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莘县实验高中届高三一轮复习阶段性检测历史doc.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8971331 上传时间:2023-02-02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701.7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东省莘县实验高中届高三一轮复习阶段性检测历史doc.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山东省莘县实验高中届高三一轮复习阶段性检测历史doc.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山东省莘县实验高中届高三一轮复习阶段性检测历史doc.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山东省莘县实验高中届高三一轮复习阶段性检测历史doc.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山东省莘县实验高中届高三一轮复习阶段性检测历史doc.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山东省莘县实验高中届高三一轮复习阶段性检测历史doc.docx

《山东省莘县实验高中届高三一轮复习阶段性检测历史doc.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东省莘县实验高中届高三一轮复习阶段性检测历史doc.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山东省莘县实验高中届高三一轮复习阶段性检测历史doc.docx

山东省莘县实验高中届高三一轮复习阶段性检测历史doc

莘县实验高中第一轮复习阶段性检测

历史试题

第一部分选择题(共60题,每题1分,共60分)

在几千年的文明史上,国家政治制度的确立、改革和不断完善,推

动了社会的进步。

据此回答1—5题。

1.《左传·昭公七年》:

“天有十日,人有十等。

下所以事上,上所以共神也。

故王臣公,公臣大夫,大夫臣士,士臣皂”,上述材料反映西周社会结构的基本特点是()

A.严格的等级关系B.嫡长子拥有继承特权

C.通过垄断神权强化王权D.血缘纽带和政治关系紧密结合

2.右图中秦代砖文为“海内皆臣,岁登成熟,道毋饥人,践此万岁”。

其中“海内皆臣”反映的历史信息主要是()

A.交通发达,水陆并用B.疆土辽阔,臣民众多

C.国家一统,皇帝集权D.法律严苛,覆盖全国

3.下列没有违背嫡长子继承制的是()

A.商汤代夏B.隋炀帝弑父继位

C.朱元璋死后皇太孙继位D.清代雍正的秘密立储制

4.下列对我国古代政治制度表述正确的是()

A.中国的古代政治制度始终没有完全摆脱血缘宗法的影响

B.以血缘为基础的宗法制开始解体于秦朝

C.封建中央集权的核心内容是把地方权力收归中央

D.元朝、清朝时期,中央集权相对减弱

5.电视剧《宰相刘罗锅》中的刘罗锅应该拥有的权力是()

A.行政决策权B.监察刑狱权

C.票拟权

D.只能“跪受笔录”,没有任何实权

我国农业一直领先于世界。

请回答6-8题

6.(2007上海历史)一项考古统计表明,我国新石器时代稻谷遗存120余处,其中长江流域90余处,黄河流域12处,另有闽、浙、台数处。

炭化粟粒、粟壳遗存40余处,分布于山东、河北、浙江、新疆等省区。

据此可以推断()

①我国已由采集进入种植的时代②我国的原始农业南北各具特色

③南北之间粮食品种已有交流④我国北方种植粮食早于南方

A.①③B.①②③C.②④D.①②④

7.秦国都江堰建成的最主要前提是()

A.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B.农耕经济生产的需要

C.战国争雄中发展经济的需要D.人多地少,开垦良田的需要

8.东晋南朝时期,江南经济迅速发展,乃至有“江南之为国盛矣”的赞叹。

该时期江南开发的主要因素不包括()

A.北方大量人口南迁B.民族融合进一步加强

C.统治者推行劝课农桑等政策D.农产品商品化程度高

中国古代思想文化源远流长,据此回答9-13题

9.孔子主张:

“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下列人物最反对这一主张的是()

A.老子B.墨子C.韩非D.黄宗羲

10.公元前6世纪到公元前2世纪是人类文明的“轴心时代”,人类首次觉醒,理性思维所创造的精神文化决定着其后诸民族的文化走向。

对于中国而言,最能体现这一特征的现象是()

A.百家争鸣B.焚书坑儒C.独尊儒术D.崇儒尚佛

11.明清之际的思想批判,包含着向近代社会演变的因素有:

()

①男女平等②唯物主义③工商皆本④实行众治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

12.中国古代有许多重大发明,下列发明按出现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A.司南、纸、火药、活字印刷B.纸、火药、活字印刷、司南

C.火药、活字印刷、司南、纸D.活字印刷、司南、纸、火药

13.一个英国人在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来到中国,这一年他可能经历的事情是()

A.看到机户和机工

因工资纠纷到衙门打官司B.北京的朋友邀请他看京剧演出

C.邀请中国朋友去他乘坐的船上参观蒸汽机D.收到国内来信说英王解散了议会

鸦片战争揭开了中国近代史的序幕,据此回答14-18题

14.鸦片战争后强迫清政府签订第一批不平等条约的列强有()

①英②法③美④日⑤俄⑥德

A.①B.①②③C.①②③④D.①②③④⑤⑥

15.洋务派提出“师夷长技以自强”的主张,包含下列哪些思想?

()

①向西方学习②维护清朝统治③抵御列强侵略④镇压农民起义

A.①②B.①②③C.③④D.①②③④

16.“欲人诵经史、明大义,以敦君臣父子之伦也。

虽机警多智,可以富国强兵,或恐不利于社稷。

”这段话应该是()

A.洋务派抨击维新派的言

论B.维新派抨击洋务派的言论

C.顽固派抨击洋务派的言论D.维新派抨击顽固派的言论

17.中国无产阶级的产生先于中国资产阶级,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

A.外国资本主义在中国的早期资本输出B.外国资本主义在中国倾销商品

C.外国资本主义压迫和束缚中国资本阶级D.外国资本主义在中国掠夺原料

18.最早在中国提出兴办保险事业的是()

A.洋务派B.太平天国C.维新派D.民国时期

1894年是中国有中国历史的转折年,世界在变,中国也在变。

据些回答19-23题

19.《马关条约》中规定:

“日本臣民得在中国制造一切货物,其于内地运送税、内地税、钞课、杂派……即照日本臣民运入中国之货物一体办理,自应享优例豁除。

”从中可以看出导致中国近代以来民族工业举步维艰的一个因素是()

A.外资工业在中国的兴起B.民族工业没有技术优势

C

.民族工业没有资本优势D.外资工业享有免税特权

20.1901~1905年,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矿企业数显著增加。

其主要原因是()

A.维新变法运动的影响B.义和团运动打击了外国侵略势力

C.政府鼓励及实业救国思潮的影响D.西方列强对华资本输出减少

21.第一次国共和作的政治基础是()

A.民主革命纲领B.中共三大上确立的建立革命统一战线原则

C.新三民主义D.孙中山的三大政策

22.据记载,1888年清朝政府在

北京西苑修建了一条铁路,慈禧太后因火车司机坐在自己前面开车,弃用了人德国引进的蒸汽机车而改用太监牵拉。

这说明()

A.顽固势力拒绝引进西方科技B.封建等级制度阻碍社会发展

C.清廷天朝大国思想根深深蒂固D.封建迷信阻碍近代科技传播

23.义和团运动的出现体现了()

A.中西文化冲突不可调和B.西方传教活动均以武力为后盾

C.清政府对西方传教活动态度强硬D.民教冲突随民族危机加深而突显

近代中国是一部民屈辱的历史,也是一部抗争的历史。

中国人民从屈辱的斗争中找到革命的道路。

据此回答24-27题

24.近代侵华的最主要国家有()①英国②美国③日本④俄国

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

25.“打倒列强,除军阀”、“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将革命进行到底”。

上述口号所反映的历史发展主题是()

A.工农武装割据B.抗击外国侵略C.新民主主义革命D.推翻国民政府统治

26.1945年,黄炎培访问延安时说:

“……真所谓‘其兴也浡焉,其亡也忽焉’,一人,一家,一团体,一地方,乃至一国,不少单位都没有能跳出这周期率的支配力,……”毛泽东当即回答:

“我们应经找到新路,我们能跳出这周期率。

”毛泽东所说的这条“新路”是指()

A.井冈山道路B.进行解放战争C.实现人民民主D.进行重庆谈判

27.1919年12月,某一进步刊物创刊。

其创刊宗旨是:

“排斥强权”和“改良社会”。

下面理解全面的是()

A.反对北洋政府B.追求自由民主C.反帝反封建D.抨击专制皇权

经济的发展是中国革命的基础,我党始终把经济建设作为革命的中心工作来抓。

据此回答28-31题。

28.1927年后,农村革命根据地逐步建立起来,农村革命根据地经济建设的内容主要包括()

①打土豪、分田地②兴修水利③开展大生产运动④兴办工厂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29.在抗日根据地建设的措施中,适应现实要求的经济内容是()

A.三三制政权B.废除封建债务C.限制富农经济D.减轻封建剥削

30.新中国成立初期的下列事件中最具有社会主义性质的是()

A.土地改革B.没收官僚资本C.合理调整工商业D.反对投机倒把

31.修筑大京九铁路是中华民族的一个“世纪梦”。

上世纪90年代,这个“梦”仅用3年时间就变成现实,其主原因是()

A.国家财政已能提供充裕的资金B.改革开放后综合国力的迅速提高

C.国家已具备自主设计施工的能力D.国家加快经济发展的迫切需要

反对霸权主义,强权政治,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是我们一项外交政策。

据此回答32-34题

32.《环球时报》记者报道:

2006年5月13日,韩国和朝鲜决定,中断半个多世纪的南北铁路大动脉即西部的“京义线”和东部的“东海线”于当月25日进行试运行。

造成当年朝韩南北铁路大动脉中断诸多因素中最根本的是()

A.韩国和朝鲜实行不同的社会制度B.朝鲜半岛长期处于分裂状态

C.美苏“冷战”政策的结果D.朝国和朝鲜经济发展差距巨大

33.由中央新影音像出版社出版发行的新中国外交历程纪念光盘,共12集,每一集的标题反映了这一时期的外交特点。

其中能够反映新中国七十年代外交特点的标题是()

A.“另起炉灶”、“分道扬镳”、“播种友谊”

B.“斗智斗勇”、“再次较量”、“峰回路转”

C.“另起炉灶”、“跨洋握手”、“扬眉吐气”

D.“扬眉吐气”、“跨洋握手”、“冰释雪融”

34.下表是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比较表,下列认识正确的是()

项目

1970年

1992年

32个发展中国家

108美元

279

21个发达国家

3129美元

22185

A.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共同起主导地位

B.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贫富差距越来越大

C.国际经济新秩序已建立起来

D.全球化对发展中国家不利,发展中国家要联合起来抵制全球化

西方工业文明的传播,给近代中国社会生活带来重大影响。

回答35—36题

35.鸦片战争以后,中西合璧成为中国居室建筑的典型特征,以下最能体现这一特征的建筑是

36.下面这组图片反映了近代以来中国女子服饰的变化,产生这一变化的社会原因有()

①服饰质地

和款式的不同②社会变革的推动③“欧风美雨”的影响④人们思想观念的变化

A.①②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②③④

由分散孤立走向整体,是世界历史发展的趋势之一,从15世纪末到20世纪初,随着资本主义对外扩张的不断深入,世界市场逐步形成。

据此回答37—42题。

37.下列参与新航路开辟的国家有()①葡萄牙②西班牙③荷兰④英国⑤法国

A.①②B.①②③C.①②③④D.①②③④⑤

38.学者认为,公元1500年前后是人类历史的一个重要分水岭,从那个时候开始,人类的历史才称得上是真正意义上的世界史。

这里“分水岭”的含义是()

A.从封闭走向开放B.国际贸易中心转移到大西洋沿岸

C.从分散走向整体D.人的注意力转移到现实生活中来

40.两次工业革命的相同点是()

A.自然科学的成果促进工业革命的迅速发展

B.造成资本主义生产组织形式发生重大变化

C.在经营理念在不断要求打破政府的干涉,企业坚持自由竞争的信条

D.重化工业成为工业的主题

41.19世纪末20世纪初,如果你生活在英国的伦敦,那么就可以()

①乘坐火车外出旅游②坐着汽车在马路上奔驰③看到电灯照亮千家万户④有事情与朋友联系可以打电话⑤通过互联网与同学聊天

A.①②③④B.②④⑤C.③④⑤D.①②③⑤

42.1929-1933年经济危机的最主要特点有()

①先开始于金融危机,继而影响到各行各业②范围广,波及整个世界③持续时间长,长达四五年的时间④破坏性强,影响到社会稳定和国际局势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经济体制的创新和调整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之一。

据此回答43—49题

43.世界上最早的公司制出现在()

A.工场手工业时期B.工业革命后

C.垄断组织出现后D.中共十四大以后

44.“新经济政策一执行,混乱和饥荒马上就开始平息下去了,城市恢复了生机,市场上的商店又开始有了产品的供应了,物价也随之下降。

那时党的口号是‘学会做生意’”。

这里的“学会做生意”主要指()

A.借助商品、市场的自由调节B.自由买卖、按劳分配

C.恢复和发展私人企业D.实行粮食税制度

45.罗斯福说:

“低收入的工人是我们人数最多的消费集团,可是今天他们却无法维持象样的生活水准,不能购买食品、衣服和其他必需品以保持我们的工厂和农场充分运转。

”为此,罗斯福新政采取了()

A.整顿银行,统制货币

B.调节农业生产

C.以工代赈,规定最低工资标准D.降低生活用品价格

46.1957年纽约证券交易所董事长凯斯·芬斯登在《纽约先驱论坛报》上说:

“自然,以前有过一个时期只有很少一部分人拥有一个不太富足和比较简单的国家的生产资源。

然而,自那时以后我们就逐步倾向于实行一种真正的‘人民资本主义’……”。

“人民资本主义”的含义是

A.人民生活水平不断得到提高B.资本家丧失了企业的全部所有权

C.国有经济的比重日益上升D.股票分散化,企业职工也拥有股票

47.美国克林顿主义与罗斯福新政相比最大的不同在于()

A.增加公共投资B.减少财政赤字

C.减少政府干预程度D.加强与欧日的同盟

48.“大包干,大包干,直来直去不拐弯,交够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都是自己的。

”对这句1978年出自安徽凤阳农民的话,正确的理解是()

①概括了包干到户的优点②说明农民已经解决了温饱问题③说明联产承包责任制给农村经济注入了活力④表达了农民对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拥护

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③④D.②③

49.在农村经济体制改革中发展非农产业和乡镇企业的长远意义在于()

A.保护国民经济的综合平衡B.使农村政企分开,扩大自主权

C.改革农村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D.促进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和现代化

俄国是近现史上有影响力的大国,请回答有关美俄50-52题

50.赫鲁晓夫改革的最大意义在于()

A.打破了对斯大林的个人崇拜B.使长期落后的农业得以发展

C.冲破斯大林模式的束缚D.冲破原有观念,成为改革的开始

51.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进程中出现过两个政权并存的特殊局面,标志这一局面结束的事件是()

A.二月革命的爆发B.《四月提纲》的提出

C.七月流血事件的发生D.十月革命的胜利

52.地名变更往往同当时的政治背景相关,苏联历史上曾经发生下列地名变更()

①彼得格勒→列宁格勒②沙皇村→儿童村③勃列日涅夫→卡马河畔切尔西④斯大林格勒→伏尔加格勒

A.②①④③B.②③④①C.①④②③D.①②③④

近代文明、近代文化随着历史的进步得以快速发展,请回答53-55题

53.在1878年的日本,儿童玩拍球游戏时,用10种最值得采用的新事物的名称来代

替数字,它们分别是汽灯、蒸汽机、马车、照相机、电报、避雷针、报纸、学校、信箱和轮船。

这主要反映了日本()

A.殖产兴业的经济政策B.富国强兵的奋斗目标

C.全盘西化的生活方式D.文明开化的文化政策

54.一位科学家的墓碑上镌刻着这样的铭文:

“他以神一般的力量,……第一个说明了行星的运动和图像。

”这位科学家应该是()

A.伽利略B.牛顿C.爱因斯坦D.普朗克

55.诺贝尔奖获得者道格拉斯•诺斯写道:

“假设一位古希腊人能被奇迹般地送到1750年的英国,他或她会发现许多熟悉的事物。

不过,如果希腊人再晚两个世纪被送来,就会发现,自己宛如置身于一个‘幻想’的世界,什么都不认识,甚

至什么都不理解。

”作者提出后一种假设的主要历史依据是()

A.工业社会形成与发展B.人口爆炸性增长

C.经济全球化进程加速D.各国间交往密切

近代民主政治的建立是社会进步的重要表现和保障,据此回答56-60题

56.下列政府首脑对议会负责的是()

①英国首相②美国总统③1875年选出的法国总统④德意志帝国宰相俾斯麦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②③

57.1689年《权利法案》使英国政治体制发生了显著变化,最主要表现在()

A.国王成为虚位元首B.首相成为政府首脑

C.君主权力受到法律限制D.议会对内阁负责

58.假如由于美国军队深陷伊拉克战场需要紧急调动民兵进行增援,这项权力应该()

A.总统B.国防部C.国会D.美国陆军部

59.《共同纲领》在新中国历史上具有重要地位,是因为()

A.确立了国家的性质B.确定了依法治国的方针

C.确立了中国的社会主义制度D.标志着人民民主统一战线的建立

60.下列属于新时期扩大基层民主内容的是()①代表农村的人大代表拥有一定数量②实行乡镇政务公开和村务公开③建立村民民主自治制度④把依法治国写进宪法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②③

(2)材料二反映了什么经济现象?

唐宋明清的货币主要有哪些,它们分别起到什么作用?

(5分)

 

(3)在上世纪的六七年代,我国发行了大量粮票、布票等,当时为什么要发行这些票证?

你对这一措施有何评价?

(3分)

(4)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票证,在市场上现在还能找到吗?

为什么?

材料四中的证券与材料三中的有何不同?

(4分)

62.(12分)在漫长的人类文明发展中,政治活动是人类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

阅读回答下列问题:

(1)古代东西方都创造

了自己的先进文明。

结合你对古代人类历史政治文明的学习,从中外选取两个不同类型的政治文明模式,并从政治文明发展进程的角度谈谈你对二者利与弊的看法。

(6分)

 

美国历史学家布卢姆说:

“独立战争后人们最初反对君主制和贵族政治的思想,引导着美国人建立了一些行政首脑软弱无力、上院不起什么作用的州政府;新的宪法则建议有一个权力很大的行政首脑和同众议院权力相当的参议院。

……一个国家的平等公民联合起来的联邦。

(2)依据材料回答,美国是怎样突破古代民主局限的?

(2分)

 

(3)在中国近代民主政治的进程中,先后出现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和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两部宪法性文件对中国民主政治所起的最主要的积极作用分别是什么?

从两部宪法的性质和结果中可以得出怎样的结论?

(4分)

 

63.(11)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我们原来打算直接用无产阶级国家的法令,在一个小农国家里按共产主义原则来调整国家的生产和产品分配。

现实生活证明我们犯了错误。

——《列宁选集》

材料二“在战争结束的时候,俄国就像是一个被打得半死的人……而现在,谢天谢地,他居然能够拄着拐杖走动了!

”……这个结果是什么呢,结果就是,把市场,实际上就等于把商品、货币、市场机制引进到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里面去,在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史上,这是一个重大的突破。

——《大国崛起》解说词

材料三在某种意义上,有人说,他挽救了市场经济。

就是说,市场经济不是没有毛病,出了一些毛病,在30年代的时候,他引进了一些新政,然后使市场经济又回到了一个比较健康发展的轨道。

……开创了市场经济的新模式。

在这种模式中,市场规律这只“看不见的手”和政府干预这只“看得见的手”联合起来,共同影响经济,市场的作用和政府的作用同时得以发挥。

——《大国崛起》解说词

材料四1985年8月28日,邓小平在会见外宾时,曾说到“社会主义究竟是个什么样子,苏联搞了很多年,也并没有完全搞清楚。

可能列宁的思路比较好,搞了个新经济政策,但是后来苏联的模式僵化了。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分析说明“现实生活证明我们犯了错误”指的是什么?

列宁的初衷与现实发生矛盾的根源是什么?

(2分)

 

(2)材料二中所说的俄国“能够拄着拐杖走动”得益于什么政策?

为什么说它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大突破?

(2分)

 

(3)材料三中的“他”是指谁?

他所开创的市场经济新模式与以往相比,最大的特点是什么?

(2分)

 

(4)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共产党人吸取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和教训,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所采取的重大举措。

(3分)

 

(5)材料二、三、四,从本质上体现了两种不同的现代化模式,简要指出它们的相同之处及本质区别

(2分)

参考答案

(5)同:

都把市场和国家宏观调控相结合。

区别:

社会制度不同(或生产资料所有制性质不同)。

(2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