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下册科学素材资料重点复习教科版.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8972363 上传时间:2023-02-02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83.4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五年级下册科学素材资料重点复习教科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五年级下册科学素材资料重点复习教科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五年级下册科学素材资料重点复习教科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五年级下册科学素材资料重点复习教科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五年级下册科学素材资料重点复习教科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五年级下册科学素材资料重点复习教科版.docx

《五年级下册科学素材资料重点复习教科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五年级下册科学素材资料重点复习教科版.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五年级下册科学素材资料重点复习教科版.docx

五年级下册科学素材资料重点复习教科版

五年级下册重点梳理

第四单元《地球的运动》

1、昼夜交替现象

1、昼夜交替现象是地球围绕太阳公转,同时自转的过程中形成的。

2、地球上昼夜交替一次大约需要24小时,也就是地球的自转周期为24小时。

二、人类认识地球及其运动的历史

1、古希腊天文学家托勒密提出了“地心说”,他的主要观点是:

(1)地球是球体;

(2)地球处于宇宙的中心,而且静止不动;

(3)所有的日月星辰都绕着地球旋转,并且每天做一次圆周运动。

2、波兰天文学家哥白尼提出了“日心说”,他的主要观点是:

(1)地球是球形的;

(2)地球是在运动的,并且24小时自转一周;

(3)太阳是不动的,而且处于宇宙的中心,地球以及其他的行星都一起围绕太阳做圆周运动。

3、两种学说的相同点是地球是球形。

两种学说的不同点是“地心说”认为地球不运动,处于宇宙中心,太阳围着地球运动;

“日心说”认为地球在运动,并且围着太阳运动,所以它不是宇宙的中心。

三、证明地球在自转

1、哥白尼的“日心说”发表300年后,法国的科学家傅科用“傅科摆”证实了地球在自转。

2、摆具有保持摆动方向不变的特点,在傅科摆中,随着时间的推移,摆动的方向会偏离刻度盘的指示方向,从而证实了地球在自转。

3、傅科摆的偏转方向是顺时针,从而证明地球自转的方向是逆时针。

4、傅科摆是一个摆长为60余米,摆锤为27千克重的摆,这样长的摆绳,是为了让摆能摆更长的时间。

5、太阳、月亮和星星的东升西落现象是因为地球在自西向东自转。

4、谁先迎来黎明

1、太阳、月亮东升西落现象是由于地球自转形成的,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逆时针,自转一周大约需要24小时。

2、由于地球自转方向是自西向东,所以地球上东边的城市先看到日出,西边的城市后看到日出。

越是东边的时区,就越先迎来黎明。

3、利用世界时区图,我们可以知道不同地区的时差,北京在东8区,乌鲁木齐在东6区,相差2个时区。

北京在乌鲁木齐的东面,所以北京比乌鲁木齐早2个小时看到日出。

4、通过英国伦敦的格林尼治天文台的经线被定为0度经线。

人们以地球经线为标准,把地球分为24个时区,通过英国伦敦的格林尼治天文台的经线被定为0度经线。

5、北极星不动的秘密

1、地球围绕地轴自转,地轴是倾斜的,并且倾斜的方向保持不变,始终斜着指向北极星,这就是北极星“不动”的秘密。

2、人们观察星星时,发现天上的星星每天围绕着北极星按逆时针方向旋转,说明地球绕着地轴在逆时针方向自转。

6、地球在公转吗

1、1838年,德国天文学家贝塞尔用天文望远镜测得了恒星的周年视差,证明了地球在公转。

2、现在,人们通过太空望远镜、人造卫星等,能直接观察到地球确实在围绕太阳公转。

3、地球公转一周的时间是一年,公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也就是逆时针。

4、在模拟实验中,“星星”的位置越近,看到的位置变化越明显;“星星”的位置越远,看到的位置变化越不明显。

7、为什么一年有四季

1、四季的成因:

地球在围绕太阳公转的过程中,由于地轴是倾斜的,并且倾斜的方向保持不变,导致阳光有规律性地直射或者斜射某一地区,因此气温也有规律低变化,从而形成了四季。

2、地球上,阳光直射时是夏季,阳光斜射时是冬季。

南北半球的季节刚好相反,当北半球是夏季时,南半球是冬季;北半球是春季时,南半球是秋季。

3、在不同的季节,正午阳光下杆影的长度是不同的,夏天的杆影最短,冬天的杆影最长,春天和秋天的杆影适中。

4、如图所示(见教材86页):

当地球公转到A、B、C、D4个方位时,太阳的照射情况季节是怎样的?

当转到位置A时,北半球阳光斜射,是春季;南半球阳光斜射,是秋季;

当转到位置B时,北半球阳光直射,是夏季;南半球阳光斜射,是冬季;

当转到位置C时,北半球阳光斜射,是秋季;南半球阳光斜射,是春季;

当转到位置D时,北半球阳光斜射,是冬季;南半球阳光直射,是夏季。

 

第三单元《时间的测量》

1、时间在流逝

1、秒针转一圈是1分钟,分针转一圈是1小时,时针转一圈是12小时。

2、一天24小时,时针转2圈,分钟转24圈,秒针转1440圈。

3、时间没有快慢,它永远以不变的速度在流逝。

二、太阳钟

1、人类最早使用的时间单位是天。

2、阳光下物体影子的方向和长短会慢慢发生变化,日晷就是根据日影变化制成的计时器。

3、现代一天是24小时,古人一天也是24小时。

古人白天的1小时和晚上的1小时长度不一样,是变化的。

三、用水测量时间

1、古代的水钟有泄水型水钟和受水型水钟,受水型水钟比泄水型水钟精确。

2、在50ml水钟漏10ml水和100ml水中漏10ml水,所用的时间是不一样的。

100ml水中漏10ml水的时间短。

3、滴漏滴水的速度和水位的高低有关,水位高,滴水快,水位低,滴水慢。

4、300毫升的滴漏实验中,前10毫升水和最后10毫升水相比较,前10毫升水滴得快。

5、机械摆钟

1、机械摆钟的摆一般每分钟摆动30次或60次。

2、同一个摆,在自由摆动的过程中,摆的快慢不会发生变化,摆的幅度会越来越小。

六、摆的研究

1、摆的快慢和摆锤的重量无关,和摆幅的大小无关。

2、摆的快慢和摆绳的长度有关,摆绳长,摆动慢,摆绳短,摆动快。

3、实验设计:

摆的快慢和摆绳长短有关吗?

(1)研究的问题:

摆的快慢和摆绳长短有关吗?

(2)我的猜想:

摆的快慢和摆绳长短有关,摆绳长,摆的速度慢,摆绳短,摆的速度快。

(3)改变的条件:

摆绳的长短

(4)保持不变的条件:

摆锤的轻重、摆幅的大小

(5)实验的方法:

A、取15厘米长的摆绳,挂一倍重的摆锤,以一定的摆幅,连续测3次15秒内摆摆动的次数,取平均数。

B、取30厘米长的摆绳,挂一倍重的摆锤,以一定的摆幅,再连续测3次15秒内摆摆动的次数,取平均数。

(6)实验结论:

摆的快慢和摆绳长短有关,摆绳长,摆的速度慢,摆绳短,摆的速度快。

4、实验设计:

摆的快慢和摆锤轻重有关吗?

(1)研究的问题:

摆的快慢和摆锤轻重有关吗?

(2)我的猜想:

摆的快慢和摆锤轻重无关。

(3)改变的条件:

摆锤的轻重

(4)保持不变的条件:

摆绳的长短、摆幅的大小

(5)实验的方法:

A、取15厘米长的摆绳,挂一倍重的摆锤,以一定的摆幅,连续测3次15秒内摆摆动的次数,取平均数。

B、取15厘米长的摆绳,挂二倍重的摆锤,以一定的摆幅,再连续测3次15秒内摆摆动的次数,取平均数。

(6)实验结论:

摆的快慢和摆锤轻重无关。

七、做一个钟摆

1、摆的摆动快慢与摆长有关,摆长长,摆动慢,摆长短,摆动快。

2、小明做一个一分钟摆动60次的摆,结果发现一分钟摆了55次,他应该缩短摆线。

八、制作一个一分钟计时器

1、机械摆钟是摆锤与齿轮操纵器联合工作的。

2、垂体时钟是利用下垂物的重力来转动齿轮的。

第二单元《热》

1、热起来了

1、使我们的身体热起来的方法有很多:

运动、晒太阳、取暖器取暖、烤火、吃食物、穿衣服等等。

2、加穿衣服能使我们热起来的原因:

衣服并不能生热,衣服的作用是保温,阻止热量散发,同时防止冷空气进入。

3、毛衣不能产生热量。

2、给冷水加热

1、水在变热的过程中,水的重量不会发生变化,水的体积会变大;水在受冷的过程中,同样水的重量也不会发生变化,水的体积会缩小。

2、把冷水放入热水中,冷水会下沉,把热水放入冷水中,热水会上浮。

3、相同体积的10°C的冷水和50°C的热水,冷水比热水重;相同重量的50°C的冷水和10°C的热水,热水比冷水体积大。

4、热水在冷水中浮的原因是:

同重量的热水比冷水体积大;冷水在热水中沉的原因是:

同重量的冷水比热水体积小。

3、液体的热胀冷缩

1、水受热时体积膨胀,受冷时体积缩小,我们把水的体积的这种变化叫做热胀冷缩。

2、水有热胀冷缩的性质,酒精有热胀冷缩的性质,牛奶有热胀冷缩的性质,许多液体都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温度计就是利用液体的热胀冷缩性质制成的。

3、啤酒、汽水等饮料都不装满,是为了防止液体的热胀冷缩。

4、空气的热胀冷缩

1、气体受热后体积会膨胀,受冷后体积会缩小,空气的热胀冷缩现象比水更明显。

2、物体的热胀冷缩现象和物体内部的微粒运动有关:

当物体吸热升温以后,微粒加快了运动,微粒之间的距离增大,物体就膨胀了;当物体受冷以后,微粒的运动减慢,微粒之间的距离缩小,物体就收缩了。

3、夏天自行车车胎的气不能打得太足是防止车胎内的空气热胀冷缩爆胎。

4、乒乓球凹下去,放在很烫的开水中泡一泡会重新鼓起来,是因为乒乓球内的空气受热膨胀而胀起来的缘故。

5、分别在热水和冷水中滴一滴红墨水,红墨水在热水中扩散得快。

5、金属热胀冷缩吗

1、水有热胀冷缩的性质,空气有热胀冷缩的性质,铜和钢有热胀冷缩的性质......许多物体都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2、大多数金属会热胀冷缩,有两种金属与众不同,是热缩冷胀,这两种金属是锑和铋。

3、在热胀冷缩现象中,最明显的是气体,其次是液体,最不明显的是固体。

4、夏天安装电线时,两根电线杆之间的电线不能拉得太紧,否则到了冬天,由于电线热胀冷缩,电线就容易被拉断,所以,夏天拉电线应该拉得松一些,冬天拉电线应该拉得紧一些。

5、在铁轨的接头处留一些空隙,是为了防止铁轨受热膨胀而扭曲。

在水泥路面割几道伸缩缝,是为了防止水泥路面热胀冷缩而受到破坏。

6、热是怎样传递的

1、热总是从较热的一端传向较冷的一端,或者从温度较高的物体传向温度较低的物体。

——这种传热方式叫做热传递。

2、通过直接接触,将热从一个物体传递给另一个物体,或者从物体的一部分传递到另一部分的传热方法叫做热传导。

3、热传导一般发生在固体物质中。

4、在铜丝的中间加热,热会沿着铜丝向两端传导。

5、用冰块冷却食品,冰块应该放在食品的上方;冬天,暖气片应该装在房间的下方。

6、热传递的方式有热传导、热对流和热辐射三种。

7、传热比赛

1、不同材料制成的物体,导热性能是不一样的。

2、像铜、钢、铝这样导热性能好的物体称为热的良导体;像木头、塑料、陶瓷这样导热性能差的物体称为热的不良导体。

3、铜、钢、铝三种热的良导体中,导热性能最好的是铜,其次是铝,最差的是钢。

八、设计制作一个保温杯

1、热的良导体金属,吸热快,散热也快;热的不良导体塑料,吸热慢,散热也慢。

2、制作保温材料,一般选择导热性能差的物体,如塑料、橡胶、陶瓷等。

3、在不锈钢、陶瓷和塑料三种杯子中倒入相同体积、相同温度的热水,10分钟后,凉得最快的是不锈钢杯子中的水。

4、传热性能好的物体保温性能差,传热性能差的物体保温性能好。

第一单元《沉和浮》

1、物体在水中是沉还是浮

1、由同种材料构成的物体,改变它们的轻重和体积大小,它们在水中的沉浮不变。

2、七种材料中,在水中浮的是:

泡沫塑料块、带盖的空瓶、蜡烛、萝卜;在水中沉的是:

小石块、回形针、橡皮。

3、橡皮在水中是沉的,把橡皮切成一半大小,橡皮是沉的,切成四分之一大小,橡皮还是沉的;萝卜在水中是浮的,把萝卜切成一半大小,萝卜是浮的,切成四分之一大小,萝卜还是浮的;一枚回形针在水中是沉的,把两枚回形针穿在一起放在水中还是沉的。

2、沉浮与什么因素有关

1、影响物体在水中沉浮的因素有:

物体的轻重和体积大小。

2、当有多个因素在影响物体沉浮时,科学家往往采用控制其他因素不变的方法,来研究某一个因素是否对物体产生作用。

3、不同材料构成的物体,体积相同时,重的物体容易沉,轻的物体容易浮;重量相同时,小的物体容易沉,大的物体容易浮。

4、潜水艇是根据改变自身的轻重来实现在水中的自由沉浮。

3、橡皮泥在水中的沉浮

1、我们把物体在水中排开水的体积叫做排开的水量。

2、改变物体排开的水量,物体在水中的沉浮会发生改变。

钢铁造的大轮船能够浮在水面上,是因为它排开的水量很大。

3、橡皮泥在水中是沉的,橡皮泥做成的小船在水中是浮的,是因为橡皮泥做成小船后增大了排开的水量。

4、造一艘小船

1、相同重量的橡皮泥,浸入水中的体积越大越容易浮,它的装载量也越大。

2、同样多的橡皮泥做成船形,船造得越大,排开的水量就越多,装载的货物就越多。

3、用相同量的橡皮泥造两只小船,甲船能装8个垫圈,乙船能装12个垫圈,则乙船比甲船的排开的水量要大。

5、浮力

1、把泡沫塑料块往水中压,手能感受到水对泡沫塑料块有一个竖直向上的力,这个力我们称它为水的浮力。

浮力的大小可以用测力计来测量。

2、物体在水中是沉还是浮,是由浮力和重力的大小决定的,这两个力的方向相反,浮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上的,重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下的。

当浮力大于重力时,物体就上浮;当浮力小于重力时,物体就下沉;当浮力等于重力时,物体既不上浮也不下沉。

3、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大小,主要与物体排开的水量有关,物体浸入水中的体积越大,受到的浮力就越大。

4、浮在水面上的物体和停留在水中的物体,受到的浮力等于重力,且方向相反。

5、在水中搬石头比在陆地上搬同样大小的石头要省力,是因为石头在水中受到了水的浮力。

6、把泡沫塑料块压入水中,一松手,它就上浮,是因为泡沫塑料块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大于重力。

六、下沉的物体会受到水的浮力吗

1、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大小与物体浸入水中的体积,也就是排开的水量有关,浸入水中的体积越大,受到的浮力也越大。

2、下沉的物体浸入水中的体积越大,受到的浮力也越大。

3、体积相同的铜块和铁块,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大小相同,是因为相同体积排开的水量一样。

4、静止浮在水面上的物体,受到的浮力等于重力;静止停留在水中的物体,受到的浮力等于重力;沉在水底的物体,受到的浮力小于重力;在水中上浮的物体,受到的浮力大于重力;在水中下沉的物体,受到的浮力小于重力。

5、大小不同的石块,在水中受到的浮力是不同的,大的石块受到的浮力大,因为它排开的水量大。

6、一个物体在空气重50克,在水中重35克,这个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是15克,把这个物体放入水中,将会下沉。

七、马铃薯在液体中的沉浮

1、马铃薯在清水中是沉的,在盐水中有可能是浮的。

2、改变液体的性质,可以改变物体的沉浮。

3、可以使马铃薯浮的液体有盐水、糖水、味精水等等。

4、马铃薯在不同的液体中,受到的浮力大小是不同的。

在浓盐水、清水和酒精中,在浓盐水中受到的浮力最大,在酒精中受到的浮力最小。

5、马铃薯比同体积的浓盐水轻,所以马铃薯在浓盐水中浮;马铃薯比同体积的清水重,所以马铃薯在清水中沉。

马铃薯在不同的液体中受到的浮力是不同的。

6、烘干能使马铃薯浮起来的液体,得到白色物质,这个白色物质不一定是盐。

八、探索马铃薯沉浮的原因

1、同体积的清水比同体积的盐水轻,比同体积的酒精重。

2、在体积相同的情况下,马铃薯在比它重的液体中浮,在比它轻的液体中沉。

3、不同的液体,对物体的浮力大小是不一样的。

4、比同体积水重的物体,在水中沉,比同体积水轻的物体,在水中浮。

5、比同体积液体重的物体,在液体中沉,比同体积液体轻的物体,在液体中浮。

6、1立方厘米的塑料块重0.9克,1立方厘米的水重1克,1立方厘米的酒精重0.8克,塑料块在水中浮,在酒精中沉。

7、比重计是一种能够比较液体轻重的仪器。

8、铜砝码能够浮在水银上是因为相同体积的水银比铜砝码重。

9、如果1立方厘米的某物体重1克,那么,这个物体在浓盐水中一定浮,在酒精中一定沉。

10、马铃薯在浓盐水中浮的原因是相同体积的马铃薯比浓盐水轻;马铃薯在清水中沉的原因是相同体积的马铃薯比清水重。

11、在水中浮的物体的共同特点是同体积的物体比水轻;在水中沉的物体的共同特点是同体积的物体比水重。

12、相同体积的盐水和清水比较,盐水比较重;相同重量的盐水和清水比较,清水体积比较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