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节人-教案.doc

上传人:b****9 文档编号:89786 上传时间:2022-10-02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竹节人-教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竹节人-教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竹节人-教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竹节人-教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竹节人-教案.doc

《竹节人-教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竹节人-教案.doc(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竹节人-教案.doc

竹节人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会写本课生字;能正确理解“风靡、前功尽弃、威风凛凛、呆头呆脑”等词语的意思。

(重点)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重点)

过程与方法

1.课前预习,熟悉生字词。

2.朗读课文,品味关键字词句,学习阅读回忆记叙类文章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品读文本,启迪学生对自己平时生活进行联想,感悟身边事物的乐趣。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1.掌握本课重点生字词。

2.启迪学生对平时生活进行联想,感悟身边事物的乐趣。

教学难点

通过课文的朗读,掌握阅读回忆记叙类文章的方法。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童年是一本精彩的书,怎么看也看不够;童年是一条七彩的路,怎么玩也玩不够。

你还记得童年最喜欢的玩具,最爱玩的游戏吗?

今天就让我们随着作者的脚步,一起去感受他童年的快乐吧。

学习时,默读课文,了解竹节人制作过程,完成玩具制作指南。

结合课文,体会传统玩具给人们带来的乐趣。

讲讲有关老师的故事。

二、字词学习,基础积累

1.教师范读课文。

2.学生自读课文,圈画生字词,借助字典解决生字词。

3.检查自学情况,教学生字。

(1)对要求会写的字进行书写指导。

书写指导:

“豁”的“害”横画左伸右缩,“谷”撇收捺舒展。

“凛”:

注意右边是“回”,右下是“示”。

“棍”注意右下的“比”要托住上部。

“裁”:

笔画要紧凑,成横稍斜,右部斜钩要伸展。

注意左下是“衣”。

(2)归类识字。

归类示例:

昆:

混(混蛋)—棍(木棍)

寿:

筹(统筹)—涛(波涛)

且:

祖(祖国)—沮(沮丧)—租(租房)—阻(阻止)—组(组合)—粗(粗心)

(3)词语理解。

风靡:

草木随风而倒,形容事物很风行。

前功尽弃(成语):

以前的功夫完全白费。

也指事情在接近成功时遭到失败,前面的努力都白费了。

功,功夫。

弃,失掉。

威风凛凛(成语):

形容威武雄壮,很有气派,声势逼人。

凛凛,严肃,可敬畏的样子。

呆头呆脑(成语):

形容迟钝、傻气的样子。

挖空心思(成语):

绞尽脑汁,想尽办法。

别出心裁(成语):

独创一格,另外想出与众不同的主意、办法。

别,另外。

心裁,心中的设计、策划。

技高一筹(成语):

稍强一些,技术高人一等。

得意扬扬(成语):

形容非常得意的样子。

弄巧成拙(成语):

本想耍弄聪明,结果做了蠢事,或把事情弄糟。

巧,(心思)灵敏。

拙,笨拙、不灵巧。

泰山压顶(成语):

比喻压力极大或突如其来的打击落在头上。

顶,头顶。

悻悻然:

怨恨愤怒的样子。

津津有味(成语):

形容趣味很浓或很有滋味。

津津,兴趣浓厚的样子。

全神贯注(成语):

全部精神集中投入。

形容精神高度集中。

贯注,集中投入。

忘乎所以(成语):

忘记了一切。

指因过于兴奋而忘记一切。

一模一样(成语):

相貌一样。

形容样子完全相同。

两手空空(成语):

手里一点钱也没有或什么东西也没有。

形容一无所有。

三、通读课文,整体感知

1.标出课文段落,并根据课文内容划分层次。

明确:

本文共有29个自然段。

一共可以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1、2):

写小时候“我”和伙伴们自己制作玩具并迷上了斗竹节人。

第二部分(3—19):

介绍竹节人的制作方法、玩法。

突出了竹节人给“我”的童年带来的快乐。

第三部分(20—29):

写玩竹节人带给我们的乐趣。

2.阅读课文,作者是怎么在童年时代寻找乐趣,度过这段时间的?

明确:

自己做玩具,制作竹节人,斗竹节人。

四、课堂小结,效果强化

语言文字就像一幅灵动的画面,尤其是一些细节的描写,更有助于我们想象画面。

在学习课文时,我们要学会边读边想象画面,加深对句子的理解。

这是一种很好的读书方法。

五、练习设计,巩固提升

请完成本课对应训练。

第二课时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1.听写词语:

豁口 凛冽 疙瘩  棍子 体裁 筹划 橡树 雕刻  跺脚 颓废 沮丧 趴下抽屉

2.导入新课: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已经掌握了课文的主要内容。

同学们有没有玩过让你记忆深刻的小玩具呢?

这些小玩具又带给你怎样的乐趣?

你是否想过把这些快乐的事情通过自己的笔记录下来呢?

希望通过接下来的学习,同学们能试着分析作者的叙事技巧,并化为己用,写一写自己记忆中的童年趣事。

二、课文研读,突破重难

1.文中哪句话是全文的中心句?

最能体现我们对竹节人的看法?

明确:

有一段时间,我们全迷上了斗竹节人。

2.想一想:

为什么大家都迷上斗竹节人?

明确:

竹节人制作起来很简单;竹节人斗起来很有趣。

3.“那一段时间,妈妈怪我总是把毛笔弄丢,而校门口卖毛笔的老头则生意特别好。

”这句话说明了什么?

明确:

说明斗竹节人非常受欢迎。

因为大家都把自己的毛笔做成了竹节人,所以需要买新毛笔,导致校门口卖毛笔的老头生意很好。

4.从文中找一找,作者为竹节人做了哪些装饰?

明确:

竹节人手上系上一根冰棍棒儿,就成了手握金箍棒的孙悟空,号称“齐天小圣”,四个字歪歪斜斜刻在竹节人背上,神气!

找到两根针织机上废弃的钩针,装在竹节人手上,就成了窦尔敦的虎头双钩。

把“金钩大王”刻在竹节人的胸口,神气!

用铅皮剪一把偃月刀,用铁丝系一绺红丝线做一柄蛇矛,给那竹节人装上,再挖空心思取一个更威风、更吓人、叫得更响的名号。

5.找出描写斗竹节人热闹场面的句子。

明确:

下课时,教室里摆开场子,吸引了一圈黑脑袋,攒着观战,还跺脚拍手,咋咋呼呼,好不热闹。

常要等老师进来,才知道已经上课,便一哄而作鸟兽散。

6.你怎么理解“我跟同桌相视一笑”?

明确:

“我跟同桌相视一笑”是因为老师也和我们一样,喜欢玩竹节人,之所以没收我们的竹节人,是因为我们不应该上课玩竹节人,耽误学习。

7.你能体会到作者对“破课桌”有什么样的感情吗?

明确:

“破课桌”在平时看来,真的很寒酸,不美观,不受待见,但是偏偏为玩竹节人提供天然的保障,所以作者现在对“破课桌”是十分喜爱的。

三、课堂小结,效果强化

设置试题,引导学生回顾本课所学内容。

1.通过课文的学习,你能总结本文的中心内容吗?

明确:

这篇课描写了作者在童年时代与同学课间玩“竹节人”的趣事。

表达了对童年快乐生活的向往之情。

2.学了这篇课文,你有怎样的感悟?

明确:

童年宛如乐谱,谱写出一件件趣事;童年仿佛雨后的彩虹,描绘出瑰丽的色彩;童年好似一本记忆的画卷,珍藏我们最美好的时光。

愿我们都能不负青春,不负年华,拥有一个如诗如画的童年。

四、练习设计,巩固提升

请完成本课对应训练。

五、板书设计,知识构架

竹节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