴中蛋白质含量高很多。

因此可以判断②和③属于细胞外液,②中蛋白质含量较高,属于血浆。

④中含有较多的K+,并且有较多蛋白质,因此属于细胞内液。

淋巴与血浆、组织液同属于细胞外液,且与组织液不能进行相互交换,组织液单向进入淋巴管成为淋巴。

技巧方法

判定内环境成分的“三看”技术

(1)看是否属于血浆、组织液或淋巴中的成分(如血浆蛋白、水、无机盐、葡萄糖、氨基酸、脂质、O2、CO2、激素、代谢废物等)。

若是,则一定属于内环境的成分。

(2)看是否属于细胞内液及细胞膜的成分(如血红蛋白、呼吸氧化酶、解旋酶、DNA聚合酶、RNA聚合酶、载体蛋白等)。

若是,则一定不属于内环境的成分。

(3)看是否属于外界环境液体的成分(如消化液、尿液、泪液、汗液等中的成分)。

若是,则一定不属于内环境的成分。

考向二 下丘脑参与的稳态调节

Z 

1.(2018·全国卷Ⅱ)下列有关人体内激素的叙述,正确的是( D )

A.运动时,肾上腺素水平升高,可使心率加快,说明激素是高能化合物

B.饥饿时,胰高血糖素水平升高,促进糖原分解,说明激素具有酶的催化活性

C.进食后,胰岛素水平升高,其既可加速糖原合成,也可作为细胞的结构组分

D.青春期,性激素水平升高,随体液到达靶细胞,与受体结合可促进机体发育

[解析] A错:

运动时,肾上腺素分泌增多,肾上腺素能使心肌收缩力加强,心率加快,但它是激素,不提供能量,不是高能化合物。

B错:

饥饿时,血糖含量下降,胰高血糖素分泌增多,能加速肝糖原分解,说明激素具有调节作用,但激素不具有酶的催化活性。

C错:

进食后,血糖含量升高,胰岛素分泌增多,能加速糖原合成,但激素不能作为细胞的结构组分。

D对:

青春期,性激素分泌增多,随体液到达全身各处,与靶细胞上的受体特异性结合,从而促进机体发育。

2.(2016·江苏卷)下图表示正常人分别快速饮用1L清水、1L生理盐水后排尿量和血浆渗透压的变化情况。

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B )

A.曲线c表示饮用1L生理盐水后排尿量的变化

B.饮用大量生理盐水后循环血量出现暂时性增加

C.曲线d表示饮用1L生理盐水后血浆渗透压的变化

D.饮用大量清水后垂体合成和分泌的抗利尿激素减少

[解析] 曲线c表示饮用1L清水后血浆渗透压的变化,A项错误;饮用大量生理盐水后,血浆渗透压不变,但会导致血液总量暂时增加,B项正确;曲线d表示饮用1L生理盐水后排尿量的变化,C项错误;饮用大量清水后下丘脑合成和分泌的抗利尿激素减少,D项错误。

3.(2017·全国卷Ⅱ)将室温(25℃)饲养的某种体温为37℃的哺乳动物(动物甲)随机分为两组,一组放入41℃环境中1h(实验组),另一组仍置于室温环境中(对照组)。

期间连续观察并记录这两组动物的相关行为。

如果:

实验初期,实验组动物的静卧行为明显减少,焦虑不安行为明显增加,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中,实验组动物皮肤的毛细血管会__舒张__,汗液分泌会__增加__,从而起到调节体温的作用。

(2)实验组动物出现焦虑不安行为时,其肾上腺髓质分泌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