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文言实词练习及答案.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8971327 上传时间:2023-02-02 格式:DOCX 页数:39 大小:820.3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完整版文言实词练习及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9页
完整版文言实词练习及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9页
完整版文言实词练习及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9页
完整版文言实词练习及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9页
完整版文言实词练习及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完整版文言实词练习及答案.docx

《完整版文言实词练习及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完整版文言实词练习及答案.docx(3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完整版文言实词练习及答案.docx

完整版文言实词练习及答案

文言实词

1.与“齐国虽褊小,吾何爱一牛”的“爱”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爱其子,择师而教之

B.百姓皆以王为爱也

C.国事至此,予不得爱身

D.有怀投笔,爱宗悫之长风

1.答案 B (例句和B项中的“爱”都是“吝啬、爱惜”的意思。

A.疼爱,指对人或事物有很深的感情;C.顾惜;D.爱慕、羡慕。

2.与“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俭”的“安”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既来之,则安之

B.今日割五城,明日割十城,然后得一夕安寝

C.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D.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

2.答案 C (例句和C项中的“安”都是“安逸、安乐”的意思。

A.使……安定;B.安稳;D.疑问副词,哪里、怎么。

3.与“其次关木索、被箠楚受辱”的“被”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予犹记周公之被逮,在丙寅三月之望

B.操吴戈兮被犀甲,车错毂兮短兵接

C.屈原至于江滨,被发行吟泽畔

D.秦王复击轲,轲被八创

3.答案 D (例句和D项中的“被”都是“遭受、蒙受”的意思。

A.表被动;B.穿着;C.披散、散开。

4.与“尤倍重于三十年前”的“倍”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其实百倍

B.虽倍赏累罚而不免于乱

C.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D.右倍山陵,前左水泽

4.答案 B (例句和B项中的“倍”都是“加倍”的意思。

A.倍数;C.同“背”,违背、背叛;D.同“背”,背靠。

5.与“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的“本”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

B.间以诗记所遭,今存其本不忍废

C.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

D.人穷则反本,故劳苦倦极,未尝不呼天也

5.答案 D (例句和D项中的“本”都是“根本、基础、本源”的意思。

A.草木的根;B.稿本;C.推究、考察。

6.与“鄙人不知忌讳”的“鄙”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我皆有礼,夫犹鄙我

B.鄙贱之人,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

C.敢竭鄙诚,恭疏短引

D.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

6.答案 C (例句和C项中的“鄙”都是“自称的谦词”。

A.轻视、看不起;B.庸俗、浅陋;D.把……当作边邑。

7.与“弃甲曳兵而走”的“兵”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又兵象也,于行用金

B.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

C.又如赴敌之兵,衔枚疾走

D.未战而先见败征,此可谓知兵乎

7.答案 B (例句和B项中的“兵”都是“武器、兵器”的意思。

A.战争;C.士卒;D.兵法。

8.下列句中“病”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

B.

C.

D.

8.答案 A (均为动词“生病、患病”。

B.忧虑、担心/困苦;C.名词,疾病/缺点、弊病;D.生病/疲劳。

9.与“微察公子,公子颜色愈和”的“察”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察邻国之政,无如寡人之用心者

B.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

C.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

D.明足以察秋毫之末,而不见舆薪

9.答案 C (例句和C项中的“察”都是“观察、仔细看”的意思。

A.考察;B.举荐、选拔;D.看得清。

10.对下列两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A.①②相同,③④相同

B.①②不同,③④相同

C.①②相同,③④不同

D.①②不同,③④不同

10.答案 D (①上朝;②朝廷;③通“增”,增加;④表示出乎意料,相当于“竟、简直”。

11.与“鲁君与之一乘车”的“乘”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于是乘其厉声以呵,则噪而相逐

B.乘骐骥以驰骋兮,来吾道夫先路

C.然秦以区区之地,致万乘之势

D.若夫乘天地之正

11.答案 C (例句和C项中的“乘”都是“量词,一车四马的合称”的意思。

A.趁着;B.骑、驾驭、驾车;D.顺应。

1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①战败而亡,诚不得已

②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③君人者,诚能见可欲,则思知足以自戒

④夫在殷忧,必竭诚以待下

A.①②③④都相同

B.①②③④都不相同

C.①②相同,③④不同

D.①②不同,③④相同

12.答案 C (①②均为副词,确实、的确;③连词,表假设,如果;④真心诚意。

13.与“予除右丞相兼枢密使”的“除”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即除魏阉废祠之址以葬之

B.寻蒙国恩,除臣洗马

C.赵王扫除自迎,执主人之礼,引公子就西阶

D.为汉家除残去秽

13.答案 B (例句和B项中的“除”都是“任命、授职”的意思。

A.修治、整理;C.台阶;D.清除、去掉。

14.对下列两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A.①②相同,③④相同

B.①②不同,③④相同

C.①②相同,③④不同

D.①②不同,③④不同

14.答案 D (①推辞;②找托词、找借口;③带领,使……跟从;④通“纵”,合纵的盟约。

15.与“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可谓智力孤危”的“殆”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扬州城下,进退不由,殆例送死

B.以父母之遗体行殆,而死有余责

C.轩凡四遭火,得不焚,殆有神护者

D.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15.答案 A (例句和A项中的“殆”都是“几乎、接近于”的意思。

B.危险;C.大概、恐怕;D.疑惑。

16.下列句中“当”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

B.

C.

D.

16.答案 D (均为“应当”的意思。

A.对着、面对/挡住,遮挡;B.通“倘”,假如、如果/对等,比得上;C.掌管、主持/占据、把守。

17.下列句中“道”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

B.

C.

D.

17.答案 A (均为“道理”的意思。

B.主张、学说/风尚、传统;C.途径、方法/说、讲;D.通“导”,引导/动词,取道、经过。

18.对下列两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A.①②相同,③④相同

B.①②不同,③④相同

C.①②相同,③④不同

D.①②不同,③④不同

18.答案 B (①得意、满足;②通“德”,感恩、感激;③④均为“估计、推测”的意思。

19.与“非挟太山以超北海之类也”的“非”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举世非之而不加沮

B.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C.要之死日,然后是非乃定

D.人非生而知之者

19.答案 D (例句和D项中的“非”都是“不是”的意思。

A.非难,责怪;B.违背;C.错误的、不对的。

20.与“雪九庙之耻,复高祖之业”的“复”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沛幸得复,丰未复,唯陛下哀怜之

B.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

C.呜呼!

师道之不复可知矣

D.以是知公子恨之复返也

20.答案 C (例句和C项中的“复”都是“恢复”的意思。

A.免除赋税徭役;B.回答、答复;D.再,又。

21.下列句中“负”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

B.

C.

D.

21.答案 B (均为“背负”的意思。

A.辜负、对不起/承受、承担;C.依恃、凭仗/违背、背弃;D.使……承担/败、失败。

22.与“不赂者以赂者丧,盖失强援,不能独完”的“盖”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庭有枇杷树,……今已亭亭如盖矣

B.有善始者实繁,能克终者盖寡

C.屈平之作《离骚》,盖自怨生也

D.盖文王拘而演《周易》

22.答案 C (例句和C项中的“盖”都是连词,表推测原因,“大概由于、因为、原因是”的意思。

A.车盖或伞盖;B.表示不十分肯定的判断;D.发语词,放在句首,可不译。

23.下列句中“故”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

B.

C.

D.

23.答案 D (均为“与‘新’相对”的意思。

A.缘故、原因/变故、事故;B.旧交情/过去、从前;C.衰老/特意。

24.下列句中“固”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

B.

C.

D.

24.答案 A (均为“本来”的意思。

B.坚固/坚决;C.固执、顽固/使……稳固、巩固;D.确实,实在/究竟、到底。

25.与“顾吾念之,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的“顾”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B.激昂大义,蹈死不顾,亦曷故哉

C.吾每念常痛于骨髓,顾不知计所出耳

D.相如顾召赵御史

25.答案 C (例句和C项中的“顾”都是“但是、只是、不过”的意思。

A.看望、拜访;B.顾念、顾惜;D.回头、回头看。

26.对下列两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A.①②相同,③④相同

B.①②不同,③④相同

C.①②相同,③④不同

D.①②不同,③④不同

26.答案 D (①周代诸侯以及汉以后侯王的封地;②国都、京城;③出嫁、嫁;④归向、归附。

27.与“求!

无乃尔是过与”的“过”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

B.闻大王有意督过之,脱身独去,已至军矣

C.一日,大母过余曰

D.度道里会遇之礼毕,还,不过三十日

27.答案 B (例句和B项中的“过”都是“责备”的意思。

A.过失、过错;C.探望、看望;D.超过。

28.与“此三者,吾遗恨也”的“恨”意义相同的一项(  )

A.念谁为之戕贼,亦何恨乎秋声

B.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C.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

D.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28.答案 B (例句和B项中的“恨”都是“遗憾”的意思。

A.怨恨、仇恨;C.怨恨;D.怨恨。

29.下列句中“疾”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

B.

C.

D.

29.答案 A (均为“憎恶”的意思。

B.强、猛烈/快、急速;C.痛心/速、捷;D.患病、生病/痛苦、疾苦。

30.下列句中“及”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

B.

C.

D.

30.答案 C (均为“赶得上、比得上”的意思。

A.到、至/涉及、关联;B.追上、赶上/等到;D.接近/连词,表并列,和。

31.与“即除魏阉废祠之址以葬之”的“即”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得间奔真州,即具以北虚实告东西二阃

B.即今之傫然在墓者也

C.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

D.匪来贸丝,来即我谋

31.答案 A (例句和A项中的“即”都是“立即、就”的意思。

B.副词,就是;C.介词,表时间,“当、就在”;D.走近、接近。

32.与“余既为此志,后五年,吾妻来归”的“既”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既来之,则安之

B.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

C.言未既,有笑于列者曰

D.既而以吴民之乱请于朝

32.答案 B (例句和B项中的“既”都是副词,“已经”“……以后”的意思。

A.既然;C.尽、完;D.副词,和“而”连用,不久。

33.与“假舆马者,非利足也”的“假”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

B.乃以吴叔为假王,监诸将以西击荥阳

C.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D.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33.答案 D (例句和D项中的“假”都是“凭借、借助”的意思。

A.借;B.临时的、代理的;C.假装。

34.下列句中“间”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

B.

C.

D.

34.答案 C (均为“从小路、抄小路”的意思。

A.期间、年间/离间;B.参与/中间,当中;D.间或、有时/悄悄地,秘密地。

35.下列句中“见”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

B.

C.

D.

35.答案 B (均表被动,“被”。

A.会见/看见,看到;C.用在动词前,相当于“我”“自己”/同“现”,出现、显露;D.谒见、拜见/召见、接见。

36.与“今皆解鞍以示不走,用坚其意”的“解”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信乃解其缚,东乡坐,西乡对,师事之

B.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C.秦军解去,遂救邯郸,存赵

D.杀数人,故虏益解

36.答案 A (例句和A项中的“解”都是“解开,脱去”的意思。

B.解释、解答;C.撤退、离散;D.通“懈”,松懈、懈怠。

37.与“更互用之,瞬息可就”的“就”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臣具以表闻,辞不就职

B.草创未就,会遭此祸

C.是以就极刑而无愠色

D.金就砺则利

37.答案 B (例句和B项中的“就”都是“完成”的意思。

A.赴任;C.受、接受;D.靠近、接近。

38.下列句中“举”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

B.

C.

D.

38.答案 A (均为“全、都、整个”的意思。

B.举出、提出/举起、抬起;C.推荐、选拔/拿、拿来、用;D.发动、兴起/攻占、攻取,此处为被动,被攻占。

39.与“三十日不还,则请立太子为王,以绝秦望”的“绝”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B.余音袅袅,不绝如缕

C.假舟辑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D.楚怀王贪而信张仪,遂绝齐

39.答案 B (例句和B项中的“绝”都是“断绝”的意思。

A.与世隔绝的;C.横渡;D.绝交。

40.与“众不能堪,抶而仆之”的“堪”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而境界危恶,层见错出,非人世所堪

B.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C.不堪吏人妇,岂合令郎君

D.可堪回首,一片神鸦社鼓

40.答案 A (例句和A项中的“堪”都是“经得起、忍受”的意思。

B.可以、能够;C.胜任;D.能够。

41.与“有善始者实繁,能克终者盖寡”的“克”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郑伯克段于鄢

B.汝之纯明而不克蒙其泽乎

C.克己复礼为仁

D.三纳之而未克

41.答案 B (例句和B项中的“克”都是“能够、胜任”的意思。

A.战胜、攻克;C.克制、约束;D.完成、成功。

42.与“何竟日默默在此,大类女郎也”的“类”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举类迩而见义远

B.然后知是山之特立,不与培

为类

C.佛印绝类弥勒

D.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

42.答案 C (例句和C项中的“类”都是“类似、好像”的意思。

A.事例;B.同类;D.种类。

43.对下列两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A.①②相同,③④相同

B.①②不同,③④相同

C.①②相同,③④不同

D.①②不同,③④不同

43.答案 D (①哀怜、同情;②可惜;③满、遍;④越、更加。

44.与“缙绅、大夫、士萃于左丞相府,莫知计所出”的“莫”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

B.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

C.“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

D.大将军不听,令长史封书与广之莫府

44.答案 C (例句和C项中的“莫”都是否定性无定指代词,“没有谁、没有人”的意思。

A.没有;B.不;D.同“幕”,幕府。

45.与“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的“内”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距关,毋内诸侯,秦地可尽王也

B.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

C.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

D.纷吾既有此内美兮,又重之以修能

45.答案 A (例句和A项中的“内”都是通“纳”,“接纳、让……进入、放进”的意思。

B.内部,常指国内、朝廷内;C.内室,指家里;D.内在的。

46.与“匪我愆期,子无良媒”的“期”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令四面骑驰下,期山东为三处

B.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C.公等遇雨,皆已失期,失期当斩

D.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

46.答案 C (例句和C项中的“期”都是“规定的时日、期限”的意思。

A.约定;B.周期,指一周年;D.注定。

47.与“余幼好此奇服兮,年既老而不衰”的“奇”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

B.入之愈深,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

C.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

D.以为李广老,数奇,毋令当单于,恐不得所欲

47.答案 B (例句和B项中的“奇”都是“特异、罕见、优异、卓越”的意思。

A.杰出的;C.余数、零头;D.命运不好、运气不好。

48.与“不韦迁蜀,世传《吕览》”的“迁”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

B.孝文帝说之,超迁,一岁中至太中大夫

C.顷襄王怒而迁之

D.时北兵已迫修门外,战、守、迁皆不及施

48.答案 C (例句和C项中的“迁”都是“贬谪、放逐”的意思。

A.变化、变动;B.升官、提拔;D.迁移、转移。

49.与“璧有瑕,请指示王”的“请”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三十日不还,则请立太子为王,以绝秦望

B.公子闻之,往请,欲厚遗之

C.既而以吴民之乱请于朝

D.寡人窃闻赵王好音,请奏瑟

49.答案 A (例句和A项中的“请”都是表敬副词,请对方允许自己做某事,“请让我、请允许我”。

B.问候;C.请示;D.请求别人做某事。

50.与“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的“穷”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入深林,穷回溪

B.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C.穷饿无聊,追购又急,天高地迥,号呼靡及

D.今我睹子之难穷也

50.答案 B (例句和B项中的“穷”都是“不得志、不显贵”的意思。

A.动词,穷尽、走遍;C.困窘、处于困境;D.穷尽、完结。

51.与“沛公军在霸上,相去四十里”的“去”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我从去年辞帝京,谪居卧病浔阳城

B.为汉家除残去秽

C.小鸟时来啄食,人至不去

D.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

51.答案 D (例句和D项中的“去”都是“距离”的意思。

A.过去的;B.去掉、除掉;C.离开。

52.对下列两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A.①②相同,③④相同

B.①②不同,③④相同

C.①②相同,③④不同

D.①②不同,③④不同

52.答案 D (①勉励、奖励;②劝说、劝导;③使退、击退;④退后、退却。

53.下列句中“如”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

B.

C.

D.

53.答案 B (均为“往、到……去”的意思。

A.及、比得上/遵从、依照;C.连词,或者/如同、好像;D.形容词词尾,相当于“……的样子”/连词,假如。

54.下列句中“善”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

B.

C.

D.

54.答案 D (均为“擅长、精通”的意思。

A.友好地、好好地/交好、与……友善;B.好/做好、处理好;C.善行/好、正确。

55.与“断头置城上,颜色不少变”的“少”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

B.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

C.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

D.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

55.答案 A (例句和A项中的“少”都是“稍微、略微”的意思。

B.轻视;C.时间短、不久;D.年少的人。

56.与“送子涉淇,至于顿丘”的“涉”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驱中国士众远涉江湖之间

B.仆自到九江,已涉三载

C.(陈)球少涉儒学,善律令

D.以小舟涉鲸波出,无可奈何

56.答案 D (例句和D项中的“涉”都是“渡、渡过”的意思。

A.进入、到;B.经历;C.涉猎、学习。

57.下列句中“胜”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

B.

C.

D.

57.答案 B (均为“尽”的意思。

A.战胜、取胜/胜利;C.胜过、超过/盛大的;D.经得住、能承担/美好的、优美的。

58.与“默而识之”的“识”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公拆袄,出珠授之,封识宛然

B.而今识尽愁滋味

C.好学勤力,博闻强识,世间少有

D.兴尽悲来,识盈虚之有数

58.答案 C (例句和C项中的“识”都通“志”,“记、记住”的意思。

A.通“帜”,标志、记号;B.体会、了解;D.认识、知道。

59.与“臣愿奉璧往使”的“使”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

B.使北营,留北关外,为一卷

C.使六国各爱其人,则足以拒秦

D.会使辙交驰,北邀当国者相见

59.答案 B (例句和B项中的“使”都是“出使”的意思。

A.派遣;C.假使;D.使者。

60.与“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的“是”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B.自余为僇人,居是州,恒惴栗

C.要之死日,然后是非乃定

D.吾少孤,及长不省所怙,惟兄嫂是依

60.答案 B (例句和B项中的“是”都是“此、这、这个、这样”。

A.判断动词,是;C.正确、对的;D.宾语前置的标志。

61.与“而彼且奚适也”的“适”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适莽苍者,三餐而反

B.贫贱有此女,始适还家门

C.适有孤鹤,横江东来

D.适得府君书,明日来迎汝

61.答案 A (例句和A项中的“适”都是“往、到……去”的意思。

B.出嫁;C.恰巧、正好;D.刚才、刚刚。

62.与“书不能悉意,故略陈固陋”的“书”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退论书策以舒其愤

B.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C.相如顾召赵御史书曰

D.从余问古事,或凭几学书

62.答案 B (例句和B项中的“书”都是“信、书信”的意思。

A.著作;C.记录、记载;D.写字、书法。

63.与“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的“孰”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

B.与少乐乐,与众乐乐,孰乐

C.东方物所始生,西方物之成孰

D.明日,徐公来,孰视之

63.答案 D (例句和D项中的“孰”都是“仔细、周详”的意思。

A.谁;B.与……相比,哪一个;C.通“熟”,庄稼成熟、丰收。

64.下列句中“属”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

B.

C.

D.

64.答案 B (均为“连接、连续”的意思。

A.隶属、归属于/亲属;C.劝请、邀/类、等辈;D.写作、撰写/通“嘱”,请托、嘱托。

65.下列句中“数”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

B.

C.

D.

65.答案 C (均为“多次、屡次”的意思,读shuò。

A.表不确定的数目,几、几个/命运、天数;B.技艺/计算;D.责备、列举罪状,读shǔ/密、细密,读cù。

66.与“秦伯说,与郑人盟”的“说”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B.士之耽兮,犹可说也

C.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贻之

D.范增说项羽曰:

“沛公居山东时……”

66.答案 A (例句和A项中的“说”都通“悦”,“高兴、喜悦”的意思。

B.通“脱”,解脱;C.文体的一种;D.劝说、说服,读shuì。

67.与“率疲弊之卒,将数百之众”的“率”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六国互丧,率赂秦耶

B.子路率尔而对曰

C.大率用根者,若有宿根,须取无茎叶时采

D.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67.答案 D (例句和D项中的“率”都是“带领、率领”的意思。

A.全都;B.轻率;C.大抵、一般。

68.与“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私见张良”的“私”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是时以大中丞抚吴者为魏之私人

B.燕王私握臣手曰:

“愿结友。

C.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D.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68.答案 B (例句和B项中的“私”都是“私下、暗中、秘密”的意思。

A.亲信、心腹;C.个人的、自己的;D.偏爱。

69.与“素善留侯张良”的“素”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B.有奇字素无备者,旋刻之,以草火烧,瞬息可成

C.秦王子婴素车白马,系颈以组

D.而五人生于编伍之间,素不闻诗书之训

69.答案 D (例句和D项中的“素”都是“一向、平素、向来”的意思。

A.朴素、质朴、未加修饰的;B.预先;C.白色的。

7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