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年人教版历史必修三江苏专用讲义第2课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Word版含答案.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8973168 上传时间:2023-02-02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102.0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年人教版历史必修三江苏专用讲义第2课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学年人教版历史必修三江苏专用讲义第2课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学年人教版历史必修三江苏专用讲义第2课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学年人教版历史必修三江苏专用讲义第2课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学年人教版历史必修三江苏专用讲义第2课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学年人教版历史必修三江苏专用讲义第2课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Word版含答案.docx

《学年人教版历史必修三江苏专用讲义第2课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Word版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年人教版历史必修三江苏专用讲义第2课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Word版含答案.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学年人教版历史必修三江苏专用讲义第2课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Word版含答案.docx

学年人教版历史必修三江苏专用讲义第2课罢黜百家独尊儒术Word版含答案

第2课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课程标准

学法·素养

  知道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的史实。

通过课本第一子目,理解“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提出的背景条件,形成历史时空观念,培养合理解释历史问题的能力。

通过挖掘教材知识(资料回放)、解读原始史料,理解董仲舒新儒学的特点,培养史料实证及合理解释历史问题的能力。

利用教材及史料,正确认识和评价儒学成为正统思想的影响,培养学生历史地、辩证地认识历史事物的能力。

通过对“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探究,并与今天的现实生活相联系,体会优秀传统文化的核心精神,形成弘扬传统文化的家国情怀。

[学生用书P6]

 从“无为”到“有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汉初:

“无为而治”

(1)原因:

秦末战火频繁,社会经济破坏严重。

(2)政策:

与民休息政策。

(3)表现:

减轻田租、免自卖为奴婢者为庶人;让大量士兵回家,授予田宅;免除一定的赋税和徭役等。

(4)作用:

汉朝的经济实力逐渐恢复和增强,人民生活安定,社会繁荣,国力日盛。

2.积极有为的政治思想

(1)原因:

社会潜伏着危机,诸侯国的势力日益膨胀,土地兼并剧烈,匈奴为患。

(2)目的:

加强中央集权,适应国家统一形势的需要。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提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提出:

由汉代儒家代表人物董仲舒提出。

2.特点:

糅合诸子百家中道家、法家和阴阳五行家的一些思想到儒家思想中,形成新的儒学体系。

3.概况

目的

主张

结果

加强中

央集权

“春秋大一统”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被汉武帝所接受,有利于扭转内外松弛的局势

加强

君权

“君权神授”“天人合一”和“天人感应”

续 表

目的

主张

结果

维护统

治秩序

“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和仁、义、礼、智、信

 儒学成为正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措施

(1)政治上:

汉武帝起用很多儒学家参与国家大政,儒家学说成为政府选拔人才、任官授爵的标准。

(2)教育上

①儒家经典成为国家规定的教科书,汉武帝正式规定《诗》《书》《礼》《易》《春秋》为“五经”,并设立“博士”。

②汉武帝兴办太学,由儒家五经博士负责教授,打破了以往由贵族官僚世代为官的陈规,提高了儒学的地位。

③汉武帝下令在全国各郡县设立学校,初步建立了地方教育系统。

儒学在民间开始处于独尊的地位。

2.影响

(1)儒家思想成为历代统治者推崇的正统思想。

(2)逐渐成为两千多年来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

【概念阐释】 

“无为而治”

道家的“无为”政治即所谓“帝道”,即不要把自己的意志强加给社会,要顺应时势和民心,休养生息,以恢复和发展生产。

【构图解史】 

“罢黜百家”的背景

【名师点拨】 

秦始皇为巩固专制统治焚书坑儒,汉武帝也是为了加强大一统而采取了董仲舒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二者都是君主专制下的思想专制的表现。

【构图解史】

董仲舒的新儒学

【精要点拨】 

董仲舒改造的新儒学适应了当时政治统治的需要,是儒学成为统治思想的根本原因;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措施,直接推动了儒学地位的迅速提高,是儒学获得统治地位的重要原因。

【精要点拨】 

“外儒内法,剂之以道”的治国理念

以儒家伦理道德为中心,以法家严刑峻法为辅助,以道家权术政治为手段。

儒家强调道德感化;法家主张严刑峻法;道家则以顺应自然为原则。

“外儒内法,剂之以道”是古代封建帝王治理国家最理想、最成功的理念。

网络小结

术语精要

1.董仲舒是汉代儒家的代表人物,他把诸子百家中道家、法家和阴阳五行家的一些思想糅合到儒家思想中,加以改造,形成了新的儒学体系。

2.“罢黜百家,独尊儒术”适应了西汉政府加强中央集权统治的需要。

儒学正统地位在汉代确立后,儒家思想逐渐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

3.汉武帝兴办太学,打破了以往由贵族官僚世代为官的陈规;在全国各郡县设立学校,初步建立了地方教育系统。

 董仲舒的新儒学思想

1.董仲舒“春秋大一统”以及“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思想

史料 ①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

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

②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

——《汉书·董仲舒传》

①意思是用儒家思想统一全国人民的思想。

②是指儒家学说以外的学说。

史料中,董仲舒提出了怎样的主张?

有何特点?

实质是什么?

提示主张:

“春秋大一统”“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特点:

将国家统一上升到“天”的高度,寻求国家统一的理论基础。

实质:

是一种思想专制,为国家统一服务。

2.董仲舒新儒学思想的主要内容及影响

史料 惟①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一国则受命于君。

王者必受命而后王,王者必改正朔,易服色,制礼乐,一统于天下。

天为君而覆露之,地为臣而持载之;阳为夫而生之,阴为妇而助之;春为父而生之,夏为子而养之……②王道之三纲,可求于天。

——董仲舒《春秋繁露》

①即“君权神授”思想。

②即后世所说的“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

史料中,董仲舒提出了什么思想?

有何作用?

分析在为人处世的道德问题上,董仲舒提出了怎样的主张。

有何意义?

提示思想:

“君权神授”“天人合一”“天人感应”。

作用:

维护了君主权威,加强了中央集权,又限制了君主暴政。

主张:

“三纲五常”。

意义:

有利于巩固君权,维护社会秩序的稳定。

多角度理解董仲舒新儒学呈现的特点

(1)从思想内涵看,融儒学、阴阳五行家、黄老之学和法家思想为一体。

 

(2)主张在政治思想方面实行“大一统”,强调君主权威,赋予君权以神权色彩。

(3)在宣扬君权神授的同时,又继承和发扬了儒家的民本思想和“仁政”思想。

(4)以维护皇权的绝对性为目的,受到统治者重视,迅速成为封建社会正统思想。

(5)具有神学色彩,其哲学思想的本质是唯心主义。

(6)承认现实政治秩序的合理性(如皇权专制),即维护现实统治。

 儒学成为正统

1.从“无为而治”到“积极有为”

史料 据《汉书·食货志》记载,汉初至武帝即位的七十年间……①郡国的仓廪堆满了粮食。

太仓里的粮食由于陈陈相因,致腐烂而不可食,政府的库房有余财,京师的钱财有千百万,连串钱的绳子都朽断了。

秦始皇的统一思想是不要人民读书,他的手段是刑罚的裁制;汉武帝的统一思想是②要人民只读一种书,他的手段是利禄的诱引。

结果,始皇失败了,武帝成功了。

——顾颉刚

①说明汉武帝时期国力空前强盛。

②说明汉武帝用儒家思想统一全国人民的思想。

(1)据史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汉武帝为什么接受了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张。

提示①国家经济实力增强,为推行“积极有为”的统治政策创造了有利条件。

②汉武帝时期,需要采取有效措施解决土地兼并、王国割据、边境不宁等问题。

③董仲舒的新儒学适应了封建统治的需要。

(2)史料中,汉武帝采取的“只读一种书”“利禄的诱引”的具体措施分别是什么?

提示①“只读一种书”:

规定儒家经典为国家教科书;设立太学,由儒家五经博士负责教授太学生。

②“利禄的诱引”:

起用儒学家参与国家大政;非贵族官僚家庭的子弟可凭太学资格做官。

2.“罢黜百家”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史料 秦以后的中国文化曾遭受三次厄运,一次是①秦始皇的焚书,一次是汉武帝的罢黜百家,再一次是明初的科举制度。

在这三次中,要算董仲舒所发动的这一次对封建政权的长期巩固所起的作用最大,②对文化的危害也最为长远。

——胡寄窗《中国经济思想史》

①指焚书坑儒。

②说明“罢黜百家”对中国文化具有严重的破坏性,应当辩证地看待汉武帝独尊儒术的措施。

史料中作者认识汉武帝的“罢黜百家”的视角是什么?

你认为合理吗?

请说明理由。

提示视角:

强调汉武帝的“罢黜百家”对文化发展的危害。

观点:

不合理。

理由:

①汉武帝的“罢黜百家”有利于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发展传播。

②有利于提高官员的文化素质,使读书成为社会风尚。

③有利于我国社会秩序的稳定发展,有利于国家的统一。

董仲舒新儒学得到全面肯定的原因

(1)社会根源:

汉武帝在位时西汉王朝正处于上升时期,但内有王国问题,外有匈奴骚扰,社会需要一种思想理论来巩固统一的中央集权,建立与其相适应的社会秩序。

(2)理论创新:

儒家思想经过董仲舒改造后,宣扬“大一统”,对巩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非常有利,因而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3)有利于统治:

董仲舒利用“天人感应”学说来宣传“君权神授”,虽然带有迷信色彩,但对于树立皇权、加强中央集权有利,因而得到了统治者的赏识。

 

一、董仲舒新儒学与先秦儒学的联系及不同

1.联系:

董仲舒新儒学继承和发扬了先秦儒学的民本思想和“仁政”思想。

2.不同

先秦儒学

董仲舒新儒学

主题

讨论现实问题

讨论神学问题

功能

是对“真理”的追求

为现实政治服务

内容

包含民本思想,具有古典人文主义色彩

外儒内法,兼采各家思想

地位

只是诸子百家之一

官方化,成为封建正统思想

【对点演练】

1.董仲舒认为,天是宇宙间的最高主宰,“唯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因而主张“屈民以伸君,屈君以伸天”。

董仲舒这一思想(  )

A.神化皇权并力图使之受制约

B.确立了儒法合流的治国方略

C.否定了原始儒学的民本思想

D.使神权与王权开始走向结合

解析:

选A。

据材料“唯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可知神化了皇权,同时材料“屈君以伸天”又体现了对皇权的制约,故选A项。

二、董仲舒新儒学得到全面肯定的原因

1.社会根源:

汉武帝在位时西汉王朝正处于上升时期,但内有王国问题,外有匈奴入侵,社会需要一种思想理论来巩固统一的中央集权,建立与其相适应的社会秩序。

2.理论创新:

儒家思想经过董仲舒改造后,宣扬“大一统”,对巩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非常有利,因而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3.有利于统治:

董仲舒利用“天人感应”学说来宣传“君权神授”,虽然带有迷信色彩,但对于树立皇权、加强中央集权有利,因而得到了统治者的赏识。

【对点演练】

2.董仲舒曾说:

“春秋之义,国有大丧者,止宗庙之祭而不止郊祭,不敢以父母之丧,废事天地之礼也。

”董仲舒此言的主要目的是(  )

A.强调尊天地而贵君权  

B.说明等级礼仪的重要性

C.宣传儒学的独尊地位

D.阐述君主专制需要神学

解析:

选A。

据题干材料“国有大丧者,止宗庙之祭……不敢以父母之丧,废事天地之礼也”可知突出强调了君主、天地的地位,故选A项。

礼仪只是实现国家统治的手段,故B项错误;材料不涉及儒家与其他思想的存废,故C项错误;材料突出家与国的关系,故D项错误。

[学生用书P9]

1.史书载:

“汉初萧(萧何)、曹(曹参)为相,填(镇)以无为,从民之欲而不扰乱。

”这反映出汉初的统治思想是(  )

A.法家思想      B.道家思想

C.儒家思想D.墨家思想

解析:

选B。

材料中的“无为”“从民之欲”等关键词反映了当时统治者吸取道家“无为”思想,采取与民休息的政策,故B项正确。

2.《剑桥插图中国史》中有这样的叙述:

“汉代儒学的胜利并不排斥其他思想流派。

”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汉代儒学取得独尊地位,异己得到排斥

B.汉代儒学融合了佛教、道教思想

C.汉代儒学吸取了阴阳家等流派的思想

D.儒学在汉代成为正统思想

解析:

选C。

据题干“汉代儒学的胜利并不排斥其他思想流派”信息及所学知识可知,汉代董仲舒的新儒学是在吸收了道家、法家、阴阳五行家的一些思想的基础上取得独尊地位的,故选C项。

3.关于“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与“大一统”二者的关系的争论,下面四种结论正确的是(  )

A.政治上的统一确保了思想上的统一

B.董仲舒的学说不适应专制统治的需要

C.思想上的统一为政治上的统一服务

D.汉武帝时儒家思想成为封建社会的统治思想

解析:

选C。

汉初,随着郡国并行制的推行,国家面临统治危机,董仲舒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张,即强调思想的统一,这有利于国家的统一,故选C项。

4.“灾异示警”是中国古代神学政治理论的核心主张,也是中国古代言谏制度的精神支柱;它与“君权神授”共同构成古代天命哲学的基础,为统治阶级所接受,代代相传而深入人心。

这表明(  )

A.君主专制催生了“君权神授”思想

B.“灾异示警”有效制约了君主集权

C.言谏制度源于原始宗教迷信思想

D.统治者借神学思想稳定政治秩序

解析:

选D。

根据材料可知,言谏的本质是为了维护君主专制,而“君权神授”也是为了神化君权维护统治,故D项正确。

5.西汉前、中期两个截然对立的社会集团——儒生和“文法吏”,在后期渐趋合流,形成了一个全新而有长久生命力的社会阶层——士大夫。

西汉后期“士大夫”形成的主要因素是(  )

A.“统制经济”的实施B.诸侯势力的削弱

C.“独尊儒术”的提出D.察举制度的实行

解析:

选C。

西汉后期“士大夫”形成过程实际上是儒生政治地位上升的过程。

“独尊儒术”的提出,建立起以儒学为标准的选官制度,儒生政治地位上升,故选C项。

6.清朝学者赵翼说:

“西汉开国,功臣多出于亡命无赖;至东汉中兴,则诸将皆有儒者气象。

”出现“儒者气象”是因为(  )

A.孔子有教无类

B.孔子创立儒家学派

C.儒学成为正统思想

D.“五经”的流传

解析:

选C。

依据“西汉开国”“东汉中兴”等信息可知,经过西汉时期的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家思想逐渐成为我国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故选C项。

A、B、D三项均与材料无关,排除。

教材答疑·名师指津

一、学思之窗(教材P9)

想一想,汉武帝既然“独尊儒术”,为什么在他的统治思想中又杂糅了一些其他学派的思想?

提示

(1)董仲舒的新儒学适应了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因而得到了重用,“独尊儒术”被采纳。

(2)其他学派中也有一些对当政者统治有利的思想,如法家的法治思想、重农抑商政策等,所以也会被采纳。

二、本课测评(教材P11)

汉代儒学为什么能成为正统思想?

提示

(1)董仲舒的新儒学提出的一系列主张迎合了时代的需要。

(2)汉武帝大力推动儒学发展,全面肯定新

儒学思想,起用儒者数百人参与国家大政,兴办太学,使天下文士都学习儒家经典。

三、学习延伸(教材P11)

上述两条资料反映了董仲舒的什么思想?

请谈谈你对这种思想的看法。

提示

(1)思想:

“三纲五常”。

(2)看法:

①有利于维护社会秩序,在当时有一定的积极性。

②推崇孝道和仁、义、礼、智、信,抛弃其中的封建成分,就是中华传统美德的重要组成部分,应该弘扬。

③强调君权虽然有利于当时加强中央集权的时代需要,但对以后两千多年的中国历史发展极为不利。

④强调夫权,压迫妇女,更是应该批判的。

(必修3独具)

黄老哲学:

中国战国时期的哲学、政治思想流派。

尊传说中的黄帝和老子为创始人,故名。

黄老之术始于战国,盛于西汉初期。

黄老思想以道家思想为主发展黄帝、老子的道家思想,并兼采阴阳、法、儒、墨等诸家观点,形成自己的一家之言。

黄老思想的特点是“无为而治”。

“黄”:

黄帝的学说,修身,养生。

“老”:

老子的学说,治国,无为。

黄老思想主要就是汉初的统治思想,即“休养生息”。

“天人感应”“天人合一”:

“天人感应”“天人合一”,认为天是万物的主宰,天子受命于天,所以人民

和诸侯都要服从天子的统治,如果天子无道,上天便会降灾于他。

法律儒家化:

自汉代春秋决狱开始,中国法律走上了儒家化的道路。

所谓法律的儒家化,是指将儒家的道德精神注入法律、法令,使封建法律具有了伦理法的性质,即以儒家思想为立法、注律,以及司法实践中定罪、量刑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中国法律的儒家化,形成了礼法合一的特色,影响深远。

    

(建议用时:

30分钟)

一、选择题

1.西汉初,“自天子不能具醇驷,而将相或乘牛车,齐民无藏盖”。

在此背景下,西汉政府立国的指导思想是(  )

A.墨家思想       B.法家思想

C.道家思想D.儒家思想

解析:

选C。

西汉初年,由于经济遭到严重破坏,统治者为了恢复经济和安定人心,吸取了道家“无为而治”的思想,采取了与民休息的政策。

2.汉兴之初,刘邦崇尚黄老之学,推行“无为而治”的治国方略,而70余年后刘彻强行罢黜“黄老、刑名百家之言”。

这种文化政策变化的路径实际上反映了(  )

A.意识形态领域斗争此消彼长的残酷性

B.从立国安邦到皇权专制的现实变化与需要

C.道学理论的缺陷和新儒学的博大精深

D.统治集团内部权力争夺与利益分配的冲突

解析:

选B。

汉初推行了几十年的休养生息政策,国家实力增强,但仍面临着严重的社会危机。

如王国势力日益膨胀,土地兼并剧烈,匈奴为患,这些都威胁着西汉的稳定。

要解决这些问题,必须加强中央集权,采取积极有为的政策,故答案选B项。

3.春秋战国开始,有这么一个思想发展的基本趋向,那就是从王权儒学转向皇权儒学,这一思想转向最终由“中华帝国制度的总设计师”完成。

该“总设计师”首倡(  )

A.以德治民、爱惜民力B.用“仁义”“王道”施政

C.法、术、势结合统治D.“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解析:

选D。

董仲舒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维护君主权威,体现儒学为皇权服务,故选D项。

以德治民、爱惜民力是孔子的主张,孔子主张恢复西周制度,没有维护皇权,A项错误;“仁义”“王道”是荀子思想,但荀子没有维护皇权的主张,B项错误;法、术、势结合是法家思想,C项错误。

4.汉代以来,大臣上书皇帝,不论是颂扬功德还是直言过错,都以“臣诚愚鄙”“臣昧死”之类开篇,意味着自卑、放弃尊严。

这类官场语言的使用说明(  )

A.“君权神授”观念深入人心

B.“君为臣纲”思想影响较大

C.“皇帝独尊”思想逐渐形成

D.“皇权至上”观念受到冲击

解析:

选B。

“臣诚愚鄙”“臣昧死”是针对皇帝说的,这是受“君为臣纲”思想的影响,即B项正确;材料不涉及“君权神授”,A项不符合题意,排除;材料不涉及“皇帝独尊”思想,C项不符合题意,排除;“皇权至上”观念不是受到冲击而是不断加强,D项不符合题意,排除。

5.中国古代统治者宣扬“敬天、法祖、忠君、保民”,汉朝以后“以孝治天下”逐渐成为贯彻两千年帝制社会的治国纲领。

这表明(  )

A.儒学正统坚不可摧B.政治与伦理相结合

C.君主皆为道德楷模D.宗法制度得以延续

解析:

选B。

材料“以孝治天下”,体现的是伦理关系,“治国纲领”,体现的是政治关系,故选B项。

材料体现了儒家正统地位的确立与巩固,不涉及破坏、摧毁问题,A项错误;材料并未涉及君主的德行,C项错误;宗法制强调的是宗法血缘,D项错误。

6.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说:

秦朝灭亡后“法家学说信誉扫地,而儒家学说被长期推崇为官方教义。

不过,从某种意义上说,这也是法家的一个胜利”。

“这也是法家的一个胜利”指的是(  )

A.“独尊儒术”体现了法家的思想专制原则

B.法家思想是董仲舒新儒学的核心

C.儒家思想已经失去了先秦的“民本”特色

D.法家学说被董仲舒全面吸收

解析:

选A。

据题干可知,董仲舒提出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是思想上的大一统、思想专制的体现,体现了法家集权思想,故选A项。

B、C、D三项说法与题干材料不符,排除。

7.元朔五年(公元前124年),汉武帝采纳董仲舒“愿陛下兴太学,置名师,以养天下之士”的建议,在长安创办太学。

由此可见太学(  )

A.违背了中国古代教育发展的方向

B.促使儒学教育民间化和制度化

C.是国家培养政治管理人才的学校

D.彻底改变贵族垄断官位的局面

解析:

选C。

根据材料“兴太学……以养天下之士”可知,太学是为培养治国理政人才而设的,故选C项。

材料体现了太学兴办顺应了时代的需要,故A项错误;民间化与材料“长安创办太学”不符,故B项错误;D项表述过于绝对化,故D项错误。

8.汉代时期,儒学在巴蜀、河西走廊和岭南等边远地区广泛传播,其重要作用是(  )

A.促进儒学的广泛传播B.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

C.促进边疆地区的发展D.奠定儒学的主流地位

解析:

选B。

汉代时期,儒学在巴蜀、河西走廊和岭南等边远地区广泛传播,有利于对全国文化的认同,维护国家统一,故B项正确。

二、非选择题

9.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

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

——《汉书·董仲舒传》

材料二 董仲舒新儒学的基础是“天人感应”学说。

他认为人君受命于天,进行统治,所以应当“屈民而伸君,屈君而伸天”。

如果人君无道,天就会降下灾异来谴责和威慑。

如果人君面对灾异而不思悔改,就会出现“伤败”,因此人君必须仿效天道,实行仁政。

请回答:

(1)材料一中董仲舒提出了怎样的思想?

结合当时历史背景,说明他的主要目的。

(2)材料二反映出董仲舒怎样的心态?

简析他产生这种心态的思想根源。

解析:

(1)据题干材料一信息提炼出思想主张,从汉武帝时期的政治、思想等角度说明其主要目的。

(2)据材料二从“天人感应”思想的特点说明董仲舒的心态;从儒学思想糅合其他思想的特点角度说明其思想根源。

答案:

(1)思想:

“大一统”思想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主要目的:

汉武帝时期,北方和南方边境不宁,王国问题仍然在一定程度上威胁中央集权;汉武帝要求在政治上、思想上加强中央集权;董仲舒为适应汉武帝的政治需要,提出上述观点。

(2)心态:

既要维护君主权威,加强集权,又企图限制君主暴政。

思想根源:

董仲舒继承儒家“仁政”学说,又吸收法家加强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学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其它模板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