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讲正确使用成语 2.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8975588 上传时间:2023-02-02 格式:DOCX 页数:41 大小:240.8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2讲正确使用成语 2.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1页
第2讲正确使用成语 2.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1页
第2讲正确使用成语 2.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1页
第2讲正确使用成语 2.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1页
第2讲正确使用成语 2.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2讲正确使用成语 2.docx

《第2讲正确使用成语 2.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2讲正确使用成语 2.docx(4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第2讲正确使用成语 2.docx

第2讲正确使用成语2

一、追根溯源——成语误用的10个原因

忽视关键字词而望文生义

成语具有结构的稳定性和意义的整体性,其含义是约定俗成的,而且大多源于典故,需要我们溯本求源,加之有些成语中的语素还含有古义,这就增加了某些成语理解上的难度。

如果不仔细辨析,一瞥而过,只是按照字面意思来理解成语的含义,就可能造成望文生义的错误。

[应用体验]

下面句中成语的使用,正确的打“√”,错误的打“×”并分析错因。

1.(2017·全国卷Ⅰ)赵老师学的是冷门专业,当年毕业时,不少同学离开了该领域,而他守正不阿,坚持致力于该专业的教研工作,最后硕果累累。

判断:

(×)

分析:

“守正不阿”形容处理事情公平正直,不讲情面。

正,公正。

阿,偏袒。

此处错解词义,使用时仅从字面上牵强附会,来表达赵老师的坚守,属于望文生义。

2.(2017·全国卷Ⅱ)近年来农民收入稳步增长,生活条件大大改善,对商场里琳琅满目的高档电器也不再望尘莫及了。

判断:

(×)

分析:

“望尘莫及”,只望见走在前面的人带起的尘土而追赶不上,形容远远落后。

多用于表示对人钦佩的自谦语。

此处望文生义。

3.有专家指出,石油是不可忽视的战略资源,我们必须厝火积薪,未雨绸缪,进一步健全中国的石油安全体系。

判断:

(×)

分析:

“厝火积薪”指把火放在柴堆下面,比喻潜伏着很大的危险。

此处望文生义,误解为“提前积蓄”。

4.天寒地冻、滴水成冰的季节终于过去,春天在大家的盼望中姗姗而来,到处都涣然冰释,生机勃勃。

判断:

(×)

分析:

“涣然冰释”,像冰块遇热,一下子就融解了。

比喻嫌隙、疑虑、误会等完全消除。

此处属望文生义。

5.(2014·浙江高考)解决问题一般有两种思路:

一种是将问题变小,小意味着成本低,好办事;另一种是把问题变大,大而化之,放大了才能解决。

判断:

(×)

分析:

“大而化之”原指使美德发扬光大,进入化境,现常用来表示做事疏忽大意,马马虎虎。

属望文生义。

[失误防范]

不明适用对象易张冠李戴

成语一般有其固定的适用对象,或只能用于某类人,或只能用于某物或某事,或只能用于某种情境、某种行为等。

如果适用对象不明确,把握不准,就会张冠李戴,造成误用。

[应用体验]

下面句中成语的使用,正确的打“√”,错误的打“×”并分析错因。

6.(2017·全国卷Ⅰ)国家“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给古丝绸之路的沿线城市带来了活力,很多城市对未来踌躇满志,跃跃欲试。

判断:

(×)

分析:

“踌躇满志”形容对自己的现状或取得的成就非常得意。

踌躇,从容自得的样子。

只适用于人。

而语境是说“对未来”,所以对象误用。

7.这部翻译小说虽然是以家庭生活为题材的,却多侧面、多视角地展现出那个时代光怪陆离的社会生活画卷。

判断:

(√)

分析:

“光怪陆离”形容现象奇异、色彩繁杂。

这里用来修饰“社会生活画卷”,使用正确。

8.这是一条经典的旅游路线,既能让你饱览大自然巧夺天工般的美景,又能让你领略多姿多彩的异国风情。

判断:

(×)

分析:

“巧夺天工”,精巧的人工胜过天然,形容技艺极其精巧。

适用对象为人为事物,不能用来形容大自然景物,使用对象错误。

9.(2017·全国卷Ⅱ)央视《中国诗词大会》这个温文尔雅的节目走红,引起社会广泛关注,节目中一举夺冠的小姑娘更是成为谈论的焦点。

判断:

(×)

分析:

“温文尔雅”,态度温和,举止文雅。

一般指人。

用错对象。

10.(2014·广东高考)与连篇累牍的电视剧本身相比,剧中翻书的动作、人物的坐姿等,只是一些细节。

判断:

(×)

分析:

“连篇累牍”形容叙述的篇幅过多、过长。

多为贬义。

此处并没有体现出贬义,并且它的使用对象是文学作品,用于“电视剧”也不恰当。

因此该成语运用错误,属对象误用。

[失误防范]

不辨感情色彩易褒贬失当

成语的感情色彩可谓褒贬分明,如“无微不至”与“无所不至”,仅一字之差,感情色彩却截然不同。

因此,我们在运用成语时,要注意目的、场合、对象的不同,用于赞扬、夸奖的使用褒义成语,用于贬斥、批评的使用贬义成语。

[应用体验]

下面句中成语的使用,正确的打“√”,错误的打“×”并分析错因。

11.(2017·全国卷Ⅱ)由于过于相信自己的能力和判断,不肯认真调查研究,他对于群众的意见总是充耳不闻,所以常常受到大家的批评。

判断:

(√)

分析:

“充耳不闻”,塞住耳朵不听,形容不愿听取别人的意见。

贬义词,此处用于贬义语境,使用正确。

12.(2015·安徽高考)在东海舰队组织的此次实战演练中,我军的反水雷舰艇倾巢而出,成功扫除了“敌军”在航道上隐蔽布设的多枚新型水雷。

判断:

(×)

分析:

“倾巢而出”,出动全部的力量(多含贬义)。

用来形容“我军”舰艇的情况,感情色彩错误,褒贬失当。

13.毕业后他的同学大都顺理成章地走上了音乐创作之路,而他却改换门庭,另有所爱,一头扎进中国古代文化研究中。

判断:

(×)

分析:

“改换门庭”,改变门第出身,提高社会地位;投靠新的主人或势力,以图维持、发展。

贬义词,用于大学生改变就业方向,贬义褒用。

14.在这次演讲比赛中,来自基层单位的选手个个表现出色,他们口若悬河,巧舌如簧,给大家留下了深刻印象。

判断:

(×)

分析:

“巧舌如簧”指舌头灵巧得就像乐器里的簧片一样,形容能说会道,善于狡辩,多用作贬义。

语境中意在表达选手令人惊奇的口才,没有贬低的意思,属褒贬误用。

15.(2015·山东高考)写一篇小说并不太难,但要想让自己的作品在擢发难数的小说中引起读者广泛关注,就不那么容易了。

判断:

(×)

分析:

“擢发难数”,形容罪恶多得像头发那样,数也数不清。

含贬义,此处语境并没有体现出贬义,属褒贬失当。

且用“擢发难数”修饰“小说”也不恰当。

[失误防范]

不解谦敬词语易谦敬错位

有些成语是谦辞,只能对己;有些成语是敬辞,只能对别人。

如果辨别不清,就会谦敬错位。

本考点涉及语言交际得体的问题,在日常生活中显得尤为重要。

常见谦敬错位的成语主要有两种:

一是敬辞谦用,如“鼎力相助”本为敬辞,用在了自己身上;

二是谦辞敬用,如“班门弄斧”,本是谦辞,用到了别人身上。

[应用体验]

下面句中成语的使用,正确的打“√”,错误的打“×”并分析错因。

16.(2014·大纲全国卷)这把吉他是我最要好的朋友出国前存在我这里的,本来说存一年,结果朋友一直没回来,这吉他到现在已经由我敝帚自珍了十年。

判断:

(×)

分析:

“敝帚自珍”,比喻东西虽然不好,自己却很珍视。

用于指自己的东西,是谦辞。

此处是说把别人的东西“珍藏保存”之意,应用敬辞。

17.(2010·新课标全国卷Ⅱ)在座的各位都是本领域的顶尖专家,我们请大家来,就是想听听各位的高见,大家不必客气,就姑妄言之吧。

判断:

(×)

分析:

“姑妄言之”,姑且随便说说,不一定有什么道理。

谦辞,该词多用于自谦。

此处用于来参会的“大家”,故谦敬错位。

18.(2005·广东高考)小王同学站起来说道:

“陈教授刚才那番话抛砖引玉,我下面将要讲的只能算是狗尾续貂。

判断:

(×)

分析:

“抛砖引玉”比喻用粗浅的、不成熟的意见引出别人高明的、成熟的意见。

“抛砖引玉”是谦辞,这里错误地用于“陈教授”,属谦敬错位。

19.冯局长说:

“下面我谈一谈自己一年来的工作体会,希望大家洗耳恭听,并给我多提宝贵意见。

判断:

(×)

分析:

“洗耳恭听”,专心地听(请人讲话时说的客气话)。

表示谦卑客气,只能用于自己,不能让对方“洗耳恭听”。

故谦敬错位。

20.您刚刚乔迁新居,房间宽敞明亮,只是摆设略显单调,建议您挂幅油画,一定会使居室蓬荜生辉。

判断:

(×)

分析:

“蓬荜生辉”是谦辞,表示由于别人到自己家里来或张挂别人给自己题赠的字画等而使自己非常光荣。

该词只能出自自己之口,以表示对别人的尊敬,否则就会有贬低别人、抬高自己之嫌,属谦敬错位。

[失误防范]

不能瞻前顾后易重复赘余

句子上下文已有与成语相同意思的表述,就会导致成语语意和上下文语意重复。

在辨析成语时,一定要准确把握成语的含义,同时注意观察前后文字,判断是否出现语意重复的错误。

[应用体验]

下面句中成语的使用,正确的打“√”,错误的打“×”并分析错因。

21.(2012·浙江高考)要解决愈演愈烈的医患矛盾,既需要运用法律武器制止违法行为,更需要从根本上釜底抽薪,进一步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

判断:

(×)

分析:

“釜底抽薪”比喻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与前面的“从根本上”有重复。

22.(2010·湖南高考)在飞驰的高速列车上,人们津津乐道地谈论着乘坐高铁出行带来的快捷与方便。

判断:

(×)

分析:

“津津乐道”,饶有兴味地谈论。

因“津津乐道”已经包含了“谈论”这一动作,所以“津津乐道”在这里与后面的“谈论着”连用是重复的,属重复赘余。

23.在李老师的耐心教导下,班里许多经历了思想波折的莘莘学子终于找到了前进的方向。

判断:

(×)

分析:

“莘莘学子”是“众多学子”之意,表示群体,与前面的“许多”重复赘余。

24.名人故居纳入文物保护序列需要综合考虑建筑本身和名人影响等因素,眼下的当务之急是制定名人故居保护办法。

判断:

(×)

分析:

“当务之急”指“当前急需去做的事”,与前面的“眼下”有重复。

25.第三次全国农业普查即将开始,如实申报每个调查项目,这是每个公民责无旁贷的责任。

判断:

(×)

分析:

“责无旁贷”指自己的责任,不能推卸给别人。

与后面的“责任”语义重复。

[失误防范]

不注重契合性易不合逻辑

在成语运用的过程中,不重视成语语义和语境义的契合性,就会造成违背语义逻辑,违背事理逻辑,产生逻辑上的相悖,语境和语义上的矛盾。

[应用体验]

下面句中成语的使用,正确的打“√”,错误的打“×”并分析错因。

26.(2016·全国卷Ⅱ)正在悠闲散步的外科主任王教授,突然接到护士电话说有个病人情况危急,他立刻安步当车向医院跑去。

判断:

(×)

分析:

“安步当车”,慢慢地步行,就当作是坐车。

与语境“有个病人情况危急”不合,且与句中“跑”的意思相矛盾。

27.(2015·重庆高考)重庆商品展示交易会今日在国博中心开幕,农产品展区众多商户在现场批发促销,副食品展区买一送一等优惠活动也比比皆是。

判断:

(√)

分析:

“比比皆是”形容到处都是,极其常见。

句中说的是“副食品展区买一送一等优惠活动”很常见,逻辑严密,使用正确。

28.(2014·北京高考)俗话说,兵马未动,粮草先行。

刚进入4G时代,抢占市场的“搏杀”已见端倪,几大运营商争相推出各种优惠套餐,在价格上做足了文章。

判断:

(×)

分析: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指出兵之前,先准备好粮食和草料。

比喻在做某件事情之前,提前做好准备工作。

运营商进行价格竞争,不是“提前做好准备工作”,不符合语境。

29.哈佛大学最新研究表明,风力发电并不意味着一劳永逸,甚至很有可能会引起潜在的危害。

判断:

(√)

分析:

“一劳永逸”意为“辛苦一次,把事情办好,以后就可以不再费力了”。

契合语境,使用正确。

[失误防范]

不掌握适度原则易轻重失当

有的成语在词义上有轻重之别,适用范围上有大小之别,如果辨析不清,选择不严,易出现夸大其词、重词轻用、大词小用等轻重失当的错误。

[应用体验]

下面句中成语的使用,正确的打“√”,错误的打“×”并分析错因。

30.这位团长无论在多么危险的情况下打仗总是不怕牺牲,身先士卒,这对战士们产生了极大的鼓舞作用。

判断:

(√)

分析:

“身先士卒”指作战时将帅亲自带头,冲在士兵前面,现多泛指领导带头走在群众前面。

使用恰当。

31.飓风“桑迪”袭击美国,已导致92人死亡,真是哀鸿遍野。

判断:

(×)

分析:

“哀鸿遍野”形容到处都是呻吟呼号、游离失所的灾民的悲惨景象。

该词表意程度很重,体现在关键词“遍野”上;而“92人死亡”,并非所有人都受灾,语境中更没有流离失所、呻吟呼号的灾民,因此使用该词轻重不当。

属于大词小用。

32.为了出版这本画册,他义无反顾地放弃了休息的时间。

判断:

(×)

分析:

“义无反顾”指在道义上只有勇往直前,绝对不能退缩回头。

此处用于“放弃休息时间”,大词小用。

33.李老师当班主任30年,勤勤恳恳,日理万机,积劳成疾仍坚持工作。

判断:

(×)

分析:

“日理万机”,每天处理大量要务,形容政务繁忙(多指高级领导人)。

该成语词义很重,用在“李老师”身上犯了“轻重失当”的错误。

34.他对邻居家有几个孩子,谁几岁了,谁的性格怎样,都能洞若观火。

判断:

(×)

分析:

“洞若观火”形容看得清楚明白,比喻观察事物明白透彻。

此处用来形容他对邻居情况的了解,夸大其词。

[失误防范]

不明语法易功能紊乱

正确使用成语还需要注意其语法功能,因为成语在与相关词语搭配时需遵循一定的规则,如能否带宾语,能否充当某个成分,应该与哪类词语搭配,等等。

如果使用时不顾其搭配规则,就容易造成功能紊乱的错误。

[应用体验]

下面句中成语的使用,正确的打“√”,错误的打“×”并分析错因。

35.(2018·全国卷Ⅰ,改编)600年前,伟大的航海家郑和七下西洋,在世界航海史上留下了光辉的一页。

600年后,“大洋一号”不断进步,再接再厉,在《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的法律框架下,探索海洋奥秘,开发海洋资源,以实际行动为人类和平利用海洋作出了中国人民的贡献。

判断:

(√)

分析:

“再接再厉”,一次又一次地继续努力。

使用无误。

36.(2017·山东高考,节选)2016年,中国女排勇夺里约奥运会冠军,不言而喻地证明了郎平执教水平的高超。

判断:

(×)

分析:

“不言而喻”,不用说明就能明白。

形容道理很明显,不能充当状语,不可修饰“证明”。

37.(2014·浙江高考)相比于持续火爆的住宅市场,多年来,写字楼市场一直处于不瘟不火的状态,与同地段的住宅楼相比,写字楼的销量要小得多。

判断:

(×)

分析:

“不瘟不火”指表演既不沉闷也不过火。

这里用错语境,不能和“写字楼市场”搭配。

38.(2013·大纲全国卷)客厅墙上挂着我们全家在桂林的合影,尽管照片有些褪色,但温馨和美的亲情依然历历在目。

判断:

(×)

分析:

“历历在目”,清晰地出现在眼前,一一分明。

指对远方的景物看得清清楚楚,或过去的事情清清楚楚地重现在眼前。

一般用于具体事物,与“亲情”这样的抽象事物不能搭配。

39.随着全社会对宏观经济增长目标的深入解读,“幸福感”“幸福指数”毋庸置疑地成为民生改善和文化发展进程中的重要话题,受到公众的普遍关注。

判断:

(×)

分析:

“毋庸置疑”,事实明显或理由充分,不必怀疑,根本就没有怀疑的余地。

一般用作谓语。

不符合使用习惯。

[失误防范]

多义成语易顾此失彼

有些成语含义不是单一的,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含义,有的甚至感情色彩相反。

对这类成语,要全面把握其多种含义及其不同的使用语境。

有的成语在演变中不断引申出新义,甚至发生转义,如果“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就很容易误用成语。

[应用体验]

下面句中成语的使用,正确的打“√”,错误的打“×”并分析错因。

40.(2012·辽宁高考)走进来一位短小精悍、浓眉阔脸的人,身着青色短衫,步履稳健。

大家都把目光转向了他。

判断:

(√)

分析:

“短小精悍”形容人身材矮小而精明强干;也形容文章或发言简短而有力。

句中用于人是正确的。

41.每当夜幕降临,饭店里灯红酒绿,热闹非常。

判断:

(√)

分析:

“灯红酒绿”形容寻欢作乐的腐化生活,也形容都市或娱乐场所夜晚的繁华景象。

句中采用第二个义项是正确的。

42.五月的大明湖,华天丽日,殿阁巍峨,泛舟湖上,水光潋滟,岸柳阴郁,秀色可餐。

判断:

(√)

分析:

“秀色可餐”形容女子姿容非常美丽或景物非常优美。

句中形容“花木”和“山林”是正确的。

43.在多次推迟销毁日期后,运行15年之久的俄罗斯所属“和平号”空间站终于寿终正寝。

判断:

(√)

分析:

“寿终正寝”,旧时指老死在家中,也比喻事物的消亡。

该句使用其比喻意,故使用正确。

44.为了纪念中国话剧百年诞辰,话剧界一些前辈粉墨登场,重新排演了《雷雨》等经典剧目。

判断:

(√)

分析:

“粉墨登场”出自明朝张岱的《祭义伶文》:

“汝生前,傅粉登场,弩眼张舌,喜笑鬼诨,观者绝倒,听者喷饭。

”“粉墨登场”原指学员化装上台演戏,但现在一般多用于贬义,比喻坏人经过一番乔装打扮,登上政治舞台,该句用其本义,是正确的。

[失误防范]

近似成语易近似混淆

有些成语由于字音或字形相近相似,或具有某些共同的语素,在使用中极易混淆,如果辨析不精细,就会导致错用。

对于此类词语,需要把握各自词义的重点,用心辨析两词相异语素的含义,进而弄清两词的区别,才能避免误用。

[应用体验]

下面句中成语的使用,正确的打“√”,错误的打“×”并分析错因。

45.(2016·全国卷Ⅱ)舞台上的灯光时明时暗,快速变幻的布景令人目不交睫,随着歌手的狂歌劲舞,观众席上也一片沸腾。

判断:

(×)

分析:

“目不交睫”形容夜间不睡觉或睡不着觉。

该词与“目不暇接”有相似之处,句中就将它当作了“目不暇接”,因而致误。

46.学习任何技能技巧,都不会是一挥而就,而是要付出艰苦的劳动才能成功。

判断:

(×)

分析:

“一挥而就”指写字、写文章、绘画,很敏捷地完成。

此处句中错把近似的成语“一蹴而就”与“一挥而就”混淆了。

“一蹴而就”形容事情轻而易举,一下子就能完成。

应用“一蹴而就”。

47.如果他有钱给那些人行点贿送包“烟钱”,也就过去了,可是他身上一文不值。

判断:

(×)

分析:

“一文不值”指一点价值都没有,该词与“一文不名”相似,句中错把“一文不值”当成了“一文不名”。

应用“一文不名”。

48.(2013·安徽高考)《舌尖上的中国》是国内首次使用高清设备拍摄的美食类纪录片,片中由近距离拍摄呈现出的各类食材的纹理构造,带给观众焕然一新的审美感受。

判断:

(×)

分析:

“焕然一新”形容出现了崭新的面貌。

该词因与“耳目一新”近似致误,此处是形容“审美感受”,应用“耳目一新”。

49.“一带一路”是一个宏伟的战略构想,它的建设不仅涉及众多国家和地区,还涉及众多产业和巨量的要素调动,不可能一蹴而就。

判断:

(√)

分析:

“一蹴而就”形容事情轻而易举,一下子就能完成。

[失误防范]

二、抓切入点——从6个角度明辨易混成语

近义成语之间的细微差别一般表现在词义的侧重点不同、词义的轻重程度不同、适用的对象不同、范围的大小不同、感情色彩不同、语法功能不同等几个角度上。

抓意义侧重点

方法释义

解题要领

不同的成语有不同的侧重点,近义成语可根据意义的侧重点不同进行辨析

1.抓住词语的构词要素,体会侧重点。

如“本末倒置”和“舍本逐末”。

虽然两词都有“本末”,但一个是“倒置”,一个是“舍”“逐”,侧重点就可以区分出来了

2.抓住给定的语境限制,确定词语

[应用体验]

1.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在电子商务方面,他已经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但是他没有________,而是瞄准了新的领域。

②有分析家指出,西班牙队坚持旧的战术是________,没有取得好成绩是理所当然的。

③在新的环境下,我们对于行情的理解也要变化,不能________,用旧的思维模式来指导自己的操作。

A.故步自封  抱残守缺  墨守成规

B.墨守成规  抱残守缺  故步自封

C.抱残守缺  故步自封  墨守成规

D.故步自封  墨守成规  抱残守缺

解析:

选A “故步自封”“抱残守缺”“墨守成规”都有“因循守旧”的意思。

“故步自封”偏重在不求上进;“抱残守缺”偏重在不肯接受新事物;“墨守成规”偏重在按老规矩办事。

比较词义轻重

方法释义

解题要领

成语的意义有的表示程度深,有的表示程度浅。

近义成语可根据成语的意义轻重不同进行辨析

1.比较成语的基本意义。

如“魂不守舍”和“失魂落魄”。

“魂不守舍”,灵魂离开了躯壳,形容精神恍惚、心神不定。

“失魂落魄”,像丢失了魂魄似的,形容心神不定非常惊慌的样子。

通过比较,可以发现前者词义轻,后者词义重

2.体会语境的轻重要求

[应用体验]

2.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

忠实与通顺,作为翻译的标准,应该是统一的整体,不能把两者割裂开来,与原意________的文字,不管多么通顺,都称不上是翻译;同样,译文词不达意也起不到翻译的作用。

A.截然相反       B.大相径庭

解析:

选B 首先明确,文段中需要填入的成语,构成的语义是“称不上是翻译”,既然不是翻译就不符合翻译的标准,而文段中又提到“不管多么通顺”,这就说明,文段需填内容表达的是不忠实原意的文字。

选项A和选项B相比,截然相反的语义过重,与原意不符,并不一定就完全相反,因而答案是“大相径庭”,表示有差距。

明确适用对象

方法释义

解题要领

一部分成语有特定的适用对象。

主要看成语是适用于自己还是适用于他人,是表谦称还是表敬称,是适用于一般对象还是适用于特定对象,等等。

近义成语可根据成语适用对象不同进行辨析

1.根据词语的关键语素体会其适用对象。

如“鱼龙混杂”和“鱼目混珠”。

“鱼龙”常用来比喻人,因此“鱼龙混杂”的使用对象只能是人;而“鱼目混珠”是真假相混,以假充真,指物

2.根据词语的常用义项体会其适用对象。

如“另眼相看”,常用来指看待某个人不同于一般人,是一个人与他人的区别;“刮目相看”,常用来形容对某个人有新的看法,是对一个人前后不同的看法

  [应用体验]

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他们两人小时候虽是________,两小无猜,但现在都长大了,也各有心思了。

②这对小夫妻新婚燕尔,________地终日形影不离。

③在困难的时候,我们只有互相帮助,________,才能渡过难关。

A.如胶似漆  青梅竹马  相濡以沫

B.青梅竹马  如胶似漆  相濡以沫

C.相濡以沫  青梅竹马  如胶似漆

D.如胶似漆  相濡以沫  青梅竹马

解析:

选B “青梅竹马”,青梅,青的梅子;竹马,当马骑的竹竿。

形容小儿女天真无邪,一起游戏。

现指男女幼年时亲密无间。

从适用对象来看,“青梅竹马”偏重指儿童亲昵之态,适合第①句语境。

“如胶似漆”,像胶和漆一样,粘住就分不开。

形容感情深厚,亲密得难舍难分。

从适用对象来看,“如胶似漆”多指夫妻恩爱,适合第②句语境。

“相濡以沫”原指泉水干涸,鱼靠在一起以唾沫相互湿润。

比喻同处困境,相互救助。

从适用对象来看,“相濡以沫”用于第③句最恰当。

把握使用范围

方法释义

解题要领

成语有一定的使用范围,有些成语的误用正是由于不明范围的大小。

而命题者故意把成语放置在与语境不相符的句子中,不讲范围,制造迷局。

近义成语可根据成语的范围大小不同进行辨析

1.从词语含义体会使用的范围。

如“汗牛充栋”形容书籍多,所以范围相对小;而“不胜枚举”没有明确的适用对象,范围相对大

2.从语境限制体会词语的范围

[应用体验]

4.在下列句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

①徐军年少时曾沉迷于赌博,他深谙赌局中的种种“千术”,但在经历了因赌博险些失去左手后,徐军决定________,收手“弃赌”。

②相信“互联网+农业”将迸发出无限生机与活力,不但让传统农业________,也将对农业社会化服务、农业科技等方面产生更为深远和广泛的影响。

A.脱胎换骨B.洗心革面

解析:

①B ②A 第①句应选“洗心革面”,第②句应选“脱胎换骨”。

“洗心革面”“脱胎换骨”都用来比喻“彻底改造、重新做人”。

但两者适用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