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数学全册导学案及教学计划总结.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8973183 上传时间:2023-02-02 格式:DOCX 页数:68 大小:44.8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课标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数学全册导学案及教学计划总结.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8页
新课标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数学全册导学案及教学计划总结.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8页
新课标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数学全册导学案及教学计划总结.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8页
新课标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数学全册导学案及教学计划总结.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8页
新课标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数学全册导学案及教学计划总结.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新课标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数学全册导学案及教学计划总结.docx

《新课标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数学全册导学案及教学计划总结.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课标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数学全册导学案及教学计划总结.docx(6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新课标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数学全册导学案及教学计划总结.docx

新课标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数学全册导学案及教学计划总结

学习内容

P18/19例1、2(确定物体的准确位置)

学习目标

1、通过解决实际问题,体会确定位置在生活中的应用,会确定位置,并能根据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

2、会确定位置和标明位置,发展空间观念。

3、培养学生勇于探索、实践的学习精神。

学习重难点

了解确定位置的方法。

准确判断方向。

设疑导入

谈话导入

如果我们在野外或者在公园、动物园、旅游区迷路了怎么办?

要想不迷路我们在之前要做些什么。

预习提纲

出示例1示意图:

1、怎样才能有对又快的找到1号检查点?

(小组讨论)

2、1号检查点在哪两个方向之间。

在这两个方向之间还有一个什么数据是已经表明的。

3、这个角的两条边有一条指向正东方向,另一条偏向北边,应该注意说。

为什么不说是北偏东30度呢?

 

4、如果只知道1号检查点在东偏北30度的方向上就能马上找到吗?

还要知道什么。

 

5、两个数据都知道了,能不能很快找到这个点?

导学案

展示互动

学生展示的方式、内容等

教师预设需补充、分析、强调的地方

1、讨论怎样观察平面示意图。

2、我们学习的8个方位是怎样的。

3、我们现在学习的示意图与我们三年级学习的内容有什么联系和区别

4、小组交流还要明确其距离。

在绘制平面示意图的时候,可以用一条注有数量的线段表示地面上相对应的距离。

如果用1厘米的线段表示50米,那么就要在图上画出一条1厘米的线段,上面写明50米。

探究提升

绘制校园平面图

1)出示校园内各建筑物的位置说明,根据这些说明绘制出一张校园的示意图吗?

2)分别展示各组绘制的示意图。

3)说说你们是怎样进行绘制的?

归纳反思

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什么知识。

通过学习我们知道了什么,会不会绘制示意图。

达标测评

1、P18页做一做

2、练习三1、2

 

导学案

学习内容

P/22-23(位置的相对性)

学习目标

1、能在确定任意方向的基础上,进一步体会位置关系的相对性,并能在位置变化的情况下,能够判断行走的方向和路程,练习描述简单的路线图。

2、培养学生勇于探索、实践的学习精神。

学习重难点

位置变化的情况下,能够判断行走的方向和路程。

描述简单的路线图。

设疑导入

复习导入

我们已经学习了确定位置的方法,请你看图说一说上海在北京的什么方向上。

北京又在上海的什么方向上呢?

预习提纲

1、讨论什么叫相对性。

2、方向的相对是怎样的。

就是说东对什么方向。

3、为什么在描述两个城市位置关系的时候会有两种方式?

 

4、任选地图上的两个城市,说一说他们的位置关系。

 

5、出示例4图。

这是校园定向运动的路线图,他们是怎样行进的?

他们在每一个赛段所走的方向和路程是怎样的呢?

 

6、小组结合,能根据同学的描述,绘制出路线示意图吗?

展示互动

学生展示的方式、内容等

教师预设需补充、分析、强调的地方

1、讨论方向的相对性。

2、分别展示各个方向的相对性,东对西,南对北。

3、位置的相对性,怎样在语言中显示出来。

4、讨论绘图的方法。

东---------西

南---------北

东偏南------西偏北

北偏东------南偏西

探究提升

B

出示正方形图,连接对角线

A

A点在B点的什么方向上?

B点在A点的什么方向上?

当角度呈45℃时,我们可以说A点在B点的西北方向,B点在A点的东南方向上。

归纳反思

这节课我们一起研究了什么?

你学会了什么知识?

达标测评

1,能根据同学的描述,绘制出路线示意图吗?

展示学生所画示意图。

你是怎样边听边绘制的?

2、22、23页做一做

3、练习四1、2

导学案

学习内容

P28/例1(加法交换律)P29/例2(加法结合律)

学习目标

1、知道加法交换律、结合律。

2、根据具体情况,选择算法的意识与能力,发展思维的灵活性。

3、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能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学习重难点

探究和理解加法交换律、结合律。

设疑导入

情景图导入

出示27页情景图,观察主题图,根据条件提出问题。

(1)李叔叔今天一共骑了多少千米?

(2)李叔叔三天一共骑了多少千米?

预习提纲

1、如何列式。

2、为什么列的式子不同?

它们的结果是怎样。

它们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

3、试着再举出几个这样的例子。

4、通过这几组算式,你们发现了什么?

能不能用一句话说出来。

5、你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示出加法交换律吗?

6、例2的式子能用什么方法来计算。

有几种方法。

7、不同的方法计算结果怎样。

8、再举出几个这样的例子。

通过这几组算式,你们发现了什么?

能不能用一句话说出来。

9、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示加法结合律。

展示互动

学生展示的方式、内容等

教师预设需补充、分析、强调的地方

1、将讨论的式子的关系向各组同学展示。

2、各小组展示自己小组记定律的方法。

3、分别说说是用什么方法记住这些运算定律的。

4、讨论为什么要学习运算定律。

两个加数交换位置,和不变。

这叫做加法交换律。

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和不变。

这叫做叫法结合律。

探究提升

(△+☆)+○=△+(☆+○)用了什么运算定律

△+☆=☆+△用了什么运算定律

归纳反思

学生小结本节课学习的加法的运算定律。

今天这节课你们都有什么收获?

你能把这些运用于以后的学习中吗?

达标测评

(69+172)+○69+(+28)

300+=600+

A+B=+

+36=25+

P28/做一做P31/4、1

导学案

学习内容

加法运算定律的运用

学习目标

1、能运用运算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运算。

2、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算法的意识与能力,发展思维的灵活性。

3、能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学习重难点

能运用运算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运算。

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设疑导入

复习旧知导入

回忆上节课学习的关于加法的运算定律。

能不能使用加法的运算定律使计算简便。

预习提纲

1、出示:

例5

下面是李叔叔后四天的行程计划。

第四天城市A→BA→B115千米

第五天城市B→CB→C132千米

第六天城市C→D118千米

第七天城市D→E85千米

根据上面的条件,能提出什么问题?

 

2、根据提出的问题列式,想一想,这个式子能够怎样计算,各种计算的结果是不是一样的。

 

3、上面的计算方法,哪一种简单些,用了加法的什么运算定律。

为什么要先交换位置后使用结合律。

 

4、讨论,在一些计算题中,为什么要使用运算定律。

展示互动

学生展示的方式、内容等

教师预设需补充、分析、强调的地方

1、学生对我们的条件分别提出不同的问题。

2、对运算顺序及计算方法进行讨论。

3、各小组分别发表自己的见解,其他小组实时提出问题让他们解决。

选出一个有意义的题目让学生列式解答。

加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通常是同时使用的,单一使用的时候很少。

探究提升

想想在现实生活中,加法的运算定律是不是经常使用,在平时的计算中怎样来合理灵活的利用加法的运算定律,从而使计算简便。

245+174+15+155+11在这个题中怎样来使用加法的运算定律。

归纳反思

汇报学习的内容,以及自己的收获.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达标测评

用简便方法计算下面各题

425+14+18675+168+2567+25+33+75

135+39+65+115+137+45+63+50

P32/5—7

导学案

学习内容

P34/例1(乘法交换律)例2(乘法结合律)

学习目标

1、知道乘法交换律、结合律,能运用运算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运算。

2、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算法的意识与能力,发展思维的灵活性

3、能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学习重难点

探究和理解乘法交换律、结合律,能运用运算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运算。

设疑导入

主题图引入(观察主题图,根据条件提出问题。

(1)负责挖坑、种树的一共有多少人?

(2)一共要浇多少桶水?

预习提纲

1、针对上面的问题1列出算式,有几种列法。

2、为什么列的式子不同,它们的计算结果是怎样的。

3、两个算式有什么特点?

你还能举出其他这样的例子吗?

4、能给乘法的这种规律起个名字吗?

能试着用字母表示吗?

5、乘法交换律有什么作用。

6、根据前面的加法结合律的方法,你们能试着自己学习乘法中的另一个规律吗?

7、1这组算式发现了什么?

2举出几个这样的例子。

3用语言表述规律,并起名字。

4字母表示。

展示互动

学生展示的方式、内容等

教师预设需补充、分析、强调的地方

1、小组讨论乘法的交换律、结合律用字母怎样表示。

2、各小组展示自己小组记定律的方法。

3、分别说说是用什么方法记住这些运算定律的。

4、讨论为什么要学习运算定律。

在验算乘法时,可以用交换因数的位置,再算一遍的方法进行验算,就是用了乘法交换律。

交换两个因数的位置,积不变。

这叫做乘法交换律。

先乘前两个数,或者先乘后两个数,积不变。

这叫做乘法结合律。

探究提升

在什么时候使用乘法的交换律,结合律。

使用这两个运算定律的结果是什么。

使用它们的优点是什么。

怎样用乘法的结合律计算25×32×125

归纳反思

学生小结本节课学习的乘法的交换律、结合律。

今天这节课你们都有什么收获?

你能把这些运用于以后的学习中吗?

达标测评

下面的算式用了什么定律

(60×25)×8=60×(25×8)

15×16=16×15

P37/2—4

P35/做一做1、2

在□里填上合适的数。

30×6×7=30×(□×□)125×8×40=(□×□)×□

导学案

学习内容

P36/例3(乘法分配律)

学习目标

1、知道乘法分配律。

2、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算法的意识与能力,发展思维的灵活性。

3、能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学习重难点

乘法分配律的意义和应用。

乘法分配律的反应用。

设疑导入

思考问题导入

在学习乘法的运算定律时,我们观察了一幅主题图,有的同学还提出了一个问题:

一共有多少名同学参加了这次植树活动?

预习提纲

1、小组讨论,尝试用不同的方法解决。

2、小组合作:

(1)两组算式有什么相同点?

(2)两组算式有什么不同点?

(3)两组算式有什么联系?

 

3、你还能举出像这样的几组算式吗?

4、我们举的例子是不是符合这样的规律呢?

 

5通过这些算式我们发现了一个什么规律?

 

6、你有什么好方法帮助我们大家记住乘法分配律?

 

7、用什么方法表示这个规律。

展示互动

学生展示的方式、内容等

教师预设需补充、分析、强调的地方

1、汇报自己的解法。

引导说明不同算法的理由。

2、验证我们举的例子是不是符合这样的规律。

3、用自己的语言说出发现的规律。

两个数的和与一个数相乘,可以先把它们与这个数分别相乘,再相加。

这叫做乘法分配律。

(a+b)×c=a×c+b×c

a×(b+c)=a×b+a×c

 

简记为:

和与一个数相乘=积相加

探究提升

(□+33)×70=6×70+33×□在这个题里我们在□里应填什么数字?

这个式子用了什么定律。

归纳反思

汇报自己的收获。

什么是乘法的分配律。

如果用字母来表示怎样表示。

还有什么疑问。

达标测评

计算

23×12+23×88

(35+45)×12

(11×25)×4

25×(4+40)

P36/做一做P38/5

导学案

学习内容

乘法分配律的应用

学习目标

1、能运用乘法分配律进行一些简便运算。

2、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算法的意识与能力,发展思维的灵活性。

3、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能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学习重难点

合理运用乘法分配律

设疑导入

复习旧知导入

302=300+□(300+2)×43=300×□+2×□

2003=2000+□(2000+3)×14=2000×□+□×□

什么是乘法的分配律。

预习提纲

1、怎样应用乘法分配律使计算简便。

2、比较(100+2)×43102×(40+3)观察题目的特点,以及怎样应用乘法分配律。

 

3、出示(80+8)×2532×(200+3)35×37+65×3738×29+38

讨论:

这个题目符合乘法分配律的结构形式吗?

你能把它转化成乘法分配律的形式吗?

怎样应用乘法分配律进行简算?

4、我们运用刚才学过的知识对出题,你出一个乘法算式,我出一个乘法算式,但这两个算式合起来要能应用乘法分配律简算。

展示互动

学生展示的方式、内容等

教师预设需补充、分析、强调的地方

1、102×()学生任意填上一个两位数。

本组学生完成或者其他组一口说出答案。

2、乘法的分配律特殊形式怎样来运用。

3、分组展示怎样运用运算定律简算的。

两个数相乘,把其中一个比较接近整十、整百、整千的数与一个数的和,再应用乘法分配律可以使计算简便。

这类题目的结构形式的特点是算式的运算符号一般是×、+、×的形式,也就是两个积的和。

在两个乘法算式中,有一个相同的因数,也就是两个数的和要乘那个数。

另外两个不同的因数,一般是两个能凑成整十、整百、整千的数。

探究提升

(1)在□里填上适当的数。

(2)计算102×24

3001×84=□×84+□×849×37+9×63

92×203=92×(200+□)

=92×200+92×□

归纳反思

我们运用乘法分配律间算时,一定要认真审题,观察算式的特点,有的不能直接简算,只要将题型稍加改变,就能进行简算。

达标测评

计算

25×12+25×88

(35+45)×12

(11+25)×4

25×(4+40)

102×439×37+9×639×37+9×6338×29+38

作业:

P38/6—8

导学案

学习内容

连减、连除算式中的简算

学习目标

1、知道了从一个数里连续减去或除以两个数,可以改为减去两个数的和或除以两个数的积。

2、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能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探索、研究数学的意识与能力。

学习重难点

一个数连续减去或除以两个数,可以减去两个数的和或除以两个数的积的方法。

设疑导入

旧知导入

我们在前面学习了加法的运算定律和乘法的运算定律,它们的交换律和结合律分别有什么规律。

在减法和除法中是不是也有这样的规律,

预习提纲

1、出示:

小明在看一本故事书,昨天看到第66页,今天又看了34页,这本书一共234页,还剩多少页没看?

讨论怎样解答,有几种方法。

2、234-66-34234-34-66234-(66+34)观察算式,你有什么发现?

你还能举出这样的几组算式吗?

 

3、观察这几组算式,你有什么发现?

4、发现的这个规律在减法的算式(连减)里是不是都能用。

运用这个规律计算有什么好处。

5、这个规律用字母怎样表示。

6、在减法算式里有这样的规律,在除法的算式里是不是也有这样的规律。

7、3000÷4÷253000÷(4×25)这两个式子的结果怎样。

8、通过这两个式子发现了什么规律。

9、用字母怎样表示这个规律。

展示互动

学生展示的方式、内容等

教师预设需补充、分析、强调的地方

1、各小组派代表汇报本组的讨论成果,各组成员互相交流,相互检查,总结比较出最佳的计算方式。

2、其他组学生提出适应的问题,来对问题精心全面的剖析。

从一个数里连续减去两个数,可以减去两个数的和。

a-b-c=a-(b+c)

从一个数里连续除以两个数,可以除以这两个数的积。

a÷b÷c=a÷(b×c)

探究提升

(1)填空:

判断

480-(268+132)=480〇268〇132638-(438+57=638-438+57

1000-159-□=1000〇(□+441)901-109-91=901-(109+91)

16÷2÷4=16÷(□〇□)3456-(481+519)=3456-481-519

210÷(7×6)=210〇(7〇6)35÷14=350÷2÷7

□÷(25×7)=350〇(□〇□)3000÷4÷25=3000÷(4+25)

归纳反思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

减法及除法的运算性质在计算中怎样来灵活的运用。

达标测评

简算:

(1)1245-(245+673)

(2)1275-(164+36)

(3)480-82-18(4)673-84-71-45

(5)81÷3÷3(6)210÷(7×6)

 

P41/2—4、

导学案

学习内容

两个数相乘的乘法中的简便计算

学习目标

1、会把一个数乘两位数,改成连续乘两个一位数的简便算法。

2、培养学生分析、判断、推理的能力,增强使用简便算法的择优意识。

学习重难点

把一个两位数改成两个合适的一位数相乘的方法。

设疑导入

谈话导入

在前面我们学习了乘法的运算定律,但是在一些题中我们不能直接的使用乘法的运算定律,要把因数变通后才能用运算定律来进行简算。

预习提纲

1、出示例4主题图什么是“一打”?

2、25×12有多少种方法来计算这个题。

3、在这几种方法中,你喜欢哪种方法?

 

4、为什么要把12写成100÷4的形式或3×4的形式或10+2的形式。

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

 

5、为什么这一道题有这几种解题方法。

并且方法还不同。

 

6、在以后的解题中,你能应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解决问题吗?

展示互动

学生展示的方式、内容等

教师预设需补充、分析、强调的地方

1、一道简单的题目,却有了几种不同的解法,并且用了我们以前学习的乘法的运算定律。

2、小组合作分工完成黑板上的题目。

小组内交流。

全班交流。

在计算中遇到这样的题目的时候,我们要学会合理的将几个因数改写成几个因数相乘或相加的形式。

探究提升

25×32×125102×36我们能不能灵活的运用乘法的运算定律来进行简算。

归纳反思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有什么收获,在以后的计算中会不会灵活化解因数。

达标测评

计算

25×3625×32×12526×9934×103

P47/4、5

导学案

学习内容

乘加运算中的简便计算

学习目标

1、灵活运用合适的方法进行简便计算。

2、能运用简便方法解决实际中的问题。

3、培养学生探索、研究数学的意识与能力。

学习重难点

乘加运算中的简便计算的方法

设疑导入

谈话导入

我们在前面学习了乘法的运算定律和加法的运算定律,那么如果在一道算式里,含有乘法又含有加法我们能不能用简便方法来进行计算。

在这里关键要用到哪个定律。

预习提纲

1、出示例5.观察主题图。

找出条件与问题,进行小组讨论,看看这个问题如何解决。

2、讨论解决的方法,看看有几种方法来解决。

3、31×2+30×2+267×21+1这两个式子分别表示什么意思。

可以怎样来进行解答。

 

4、在按月计算的过程中,运用了什么运算定律。

 

5、在按周计算的过程中,是怎样进行数的。

展示互动

学生展示的方式、内容等

教师预设需补充、分析、强调的地方

1、

解答后小组互相交流。

说说自己完成的是哪个问题,怎样解决的?

有没有用到运算定律,怎样运用的?

探究提升

根据主题图的数据你们还能提出什么问题?

(根据条件问题提问。

选择自己感兴趣的问题进行独立解答。

归纳反思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有什么收获,在以后遇到乘、加的题中我们能不能灵活运用定律来进行计算。

达标测评

巩固练习P46—47/1、3、7、8

作业:

准备实践活动《营养午餐》

导学案

学习内容

小数的产生和意义

学习目标

1、知道小数的产生。

2、明白小数的意义。

3、知道小数的计算单位及单位间的进率。

4、小数的计算单位及单位间的进率。

学习重难点

小数的意义和计算单位及进率

设疑导入

谈话导入

我们已经初步认识了小数,小数是怎样产生的?

小数的意义是什么呢?

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小数的产生和意义。

预习提纲

1、动手量课桌的宽度,发现了什么?

 

2、分母是10的分数可以写成几位小数?

 

3、出示米尺教具:

这是把1米平均分成了多少份?

根据以上学习你能知道什么?

4、分母是100的分数可以写成几位小数?

 

5、分母是1000的分数可以写成几位小数?

 

6、什么是小数,小数的计数单位是什么。

 

7、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是多少。

8、小数的计算单位和分数的计数单位有什么不同之处。

展示互动

学生展示的方式、内容等

教师预设需补充、分析、强调的地方

1、讨论为什么分母是10、100、1000的分数可以分别写成一位小数、两位小数、三位小数。

2、为什么说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

3、分数写成小数时,可以仿照整数的写法,写在整数个位的右面,用圆点隔开。

在测量和计算时,往往得不到整数的结果,这时也常用小数表示。

由于日常生活和生产的需要,从而产生了小数。

分母是10、100、1000……的分数可以写成小数,像这样用来表示十分之几、百分之几、千分之几……的数叫做小数。

探究提升

0.457,每个数位上的数各表示几个几分之一?

一个小数由5个1、3个0.1、6个0.01组成,这个小数是()

归纳反思

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明白了小数的产生及意义,知道了小数的计算单位及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

达标测评

1、判断:

(1)0.40里面有4个0.01()     

(2)35克=0.35千克()

2、把小数改写成分数

0.9     0.09     0.0359

3、51页做一做

导学案

学习内容

小数的读法和写法

学习目标

1、进一步认识小数的意义。

2、会读、写小数。

3、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

学习重难点

小数的读法和写法

设疑导入

复习旧知导入1、0.15是()位小数,表示()分之();0.008是()位小数,表示()分之()。

2、0.07的计数单位是(),它有()个这样的计数单位;0.138的计数单位是(),它有()个这样的计数单位。

预习提纲

1、小数可以分为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实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