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市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调研测试作文评分标准参考修改2.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8966350 上传时间:2023-02-02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35.5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东莞市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调研测试作文评分标准参考修改2.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东莞市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调研测试作文评分标准参考修改2.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东莞市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调研测试作文评分标准参考修改2.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东莞市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调研测试作文评分标准参考修改2.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东莞市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调研测试作文评分标准参考修改2.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东莞市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调研测试作文评分标准参考修改2.docx

《东莞市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调研测试作文评分标准参考修改2.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东莞市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调研测试作文评分标准参考修改2.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东莞市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调研测试作文评分标准参考修改2.docx

东莞市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调研测试作文评分标准参考修改2

东莞市2018-2019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调研测试

作文评分标准(参考)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60分)

①微信数据显示,十一黄金周期间,共有2100万微信用户宅在家里,每一天微信步数少于100步。

有人宅着点外卖,有的宅着读书,有的宅着工作……

②文化和旅游部公布的数据显示,十一黄金周期间,全国出游人次达到7.26亿,超过90%的游客参加了文化活动,超过40%的游客参加了两项文化体验活动,前往博物馆、美术馆、图书馆和科技馆的游客超过40%。

③国庆假期,共享民宿、网络购物、网上订餐、定制旅游、乡村旅游、红色旅游等新消费模式持续火热。

以上文字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

你会选择怎样的度假休闲方式?

为什么?

请写一篇文章加以阐述。

要求:

①自选角度,自拟标题;②确定立意,明确文体;③不得抄袭,不得套作;④不少于800字;⑤不得泄露个人信息。

一、写作指导

改革开放四十年来,我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各方面都取得了长足进步,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闲暇时间不断增多,对美好生活的需要与追求也与日俱增。

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休闲、娱乐、健康、消费、文化、精神成为了生活的必需,人民追求的主要方面。

写作时,考生要透过现象看清本质,明白国庆假期的火热以及人们度假方式的改变,背后的本质是人们在物质条件极大丰富后,对高品质生活,对精神、文化等方面的的需要不断增加。

在这样的宏大时代背景下,考生可以从材料的整体出发,围绕人们的精神文化需求,消费度假方式的转变,国家的发展进步与积极健康的生活方式等宏观层面展开写作。

也可以从微观层面入手,回到自身,书写自己个性化的度假方式,并阐明理由。

比如:

①避开拥挤的人流,选择安静的图书馆,享受阅读的快乐,给自己充充电。

②去博物馆、美术馆,触摸历史的脉动,感受艺术的魅力。

③乡村旅游看美景、品美食、赏民俗。

④红色旅游缅怀先烈,接受爱国主义教育。

⑤宅在家里并不意味着慵懒,可以多陪陪父母、孩子,享受家庭的乐趣。

……

二、题型解读

此题目模仿自2018年全国新课标1卷作文,属于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题目。

这种任务驱动型作文与以往的任务驱动型作文又有点差别:

采用的是非连续性文本的形式呈现材料的,材料之间的关联性需要写作者自行寻找和挖掘。

符合现代“交际语境写作”理念,有明确的任务指令:

材料引发了什么样的思考,进而聚焦“你”(写作者自身)要选择什么样的度假休闲方式,侧重于对原因进行深入思考。

这一明确的任务指令让学时有话可说、有情可抒、有理可议。

这一作文题注重任务,指令要求明确,身份意识强,对打击套作和宿构具有积极作用。

但受限于语境,话题范围会相对封闭,这也是“交际语境写作”的特点,对考生提出了更高的能力要求。

三、材料内容分析

三则材料呈现的是十一黄金周期间不同的度假休闲方式。

第一则侧重于“在家里”。

“宅”也有不同的方式,写作者要注意辨析,不能一概而论。

“宅”,若从文化的角度来理解,它是专注精神追求不拘泥于形式的新文化,注重保护私人空间,是经济发展到一定水平才会出现的新文化。

第二则侧重于“走出去”。

而且这一材料重点指向“文化活动”,这考查的是写作者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改革开放四十年来,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休闲、娱乐、健康、消费、文化、精神成为了生活的必需。

第三则是对上述两则材料的总结与阐释,侧重于对度假休闲多样化的呈现,为写作者提供更多的写作方向,扩大写作空间。

与上述两则材料既有交叉又有关联,为学生理解以上两则材料提供帮助。

四、写作要求参考

(一)把握几种意识

1、任务意识。

本作文题任务指令非常明确“你选择怎样的度假休闲方式”,这一问题必须要在作文中回答,而且还要回答原因。

若没有回答这一问题则理解为一定程度的偏题或离题。

2、整体意识。

本作文题表面上是“你”的选择,属于个人化或私人化的;但对原因的剖析就不能仅限于此,要有整体意识,从宏观着手,能够理解个人化背后的宏大历史背景是社会经济的发展。

这就要求学生更多地关注个人与国家、个人与社会,理解“小”与“大”、“现象”与“本质”之间的关系。

3、身份意识。

本作文题的关注学生真实情感的表达,让写作成为一个真正沟通交流的行为,学生不能脱离真实语境大谈特谈,要结合自身生活体验进行深入思考。

这就要求学生在写作中要关注身份的同时,还要关注时代、关注生活……

(二)注重几种思维

本作文题注重对学生思维的考查:

1、关联思维。

无论是“宅”还是“游”,其实背后都有深层次的原因。

如“宅着读书”体现了人们对精神生活的追求,“宅着工作”体现了现代生活的快节奏,“乡村旅游”体现了现代都市市民对亲自自然的需求,“红色旅游”则体现了一种爱国情怀……

2、发散思维。

对于度假休闲方式原因的剖析不能泛泛而谈,可以横向发散,也可以纵向发散,要结合自身体验和生活实际进行发散,要求做到具体而微。

3、辩证思维。

辩证思维主要有联系、发展和一分为二的观点,本作文题要求学生对材料的理解就不能孤立、静止和过于片面化。

如对“宅”的理解:

可以从个人喜好、社会发展、时代进步等来写,不能完全理解“宅”就是负面的。

其他概念也是如此。

……

五、是否符合题意

1、中心任务。

本作文题的中心任务是“选择怎样的度假休闲方式”,在习作中必须要有所选择,然后要对选择的理由进行阐述。

可以选择一种,也可以选择两种乃至多种,只要言之有理均可。

若只做选择,没有对选择的理由进行分析则理解为偏离中心;既没有选择,也没有分析,则判为脱离中心。

2、“我”的身份。

本作文题具有明确的身份意识,就是写“你”会选择怎样的度假休闲方式,因而在习作中必须体现“我”的选择与思考。

没有“我”的身份介入而大谈特谈,则判为一定程度上的偏离题意。

3、关键词:

度假休闲方式。

习作没有围绕“度假休闲方式”来写的,则判为偏离中心。

六、评分标准

立意有写作之上的优劣之别,没有评分上的高下之分。

1、52分以上(一类上):

明确地回答了问题,通过对材料的分析和解读,得出了合理的结论,有思维深度、表达流畅。

2、48-52分(一类下):

明确地回答了问题,通过对材料的分析和解读,得出了合理的结论,分析有一定条理,内容详实、说理清晰。

3、45-48分(二类上):

明确地回答了问题,对材料的分析和解读充分,得出了较为合理的结论,内容和表达有一定亮点。

4、40-45(二类下):

明确地回答了问题,对材料的分析和解读不够充分,得出的结论不够合理,内容不够充实、表达一般。

5、36—40分(三类上):

基本回答了问题,但是对材料解读不准确,内容和表达有欠缺的,中心不够突出。

6、30-35(三类下):

仅以材料为由头,过度引申话题,则判为偏离题意。

7、30分以下(四类文):

完全离开材料内容及含意的作文,另起炉灶。

8、特别注意:

文章体裁的选择不仅仅限于议论文,其他文体只要能够符合材料内容,完成写作任务,均可按等次给分。

没有文体意识的,尤其是以叙代议的文章,则酌情降低等次给分。

七、评分标准

 

一等

(20—16)

二等

(15—11)

三等

(10—6)

四等

(5—0)

基础等级

内容

20分

符合题意

符合题意

基本符合题意

偏离题意

中心突出

中心明确

中心基本明确

中心不明确

内容充实

内容较充实

内容单薄

内容不当

思想健康

思想健康

思想基本健康

思想不健康

感情真挚

感情真实

感情基本真实

感情虚假

表达

20分

符合文体

要求

符合问题

要求

基本符合

文体要求

不符合

文体要求

结构严谨

结构完整

结构基本完整

结构混乱

语言流畅

语言通顺

语言基本通顺

语言不通顺,

语病多

字迹工整

字迹清楚

字迹基本清楚

字迹潦草,难辨

发展等级

特征

20分

深刻

较深刻

略显深刻

个别语句有深意

丰富

较丰富

略显丰富

个别例子较好

有文采

较有文采

略有文采

个别语句较精彩

有创意

较有创意

略有创意

个别地方有新意

【其他事项】

1、未拟标题的,扣2分。

2、错别字,1~2个不扣分,3个扣1分,4个扣2分,5个扣3分,6个以上扣4分,重复的不计。

3、结构和字数:

①800字以上,结构不完整,最高不超过40分。

②600字以上但不足800字的,结构完整,按每50字1分的标准扣分;结构不完整,35以下评分。

③500字以上但不足600字的,结构完整,30以下评分;结构不完整,25以下评分。

④不足500字的,20以下评分。

标杆文

1号文

以双脚丈量土地,以人文气息丰满假期

十一黄金周期间,数千万微信用户宅在家里点外卖、读书或工作;有游客走遍四方,在文化体验中丰盈自我;亦有共享民宿、乡村旅游等新消费模式热火朝天。

这是国人的一副生活画卷,也是多元时代的生动体现。

但在“乱花渐欲迷人眼”的各种选择中,笔者更倾向于——以双脚丈量土地,以人文气息丰满假期。

假期是生命长河的一角,其长度显然是无法改变的,然而其宽度却可以无限延展。

宅在家中固然不失为一隅之乐,但外卖之围攻、“案牍”之劳形又使小长假与工作日接轨,有沦为井底之蛙的风险。

新消费模式的火热是中国互联网技术腾飞的折射,然终以物质消费为主流。

可论及假期的宽度,更应该以能否丰富精神世界为标准。

因此,文化出游可谓提升度假质量的一种绝妙方式。

自古以来,“游学”之风就已深深植根于我们的文化基因。

郦道元踏遍中国的大好河山,在开阔自身视野的同时,也为中国自然地理研究留下丰硕遗产。

今有中国学生热情参与各种训练营,利用小长假学习课外知识。

可见,文化出游并不是一种偶然,而是一种历史潮流。

钱穆曾言:

“认识你的时代,并引领这个时代。

”这是一个最好的时代,科技快车上的中国物质文明高速发展;这也是一个最坏的时代,快生活节奏使都市人焦虑重重,科技引领未来的背后是手游围困孩子、键盘侠四处散播戾气的数道阴影。

而这些阴影恰恰印证了当代人人文气息与涵养的缺失。

《棋王》中的棋呆子和“陋室”中怡然自乐的画家即使在物质匮乏的上山下乡年代也坚守自己的精神追求;更有徐晓在《半生为人》中回忆自己与旧友“喝着最劣质的酒,抽着最廉价的烟”,在小小的编辑社中经营精神生活,做着“自认为最伟大的事”。

放之今日,更好的生活条件下,我们在精神生活上可以更从容,何不使电视里的《国家宝藏》成为眼前实景呢?

何不使编钟之绝美音调、一陶一瓷的精美、一笔一墨之细致临于身前呢?

评分:

56

等级:

本文属一类文(上)

点评:

文章开篇先简述材料,然后总评“这是国人的一副生活画卷,也是多元时代的生动体现”,简洁有力,呼应扣题。

接着第二段“但”字一转,提出中心观点。

第三段从生命宽度的角度,把假期的“宅”之不足,引向我们应从丰富精神世界来文化出游。

然后第四段巧妙地把文化出游具体体现到古时的“游学”和当下的训练营。

这两段是从“为什么”的角度分析文化出游的必然。

第五段进一步从认识时代进而引领时代的高度,分析文化出游的意义,并以包含激情的文字,呼应中心观点,收束全文。

作者格局大,眼界高,文采斐然。

从历史到当下,从时代到青年,在时空两条线索的交织中组织文章,呼应了一定的时代背景,表达了当下青年对精神追求的情怀。

不足在于个别句子不够流畅。

2号文

假期应有诗与远方

“生活不只眼前的苟且,还诗和远方的田野。

”一句歌词道出在高速运转的社会大机器下,人们对于假期休闲方式的选择。

家中度过便以诗书为友,出游则走向远方。

假期有长短之分,个体的意愿与经济实力亦有不同。

在时间与资金不足的情况下,在家中伴以诗书就是最好的选择。

《菊与刀》道尽日本的强硬与浪漫,《巨流河》写出诗意的学生时代与“战火中越磨越强的意志”;与三毛一同领略世界的山川湖海,看艾青用泪眼俯瞰祖国大地而撰写出款款深情,感悟《诗经》中“靡不有初,鲜克有终”的哲理。

作家林清玄将读书描绘成“生命的化妆”,可见诗与书对于人精神的丰盈有着重要作用。

有人宅在家中刷快手与抖音,有人宅着点外卖打游戏,而当你精心为家中的自己准备一份家常饭菜,放下电子产品而捧读诗书时,你会在这样的假期蜕变,实现假期用以放松调节而非松懈怠惰的真正意义。

当你我有时间又有支付能力时,走四方,无疑是增长见识阅历与学习了解新事物的不二之选。

读书看报虽好,但终究未能躬行以浸润在那一环境中并获得更深入的认识。

前年我去桂林,体验到于青山绿水间被悠扬山歌包围的舒适自在,品尝出别地难制的正宗桂林米粉其美味之精髓;去年我游云南,感受到苍山洱海扑面而来的自然气息,醉心于纹饰繁多的民族服饰与淳朴好客的少数民族人民的热情款待。

阳光背后有阴影,我也有幸探问当地县区的家庭与学校,留守儿童空洞的眼神中,我看到手游与缺爱对他们的荼毒,深切地认识到贫富差距,而非简单机械地背着提纲上关于此类差距的内容。

假期将尽时,想到鲁迅所言“青年人应有一份热,发一份光”,便募集了些物资寄到当地。

看着小明友们发来的感谢视频,心生暖意。

假期的度假方式有许多,但在诗与远方之前,还请立足当下,接触社会不同的人,为帮助特殊群体贡献一份力量。

之后的走四方便会在心中多一份安然自适,多一点人文关怀,多一缕阳光与暖意。

“受光于一户照一堂,受光于天下照四方。

”诗与远方充盈我们的假期,使度假真正成为调整与提升自己的方法。

朋友啊,请怀诗心,请向往湖海,请注视山川那边的遗忘者,请在度假时有诗与远方。

评分:

54

等级:

本文属一类文(上)

点评:

文章从大家耳熟能详的“生活不只眼前的苟且,还诗和远方的田野”一句歌词落笔,引出家中读书、游走四方两种度假方式。

第二段围绕假期读书家中,从读书对于人精神的丰盈有着重要作用,回答了“为什么”的问题,符合题意,中心突出。

第三段以假期走四是增长见识阅历与学习了解新事物的不二之选,结合自身经历,明确了这种度假方式的价值。

文章总体结构清晰,先总说两种出游方式的含义,然后再逐层分析,结构严谨。

文章的任务意识明确,中心观点突出。

始终从“为什么”的角度分析,用语、用词恰当。

可惜的是文中有几处句子太长,影响了文意的表达,削弱了文章的说服力。

3号文

一人一书,安度时光

在日新月异的当下,人们度假休闲的方式各有不同。

有人足不出户,在家工作、学习;有人到户外参加异彩纷呈的文化活动;亦有人搭上新消费模式的列车,体验具有特色的乡村旅游、红色旅游。

而我只愿在嘈杂之外,一书一人,从容地来一次心灵上的旅游。

假期来之不易,确应好好安排计划,走出家门亲身体验固然是一个好的方式,但“宅”在家里读书亦不失为是一种精彩美好的选择。

总有长辈敦促我们在假期应当多出去走一走,看看外面的世界,然而他们不知道的是,我们并非对外面的世界不感兴趣,而是我们已在一页一册之中觅得了更广阔、更美好的世界。

或许我们更期待这一种安静的方式,使我们灵魂游历于这祖国大好河山之间,在片刻的宁静中寻得内心的安静与升华。

他们走出家门去游览敦煌莫高窟,而我于书中亦感受过敦煌的壮丽与美好;在《只有一个,敦煌》中,我看见了那位婀娜多姿、腰肢舞成一弯月的异域女子,听到了耳边渐行渐远的悠扬驼铃声,亦感受到了满天飞沙中,敦煌似一位仗剑的勇士守卫疆域的坚定与忠恳;他们前往博物馆、美书(术)馆参观,而我于书中亦开拓了眼界:

我看到了那位名为俞樟根的老人,以竹代口,指尖为舞绕青竹,几十年如一日地进行嵊州竹编工作,不断地寻求传承嵊州竹编的新路子,书中的他眼神专注,坚毅的神情是对传承文化技艺的决心。

许多人真实地走出去看到过、体验过,但我也真真切切地探索了这世间的一切,在那宁静闲适环境下,袅袅书香环绕着我,我到达了许多以前从未见识过的远方,亦得到了精神灵魂上的洗涤。

三毛曾说:

“读书使人容颜改变,或许体现在行为举止中,亦或体现在一个人待人处事的方式上。

”那些倚在窗边捧书慢读得日子,确实一点一滴地改变着我的“容颜”。

我开始学着慢节奏地行走于这世间,待人接物也愈渐平和,而这一切都是我与书为伴后所收获的珍贵回馈。

世间愈加繁杂纷乱,而我只愿在那些闲适的时光中,一人一书,走遍这世界,将世间美好尽收眼里。

评分:

52

等级:

本文属一类文(下)

点评:

此文有几点出彩之处

一是扣题精准,完成度高。

此文写读书,始终不忘作文任务——“选择怎样的度假休闲方式”,开篇明扣任务,行文反复用“游历”、“行走”、“走遍”等词暗扣任务。

二是内容丰富,文采斐然。

围绕“读书”,作者写出了敦煌的风情,竹编的文化以及三毛的文艺,确实读书也是游历,读书真长见识。

文字流畅不凝滞,带有些许清新闲淡之风。

三是格调雅致,文中有“我”。

此类文章,容易务虚,有“装腔作势”之嫌。

而此文能克服这种弊病,大约作者真爱读书,能写出点自己的真感受、写出点真性情。

另外,此文书写很好,卷面整洁,也是取得高分的重要因素。

4号文

走出“宅”门,游览四方

时光荏苒,十一黄金周(的)离去,转眼又是寒假。

回顾这次国庆,有人“宅”出新花样——外卖、读书和工作。

但更多地是选择出游,参与各项文化活动,体验各异的乐趣。

如果要我选择一种度假休闲方式,那我肯定会选择走出“宅”们,游览四方。

如今日星(新)月异,人们生活五彩缤纷。

——看!

那位穿梭在伊拉克战争的少年,追寻自己旅行的钻研。

柳茜的哈佛游学行,“侣行”夫妇的探索,还有那渴望看大海的卡梅拉、随风飘行的卷柏……这无不激起我游览四方的热血,使我渴望看看外面广阔的世界。

其次,交通、住宿条件的改善,“互联网+”技术的蓬勃发展,便捷了旅行的方式,降低出行成本。

现在的旅游不再像过去那样落后了:

打开手机,查询信息,根据自身的需要,网上订餐、共享民宿,个性化旅游路线,这些技术的发展,减少像过往那样对旅行各方面的担忧,也让旅行真正成为一种休闲,让我沉浸其中感受各地景观,感受那秀美的西南桂林山水,静心聆听山鸟之音……

再者,游览四方,结识不同的人群,领域(略)不同地域之间的差异风情。

游江南、悦江南人家柔情温雅;览东北、感东北家户粗犷热情……我甚是想出国,想窥探日本家中是否如《西风东土》所述一般,想览弗洛伦萨,行于商业大街之间,感受古罗马遗留下的风土人情……我遐想,遐想能像钟子期春行邂逅伯牙那般,邂逅我的人生知、我的伴侣。

除此之外,游览于四方,我希望能在一步一步的旅行中充盈我的精神世界。

曾点有言:

“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如其言,在一次次出行游览中,带以欣赏美的眼光去看待世界,更将古人的游览置入脑海,当游历庐山,不禁感叹“飞流直下三千尺”,望洞庭湖,慨“衔远山,吞长江”;游赤壁,领略“一樽还酹江月”的忧情。

与古人以此种方式进行交流,必使我增加对古人的理解,对世界的认识和感悟。

外面的世界很精彩,所以啊,当有漫长的假期时,我更愿走出“宅”门,去拓展我的视野,去游迹四海。

评分:

50

等级:

本文属一类文(下)

点评:

该文观点集中明确——假期应走出家门游历四方,论述清晰生动——写有原因(交通、住宿的改善),交代好处(领略差异风情),并有升华(充盈精神世界)。

素材纷繁多样,尤其是其中多有文化素材,给文章增加了厚重感;语言富有变化,长短交错,读起来较有趣味。

但是,个别语句有些生硬,也存在一些错别字。

5号文

假日走进博物馆,得一己之升华

度假、休闲,不少的我们会将“阳光沙滩”或是“宅家追剧”同这两个词语联系在一起。

是的,当假期成为这样的代名词时,殊不知,有一群这样的人们,选择文化层面的滋养。

而我也一样,我认为,度假,应当走进博物馆,升华自我。

参观博物馆,是一种获得知识的过程,也是一种精神滋养的过程。

站在博物馆的介绍前,你将获得真实可感的知识铺垫。

当你将视线移至展品前,一系列生动的画面在你眼前铺展开来:

青铜器“爵”在贵族手中而执,觥筹交错,是周代统治阶层的宴酣之乐;佳人身着素纱禅衣款款而来,是汉代女子对美和飘逸的追求;一个简洁的瓦罐,却是宋代人家柴米油盐的真实写照……博物馆是一个令人惊叹的时光机,它将无尽的空间与时间压缩,让人获得的知识不再是由晦涩的文字组成的;它将古人的精神境界一览无余地铺开在人们眼球之上,在此,我们可得到灵魂的共鸣与精神的深润滋养。

那么,为何应选与假期参观?

重点在于时间。

博物馆是时间的精致容器,而正因如此,参观者更应为之付出时间,才能品出每件藏品的真义。

你可曾有过这样的经历?

伫立于光滑的大理石地板上,眼前,越王勾践剑凛然而立,叫你忆起那些年那个英雄卧薪尝胆,以三千利甲吞吴,淬火试吴钩的经历;转头,列宾画中的俄国少女带着神秘而傲然的微笑,请你走进她的红场;抬头,红军战士军服上的鲜血,让一切艰苦岁月在你眼前一笔荡开,感同身受……当你回过神时,已是恍若隔世,时间早已过去几个小时。

“付出时间,品味藏品”,博物馆的文物告诫着你。

而在假期,人们有充足的时间与精力,便可欣然接受这场心灵的旅行。

在假日,提倡参观博物馆更有其现实意义。

假期对许多人来说是宅在家中,追剧外卖打游戏,成为他们的日常。

但假期不应成为无所事事的代名词,人们更不应放任自己的精神在这段时间成为荒原一片。

出门领略壮美河山是一良策,而参观博物馆是一种方便、经济的方式。

它有效地填充了“宅男宅女”们的精神的空虚,又可增进人们的文化知识素养,只需付出时间,便可得此精神盛宴。

博尔赫斯曾说:

“如果有天堂,天堂硬是图书馆的模样。

”而博物馆对我来说,也是天堂般的地方。

度假、休闲若可徜徉于“天堂”中,定是我的心之所向。

评分:

48

等级:

本文属二类文(上)

点评:

本文有以下两个方面处理较好

第1、本文有明确的任务意识。

本文扣题较准,选取了一个具体的写作对象:

“参观博物馆”,具体阐释了参观博物馆的原因和意义。

第2、本文有明确的身份意识。

文章能够适时地将“我”带入到习作之中,具有明确的身份意识,体现了“我”对生活的真实体验与认识。

也有两个方面处理的不太好:

第1、本文从观点和第二段的行文来看,应该侧重于对“为何走进博物馆”原因的分析,然而第三段有些游离主题,脱离真实语境,有炫耀才华之嫌。

第2、个别语句表述不够顺畅。

6号文

带上灵魂去旅行

十一黄金周,有许多人宅在家里,足不出户。

宅文化似乎成为一股热潮,宅男、宅女数量急剧上升,对于这种假期仍然宅在家里的现象,我并不赞同。

对于2100万十一宅在家里读书、工作、点外卖的用户,也许宅是他们自身的放松方式,但这种放松缺乏与现实生活的交流,在我看来不甚妥当,倘若是我来选择度假休闲的方式,我会带上灵魂去旅行。

旅行不是没有灵魂的走马观花,拍拍照、看看秀,旅行应该是有灵魂的。

所谓灵魂,即指旅游者要明确任何一次旅行的目的和意义,或彻底释放自我,醉情于风景;又或了解所到之地的风土人情;亦或访问某处的文化底蕴……身和心都有享受旅行,这样的旅行,才能称得上拥有灵魂,才真正具有旅行的意义。

带上灵魂去旅行是人回归本真自然的体现。

在旅行中,灵魂从文明社会繁重的工作学习枷锁中挣脱,回到纯朴的大自然中,领会纯粹之美,而不用带着任何有色眼镜,处心积虑地对待一切。

三毛曾言:

“走遍千山万水,旅行使我真正摆脱俗世的尔虞我诈。

”可见,有灵魂的旅行能使人归于真实,这是我选择旅行的原因之一。

其二,带上灵魂去旅行可以充沛我们的灵魂。

数据显式(示),十一黄金周期间,90%的游客参加了文化活动,其中参加两项文化活动的超40%。

前往各博物、艺术、科技馆的游客占四层(成)以上。

这体现了游客们注重文化的意识。

不同于书中抽象的文化描述,旅行中的文化是看的现(见)摸得着的。

陕西的安塞腰鼓、江南的如画园林、新疆的大盘鸡、西藏的青草牛羊……各地域的不同文化,通过旅行来触发我们的灵魂,使我们的灵魂具体地得到充沛。

感受到不一样的灵魂升华方式。

故有言: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我的朋友们啊,请不要再做宅文化的继承者与发扬者,背上你的背包,行走在世界各地,去回归自然,去领略不一样的风土人情,去为你的灵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