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数学下册《除法竖式的认识》教学设计.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8976294 上传时间:2023-02-02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0.6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二年级数学下册《除法竖式的认识》教学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二年级数学下册《除法竖式的认识》教学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二年级数学下册《除法竖式的认识》教学设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二年级数学下册《除法竖式的认识》教学设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二年级数学下册《除法竖式的认识》教学设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二年级数学下册《除法竖式的认识》教学设计.docx

《二年级数学下册《除法竖式的认识》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二年级数学下册《除法竖式的认识》教学设计.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二年级数学下册《除法竖式的认识》教学设计.docx

二年级数学下册《除法竖式的认识》教学设计

二年级数学下册《除法竖式的认识》教学设计

二年级数学下册《除法竖式的认识》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62页例3及相关内容;

教学目标;

1.通过平均分小棒的活动,沟通平均分小棒的操作过;

2.通过沟通平均分小棒的操作、列除法横式、书写除;

3.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使学生感受数学的严谨性,;

教学重点:

除法竖式的书写方法以及理解除法竖式中每;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1.出示题目,明确题意;

2.学生自主解决问题

3.汇报交流

(设计意图:

沟通符号表征、图形表征、语言表征三者之间的.关系,体会同一件事可以有不同的表征形式,但含义是相同的。

二、根据平均分的操作理解除法竖式的写法,明确竖式中各数的含义

1.整体感知写法

2.沟通平均分操作与书写除法竖式之间的关系,理解竖式中每一个数的含义

(1)建立联系。

(2)沟通关系。

3.回顾对比,理清写法

4.尝试练习,进行巩固

教师组织学生讨论如下问题。

(1)这个除法竖式的意思你读懂了吗?

(2)竖式中两个16表示的意思相同吗?

它们分别表示什么?

(3)你发现这道题和刚才的题目有什么相同?

有什么不同?

(4)分完后没有剩余的时候,我们怎样表示?

5.巩固表内除法竖式

三、对比反思,总结全课,积累经验

教师: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教师:

除法竖式和除法横式的写法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除法竖式有什么好处?

小学数学公开课《周长的认识》评课稿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公开课《周长的认识》评课稿

一、教材分析:

(一)教学目的:

1、结合具体图形,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并能指出具体图形的周长。

2、能测量并计算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梯形等图形的周长。

3、结合具体情境感知周长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

(二)教学重点:

教学重点是教材中贯穿全局、带动全局的核心内容,它是由各部分内容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所决定的。

周长的概念以及周长的计算是学生第一次接触,这个知识的掌握与否直接影响到今后学习各种图形的周长计算。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知道周长的含义。

(三)教学难点:

理解周长的含义。

(四)教具学具准备: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树叶、红领巾、直尺。

学具准备:

每位学生准备一片树叶、长方形、正方形等图形,测绳、卷尺、彩笔、直尺等。

二、引导学生学习所采用的主要方式方法:

赵老师教态亲切自然,使用儿童化的语言,遵循知识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的原则,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联系实际,注意通过直观帮助学生获得感性认识,根据学生实际和教材内容,选用的主要教学方式方法是直观演示为主,引导学生亲自操作、观察思维、自学讨论、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多种方法有机配合使用。

三、教学过程:

(一)探索研究,引入概念。

重视创设情景。

数学知识的学习有时是枯燥的,特别对低年级的学生来说,课的开始就吸引每一位学生的眼球,抓住每一个学生的心往往对整节课的成功与否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在本节课中,赵老师从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图形入手,接着创设了问题情境,驱动了学生饶有兴趣地投入到新课的学习中来。

赵老师的这节课学生兴趣高涨,进行了充分的活动,并且在通过摸一摸、描一描、量一量、算一算等方法,让学生自主探索,在充分的体验中,感悟到了周长的实际含义。

教学过程比较好地体现了新课标的“让学生经历知识形成的全过程”这一理念。

具体说有以下几个方面的优点。

1、在丰富的生活背景上学习数学,建立概念。

首先利用大屏幕向学生展示了澡盆、地图、树叶等图形以及它们的周长,给了学生美的享受的同时,又激发了学生学习的欲望;紧接着教师创设了第二个教学环节,通过描树叶的边线,得到树叶的轮廓。

活动是儿童感知世界、认识世界的主要方式,也是儿童社会交往的最初方式。

切实有效的数学活动能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

为了确实达到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老师组织学生经历了一个理解图形周长的含义,探索一般图形周长测量方法的过程。

设计了许多活动,比如“直观感知”层面上的说一说、摸一摸;比如测量周长活动,而且每种活动都有明确的目的,同时给学生提供了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究,体会了解决问题的方法的多样性,也为下节课求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做好准备。

2、在有意义的实践活动中强化概念。

让学生量一量头围、腰围,通过这个环节拓宽对周长意义的理解,同时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

在学生的具体操作后,教师揭示了周长的概念,学生对周长有初步认识之后,出示学生课前准备的叶子标本、纸剪的各种具体图形,让学生动手描一描、画一画这些图形的周长,从而使学生对知识进行类化,体会到概念是对具有共同特征的许多具体内容的概括。

3、在一系列基本练习和变式练习中深化概念。

小学生思维正处于形象思维为主逐步向抽象思维过渡的阶段,思维过程对具体形象存在着依赖性。

赵老师根据低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设计了达标练习,激发了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在学生直观认识了周长之后,通过描一描周长这一操作活动,拓宽学生对周长的感性认识,建立丰富的表象,进一步认识了周长的.意义。

让学生兴趣盎然地参与到练习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在测量后计算平面图形的周长时,学生出现了不同计算方法,体现了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并且为后面学习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打下了很好的基础。

(二)因势利导,探索发现。

探索发现,是指在教师的主导作用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变重讲轻练为边讲边练,让学生动手、动脑、动口,多种感官参加学习数学知识的活动。

本节课赵老师实现了两次飞跃:

一次是从感性到理性的飞跃;一次从理性到实践的飞跃。

在学生对周长有了感性的认识之后,让学生理性的思考,讨论要求出这些图形的周长怎么办?

讨论有两种情况:

1、用绳子套在图形上量,再把绳子拉直用直尺量绳子的长度。

2、量出各条边,再把各条边相加。

通过动手操作,让他们发现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法。

但是具体要量几条边呢?

通过观察发现有的图形没有必要把所有的边都量出来,相同长度的边只需要量一次就够了(如长方形、正方形)。

这样学生在自身的探索讨论下很容易的就求出了这些图形的周长。

在学生展示出不同算法之后,进行讨论,让学生归纳出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计算方法,新课标提倡算法的多样化,而现实生活中正正规规给出长宽求周长的例子少之又少,为了更好的将所学知识运用与生活实际,学生讨论出的方法不唯一,不总结公式。

四、解决实际问题。

1、把图形套在方格中,用数格子的方法数出图形的周长。

引导学生认真、细致地观察图形,并通过数格子的方法,数出不规则和规则图形的周长。

让学生直观的感觉到图形的周长和图形大小无关,只和组成图形的边长有关。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进一步深化对周长概念的理解。

2、新课标里指出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在学生掌握了周长的计算方法后,让学生回家求出饭桌和地板砖的周长,让学生感觉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五、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中应注意语言的规范性。

如:

让学生摸一摸树叶、红领巾的周长时,不要一会是边线,一会是长方形;在给周长定义时也说成是图形一周的总和叫周长,而完整的应该是图形一周的长度的总和叫做周长。

(二)教学中忽视了对学生估算能力的培养。

如在测量头围、腰围时可让学生先估计一下,再进行测量。

测量时不应该在衣服的表面来测,这样测出的结果误差较大。

(三)课上讨论的时间少了点。

应该把讨论和教学过程有机地融合起来进行,不要把讨论当成一种形式架空了。

二年级小学数学倍的认识教案

二年级小学数学倍的认识教案

详细介绍: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新课标二年级数学上册第76页例2,例3,做一做及练习十七第1、4题。

教学目标:

(1)经历倍的概念的初步形成过程,体验一个数的几倍的含义。

(2)在充分感知的基础上建立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计算思路。

(3)培养学生操作、观察、推理能力及善于动脑的良好学习习惯和对数学的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

经历倍的概念初步形成过程,建立倍的概念。

教学难点:

建立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计算思路。

教具、学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小棒、图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出示课件。

师:

今天的数学课,老师要介绍一位新朋友给同学们认识,它就是小狗菲菲。

这节课,我们的新朋友菲菲将和同学们一起学习数学知识,同学们原意吗?

(2)学生活动。

师:

上课前,老师请一些同学上来。

师叫3名女同学站在第一排,再叫6名男同学站在第二排(3个3个地站在一起)。

师:

第一排有几个女同学?

(3)

第二排有几个3?

(2个3)

生回答后,师引出课题:

像这种情况,我们就说男同学是女同学的2倍。

今天,老师就和同学们一道,学习倍的'认识。

(板书课题)

二、动手操作,探究新知。

(1)初步形成倍的概念。

(教学例2)

菲菲有三个好朋友,他们正在用小棒摆正方形,下面我们来看看他们摆的情况,用了多少根小棒。

(课件演示例2中第一个小朋友,摆了一个正方形)

学生观察。

你知道了什么?

生:

摆了一个正方形用了4根小棒。

4根小棒还可以说是几个?

生:

一个4根。

下面我们来看看另外两个小朋友,他们摆图形的时候用了几个几根。

出示例2中另外两个小朋友摆的两个和三个正方形。

学生观察。

学生说自己的发现。

引导学生得出:

2个4根,3个4根

(板书:

2个4根,3个4根)

揭示倍的含义,指出第三个学生摆的小棒说:

第三个同学摆了3个4根,3个4根也可以说成4的3倍。

让学生反复说几遍。

(2)巩固倍的概念。

判断第二行是第一行的几倍?

生解答时,师要求学生说出想的过程。

(3)教学例3。

①出示例3,问:

同学们会摆吗?

下面,同学们自己动手摆摆看。

②要求第二行有几个图片,应怎样列式?

为什么?

③小结:

要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也就是求几个几是多少,用乘法计算。

三、拓展延伸,巩固深化。

1、拍手游戏。

师拍表示一倍的次数,生按要求有节奏地拍表示几倍的次数。

2、76页做一做。

3、78页第1题。

四、全课小结。

同学们,今天你有什么收获?

二年级数学《认识整百数》教学反思

二年级数学《认识整百数》教学反思

学习不简单是知识的传递,而是学习者建构自己的知识经验的过程,这种建构是通过新旧经验之间的双向的、反复的相互作用而实现的。

在教学中整百数加减整百数的计算时,让学生去思考、去尝试解决。

在思考过程中,学生积极调动已有经验的参与,各自思维的火花在尝试、讨论中不断碰撞,新知识体系得以重建,学习能力得以提升。

通过思考学生得出可以想2个百+3个百=5个百,5个百就是500。

也有学生说因为2+3=5,所以200+300=500。

这两种算法都能帮助学生准确计算,所以我要求学生同桌互相说说计算方法加以巩固。

上了《认识整百数》,课后对此节课作了一个总结。

本节课的目的是认识并识别整百数;使学生会写、读整百数和一千,并学会口算整百数加、减整百数。

本课首先出示一板小方块,让学生用自己的方式数一数一共有多少个小正方体,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10个十是一百)来过度到新知。

接着借助图形直观的帮助学生建立几板是几个一百,是几百的表象,并抽象出几个百是几百,几百就是几个百,培养学生数感。

由这一层次看来,如果单纯的运用说课的形式给学生灌输整百数的定义,效果并不是理想中的状态,图象始终比文字更容易引起大脑的活动,更直接,符合小学生低年级的认知水平,从形象到抽象。

水到渠成。

接着第二层次让学生读、写整百数和一千、,教师借助计算器,使“拨、读、写一体化”。

首先让学生回忆计数器上的数位顺序,接着教师在计数器上拨一个一位数,一个整十数和一个整百数,学生读出这些数,并依次写出来。

让学生体会到所在的数位不同,它所表示的数不同,同样,所在数位的珠子粒数不同,所表示的数也不同。

最后指名上来报一个整百数,拨出相应整百数以及写出相应的整百数。

从这一层次来看,借助计数器来让学生读写整百数,更具体,通过让学生动手操作,让学生亲身体验。

这比教师一味的在课上讲来的更丰富,更有意义。

学生也能真正的掌握整百数。

最后第三层次是让学生利用整百数来做一些简单的整百数加减整百数的计算。

从这一层次看来,在计算时要提倡算法多样化,培养学生探索、交流的'能力。

在这一层次中,教师可适当的出一些联系生活实际的题目,达到知识的灵活应用。

比如书上的练习4到练习6。

让学生也充分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同时也培养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认识整百数是在学生认识百以内的数并能口算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基础上教学的。

这节课的教学分三个层次,第一层次教学计数单位“百”和“千”;第二层次教学写、读整百数和一千;第三层次教学整百数加、减整百数。

在教学要让学生充分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渗透“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的观念,同时也培养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课初先复习计数单位一、十、百的含义以及相邻单位间的进率。

接着依次出示一个小方块、一条小方块和一板小方块的学具或直观图,让学生分别说说它们所包含的小方块的个数,并明确一(个)、十、百都是已经学过的计数单位,以及相邻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

然后让学生通过观察分别由3板小方块和8板小方块组成的直观图,初步认识整百数的含义。

我先让学生看图说说每幅图中各有几个一百,再进一步追问:

你知道3个一百或8个一百是多少吗?

并让学生说出自己思考的依据,体会到可根据几个十是几十类推出几个百是几百。

教学一千,先让学生观察由10板小方块组成的直观图,看图数出一共有几个一百。

学生数出图中一共有10个一百后,追问:

你知道10个一百是多少吗?

结合学生的回答出示由1000个小方块组成的正方体,并指出:

千也是一个计数单位,10个一百是一千,一千里面有10个一百。

第9页的第二道例题主要教学整百数加整百数的口算。

通过学生感兴趣的童话场景,提出把两板小方块和小板小方块合在一起后,一共有多少个小方块的问题,引导学生列出算式“200+300”,并鼓励学生利用对整百数的已有认识自主探究计算方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