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昌市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C卷.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896632 上传时间:2022-10-13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80.6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南昌市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C卷.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南昌市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C卷.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南昌市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C卷.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南昌市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C卷.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南昌市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C卷.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南昌市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C卷.docx

《南昌市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C卷.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南昌市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C卷.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南昌市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C卷.docx

南昌市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C卷

南昌市2019-2020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C卷

姓名:

________班级:

________成绩:

________

一、单选题

1.下列变化过程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煤的干馏

B.蛋白质的盐析

C.石油的分馏

D.海水晒盐

2.将物质进行分类、类比是学习化学的重要途径。

下列有关分类、类比的说法正确的是

A.硅与碳的最外层电子数相同,二氧化硅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

B.醋酸、纯碱、硫酸钡分别属于酸、碱、盐

C.化学变化大多伴生发光发热,所以有发光发热的变化一定是化学变化

D.硫酸、盐酸、干冰都是纯净物

3.对下列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A.硫酸铜溶液中加入铁粉后,溶液颜色变为无色;

B.氯化钠溶液中加入硝酸银溶液后,有红褐色沉淀生成;

C.硫酸铜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后,有蓝色沉淀产生;

D.酚酞试液中通入二氧化碳变红。

4.某同学对下列四个实验都设计了两种方案,两种方案均合理的是()

 选项

   A

       B

         C

   D

 实验

目的

鉴别CaCO3和Na2CO3

鉴别盐酸、NaCl溶液、Ca(OH)2溶液

除去氯化钠溶液中的少量盐酸

除去CO2中

的少量水蒸气

方案1

滴加盐酸

滴加碳酸钠溶液

滴加适量Na2CO3溶液

通过浓硫酸

方案2

加水

分别测定溶液的pH

滴加适量Ca(OH)2溶液

通过NaOH

溶液

A.A

B.B

C.C

D.D

5.下列叙述和对应的化学方程式,所属基本反应类型正确的是()

A.拉瓦锡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4P+5O2=P2O5化合反应

B.验证铜和银的活泼性:

Cu+AgCl=CuCl2+Ag                 置换反应

C.用氢氧化铝治疗胃酸过多:

Al(OH)3+3HCl=AlCl3+3H2O    复分解反应

D.高炉炼铁:

Fe2O3+3CO=2Fe+CO2                    氧化还原反应

6.以下化学方程式的书写错误的是()

A.2Al+3H2SO4=Al2(SO4)3+3H2↑

B.2Fe+6HCl=2FeCl3+3H2↑

C.2NaOH+SO2=Na2SO3+H2O

D.Ca(OH)2+Na2CO3=CaCO3↓+2NaOH

7.“归纳整理”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方法,下列归纳和总结不正确的一组是()

A.化学与生活

B.化学与安全

①用灼烧法区分黄金和黄铜

②青少年正在于成长期,需要摄入足量钙,

这里的“钙”是指钙元素

①在室内放一盆水防止煤气中毒

②夜间液化气泄漏,开灯检查

 C.化学与资源

 D.化学与发现

①海洋中蕴藏着丰富的化学资源

②新能源的利用,部分解决了化石能源危机

①道尔顿提出原子论

②门捷列夫发现了元素周期律

A.A                            B.B                            C.C                            D.D

8.分析推理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思维方法。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有盐和水生成的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

B.溶液具有均一、稳定的特征,所以均一、稳定的液体一定是溶液

C.在铁制品表面涂“银粉”(实际上是铝粉)可防止生锈,是因为铝的活动性比铁的活动性弱

D.把氮气充入食品包装袋中可以延缓食品变质,说明氮气化学性质稳定

9.动画片《熊出没》中,光头强乱扔烟头导致森林失火,熊二欲用路标牌将火扇灭,结果火势骤然变大。

下列对熊二扇风原理解释正确的是

A.使温度降低

B.扇走了可燃物

C.使空气流通,氧气量增多

D.让树木与空气隔绝

10.工业上常用下列反应制取水煤气(H2与CO的混合气体),H2O(气)+C=CO+H2,在这个反应中,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A.碳发生了还原反应

B.混有空气的水煤气遇明火可能会发生爆炸

C.该反应中H2O作氧化剂

D.水煤气具有还原性

11.下表列出了一些常见物质在常温下的pH范围,其中酸性最强的是

物质名称

鸡蛋清

牛奶

葡萄汁

苹果汁

pH范围

7.6~8.0

6.3~6.6

3.5~4.5

2.9~3.3

A.鸡蛋清

B.牛奶

C.葡萄汁

D.苹果汁

12.关于下列实验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A.向稀硫酸中滴加2~3滴紫色石蕊,溶液颜色变红

B.红热的铁丝在空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

C.打开浓盐酸的瓶盖,瓶口有白烟

D.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并产生有刺激性气味的SO2气体

13.下列物质久置于空气中,因发生物理变化而质量增加的是()

A.浓硫酸

B.浓盐酸

C.氢氧化钠溶液

D.氧化钙

14.下列有关利用海水的利用中:

①海水“晒盐”;②海水“制碱”;③海水淡化;④从海水中提取镁,其中主要利用了化学变化的是()

A.全部是

B.只有②

C.只有②④

D.①②③

15.规范的实验操作是安全地进行实验并获得成功的保证。

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CO2验满

B.稀释浓硫酸

C.读液体体积

D.天平称量固体

16.碳酸钠(化学式是Na2CO3)俗称纯碱,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

该原料在物质分类中属于()

A.有机物

B.混合物

C.碱

D.盐

17.下列是某小组在实验室模拟从海水中获得精盐的流程图,此过程中没有涉及到的实验方法是

A.过滤

B.结晶

C.蒸发

D.蒸馏

18.下列物质属于纯净物的是:

A.河水

B.干冰

C.煤

D.苏打水

19.图①可表示“M与N的并列关系”,图②可表示“M属于N的从属关系”。

下列概念间的关系符合图③所示关系的是()

 

X

Y

Z

A

溶质

溶剂

溶液

B

氧化物

纯净物

化合物

C

悬浊液

乳浊液

溶液

D

饱和溶液

不饱和溶液

浓溶液

A.A

B.B

C.C

D.D

二、填空题

20.如图是甲、乙两种固体的溶解度曲线。

(1)甲和乙的溶解度相等时的温度为______

(2)将t3℃时相同质量的甲、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1℃,析出固体的溶液是______,另一溶液属于_______溶液(填“饱和”、“不饱和”);

(3)今有一包混有少量乙物质的甲物质,需要从中提取较纯的甲物质,所采用的实验操作是_______。

21.现有水 液氧 高锰酸钾 75%的医用酒精四种物质,其中属于单质的是(填序号,下同)_____,属于氧化物的是_____,属于混合物的是_____。

22.使用甲醇(CH3OH)作为汽车燃料符合我国能源结构的发展方向。

甲醇燃烧的微观示意图如图所示,请回答:

(1)一个C分子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构成。

(2)A、B、C、D中属于有机物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字母)。

(3)由该图可知,分子和原子的本质区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如图是一定条件下某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和“”分别表示碳原子和氧原子。

(1)此变化前后未发生改变的粒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填名称);

(2)该化学反应中,参加反应的A和B与反应后生成的C三种粒子的个数比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此反应的生成物属于化合物中的_________(填物质分类),请从微观角度说明你的判断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实验题

24.实验室常用石灰石与稀盐酸制取CO2,某同学设计了两种制取CO2的部分装置

(1)实验室制取CO2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仪器A的名称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图1装置的不规范之处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用图2装置CO2时,要使反应停止,最简便的操作方法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

(5)实验时,向盛有石灰石的试管中加入足量稀盐酸后,发现石灰石表面仅有极少量气泡产生,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若实验室需制备2.2LCO2;.理论上需纯度为80﹪的石灰石多少克,(假设该状态下CO2的密度为2克/L)。

_________

四、简答题

25.某同学把自制的一种黄色花汁,分别滴加到下列不同的试剂中,并记录观察到的现象如下表所示。

试剂

稀盐酸

食醋

蔗糖水

蒸馏水

肥皂水

烧碱溶液

石灰水

颜色

绿

绿

绿

请分析上表,并回答下列问题:

(1)该花汁________(填“可以”或“不可以”)作酸碱指示剂。

(2)蚊子叮咬人时射入蚁酸(具有酸的性质),使皮肤红肿、痛痒。

要缓解这种症状,简易可行的办法是在叮咬处涂抹上述试剂中的_________。

(3)胃酸的主要成分是盐酸,胃舒平主要成分和小苏打()常用于治疗胃酸过多症,写出氢氧化铝治疗胃酸过多症时的化学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___。

(4)取少量澄清石灰水于试管中,然后滴入2滴该黄色花汁,接着逐滴滴入白醋,可以观察到试管中溶液颜色的变化是________。

A.黄色变成绿色最后变成红色

B.绿色变成红色最后变成黄色

C.绿色变成黄色最后变成红色

D.红色变成黄色最后变成绿色

26.物质的变化

我们的家乡是座美丽的滨海小城,这里三面环海,海洋蕴含着丰富的资源,以下是人们从海洋中获取某些物质的方法:

①膜法淡化海水获得淡水;②蒸馏法从海水中提取淡水;③采用蒸发结晶的方法晒得粗盐;④开采出原油并进行分馏获得汽油、煤油等产品;⑤向粗盐的溶液中加入试剂制得精盐;⑥向海水中添加石灰乳,再向得到的沉淀中加稀盐酸,然后电解获得的氯化镁制得镁;⑦用贝壳(主要成分碳酸钙)制生石灰。

(1)请从物质变化的角度对上述方法进行分类:

一类是_______________(填写序号),另一类是______________(填写序号),你的分类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和①膜法淡化海水原理相同的一个实验操作是______,原理都是依据_____________不同将混合物中的各成分分离。

(3)在②蒸馏法淡化海水时水的三态变化过程首先是由______态变为____态的蒸发过程,然后是由______态变为____态的冷凝过程,这与自然界中___________循环的原理类似。

请描述蒸馏法淡化海水的微观过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在③海水晒盐的过程中,钠离子、氯离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