磁县西部山区规划.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8975357 上传时间:2023-02-02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163.7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磁县西部山区规划.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磁县西部山区规划.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磁县西部山区规划.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磁县西部山区规划.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磁县西部山区规划.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磁县西部山区规划.docx

《磁县西部山区规划.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磁县西部山区规划.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磁县西部山区规划.docx

磁县西部山区规划

 

磁县西部山区生态

规划设计

 

规划人员:

林学1002班武小恺(主讲人)

杨丽晓(评委)

范多多

冀晓培

李佳苗

梁芳芳

李晓

 

目录

第一章磁县概况………………………………………………………3

1、地理位置……………………………………………………………3

2、气候条件……………………………………………………………4

3、地形、地质及土壤条件……………………………………………4

4、植被…………………………………………………………………4

5、社会经济……………………………………………………………5

6、磁县绿化现状………………………………………………………5

第二章规划设计………………………………………………………6

1、规划地区与面积……………………………………………………6

2、林种设计……………………………………………………………6

第三章保护及基础设施建设…………………………………………11

1、森林防火设施建设…………………………………………………11

2、森林病虫害设计……………………………………………………12

3、森林管护设计………………………………………………………12

4、森林保护区…………………………………………………………13

5、森林保护费用估算………………………………………………13

第四章效益估算 ………………………………………………………14

1、经营管理对策………………………………………………………14

2、效益分析与评价……………………………………………………14

第一章磁县概况

1、地理位置

磁县是河北省的南大门,西依太行,东处华北平原,晋冀鲁豫四省交界处。

东界山东聊城,南临河南安阳,西连山西长治,北接邢台。

南北最大纵距104公里,东西最大横距180公里。

总面积12062平方公里,其中市区面积434平方公里。

2、气候条件

磁县属北暖温带半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13.5℃,最冷月份(一月)平均气温-2.3℃,极端最低气温-23.6℃,最热月份(七月)平均气温26.9℃,极端最高气温42.5℃,年均降水521.4mm,全年无霜期200天,年日照2557小时。

该地区气候具有水热同季、干湿季明显,四季分明,春季干旱多风,夏季炎热多雨,秋季温和凉爽,冬季寒冷水量稀少等特点。

3、地形、地质及土壤条件

(1)地形、地质

磁县地形大致可分为三种。

a.东部为海拔低于200米的平原,有些地方甚至低于100米,为平原地形;

b.中部大致从岳城水库往西海拔200米至500米,为起伏和缓的山地;

c.西部大致从贾壁往西海拔大都在800米以上,有些地方高于1500米,为太行山区。

最高点炉峰山海拔1087.6米,最低点屯庄海拔57米。

(2)土壤条件

土壤属淋溶土、半淋溶土、初育土、半水成土和人为土5个土纲,计有棕壤土、褐土、新积土、石质土、粗骨土、潮土和水稻土7个土类,土壤pH值在7.0~8.0之间。

4.植被

植物属于华北植物区系——半旱生森林、草原植被区系。

由于地形复杂,雨热同季,植被结构复杂。

境内自然植被有针叶林、阔叶林、灌丛和灌草丛、草甸、沼泽植被、水生植被6种类型。

森林植被主要分布在西部山区;草丛植被主要分布在山地丘陵区的沟谷和荒坡,草甸植被则遍布全境;沼泽植被和水生植被主要分布在东部滞水洼地。

亚热带树种漆树在西部山区有着广泛分布领春木和太行花为特有的植物物种

据不完全统计,全县植物分121科1146种,其中栽培植物达150种。

全县森林覆盖率达到20.4%。

栽培植物资源主要作物有小麦、玉米、稻谷、棉花、花生等,是全国主要的粮棉、禽蛋、蔬菜生产基地,主要土特产品有核桃、柿子、花椒、鸭梨、大蒜、辣椒等

5、社会经济

6、磁县绿化现状

据了解,今年磁县全面提升森林磁县建设水平。

以城区、园区和山丘区为主的“三区”绿化。

城区突出抓好“两带八点”绿化;园区完成磁县经济开发区富民路及周边环境绿化600亩,完成林坛装备工业园区云月路、通远大街、荷兰路道路绿化,新植紫叶李、香花槐等景观苗木2520株。

完成北朝历史博物馆80亩绿化任务;山丘区以实施太行山绿化、退耕还林等重点工程为载体,高标准绿化干线公路两侧宜林荒山荒丘。

第二章规划设计

造林目的:

以涵养水源、保持水土为主,保土抗旱,减轻洪涝,富山保川,防止山洪、泥石流等灾害性水土流失

规划依据:

《森林法》,《森林防火条例》(1988年),《森林病虫防治条例》(1992年),《林地管理暂行办法》(1993年),《森林法实施细则》(2001年)

《国土资源部办公厅关于印发市县乡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指导意见的通知》(国土资厅发[2009]51号)

一、规划地区与面积

林业用地区是指为林业发展需要划定的土地用途区。

磁县各乡镇均有林地分布,其中岳城镇和陶泉乡分布较多。

规划划定林业用地区面积为22038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22.02%。

其中,林地面积为5748公顷,占该区面积的26.21%;其他土地面积为17037公顷,占该区面积的73.78%。

二、林种设计

(一)树种选择原则

1经济学:

对于用材林来说,木材产量高和价值是树种选择的最客观的指标。

2生态学:

适应性强、耐干旱、瘠薄

3林学:

包括繁殖材料来源、繁殖的难易程度、组成森林的格局与经营技术等。

4适地适树:

适地适树是林业工作者应该遵循的第一原则。

5造林目的:

也就是符合林种的要求。

(二)山区各部规划

根据磁县西部山区海拔高度具体情况,将其山区森林体系划分如下:

高寒山区:

海拔1000米以上

中山区:

海拔500米到1000米

低山丘陵区:

海拔500米以下

(二.一)高寒山区

树种选择:

侧柏:

温带树种、适应性强、喜光

1.整地

侧柏造林大都在上层瘠薄干燥的地方,因此要提前整地规格,为林木迅速生长创造条件。

一般采用鱼鳞坑(70cm×50cm×30cm)、窄幅梯田(100cm×50cm,长度不等)、水平阶(200cm×80cm×30cm)、水平沟等方法整地。

2.造林季节

采用植苗造林方法,在春、秋、雨三季都可栽植,主要取决于土壤水分条件。

侧柏雨季造林易成活,具体作法是,用:

1年半到2年半生苗栽植,随起苗,随造林,当日栽完。

要注意气象预报和天气变化情况,如果转晴无雨,即停止施工,待继续阴雨天时,再造林。

在秋季雨水条件好或土壤墒情好时,进行秋季造林。

用1年生健壮苗两株丛植,注意

适当深栽和埋实,为防止冬季风害和冻害,要覆土防寒。

栽后用手将苗尖向东南压弯,上部覆10一15厘米高的土堆,以不见苗为原则,拍实,翌春针叶开始转绿时拔出来,并松土保墒。

3.造林密度

荒山造林株行距为1×1.5米或1x2米。

作绿篱定植时,单行式株距约40厘米,斜双行式行距30厘米,株距40厘米。

4.混交

侧柏在混交株中,在一定的侧方庇荫条件下,比纯林生长健壮而且迅速,宜多昔造混交林,20年生油松与侧柏混交林,侧柏平均高10米,平均胸径12厘米,油松平均高6米,平均胸径15厘米,而在同一地点、同龄、相同立地条件的侧柏纯林平均高5米,平均胸径11.5厘米。

5.抚育管理

最好在造林后3-4年内,每年松土除草3次,以促进迅速生长。

第一次在四月下旬,第二次在7月份,第三次在10月上旬,干旱地区松土要深一些。

(二.二)中山区

1.树种组成:

毛白杨×刺槐

2.混交方法和比例:

行间混交,毛白杨*刺槐行状或带状,毛白杨与刺槐的比例为2:

1

3.造林密度:

带宽22米,株行距2*2

4.整地方式与配置:

刺槐:

平原宜采用带状、穴状整地,3-5m宽,20-30cm深,山地宜用鱼鳞坑,长径1-1.2m,短径0.6-0.7m(薄层土)。

在缓坡厚层土类型,水平阶长2-6m,宽0.5-0.8m,深0.3-0.4m,间距1m左右。

毛白杨:

山地整地:

沟状整地,沟宽50-60cm,深度40-50cm,长随地形而定。

沟距4-5m。

5.造林方式:

毛白杨采用植苗造林的方法,穴植法,深度比原土印深5cm左右。

刺槐采用根茎1cm以上的1年生壮苗,或在风沙地上截干造林,一般栽植深度以比原土印深3-5cm为宜。

6.抚育管理

毛白杨:

一般造林抚育管理3-5年,主要工作是进行松土除草

刺槐:

第一年3次分别在5月、6月和8月进行。

第二年2次分别在5月和8月进行。

第三年1次在6月进行。

(二.三)低山丘陵区

树种组成以花椒和柿子为主,主要考虑其经济效益,培养经济林为主

柿子

苗木定植

1、定植时间:

在落叶后至萌芽前,宜早不宜迟。

2、定植密度:

株行距常规种植3米×4米~4米×4米,计划密植2米×3米,优先推广计划密植。

3、定植方法:

山地用三角形或沿等高线栽植。

一般定植穴以0.8米见方为宜,选择生长健壮、直径在0.6厘米以上的嫁接苗于冬季11~12月间定植,春植于2月间定植,定植时边填土边振动树苗,使土充分流入根的缝隙中,苗木定植后离地面60厘米定干。

花椒

1.栽植时间

春季和秋季均可栽植。

春栽于土壤解冻后至苗木萌芽前进行;冬栽于落叶后至上壤冻结前进行。

栽植宜在秋季或雨后进行。

2.栽植密度

为了便于采收,株行距为1.5×3.0米。

3.苗木选择

选用苗高60厘米以上,地径0.6厘米以上,具有3条以上10厘米长侧根,无病虫害,和机械损伤的优质壮苗。

随起苗、随运输,苗木出圃时打捆后用塑料袋包装,运输途中遮篷布,尽可能减少水分散发。

经长途运输的苗木抵达后在清水中浸泡24小时,使吸足水分,再用生根粉处理。

4.整地方式

荒山造林,采用鱼鳞坑反坡阶整地,栽植坑为50×50×40厘米,外沿高出30厘米。

退耕地修集雨坑,将梯田隔成小方块。

土埂高30厘米,宽30厘米。

以栽植点为中心进行挖土,逐步向外扩大,将挖出的熟土集中堆放,用生土堆成外高中心低的漏斗式集流面,在坑穴中心挖60×60×50厘米的锅底状植树坑,将熟土回填植树坑内。

最后将集流面夯实拍光。

5.做泥锅

在地头挖一土坑,填细土,用水搅拌成泥浆,栽植前将苗木根浸泡在泥锅内。

6.定植

栽植时将泥浆蘸根的苗木置于坑穴,扶直树身,严格按照“三埋两踩一提苗”的步骤栽植。

栽植深度以比苗木原土痕深2~3厘米。

栽后浇定根水,水渗完后封土。

定杆于地面5-10厘米处。

价格概算

树种

单价(元)

面积(亩)

总价(元)

毛白杨

1

5833.3

807912

刺槐

0.5

花椒

0.3

2917

129515

柿子

2

2917

326704

 

每人工资

50元/天

共10人

30年

 

合计

5601431元

第三章保护及基础设施建设

1、森林防火设计

(1)防火线设计的原则:

①对林火必须有控制和隔离作用;

②尽量设计在山脊、林地边缘、地类分界、道路两侧、居民村屯和生产点的周围,把林区道路与防火线结合起来,同步设计。

③尽量选择在地势平缓、地被物少、土质瘠薄的地带;

④防火隔离带避免沿陡坡峡谷穿行。

(2)防火林带(生物防火带)设计范围

①凡森林面积在100亩以上的林缘的周围和优质林区的分界处;

②县、镇、村交界处,道路两侧,田林交界处,集中墓地与森林交界处;

③有明显阻隔林火作用的山脊、沟谷和坡面;

④适于耐火性树种生长的地方。

(3)防火林带的树种选择

防火林带的树种选择遵循适地适树、因地制宜的原则,尽量选择乔木树种,在林地边缘或土壤条件较好的地带,可选用果树。

适宜我区选用的防火树种以木荷为主,同时兼顾农户意愿少量选用有臭椿、樟树、女贞等。

2、森林病虫害设计

(1)植树造林应当适地适树,提倡营造混交林,合理搭配树种,依照国家规定选用林木良种;造林设计方案必须有森林病虫害防治措施;

(2)禁止使用带有危险性病虫害的林木种苗进行育苗或者造林;

(3)对幼龄林和中龄林应当及时进行抚育管理,清除已经感染病虫害的林木;

(4)有计划地实行封山育林,改变纯林生态环境;

(5)及时清理火烧迹地,伐除受害严重的过火林木;

(6)采伐后的林木应当及时运出伐区并清理现场。

3、森林管护设计

(1)森林管护要在明确森林、林木和林地所有权和使用权的基础上,实行地方行政领导负责制,层层签订责任状,责任到人。

(2)森林管护要实行分类管护,根据状况和生态区位重要性,对重点林区实行重点管护。

(3)森林管护应坚持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原则,促进森林生态系统的恢复和提高。

4、森林保护区设计

(1)森林保护与林相改造相结合

(2)因地制宜,分类规划设计原则

(3)遵循总规,与其他专项规划协调

(4)采用高新技术,科技规划原则

5、森林保护费用估算

投资概算

根据各个项目设计内容,按规定的概算定额和技术经济指标,分别进行编制。

总投资概算如下:

(1)主防火林带建设10米/工(含清山、整地、栽植、抚育、管护等),清理型林缘

(2)防火线建设33米/工,其它防火线建设22米/工,每工日按150元计算,种苗费、除草剂价格按市场价格计算。

(3)我区生物防火林带建设任务为主防火林带建设13公里。

由此概算投工投资为19500万元,种苗费按每公里2756元计算应投资35828元,加上其他投资(化肥、农药、除草剂、运输费、工具等)5000元,合计每公里总投资60328元。

第四章效益估算

1、经营管理对策

加强人才和森林经营管理的技术研究

采用近自然森林经营理论和技术指导水源林经营

科学规划,公众参与协调林牧关系

调整林种、树种结构,改善林分质量

采取相应措施,减少人为破坏

实行监督机制,加大政策引导和扶持力度

2、效益分析与评价

(1)生态效益

森林有涵养水源、保持水土、防风固沙、固碳制氧、净化大气、调节小气候等多种生态功能。

如日本滋贺县花岗岩区赤松流域进行水源检测,降水通过林冠沿树干流下时,林冠下的枯枝落叶层就像过滤器,对水中的污染物进行过滤、净化,所以最后由河溪流出的水的化学成分发生变化;还有我国有研究认为森林可增水28%以上,美国有森林增水2倍~2.7倍的报道。

(2)经济效益

森林的经济效益通常指的是森林生产的有机物的价值,即各种直接或间接来自光合作用的生物量的价值,包括木材、林副产品以及其他林产品。

其中,以木材的价值最为重要。

水源涵养林能起到蓄水、调节河川流量的作用,而均匀的水流量是水力发电的保证。

由于邯郸地区河流、水库较多,所以森林资源得到保护、恢复和发展,使河流能涵蓄更多的水,发更多的电,实现“以林蓄水,以水发电,以电养林”的良性循环。

(3)社会效益

森林的社会效益主要表现为景观和游憩价值、增加社会就业、科学文化历史价值、防灾减灾价值等。

森林具有对大气的滤清和增氧作用,因而可以极大地提高流域地区的环境质量,为社会发展提供洁净的空间。

由众多树种组成的大片森林随物候而发生季相变化,使水源涵养林变得绚丽多彩,为社会提供最稳定、最长期的保键疗养功能。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回归大自然、在林区游憩是人们向往的休闲生活方式,而水源涵养林内空气新鲜、环境优美,是旅游、度假和疗养的好地方。

(4)综合效益

通过综合效益评估表明,涵养林生态效益极为巨大、社会效益显著、经济效益逐年增长。

水源涵养林通过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发挥有利于社会稳定与发展。

涵养林建设要从最大生态效益和长远利益出发,兼顾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加快生态效益计量评估向经济效益的转化,有利于涵养林的永续利用,使得生态环境与社会经济共同协调发展。

相信,今后的这三种效益会更有机的统一起来,更好的相辅相成,共同发展,带来最更高的综合效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