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保山市龙陵县一中学年下学期四月份考试 高一历史.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8972691 上传时间:2023-02-02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143.5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云南省保山市龙陵县一中学年下学期四月份考试 高一历史.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云南省保山市龙陵县一中学年下学期四月份考试 高一历史.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云南省保山市龙陵县一中学年下学期四月份考试 高一历史.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云南省保山市龙陵县一中学年下学期四月份考试 高一历史.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云南省保山市龙陵县一中学年下学期四月份考试 高一历史.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云南省保山市龙陵县一中学年下学期四月份考试 高一历史.docx

《云南省保山市龙陵县一中学年下学期四月份考试 高一历史.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云南省保山市龙陵县一中学年下学期四月份考试 高一历史.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云南省保山市龙陵县一中学年下学期四月份考试 高一历史.docx

云南省保山市龙陵县一中学年下学期四月份考试高一历史

云南省保山市龙陵县一中2017-2018学年下学期四月份考试

高一历史

命题教师:

陈瑞楠

本试卷分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共10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学校:

___________姓名:

___________班级:

___________考号:

___________

1、选择题(共30小题,每小题1.5分,共45分)

1.(汉)《盐铁论·水早》中说:

“农,天下之大业也;铁器,民之大用也。

器用便利,则用力少而得作多。

农夫乐事劝功。

”下列有关汉代农业与铁器关系的表述正确的是(  )

A.铁器用于农业始于汉代

B.铁器的使用使农业开始成为“天下之大业”

C.铁器的普遍使用促进了当时的农业生产

D.汉代农业生产完全依靠铁制农具

2.“肇牵车牛远服贾,用孝养厥父母。

”(《尚书·酒诰》)“如贾三倍,君子是识。

”(《诗经·大雅》)这两段材料的主题虽然是儒家思想,但也可以用来研究(  )

A.农业的产生B.商业的发展

C.手工业的进步D.城市的变迁

3.对于中国资本主义萌芽出现的时间,有人认为在明清时期,有人认为在元代,有人认为在宋代,有人认为在唐代,甚至有人认为战国秦汉时期就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各方都提供了很多史料。

对此,下列观点最确切的是(  )

A.抓紧考古发掘,力争找到有说服力的证据

B.支持战国秦汉说,以证明中华文明源远流长

C.支持明清说,因与西方资本主义萌芽的时间吻合

D.应该首先界定资本主义萌芽的概念和定义

4.唐朝法律曾详细规定了对宰杀耕牛的处罚,杀自家牛者也要判一年徒刑。

宋代对杀牛者的处罚更为严厉,杀牛者要处徒刑两年,甚至要刺配充军。

上述规定反映了(  )

A.封建王朝法律的严酷性

B.奖励耕战政策的必要性

C.小农经济地位的重要性

D.自给自足经济的脆弱性

5.唐武德七年(624年)颁布了均田法令,规定“诸庶人有身死家贫无以供葬者,听卖永业田,即流移者亦如之。

乐迁就宽乡者,并听卖口分(田)”这反映了唐朝(  )

A.均田制趋向瓦解

B.农民生活日趋贫困

C.小农户自给自足

D.土地买卖的限制放松

6.唐代长安的商业店铺主要集中在东西两市。

按规定,“诸行自有正铺者,不得于铺前更造偏铺”。

南宋都城中的商业活动散布于城内各处,据记载约有“四百十四行”。

上述材料可以佐证,南宋时期(  )

A.私营商业已居主导地位

B.坊市制度已经瓦解

C.商业发展已超过农业

D.资本主义萌芽已出现

7.唐代歌咏扬州的名诗佳句很多,有陈羽的“霜落寒空月上楼,月中歌吹满扬州。

”李绅的“夜桥灯火连星汉,水郭帆樯近斗牛”司马光的“万商落日船交尾,一市春风酒并垆。

”由此可见当时的扬州(  )

①来自全国各地的商帮势力强大②城市中饮食服务设施完备

③突破时间限制,夜市繁荣④商业运输主要借助水路进行

A.①②③④B.②③④

C.①③④D.①②③

8.我国目前出土的汉代牛耕画像石分布如下,从中可以得出的最恰当的结论是(  )

A.汉代陕西是全国经济中心

B.汉代山东的农耕技术最先进

C.汉朝使用牛耕技术的范围较广

D.牛耕技术的使用已经遍及全国

9.15世纪末16世纪初,在长江三角洲地区,植棉、纺纱、织布或栽桑、养蚕、缫丝这种原先的农家副业,逐渐取代种植粮食的农家正业,出现了棉作压倒稻作、蚕桑压倒稻作的新趋向。

这种现象反映了该地区(  )

A.农业生产的衰落

B.自然经济的瓦解

C.农业经济的商品化

D.私营手工业的发展

10.“江南水轮不假人,智者创物真大巧。

一轮十筒挹且注,循环下上无时了”(《土贵要予赋水轮》)该诗描述的灌溉工具是(  )

11.下图是民国初年婚礼图片,从中反映出当时近代中国在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上的变迁是(  )

A.男女平等的实现

B.中国传统婚礼的废弃

C.恋爱自由、婚姻自主成为一种时尚

D.呈现出中西合壁、土洋并存的特征

12.资本主义世界市场进一步发展,以欧美资本主义列强为主导的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最终形成于(  )

A.新航路开辟以后

B.美国独立战争以后

C.第一次工业革命完成后

D.第二次工业革命完成后

13.由于立场观点的不同,人们对历史事件的解释或评价往往会有差异,甚至截然相反。

如对哥伦布远航美洲就有不同的解释和评价。

下列哪一种说法最能体现欧洲殖民主义者的立场(  )

A.发现了“新大陆”

B.开辟了“新航路”

C.证实了“地圆说”

D.找到了“无主地”

14.张謇是晚清状元。

他不热心官场,而是积极投身实业。

“一战”期间,张謇创办的南通大生纱厂等企业发展很快,仅大生纱厂一、二厂,到1921年就获利白银1600多万两,其中2/3是在“一战”期间获得的。

这一历史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在于()

A.帝国主义忙于战争,无暇东顾

B.辛亥革命为资本主义发展扫除了一些障碍

C.群众性的反帝爱国运动此伏彼起

D.中华民国临时政府颁布奖励实业的法令

15.下表是1913—1921年中国私人资本工业各部门资本额增长情况(单位:

万元),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

A.“一战”后列强卷土重来,造成民族工业全面萧条

B.民族工业某些行业发展速度减慢,整体仍在发展

C.鸦片贸易是推动20年代经济的主要动力

D.南京国民政府颁布措施,推动民族工业继续发展

16.中国近代交通工具不断进步。

下列不属于交通领域变化趋势的是(  )

A.从国外传入走向自主制造

B.从封闭保守走向方便平民

C.向海陆空立体发展

D.向机械牵引力演进

17.19世纪中叶,欧洲一位农民的以下这番具有讽刺意味的感想,在海外的千百万农民中一再引起共鸣:

这反映了当时海外的农民(  )

A.对市场经济取代了自然经济极为不满

B.没有看到工业革命带来的社会进步

C.对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现状极为不满

D.没有看到生产生活方式的巨大进步

18.下列关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世界资本主义发展出现新变化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资本主义国际垄断集团形成

B.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最终形成

C.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初步确立

D.资本主义生产社会化的趋势加强

19.15世纪中期到17世纪中期被西方史学家称之为“扩张的时代”,主要原因是()

A.欧洲产生了资本主义萌芽

B.新航路开辟后,殖民时代开始

C.东西方国家都进行了大规模的航海活动 

D.狂热的宗教传播和宗教征服

20.1909年,《京华百二竹枝词》曰:

“报纸于今最有功,能教民智渐开通。

眼前报

馆如林立,不见‘中央’有‘大同’(‘中央’、‘大同’均为当时报纸名称)。

”这一描述表明()

A.报纸宣传成为变革根本动力

B.描述者倡导报纸产业多元化

C.描述者肯定报纸的教化功能

D.报纸舆论受到专制政府控制

21.有人认为,“美国思想体系的传统在任何时候都不会转变为僵死的教条,而是在每一个新的历史阶段为回答时代的呼唤而获得新生。

”以下对20世纪不同历史阶段,美国“为回答时代的呼唤而获得新生”的政策表述错误的是(  )

A.30年代——国家大规模干预经济

B.50年代——发达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C.70年代——交替紧缩财政和赤字财政

D.90年代——宏观调控和微观自主

22.西方史学家认为:

“苏联在大多数西方人看来,似乎并不是一个值得被仿效的社会主义乐园。

”下列史实能支撑这一观点的是(  )

①苏联工业产量跃居世界第二位②农民生产积极性不高

③忽视轻工业生产④长期僵硬地执行计划指令

A.②③④B.①②③

C.①③④D.①②④

23.某班举行了一场历史辩论会,以下所示为双方辩手的主要观点。

据此推断辩论会主题是(  )

A.列宁的新经济政策

B.斯大林模式

C.赫鲁晓夫改革

D.勃列涅日夫改革

24.列宁指出,布尔什维克党已经基本完成了“说明俄国”和“夺取俄国”的任务,在镇压资产阶级反抗大体完成之后,必须把党的工作中心转到社会主义革命最重要最困难的任务,即组织对俄国的管理。

这表明苏俄要(  )

A.颁布《和平法令》,退出第一次世界大战,用革命结束战争

B.颁布《土地法令》,没收地主的土地,实行农民土地私有制

C.实施战时共产主义政策,适应政治经济形势及革命任务的需要

D.实施新经济政策,建立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

25.苏俄(联)历史上“打开军事共产主义时期所堵塞的东西。

于是就有了……。

”这里省略的是(  )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B.新经济政策

C.斯大林体制D.新经济体制

26.西方发达国家在“二战”后推行社会福利制度的主要目的是(  )

A.提高劳动者的积极性、刺激经济发展

B.防止人民极端贫困和社会动荡

C.实行社会保险制度,优化政府形象

D.暂时缓和社会矛盾

27.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在上台后都实施了一系列的经济改革,从上图看这些改革对苏联经济建设的作用是(  )

①两者的改革在一段时间内收到了一定成效

②从长期而言,都以失败而告终

③都没有解决苏联经济发展的根本问题

④两者的改革导致苏联解体

A.①②③④B.②③④

C.①②④D.①②③

28.斯大林说:

“党知道战争日益逼近,没有重工业就无法保卫国家……因此我国共产党也就拒绝了“通常的”工业化道路,而从发展重工业开始来实行国家工业化。

”材料中“通常的”工业化道路是(  )

A.以农业集体化为前提

B.从发展重工业开始

C.从发展轻工业开始

D.处理好重工业、轻工业、农业的关系

29.下面是俄国(苏联)1913~1926年工业生产情况表

以下有关这一时期工业发展的结论,符合表中信息的是(  )

A.体现了政策的连续性和经济稳定增长

B.建立在对农业的掠夺基础之上

C.为以后苏联经济结构失衡埋下祸根

D.关注到了有关国计民生产业的发展

30.某位政治家担任美国总统期间,美国国会通过了《全国劳工关系法》《公平劳动标准法》《社会保险法》。

这位政治家是(  )

A.华盛顿B.胡佛

C.罗斯福D.杜鲁门

分卷II

二、非选择题(共5小题,共55分)

3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孟子对于农商一列平视,从无重农抑商之主张。

孟子以前之政治家,大多亦无重农抑商之主张,有此主张并实行此种政策者,始自商鞅。

自此视农为“本富”,商为“末富”,所谓“崇本抑末”之思想,渐成为中国流行的经济思想。

——摘编自李剑农《中国古代经济史稿》

材料二 (宋)太宗淳化二年诏曰:

“关市之租,其来旧矣……征算之条,当从宽简。

宜令诸路转运使……市征所算之名品,共参酌裁减,以利细民。

”又诏:

“除商旅货币外,其贩夫贩妇细碎交易,并不得收其算。

宋代的“州郡财计,除民租之外,全赖商税”。

——马端临《文献通考》等

——漆侠《中国经济通史·宋代经济卷》

(1)指出材料一中孟子和商鞅对“农商”的态度。

商鞅持此主张是基于什么认识?

有何具体背景?

(2)分析材料二,说明宋代的商业状况和商业政策。

 

32.学者们通过各自的研究,对明清时代中国经济的发展往往作出不同评价。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安古斯·麦迪森运用实际购买力计算法计算中国汉代以来的GDP,提出自1700年至1820年,中国的经济增长数倍于欧洲,中国的GDP在世界GDP的比重从231%增长到324%;而欧洲的GDP在世界GDP中的比重仅从233%增长到266%;贡德·弗兰克认为,直到1800年,中国仍是世界经济的中心……尽管这些认识有待于进一步研究验证,但它毕竟提出了一个发人深思的问题:

在西方资本主义进入中国之前,中国的传统经济究竟是不断发展,还是处于停滞的状态?

——李根蟠《关于明清经济发展中的一个“悖论”》

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就材料中“悖论”,选择其中一种观点展开评论。

要求:

观点鲜明,论证严密,表述成文,富有逻辑。

(不超过250字)

 

3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下面是摘自吴晓波《历代经济变革得失》中第八讲的目录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你对“洋务运动的制度性遗产”表现中任意一条的看法,或提出修改建议,并说明理由。

(看法或修改建议要明确合理,所阐释的理由从多角度展开,符合历史事实,史论结合。

 

34.以下材料为学者对于近代中国民族工业发展历程的论述。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近代的新式工业,是以机制品为主的。

自非旧式的手工业所能与之竞争。

经营新式工业,既需人才,又需资本,中外初通时的工商家,自不足以语此,自非赖官方提倡不可。

然管家的提倡,亦殊不得法。

同治初年,制造局、造船厂等的设立,全是为军事起见,不足以语于实业。

光绪以后所创办的开平煤矿、湖北铁厂、纱厂等,亦因办理不得其法,成效甚少。

外货既滔滔输入,外人又欲在通商口岸,设厂制造,利用我低廉的劳动力,且省去运输之费。

自咸丰戊午(1858年)、庚申(1860年)两约定后,各国次第与我订约,多提出此项要求。

中国始终坚持未许。

到光绪甲午,和日本战败,订立《马关条约》,才不得已而许之。

我国工业所受的压迫,遂更深一层,想挣扎更难了。

然中国的民智,却于甲午之后渐开,经营的能力,自亦随之而俱进。

近数十年来,新兴的工业,亦非少数,惜乎兴起之初,未有通盘计划,而任企业之家,人自为我,大多数都偏于沿江沿海。

(民国)二十六,战事起后,被破坏的竟达百分之七十。

这亦是一个很大的创伤。

——吕思勉《中国通史》

(1)材料反映出“官家提倡”的新式工业的经营分为几个阶段?

分别是何内容?

(2)甲午战争后,民族工业获得初步发展。

这与材料本身“我国工业所受的压迫,遂更深一层,思想挣扎更难了”的判断是否矛盾?

请说明理由。

(3)材料反映出近代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有哪些特点?

依据材料,试分析影响近代中国民族工业发展的因素。

 

35.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亚当·斯密在其1776年发表的《国富论》中指出:

人类几乎随时随地都需要同胞的协助,但是要想仅仅依赖他人的恩惠,那是绝对不行的。

他如果能够刺激他人的利己心,使其有利于他,并告诉其他人,给他做事是对他们自己有利,那么他要达到目的就容易得多了……我们每天所需要的食物和饮料,不是出自屠夫、酿酒师或面包师的恩惠,而是出自他们利己的考虑。

每一个人……既不打算促进公共的利益,也不知道自已是在什么程度上促进那种利益……他所盘算的也只是他自己的利益。

在这种场合下……他受着一只看不见的手的引导,会去尽力达到一个并非他本意想要达到的目的。

他追求自己的利益,往往使他能比在真正出于本意的情况下更有效地促进社会的利益。

材料二富兰克林·罗斯福(1882~1945)对美国人民的一次“炉边谈话”:

与世界上大部分地区不同,在美国,我们坚持对个人奋斗和利益动机的信念;但是我们也认识到,我们必须连续不断地寻求改良的实践以确保合理利润的持续,加之科学的进步、个人的积极性、小人物的机会、公平的价格、适当的工资和连续的就业。

材料三凯恩斯在“经济大萧条”时期说:

集权国家已经非常清楚地向我们表明,中央对资源的动员和对个人的严格控制发展到了威胁个人自由的基础的程度,我并不否认这一点。

我说的是,我们还根本没有出现这种情况,这种危险现在是不存在的,因此,无需就此争论。

问题是我们是否从19世纪的自由放任状态过渡到自由社会主义时代,我这里指的就是这样一种制度,就是我们能够为了共同目的而进行有组织的共同行为,促进社会正义和经济公平,并尊重和保护个人的选择、信仰、思想以及企业和财产的自由。

材料四被誉为现代经济学之父的亚当·斯密在《道德情操论》中指出:

“如果一个社会的经济发展成果不能真正分流到大众手中,那么它在道义上将是不得人心的,而且是有风险的,因为它注定要威胁社会稳定。

(1)材料一的中心思想是什么?

试分析这一思想提出的背景和影响。

(2)据材料二,罗斯福新政的指导思想是什么?

(3)据材料三,概括凯恩斯主义的特点。

(4)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亚当·斯密的上述观点。

答案解析

1.【答案】C

【解析】材料认为农业是国家的本业,而铁器的使用提高了劳动效率,人们纷纷使用发展农业生产,可见铁器的普遍使用促进了当时的农业生产,故C项正确;铁器用于农业始于春秋战国时期,故A项错误;农业开始成为“天下之大业”出现在铁器的使用之前,故B项错误;材料没有涉及其他材质农具使用情况,无法推测出汉代农业生产完全依靠铁制农具,故D项错误。

2.【答案】B

【解析】“肇牵车牛远服贾,用孝养厥父母。

”译为在农闲的时候,用牛车载着商品,去远处的地方进行贸易,用来孝敬赡养父母;“如贾三倍,君子是识。

”译为商人能获得三倍的利润,君子也不从事这样的职业,因而可以用来研究商业的发展,故B项正确,A、C、D项错误。

3.【答案】D

【解析】材料中“各方都提供了很多史料”说明各方都已经找到了自己的有说服力的证据,因此欠缺的不是证据,故A项错误;其他说法也都有自己的证据,没有理由单独支持战国秦汉说,故B项错误;支持明清学说,可以,但是证据不充足,故C项错误;因为各个历史时期均已找到了支持自己观点的证据,要想确定哪个正确,需要的是标准,所以首要做到的是界定资本主义萌芽的概念和定义才能选择支持哪一方,故D项正确。

4.【答案】C

【解析】唐宋对宰杀耕牛的处罚,是出于保障农业生产的考虑,法律严酷性只是表面现象,故A项错误;材料与奖励作战无关,故B项错误;上述规定保障农业生产需要的畜力,体现出小农经济地位的重要性,故C项正确;材料没有反映出小农经济在天灾人祸面前的脆弱性,故D项错误。

5.【答案】D

【解析】“听卖永业田,并听卖口分(田)”并不能说明均田制趋向瓦解,故A项错误;材料论述生活贫困可以出卖永业田,不是农民生活日趋贫困,故B项错误;材料反映不出小农经济自给自足的特点,故C项错误;材料中体现农户的永业田可以因为家庭情况的变化而出卖,说明封建土地买卖的限制放松,故D项正确。

6.【答案】B

【解析】材料中并未出现私营商业与官营商业的对比,难以得出“私营商业已居主导地位”的结论,故A项错误;唐朝长安城实行严格的坊市制,南宋都城商业活动散布于城内各处,说明坊市制度已经瓦解,故B项正确;小农经济在中国古代封建社会中一直居主导地位,不可能被商业所超过,故C项错误;资本主义萌芽的衡量标准有二:

商品贸易和雇佣关系,材料中并未出现雇佣关系,资本主义萌芽出现于明朝中叶,故D项错误。

7.【答案】B

【解析】商帮为地域性的商人群体,出现在明清时期,故①错误;由三个诗人的诗句可以看出城市中饮食服务设施完备,故②正确;三个诗人的诗句都体现出了夜市繁荣,突破了时间的限制,故③正确;李绅、司马光的诗句都体现了商业运输主要借助水路进行,故④正确,选择B项符合题意。

8.【答案】C

【解析】由表格可知,汉代牛耕画像石在陕西、山东、江苏等地皆有出现,说明当时牛耕技术的使用范围较广,故C项正确。

A、B两项从表格中无法体现;D项说法夸大,排除。

9.【答案】C

【解析】农业生产不仅包括粮食作物的生产,也包括种植经济作物,题干体现的是经济作物的比重增加了,不能说明农业生产衰落,故A项错误;自然经济瓦解是在19世纪鸦片战争后,与题干时间不符,故B项错误;经济作物种植比重增加,表明用于商品交换的农产品增多,体现了农产品的商品化,故C项正确;“这种原先的农家副业”可知,该现象属于家庭手工业发展,而不是私营手工业,故D项错误。

10.【答案】C

【解析】A项图片是翻车,不符合“一轮十筒”的特征,故A项错误;B项图片是耕地工具曲辕犁,不是灌溉工具,故B项错误;C项图片是筒车,依据材料中“一轮十筒挹且注,循环下上无时了”可以断定是筒车,故C项正确;D项图片中的工具不符合“一轮十筒”的特征,故D项错误。

11.【答案】D

【解析】根据图片信息,民国初年婚礼仪式趋于简化,带有西方色彩,故D项正确;男女平等,是指男女两性在婚姻家庭关系中,享有同等的权利,负担同等的义务,故A项错误;“中国传统婚礼的废弃”表述绝对化,故B项错误;恋爱自由、婚姻自主反映的是爱情、婚姻观念的变化,与婚礼仪式的变化没有直接关系,故C项错误。

12.【答案】D

【解析】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最终形成是在20世纪初期,这个时期是第二次工业革命完成后。

故选D项。

13.【答案】D

【解析】欧洲殖民主义者疯狂鼓吹对外扩张,占领殖民地。

“找到‘无主地’”,殖民者理所当然成了美洲新发现土地的主人,这正是殖民者所期待的。

14.【答案】A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一战”期间民族工业得到了快速的发展,进入了黄金时期,主要的原因是“一战”期间,列强忙于战争,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B、C、D项都是重要的原因,但不是主要的原因。

15.【答案】B

【解析】从图片中数据可以看出,在1913—1921年间,卷烟业、棉纺业等行业发展比较迅速,并不是全面萧条,故A项错误;缫丝业年增长率虽不如其他行业发展迅速,但总体上仍在发展,故B项正确;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推动20年代经济发展的主要原因在于“一战”的爆发,欧洲列强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故C项错误;南京国民政府建立于1927年,与题干时间不符,故D项错误。

16.【答案】B

【解析】从国外传入走向自主制造,如轮船从国外传入,1865年中国建成自行设计的第一艘轮船,故A项正确,不符合题意;中国传统交通工具不能体现出封闭保守,故B项错误,符合题意;中国近代交通工具有陆上的火车、电车、汽车,海上的轮船,空中的飞机,向海陆空立体发展,故C项正确,不符合题意;中国传统交通工具主要是人力,到近代后主要是机械牵引力,故D项正确,不符合题意。

17.【答案】C

【解析】材料反映的是工业革命特别是第二次工业革命后,西方列强加紧对外殖民扩张,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最终形成,在此过程中既将资本主义先进的生产方式扩展至海外,又冲击了海外落后的生产方式;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农民的生产从属于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需要,农民的生活没有得到改善,故C项正确。

“市场经济取代了自然经济”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A项。

根据材料中对先进生产生活方式的描述可以排除B、D两项。

18.【答案】C

【解析】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包括资本主义政治体系、资本主义经济体系、资本主义殖民体系三个部分。

形成过程:

开始形成(新航路的开辟至工业革命前)、初步形成(19世纪中期)、最终形成(19世纪末~20世纪初)。

故C项错误。

19.【答案】B

【解析】“扩张的时代”,又称“发现的时代”“勘查的时代”,特指欧洲15世纪中期到17世纪中期的历史,即新航路开辟及其前后。

欧洲人在这个时期,通过新航路的开辟,开始向世界其它部分大规模的扩张和殖民,进而进行资本原始积累。

因此选B。

20.【答案】C

【解析】近代中国变革的根本动力应为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的不断激化,故A项表述错误;题干中无法看出报纸产业的多元化,也无法看出专制政府对报刊业的压制,故排除B、D两项。

由题干中的信息“报纸……最有功……教民智渐开通”即可选出C项。

21.【答案】C

【解析】解答本题关键是理解“为回答时代的呼唤而获得新生”的含义,即随着时代的变迁不断改革以适用发展需要。

30年代放弃自由放任政策,取之于国家干预,A项不符合题意;50年代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是二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与题干观点相符,但不符合题意,B项排除;70年代是经济“滞胀”时期,其原因是国家干预的负面影响,交替紧缩财政和赤字财政策是国家干预刺激需求的手段,不利于问题解决,故C项符合题意;90年代是新经济时代,特点是宏观调控和微观自主,对应正确,但D项不符合题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