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电厂燃料培训教材03版本doc.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8978517 上传时间:2023-02-02 格式:DOCX 页数:236 大小:2.47MB
下载 相关 举报
火电厂燃料培训教材03版本doc.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6页
火电厂燃料培训教材03版本doc.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6页
火电厂燃料培训教材03版本doc.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6页
火电厂燃料培训教材03版本doc.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6页
火电厂燃料培训教材03版本doc.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火电厂燃料培训教材03版本doc.docx

《火电厂燃料培训教材03版本doc.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火电厂燃料培训教材03版本doc.docx(23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火电厂燃料培训教材03版本doc.docx

火电厂燃料培训教材03版本doc

目录

第一章概述0

第一节输煤系统概述0

第二节煤源及厂内外运输方式2

第三节煤炭的分类及用途2

第四节煤的性质3

第五节煤的工业分析5

第六节煤质和煤种变化对输煤系统的影响6

第七节煤质和煤种变化对锅炉运行的影响7

第二章燃料卸储输设备8

第一节带式输送机的工作原理和组成8

第二节带式输送机的保护装置26

第三节带式输送机的运行与维护31

第三章筛分破碎给料设备37

第一节滚轴筛37

第二节环式碎煤机40

第三节除铁器43

第三节给料设备46

第四章斗轮机48

第一节斗轮机系统概述48

第二节斗轮机的保护设置50

第三节斗轮机的结构、工作原理及性能50

第四节斗轮堆取料机的运行与维护58

第五章除尘器部分66

第一节粉尘的特性与除尘器的性能67

第二节袋式除尘器68

第三节湿式除尘器71

第七章采制计量设备72

第一节电子皮带秤72

第二节循环链码装置75

第三节采样装置78

第八章翻车机85

第一节翻车机系统概述85

第二节翻车机系统设备规范89

第三节翻车机及其辅助设备的操作术语及联锁条件89

第四节翻车机各系统工作过程91

第五节翻车机系统的检查与操作92

第六节翻车机系统常见故障处理95

第九章输煤程控系统100

第一节输煤程控系统概述100

第二节输煤程控系统控制方式100

第三节输煤程控设备启动前的检查与准备102

第四节输煤程控系统工艺流程102

第五节输煤程控系统各作业流程的启停操作102

第六节输煤程控系统的监控、调整及异常情况处理104

第十章技术问答105

第一章概述

第一节输煤系统概述

仙人岛热电项目2×50MW背压燃煤机组新建工程,并预留100MW燃煤供热机组扩建的可能。

燃煤设计煤种拟选用100%扎赉诺尔煤业公司生产的褐煤,校核煤种采用50%霍林河地区生产的褐煤和50%铁法煤业生产的末煤。

燃料的品质检测报告,具体数据如下表1-1。

表1-1煤质分析资料

称及符号

单位

设计煤种(扎赉诺尔)

校核一(霍铁混)

收到基全水分Mar

%

30.8

24.3

空气干燥基水分Mad

%

18.12

12.1

收到基灰分Aar

%

13.78

19.43

收到基挥发分Var

%

23.41

25.63

收到基固定碳FCar

%

收到基低位发热量Qnet,ar

kcal/kg

3561

3350

哈氏可磨指数HGI

55

45

收到基碳Car

%

39.18

37.61

收到基氢Har

%

3.29

2.38

收到基氧Oar

%

11.59

14.2

收到基氮Nar

%

0.56

0.79

收到基全硫St,ar

%

0.8

1.3

变形温度DT

1202

1233

软化温度化ST

1219

1359

流动温度FT

1298

1396

二氧化硅SiO2

%

50.16

54.84

三氧化二铝Al2O3

%

19.84

20.34

三氧化二铁Fe2O3

%

5.69

6.62

氧化钙CaO

%

10.67

4.05

氧化镁MgO

%

1.09

1.68

五氧化二磷P2O5

%

0.18

0.23

三氧化硫SO3

%

3.91

2.69

氧化钠Na2O

%

1.93

1.80

氧化钾K2O

%

1.48

2.48

表1-2机组耗煤量表

项目

机组容量及煤种

小时耗煤量(t/h)

日耗煤量

(t/d)

年耗煤量

(×104t/a)

本期2×50MW

设计煤种

210

4620

104.3

校核煤种

225

4950

111.7

远期2×50MW+

1×100MW

设计煤种

420

9240

208.5

校核煤种

450

9900

223.4

注:

1、日耗煤量按锅炉日运行小时数按22小时计算。

2、年耗煤量按锅炉年利用小时数按4965小时计算。

第二节煤源及厂内外运输方式

一、原煤来源及卸车

电厂设计煤种运输路线:

扎赉诺尔煤矿(经滨洲线)→哈尔滨(经长滨线)→长春(经长大线)→经沈阳→大石桥→熊岳站→进入疏港铁路→电厂铁路专用线进厂,其运距约1715km。

电厂校核煤种运输路线:

霍林河站(扎哈淖尔站、珠斯花站)→通辽→沈阳→大石桥→熊岳站→进入疏港铁路→电厂铁路专用线进厂其中珠斯花站运距924公里,霍林河站940公里,扎哈淖尔站960公里。

卸煤设施采用一台单车翻车机,翻车机系统出力为Q=1750t/h。

二、厂外运输方式

起点为翻车机下部给料设备出口,终点为厂内煤场转运站。

带式输送机出力为Q=1750t/h,输送路径长度1000米左右,单路布置。

三、厂内运输方式

起点为煤场转运站,终点为煤仓间转运站。

上煤输送系统出力为Q=650t/h,双路布置。

四、煤场容量

工程先期建设2座长90m、宽45.5m、堆高13.5m的条形全封闭煤场,总贮量为4.8×104t,满足本期2×50MW机组10天的耗煤量。

待扩建二期1×100MW机组时,只需将本期2座条形煤场长度由90m增加至160m,总贮量达到9.4×104t,满足2×50MW+1×100MW机组燃用10天的耗煤量。

第三节煤炭的分类及用途

一、煤炭的分类及用途

煤炭按照我国各需求行业的消费情况可分为十四大类:

1.无烟煤:

煤化程度最高,含碳量高达90%~98%,含氢量较少,一般小于4%。

外观呈黑至钢灰色,因其光泽强,又称白煤。

硬度高,不易磨碎。

纯煤的真密度为1.4g/cm3~1.9g/cm3,燃点高,火焰短,化学反应弱。

主要生产氮肥和民用,少数电厂也用。

2.贫煤:

是煤化程度最高的烟煤,受热时几乎不产生胶质体,所以叫贫煤。

含碳量高达90%—92%,燃点高,火焰短,发热量高持续时间长,主要用于动力和民用。

3.瘦煤:

是煤化程度最高的炼焦用煤。

特性和贫煤一样,区别是加热时产生少量的胶质体,能单独结焦。

因胶质体少,所以称瘦煤。

灰融性差,多用于炼焦。

4.1/3焦煤:

介于焦煤、肥煤与气煤之间的含中等或较高挥发分的强粘结性煤。

单独炼焦时,能生成强度较高的焦炭。

5.气肥煤:

挥发分高、粘结性强的烟煤。

单独炼焦时,能产生大量的煤气和胶质体,但不能生成强度高的焦炭。

6.1/2中粘煤:

粘结性介于气煤和弱粘煤之间的、挥发分范围较宽的烟煤。

7.贫瘦煤:

变质程度高,粘结性较差、挥发分低的烟煤。

结焦性低于瘦煤。

8.焦煤:

是结焦性最好的炼焦煤,也称主焦煤。

中等挥发分,一般大于18%~30%,大多能单独炼焦。

9.气煤:

是煤化程度最低的炼焦煤,干燥无灰基挥发分均大于30%,胶质层最大厚度大于5mm~25mm,隔绝空气加热能产生大量煤气和焦油。

主供炼焦,也作为动力煤和气化用煤。

煤质低灰低硫,可选性好,是我国炼焦煤中储量最多的一种。

10.肥煤:

中等煤化程度的烟煤,高于气煤。

挥发分一般为24%~40%,胶质层最大厚度大于25mm,软化温度低,有很强的粘结能力,是配煤炼焦的重要成分。

主要用于炼焦,也作动力用煤。

11.弱粘煤:

粘结性较弱,煤化程度较低的煤,介于炼焦煤和非炼焦煤之间,结焦性较好,低灰低硫高热量,可选性较好。

部分炼焦,多部分作动力煤和民用。

12.不粘煤:

挥发分相当于肥煤和肥气煤,但几乎没有粘结性,水分高,发热量低,主要作动力煤。

13.长焰煤:

煤化程度仅高于褐煤的最年轻烟煤,挥发分高,水分高,不粘,主要是发电和其他动力用煤。

14.褐煤:

是煤化程度最低的煤,外观呈褐色或黑色,与烟煤最主要的区别是褐煤含有数量不等的原生腐植酸,而烟煤不含。

高水分高挥发分,低发热量低灰熔点,热稳定性差,主要是发电和动力用煤。

第四节煤的性质

一、煤的工艺性质

煤的工艺性质主要包括:

粘结性和结焦性、发热量、化学反应性、热稳定性、透光率、机械强度和可选性等。

粘结性和结焦性

粘结性是指煤在干馏过程中,由于煤中有机质分解,熔融而使煤粒能够相互粘结成块的性能。

结焦性是指煤在干馏时能够结成焦炭的性能。

煤的粘结性是结焦性的必要条件,结焦性好的煤必须具有良好的粘结性,但粘结性好的煤不一定能单独炼出质量好的焦炭。

这就是为什么要进行配煤炼焦的道理。

粘结性是进行煤的工业分类的主要指标,一般用煤中有机质受热分解、软化形成的胶质体的厚度来表示,常称胶质层厚度。

胶质层越厚,粘结性越好。

测定粘结性和结焦性的方法很多,除胶质层测定法外,还有罗加指数法、奥亚膨胀度试验等等。

粘结性受煤化程度、煤岩成分、氧化程度和矿物质含量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煤化程度最高和最低的煤,一般都没有粘结性,胶质层厚度也很小。

发热量

是指单位重量的煤在完全燃烧时所产生的热量,亦称热值,常用106J/kg表示。

它是评价煤炭质量,尤其是评价动力用煤的重要指标。

国际市场上动力用煤以热值计价。

我国自1985年6月起,改革沿用了几十年的以灰分计价为以热值计价。

发热量主要与煤中的可燃元素含量和煤化程度有关。

为便于比较耗煤量,在工业生产中,常将实际消耗的煤量折合成发热量为2.930368×106J/kg的标准煤来进行计算。

化学反应性

又称活性。

是指煤在一定温度下与二氧化碳、氧和水蒸汽相互作用的反应能力。

它是评价气化用煤和动力用煤的一项重要指标。

反应性强弱直接影响到耗煤量和煤气的有效成分。

煤的活性一般随煤化程度加深而减弱。

热稳定性

又称耐热性。

是指煤在高温作用下保持原来粒度的性能。

它是评价气化用煤和动力用煤的又一项重要指标。

热稳定性的好坏,直接影响炉内能否正常生产以及煤的气化和燃烧效率。

透光率

指低煤化程度的煤(褐煤、长焰煤等),在规定条件下用硝酸与磷酸的混合液处理后,所得溶液对光的透过率称为透光率。

随着煤化程度加深,透光率逐渐加大。

因此,它是区别褐煤、长焰煤和气煤的重要指标。

机械强度

是指块煤受外力作用而破碎的难易程度。

机械强度低的煤投入气化炉时,容易碎成小块和粉末,影响气化炉正常操作。

因此,气化用煤必须具备较高的机械强度。

可选性

是指煤通过洗选,除去其中的夹矸和矿物质的难易程度。

二、煤的物理性质

煤的物理性质是煤的一定化学组成和分子结构的外部表现。

它是由成煤的原始物质及其聚积条件、转化过程、煤化程度和风、氧化程度等因素所决定。

包括颜色、光泽、粉色、比重和容重、硬度、脆度、断口及导电性等。

其中,除了比重和导电性需要在实验室测定外,其他根据肉眼观察就可以确定。

煤的物理性质可以作为初步评价煤质的依据,并用以研究煤的成因、变质机理和解决煤层对比等地质问题。

颜色:

是指新鲜煤表面的自然色彩,是煤对不同波长的光波吸收的结果。

呈褐色、黑色,一般随煤化程度的提高而逐渐加深。

光泽:

是指煤的表面在普通光下的反光能力。

一般呈沥青、玻璃和金刚光泽。

煤化程度越高,光泽越强;矿物质含量越多,光泽越暗;风、氧化程度越深,光泽越暗,直到完全消失。

粉色:

指将煤研成粉末的颜色或煤在抹上釉的瓷板上刻划时留下的痕迹,所以又称为条痕色。

呈浅棕色、黑色。

一般是煤化程度越高,粉色越深。

比重和容重:

煤的比重又称煤的密度,它是不包括孔隙在内的一定体积的煤的重量与同温度、同体积的水的重量之比。

煤的容重又称煤的体重或假比重,它是包括孔隙在内的一定体积的煤的重量与同温度、同体积的水的重量之比。

煤的容重是计算煤层储量的重要指标。

褐煤的容重一般为1.05~1.2,烟煤为1.2~1.4,无烟煤变化范围较大,可由1.35~1.8。

煤岩组成、煤化程度、煤中矿物质的成分和含量是影响比重和容重的主要因素。

在矿物质含量相同的情况下,煤的比重随煤化程度的加深而增大。

硬度:

是指煤抵抗外来机械作用的能力。

根据外来机械力作用方式的不同,可进一步将煤的硬度分为刻划硬度、压痕硬度和抗磨硬度三类。

煤的硬度与煤化程度有关,褐煤和焦煤的硬度最小,约2~2.5;无烟煤的硬度最大,接近4。

脆度:

是煤受外力作用而破碎的程度。

成煤的原始物质、煤岩成分、煤化程度等都对煤的脆度有影响。

在不同变质程度的煤中,长焰煤和气煤的脆度较小,肥煤、焦煤和瘦煤的脆度最大,无烟煤的脆度最小。

断口:

是指煤受外力打击后形成的断面的形状。

在煤中常见的断口有贝壳状断口、参差状断口等。

煤的原始物质组成和煤化程度不同,断口形状各异。

导电性:

是指煤传导电流的能力,通常用电阻率来表示。

褐煤电阻率低。

褐煤向烟煤过渡时,电阻率剧增。

烟煤是不良导体,随着煤化程度增高,电阻率减小,至无烟煤时急剧下降,而具良好的导电性。

三、煤的化学组成

煤的化学组成很复杂,但归纳起来可分为有机质和无机质两大类,以有机质为主体。

煤中的有机质主要由碳、氢、氧、氮和有机硫等五种元素组成。

其中,碳、氢、氧占有机质的95%以上。

此外,还有极少量的磷和其他元素。

煤中有机质的元素组成,随煤化程度的变化而有规律地变化。

一般来讲,煤化程度越深,碳的含量越高,氢和氧的含量越低,氮的含量也稍有降低。

唯硫的含量则与煤的成因类型有关。

碳和氢是煤炭燃烧过程中产生热量的重要元素,氧是助燃元素,三者构成了有机质的主体。

煤炭燃烧时,氮不产生热量,常以游离状态析出,但在高温条件下,一部分氮转变成氨及其他含氮化合物,可以回收制造硫酸氨、尿素及氮肥。

硫、磷、氟、氯、砷等是煤中的有害元素。

含硫多的煤在燃烧时生成硫化物气体,不仅腐蚀金属设备,与空气中的水反应形成酸雨,污染环境,危害植物生产,而且将含有硫和磷的煤用作冶金炼焦时,煤中的硫和磷大部分转入焦炭中,冶炼时又转入钢铁中,严重影响焦炭和钢铁质量,不利于钢铁的铸造和机械加工。

用含有氟和氯的煤燃烧或炼焦时,各种管道和炉壁会遭到强烈腐蚀。

将含有砷的煤用于酿造和食品工业作燃料,砷含量过高,会增加产品毒性,危及人民身体健康。

煤中的无机质主要是水分和矿物质,它们的存在降低了煤的质量和利用价值,其中绝大多数是煤中的有害成分。

另外,还有一些稀有、分散和放射性元素,例如,锗、镓、铟、钍、钒、钛、铀等,它们分别以有机或无机化合物的形态存在于煤中。

其中某些元素的含量,一旦达到工业品位或可综合利用时,就是重要的矿产资源。

第五节煤的工业分析

煤的工业分析又叫实用分析或技术分析,是评价煤质的基本依据之一。

工业分析包括煤的水分、灰分、挥发分的测定和固定碳的计算四项。

通常前三项都是直接测定,固定碳是用差减法进行计算而得到的。

一、水分

外在水分(Wwz)

外在水分是指煤在开采、运输和洗选过程中润湿在煤的外表以及大毛细孔(直径>10-5厘米)中的水。

它以机械方式与煤相连结着,较易蒸发,其蒸汽压与纯水的蒸汽相等。

在空气中放置时,外在不分不断蒸发,直至煤中水分的蒸汽压与空气的相对湿度达到平衡时为止,此时失去的水分就是外在水分。

含有外在水分的煤称为应用煤,失去外在水分的煤称为风干煤。

外在水分的多少与煤粒度等有关,而与煤质无直接关系。

内在水分(Wnz)

吸附或凝聚在煤粒内部的毛细孔(直径〈10-5厘米)中的水,称为内在水分。

内在水分指将风干煤加热到105℃~110℃时所失去的水分,它主要以物理化学方式(吸附等)与煤相连结着,较难蒸发,故蒸气压小于纯水的蒸汽压。

失去内在水分的煤称为干煤。

矿物质结合水(结晶水)

它是与煤中矿物质相结合的水分,如CaSO4.2H2O,高岭土中的结晶水。

在105℃~110℃温度下测定空气干燥基水分时,结晶水是不会分解逸出的,通常在200℃以上方能分解析出。

二、灰分

灰分的来源和种类

煤灰几乎全部来源于煤中的矿物质,但煤在燃烧时,矿物质大部分被氧化、分解,并失去结晶水,因此,煤灰的组成和含量与煤中矿物质的组成和含量差别很大。

我们一般说的煤的灰分实际上就是煤灰产率,煤中矿物质和灰分的来源,一般可分三种。

1)原生矿物质:

它是原来存在于成煤植物中的矿物质,质紧密地结合在一起,极难用机械的方法将其分开。

它燃烧后形成母体灰分,这部分数量很小。

2)次生矿物质:

当死亡植质堆积和菌解时,由风和水带来的细粘土,砂粒或由水中钙、镁、铁等离子生成的腐植酸盐及FeS2等混入而成,在煤中成包裹体存在。

用显微镜观察煤的光片或薄片时,如它们均匀分布在煤中,并且颗粒很细,则很难与煤分离;如它们颗粒较大,比重与差很大,并在煤中分布不均,则把煤破碎后尚可能将它们洗选掉。

煤中的原生矿物质和次生矿物质合称为内在矿物质。

来自于内在矿物质的灰分,称为内在灰分。

一般次生矿物质在煤中的含量也不多,仅有少数煤层中次生矿物质较多,如迁移堆积初形成的煤层即如此。

3)外来矿物质:

这种矿物质原来不含于煤层中,它是由在采煤过程中混入煤中的夹矸层中的矸石所形成的。

煤的灰分

煤在空气中完全燃烧时,其中的矿物质和金属有机物就形成了组成十分复杂的煤灰。

煤灰一般以SiO2为主,其次为A12O3、Fe2O3、CaO等,而MgO、SO3等含量较少。

挥发份

挥发分主要是煤中有机质热分解的产物,评价煤质时为了排除水分、灰分变化的影响,须将分析煤样挥发分换算为以可燃物为基准的挥发分,以符号Vr表示。

换算分式为:

Vr=Vf100

100-Wf-Af

式中:

Vr——可燃基(无水无灰基)挥发分,%;

Vf——分析基挥发分,%;

Wf——分析煤样水分,%;

Af——分析煤样灰分,%。

挥发分随煤化程度升高而降低的规律性十分明显,可以初步估计煤的种类和化学工艺性质,而且挥发分的分析结果常受煤中矿物质的影响。

所以当煤中碳酸盐含量较高,矿物质在高温下分解出来的CO2,结晶水等也包括在挥发分内。

所以当煤中碳酸盐含量较高,分解出来的CO2产率大于2%时,需要对煤的挥发份进行校正。

也可在测定挥发分之前,用盐酸处理分析煤样,使煤中碳酸盐事先分解。

在我国大多数煤中,粘土矿物,高岭土在560℃析出的结晶水也算入挥发分,因此粘土矿物含量高的煤所测出的挥发分通常偏高。

固定碳

固定碳就是测定了空气干燥煤样中的水分、灰分和挥发分以后,所剩下的部分即为固定。

第六节煤质和煤种变化对输煤系统的影响

煤不仅可以用来燃烧产生热量,而且也是重要的工业原料。

燃煤电厂锅炉对燃料的利用应遵循如下的原则:

一是尽量不用其它工业部门所必需的优质煤,并通过技术经济比较尽量利用劣质燃料,二是尽量利用当地燃料,以减轻运输的负担,促进各地区天然资源的开发利用。

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煤炭生产国和消费国,占世界煤产量的25%。

2003年,我国煤炭产量达17亿吨左右,而煤炭占我国一次能源消费量的75%。

我国煤炭资源相对较为丰富,分布也很广,而石油和天然气资源则相对不足。

因此,目前我国火力发电厂的主要燃料是煤。

根据碳化程度不同,煤可分为无烟煤、贫煤、烟煤、褐煤等煤种,煤质的变化主要表现在煤的发热量、灰分、水分、挥发分等方面。

不同的煤种,都有不同的特性。

煤质和煤种变化将会对输煤系统产生一定的影响,下面简要说明这种影响。

一、发热量的变化对输煤系统的影响

煤的发热量是评价动力用煤最重要的指标之一。

如锅炉负荷不变,当煤的发热量降低,则煤耗量增大,输煤系统的负担加重,入厂煤量增加,对卸车设备、煤场设备、输煤皮带、筛碎设备都有可能因煤量增加而突破原设计能力。

二、煤的灰分变化对输煤系统的影响

灰分是无益的成分,既给运输增加了负担,也增加了输煤系统的负担。

灰分越高,固定碳就越少,煤的发热量也就越低。

根据经验推算,煤的灰分每增加1%,其发热量减少200kJ/kg~360kJ/kg。

煤的灰分增加,由于灰分的比重大约是可燃物重度的两倍,输送同容积的煤量时,高灰分煤重量大,可能会使输煤设备超负荷运行,造成输煤系统磨损的增加。

灰分较大的煤种,往往质地坚硬,破碎困难,磨损设备。

增加输煤系统设备的检修和更换设备的工作量。

三、煤的水分变化对输煤系统的影响

煤的水分也是无用成分。

煤的水分大,一方面降低了煤的热能利用率,增大了燃煤的消耗量,从而增加了输煤系统的负担;另一方面,煤中水分大,易引起输煤设备粘煤、堵煤,严重时会终止上煤,影响生产。

如煤中水分很小,在输煤过程中,会产生自流,给上煤造成困难;煤中水分大,在严寒的冬季,会使来煤和存煤冻结,影响卸煤和上煤;煤中水分很少,在来煤卸车和上煤时,煤尘很大,造成环境污染,影响环境卫生和职工的身体健康。

四、煤的挥发分和含硫量对输煤系统的影响

挥发分和含硫量对输煤系统的影响主要来自安全方面。

运行中煤的挥发分和硫分大量增加时,输煤系统应注意防爆和煤的自燃。

因为挥发分高的煤种、燃点较低,硫的燃点也低,容易自燃。

尤其是燃用表面水分很小,而挥发分较大的煤时,在卸车和转运过程中将会产生大量煤粉尘,当煤粉尘达到爆炸极限358g/m3时,遇有很小的火源即会产生强烈爆炸。

这在电力系统中是有教训的。

另外在储煤场和煤粉堆积的角落,将会引起自燃,甚至烧坏电缆及烫伤人等事故发生。

第七节煤质和煤种变化对锅炉运行的影响

煤的种类和性质对锅炉设备的结构选型、受热面的布置,尤其对锅炉运行经济性和可靠性都有很大的影响。

本节主要介绍煤质变化对锅炉运行的影响。

一、水分的影响

煤中的水分,根据其存在的形式不同可分为三类:

内在水分、表面水分、与矿物质结合的结晶水。

二、灰分的影响

灰分同水分一样是煤中有害物质之一,灰分愈高,发热量愈低,燃用高灰分煤给电厂运行带来一系列困难。

燃烧不正常。

灰分增加,炉膛燃烧温度下降。

如灰分从30%增加到50%,每增加1%的灰分,理论燃烧温度平均约降低5℃,因而使煤粉着火困难,引起燃烧不良,乃至熄火、打炮。

事故率增高。

燃用多灰分煤还会增加锅炉受热面的污染、积灰,增加了热阻,减低了热能的利用,同时还增加机械不完全燃烧热损失和灰渣带走的物理热损失等。

环境污染严重。

燃用多灰煤,灰量成倍地增加,使电厂排放的粉尘、灰渣量急剧增加,严重污染环境,破坏生态环境。

三、挥发分的影响

挥发分是发电用煤的重要煤质指标。

挥发分的高低对煤的着火和燃烧有着较大的影响。

挥发分高的煤易着火,火焰大,燃烧稳定,但火焰温度较低。

相反,挥发分低的煤,不易点燃,燃烧不稳。

化学不完全燃烧损失和机械不完全燃烧损失增加,严重的甚至还引起灭火。

锅炉燃烧器形式和一、二次风的选择、炉膛形状及大小、燃烧带的敷设、制粉系统的选型和防爆措施的设计等都与挥发分有密切关系。

此外,挥发分也是对煤炭分类和加工利用的重要依据。

四、硫分的影响

硫分是一种极其有害的物质,对焦化、气化和燃烧都会带来极不利的影响。

锅炉燃用高硫煤,对锅炉设备主要产生下列不良后果:

引起锅炉高、低温受热面的腐蚀,特别是高、低温段空气预热器,腐蚀更为严重。

加速磨煤机部件的磨损,尤其含黄铁矿多的煤,更为严重。

因为黄铁矿的莫氏硬度仅次于石英,为6~6.5。

对钢球磨煤机,磨制灰分大的煤比灰分小的煤,每吨煤钢球消耗量约大于4倍。

促进煤氧化自燃。

对变质程度较浅的煤,当煤中含硫量增加时,常会引起煤粉仓内煤粉温度升高,在进入空气时,甚至会导致自燃。

增加大气污染。

煤中硫燃烧后绝大多数形成SO2随烟气逸出烟囱,增加了周围环境的污染,煤中硫每增加1%,则燃用1t煤就多排放20kg的SO2气体。

五、灰渣熔融性的影响

灰渣在高温下的熔融性对锅炉的设计、运行有着严重的影响,因为它是造成炉膛结渣和高温对流受热面沾污和结渣的主要根源。

炉内水冷壁的结渣不仅影响传热,而且破坏水循环的安全性。

高温对流受热面沾污和结渣,可能堵塞烟气通道,妨碍通风,增加引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