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产3万吨富硒荞麦粉富硒小麦全粉深加工及废弃物资源化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书.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897318 上传时间:2022-10-13 格式:DOCX 页数:82 大小:213.0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年产3万吨富硒荞麦粉富硒小麦全粉深加工及废弃物资源化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书.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2页
年产3万吨富硒荞麦粉富硒小麦全粉深加工及废弃物资源化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书.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2页
年产3万吨富硒荞麦粉富硒小麦全粉深加工及废弃物资源化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书.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2页
年产3万吨富硒荞麦粉富硒小麦全粉深加工及废弃物资源化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书.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2页
年产3万吨富硒荞麦粉富硒小麦全粉深加工及废弃物资源化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书.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年产3万吨富硒荞麦粉富硒小麦全粉深加工及废弃物资源化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书.docx

《年产3万吨富硒荞麦粉富硒小麦全粉深加工及废弃物资源化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年产3万吨富硒荞麦粉富硒小麦全粉深加工及废弃物资源化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书.docx(8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年产3万吨富硒荞麦粉富硒小麦全粉深加工及废弃物资源化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书.docx

年产3万吨富硒荞麦粉富硒小麦全粉深加工及废弃物资源化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书

总论

1.1项目名称

年产3万吨富硒荞麦粉富硒小麦全粉深加工及废弃物资源化项目

1.2项目建设单位及法人代表

项目承办单位:

XX市XX杂粮工贸有限责任公司

企业法人:

项目负责人:

1.3项目建设地点

XX市XXXX镇北街和XX

1.4项目建设性质

扩建

1.5公司主要经营项目及目标

公司主要经营项目有:

谷物、豆类、油料收购、加工、销售及技术出口业务和本公司所需要的机械设备、零配件、原辅材料及技术的进口业务,本企业自产产品研究开发(国家限定公司经营或禁止进口的产品及技术除外)、其他方便食品限制、销售,正餐服务(限分公司经营)。

转变生产理念,改进生产工艺,丰富产品类型,延伸荞麦产业链,提高资源利用率。

1.6项目单位概况

XX市XX杂粮工贸有限责任公司始建于1996年12月,地处211国道的XX灵武北路,公司下设两处生产厂区(即:

XX镇北街生产厂区,XX灵武北路生产厂区),企业占地面积15000平方米,现有建筑面积3115平方米,注册资金320万元,现有从业人员45人,拥有总资产3228万元。

XX镇北街生产厂区主要从事富硒荞麦及富硒小麦收购,加工富硒小麦全粉、荞麦精粉、荞麦普粉,XX灵武北路生产厂区为荞麦的二次加工基地,主要生产荞麦全粉、荞麦速食面、荞麦专用粉(凉粉、凉皮粉)、黑荞麦营养糊、荞香酥、金燕麦营养糊等产品,企业已形成年产10000吨荞麦系列产品的生产规模。

公司于2008年至2011年先后通过了荞麦系列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认证,“质量管理体系”及“环境管理体系”认证,被甘肃省农发行评为企业信用等级“AA级企业”,荣获XX市委、市政府颁发的“技术创新示范企业”、“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甜龙牌”被评为中国著名品牌,2010年11月被省农牧厅评为“绿色食品生产先进企业”。

XX市XX杂粮工贸有限责任公司与20000户农户签订协议,进行引进特克赛尔羊、萨福克羊、杜泊绵羊和小尾寒羊母羊等良种肉羊;甘肃白猪良种母猪、杜洛克公猪和长白等良种公猪,同时购置相应的仪器设备。

1.7项目建设目标及概况和内容

(1)富硒荞麦原料生产与荞麦糊深加工

采用富硒荞麦种植技术建立10000亩富硒荞麦生产基地,年产1000吨富硒荞麦糊;

(2)年产30000吨荞麦原料加工成粉和速食面

采用荞面撬面机生产工艺,应用电动石磨生产技术,年产30000吨荞麦;其中用20000吨荞麦加工成荞麦精粉11200吨,荞麦普粉3200吨,用10000吨荞麦加工成荞麦速食面系列产品14600吨。

(3)荞麦皮制醋工程

采用固态微生物技术将1.24吨荞麦皮与小米、麸皮制醋,年产1.48万吨荞麦米醋。

(采用基地农户分散制作)

(4)荞麦皮枕芯加工

将富硒荞麦皮430吨添加辅料后制成2万个荞麦皮枕芯。

(5)生产和生活污水资源化工程

(6)生产和生活污水资源化工程

面粉和面条加工厂的废水进入沼气池生产沼气、沼渣、沼液,将沼气用于面粉厂燃料自用,沼渣和沼液用于公司富硒荞麦试验田;促进农产品加工产业的优化升级,同时降低资源浪费和促进生态平衡,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

本项目建成后,平均每年可利用加工厂生产清洗废水100,生活污水70吨。

(7)品种引进

①引进肉猪品种2个,黑猪2000头、野家杂交猪3000头。

②引进肉羊品种2个,黑山羊12000只、小尾寒羊10000头。

(8)设备购置及技术培训

共购置仪器设备631台辆(套);技术培训6000人。

①新建荞麦速食面加工车间750平方米;

②新建辅料库300平方米;

③新建原料库720平方米;

④新建荞麦面粉加工车间900平方米;

⑤新建成品库900平方米;

⑥新建蓄水池100平方米;化粪池40平方米;配电室36平方米;锅炉房90平方米;沼气池50立方米;机修间100.8平方米;办公楼390平方米;厕所27立方米;垃圾站27立方米;大门1个。

1.8投资结构及资金来源

(1)投资结构:

本项目扩建工程总投资规模为8000.39万元,其中土建投资687.93万元;仪器设备投资1502.46万元;技术培训及推广服务投资35.0万元;品种引进投资2263.0万元;其他费用3012.0万元;预备费500.0万元;

(2)资金来源:

本项目扩建工程建设投资8000.39万元,其中国家扶持4000.0万元,占项目建设总投资的50%;项目建设单位自筹2000.39万元,占项目建设总投资的25%;申请银行贷款2000.0万元,占项目建设总投资的25%。

1.9项目总投资

项目投资8000.39万元,其中:

固定资产投资4453.39万元,铺底流动资金2500万元,银行贷款2000万元

1.10项目建设期限

1年(2012年8月—2013年10月)

1.11项目社会效益

本项目的建设可促进当地循环经济发展,增加地方财政收入,安排社会富余劳动力就业,带动相关行业如运输业、社会服务业等行业发展,可有效增加当地居民收入,提高该地区人民的生活水平和国民经济总体水平。

项目建成后,为社会提供了新的就业机会,同时项目的实施也将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初步预测可直接增加就业80人,对发展当地的经济具有重要意义。

本项目实施后可吸收当地及周边地区更多的农户参与无公害肉猪的养殖,充分调动农民农业生产的积极性,调整农业生产结构,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带动当地经济发展,增加收入,使农民收入较大提高,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共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年可直接带动7000农户,直接受益农民年收入增加总额10500万元;直接增加就业人数340人,直接增加工资收入760万元。

本项目的实施还可以间接带动XX及周边市县饲料种植业、饲料加工业、交通运输业的发展。

1.12主要经济技术指标

表1-1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表

序号

项目

单位

估报告

备注

1

建设期

1年

2

总投资

万元

8000.39

2.1

固定资产投资

4453.39

2.2

固定资产方向税

0.00

2.3

建设期利息

66.00

2.4

流动资金

500.00

3

销售收入

万元

25155.00

正常年

4

销售税金

万元

1199.12

正常年

5

利润总额

万元

1847.91

平均值

6

财务内部收益率(全部投资)

30.10

所得税前

财务内部收益率(全部投资)

24.48

所得税后

财务内部收益率(自有资金)

26.51

所得税后

7

财务净现值(全部投资)

万元

8794.68

所得税前,注:

ic=8%

财务净现值(全部投资)

万元

6113.35

所得税后,注:

ic=8%

财务净现值(自有资金)

万元

5848.68

所得税后,注:

ic=8%

8

投资利税率

47.34

9

投资利润率

29.41

10

投资回收期(静态)

4.60

所得税前,含建设期

投资回收期(静态)

5.12

所得税后,含建设期

投资回收期(动态)

5.19

所得税前,含建设期

投资回收期(动态)

5.97

所得税后,含建设期

11

借款偿还期(人民币)

3.22

含建设期

12

经营成本

万元

21342.99

正常年

13

总成本

万元

20670.61

平均值

14

盈亏平衡点

56.84

1.13可行性研究结论

经调查研究和分析论证本报告认为:

该项目符合国家产业政策,是可行的。

项目建成后,年营业收入25155万元,年均利润总额1847.91万元。

本项目产品适应市场需求,投资回收期短,利润高,经济效益显著。

1.14编制依据、内容及范围

1、项目建设单位关于对该项目进行可行性研究报告的委托书

2、XX市XX杂粮工贸有限责任公司《年产3万吨富硒荞麦粉深加工及废弃物资源化项目》建议书

3、国家发展改革委、建设部(发改投资[2006]1325号文)发布的《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第三版);

4、《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253号;

5、新的有关财务制度的会计制度;

6、《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GBZ1—2002;

7、《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

8、《建筑与建筑群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规范》;

9、《甘肃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计划》;

10、项目建设单位提供的有关本项目的各种技术资料、项目方案及基础材料。

11、《甘肃省经济委员会关于进一步加快推行清洁生产的意见》(甘经资[2007]334号)

12、甘肃省实施《关于基本建设和技术改造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增列节能篇(章)的暂行规定》办法

13、国家发展改革委《“十二五”资源综合利用指导意见》

14、《甘肃省资源综合利用条例》(2007年5月31日)

15、《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2002年6月29日)

16、《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1995年10月30日)。

1.15结论与建议

1、加大市场开拓力度,建立健全市场体系,实行产、供、销一体化,不断提高产品市场竞争力。

同时本项目有着良好的市场环境和广阔的发展前景,从目前发展情况看主要障碍因素是资金短缺。

建议加大项目扶持力度,增加资金投入量,扩大生产规模,提高效益。

2、强化企业管理手段和管理水平,降低成本,提供经济效益。

3、销售价格应因地制宜,由于产品本身的特点和各地消费水平的差异,产品销售应充分考虑各种因素的影响,合理定价啊,以到达促销的目的。

4、项目投入生产后可使荞麦生产加工资源化、减量化、无害化,达到了产品增值和资源综合利用的双重效果。

基于项目建设带有较大的社会公益性,建议国家给予资金扶持,建议省、市、县(区)各级政府给予配套资金支持和各项优惠政策的扶持,实施单位要同有关各方加强协调,确保项目按计划完成,建议项目主管部门能尽快审批立项,确保项目早日实施。

第二章项目建设的背景及必要性

2.1项目建设背景

农业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础,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始终是我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根本问题。

自2004年以来,中共中央出台了关于“三农”问题的9个中央一号文件,因此,如何从根本上破解“三农”这一难题,已成为目前经济社会发展中需要研究的重要课题。

促进农民持续增收,是“三农”工作的核心和主题。

增加农民收入最根本的出路在于加快农业科技创新,调整农业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中强调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着力培育一批竞争力、带动力强的龙头企业和企业集群示范基地,推广龙头企业、合作组织与农户有机结合的组织形式,让农民从产业化经营中得到更多的实惠。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切实加强农业基础建设进一步促进农业发展农民增收的若干意见》中强调“切实加大‘三农’投入力度,巩固、完善、强化强农惠农政策,形成农业增效、农民增收良性互动格局”。

支持农业产业化发展。

继续实施农业产业化提升行动,培育壮大一批成长性好、带动力强的龙头企业,支持龙头企业跨区域经营,促进优势产业集群发展。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农业科技创新持续增强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的若干意见》中指出,着力提高农业产业化水平。

重点培育和引进一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以农产品生产基地为依托,形成若干具有当地特色和资源优势的农业产业化示范基地。

引导龙头企业与农民结成紧密的利益共同体,让农民更多地分享产业化经营成果。

同时,目前我国资源利用效率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仍然较低,突出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