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人教版三年级下册寓言两则.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896649 上传时间:2022-10-13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99.2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语文人教版三年级下册寓言两则.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语文人教版三年级下册寓言两则.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语文人教版三年级下册寓言两则.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语文人教版三年级下册寓言两则.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语文人教版三年级下册寓言两则.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语文人教版三年级下册寓言两则.docx

《语文人教版三年级下册寓言两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文人教版三年级下册寓言两则.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语文人教版三年级下册寓言两则.docx

语文人教版三年级下册寓言两则

第三单元

本组教材以“怎样看问题,怎样想问题”为专题,选编了精读课文《寓言两则》《惊弓之鸟》《画杨桃》,略读课文《想别人没想到的》,一个语文园地。

选文语言平实,意义深远,形式多样,其中有寓言故事、成语故事和传说故事,也有生活中发生的真实故事。

但它们有一个共同特点:

都是用具体的事情来说明一个道理。

所说明的道理,分别从不同的角度丰富了学生的思想方法,核心是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

有的说明一个人做错了事,只要肯接受意见认真改正,就不算晚;有的讽刺了那些行动和目的相反的人。

有的告诉我们:

一个人做事要善于观察、勤于思考,并根据自己的发现做出正确判断。

有的通过生活中的平常小事说明同一个事物从不同的角度看,会有所不同,教育我们做事、看问题要实事求是。

还有的说明做事情要善于开动脑筋,想别人没想到的。

类似的主题前面几册教材已有编排,要注意前后联系和区别,本单元的教学应该在以往内容的基础上有所扩展,不断提高要求。

教学时,教师要以读为本,运用学到的阅读方法把课文读通、读懂,注意抓住和理解课文中的关键词句,联系生活实际,体会故事中的道理,初步受到科学的思想方法的教育。

 

教学设想 

1.对话。

熟读课文,学生与文本充分对话,体会故事中的道理。

 

2.链接。

紧密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寓道理于实际行动之中。

 

3.拓展。

搜集有关小故事大道理的文章,进一步受到科学思想方法的教育。

 

 

1、认识16个生字,会写36个汉字,正确读写词语表中的词语。

 

2、积累课文中的好词句、好段落。

 

3、做一次写自己的习作练习。

 

4、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练习分角色朗读课文。

 

5、能根据单元专题收集课外阅读资料、进行课外阅读。

 

6、进一步培养学生按要求搜集资料、整理资料的能力。

7、通过学习使学生学会“怎样看问题、怎样想问题”,联系生活实际,体会故事中的道理。

初步受到科学的思想方法的教育。

 

教学重点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练习分角色朗读课文。

 

2.能根据单元专题收集课外阅读资料、进行课外阅读。

 

3.进一步培养学生按要求搜集资料、整理资料的能力。

 

4.通过学习使学生学会“怎样看问题、怎样想问题”,联系生活实际,体会故事中的道理。

初步受到科学的思想方法的教育。

 

教学难点 

1.这组课文都要引导学生熟读默读课文,思考:

课文写了一个怎样的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2.联系生活实际:

你有过这样的体验吗?

或者在你身边出现过类似的现象吗?

 

3.深入挖掘教材,引导思维向纵深发展:

你想对故事中的谁说些什么?

 

9寓言两则

这篇精度课文包括两则寓言故事,一个是《亡羊补牢》,一个是《南辕北辙》。

这两则寓言都出自《战国策》。

《亡羊补牢》讲的是一位养羊人丢了羊,第一次没听别人的劝告又丢了第二次,后来很后悔把羊圈修好后再没丢过羊的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人做错了事情,只要肯接受意见认真改正就不算晚的道理。

《南辕北辙》讲的是一个人想到南方去,而他所走的路却是朝向北方。

来比喻行动与目的相反,也就是“背道而驰”的意思,含有讽刺批评的意味。

安排这篇课文的意图主要是让学生了解寓言表达上的特点,把握故事内容,结合生活实际体会故事蕴含的道理。

同时,增强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积累,引导他们喜欢寓言,学习读懂寓言的方法。

这两则寓言内容通俗易懂,故事情节简明有趣,但寓意深刻。

教学中要在学生感受寓言揭示的形象,了解寓言主要内容的基础上,体会寓意,这是学习本课的重点和难点。

1.理解课文内容,懂得这两则寓言的寓意。

  2.学会生字,理解“窟窿”“街坊”“后悔”“劝告”等词语的意思。

  3.认识“只要……就”,“如果……就……”这两种句式。

  4.能用自己的话将这两则寓言讲出来,并背诵其中的一则。

理解两则寓言的寓意。

教案一

3课时

第一课时亡羊补牢

1、谈话激趣揭示课题

  1、同学们喜欢听寓言故事吗?

为什么?

  1.过去我们学过哪些寓言?

  2.寓言有什么特点?

(用一个短小的故事说明一个深刻的道理或讽刺某种人。

寓:

寄托、包含的意思。

言:

讲道理。

  3.“寓言二则”的“则”是什么意思?

(相当于“篇”)

  4.今天我们学习《南辕北辙》和《亡羊补牢》两篇寓言。

我们先学习寓言。

看老师写课题:

亡羊补牢指名读,齐读。

  二、理解题意。

  1、“亡羊补牢”是个成语,这个成语中有不理解的字吗?

  2、指名解疑,并说说是用什么方法理解的。

亡:

丢失。

牢:

关牲口的圈,在课文中指羊圈。

  3、用一句话完整地说说“亡羊补牢”的意思。

  4、看了课题,你想提出什么问题?

(为什么丢羊?

为什么补羊圈?

  5、再读课题,从“补牢”这个词你能猜出丢羊的原因吗?

  三、初读课文,了解内容。

  1、你的猜想对不对呢?

让我们来读课文。

注意:

读的时候要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2、用自己的话把这个故事讲给大家听听,引导评议。

  3、养羊人一共丢了几次羊,为什么丢?

  4、小结:

可见读书前我们的猜测是完全正确的,读书就要这样边读边想,读前要想,读中也要想。

  四、精读课文,理解内容。

  1、课文哪几个小节讲丢羊的?

  2、自由读1—4节,思考:

养羊人丢了一只羊,为什么还会丢第二只?

  3、同桌互议。

  4、集体交流:

  

(一)羊圈破了个窟窿。

  

(1)出示生字卡片“窟窿”,指名读,注意“窿”读轻声。

  

(2)“窟窿”就是——(洞)。

怎样记住这两个字?

指导学生书写“窟窿”。

  (3)齐读这句话。

(第三句)

  (4)第三句讲了丢羊的原因,那前两句讲了什么?

引读前两句。

  (5)理清这小节三句话之间的联系,试背。

  (6)指名背。

(指导方法)

  

(二)街坊劝告,他不听。

  

(1)“街坊”就是——(邻居),注意“坊”读轻声。

  

(2)街坊是怎么劝的?

指名读,读出劝告的语气。

  (3)引导评议,齐读。

  (4)可养羊人呢?

指名读,评议。

(读出他的无所谓,毫不在意)

  养羊人是这样说的,你猜他心里会怎样想?

  (5)你看,好心的街坊情真意切,养羊人却漫不经心,不听劝告。

同桌分角色朗读。

  (6)指名读,评议。

  (7)老师说提示语,学生试背对话。

  5、让我们来看看他不听劝告的结果。

  

(1)指名读第4节,评议。

  

(2)为什么要读好两个“又”字?

联系第一节,想一想。

  (3)齐读第4节。

  (4)刚才我们学习的片段,如果用题目中的两个字来概括,就是——(亡羊)。

  6、指名表演这个片段,注意:

可适当增加一些内容,如人物的心理活动可通过语言、动作来表现。

  7、二次丢羊后,养羊人又是怎么想、怎么做的?

自由读第5节,划出有关句子。

  8、讨论交流:

  

(1)养羊人是怎么做的?

出示投影,看图说话。

  

(2)指名读文中句子,评议。

  为什么要读好“赶快”?

能否去掉?

(改正错误,不能拖延)。

  (3)养羊人为什么会这么做呢?

引读描写他心理的句子。

  (4)指导读这句话,读出他的后悔之情。

  (5)将这句话换一种说法。

(要是……就……如果…就……)

  (6)但是他转念一想,现在修还不算晚,为什么?

  (7)他的想法对不对?

从哪儿读出?

(从此,他的羊再也没丢过。

  (8)“从此”是什么意思?

指导学生用“从此”造句。

  (9)理清句与句之间的联系,背诵第5节。

  五、体会寓意。

  1、再次出示投影,这个人在修补羊圈时,原来劝告过他的街坊刚巧路过,想想街坊又会怎么说?

养羊人又会怎么回答?

  2、同桌表演后指名上台演,并指导评价。

  3、如果这个人再不修羊圈,会出现什么后果?

  4、揭示寓意:

由此可见,像养羊人这样犯了错误,只要(),就()。

  5、在生活中,也常常发生类似的事。

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看法。

同桌互议,再指名交流。

(眼睛近视,沙尘暴,环境污染……)

  这些都可以用一个词语来概括——“亡羊补牢”。

  六、学习生字总结全文。

  1、再读课题,理解题意。

(本义,引申义)

  2、所以,“亡羊补牢”后面往往跟着一句话——“未为迟也”。

自己读读,理解它的意思。

  3、总结学习寓言的一般方法:

理解题意——理解内容——联系实际,体会寓意。

  4、认读生字]

  

(1)记忆生字字形,并讲讲字是怎样记住的

  

(2)难字指导记忆书写

  街:

把中间的“圭”去掉,就是“行”。

人们经常行走在大街上,而街道路面最初是用“土”铺的

  窟窿:

这是个冻字,因而“洞穴”的穴做偏旁

  寓:

写时注意第11笔是横,不是点

  作业设计:

  1、比一比再组词

  悔()叼屈隆

  梅()叨窟窿

  2、背诵这则寓言。

  3、联系学习、生活实际,谈谈你读了这则寓言的感想。

第二课时

一、齐读《亡羊补牢》。

二、故事导入激发兴趣

三、自读自悟

1、把课文读正确流利。

认读生字“缠”

2、想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3、提出自己不理解的问题

四、汇报交流,指导朗读课文

1、检查读文和认读生字

2、交流课文及不理解的问题。

讨论“南辕北辙”、“盘缠”

3、练习朗读课文,讲故事

4、指名朗读,师生评议

5、根据评议,再练习朗读

6、练习讲述故事。

注意把任务语言讲明白。

五、创设情景练习口语交际

1、出示图:

棉队哪个人走远的影子,他的朋友会说什么?

2、你想对那个楚国人说什么?

3、回到课始的故事:

楚王会不会攻打赵国?

为什么?

  总结:

南辕北辙的故事现实中可能没有,但是实际上,有多少人在做着这样的蠢事啊!

,做任何事,,要是选择错了方向,无论怎样努力,也是达不到目的。

  六、写字练习

  1、抄写生字

  2、难点提示:

“缠”右半部不要写成“厘”

  3、抄写词语

  寓言 窟窿 劝告 软硬 狼群 法则 后悔 盘缠 叼走 街坊

第三课时

一、听写生字词语

  二、朗读课文并说一说每一则的寓意

  三、拓展活动

  把搜集到的寓言故事,在小组里讲给同组的伙伴听,选一个参加班级寓言故事大赛,评出故事大王奖三名

  四、完成同步练习

亡羊补牢——知错就改,为时不晚

圈破丢羊

不听劝告,再次丢羊

修补羊圈,没有再丢

南辕北辙——背道而驰

去楚国——却向北走

离目的地越来越远

教案二

一、亡羊补牢

1、理解“亡羊补牢”这个成语的意思。

2、理解寓言内容,正确回答课后问题,懂得寓言的寓意。

3、练习用“从此”造句。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在理解故事内容的基础上,体会寓意,并能联系学习、生活实际,发表感想。

录像、幻灯图片、自制教学幻灯片等。

第一课时

一、谈话激趣,揭示课题

1、同学们喜欢听寓言故事吗?

为什么?

2、过去我们学过哪些寓言?

3、寓言有什么特点?

(用一个短小的故事说明一个深刻的道理或讽刺某种人。

寓:

寄托、包含的意思。

言:

讲道理。

4、“寓言二则”的“则”是什么意思?

(相当于“篇”)

5、今天我们学习《南辕北辙》和《亡羊补牢》两篇寓言。

我们先学习寓言。

看老师写课题:

亡羊补牢指名读,齐读。

二、理解题意

1、“亡羊补牢”是个成语,这个成语中有不理解的字吗?

2、指名解疑,并说说是用什么方法理解的:

亡:

丢失。

牢:

关牲口的圈,在课文中指羊圈。

3用一句话完整地说说“亡羊补牢”的意思。

4、看了课题,你想提出什么问题?

(为什么丢羊?

为什么补羊圈?

5、再读课题,从“补牢”这个词你能猜出丢羊的原因吗?

三、初读课文,了解内容

1、你的猜想对不对呢?

让我们来读课文。

注意:

读的时候要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2、用自己的话把这个故事讲给大家听听,引导评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