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校园文化施工组织设计.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8974537 上传时间:2023-02-02 格式:DOCX 页数:68 大小:277.8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校园文化施工组织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8页
最新校园文化施工组织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8页
最新校园文化施工组织设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8页
最新校园文化施工组织设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8页
最新校园文化施工组织设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最新校园文化施工组织设计.docx

《最新校园文化施工组织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校园文化施工组织设计.docx(6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最新校园文化施工组织设计.docx

最新校园文化施工组织设计

十、施工组织设计

 

 

第一章编制说明

一:

编制依据

l、依据建设单位发出的本工程招标文件等有关事项说明。

2、依据施工图。

3、依据国家现行建筑工程施工验收规范及相关的施工技术规程。

4、依据GB/T19001-2000—ISO9001:

2000质量管理体系,GB/T24001-1996环境管理体系及GB/T28001-2001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标准和本公司管理手册,程序文件、作业指导书。

5、依据建设部推广应用的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

6、依据我公司对施工现场的勘察情况、工程的特点、施工现场的环境及客观自然条件。

7、依据我公司长期以来积累的同类工程的施工经验。

二:

适用范围

青海湟川中学校园文化建设项目。

三:

编制说明

通过对上述编制依据的学习,在分析了多种可能影响施工的因素、建设单位的要求及施工合同等,编制了青海湟川中学校园文化建设项目的施工组织设计。

本施工组织设计重点突出了施工组织、施工方案、技术措施、力争施工组织周到严谨,施工管理严格细致,责任落实,确保本工程所定的质量、工期、安全、文明施工和科学管理等目标实现。

第二章工程概况

本工程为青海湟川中学校园文化建设项目。

工程内容包括:

聚乙烯字、有机玻璃字、墙面彩绘、木质画、古典文化展板、知识展板、玻璃钢砂岩雕塑、墙面抹灰、乳胶漆等工程。

第一节工程概况

本工程为青海湟川中学校园文化建设项目,本工程地点为西宁市。

第二节施工条件与工程特点

1、本工程地处西宁市,交通不受限制,但文明施工,卫生整洁等工作不得放松,为了扩大企业的知明度,写好宣传标语。

2、工期紧、质量要求高:

本工程为青海湟川中学校园文化建设项目,工程质量特别重要,因此质量标准要求高,要求我们保持严谨的科学态度,精心组织,精心施工。

第三章施工总体部署

第一节施工项目管理目标

1、工期:

30日历天。

2、质量:

本工程确保一次交验合格。

3、安全:

杜绝重大伤亡与火灾事故,一般事故频率控制在0.1%内。

4、现场管理:

坚持“标准化”长效管理,争创“市级文明工地”。

5、科技应用:

积极应用“四新”技术,积极开展QC小组活动。

第二节施工组织

1、实行项目法管理,成立项目经理部,由一名项目经理与和专业项目工程师及有关技术管理人员组成,按照公司服务控制,项目授权管理,专业施工保障,各方通力协作的模式,卓有成效地实施质量方针与目标。

2、施工人员实行专业化组织,按不同工种,不同施工部位划分作业班组,使各专业班组人员从事性质相同的工作,提高操作工人的熟练程度和劳动生产率。

3、专业班组实行物资消耗考核,定额计件工资管理,职能科室负责监督其施工方法、质量、进度、安全等,项目经理统筹安排项目的人力,物力的平衡调度。

第四章施工项目管理组织机构建制

第一节项目部管理组织机构为直线管理制

项目部管理组织机构为直线管理制,根据这种管理的要求,在项目经理的选用及管理人员的配备上必须严格要求。

第二节项目部班子主要成员及技术力量的配备

我公司早已实行项目法施工,实行公司领导下的项目经理负责制,公司直接面对项目进行综合管理、协调,鉴于该工程十分重要,所以我公司有幸承建该工程,该工程将列为我公司的重点工程项目,由公司直接组成重点工程项目部,选派施工过类似工程,并有丰富施工经验的项目经理担任项目经理,建立由项目经理负责、项目工程师中间控制,质检员基层检查的三级管理系统,形成横向从整体工程到各分项工程,纵向从项目经理到作业班组的质量管理网络,如下:

项目经理负责项目全面管理,协调工作。

施工员负责工程现场施工及管理。

安装施工员负责安装工程现场施工及管理。

项目技术负责人负责工程技术、质量等工作。

项目质检员负责工程质量检查工作。

项目安全员负责施工现场日常安全及临时用电管理。

施工、质量、安全、材料、预算、财务等各个职能管理小组,按工程岗位要求,配备齐全,建立高效管理的管理部门,严格岗位责任,各司其职,各负其责,保证工程顺利进行。

为规范对该项目各项管理工作,合同管理及质量、进度的总控制,项目经理部将按照颁布的《质量保证手册》,《标准工程汇编》及《文明施工与成品保护管理办法》等程序支持性文件实施管理和控制。

第三节现场质量管理组织机构

现场质量管理组织机构,见下图:

第四节项目部的组成与要求

1、本公司早已实行项目法施工,实行公司领导下的项目经理负责制,直接面对项目进行综合协调、管理。

鉴于该工程的重要性,本公司有幸承建,将该工程列为本公司重点项目,由公司直接组建重点工程项目部。

2、先派具有丰富施工管理经验和综合协调能力的项目经理,担任该工程项目经理、施工员,本工程将选派业主考察确认的项目经理、施工员担任本工程的管理工作。

3、挑选思想、技术业务过硬的,并参加过类似工程施工、经验丰富的技术骨干组建项目部,扎扎实实、兢兢业业、认真负责、出色完成该工程施工任务。

4、项目部建立高效合理的管理部门,科室齐全,按岗设人,严格岗位责任,各司其职,各负其责,项目部将每天召开工程碰头会以加强内部各方面管理,主动配合和协助业主做好各专业分包队伍的管理工作,保证工程顺利进行。

第五节项目经理常驻现场的保证措施

1、委派热爱本职工作,有极强工作责任心且具有丰富施工经验,并经业主考察确认的项目经理担任该工程的项目经理,并承诺常驻现场。

2、项目经理代表企业法人在工程质量、工期、安全等方面向业主全面负责,并确保工程总目标的实现。

3、本工程施工期间,项目经理不再参加其它任何中小型项目的投标工作及不再兼任任何中小项目的项目管理工作,以确保全身心地投入本项目的建设。

4、项目经理驻现场,因事外出必须向业主、监理例行请假制度,并安排好现场各项工作,一般情况下不得离开工地,且离开工地必须明确行踪,保持通讯联络,擅离工地,或不履行请假制度等愿接受业主的经济处罚。

5、在工作中,项目经理必须严励自律,同时应加强对项目部施工技术人员的管理与技术学习培训,努力提高项目部的整体素质与管理力度,主动与业主、监理积极配合,确保工程施工的正常运行。

6、本公司将上述内容作为本公司向业主的承诺,及作为项目经理的工作纪律,常驻现场的保证,兢兢业业,扎扎实实,认真负责完成本工程建设。

第五章施工准备与资源配备

第一节技术准备

1、组织学习、熟悉施工图纸、领会设计意图,做好图纸会审准备工作。

2、对施工技术人员和操作工人组织培训学习,进行分级交底。

3、编制施工进度控制实施细则,分解工程进度控制目标,明确各自责职,确保工期。

4、编制工程质量实施细则,确定质量控制点,分解施工质量目标,建立施工质量管理体系,对特殊部位如测量放线等编制作业指导书。

5、编制施工成本控制实施细则,分解施工成本控制目标,建成施工成本信息监控体系,编制材料、设备进货计划,落实乙供材货源,提供甲供材料、设备供应计划。

第二节场内、场外准备

1、向政府有关部门提交申请报告示,领取项目施工许可证与安全许可证。

2、与当地卫生、环境、市容、交通、工商、派出所等部门联系,办理有关手续。

第三节主要施工机械设备使用计划表

见附表一拟投入本工程的主要施工设备表

第四节主要试验和检测仪器设备表

见附表二拟投入本工程的试验和检测仪器设备表

第五节劳动力进度计划表

见附表三拟投入劳动力计划

第六章施工技术措施

施工技术措施本工程以创优工程为目标,针对工程的具体情况,认真做好施工前技术准备工作,认真领会设计意图并做好图纸会审工作。

贯彻执行国家颁布的现行施工、验收规范,操作规程,以科学指导施工。

第一节内容

技术准备工作内容主要包括:

图纸会审;施工组织设计(方案)的编制与管理;技术核定与设计变更;技术交底和技术复核制度;科技推广应用;施工技术总结;技术标准化。

第二节图纸会审

1、图纸会审的目的:

了解设计意图,明确质量要求,将图纸上存在的问题和错误,专业之间的矛盾等尽最大可能的在工程开工前解决。

2、图纸会审的参加人员:

项目经理、项目技术负责人、各专业施工员、质检员及其它相关人员。

3、图纸会审前的准备工作:

由项目技术负责人组织各专业施工员全面熟悉图纸,并进行自审,对图纸上存在的问题、错误、矛盾等进行汇总,会审前提前交给设计师,以便会审时各专业设计人员在现场解答所提出的各种问题。

4、图纸会审内容:

⑴图纸会审时,先由设计师进行设计交底,交待设计意图,关键部位的作法和要求以及要达到的质量标准,新技术、新结构、新材料等情况。

⑵查对施工图设计是否符合国家有关技术、经济政策和有关规定。

⑶查对建设项目座标、标高与总平面图中标注是否一致,与相关建设项目之间的几何尺寸关系以及轴线关系和方向等有无矛盾和差错。

⑷查对图纸及说明是否齐全、清楚明确。

5、图纸会审记录的发放

⑴盖章生效的图纸会审记录由内业技术人员移交给项目资料员,由资料员发放。

⑵图纸会审发放对象

建设单位(业主)、设计单位、监理单位公司:

技术部、质安部、经营预算部。

项目部:

有关人员及自存三份作交工资料用。

第三节施工作业设计的编制

1、针对施工难度较大、技术复杂的分部分项工程或新技术,以组织设计中所确定施工方案和施工方法作为编制依据,在施工过程中要进一步细化,编制施工作业设计。

2、分部分项工程作业设计由项目技术负责人审核,经项目经理批准后执行。

3、分部分项工程作业设计的编制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⑴施工方案和施工方法;⑵施工进度计划;⑶劳动力计划及劳动组织;

⑷机具设备计划,特别是主要施工机具;⑸主要材料需用量计划;⑹技术管理措施,保证工程质量、安全生产、冬季及防灾害施工技术措施及降低成本的技术措施。

4、施工作业设计的发放范围:

质安部、项目技术负责人、有关施工员,资料员自留三份存档。

第四节技术核定和设计变更

1、凡在图纸会审时遗留或遗漏的问题以及新出现的问题,属于设计产生的,由设计师以变更设计通知单的形式通知有关单位(施工单位、建设单位<业主>、监理单位);属建设单位原因产生的,由建设单位通知设计单位出具工程变更通知单,通知有关单位。

2、在施工过程中,因施工条件、材料规格、品种和质量不能满足设计要求以及合理化建议等原因,需要进行施工图修改时,由施工单位出具技术核定单。

3、技术核定单由有关专业施工员负责填写,并经项目技术负责人审核,重大问题须报公司总工审核,核定单应正确、填写清楚、绘图清晰,变更内容要写明变更部位、图别、图号、轴线位置、原设计内容和变更后的内容和要求等。

4、技术核定单由资料员负责送设计单位、建设单位办理签证,经认可后方生效。

第五节技术交底

1、在分项或分部工程正式施工前,必须进行技术交底,使参与施工的施工员和工人,熟悉和了解所承担工程任务的特点、技术要求、施工工艺、工程难点及施工操作要点以及工程质量标准,做到心中有数。

2、项目技术交底分三级:

项目技术负责人向项目部内专业施工员进行施工组织设计交底(必要时扩大到班组长);专业施工员向班组进行分部分项工程交底;班组长向工人交底。

3、技术交底的主要内容

⑴设计意图、施工图要求、构造特点、施工工艺、施工方法、技术安全措施、执行的规范、规程和标准、质量标准和材料要求等。

⑵对工程某些特殊部位、新结构、施工难度大的分项工程等以及推广应用的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在交底时更应全面、明确、具体详细。

4、技术交底的要求

⑴除领会设计意图外,必须满足设计图纸和变更的要求,执行和满足施工规范、规程、工艺标准、质量评定标准和建设单位的合理要求。

⑵整个工程施工、各分部分项工程施工均须作技术交底,对一些特殊的关键部位、技术难度大的和隐蔽工程,更应认真作技术交底。

⑶对易发生质量事故和工伤事故的工种和工程部位,在技术交底时,应着重强调各种事故的预防措施。

⑷技术交底必须以书面形式为准,交底内容必须经过检查和审核,字迹要清楚、内容要完整,要有交底人、签发审核人、接收人签字。

⑸技术交底必须在工程施工前进行,作为整个工程和分部分项工程施工前准备工作的一部分。

⑹施工员对班(组)技术交底,是各级技术交底的关键,必须向班(组)长及全体人员和有关人员反复细致地进行,各专业施工员负责分部分项工程的技术交底。

⑺班(组)长向工人技术交底;班(组)长应结合承担的具体任务,组织班(组)人员讨论,同时交待清楚施工任务、关键部位、质量要求、操作要点、分工及配合、安全等事项。

5、技术交底记录的归档,实行谁负责交底,谁就负责填写交底记录并负责将记录移交给项目资料员存档。

第六节技术复核

1、在施工过程中,对重要的和影响全面的技术工作,必须在分部分项工程正式施工前进行复核,以免发生重大差错,影响工程质量和使用。

当复核发现差错应及时纠正,然后方可施工。

2、技术复核记录由负责所办复核工程内容的施工员负责填写,技术复核记录应有施工员自复记录,并经质检人员和项目技术负责人签署复查意见和签字。

3、技术复核记录必须在下一道工序施工前办理。

4、技术复核记录由施工员负责交项目资料员,资料员收到后应进行造册登记后归档。

第七节施工技术总结

1、施工技术总结的编写范围:

采用“四新”(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的项目;本公司首次施工的特殊工程,新颖的高级装饰工程,引进新施工技术的工程以及认为有必要进行总结的项目。

2、编写内容和要求

⑴简明扼要地介绍工程概况,以图、表形式为主,文字叙述为辅。

⑵涉及采用的施工方法,包括方案的优化选择,主要的技术措施和实施效果,采用的先进技术、工艺的经济比较结果,技术性能,关键技术问题和对象,与国内外先进技术相比达到的先进程度,质量要求和实际达到的情况,劳动力组织、工艺流程、施工准备、操作要点和注意事项,突出的经验教训和体会,易出现的质量问题和防治对策,需要有待进一步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经济效益对比等,要详细叙述。

⑶施工中采用的标准、规范、规程、规定。

⑷施工中采用的质量和安全保证体系和实施措施,文明施工和成品保护措施。

⑸提供必要的插图、照片,条件许可时应提供施工录像带。

3、项目各类技术人员的职责

⑴根据项目科技推广应用计划,以及上级下达的施工技术总结项目,由内业技术人员编制施工技术总结项目计划,并与科技推广计划一并下达。

⑵施工技术总结由项目技术负责人负责编写,从工程或“项目”开工和实施之日起,技术负责人应组织人员,分工负责收集工程项目及“四新”项目的有关技术资料、数据。

⑶工程项目、“四新”项目完成后,应立即编写技术总结,并上报公司技术部。

⑷技术负责人在编写技术总结时,项目和公司的有关部门和人员应提供下述资料和其它必要的资料。

施工员负责提供计划工期与实际工期的对比状况;材料部负责提供三材节约情况,核实材料节约率;机械部负责提供机械设备性能、配备情况及使用率对比情况;质安部负责提供达到质量标准的实际水平、安全防护技术措施资料;资料员负责提供试验、检测资料;经营部负责经济效益的分析对比工作;财务部负责经济效益的成本核算工作。

4、施工技术总结编稿完成后,由项目技术负责人向公司技术部上报。

第八节技术标准管理制度

1、管理工作由项目技术负责人主持,项目资料员具体负责。

2、工程项目施工过程中,工程施工所需的各种规范、标准、规程、规定要配备齐全,以供施工中严格执行。

3、工程项目施工过程中,要建立项目技术标准体系,编制采集技术标准目录,本项工作由项目资料员在项目技术负责人指导下完成。

4、当项目配置的技术标准不能满足工程需要时,应与公司技术部、业主、设计师联系,当仍不能满足时,向公司反映,以求标准配备齐全,满足工程需要。

5、发给工长、质安员、翻样、安全员等有关技术人员使用的技术标准、规范、规定、规程,兼职标准化管理人员须按登记发放。

当有关人员调离本项目时,应上交资料员。

6、当上级通知某标准作废时,标准化管理人员应及时通知有关人员,防止作废标准继续使用,并及时采购新标准和修订技术标准目录。

第七章施工现场平面布置

第一节现场布置原则与标化管理要求

1、布置原则:

科学、合理、文明、规范:

a、职工生活区与施工生产区分开,以便于管理。

b、现场浇素混凝土硬化,建立有效的排污系统。

c、现场分阶段布置,充分利用现场每一寸土地。

d、充分考虑周边环境,做好防护、亮化、绿化工作。

2、标化管理:

科学规范,卫生整洁

a、标化管理由项目经理负责,日常工作由标化负责人与物管员负责实施。

b、实行平面图管理,经项目经理审批后实施,现场划区包干,材料标识堆放。

c、生活区轮流值班,定时打扫,每周检查评比。

d、生产区挂牌施工,谁做谁清,随做随清,工完料净,现场清,以组为单位实行旬查考核。

e、施工大门净化(门前三包),亮化(六牌一图),设置监控器,24小时值班,干部职工挂牌上班。

f、施工现场专人打扫,禁止随地大小便。

g、现场与楼层设吸烟室,施工现场禁止吸烟。

3、施工现场平面布置图。

(见附图)

第二节施工现场用电平面布置

1、电源概况:

利用现场现有电源作为施工电源,根据机械设备实际使用情况能满足施工需要。

2、现场线路布置:

a、本工程的临时用电采用TN-S供配电系统,现场临时用电干线供电采用五芯电缆或绝缘铜导线架空敷设,施工机具采用电缆供电,生活用电采用绝缘塑料三芯护套线供电;供电干线依据施工现场实际情况,全部采用YC系列电缆。

b、线路布置,供电干线沿现场供至各分配电箱。

c、现场采用“三级配电三级保护”。

即总配电柜—-分配电箱—-移动式开关箱,每级都设漏电保护装置。

d、生活区敷设日光灯照明、插座二路总线,均单独控制。

e、楼层供电:

由分配电箱引出干线,向各楼层供电,每二层设分配电箱壹只,分别向本层及上、下一层供电,各楼层施工时,设移动式开关箱。

3、安全技术措施:

a、所有临时施工均采用橡套电缆供电,临时干线采用五芯电缆,实行埋地的线缆,套管保护。

b、所有施工设备必须进行保护接零。

c、在总配电室及分配电箱处保护零线须进行重复接地,按地电阻≤4Ω。

d、实行“一机一闸一漏”,漏电开关不动作电流,动力不大于30MA,照明不大于15MA,动作时间小于0.1S。

e、单相或二相用电,坚持保证三相用电平衡的原则,照明干线须采用三相线和工作零线同时引出,均匀负荷等。

f、楼梯间及阴暗潮湿场所,采用36V安全电压供电。

g、建立临时用电的“五大制度”,执行安装、检修的“八大措施”等。

h、各供电干线、支线,须在控制电器上写字标识清晰。

第三节施工现场用水平面布置

1、水源概况:

施工现场已具备水源,根据消防及施工要求已能满足。

2、施工用水现场平面布置:

本工程的施工用水敷设ф40水管,送至各用水处。

消防用水除施工用水可以利用外,另外在现场设置蓄水池,用来灭火。

第八章主要项目施工方案

第一节玻璃钢雕塑施工工艺

一、设计与塑模

优秀的雕塑作品需求有良好的设计根底,玻璃钢雕塑的设计应思索到其资料与工艺的特性。

玻璃钢工艺易于成型漂亮的流线型制品,能够突出作品的现代和时期感,在设计时可优先采用圆弧状与流线型。

另外由于玻璃钢具有轻质高强的优点,能够制造动感强而支撑面积小的作品。

有时玻璃钢雕塑需后涂装胶衣表层,由于胶衣具有自流平性,同时固化时在外表张力的作用下胶衣层有一定的拉平作用,该状况下不适合表现细致的纹理。

这些在设计时应给予思索。

玻璃钢雕塑的原模可用泥来塑造,普通塑模由专业人员完成。

雕塑工作完成后,经过自然枯燥,具有一定的强度后,就可停止玻璃钢雕塑模具制造了。

 二、玻璃钢制造

玻璃钢雕塑制造采用手糊成型办法。

制造前将依据雕塑的外形特性,从便于成型与脱模的角度动身,能够将模具合成成若干个单元翻制。

依此成型出单元产品,然后将它们组合成一整体。

最后将制品整体处置与涂装,一部玻璃钢雕塑作品就制造完成了。

1、模具制造

模具制造是玻璃钢成型的关键。

玻璃钢雕塑模具制造常采用石膏资料,但石膏资料强度低、放置时间长时容易变形。

本文中引见一种较好的玻璃钢雕塑模具制造办法,也就是用硅橡胶及玻璃钢资料制造模具的办法。

2、硅橡胶资料运用前为流体状态,活动性及填充性好。

配制后经交联反响构成橡胶弹性体,可具有较大的弹性变形,原模中的水对其交联反映无影响。

交联后的硅橡胶密封性好,与原模及玻璃钢皆不粘接。

用其做玻璃钢雕塑模具的外表层资料,既能够高质量地复制出作品的外形,又能够保证顺利脱模。

但是,硅橡胶交联体容易变形,在用作模具时,需有支撑载体。

能够应用玻璃钢易成型的特性,用作模具的载体资料。

3、详细的模具制造办法是:

将配制好的硅橡胶分几次涂剧在原模上,硅橡胶层应在1mm后以上。

待硅橡胶交联后,在硅橡胶上再成型厚度为3mm左右的玻璃钢层。

玻璃钢固化后,沿着划分出的单元块将整体模具切开,切割时留意将玻璃钢层及硅橡胶层同时切开。

在单元块间制造衔接肋,衔接肋处应设定位槽,以保证经过衔接肋使单元块模具组合成一整体。

以上工作完成后,将玻璃钢单元块脱模,然后脱下硅橡胶层,脱下的硅橡胶块立刻放回玻璃钢单元模中。

原模除尘→硅橡胶配制→硅橡胶层制造→玻璃钢层制造→模具分割→衔接肋制造→脱模及组装模

4、成型制造

玻璃钢雕塑采用手糊成型办法,制造前应设计成型线路。

从雕塑的一端着手,组合一局部模具后糊制产品。

待前一局部固化后再组合模具,继续糊制产品。

在便于成型操作的前提下,一次尽可能多地组合模具单元块。

如此重复,最后留出一单元块,该单元块预先成型后胶接到整体雕塑上。

玻璃钢雕塑中相似于动物的角、腿、尾等难以用上述办法制造的局部,能够用相应的金属资料制成大致的外形,然后在金属资料上成型玻璃钢,经过打磨的办法修整出来。

 5、雕塑型面普通比拟复杂,在工艺铺层上应特殊处置。

玻璃纤维毡难以铺放处应先用含有短纤维的树脂腻于填充,然后再铺放玻璃纤维短切毡及方格布。

雕塑外表层用树脂腻子中的玻璃纤维长度以10mm为宜。

6、雕塑外表用树脂腻子配比资料聚酯树脂玻璃纤维CaCO3填料颜料过氧化甲乙酮萘酸钴用量1002010022-40.5-4玻璃钢雕塑成型中的一个重要问题是构造加强,加强资料普通选用金属型材,用金属型材焊接成雕(小刘树脂在线转载)塑内骨架。

在成型制造时,将金属骨架逐步埋放在雕塑中。

以此进步玻璃钢雕塑的刚度与强度,增加其运用寿命,最终经过金属骨架装置玻璃钢雕塑组装模具→填充表层腻子→铺放短切毡→铺放方格布→埋放骨架→最终制品脱模。

三、后期处置

玻璃钢雕塑的后期处置一方面是修整脱模后产品的部分缺陷,更重要的是制造外表效果。

常采用的外表效果是仿紫铜色与仿青铜色,关键是配制色浆。

四、优势

采用玻璃钢制造的雕塑,色泽鲜艳、线条流利、外型美观、装置便当。

能够制成仿金、仿铜、仿石等多种外表效果,从而表现鲜明的现代感与时期感。

在制造支撑面小、动感强的雕塑上,具有其它资料无法比较的优势。

一部优秀的玻璃钢雕塑作品要从设计、翻模、成型、后期处置等着手,经过保证各环节的质量予以完成。

第二节室内乳胶漆工程

室内墙面装修工艺流程:

基层处理→抽筋定点(做护角线)→批腻子(弹线)→刷乳胶漆(内墙)。

(1)基层处理:

刮腻子之前,须将混凝土或抹灰面清扫干净,清除油污及灰尘。

(2)施工要求:

1.腻子对基层或基层的附着力、机械强度和耐老化性能在施工中往往成为决定涂层整个质量的重要因素,因此,在施工中不得减少涂抹腻子的遍数,应保证三遍。

腻子涂抹后应待其干透及磨光才能涂刷涂料,否则对涂料整体质量是不利的。

2.腻子配比:

混凝土表面、抹灰表面腻子配比:

白乳胶∶滑石粉∶熟胶粉=1∶5∶2~3。

3.刮腻子时要用刮板有规律的操作,一板接一板,两板中间再顺一板,要衔接严密,不得有明显接搓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