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假期文综历史试题.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8969198 上传时间:2023-02-02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38.3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精选假期文综历史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精选假期文综历史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精选假期文综历史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精选假期文综历史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精选假期文综历史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精选假期文综历史试题.docx

《精选假期文综历史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选假期文综历史试题.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精选假期文综历史试题.docx

精选假期文综历史试题

9.河南大学教授王立群指出,“古来帝王,由秦始皇至清代宣统,正统偏安者共二百余人,

真正懂得国家政体并善以此治国者,不过秦皇、汉武、宋太祖、清圣祖(康熙)四人而已”。

这里的“国家政体”是指

A.王位世袭制度B.中央集权制度

C.选官制度D.监察制度

10.在历史发展进程中,人类社会逐步告别“小国寡民”时代,下列各项中,与“小国寡民”相关的是

①老子向往的理想社会②董仲舒思想的现实依据

③罗马法的基础④雅典民主制的重要条件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④ D.③④

11.“争天下,打天下,穷爷们天不怕来地不怕;杀到天津卫,朝廷快让位;杀到杨柳青,天子吓得发了懵。

”以上歌谣反映的近代史实应该是

A.太平天国运动B.义和团运动

C.辛亥革命D.北伐战争

12.对下图反映的世界殖民地占全球陆地(南极洲除外)面积的比例(%)变化的解读,不正确的是

 

A.第①段进行殖民扩张的是西班牙、葡萄牙

B.第②段加紧殖民扩张的是荷兰、英国、法国等国家

C.第③段成为最大的殖民帝国是英国

D.第④段是美国殖民政策调整的结果

13.下图是《中国解放形势图》(深色部分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已经解放的区域),与这一形势直接相关的是

 

①战略决战时机成熟②战略反攻揭开序幕

③国民党军队主力基本被消灭④战略决战胜利为解放全国奠定基础

A.①②B.③④C.①④D.②③

14.“几十年前还统治全球的欧洲大陆的前途这时似乎是暗淡的、危险的。

但20世纪50年代后,东欧和西欧各国却惊人地东山再起。

这一复兴同中国日益增长的实力和自信一起导致了一种全新的世界政治格局。

美苏短暂的首要地位让位于一种新的多元化社会。

这实质上意味着全球地方主义的恢复——至少从政治上来看是如此。

”上述材料意在说明

A.“冷战”时期已呈现政治多极化趋势

B.美苏两极格局已被多极格局所取代

C.世界格局即将呈现“一超多强”局面

D.多极化格局的形成是一个缓慢的过程

15.农民与土地是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核心问题。

下列三幅图反映的是中共在不同时期的农村政策,其共同点叙述正确的是

 

土改后农民分配土地公社社员在集体劳动领取生产承包合同书

A.保护了农民利益B.调动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

C.改变了经营方式D.改变了土地所有制性质

16.李大钊说:

“历史的真实,有二意义:

一是说曾经遭遇过的事情的记录是正确的,一是说关于曾经遭遇过的事的解喻是正确的。

前者比较的变动少,后者则时时变动。

”“后者时时变动”的主要原因是

A.历史学是人文学科,具有不确定性

B.历史学家阐述历史,难免主观因素

C.人类知识不断增长与历史观的变化

D.历史认识总是越来越接近历史真实

 

9.B10.C11.A12.D13.B14.A15.C16.C

28.(18分)农耕文明有其封闭性,这种状态下的人们缺乏进取心,较难接受新生事物和新观念。

而工业文明的发展则相反,人们勇于创新,注重效率和科学技术。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国古代的城市与商业一贯发达,但中国的商业与城市一向都是在体制内发展的,受社会主流体制的节制与约束。

商人与社会上其他成员同流,并不具备超主流体制的特殊身份。

……而且,历朝历代都有非常强大的官办商业,这几乎成为中国社会的一大传统。

中国的城市主要不是起商业功能,而是起政治功能,是中央政府统治全国的政治中心。

——钱乘旦《前资本主义世界发展:

东方普遍性与西方特殊性》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阻碍中国古代商业发展的“体制内”的因素有哪些?

(8分)

材料二18世纪的英国,正在孕育人类历史上一种崭新的生产方式,后世称之为“工业革命”。

持续的海外扩张和殖民贸易,带动了对商品的需求;科学意识和市场意识,提高了英国人普遍的认识水准,在各种合力下,英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工业化国家,开创了影响深远的自由主义经济模式,并建立起一个地跨全球的“日不落帝国”,在18世纪中期到19世纪中期,引领着世界的发展。

——摘编自《大国崛起》

(2)18世纪中期到19世纪中期,英国引领着世界的发展,请依据材料二概括当时英国经济的特点。

(6分)

材料三中国社科院的学者孟彦弘认为:

从人类社会发展来看,由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的过渡是必然的。

但对具体的民族或地区而言,它们又不是都自发地进入工业文明。

(3)结合中国的相关史实,谈谈你对材料三的理解。

(4分)

28.(18分)

(1)自给自足自然经济的束缚;重农抑商政策的影响,商人政治社会地位不高;市场开放程度的限制;政府控制下的对外贸易和税收政策的限制。

(8分。

(2)坚持以科技发展为基础;注重大机器生产方式,大力发展工业化;重视市场意识,坚持自由主义市场经济模式。

(6分)

(3)西方列强的入侵使中国被动接受工业文明,开始了近代化历程;中国的主权遭到破坏,被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工业文明取代农业文明是历史的进步。

(4分)

 

29.(16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从1929年起,整个资本主义世界陷入一片困顿和恐慌之中,而此时的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却取得了辉煌的成就,这大大提高了社会主义的影响力和号召力。

——据马克垚《世界文明史》

(1)造成资本主义世界和苏联经济形势反差的经济政策各是什么?

(4分)这一时期,苏联在经济建设领域取得了怎样的辉煌成就?

(2分)

 

材料二  西方史学家认为,共产主义在东欧的消失、苏联的解体以及中华人民共和国日益转向市场经济,在实际上表明共产主义模式的普遍性的萎缩。

-----[美]杰里·本特利《新全球史》

(2)结合你对市场经济和中国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实践的认识,驳斥”中华人民共和国日益转向市场,在实际上表明共产主义模式萎缩”的观点。

(10分。

要求:

表述成文,观点明确,史论结合)

29.(16分)

(1)政策:

西方:

自由放任;(2分)苏联:

计划经济(或五年计划建设、斯大林模式)(2分)。

成就:

重工业发展迅速,工业总产值跃居世界第二位,欧洲第一位。

(2分)

(2)转变的必要性:

市场经济不是区分社会制度的标准,而是社会经济发展的规律和要求;转向市场经济。

是经济全球化提出的客观要求;转向市场经济,是吸取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教训的必然结果;转向市场经济,是中国改革开放的经验总结和自身发展的要求。

(6分,答出其中三点即可)

转变的结果:

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蓬勃发展,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力不断提高。

(2分)

结论:

中国转向市场经济,是社会主义模式的自我完善和发展,而不是社会主义模式的萎缩。

 (2分)

36.(10分)【历史——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历史图片是人类历史某一时期社会生活的真实记录和缩影。

观察下列图片

材料一

 

材料二

 

罗斯福和丘吉尔发表《大西洋宪章》反法西斯国家签署《联合国家宣言》

(1)材料一中的两幅图片信息反映的共同问题是什么?

(2分)用史实说明产生的影响。

(3分)

(2)指出材料二反映的历史事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述其历史作用。

(5分)

36.(10分)苏联人民誓死保卫国家,反抗法西斯侵略的坚强决心和高昂的斗志。

(2分)苏联人民取得了莫斯科保卫战胜利,打破了德军不可战胜的神话。

(3分)

英美及世界人民逐步联合起来,世界反法西斯联盟成立。

(2分)不同社会制度、不同种族、不同宗教的国家集合到反法西斯的大旗下,极大地鼓舞了各国人民的斗志,增强了反法西斯的力量,从根本上扭转了国际力量对比的不利局面,为最终打败法西斯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3分)

 

9.下表是1843年广东海关进口商品税率资料,对其数字变化所反映出的信息,表述错误的是

货物

单位

1843年前税率

1843年税率

降低百分数

棉花

24.19

5.56

77.02

棉纱

13.88

5.56

58.45

头等白纱布

29.93

6.95

76.78

束色纱布

20.74

5.56

73.19

A.1843年税率较之前大大下降

B.中国拟以降低关税的方式大量引进外国商品

C.协定关税使中国丧失了关税自主权

D.中国闭关自守的局面被打破

10.图4反映的是我国1953~1985年农业总产值变化的情况,其中年均增长率出现最高值的原因是

 

A.纠正“大跃进”错误B.实行“一五”计划

C.进行农业社会主义改造D.开展人民公社化运动

11.2012年3月5日,温家宝总理在十一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作政府工作报告时提出:

革开放是决定中国前途命运的正确抉择。

对这句话的理解正确的是

①改革开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起点

②改革开放使中国在1997年基本建立了社会主义商品市场体系

③改革开放使中国经济高速增长,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了小康水平

④改革开放使中国的国际地位空前提高,并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A.①②③④B.①②④C.①③④D.①②③

12.梁启超认为:

“文明之所以进,其原因不一端,而思想自由,其总因也。

欧洲之所以有今日,皆由十四五世纪时,古学复兴,脱教会之樊篱,一洗思想界之奴性,其进步乃沛乎莫能御……”。

下列对“古学复兴”的表述,正确的是

A.体现了资本主义萌芽的时代特征B.强调人的价值,是人文精神的起源

C.开始打破对罗马教会的迷信D.为资本主义社会提供了政治构想

13.在1956年1月召开的全国政协第二届二次会议的报告中指出:

“我国人民应该有一个远大的规划,要在几十年内,努力改变我国在经济上和科学文化上的落后状况,迅速达到世界上的先进水平。

”为此党和政府做出的努力有

①提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促进了文化艺术的大发展

②发展“两弹一星”战略,打破了美苏对核武器和空间技术的垄断

③通过了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有力推动了经济的发展

④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积极发展同亚非新兴国家的关系

A.①②B.①③C.①②③D.①②③④

14.有学者指出:

“一部中国近代史,便是一部中国文明转型史,而这个转型运动是有其明

显的‘阶段性’的。

‘甲午战争’便是一极重要的阶段——它标志着一个阶段的结束

和另一阶段的开始。

”材料中“另一个阶段的开始”是指

A.中国的经济结构开始调整B.近代民族工业开始产生

C.开始出现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潮D.开启了制度变革的探索历程

15.著名史学家格奥尔格认为:

史识,就是在一定的“史观”指导下,通过分析大量可靠的史实,得出科学的结论和认识。

据此分析,下列属于“史识”的是 

A.1832年英国进行了议会改革,工业资产阶级获得更多的议席

B.小农经济狭小的生产规模和简单的性别分工,阻碍了社会分工和交换经济的发展

C.“汴京金银彩帛交易之所,屋宇雄壮,门面广阔,望之森然”

D.林则徐设立译馆,将“所得夷书,就地翻译”

16.2011年6月1日,在两岸同胞的共同期盼和努力下,分藏于海峡两岸的元代名画《富

春山居图》,终于在台北故宫博物院完美合璧。

下列与其相关的表述,正确的是

A.与其同时代的天文著作是徐光启的《授时历》

B.该画属于文人画,具有讲究借物抒情,追求神韵意趣的特点

C.海峡两岸的合作交流最早开始于1979年《告台湾同胞书》的发表

D.该画的合璧说明台湾岛内的分裂势力已经瓦解

 

9.B10.A11.C12.A13.A14.D15.B16.B

28.(20分)在人类历史发展的长河中,不同时期的文明有明显的时代特色。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周王以嫡长子为太子继承王位,太子的诸弟则封为诸侯,诸侯也以嫡长继位,而以余支为大夫;大夫也用相同的继承法,但余支已无封土,只列为贵族而已。

-----傅乐成《中国通史》

材料二  公元前12世纪,……希腊堕入“黑暗时代”。

这一时期的希腊以农业为主,实行部落制和贵族政治,活动范围限于爱琴海区域。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三  启蒙思想对长久以来存在的社会、政治秩序观念构成了一系列挑战。

欧洲和美洲的革命领导者都毫不迟疑地接受了启蒙思想,并将其作为自已的理论依据和推翻旧的政治及社会结构的思想武器。

启蒙主义的政治思想逐渐影响了世界各个国家的政权和社会组织形式。

-----[美]杰里·本特利《新全球史》

(1)据材料一、二,说明在农业文明早期东西方政治制度的相似之处。

(4分)结合史实,说明秦始皇和梭伦所构建的新制度是如何打破旧制度的。

(4分)

(2)结合史实说明,启蒙思想家对“长久以来存在的社会、政治秩序观念”提出挑战的社会根源。

(4分)美洲的革命领导者是怎样把启蒙思想作为”推翻旧的政治及社会结构的思想武器”的?

(4分)

(3)结合史实说明,启蒙思想是怎样影响近代中国“国家的政权和社会组织形式”的?

(4分)

28.(20分)

(1)都带有明显的血缘色彩;都实行贵族政治,有森严的政治等级。

(4分)

秦始皇推行郡县制,官员由皇帝直接任免,打破了血缘贵族的特权;(2分)梭伦实行财产等级制度,削弱了血缘贵族的势力。

(2分)

(2)根源:

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封建专制统治成为其发展的障碍;(2分)人文主义和自然科  学发展。

(2分)

以启蒙思想为指导(或发表《(独立宣言>》,发动独立战争,摧毁殖民枷锁;(2分)颁布1787

年宪法,建立分权与制衡的联邦共和体制。

(2分)

(3)维薪派主张在中国建立君主立宪政体;(2分)资产阶级革命派主张在中国建立美国式的资产阶级共和国。

(2分)

 

29.(11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城市化进程加快,特别是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城市化进入高速发展阶段。

2002年我国政府提出实施积极的城市化战略,走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多样化城市道路,逐步形成合理的城市体系。

——《改革开放三十年·农村与城市》

材料二 英国的“圈地运动”深入发展源于工业化需求而非城市扩张需求,面对大量失地进入城市“打工”的农民,英国采取了很多措施。

在改善社会环境方面,先后颁布了《工厂法》、《矿井法》、《十小时工作法》、《公共卫生法》;在住房方面,英国政府1868年和1875年两次颁布《工人住宅法》,拆除贫民窟,建设廉租房。

日本在城市化进程中十分重视农民的利益,一方面为进城农民提供与城市居民相同的社会保障和市民身份,另一方面严格要求企业对劳动者的雇用保障,采用近乎“终身雇用制”的方式,确保农民进城后不会陷入困境。

——高云才《城市化不能大跃进》

(1)根据材料一及所学历史知识,概括指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有利于城市化的举措。

(3分)

(2)根据材料二,概括英国、日本在城市化进程中的相似之处。

(4分)据此,谈谈你对城市化的认识。

(4分)

29.(11分)

(1)举措:

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大力发展乡镇企业;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对外开放;我国政府的城市化战略等。

(3分,答出3点且言之有理即可)

(2)相似之处:

农村人口迁往城市,城市人口增加、规模扩大;政府重视农民市民化,保护农民利益。

(4分)

认识:

城市化与工业化密切相关;城市化应既注重外表又注重内涵,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政府应在城市化中发挥主导作用等。

(4分,答出2点且言之有理即可)

 

37.(10分)【历史—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59年7月25日,中国邮电部发行了一套“世界和平运动”邮票,共两枚。

右图是其中的一枚:

黑、白、黄三种不同肤色人像剪影。

材料二在这一次的大会中,通过三个中心议题的民主讨论,

确实是把国际紧张局势的总根源阐明了。

这个总根源就是追求最大利润的美国统治集团的侵略战争政策。

抗议美国侵略战争政策的情绪高涨是这次大会的一大特色。

在大会上我们不断听到了南北美洲、东南亚、中东、近东、北非以及西欧各国的代表,像波兰一样,接连控制着美国侵略政策的影响。

他们一致要求民族独立的尊重,现行战争的立即停止,正常的贸易与文化交流的迅速恢复。

——郭沫若《关于世界人民和平大会的经过和成就的报告》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回答,二战后世界人民为实现和平进行了哪些方面的努力?

(4分)

(2)依据材料二指出威胁世界和平的根源是什么?

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如何才能实现真正的和平?

(6分)

37.(10分)

(1)努力:

召开一系列会议,讨论世界和平问题;通过一系列呼吁和平、反对战争和军备竞赛的重要文件;举行反战和平示威等活动(4分,答出其中两点即可)

(2)根源:

帝国主义的战争政策(2分)措施:

要实现真正的和平,必须尊重世界的多样性、多元化;反对霸权主义、强权政治,推进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发展;加强国际间经济经济文化交流,加强国际合作;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4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管理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